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牌用什麼切割方便
A. 想請問下銅牌都有些什麼材質的呢
你好,銅牌當然是採用銅制的啦。不過如果你是要製作這一塊的話,倒不妨去深圳發現禮品去問下他們要不要接單的哦。
B. 誰有母排套過熱縮管後用於切割的設備或好的方法我們現在暫時用裁紙刀人工裁切,又慢又傷銅牌排!
參考答案: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饒。——貝多芬
C. 銅牌的製作一般都有什麼工藝的啊
我好像記得我們以前深圳發現禮品公司做的流程是:一、確定尺寸二、清洗表面 三、拋光處理 四、印字五、貼膠帶、雕字六、蝕字七、拋光處理八、上漆處理九、烘烤處理。
望採納哦 親
D. 金牌銀牌銅牌分別是用什麼做的都是多重拜託各位大神
首先說一句,每屆奧運會的獎牌的質量都是不一樣的!!! 奧運會的獎章和獎狀由每一屆奧運會的組委會提供,但屬於國際奧委會所有,並且由國際奧委會向獲勝運動員頒發。奧運會頒發的獎章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只向各單項前兩名頒發獎章,而且是冠軍得的是銀牌,亞軍得的是銅牌。當時的獎章由法國藝術家夏普倫設計,直徑為50毫米。同時,組委會還按照古老的傳統,向獲勝運動員獻花環,第1名的花環用橄欖枝編成,第2名則用月桂葉編制。此外,優勝者還得到大會頒發的獎杯、花瓶等獎品。射擊比賽的獲勝者最實惠,他們得到短槍和來復槍作為獎品。到了1904年第3屆奧運會,第1名得到了金質獎章。1907年5月,國際奧委會決定要為奧運會獎章制定標準式樣,兩年以後對獎章式樣作出了如下規定:獎章的正面是統一圖案,反面可由舉辦該屆奧運會的東道國自行設計圖案。但是直到1928年第9屆奧運會,獎章正面的圖案才正式統一。它採用了佛羅倫薩藝術家卡西奧里精心設計的圖案,為運動場旁邊左手抱花、右手高舉橄欖枝的女神像,運動場上面是奧運會的屆數、地點和年代字樣。獎章兩面都寫著「勝利、友愛、團結」的字樣。獎章的規格也有規定,為圓形,直徑至少應為60毫米,厚3毫米。第1名為鍍金的銀牌,鍍金量至少為6克純金,俗稱「金牌」。第2名、第3名分獲銀牌和銅牌。第1名和第2名獎牌銀的純度額在92.5‰以上。此後,歷屆奧運會獎章都以此圖案和規格為標准。1956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在獎章上要標明運動項目。國際奧委會對獎章的大小、圖案沒有專門規定,但最後也需得到它的通過。國際奧委會還規定,冬季奧運會的獎章和獎狀應同夏季奧運會有所區別,但是沒有規定統一的標准。每屆奧運會,不管是夏季還是冬季,獎章的設計方案都必須得到國際奧委會的首肯。 對於獎章和獎狀的頒發,根據比賽項目和參加人員性質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規定。對個人比賽項目,第1名的獎品為銀質鍍金獎章和獎狀,第2名為銀質獎章和獎狀,第3名為銅質獎章和獎狀。獎章應表示它們所獎的運動項目並且固定在一條可分的鏈條或帶子上,以便佩掛在運動員頸部。獲得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第8名的運動員有獎狀但無獎章。如果出現並列第1名、第2名或第3名,則並列的每位運動員都得到獎章和獎狀;對團體比賽的運動大項和其他運動大項中團體比賽的運動小項,冠軍隊的隊員,凡是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至少參加了1場比賽的,每人都被授予l枚銀質鍍金獎章和獎狀。獲第2名的隊的每位隊員被授予銀質獎章和獎狀,獲第3名的隊的每位隊員被授予銅質獎章和獎狀。獲得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和第8名的隊的隊員獲得獎狀。
E. 我經常要做配電櫃,銅牌等,需要開孔用什麼鑽頭。
這個的用沖床啊,專門打銅排用的。包含很多種孔的模具。以前我們廠就是用這些。不過現在都用數控機床了。又快又准。節省人力。配電櫃打孔的話,一般的電鑽就可以了。
F. 配電櫃懸空銅牌上打眼用什麼工具
用液壓打孔機,銅牌不會變形,也沒有毛刺。
G. 熱縮管在銅牌上縮緊以後,如何把邊角切平
只能用刀慢慢切了,如果可以可以試著在熱縮前就切好,這樣還比較省事兒,如果不行那隻能人工切了、、、、
H. 做銅字銅牌需要什麼設備
[b][color=Red]銅字標牌的原材[/color][/b]
銅標牌的原材料就是銅板。
常用的黃銅牌,材料就是黃銅板。黃銅也叫銅合金,是銅與鋅的合金。
不常用的紫銅牌,材料就是紫銅板。紫銅就是銅。
銅字也一樣,有紅銅字和黃銅字之分。
那些發白亮的標牌或發白亮的金屬字,其材料是不銹鋼板。
還有一種像黃金顏色的字,那是在銅字表面粘貼了一層很薄的金箔,金箔的原料就是真金。
近年來,銅材價格激增,人們在利用不銹鋼字牌的基礎上,又開發出鈦金字和鈦金牌。鈦金的色澤為火紅,有點發暗。鈦金字牌的原材料是鈦金板,鈦金板是在不銹鋼板的基材上真空鍍覆了一層裝飾鈦。
[b][color=Red]工具材料:[/color][/b]
銅字切割機(或鐵剪刀)、木墩、橡皮錘、鴨嘴鐵錘、鋼鏨、拋光機、長形工作台、錫焊膏、焊錫、防氧化光亮劑。
[b][color=Red]工藝流程:[/color][/b]
復制字樣→下料成型→焊接整形→拋光罩光→安裝
[b][color=Red]詳細製作過程:[/color][/b]
一、字樣的放大和修飾
在承接銅字加工時,客戶選送的字或代客戶書寫的字樣經常需要放大或縮小。可先把客戶送來的字掃描進電腦,在電腦裡面進行放大和修飾,將放大後的字通過列印機或刻字機輸出到紙張上,如果字太大,可採用拼版的方法。
二、下料成型
將剪好的字樣用膠水粘在銅皮上或者用復印紙放到字樣和銅皮之間,用圓珠筆把文字描到銅皮上,然後用鐵皮剪刀或銅字切割機按字樣進行裁剪下料,在彎度較小的地方先要用鑽在交接處鑽孔,然後用銅字切割機或鋼鏨下料,如果是用剪刀剪的,下好的料邊必須銼平,切忌有鋸齒痕跡。
錘敲成型,首先要了解字的結構,計劃好字的成型先後步驟,切忌盲目敲錘。
敲錘成型規律:
(1)首先掌握好字的大結構,因字的大結構的准確性與否直接影響字的效果,在敲打大結構時又要先敲打彎度較小的部位,然後再敲大結構;
(2)先敲打字凸起的最高部位,再沿字的走勢從中間往兩邊敲打。大結構要在背面敲打,小結構如字的彎處要在字正面修整。敲打時錘面與字要保持垂直,bbs.wescn.com力度要均衡,木錘大小可靈活運用,敲成的字要求表面錘印要少或無錘印,且字體凸起高度一致、無變形、背面較平整;
(3)工作場地最好保持無砂粒和粉塵,因為沙粒會使板材表面劃痕,給後期拋光帶來很大的麻煩,粉塵可使後期表面罩光出現斑點或粒狀懸浮物,是罩光膜報廢。
三、焊接整形
用鐵剪或剪板機在銅皮上分別剪下1.5cm--5cm寬度不等的銅邊條(大字用寬條,小字用窄條,靈活運用)備用。焊接方法有兩種,第一種錫焊(常用),把廢電池皮泡入鹽酸液中製成焊水,再用300~500W電烙鐵(沒電時可用自製火烙鐵燒焊)把焊錫熔化,用毛筆蘸著加工好的焊水擦在邊條與字邊待焊接處(注意邊條與字焊接處要用砂紙打磨干凈,做到無油脂、無灰塵)。
用熱烙鐵蘸上焊錫(或者直接把焊錫化成小塊放上)沿字邊焊牢,邊條與字邊要求垂直焊。第二種是銅焊,用氧氣加乙炔把銅絲、蒸硼砂(助焊葯)熔焊在邊條與字邊之間把字焊牢,此方法投資較大,技術要求高。注意:焊接時一定要使字面保持放平。
銅字敲打焊接好以後要進行整形,敲打焊接都在工作台上進行。
四、拋光罩光
用金剛砂紙將字面砂一遍,再放入10%硫酸、90%水配成的液體中3~5分鍾,取出用清水沖洗後用開水燙一下擦乾,再用拋光機拋光。bbs.wescn.com其方法是開動拋光機將拋光膏擦磨在布輪上使布輪與字面垂直接觸。拋光走勢一致拋出的銅字光潔度與色度才會一致。拋光後用丙酮除去字面油脂,擦凈的字面切忌用手按摸,要馬上進行罩光處理,防止字面氧化影響光亮度。罩光比較關鍵,罩光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銅字使用的時間長短。罩光劑有銅字專用劑如銅字寶,或用聚氯乙烯清漆噴塗或刷塗均可。
注意事項
(1)字原稿要保存,便於核對,以防走形。
(2)50cm以內的字用0.4—0.6mm銅皮,1m左右的字用0.6~0.8mm銅皮,1m以上的字用1~1.2mm厚銅皮。
(3)超大型字內側要加筋增加強度。
(4)拋光後立即罩光,不要放置過久。
(5)罩光所採用的原料盡量採用乾燥快的,以防落上粉塵。
(6)最好採用大廠的塗料,可減少後期字變黑的概率。
[b][color=Red]安裝方法:[/color][/b]
銅字安裝有明裝和暗裝兩種。
明裝法是將做好的字邊焊上吊掛件,在懸掛位置相應的地方做記號,將字移開,用鑽打眼,用自攻絲或木螺絲固定即可。
暗裝法是在字的銅邊條上鑽孔,鑽好孔的字在招牌面上規劃好並做好記號,將字移開,在做好記號的招牌面上釘上5cmX8cm木塊,然後將字固定在木塊上即可。
另外用玻璃膠固定也行,這種方法適合小字,大字還是推薦打孔安裝或釘裝。
I. 做銅字銅牌一般用什麼材料
鍍銅皮和銅皮
J. 象牙用什麼來切割
象牙用CNC雕刻機來切割,又稱之為數控雕刻機。
能適用各種平面材質上進行切割,二維雕刻,三維雕刻。另多功能金屬牌匾雕刻機主要功能與優點:功能強大,一機多用,不論是製作銅牌、不銹鋼牌、鈦金牌、鋁牌等各種金屬表面刻字、刻花紋及美術圖形工藝品等,都可輕松搞定。由於該機強大的刻鍍功能,對被加工件從大幅面的招牌到微小的胸牌、銘牌等都可以加工。
象牙雕刻的工序流程一般分為:鑿→鏟→磨→彩熏。
人物類為:鑿→開臉→鏟→磨→彩熏。
製作器皿類的工序流程為:取胎→鑿→鏟→磨→彩熏。
鑿:又叫出坯,是利用各種鋸和鑿子。直接在象牙料做雕刻加工(不用泥稿和其他設備)。要經過畫活(勾樣,即在料上安排形象的具體位置)、切塊定位(即定形。在象牙料上做出各局部形象的大體位置)、推落派活(確定局部形象之間的空間關系,並初步做出細部),修整(即把各部分形象做得准確細致)。
開臉:對臉部進行細致的刻畫,由專門技工完成。
鏟:對頭發,頭飾、衣服、飾物、手持物進行細致的刻畫,完成之後,形象准確,表面做光潔。有些地區叫「修光」。
磨:用銼草磨加工製作的刀痕,用牙粉(即刷牙用的牙扮)上亮(即拋光)。
彩熏:彩熏是包括上彩和熏黃兩種不同的裝飾工藝。「上彩」是用顏色對象牙的表面進行覆蓋和塗染。因所用顏料不同、裝飾風格不同而分為「新彩」和「老彩」。「新彩」是在保持象牙本色(白色)的基礎上進行,用透明的水彩顏料,彩的方式有「半彩」和「整彩」之分。「半彩」僅彩一部分。如人物製品僅彩臉部(即畫眉、點眼珠)、頭發、手持物和上衣領邊。花卉製品僅彩蝴蝶、蜻蜓等部位。「整彩」是所有的部位均上彩,有的還要勾畫花紋。如人物製品不僅要完成「半彩」的項目,還要對身上的衣服、飾物進行彩繪。如花卉製品,花、葉均上彩。相關工藝另有詳細介紹。
「老彩」是「熏黃」的基礎上進行,用不透明的水粉畫顏料。「熏黃」是用人工的方法加快象牙氧化變色的過程,有「仿乾隆」、「仿大明」、「仿出土」等不同的色調。淺黃色者叫「仿乾隆」,深黃色者,叫「仿大明」,深紅色者叫「仿出土」。後兩種一般不用,因為對象牙器的損害特大。「熏黃」雖然是作舊技法。但也足對象牙製品進行保護作用。使象牙製品不再受自然氧化而變色,穩定地保持「仿乾隆」、「仿大明」、「仿出土」等裝飾色調。
象牙彩熏處理後,還要配上木座和錦盒。木座的種類很多,一般是由專門的工廠來製作。北方盛行用嵌銀絲花座,南方使用的是隨形木座。所有的象牙工藝品都要配錦盒,便於運輸和收藏,錦盒的製作涉及象牙製品的安全包裝,一般由專門的工廠來製作。大型的象牙件因重量大,改用木箱為里的「錦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