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割雞血石
❶ 雞血石原石需要切開才能知道成色好不好嗎。切開了還值錢嗎。有沒有辦法不切開。直接去掉外面那層石頭摸
不切開而來知好壞,沒有這樣的,源就算是賭玉,不切開而光是打個孔也有很多人上當
切開了一樣值錢,切開始了有血那最少也是一面血,只要血色好,地好,價格不會低的
另外,雞血石很怕光和熱,切割或打磨都好,都要慢和要降溫
❷ 這是雞血石嗎切開了以後裡面也是紅色
不是 就一普通的紅色石頭
❸ 怎麼辨別雞血石的好壞
雞血石產於浙江昌化、臨安等縣。帶血色的石頭稱為雞血石,不帶血色的則稱為昌化石。
品評雞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紅色,以其鮮、凝、厚為佳。鮮者紅如淋漓之鮮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層次深透於石層中者。另外雞血石的地張也是判斷雞血石的重要依據。地張就是紅色染在什麼樣的石頭上。雞血石的地張以純凈、半透明,無釘與血之鮮紅色彩交相輝映者為上品。雞血石的品樣可分為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圓形、畸型,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徑邊為宜。
雞血石的質地細膩,帶韌性,結構緊密,受刀不崩。
好的雞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為最宜。可以這么說,凡是加雕刻的雞血一般都為遮掩其疵,是不足為貴的。
由於雞血石質佳價高,作偽者很多。雞血石的作偽方法大體上有下面幾種:
(l)鑲嵌法。采一質地較好的昌化石章,選擇幾面醒目的地方,分別挖出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坑,然後用紅色的流化汞塗料嵌入,待其自然陰干後,再磨光上蠟。不過,這種嵌入的雞血(硫化汞)沒有層次,同時血與昌化石的交接處色澤生硬,沒有過渡。
(2)浸漬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陰干再塗,再陰干,使其血稍有層次,然後放在透明的樹脂里浸漬,務使周身浸到,拾起晾乾,再用細水沙打光即成。用這種方法做成的假雞血石,因樹脂易老化,日久表皮會泛黃,與內部的石色不相協調;同時樹脂表皮的毛孔比較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其表面有一點點細小的擦眼。
(3)切片貼皮法。用切割機把石章的六個平面分別切割出薄如紙的六面。於其內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待晾乾後再用熱燙的辦法和以膠水把原來切割下來的六個薄片按原樣貼回去,然後把薄片與膠合處的線角磨光。這樣雞血的紅色看起來生在石章裡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層次畢竟只能停留在一個平面上。此類石章,只能局限於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為圓形和畸形的石章無法割斷和刻邊款,這樣薄片燙貼的痕跡就顯露出來了。
(4)添補法。這是在真雞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並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層極薄的樹脂,磨光後即成。這類方法是在血上加血,無疑是錦上添花,價值大增。同時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對於特別好的雞血石,在觀察時必須注意和聯想到作偽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荊州」的後果。
70年代,在內蒙的赤峰地區,也發現有雞血石。但不及昌化雞血石細膩、帶韌性,且石中含水量較高,天旱易裂。血的分布大多呈一條條的血筋狀,縱橫交*,散而不聚,且極易氧化而發暗。內蒙雞血石是昌化雞血石的同族異種,但價值相差甚遠。
❹ 雞血石 雞血石 求專家鑒定是不是雞血石… 第三張圖是切割掉一部分的內部圖片。
肯定不是,一點兒也不象雞血的艷……
❺ 怎樣鑒定雞血石
「雞血石」是我國特有的稀有石種,因色紅如雞血,故稱「雞血石」。其質地硬度(2.5~3度)正適於人工雕刻,是篆刻印章的珍貴印材,亦稱「軟寶石」,歷來被富有的文人墨客,以及收藏愛好者視為珍寶。
常言道:「物以稀為貴」,雞血石的產量極低,現已面臨枯竭,由此身價倍增。由於利益的驅動,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假雞血石,藉以「魚目混珠」,混淆市場。
欲識別雞血石的真偽,必先要了解雞血石的自然結構及仿造工藝。
雞血石是「葉臘石」與「辰砂」的共生體,其「血」(辰砂)是由無規則的「點」「線」「面」自然狀態組成。評價一塊雞血石的質量優次,尚無確切的界定標准,簡單言之,「血」面大而濃厚、色鮮純、石地純凈無雜質,石色與「血」的反差相和諧為上品,反之為次。人們通常所謂的「大紅袍」,即六面不露石地的全紅「血」塊為極品,此品極為罕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仿造雞血石的手段越來越高,已達到了亂真的程度。目前仿造方法有多種,如「添補」、「組拼」、「包皮」、「合成」等製做工藝。
1、「添補」是在低質雞血石的人工刻挖處填充色料(為防避化驗摻少許辰砂),擴大「血」面,以次充優(此法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
2、「組拼」,是利用雞血石的下角,選其地色相近者拼接成整體,再用樹脂、色料填充不足之處,加以表面處理,經切磨拋光,即成為一塊完整的雞血石印材。此法工藝精細,技術含量高,難度較大,須有相當的工藝技能。
3、「包皮」,其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雞血石的下角切成薄片,粘貼在普通印石的毛坯上,再用樹脂、色料添補縫隙修飾而成。另一種是在普通印石的毛坯上,用樹脂、色料加少許辰砂,繪制與雞血石相似的「自然」圖案,再平塗一層樹脂封面,如此反復修飾幾遍,其厚度約2~3mm,凝固後再磨平拋光。此工藝表裡不一,容易被篆刻者識破,經過刻磨即「露出真面目」。這種仿製工藝,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現已落後,已在市場上以「公開身份」出售,謂之「工藝雞血石」,其價格低廉。
4、「合成」,是由石粉、樹脂、色料、辰砂粉等原料,經過工藝調配、鑄型、磨光拋光,此法應有相當的高超技術。按此工藝仿製出的成品表裡如一、外觀逼真,其比重、表溫、硬度以及雕刻手感均相近於真品,即使有經驗的篆刻家也難識別,甚至專營雞血石的商家也常被蒙騙。
關於對雞血石真假的鑒別,是一項新課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應隨著做假者的「花樣」不斷更新,從多方面入手去研究相應的對策。
1、「觀察表層」,「血」的「點」「線」「面」之形態是否自然。所謂「點」,觀其表是不規則的「點」形,實則應有一定的深厚度(應是立體形態)。「線」與「面」多為一體,從正面看是「面」,側面看是「線」。根據加工切割角度的不同,其「面」的大小與「線」的粗細是成反比的。對「線」的形態、走向要仔細觀察是否自然。造假者的技術再高,總有力所不及之處,從而違背了這個自然規律。對這種造假工藝的鑒別,亦非一般人所能掌握的,必須是專門加工雞血石,並具備豐富的切割經驗者才能做到。
2、「掂比重」,造假者雖插入了金屬物(鋼球、鐵塊、鐵條)配重,但仍有微量的差異,沒有純石體的那種墜手感。
3、「試表溫」,眾所周知,純正的石體握在掌心有一種透涼和濕潤感,表面呈現一層微薄的汗狀。仿製品則無此感覺,因為含有樹脂的成分,反而有輕微的溫和感,如觸在臉部較敏感的部位尤為明顯。
4、「破壞性檢驗」(經賣主許可),採用酒精燈燒烤或用燒熱的鋼錐燙烙,如真雞血石無任何反應,而仿製品則有軟化感並有異味。
❻ 雞血石切開怎麼不透光
那要看你的雞血是什麼石質了 硬地石質的當然不透光
❼ 雞血石的構成
雞血石
雞血石是辰砂條帶的地開石,其顏色比硃砂還鮮紅。因為它的顏色像雞血一樣鮮紅,所以人們俗稱雞血石。 我國最早發現的雞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雞血石。後來又發現了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雞血石。20世紀90年代又在陝西、甘肅、四川、湖南、雲南等地發現了雞血石。由於現在的昌化硃砂(汞礦)已近尾聲,所以出產的雞血石產量相當有限,市場價格日增不衰。
【主要成份】
雞血石含有辰砂、(硃砂)、石英、方解石、輝銻礦、地開石、高嶺石、白雲石等礦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種成份的硅酸鹽礦物。產地不同,質地成分也不同,但都離不開硫化汞成分。
雞血石由「地」和「血」兩部組成。一般認為「血」的礦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雞血石,其「地」的礦物成分以粘土礦物中的地開石為主,也含有相當量的高嶺石,明礬石、埃洛石、石英、黃鐵礦等。
巴林雞血石主要是高嶺石和硬水鋁石;而質地較為細膩的黑凍雞血石和芙蓉凍雞血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地開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礦之頂部發現有近似「金頂紅」的脈石英緻密塊體,其中辰砂非常細小,質地堅硬細膩,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當地稱硃砂玉。
【形狀】
雞血石沒有固定的形狀,叫塊石狀,它的色狀有塊血、條血、梅花血、浮雲血。
塊血:分布沒有規律,東生—塊、西生一塊,有的塊石表面有一大塊紅色,而裡面面一點紅的都沒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購買雞血石毛科風險很大。
條血:分布有規律。
梅花血:象梅被開放一樣,整個石頭都是星星點。
浮雲血:它生在寬頻或條帶的間接處,即象條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雲一樣。
【顏色】
雞血石的顏色有鮮紅、淡紅、紫紅、暗紅等,最可貴的是帶有活性的鮮紅血形。
【所處位置】
雞血石產自低溫熱液礦床、火山岩或熱泉沉積礦的硃砂條帶的頭尾及邊緣地帶,產量相當有限。
【用途】
雞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藝雕刻品材料。
【雞血石礦的形成和開采】
1、形成
雞血石為硃砂(硫化汞) 滲透到高嶺石,地開石之中而形成,這樣兩者交融,共生一體的天然寶石,在國內外是極為罕見的。
2、性狀
雞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質則為地開石或高嶺石,硬度為2—3度。石中時常帶有水銀斑及少量的石英顆粒突起於石表面。雞血中除主要成份為硫化汞外,還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鐵、鈦,它們是深色染劑,它的含量多少是雞血呈現不同紅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則血色呈暗紅色。另外,雞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這也是雞血在光照和熱烤下退色或變色(呈現暗紅)的主要原因。
3、分布
昌化雞血石產地在浙江省臨安縣上溪鄉玉岩山,礦洞分布在康山嶺一帶。
4、開采
雞血石開采於明初,當時雞血石露出岩石表層,古人根據熱漲冷縮的原理開采,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雞血石上燒柴,岩石全部燒熱後,用冰冷的溪水澆潑,使石頭分裂,再用鐵鏟很容易即把雞血石採下。這樣的采法少有裂紋,但雞血石在沒有開采出前很可能多已變黑或變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這種采法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基於表層露頭的雞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葯爆眼,再用手掘或機掘深挖
5、如何鑒別真假雞血石
帶血色的石頭稱為雞血石,不帶血色的則稱為昌化石。
品評雞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紅色,以其鮮、凝、厚為佳。鮮者紅如淋漓之鮮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層次深透於石層中者。另外雞血石的地張也是判斷雞血石的重要依據。地張就是紅色染在什麼樣的石頭上。雞血石的地張以純凈、半透明,無釘與血之鮮紅色彩交相輝映者為上品。雞血石的品樣可分為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圓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徑邊為宜。
雞血石的質地細膩,帶韌性,結構緊密,受刀不崩。
好的雞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為最宜。可以這么說,凡是加雕刻的雞血一般都為遮掩其疵,是不足為貴的。
由於雞血石質佳價高,作偽者很多。雞血石的作偽方法大體上有下面幾種:
(l)鑲嵌法,采一質地較好的昌化石章,選擇幾面醒目的地方,分別挖出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坑,然後用紅色的流化汞塗料嵌入,待其自然陰干後,再磨光上蠟。不過,這種嵌入的雞血(硫化汞)沒有層次,同時血與昌化石的交接處色澤生硬,沒有過渡。
(2)浸漬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陰干再塗,再陰干,使其血稍有層次,然後放在透明的樹脂里浸漬,務使周身浸到,拾起晾乾,再用細水沙打光即成。用這種方法做成的假雞血石,因樹脂易老化,日久表皮會泛黃,與內部的石色不相協調;同時樹脂表皮的毛孔比較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其表面有一點點細小的擦眼。
(3)切片貼皮法,用切割機把石章的六個平面分別切割出薄如紙的六面。於其內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待晾乾後再用熱燙的辦法和以膠水把原來切割下來的六個薄片按原樣貼回去,然後把薄片與膠合處的線角磨光。這樣雞血的紅色看起來生在石章裡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層次畢竟只能停留在一個平面上。此類石章,只能局限於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為圓形和畸形的石章無法割斷和刻邊款,這樣薄片燙貼的痕跡就顯露出來了。
(4)添補法,這是在真雞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並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層極薄的樹脂,磨光後即成。這類方法是在血上加血,無疑是錦上添花,價值大增。同時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對於特別好的雞血石,在觀察時必須注意和聯想到作偽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荊州」的後果。
目前,最著名的雞血石按產地命名分別是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按質地一般分為4大類:凍地雞血石、軟地雞血石、軟鋼板地雞血石和硬鋼板地雞血石。它同壽山田黃並列,享有「印石皇後」的美稱,為中國印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❽ 怎麼辨別雞血石的好壞
現在市面抄上好的雞血襲石越來越少了,一般的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價位都比較高,一般色澤的不會很貴,可是如果是印章,體積比較大,還有血色呈現陽脂狀態和鮮紅的一般都在萬元以上的價位。而且雞血石只在中國又發現,所以還是很有收藏價值的。
雞血石血的顏色直接影響著雞血石的市場價格,可以從血色、血量、血形三方面判斷雞血石的好壞。
一、血色;雞血石的顏色從鮮紅為最貴,次為朱紅、暗紅較差。鮮紅者又稱「活血」;暗紅因似凝血,故稱「死血」;
二、血量;一般來講鮮紅血含量大於30%的為高檔品,大於50%為精品,大於70%為珍品,含血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是一塊辰砂而不是雞血石了。對成品印章而言;六面血者為上品,叫「滿堂紅」;四五面含血者為正品;三二面含血次之,單面見血者為下品。
三、血形;有星點狀(點血),條帶狀(條血)、塊狀(塊血)三種。血形評價應抓住「血」在石中的分布特點,若其雲中似霧,構成抽象圖形,則雞血石價值培增。以下是一些知識點,有興趣也可以看一下:雞血石是辰砂條帶的地開石,其顏色比硃砂還鮮紅。因為它的顏色象雞血一樣鮮紅;所以人們俗稱雞血石。
❾ 雞血石原表皮可切一點驗會傷了原石的價值嗎
注意一下影響不大。。。
7. 雞血石
雞血石因其血色鮮艷,質地溫潤,被冠以“印石皇後”,自古為人所珍愛。雞血石的開采始於宋代,作為印章用材則始於遼代,盛於清代乾隆年間,以至如今,已有千年。1972年
http://www.cnartn.org/20/2014-12-08/2649.html - 2014-12-08 - 鑒賞知識
8. 昌化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擺件:鳳凰喋血奇石天成 昌化雞血石擺件:鳳凰喋血奇石天成“昌化縣產圖章石,紅點若硃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愛玩,近則罕得矣。”這就
http://www.cnartn.org/19/2014-12-04/2406.html - 2014-12-04 - 藝術鑒賞
❿ "雞血石"是什麼東西,如何鑒別
雞血石
雞血石是辰砂條帶的地開石,其顏色比硃砂還鮮紅。因為它的顏色象雞血一樣鮮紅;所以人們俗稱雞血石。
我國最早發現的雞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雞血石。後來又發現了內蒙它的巴林雞血石。20世紀90年代又在陝西、甘肅、四川、湖南、雲南等地現了雞血石。由於現在的昌化硃砂(汞礦)已近尾聲,所以出產的雞血石產量相當有限,市場價格日增不衰。
主要成份
雞血石含有辰砂、(硃砂)、石英、方解石、輝銻礦;地開石、』高嶺石、白雲石等礦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種成份的硅酸鹽礦物。產地不同,質地成分也不同,但都離不開硫化汞成分。
雞血石由「地」和「血」兩部組成。一般認為「血」的礦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雞血石,其「地」的礦物成分以粘土礦物中的地開石為主,也含有相當量的高嶺石,明礬石、埃洛石、石英、黃鐵礦等。
巴林雞血石主要是高嶺石和硬水鋁石;而質地較為細膩的黑凍雞血石和芙蓉凍雞血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地開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礦之頂部發現有近似「金頂紅」的脈石英緻密塊體,其中辰砂非常細小,質地堅硬細膩,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當地稱硃砂玉。
形狀
雞血石沒有固定的形狀,叫塊石狀,它的色狀有塊血、條血、梅花血、浮雲血。
塊血:分布沒有規律,東生—塊、西生一塊,有的塊石表面有一大塊紅色,而裡面面一點紅的都沒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購買雞血石毛科風險很大。
條血:分布有規律。
梅花血:象梅被開放一樣,整個石頭都是星星點。
浮雲血:它生在寬頻或條帶的間接處,即象條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雲一樣。
顏色
雞血石的顏色有鮮紅、談紅、紫紅、暗紅等,最可貴的是帶有活性的鮮紅血形。
所處位置
雞血石產自低溫熱液礦床、火山岩或熱泉沉積礦的硃砂條帶的頭尾及邊緣地帶,產量相當有限。
用途
雞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藝雕刻品材料。
如何鑒別真假雞血石
雞血石產於浙江昌化、臨安等縣。帶血色的石頭稱為雞血石,不帶血色的則稱為昌化石。
品評雞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紅色,以其鮮、凝、厚為佳。鮮者紅如淋漓之鮮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層次深透於石層中者。另外雞血石的地張也是判斷雞血石的重要依據。地張就是紅色染在什麼樣的石頭上。雞血石的地張以純凈、半透明,無釘與血之鮮紅色彩交相輝映者為上品。雞血石的品樣可分為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圓形、畸型,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徑邊為宜。
雞血石的質地細膩,帶韌性,結構緊密,受刀不崩。
好的雞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為最宜。可以這么說,凡是加雕刻的雞血一般都為遮掩其疵,是不足為貴的。
由於雞血石質佳價高,作偽者很多。雞血石的作偽方法大體上有下面幾種:
(l)鑲嵌法。采一質地較好的昌化石章,選擇幾面醒目的地方,分別挖出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坑,然後用紅色的流化汞塗料嵌入,待其自然陰干後,再磨光上蠟。不過,這種嵌入的雞血(硫化汞)沒有層次,同時血與昌化石的交接處色澤生硬,沒有過渡。
(2)浸漬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陰干再塗,再陰干,使其血稍有層次,然後放在透明的樹脂里浸漬,務使周身浸到,拾起晾乾,再用細水沙打光即成。用這種方法做成的假雞血石,因樹脂易老化,日久表皮會泛黃,與內部的石色不相協調;同時樹脂表皮的毛孔比較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其表面有一點點細小的擦眼。
(3)切片貼皮法。用切割機把石章的六個平面分別切割出薄如紙的六面。於其內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待晾乾後再用熱燙的辦法和以膠水把原來切割下來的六個薄片按原樣貼回去,然後把薄片與膠合處的線角磨光。這樣雞血的紅色看起來生在石章裡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層次畢竟只能停留在一個平面上。此類石章,只能局限於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為圓形和畸形的石章無法割斷和刻邊款,這樣薄片燙貼的痕跡就顯露出來了。
(4)添補法。這是在真雞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並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層極薄的樹脂,磨光後即成。這類方法是在血上加血,無疑是錦上添花,價值大增。同時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對於特別好的雞血石,在觀察時必須注意和聯想到作偽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荊州」的後果。
70年代,在內蒙的赤峰地區,也發現有雞血石。但不及昌化雞血石細膩、帶韌性,且石中含水量較高,天旱易裂。血的分布大多呈一條條的血筋狀,縱橫交叉,散而不聚,且極易氧化而發暗。內蒙雞血石是昌化雞血石的同族異種,但價值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