采准切割工程分別指什麼
『壹』 采准工程有哪些
采礦吧?你是問的圖紙有哪些還是別的
『貳』 什麼是二級礦量三級礦量
三級礦量又叫生產礦量,指的是在礦床開采過程中按巷道掘進的程度及回採礦准備程度,分別答圈定的可采儲量,叫做生產礦量。生產礦量分為開拓礦量、采准礦量、備采礦量三個級別(露天礦的采准礦量與備采礦量是一致的),故又稱為三級礦量。
『叄』 在采礦工程中,采準是什麼意思
采准礦量:采准礦量是開拓礦量的一部分。在已開拓的礦體范圍內,按專設計規定的采礦方屬法所劃分的采准坑道(如上下中段運輸平巷、采礦場的天井等),均已開掘完畢,生產探礦已完成,采場外形業已形成,則此采礦場范圍內的開拓礦量,減去開采損失及采准礦量儲備期限內不能開採的礦量後,即為采准礦量。
采准礦量的邊界,應以采礦場劃分的形式和回採順序而定。在同一采場內的頂底柱和礦壁不能與礦房同時回採時,采准礦量的邊界即為礦房的邊界;如同時回採,則采准礦量的邊界即為采礦場的邊界(必須在完成礦柱回採設計所規定的采准工程後,方可列入采准礦量)。
「呆滯礦量」(包括:留在采准礦量儲備期限內不能開採的臨時性礦柱的礦量;采准礦量儲備期限內受開采程序限制不能開採的礦量及由於其他原因被積壓的礦量)和采准工程已采出的礦量,均不得列入采准礦量之中。
采准礦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采准礦量=(采場斜高×采場沿走向長度×礦體平均可采厚度×礦石平均容重-地質損失-呆滯礦量)×采礦回收率
『肆』 什麼叫切割平巷
是指在完成采准工程基礎上,為獲得備采礦量所完成的切割工程中的巷道掘進工程.
『伍』 什麼是采切比
礦山每采出一千噸礦石所需分攤的采准工程量與切割工程量稱千噸采版切比,簡稱采切比。有的權礦山還分別單獨計算采准比與切割比。
礦山每采出一千噸礦石所需分攤的掘進工程量稱千噸採掘比,掘進工程量不僅包括采切工程量,還包括礦山正常生產期間的開拓工程量、措施工程量、地質勘探工程量、生產勘探工程量等。千噸採掘比簡稱採掘比。顯然,採掘比大於采切比。
『陸』 什麼是礦山切割工程
專業名詞解釋:通常說的礦山切割工程,常用於礦山地下開采。要理解這個概念,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礦山開拓工程和采准工程:
開拓工程:是從地表掘進一系列的井巷工程通達礦體,使地面與井下構成一個完整的提升、運輸、通風、排水、供水、供電、供氣(壓氣動力)、充填系統(俗稱礦山八大系統),以便把人員、材料、設備、充填料、動力和新鮮空氣送到井下,以及將井下的礦石、廢石、廢水和污濁空氣等提運和排除到地表。為此目的而掘進的巷道稱為開拓巷道或基本巷道,包括主要開拓巷道和輔助開拓巷道。前者是指起主要提升運輸(礦石)作用的開拓井硐,如主井、主平硐、主斜坡道;後者是指起其他輔助提升運輸(人員、材料、設備和廢石)、通風、排水、充填等作用的開拓井硐與其他開拓巷道,如石門(連接井筒和主要運輸巷道的平巷)、主充填井、主溜礦井、井底車場、專用硐室和主要運輸巷道等。
采准工程:在已完成開拓工作的礦體中,掘進必要的井巷工程,劃分為回採單元,並解決回採單元的人行、通風、運輸、充填等問題的工作稱為采准工程。
現在就該要進入切割啦,
切割工程:在完成采准工作的回採單元中,掘進切割天井(兩端都有出口的井下垂直或傾斜井筒)和切割巷道,並形成必要的回採空間的工作稱為切割工程。
采准與切割與所採用的采礦方法密切相關,在這不作詳細介紹。
『柒』 什麼是采准巷道
采准巷道就是采區准備巷道的意思。比如采區運輸上山、回風上山等等,就是為一個采區回採做准備的巷道。
『捌』 礦山采礦采100噸礦石出多少噸廢石,不同的采礦方法在布置采准切割等工程時,出礦量是多少
這個東西你比如說銅礦石,品味在百分之一,那也就是說除了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廢石,要專不你就屬是說的采切比,巷道的挖掘量與采出礦石之間的一個比例,還有一種就是露天開採的剝離量,你說的比較籠統,不是很好回答!!
『玖』 礦產開采
【礦產資源開發】是指采礦權人的采礦、選礦等生產活動。
【開采順序】是指采出井田儲量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一定順序。合理的開采順序,是指能保證開采作業安全,資源能充分、合理、綜合的回收利用和開采效益好的開采順序。
【開采方法】在開采礦床中的有用礦物時,根據礦床地質條件和生產技術水平,在礦體和圍岩中,以一定的布置方式和程序,掘進一系列的采准、切割巷道,並按一定生產工藝過程進行的回採工作。開采礦產的方法劃分為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
【開采方案】是指開采礦產資源時,對所要採用的開采方法的設計方案。
【開采工藝】是指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開拓、采准、切割和回採的各個階段的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法。
【採掘工程】是指開采有用礦物時,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開拓、采准、切割和回採的各個階段,開掘的各種井硐、巷道,以及為建立運輸、通風等系統和安全生產、頂板管理等進行的各種具體的建設項目。
【選礦工藝】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礦物原料中的有用礦物與無用礦物(通常稱之為脈石或矸石)或有害礦物分開,或將多種有用礦物分離開的工藝過程。
【開採回採率】是指露天和地下開採的礦山,計算開采范圍內實際采出礦量與該范圍內地質儲量的百分比。根據計算范圍的大小,分為工作面、采區(塊)、階段和全礦井回採率。開採回採率是衡量礦山企業開采技術和開采管理水平優劣、資源利用程度高低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采礦貧化率】是指計算開採的范圍內原礦地質品位與采出礦石品位之差與原礦地質品位的比值。這是衡量礦山企業采出礦石質量的指標之一,也是分析采礦方法是否合理的方法之一。
【選礦回收率】是指選礦產品(一般指精礦)中所含被回收有用成分的重量占入選礦石中該有用成分重量的百分比。這是評價礦山企業選礦技術、管理水平和入選礦石中有用成分回收程度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也是反映資源利用率水平的指標。
【礦石】是指地殼中的礦物集合體,可以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以工業規模從中提取國民經濟所必須的金屬或者礦物產品。
【礦體】是指蘊藏於地下的天然礦石的聚集體。
【礦床】是指礦體的總稱。地殼中由於成礦作用形成的,且在質和量上符合當前經濟和技術水平條件,能夠開采和利用的礦體,稱之為礦床。
【礦田】是指劃歸一個礦山企業開採的全部礦床或其一部分。
【井田】在一個礦山企業中,將礦田分為若干獨立部分,分別劃歸為若干個礦井開采,礦井的開采范圍稱之為井田。
【統一規劃開采礦產資源】是指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利用一套開拓運輸系統,在技術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更多地開采出所有的共生、伴生礦產資源。
【綜合開采】是指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對不同礦床、同一礦床的不同的有用組分,不同層位的共生和伴生礦產資源進行同時開采。
【綜合利用】是指對多種有用組分共生、伴生的礦石,在選冶過程中,除按設計回收主要礦產外,還必須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充分回收有用的共生礦產、伴生礦產。同時,對開采和選冶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要及時進行處理,盡可能回收一切可能回收的礦產和可利用物質。
【礦山設計】是指根據礦床賦存狀況和經濟技術條件選擇的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礦產資源開發方案。主要內容是確定礦山規模、服務年限、開采方式、開采順序、采礦方法、礦石洗選加工工藝、產品方案及生產、社會設施的總平面布置方案和排水、供電、運輸等方案。
【殘留礦體】是指采礦權人由於開采經濟技術條件等原因,未能采出的礦體,或者為了保證礦山生產安全保留的礦柱。
【已關閉礦山的保安殘留礦體】是指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為確保礦山的生產安全,保護地貌、地面建築及主要巷道、分割采區和礦井、防水防火而留下的一些不採或暫時不採的保安礦柱、護巷礦柱、境界礦柱、斷層礦柱、防水(火)礦柱等。其中為保護地貌、地面建築而留下的礦柱為永久性保安礦柱,不得開采或回收。
【尾礦】是指有用組分含量低到當時經濟技術條件下不能再分選回收的那部分選礦生產排泄物。
【廢石(矸石)】是指不含有用礦物(組分)或含量過少,不能以工業規模進行加工的岩石或含礦岩石。一般包括采礦過程中被剔除的礦體外圍的岩石(即圍岩)、礦體中的夾石、煤層中的夾矸,以及露天開采時被剝離出來的內、外剝離物。
【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是礦井地質測量、礦井地質和采礦用圖的一種。將礦區范圍內的地形、地物和井下主要巷道綜合畫在一張圖上,便於井上、井下工程對照。這樣的礦圖稱之為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
『拾』 金屬礦開采,采切比是什麼怎麼計算
礦山每采出一千噸礦石所需分攤的采准工程量與切割工程量稱千噸采切比,簡回稱采切比。有的礦答山還分別單獨計算采准比與切割比。
礦山每采出一千噸礦石所需分攤的掘進工程量稱千噸採掘比,掘進工程量不僅包括采切工程量,還包括礦山正常生產期間的開拓工程量、措施工程量、地質勘探工程量、生產勘探工程量等。千噸採掘比簡稱採掘比。顯然,採掘比大於采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