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激光切割 » 銦絲怎麼切割成一段一段

銦絲怎麼切割成一段一段

發布時間: 2021-02-24 19:05:21

『壹』 液晶顯示器的組成及結構

製造TFT-LCD主要有三個重要的流程:
1.陣列製程
2.組立製程
3.模組製程
最後就是我們看到的產品了.
1.陣列製程
1)一片表面光滑,沒有任何雜質的玻璃,是製造TFT玻璃基板最主要的原料.在製作之前,需用特殊的冼凈液,將玻璃洗得乾乾凈凈,然後脫水,甩干.
2)要使玻璃基板鍍上金屬薄膜,需先將金屬材料放在真空室內,讓金屬上面的特殊氣體產生電漿後,金屬上的原子就會被撞向玻璃,然後就形成一層層的金屬薄膜了.
3)鍍完金屬膜後,我們還要鍍上一層不導電層與半導電層,在真空室內,先將玻璃板加溫,然後由高壓電的噴灑器噴灑特殊氣體,讓電子與氣體產生電漿,經過化學反應後,玻璃上就形成了不導電層與半導體層。
4)薄膜形成後,我們要在玻璃上製作電晶體的圖案。首先,要進入黃光室噴上感光極強的光阻液,然後套上光罩照射藍紫光進行曝光,最後送到顯影區噴灑顯影液,這樣可以去除照光後的光阻,還可以讓光阻層定型哦。
5)光阻定型後,我們可用蝕刻進行濕式蝕刻,將沒有用的薄膜露出,也可用電漿的化學反應進行乾式蝕刻,蝕刻後再將留下的光阻以溜液去除,最後就產生電晶體所需要的電路圖案了。
6)要形成可用的薄膜電晶體,需要重復清洗,鍍膜,上光阻,曝光,顯影,蝕刻,去光阻等過程,一般來說,要製造TFT-LCD,就要重復5到7次。
2.組立製程
1)完成薄膜電晶體玻璃基板後,我們就要進行液晶面板的組合了,液晶面板是由電晶體玻璃基板與彩色濾光片組合而成,首先,我們要先將玻璃洗干凈,再進行下一個步驟。TFT-LCD的整個製造過程都必須在無塵室內,這樣才不會有雜質在顯示器裡面。
2)彩色濾光片是以化學塗布的方式,在玻璃上形成紅、綠、藍的顏色,整齊排列後再覆蓋一層會導電的薄膜即完成。
3)在整個組合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要為布滿電晶體的玻璃和彩色濾光片塗上一層化學薄膜,然後再進行配向的動作。
4)在組合二片玻璃板之前,我們要先平均布滿類似球狀的隙子固定間隔,以免液晶面板組合後,二片玻璃向內凹曲。通
常液晶面板在組合時,會留下一個或二個缺口,以利後續灌入液晶,接著就以框膠及導電膠封在二片玻璃邊緣,如此就完成玻璃的組合了。
5)封完邊框之後,就將液晶面板放到真空室,透過剛才預留的缺口把液晶面板的空氣抽掉,然後籍助大氣壓力灌入液晶,再將缺口封閉,而液晶是一種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化合物質,具有規則分子排列的特性。
6)最後再貼上二片垂直方向的偏光片,整片液晶面板即算完成。
3)在整個組合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要為布滿電晶體的玻璃和彩色濾光片塗上一層化學薄膜,然後再進行配向的動作。
4)在組合二片玻璃板之前,我們要先平均布滿類似球狀的隙子固定間隔,以免液晶面板組合後,二片玻璃向內凹曲。通
常液晶面板在組合時,會留下一個或二個缺口,以利後續灌入液晶,接著就以框膠及導電膠封在二片玻璃邊緣,如此就完成玻璃的組合了。
5)封完邊框之後,就將液晶面板放到真空室,透過剛才預留的缺口把液晶面板的空氣抽掉,然後籍助大氣壓力灌入液晶,再將缺口封閉,而液晶是一種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化合物質,具有規則分子排列的特性。
6)最後再貼上二片垂直方向的偏光片,整片液晶面板即算完成。
3.模組製程
1)偏光片貼附完成後,我們即開始在液晶面板的兩側搭載DRIVE IC,DRIVE IC是很重要的驅動零件,是用來控制液晶顏色,亮度開關的。
2)然後再將DRIVE IC 的入力端與電路板藉著焊錫焊接導通。這樣訊號就可以順利發出,然後控制面板上的影像了。
3)液晶面板的光線就是從背光源發出來的,在組裝背光源之前,我們會先檢查組合完的液晶面板有無完善,然後再組裝背光源,背光源就是液晶面板後的光線來源。
4)最後,再將CELL與鐵框以螺絲鎖定。
5)再來就進入了最後關鍵的測試過程,將組立完成的MODULE做老化測試,在通電及高溫狀態,篩選出品質不良的產品。
6)品質最優的產品,就可以包裝出貨了。
這樣,液晶面板經過許多檢驗測試的程序,才能把最完美的產品交給客戶,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完成整個液晶顯示器的製作過程。

『貳』 關於鹼金屬銫的問題

Cs2O: 橙紅色針狀結晶。密度4.36g/cm3。熔點490℃。易溶於水,生成氫氧化銫版,可溶於醇權,有強腐蝕性。由氫氧化銫脫水製取。用於制備各種銫鹽及電解質。
Cs2O2:棕色固體物質。密度4.74g/cm3。熔點590℃。比較穩定,於1074℃發生分解放出氧氣。由超氧化銫真空熱分解製取。為強還原劑。
CsO2:紅棕色粉末。密度3.80g/cm3。熔點432℃。於1266℃分解放出氧氣生成過氧化銫。在乾燥空氣或氧中燃燒金屬銫製得。用作強氧化劑和釋氧劑。
CsO3:深藍色固體,在Cs的氨溶液中慢慢通臭氧製得,用作強氧化劑和釋氧劑,性質與CsO2相似但氧化性更強。
CsO4:沒有這種物質。

『叄』 玻璃是如何製作的

1、原料預加工.將塊狀原料(石英砂、純鹼、石灰石、長石等)粉碎,使潮濕專原料乾燥,將含鐵原料進行除屬鐵處理,以保證玻璃質量。

2、配合料制備。

3、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窯或坩堝窯內進行高溫(1550~1600度)加熱,使之形成均勻、無氣泡,並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態玻璃。

4、成型.將液態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狀的製品,如平板、各種器皿等。

5、熱處理.通過退火、淬火等工藝,消除或產生玻璃內部的應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3)銦絲怎麼切割成一段一段擴展閱讀:

玻璃主要成份是石英砂, 其製造過程是石英砂配合其他化學原料在高溫(攝氏1300度)燒制後冷卻而成的結晶體,具有質硬、抗磨損,高透光率及抗腐特性,其用途廣泛、歷史悠久.

現時製造玻璃之技術一日千里,其用途日益增加,由鍾表、器皿、門窗、燈飾以及高科技如電子部件及太空科技等,都不可缺少玻璃. 我們日常接觸較多的莫如平板玻璃,厚的用於門窗,薄的用於鍾表及醫學化驗用途上,其製造方法是將溶爐中的玻璃溶漿用水平或牽引方法(又稱浮法)及用垂直式牽引方法製成.溶漿經牽引出溶爐後亦同時作有系統的冷卻,冷卻完成後便成平板玻璃。

『肆』 給父母寫一封信400作文

給父母的一封信
親愛的媽媽:

您好

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在這充滿快樂的日子了里,你和我們等待著新年的到來,我祝你身體健康。

在過去的一年裡,你為我做的一切太累了,為了我和姐姐的讀書生活,為了讓我們吃得飽穿得暖,為了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家,為了讓我們能讀到一個好學校,你和爸爸倆人不惜每天早出晚歸的工作勞碌,賺錢貼補家用,同時還要檢查我們的作業和做家務,每一樣都不能耽誤。你和爸爸真是太不容易了!

回顧我的成長路程,我們每一次犯錯誤的時候,你和爸爸總是給我們講道理;每一次你們在做家務的時候,我們好像沒事一樣,沒有感受到你們的勞累,可是當有一次晚上,我也學著做一下家務拖地,還沒拖到一半就感到了累,由此感受到了你們的不容易啊!我知道你們的願望就是讓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所以,在新的一年裡,我一定努力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進步!讓你們在新年裡獲得真正的快樂。

給父母的一封信

爸爸媽媽,您們忙嗎?從我出生到現在都還沒有給您們說過一句:您辛苦了!感謝您們對我的八年養育之恩!

媽媽,您辛苦了,從幼兒園到現在小學三年級,您每天都會按時地接送我,無論風霜雨雪。

媽媽,您辛苦了,您每天為我輔導作業,細致地檢查,我才能戴上光榮的「二杠」。

媽媽,您辛苦了,您每天做家務,做可口的飯菜,才能讓我覺得我的家如此幸福。

爸爸,您辛苦了,您早出晚歸地工作,努力地賺錢,給我們家撐起了一片藍天。

爸爸,您辛苦了,您總是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帶我去看電影,讓我放鬆心情。

爸爸,您辛苦了,只要有聚會,您總會帶我一起去,學學人際交往。

在此,我要發自內心地說:「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

此致

敬禮!

您們的兒子:XXX

2016年11月11日夜

給父母的一封信
敬愛的爸爸媽媽:

您好!在生活中我有許多話想對您說,但每當看見你那憔悴的身軀;慈祥的臉頰;粗糙的雙手。我都不想佔用您那寶貴而又短暫的時間,所以我打算用這種方式來與您溝通。

現在,我先要感謝您這麽多年對我的關愛』照料。因為您的愛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如果沒有您就沒有我。我總會干一些錯事,惹得您大動肝火,不懂事的我還總會倔強的對您頂上幾句嘴。現在我對您誠懇的說一聲「對不起」我長大之後必定會對你百依百順,就像你對我一樣。

現在我明白了,那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讀書時間,正與那句名言「書到用時方恨少」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之後好報答您!

祝您: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延年益壽,笑口常開。

給父母的一封信

你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是你們,給予了我們美好的生命;是你們,讓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你們永遠是我們的避風港。當下雨時,你們總是會在雨中為我們送傘;當我們傷心時,你們總是會細心的開導我們——你們以我們的快樂為快樂,以我們的難過為難過。你們視乎都是在為我們而活,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我們而去做,為我們貢獻出無私的愛。

爸爸媽媽,平常你們都對我非常嚴厲。每次只要我做錯什麼,你們都會毫不留情的批評我,雖然我有點生氣,但是我知道你們都是為了我好,希望我下次不犯同樣的錯。你們每天辛苦的在外面打拚、賺錢,就是為了我們日後更好的生活。

天下的父母都是最偉大的。祝你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最後我想跟你們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給父母的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是你們給了我生命,是你們撫育我成長,是你們為我支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你們一個溫和,一個嚴厲,對於我來說,你們溫和時太溫和,嚴厲時又太嚴厲,常常會因為我犯下的一個小錯誤而批評我好長時間。每當我考試沒考好時,你們總是說:「你看人家誰誰誰考的多好。」你們總是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雖然我沒考好,但是我努力過了。所以我希望你們以後不要因為我考試沒考好就拿我和別人比。

還有就是我本來就是一個倔強的女孩兒,而你們卻總是讓我做一些我比喜歡的事情,我不想做就惹你們生氣,其實我不想惹你們生氣,和你們對著乾的,但是因為我性格倔強,即使我犯了錯,我也不願意像你們認錯,只好和你們頂嘴了。當著你們的面不好意思說,所以我在這里向你們認錯,如果我以前有做的不對的地方,還請你們原諒我。

其實我知道,不管怎麼樣,你們都是愛我的,大愛無言,至情無聲。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教誨,我將銘記在心。我會用我一生的努力來報答你們對我一生的愛!

此致

敬禮

您們的兒子:XXX

2016年11月11日夜

『伍』 怎麼焊接晶元注意事項

晶元熱壓焊接工藝按內引線壓焊後的形狀不同分為兩種:

球焊(丁頭焊)和針腳焊。兩種焊接都需要分別對焊接晶元的金屬框架、空心劈刀進行加熱(前者溫度為 350~400℃,後者為150~250℃),並在劈刀上加適當的壓力。

首先,將穿過空心劈刀從下方伸出的金絲段用氫氧焰或高壓切割形成圓球,此球在劈刀下被壓在晶元上的鋁焊區焊接,利用此法進行焊接時,焊接面積較大,引線形變適度而且均勻,是較為理想的一種焊接形式。

隨後將劈刀抬起,把金絲拉到另一端(即在引線框架上對應於要相聯接的焊區),向下加壓進行焊接,所形成的焊點稱為針腳焊。

焊接晶元注意事項:

1、對於引線是鍍金銀處理的集成電路,只需用酒精擦拭引線即可。

2、對於事先將各引線短路的CMOS電路,焊接之前不能剪掉短路線,應在焊接之後剪掉。

3、工作人員應佩就防靜電手環在防靜電工作台上進行焊接操作,工作台應干凈整潔。

4、手持集成電路時,應持住集成電路的外封裝,不能接觸到引線。

5、焊接時,應選用20W的內熱式電烙鐵,而且電烙鐵必須可靠接地。

6、焊接時,每個引線的焊接時間不能超過4s,連續焊接時間不能超過10s。

7、要使用低熔點的釺劑,一般釺劑熔點不應超過150℃。

8、對於MOS管,安裝時應先S極,再G極最後D極的順序進行焊接。

9、安裝散熱片時應先用酒精擦拭安裝面,之後塗上一層硅膠,放平整之後安裝緊固螺釘。

10、直接將集成電路焊接到電路板上時,爆接順序為:地端→輸出端→電源端→輸入端的順序。

(5)銦絲怎麼切割成一段一段擴展閱讀

晶元焊接工藝可分為兩類:

①低熔點合金焊接法:採用的焊接材料有金硅合金、金鎵合金、銦鉛銀合金、鉛錫銀合金等。

②粘合法:用低溫銀漿、銀泥、環氧樹脂或導電膠等以粘合方式焊接晶元。

集成電路塑料封裝中,也常採用低溫(200℃以下)銀漿、銀泥或導電膠以粘合的形式進行晶元焊接。另外,燒結時(即晶元粘完銀漿後烘焙),氣氛和溫度視所採用的銀漿種類不同而定。

低溫銀漿多在空氣中燒結,溫度為150~250℃;高溫銀漿採用氮氣保護,燒結溫度為380~400℃。

『陸』 典型富銦礦床介紹

從成因類型上來看,富銦礦床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大廠、都龍為代表的熱水沉積-後期岩漿熱液疊加型錫石硫化物礦床,該類礦床主要分布在揚子地塊西南緣;其二為熱液型錫石硫化物礦床及含錫的鉛鋅銀礦床,主要分布於內蒙古東部、揚子地塊南緣。本節介紹的大廠礦田是我國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富銦礦床,內蒙古孟恩陶勒蓋礦床則是熱液脈狀富銦礦床的例子。

一、大廠礦田主要富銦礦體基本特徵

提到大廠礦田,人們會想到其規模巨大的錫、銻、鋅等有色金屬資源,而很少重視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銦資源。事實上,大廠礦田的銦資源量,在我國甚至全球都是規模最大的。礦田內有長坡-銅坑、高峰(龍頭山)、巴力、大福樓、寶壇等富銦礦床(圖8-6)。在這些礦床中有些以層狀-似層狀礦體為主,有些以脈狀礦體為主。由於大廠礦田的研究資料已經相當多,因此本節主要介紹主要富銦礦體及銦的分布。

(一)主要富銦礦體介紹

1.100號富銦礦體

該礦體位於大廠高峰(龍頭山)礦段,是我國最富銦的礦體。礦體賦存於龍頭山中泥盆統礁灰岩中,晚期花崗斑岩穿切礦體(圖8-7)。礦體南北長1100m,東西寬100~150m,平均厚度為15m,延深750m。主要金屬礦物有:錫石(2.05%),閃鋅礦(18%),脆硫銻鉛礦(12.7%),磁黃鐵礦(36.8%),黃鐵礦(8%),平均含Sn2.4%,Zn9.7%,Pb4.8%,Sb4.8%,Ag156g/t,In310×10-6(李萬青,2001)。銦儲量大於2000t,佔大廠礦田銦儲量的1/3。

100號礦體的主要金屬礦物為錫石、磁黃鐵礦、鐵閃鋅礦、脆硫銻鉛礦、黃鐵礦、毒砂,其次有銀黝銅礦、黃銅礦、方鉛礦、黝銅礦、硫錫礦等。鉛-銻-銅-銀等的硫鹽類礦物多達數十種。礦石中金屬硫化物約佔62.58%,硫鹽礦物佔20.39%,錫石佔2.43%,脈石礦物僅佔14.6%,屬於錫石-硫鹽-硫化物型礦石。

圖8-6 大廠礦田主要礦床分布略圖

礦石中主要有用元素包括Sn、Zn、Pb、Sb、Ag,平均品位之和高達23.5%,銦的富集程度及儲量世所罕見。

圖8-7 大廠礦田高峰礦段100號礦體示意圖

—五指山組扁豆狀-條帶狀灰岩;—榴江組硅質岩;—羅富組泥灰岩頁岩硅質岩;—納標組灰岩;Rf—礁前相;Rc—礁核相;Rfl—礁坪相;Rm—礁後相;1—斷層;2—地質界線;3—小礦體;4—含錫破碎帶;5—100號礦體

100號礦體的直接圍岩為礁灰岩,礦體與圍岩之間的界線清晰,界面彎曲不平,圍岩蝕變微弱,主要包括方解石化、硅化,蝕變帶范圍很小,一般為幾厘米,最寬為幾米。與91號和92號礦體不同的是,該礦體穿層現象明顯。

我們對80年代所採集的該礦體礦石樣品進行銦含量分析結果顯示,14個樣品含銦為(173~720)×10-6,平均437×10-6。從中挑選出了8個鐵閃鋅礦、2個錫石、4個黃鐵礦、3個方鉛礦、2個脆硫銻鉛礦單礦物,銦的含量為:鐵閃鋅礦含銦 940~2030×10-6,錫石含銦低於10×10-6,脆硫銻鉛礦含銦低於45×10-6,方鉛礦和黃鐵礦含銦均低於10×10-6。說明最主要的載銦礦物為鐵閃鋅礦。

2.91和92號富銦礦體

91號和92號礦體在形態上都呈似層狀,兩個礦體主體都產於上泥盆統地層中(圖8-8),岩性以扁豆狀灰岩和條帶狀灰岩、硅質岩為主。其中91號礦體為似層狀細脈交代型礦體,92號礦體為網脈浸染型礦體。二者大致平行產出,與地層整合接觸,同步褶曲。91號礦體走向長500m,傾向寬1000m,平均厚度15m;92號礦體規模約相當於91號礦體的兩倍。礦石主要由紋層條帶狀和細脈狀,前者常被後者穿插。還可見少量結核狀和層間脈狀礦化。礦石主要有用組分為Sn、Zn、Pb,伴生大量Sb、In、Cd、Ag等有用元素。

紋層條帶狀礦石按主要有用組分,可分為硫化物型-石英紋層型、硫化物-電氣石-石英紋層型、硅質-炭硅泥質型等,其中以硅質硫化物型居多,各種紋層狀礦石都含有不等量的錫,構成硅質岩型礦體。這種礦體礦物沿層理分布,在剖面上形成條帶狀構造,條帶一般厚0.1~10mm,彼此平行,隨地層同步褶曲。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有錫石、鐵閃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毒砂、脆硫銻鉛礦等,常見的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電氣石、鉀長石、絹雲母等,有時可見鈉長石、高嶺石、黑雲母、磷灰石等。礦物組成非常復雜,已發現的礦物種類達50種以上。礦物顆粒一般較細小,組成硅質層的石英粒度一般在0.01~0.1mm之間,以微粒石英為主,常見膠狀結構。金屬礦物以自形、半自形為主,粒度在0.01~0.06mm之間,錫石無色透明,呈針狀、柱狀,微細粒結構,常與電氣石、石英共生。鐵閃鋅礦粒度稍粗,黑色。

圖8-8 銅坑-長坡405中段91和92號礦體地質略圖

在91號和92號礦體內,常見細脈交代和網脈狀充填礦化。這種礦化主要沿北東向張扭性裂隙發生,常穿切紋層-條帶狀礦化。紋層-條帶層理多為緩傾斜,細脈多為陡傾斜。二者交角多數大於60°。細(網)脈與紋層礦石(脈的圍岩)呈突變接觸。細脈單脈厚多在1~10cm之間,長度不等,向南東傾斜。根據細脈走向可將其分為三種:① 10°~20°,多為錫石石英脈;②25°~30°,以錫石硫化物脈為主,常穿切前一種脈;③40°~50°,以錫石-方解石-硫鹽類礦物為主,可穿切前兩種脈。在空間上,礦體西部和上部以細(網)脈較發育,且以後兩種脈多見,東部和深部發育較少,以前兩種脈為主。

礦區另一種礦體為大脈狀礦體,如0號、1號、38號礦體等,這種礦體常穿切地層,礦體呈脈狀,走向多為10°~50°,向南東陡傾斜,可見與細(網)脈產狀接近,脈體長度、深度從數十米到數百米不等,厚度在3m以內,與圍岩突變接觸,蝕變較強,礦物粒度明顯大於細脈狀礦化,交代現象普遍,礦物成分復雜。錫石為黃褐色,半透明-不透明,錐狀、短柱狀多見。

(二)銦在不同礦物中的變化

1.錫石中的銦

大廠礦田的錫石大致有深色和淺色兩種,深色錫石為褐色、茶色或深棕色,半透明-不透明,晶體長寬比例為2~3,脈體中的錫石顆粒較粗,粒度多為0.5~1mm,似層狀礦體中的錫石粒度較細小,一般小於0.5mm,淺色錫石由無色到黃色都有,透明-半透明,晶形簡單,呈長柱狀,針狀,產於脈體中者晶體長可達1~3mm。據黃明智等(1988)的研究,深色錫石SnO2含量(98.08%)比淺色錫石(98.86%)略低,而微量元素總量(0.61%)較淺色錫石(0.45%)略高,尤其是FeO(0.174%)、Nb2O5(0.064%)、Ta2O5(0.016%)、Al2O3(0.028%)、SiO2(0.122%)均較淺色錫石(各含量分別為0.06%、0.004%、0.002%、0.006%、0.091%)高。

銦在錫石中的含量(表8-9)除大福樓礦床為33×10-6以外。礦田內其他礦體中的錫石含銦都低於10×10-6,我們最新的分析結果與黃明智等(1988)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

表8-9 大廠礦田錫石中銦含量(10-6

根據黃明智等(1988)的資料,錫石有三個世代,其銦含量都很低。據統計,偉晶岩中錫石含銦水平為(1~20)×10-6,石英脈型錫石含銦變化大,一般為(1~200)×10-6,電氣石-硅酸鹽建造中的錫石含銦一般較低(<50×10-6),流紋岩建造礦床中的膠狀錫石含銦可達(1000~1500)×10-6。這也反映出大廠礦田低銦錫石的成因應屬於電氣石-硅酸鹽建型即熱水沉積型。

2.閃鋅礦中的銦

閃鋅礦是大廠礦田最主要最豐富的鋅礦物。以黑色為主,閃鋅礦含鐵都在7%以上,最高可達11%。

我們從幾個主要礦體中挑選出24個閃鋅礦單礦物分析了其中銦的含量,連同收集到的資料列於表8-10。可以看出,除拉么和巴力外,其餘礦床(體)的閃鋅礦銦含量都很

表8-10 大廠礦田閃鋅礦中的銦含量

高。從圖8-9可以看出,不同礦床(體)中閃鋅礦的含銦性與礦石中錫的含量呈同步變化關系。據卜國基(2000)資料,不同類型礦床中的鐵閃鋅礦銦含量變化很大,以高峰100號礦體錫石硫化物礦床含銦最高,平均為0.134%,依次為銅坑91號礦體,大福樓,巴力,芒場,拉么。芙蓉廠則不含銦,說明銦主要分布於錫石硫化物礦床中,其中又以鐵閃鋅礦含銦普遍、品位高。拉么矽卡岩型鋅銅礦床錫品位低,含銦亦低,有的鐵閃鋅礦不含銦。芙蓉廠為低溫熱液鉛鋅銻硫化物礦床,閃鋅礦含銦達不到利用水平。說明銦雖然存在於閃鋅礦中,但富集程度與礦石中錫的量有密切關系。

同一礦體垂直方向上銦與深度成正相關關系,以長坡錫石硫化物礦床脈狀礦體為例,直725 m標高水平鐵閃鋅礦中平均含銦 0.0288%,685 m水平段含0.0543%,635 m水平段含0.0613%;長坡 38號脈鐵閃鋅礦中捆的品位也同樣存在這種現象(圖8-10),如725m水平段鐵閃鋅礦平均含銦 0.0123%,685m水平含0.0426%,635m水平段含0.0598%。

圖8-9 大廠礦田不同礦體 Sn及閃鋅礦中 In、Cd含量

圖8-10 長坡38號礦體不同高度閃鋅礦中的銦含量

3.其他金屬礦物中的銦

(1)毒砂:毒砂是大廠礦田常見的金屬礦物,據黃明智等(1988)資料,早期形成的毒砂含銦低於1×10-6,第二個世代形成的毒砂含銦為(0~14)×10-6,長坡-銅坑91號礦體中的毒砂含10×10-6,92號礦體中的毒砂含銦2×10-6,裂隙脈型礦體中的毒砂含銦4×10-6,大福樓和拉么礦床中的毒砂含銦低於1×10-6,只有寶壇礦床中的毒砂含銦達150×10-6。有意思的是,寶壇礦床的錫石含銦也比其他礦床高許多,可見該礦床具有與眾不同之處。

(2)黃鐵礦:大廠礦田的黃鐵礦也是低銦礦物,不同礦床、不同礦體及不同礦石類型中的黃鐵礦含銦都很低,最低者檢測不出,最高僅11×10-6(黃明智等,1988),我們對10個黃鐵礦樣品的分析結果顯示,銦含量為(0.2~13)×10-6,與早期分析結果一致。

(3)磁黃鐵礦:存在大量磁黃鐵礦是南嶺西段錫石硫化物型富銦礦床的一個共同特徵。大廠礦田的磁黃鐵礦中銦的含量略高於錫石、毒砂和黃鐵礦,且含量變化大。據黃明智等(1988)資料,磁黃鐵礦含銦在(0~58)×10-6之間,其中單斜磁黃鐵礦含銦為9×10-6,六方磁黃鐵礦含銦為18×10-6

另外,大廠礦田存在種類繁多的硫鹽類礦物,我們對2個脆硫銻鉛礦樣品分析結果銦含量低於45×10-6,其他硫鹽類礦物的含銦性資料較少。李錫林(1994)對該礦田進行礦物學研究時利用電子探針分析了幾十種硫鹽礦物中銦的含量,由於絕大多數硫鹽礦物中銦含量很低,探針分析結果只有參考意義。

以上說明,雖然礦物眾多,但蘊藏著大量銦資源的礦物主要為閃鋅礦,在其他富銦礦床中也是如此。這就是我們提出銦達到工業富集的礦物類型專屬性的依據。

(三)大廠礦田的成因問題

大廠礦田內各礦床的成因研究已相當系統,韓發等(1989)的研究為該礦田屬於海底熱水沉積成礦的深入研究開辟了新局面。目前,熱水沉積成礦的認識已為大家所承認。的確,在長坡-銅坑、高峰、巴力等礦段,熱水沉積成礦的證據是大量存在的(姚曉明等,1994;廖宗清等,1995;楊斌等,1999;卜國基,2001)。與其相鄰的滇東南地區的都龍錫鋅礦、白牛廠等富銦礦床中也是如此(陳學明等,1998)。但是,我們注意到,在這些礦床(田)中,都有岩漿岩存在,並且,岩漿岩也都含有相當高的成礦元素。有些礦床如長坡-銅坑似乎與岩漿無關,但都存在細(網)脈、大脈型脈狀礦化,有些還是穿層的,而有些礦床如拉么與岩漿活動關系密切,大福樓等礦床實質上屬於脈狀礦床。秦德先等(1998)、張起鑽(1999b)、葉緒孫等(1999)都認為岩漿作用對已形成的熱水沉積礦床疊加改造致其變富。因此,斷然否定岩漿作用對成礦的貢獻是不科學的。我們認為,這一問題今後值得進一步研究。

二、內蒙古孟恩陶勒蓋富銦多金屬礦床

孟恩陶勒蓋礦床產於花崗岩基的中心部位,礦體嚴格受斷裂控制,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富銦礦床之一,Cu,Pb,Zn,Ag,In,Ga,Sn多元素共生構成典型的多金屬礦床。

(一)礦床地質

1.礦床區域地質特徵

孟恩陶勒蓋礦床位於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西北約20km,西距杜爾基火車站15km。區域上,西北為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隆起帶,南東為松遼沉降帶,礦區位於這兩個構造單元的接壤部位大興安嶺隆起帶一側(圖8-11)。自海西期至燕山期,大興安嶺隆起帶發生大規模的岩漿侵入活動(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礦產局,1991),形成構造-岩漿活動帶,與之伴隨的成礦作用廣泛發育。尤其在該構造-岩漿帶的中部,形成了一個Au-Ag-Cu-Pb-Zn-Sn-Fe共存的大型多金屬礦集區,也是中國銦富集區之一(Zhang Qian et al.,1998)。

孟恩陶勒蓋礦床直接產出於孟恩花崗岩基中心部位的一組東西向斷裂中。該花崗岩體東西長30km,南北寬18km,面積>400km2,北部和東部侵入於早二疊系地層中,西被燕山期杜爾基花崗岩侵入,南被中生代火山岩覆蓋(圖8-12)。岩基主要由兩種類型的花崗岩組成,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和白雲母斜長花崗岩。

黑雲母斜長花崗岩為孟恩花崗岩體的主體,侵入時代為281Ma(鋯石U-Pb年齡),屬鋁過飽和系列,暗色礦物為黑雲母(8%~15%),長石類礦物為斜長石(45%~55%),石英含量約為30%~40%。白雲母斜長花崗岩(白雲母約10%~15%、斜長石35%~40%、正長石<15%、石英35%~40%)。侵入於黑雲母斜長花崗岩中,年代為212~251Ma。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和白雲母斜長花崗岩是不同期次的侵入產物(圖8-13),它們都含有較高的Ag、Ga、Ge、In、Sn等成礦元素,並且隨著岩石遭受蝕變,SiO2、Na2O減少,FeO、CaO、MnO、K2O、Pb、Zn、Ag、Sn、In等增高(表8-11)。另外有少量煌斑岩脈、閃長玢岩脈、輝綠岩脈等晚期岩脈沿NW向和NNW向貫入並穿切兩種花崗岩和礦體,它們明顯晚於花崗岩。

圖8-11 孟恩陶勒蓋礦床區域地質簡圖

—海西期花崗岩;γ5—燕山期花崗岩;Pt1—早元古界基底變質岩;P—二疊系;J—侏羅系;Q—第四系;

圖8-12 孟恩陶勒蓋多金屬礦床區域地質圖

圖8-13 孟恩陶勒蓋多金屬礦床地質圖

表8-11 孟恩花崗岩化學成分及成礦元素含量

杜爾基燕山期花崗岩呈岩基狀,岩性為黑雲母鉀長花崗岩,位於礦區西部,距礦區15km,在空間上與孟恩陶勒蓋礦床無關,岩體內部未見礦化。

霍林河斷裂呈北北西向切過花崗岩體,沿該斷裂產生一些近東西向的次級斷裂。岩體內的礦化除形成孟恩陶勒蓋礦床外,還存在許多多金屬礦點。這些礦化體都沿霍林河區域斷裂兩側分布,但都在岩體內部(圖8-12)。該區域斷裂切穿深度大,具多期活動特點,是各礦床(礦點)成礦物質通道。

2.礦床地質特徵

主要控礦構造為一組EW向展布、向東收斂的脆性斷裂,斷面向南傾斜,傾角60°~80°,斷續分布東西大於6km,南北寬200m~1000m,並且具有多期活動特點(圖8-13)。該組斷裂同時切穿了兩種花崗岩,說明斷裂發生於主岩體成岩之後。該組斷裂距地表的深度不同,礦區西部深,向東變淺,但都未到達地表,礦體沿該組斷裂斷續充填,在不同深度上形成不同元素組合的礦體。礦區另一組斷裂呈NW或NNW向展布,規模較小,切穿所有東西向斷裂及礦體,屬於成礦後斷裂。

全礦區共有40多個礦體,分布於西部、中部、東部三個礦段,主礦體9條,單個礦體長400~2000m;較大的分枝礦體9個,長度為數百米,零星小礦體26個。所有的礦體均呈脈狀,向北傾斜,近於直立(圖8-14)。礦區西段(深部)以V8礦體為主,礦化以Zn-Cu為主,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銅礦、閃鋅礦。中段以V1礦體為主,礦化以Zn-Pb為主,富含Ag,主要金屬礦物為閃鋅礦和方鉛礦。東段(淺部)以V11礦體為主,礦化以Pb-Ag礦體為主,主要金屬礦物為方鉛礦、閃鋅礦,富銀,存在大量銀礦物,全礦區近2000t銀主要產於中段和東段。每個礦段長2000~3000m。

圖8-14 孟恩陶勒蓋礦床礦體剖面圖

3.礦石、礦物及圍岩蝕變

孟恩陶勒蓋礦床以塊狀礦石為主,組成礦石的金屬礦物顆粒粗大,方鉛礦、閃鋅礦的直徑都在5mm以上。西部為以鋅銅為主的礦石,中部為以鋅鉛為主的礦石,東部為以鉛銀為主的礦石。該礦床存在以下幾種礦石結構構造:①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塊狀、浸染狀構造,反映礦石形成於熱液結晶作用;②脈狀、網脈狀構造,反映熱液沿斷裂、裂隙充填;③交代熔蝕結構、交代殘余結構、文象結構、條帶狀構造、浸染狀構造,反映熱液交代成礦序列;④閃鋅礦中黃銅礦的乳滴狀結構,細脈、網脈的充填構造,反映了溫度降低的成礦過程;⑤角礫狀構造,碎裂構造,反映了成礦發生在不斷變化的動力環境中。

礦物的交代順序大致為閃鋅礦交代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交代閃鋅礦,銀礦物可以交代閃鋅礦、方鉛礦,銀礦物細脈常沿貫穿所有其他礦物的裂隙充填,說明銀礦物形成最晚。

孟恩陶勒蓋礦床的礦物組成較為復雜,共發現了近30種礦。金屬礦物除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黃鐵礦外,還存在毒砂、磁黃鐵礦、黝錫礦、錫石等次要礦物。已發現的銀礦物主要有自然銀、銀金礦、螺硫銀礦、深紅銀礦、淡紅銀礦、銻銀礦、黑硫銀銻礦、火硫銻銀礦、脆銀礦、輝銻鉛銀礦及銀黝銅礦等。非金屬礦物以石英為主,少量方解石、錳菱鐵礦、絹雲母及綠泥石。此外,礦體淺部還存在菱鋅礦、軟錳礦、褐鐵礦、孔雀石、黃鉀鐵礬等。

圍岩蝕變主要有硅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和錳碳酸鹽化。蝕變主要沿斷裂構造發生,一般限於斷裂兩側1~15m范圍內。綠泥石化主要見於西部礦段,硅化則存在於整個礦床。絹雲母化蝕變作用使花崗岩Na2O含量降低,K2O含量升高,錳碳酸鹽化使岩石MnO含量升高,綠泥石化使岩石FeO含量升高。當硅化不明顯時,蝕變作用使花崗岩SiO2含量明顯降低。

該礦床除主元素Pb(30多萬噸)、Zn(40多萬噸)、Ag(2000t)外,還富集Cd 1800t(礦石Cd含量為0.24%)、In 400多噸(礦石In含量為118×10-6)、Ga 100多噸(礦石Ga含量為20×10-6)、Sn 3000多t(礦石平均Sn含量為220×10-6),另外還有4t金。

Ag主要以銀礦物形式,約占礦床銀總儲量的90%,已發現11種銀礦物,最常見的銀礦物為深紅銀礦、螺硫銀礦、自然銀和黑硫銻銀礦,銀礦物粒度較大,一般為0.05~0.5mm,有時可見銀礦物細脈沿方鉛礦-閃鋅礦礦石中的裂隙充填,細脈長度達10cm,寬度可達0.5~1cm。Sn主要以錫石和黝錫礦存在於西部和中部礦段中,東部礦段中錫礦物較少,錫含量較低。Cd、In、Ga主要存在於閃鋅礦中,未發現它們的獨立礦物。由西向東礦石中Sn和In含量減少,Ag和Ga含量增高。根據石英中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測定,西段礦體形成溫度為270~350℃,中段礦體為240~330℃,東段礦體為180~250℃。根據礦物和元素分布及成礦溫度西高東低的特點判斷,成礦流體是從西(深部)向東(淺部)運移的。

(二)銦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分布

1.礦石中銦等元素的變化特點

V8、V1和V11三個礦體共27個礦石樣品中Pb、Zn、Fe、Ag、Cd、Sn、In、Ga的含量列於表8-12。實際上,對於主成礦元素來說,Pb含量的高低與方鉛礦含量有關,Zn含量的高低與閃鋅礦含量有關,Fe含量的高低與黃鐵礦和閃鋅礦的多少有關。因此,這幾種主元素在不同礦體中的變化並無明顯的規律性。我們重點討論Ag、Cd、Sn和In的含量變化及其與主元素Pb和Zn的關系,如圖8-14和圖8-15所示。

圖8-15 孟恩陶勒蓋礦床礦石中銦等元素與鋅的關系

銦:在中段礦體中含量最高,9個礦石平均為146×10-6,西段礦體平均60×10-6,東段礦體平均85×10-6。In與Zn關系密切,其含量與礦石中Zn含量的升高同步(圖8-14d),與Pb不相關(圖8-15d)。

孟恩陶勒蓋礦床是中國的富In礦床之一。據Zhang等(1998)的研究,在中國,富In礦床是Sn-Zn-Pb-Sb組合的礦床如廣西大廠、雲南都龍和個舊等礦床。從世界范圍來看,富In礦床也都是富錫礦床,如墨西哥西部的錫礦床(Caley and Easby,1967),加拿大的Mount Pleasant錫礦床(Boorman and Abbott,1967),日本的Nakakoshi礦床(Murao et al,1991;Tsushima et al,1999),法國Montogros Pb-Zn礦床(Meisser et al,1999)。

鎵:Ga也是可以利用的有用元素。礦石中Ga的含量變化很大,低者小於10×10-6,高者達82×10-6。西段礦體平均Ga含量為9×10-6,中段及東段礦體Ga含量接近,分別為(3~54)×10-6(平均21×10-6)和(6~82)×10-6(平均22×10-6)。礦石中Ga與Zn具有密切關系,與Pb不相關。

礦石中未發現Cd、In、Ga的礦物,從它們與Zn的關系推測,它們主要以類質同象方式存在於閃鋅礦中。Hall and Czamanske(1972),Broume and Lovering(1973),Both(1973),Jonasson and Sangster(1978)的研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銀:鉛鋅礦床一般都含可檢出的Ag。但是,某些類型的鉛鋅礦床並不富銀,如中元古代SEDEX型鉛鋅礦床和中國的MVT型鉛鋅礦床含Ag低於30×10-6(Zhang,1987),中國產於沉積岩中的低溫熱液型鉛鋅礦床含Ag一般低於40×10-6(塗光熾,1984),美國MVT型鉛鋅礦床含Ag低於50×10-6(Hall and Heyl,1968)。與這些礦床相比,孟恩陶勒蓋礦床含Ag卻高得多。全礦床平均含Ag為102×10-6,相對於僅50萬噸Pb+Zn金屬量,Ag共有1800噸。與這些礦床不同的另一特點是,孟恩陶勒蓋礦床存在多種銀礦物,銀礦物的含量也較高。

表8-12 不同類型礦石主要和微量元素含量

據礦山開采資料,西段礦體銀含量低於東段礦體。對富礦石進行分析,西段的8號礦體10個樣品平均含Ag為216×10-6,中段1號礦床9個樣品平均含Ag為231×10-6,東段11號礦體8個樣品平均含Ag為293×10-6,也顯示出銀東高西低的趨勢。

Ag與Zn沒有明顯的關系(圖8-14a),而與Pb具有正消長關系(圖8-15a)。

錫:是可利用的主要元素之一,全礦床2000多噸錫。從西到東錫儲量逐漸降低,礦床西段有少量錫石和黃錫礦,東段見不到錫礦物。分析發現部分錫存在於方鉛礦中,因此,圖8-15c中顯示出Pb與Sn呈正消長關系。

鎘:Cd在西段礦體中含量低於中段礦體,前者平均Cd含量為330×10-6,後者為787×10-6,東段礦體Cd含量變化較大,低者僅94×10-6,高者達1750×10-6。Cd與Pb無關(圖8-15b),與Zn呈現很好的線性正消長關系(圖8-14b)。

2.閃鋅礦中的元素變化特點

孟恩陶勒蓋礦床不同地段的閃鋅礦具有不同的礦物學特徵,表現在顏色上,西段的閃鋅礦為黑色,中段的閃鋅礦為棕黑色,東段閃鋅礦為棕色。早期的許多研究證實,閃鋅礦的顏色主要與Fe的含量有關(Dewaal and Johnson,1981)。從Fe的含量來看(表8-13),西段閃鋅礦為7.31%~10.82%,平均8.69%,中段閃鋅礦為4.28%~6.29%,平均5.54%,東段閃鋅礦為2.73%~4.95%,平均3.71%,Fe含量從西向東依次降低的變化與閃鋅礦顏色的變化是一致的。

銦:該礦床In主要存在於閃鋅礦中,總量400多噸。表8-13顯示,閃鋅礦中的In含量為(85~2660)×10-6,比矽卡岩型鉛鋅礦床(如中國的佛子沖、夏山、桓仁等及層控型鉛鋅礦床如中國的凡口、金項等和美國的MVT型鉛鋅礦床中)的閃鋅礦的In含量高出10倍以上(Zhang et al,1998)。不同地段的閃鋅礦具有不同的In含量,由西向東,閃鋅礦中的In明顯降低,西段的黑色閃鋅礦含In最高,為(743~2660)×10-6,平均1414×10-6;中段的棕黑色閃鋅礦In含量(315~1207)×10-6,平均712×10-6;東段的棕色閃鋅礦In含量(85~408)×10-6,平均252×10-6,其平均值比西段低5.6倍,比中段低2.8倍,其降低的順序與成礦溫度降低的順序是一致的。說明In主要存在於含Fe高的黑色閃鋅礦中,且富集於礦床中-西段。在顯微鏡下發現閃鋅礦中存在大量其他礦物的固溶體包裹體,但沒有發現銦礦物,經電子探針掃描,證實銦在閃鋅礦中均勻分布,說明呈類質同象形式存在。

鎘:閃鋅礦中的Cd含量為0.18%~0.45%(表8-13),與大多數鉛鋅礦床的Cd含量接近(Zhang,1987),遠低於貴州牛角塘Zn-Cd礦床中閃鋅礦的Cd含量(葉霖等,1998)。西段的深色閃鋅礦Cd含量為0.18%~0.28%,平均0.23%,中段的深色閃鋅礦Cd含量 0.25%~0.31%,平均0.28%,東段的棕色閃鋅礦Cd含量 0.24%~0.45%,平均0.37%。

鎵:閃鋅礦中Ga的含量變化於11×10-6~155×10-6之間,由西向東含量增高。西段閃鋅礦Ga含量(11~24)×10-6,平均18×10-6,中段閃鋅礦Ga含量(24~109)×10-6,平均55×10-6,東段閃鋅礦Ga含量(39~155)×10-6,平均100×10-6。由此可以看出,從西到東,隨著閃鋅礦顏色的變淺,Ga含量明顯升高。

表8-13 閃鋅礦中的主要和微量元素含量

銀:Ag在閃鋅礦中含量很高(表8-13),西段平均455×10-6,中段平均1073×10-6,東段平均1626×10-6,比中國的大多數鉛鋅礦床中閃鋅礦的Ag含量(<600×10-6,Zhang,1987)高得多。閃鋅礦中Ag含量從西向東的明顯增高,與礦石中Ag含量的變化及從西向東銀礦物的增多是一致的。從顯微鏡下觀察發現,部分銀礦物存在於閃鋅礦中,銀礦物顆粒直徑一般小於0.1mm。因此,閃鋅礦很難提純到100%,導致中-東段閃鋅礦Ag含量升高。

圖8-16表示閃鋅礦中Zn與Ag、Cd、In、Ga的關系,顯示出從西段的8號礦體到東段的11號礦體,Ag、Cd、Ga含量增高而In含量降低。當將這些元素與Zn一起考慮時,Ag、Cd、Ga與Zn呈正消長關系(圖8-16a,b,d),而In與Zn呈負消長關系(圖8-16c)。Ag、Cd、In、Ga與Fe的變化關系不同於它們與Zn的變化關系,兩者剛好相反。如圖8-17所示,Ag、Cd、Ga與Fe呈負消長關系,而In與Fe呈正消長關系。這種變化關系意味著,在閃鋅礦中,Ag、Cd、Ga三種元素可能替代Fe,而In可能替代Zn。Johan(1988)認為,In和Ge以元素對形式替代閃鋅礦中的銅,可是,孟恩陶勒蓋礦床的閃鋅礦Ge含量低於檢出限,是否是以In與Ga元素對替代閃鋅礦中的銅或Zn,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它們從西向東的含量變化說明,Ag、Cd、Ga趨向於在較低溫度時大量進入閃鋅礦,而In趨向於在高溫時進入閃鋅礦。這與高溫礦床中貧Ga富In的現象是一致的(Zhang et al,1998)。

圖8-16 孟恩陶勒蓋礦床礦石中銦等微量元素與鉛的關系

圖8-17 孟恩陶勒蓋礦床閃鋅礦中銦等微量元素與鋅的關系

3.方鉛礦中的元素變化特點

如表8-14所示,方鉛礦中Pb和S含量處於正常范圍內。In和Ga在閃鋅礦中儲量很高,在方鉛礦中含量卻很低,In為(2~15)×10-6,Ga為(1~16)×10-6。據部分樣品分析結果,方鉛礦Cd含量為300~650×10-6。這也驗證了銦很少進入方鉛礦的結論。

表8-14 方鉛礦中的主要和微量元素含量

方鉛礦中Ag含量為(1580~4995)×10-6,其中西段為(1580~4365)×10-6,中段為(1935~4995)×10-6,東段為(1885~4528)×10-6,與中國其他一些矽卡岩型鉛鋅礦床方鉛礦中的銀含量((1000~5000)×10-6,Zhang,1987)基本一致。因此,該礦床相當一部分Ag存在於方鉛礦中。

與其它鉛鋅礦床不同的是,孟恩陶勒蓋礦床的方鉛礦Sn含量為(735~2785)×10-6,這比一般鉛鋅礦床中方鉛礦的含Sn(<300×10-6,Zhang,1987)量高得多。從西段到東段,方鉛礦中Sn的含量明顯降低,西段為(1655~2785)×10-6,中段為(975~2305)×10-6,東段為(735~1178)×10-6。說明進入方鉛礦中的Sn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少。

(三)成礦物質來源及礦床成因

1.銦的背景含量

如表8-11所示,孟恩陶勒蓋礦區花崗岩含有很高的銦,除去2個蝕變花崗岩外,其餘9個新鮮花崗岩樣品含銦為(3~7)×10-6,平均4.6×10-6,比地殼克拉克值(0.1×10-6)高出了46倍。燕山期花崗岩2個樣品含銦分別為0.5×10-6和0.9×10-6,也比克拉克值高出5~9倍,但明顯低於海西期花崗岩。

岩石中銦的高含量有兩種解釋,其一由礦化引起,即含銦流體在礦化過程中銦擴散所造成,這種情況下,岩石中銦的分布應該極不均勻,而孟恩陶勒蓋礦區的花崗岩含銦是較均勻的;其二為該地區具有高的銦背景含量,大廠礦田也存在這種情況。這對銦的富集成礦是有利的。劉英俊等(1984)認為銦在地殼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可以劃分出銦的地球化學省。因此,我們認為,區域上花崗岩富銦是其本身所固有的。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花崗岩圍岩含很高的銦,但礦床中的銦並不一定就來自花崗岩,這一點我們將在後文討論到。

2.鉛同位素組成及鉛的來源

我們從孟恩花崗岩體的兩類花崗岩(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和白雲母斜長花崗岩)各選擇了3個樣品,這些岩石采自礦區遠離礦體部位,顯微鏡鑒定證實岩石新鮮未蝕變。將岩石破碎至0.2~0.3mm,在體視顯微鏡下手工挑選出斜長石。為了查明杜爾基富鉀黑雲母花崗岩與礦床的關系,我們也選擇了3個樣品,以同樣的方法從中挑選出正長石。長石樣品經X射線檢驗,純度為95%~98%,其中有少量石英,可以滿足鉛同位素組成分析要求。同時對孟恩岩體的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和白雲母斜長花崗岩及杜爾基燕山期花崗岩各選取1個全岩樣品。

13個方鉛礦樣品中8個樣品采自主礦段中脈群和上脈群不同礦體的不同礦石類型,4個樣品采自白查干礦段的鉛鋅礦石,樣品經嚴格提純,純度達到了99%。樣品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VG-354型質譜儀上完成鉛同位素組成測定,其餘8個樣品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VG-261質譜儀上完成測試。分析結果見圖8-18。

(1)海西期花崗岩的鉛同位素組成。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和白雲母斜長花崗岩雖然是不同期次侵入的產物,但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鉛同位素組成,長石鉛同位素組成明顯低於全岩鉛同位素組成,6 個斜長石樣品的206 Pb/204 Pb 為 18.460~18.605,207 Pb/204 Pb 為 15.514~15.567,208Pb/204 Pb 為 38.003~38.395,2 個全岩樣品的206 Pb/204 Pb 為 19.197~19.309,207 Pb/204 Pb為15.575~15.588,208 Pb/204 Pb為38.453~38.462。一般來說,全岩鉛同位素組成的增高是由於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放射性成因鉛所致。長石鉛同位素組成的一致性可能預示著兩類花崗岩是同源岩漿分異不同期次侵入的產物。

圖8-18 孟恩陶勒蓋礦床閃鋅礦中鐵與銦等微量元素的關系

孟恩花崗岩研究程度較低,目前還未見及有關該岩體成因的報道。在Zartman等(1981)的鉛演化圖(圖8-18)中,長石樣品分布集中,位於造山帶鉛演化線下方,說明海西期花崗岩鉛具有一定的幔源成分,但受到了地殼組分的混染。

(2)燕山期花崗岩的鉛同位素組成。燕山期花崗岩體位於礦區西部外圍,距礦區15km,稱為杜爾基花崗岩岩體。與孟恩花崗岩不同,杜爾基岩體以黑雲母鉀長花崗岩為主,長石以正長石為主,K2O含量明顯大於Na2O含量,岩石中成礦元素含量與孟恩花崗岩接近,但鉛主要存在於正長石中(正長石含Pb一般在50×10-6~130×10-6),有趣的是,正長石蝕變後,Pb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蝕變越強,降低的幅度越大。

一般來說,位於15km以外的花崗岩提供成礦物質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該礦床控礦斷層西部被掩埋,是否與燕山期岩體相通不得而知。因此,我們選擇了4個岩石樣品分析了3個正長石和1個全岩樣品的鉛同位素組成。3個長石樣品具有比全岩低得多的鉛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為18.679~18.742,207Pb/204Pb為15.514~15.588,208Pb/204Pb為38.712~38.905,無論是長石還是全岩,鉛同位素比值都略高於孟恩海西期花崗岩,但從整體來看,它們具有類似的同位素組成(圖8-18)。

(3)礦石鉛同位素組成及鉛的來源。13個方鉛礦樣品具有非常均一的鉛同位素組成,206Pb/204Pb為18.131~18.308,極差為0.177,207Pb/204Pb為15.421~15.564,極差為0.143,208Pb/204Pb為37.710~38.116,極差為0.406。從圖8-18可以看出,所有方鉛礦樣品都位於上地幔鉛演化線的端點附近,具有地幔鉛同位素組成特點。

礦石鉛同位素組成與花崗岩長石鉛同位素組成對比可以發現,方鉛礦三組鉛同位素比值明顯低於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崗岩長石的鉛同位素組成。經ICP-MS分析,長石中未檢測出U、Th,說明長石形成後鉛同位素組成並未受放射成因鉛的影響,可以代表長石結晶時岩漿的鉛同位素組成。由此不難看出,礦石鉛既不是由海西期酸性岩漿提供的,也不是由遠離礦體的燕山期岩漿提供的。在地質上,以下幾點也不支持孟恩岩崗岩漿提供鉛:①礦體由花崗岩基中心部位的斷裂控制,成礦明顯晚於賦礦主岩的成岩時代;②岩漿熱液礦體一般位於岩體靠頂部邊緣部位或接觸帶部位甚至進入圍岩中,岩體中心部位很難形成同期熱液礦床;③形成鉛鋅多金屬礦床的岩漿岩絕大多數為小岩體,而孟恩岩體出露面積達400km2以上。

王秀璋等(1992)、張乾(1996)曾認為產於岩漿岩體內部的礦床有可能是岩漿岩經後期改造形成的。那麼,孟恩陶勒蓋礦床是否就是這種改造型礦床。形成岩漿岩型改造礦床的前提條件是成礦物質來自已固結的岩漿岩,一般通過淋濾溶解等方式進入成礦流體。在淋濾條件下,放射成因鉛最易進入溶液(Andraw et al.,1990),林爾為等(1985)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岩石中淋濾出來的鉛比全岩本身具有更高的鉛同位素比值。由此判斷,該礦床的鉛也不是由成岩後的花崗岩所提供。從花崗岩蝕變後鉛含量的明顯增高(表8-11)可以推測,成礦流體帶來的鉛進入了礦體附近的花崗岩。

從方鉛礦在圖8-18中位於上地幔鉛演化線附近的分布特點判斷,礦石鉛有來自上地幔的可能。礦區存在不同期次的煌斑岩脈、輝綠岩脈和閃長岩脈,有些切割礦體,說明其形成晚於礦體的形成,有些略早於或與礦體同時形成(被礦化),這些岩脈的存在說明,海西期孟恩花崗岩形成之後,礦區發生過幔源岩漿活動,大規模的幔源岩漿岩可能在深部,為該礦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礦物質。

3.穩定同位素組成

(1)硫同位素組成 孟恩陶勒蓋礦床具有均一的硫同位素組成,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和黃鐵礦,都具有完全一致的硫同位素組成,δ34S值在-2‰~+2‰之間。由礦物對硫同位素組成計算出的成礦溫度與實測的礦物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一致。

(2)成礦流體的H、O同位素組成,礦石中石英和閃鋅礦的δD值分布於-44‰~-65‰之間,西段礦體成礦流體的δ18O值為6.3‰~10.1‰,東段為4.9‰~7.4‰。說明成礦流體的來源以岩漿流體為主。

4.微量元素的成因指示

Cakrabarti(1967)研究了微量元素與硫化物礦床成礦的關系,Roberts(1982)認為黃鐵礦中的微量元素對礦床成因具有指示意義,Song Xuexin(1984)研究了中國凡口鉛鋅礦床中微量元素與礦床成因的關系。這些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可以反映礦床成因類型、成礦溫度的高低等信息。我們利用Zhang Qian(1987)發表的閃鋅礦Ga-In圖和方鉛礦Pb-Ag圖來判斷孟恩陶勒蓋礦床的成因類型(圖8-19)。

根據我們對大量硫化物礦床閃鋅礦中鎵銦關系的研究發現,在同一成因類型硫化物礦床中,無論鎵和銦的含量如何,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固定不變的,即與岩漿活動有關的礦床中,銦含量總是大於鎵,在與沉積岩有關的礦床(包括沉積改造型和熱水沉積型礦床)中,鎵總是大於銦,而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礦床位於二者之間。在圖 8-20 的閃鋅礦 Ga-In圖和方鉛礦 Pb-Ag圖中,可以劃分出與岩漿活動有關的礦床、與火山活動有關的礦床和與沉積岩有關的低溫熱液礦床。孟恩陶勒蓋礦床的樣品都落入與岩漿活動有關的礦床范圍內,這說明該礦床的成因與岩漿作用有關。

圖8-19 孟恩陶勒蓋礦床鉛同位素組成

圖8-20 孟恩陶勒蓋礦床閃鋅礦的Ga-In圖及方鉛礦的Pb-Ag圖

本 章 小 結

(1)銦元素可以形成具有工業價值的共(伴)生礦床。

(2)銦的分散性雖然很強,但已發現10種左右的銦礦物,直到近年銦的礦物還在被發現。我國大廠礦田也有自然銦存在的報道。

(3)銦的富集成礦具有很強的規律性:① 礦床類型專屬性。即構成工業富銦礦床的礦床類型以富錫的硫化物礦床為主,找到富錫的硫化物礦床也就意味著找到了富銦礦床;② 礦物類型專屬性,在富銦礦床中,80%以上的銦都富集在閃鋅礦中。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才使得銦的開發不需單獨建設礦山,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③ 我國的富銦礦床具有地區性集中分布的特點,即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台北緣和揚子地台南-西南緣,這兩個地區的富銦礦床中銦資源量可達大型甚至超大型規模,有可能發展成為兩個富銦礦床密集區;④ 富銦礦床都產於具有高銦區域背景含量的地區。

(4)銦主要富集在較高成礦溫度的礦床中,但並非所有高溫礦床都富銦。銦的成礦機制中重要的兩點是:① 在銦的遷移過程中,與錫有重要關系,而在沉澱過程中,大量進入具有四面體晶體結構的礦物中;② 富銦礦床最主要的成因類型有兩處,其一為熱水沉積型-後期岩漿熱液疊加型錫石硫化物礦床,其二為與岩漿活動關系密切的脈狀含錫-硫化物礦床。

(5)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構成富銦礦床至少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① 錫石硫化物礦床或含錫鉛鋅礦床的存在;② 閃鋅礦大量堆積。

『柒』 成礦帶成礦規律

一、陳巴爾虎旗-根河成礦帶成礦規律

1.區域構造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1)大地構造環境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本區處於額爾古納加里東造山帶與大興安嶺華力西造山帶的銜接地帶,屬大興安嶺華力西造山帶西側。北東向得爾布干斷裂在其西側展布,本區沿此斷裂從元古宙至晚古生代一直自東向西俯沖,由於洋殼板塊俯沖,擠壓產生巨大的熱能,板塊深部熔融,促使基底岩系銅多金屬多次活化、運移、富集、成礦。

華力西期的碰撞造山作用沿得爾布干深斷裂及與其近於平行並切割基底岩層的根河大斷裂、海拉爾-新帳房大斷裂產生擠壓推覆作用,使基底岩層進一步經受加熱、改造,金屬元素進一步富集,在中生代大陸裂谷發育時期,本區構造、岩漿活動達到高峰,銅、鉬、銀、金、鉛、鋅等有色金屬成礦元素在有利構造部位最終成礦。

(2)中生代大陸裂谷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大陸裂解產生在中侏羅世,多條北東向深大斷裂復活張開,形成北東向裂陷活動帶,至晚侏羅世沿裂谷噴發形成偏鹼性火山岩帶,這一時期形成八八一、八大關、金林等斑岩型銅鉬礦化(床)。早白堊世出現上庫力旋迴,形成鈣鹼性系列酸性、中酸性及中鹼性火山噴發和燕山晚期岩漿侵入活動,該期的火山岩、斑岩雜岩體與成礦關系十分密切,沿北東向斷裂帶的內、外兩側形成以鉬、銅為主的鉛鋅銀金等有色金屬、貴金屬的礦化。

(3)地壘式斷隆和地塹式斷陷的控礦作用

礦床常產出在地塹旁側的地壘或地壘式斷隆帶的邊緣是本區礦產產出的最大特點,這些地區是火山-岩漿活動造成的高地熱活動區,具有熱動源。火山噴溢或次火山岩、斑岩體侵位帶來熱動力,驅使流體對流循環,促使成礦作用發生、發展,礦質富集、沉澱成礦,如長嶺、六一牧場、哈達圖、岩山等銅、鉬、金等礦點均產於北東向地壘式斷隆帶的次級斷隆區中。

淺成熱液酸性硫酸鹽型金(銀)銅礦化,則與上庫力旋迴火山活動有關,往往圍繞火山通道呈面狀展布,圍岩是上庫力組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礦化區剝蝕程度低,山脊常可見殘存的硅帽。

2.斷裂構造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1)北東向斷裂構造的控岩控礦作用

北東向斷層具有活動時間長、斷裂深、反復發生、繼承疊加的特點,尤其是中生代火山活動及燕山晚期岩漿活動多沿北東向展布,如上庫力亞旋迴的火山噴發中心的火山機構受斷裂交匯的控制,燕山晚期的岩株、岩錐及斑岩體多沿北東向斷裂構造呈串珠狀排列。代表性的北東向斷裂有八大關-大青山斷裂、哈達圖-七一牧場斷裂、海拉爾-新帳房大斷裂等,與之有關的礦產如八大關銅鉬礦床、八八一斑岩型銅礦、七一銅礦點、哈達圖鉬礦點、岩山鉬礦點等,它們的成礦岩體甚至礦體的展布方向均受北東向斷裂的控制。

(2)北西向斷裂構造的控礦作用

本區北西向構造主要發生在華力西中期和燕山早期,與北東、東西向構造構成「入」字形構造,代表性的北西向斷裂有六一牧場東平移斷層、哈達圖南斷層、溫都爾山斷層等。北西向斷層燕山早期多為壓性和壓扭性,燕山晚期多表現為張性特徵。北東、北西向兩組斷裂交匯處往往成為岩體侵入和礦液運移的通道,更次一級的北西、南北向斷裂構造常是礦體賦存的有利部位。

(3)韌性剪切構造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區內發育規模巨大的糜棱岩化帶,分布於北東向斷裂的旁側,在這些斷裂帶已發現有金的礦化線索。如六一-新峰山糜棱岩帶,該帶金礦化普遍,如六一牧場金銅礦,Au的品位達3.17g/t(刻槽取樣),同時該區化探、重砂有金礦的良好顯示。新峰山地區發現有15km2的金重砂異常,並有銅銀鉛鋅礦化,說明本區韌性剪切帶對金銅等有色金屬具有重要的控製作用。

3.地層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根據區內地質構造發展及礦化特點,可以分出3個成礦期。

(1)早古生代成礦期

泥盆紀及其以前成礦期,是在加里東構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其構造層上有中奧陶統多寶山組、蘇呼河組及古元古界的新華渡口群,呈近東西向島鏈狀斷續殘留於華力西期或燕山期構造層中,這些殘留岩層具有淺海相火山碎屑建造-碳酸鹽岩建造,區內許多矽卡岩型及熱液型銅多金屬礦點在空間分布上都與早古生代地層有關。水系沉積物的地球化學測量結果表明,Cu、Au、Ag、Pb、Zn等多元素組合異常群多集中分布在基底岩層分布區,並具有強度大、濃集中心明顯等特點,因此早古生代的基底岩層,不僅是良好的礦源層,而且成為尋找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熱液型礦床的重要線索。

(2)石炭紀成礦期

成礦是由一套淺海相碳酸鹽岩及海相火山岩噴發交互相形成的較典型的熱水噴流沉積,經後期熱液改造,疊加形成謝爾塔拉、紅旗溝鐵鋅礦。在下石炭統的生物灰岩與粘土質泥灰岩中發現有菱鐵礦沉積,說明原始沉積地層中有碳酸鐵富集,為形成鐵礦提供了物質來源。晚石炭世的早期在海相火山噴發環境下形成六一含銅黃鐵礦,因此石炭系在本區對尋找火山岩型及矽卡岩型鐵鋅礦和含銅黃鐵礦具有重要意義。

(3)中生代成礦期

中生代本區主要受北東和北西向復合構造控制,在斷陷盆地形成大規模的火山活動,以裂隙式噴發為主,分布廣,中心式噴發較少,具多旋迴、多期次活動的特點,目前雖然未發現具有價值的礦床,但已有礦化顯示,如七一牧場北939高地銅鉛鋅多金屬礦點;在牙克石紅嶺有明礬石化,並在紅嶺鐵礦中有孔雀石化及黃鐵礦化。因此在中生代火山斷陷盆地與斷隆交接帶的火山盆地一側尋找淺成低溫熱液型銅金礦(紫金山式)或鉛鋅銀礦,對今後發現大型-超大型礦床具有重要意義。

4.岩漿侵入活動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1)華力西早期侵入岩

區內加里東期侵入岩出露很少,因受區域變質和動力變質作用形成糜棱岩化角閃斜長片麻岩等。華力西早期岩體出露較少,主要分布在海拉爾斷褶帶與大興安嶺褶皺帶縫合線的旁側,多為淺成-超淺成中酸性侵入岩體,在與岩體接觸帶常出現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硅化、黃鐵礦化、鉀化、碳酸鹽化等,主要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金礦化,如煤窯溝銅銀礦點、北翠山銅礦化、庫魯柏亞金銀礦化等。

(2)華力西中期侵入岩

華力西中期侵入岩是本區分布面積最廣的侵入岩,規模大,多為岩基,主要分布於烏爾其漢-紅花爾基,可分3個侵入期次(表3-9),以第二、三侵入期次與成礦關系較為密切。第二期主要形成矽卡岩型和熱液型鐵銅鉬礦,如塔爾其鐵礦、煤窯溝銅銀礦點等。第三期主要形成接觸交代型鐵鎢鈹鉬礦,如東南山鉬礦點、重石山1275高地鎢鈹鉬礦點等。

(3)燕山期侵入岩

主要為燕山早期分布較廣、活動強烈、以鹼鈣性為主的淺成-超淺成侵入岩,分布在前中生代基底隆起邊緣或地壘式斷隆帶中,形成斑岩型和熱液接觸交代型Fe、Cu、Mo、Mn、Zn等礦化,如陳巴爾虎旗七一牧場北海拉爾溫都爾鐵礦點、伊敏鎮西帳山錳礦化等。

5.圍岩蝕變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本區熱液活動頻繁,礦化與圍岩蝕變關系密切,因此內生金屬礦產的分布與熱液蝕變密切相關,蝕變強度、蝕變規模、蝕變組合等對指示找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區內主要蝕變類型與圍岩的關系表現為:

1)與矽卡岩型成礦有關的蝕變,普遍分布在圍岩與侵入岩體的外接觸帶,以石榴石矽卡岩、透輝石矽卡岩為主,礦化強度與矽卡岩礦物顆粒發育程度、礦物成分密切相關,礦物顆粒大、成分復雜對成礦有利,熱力變質作用可形成接觸角岩蝕變。

2)與斑岩體有關的蝕變常形成典型的蝕變組合及分帶,主要有硅化、絹雲母化、黑雲母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青磐岩化等,與斑岩體有關的金、銅(銀)蝕變分帶不明顯,但仍體現與斑岩有關的蝕變特徵,如鉀化、石英絹雲母化、青磐岩化等。

3)熱液型蝕變主要發育在華力西中期第三期次的花崗岩體內帶或接觸帶,主要有雲英岩化、硅化等,形成與鎢鈹鉬等有關的礦化。

二、謝爾塔拉-甘河成礦帶成礦規律

1.構造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1)區域構造對礦帶、礦田的控製作用

該成礦區帶處於喜桂圖旗復背斜、東烏珠穆沁旗復背斜與罕達蓋-全勝林場隆起的交接部位,沿構造結合部位形成一系列北東向構造。這些構造不僅控制古生代地層與岩漿活動的分布,而且致使礦點(床)主要沿北東向岩漿隆起帶東西兩側的北東方向分布。由於受東西向基底構造制約,礦產的分布同樣受到一定的控製作用,如伊爾施南,伊爾施花崗岩體中有些熱液型鐵礦沿近東西向展布。

(2)斷裂、裂隙對礦床、礦體的控製作用

通常侵入岩體與圍岩接觸帶是一個軟弱帶,由於侵入體的不斷上拱和擴容作用,圍岩容易產生大量的裂隙,有利於礦液充填交代,這種構造對矽卡岩型的礦產起到明顯的控製作用,如大山鐵礦、伊爾施北鋅礦等明顯受接觸帶構造的控制。同時礦體隨接觸帶的彎曲而彎曲。接觸帶在平面上凹入岩體內部時,對礦體的賦存最有利,如五岔溝鐵礦,礦體即產在凹入岩體內的部位。

斷裂構造主要表現在對熱液礦床的控製作用,如查干諾爾南閃長岩體中鉛鋅礦體產在斷裂破碎帶中,破碎帶的寬窄、長短控制了礦床的規模和礦體的形態;又如柴合源北東鉛鋅礦點,礦體產於花崗斑岩內南北向的破碎蝕變帶中。因此斷裂、裂隙往往是有利於礦液充填交代的儲礦構造。

2.岩漿岩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本區的岩漿活動具有長期性、多期性、復雜性的特點。區內有加里東-燕山晚期的酸性花崗岩類的侵入,但與成礦有關的侵入岩主要是在華力西-燕山期。

華力西早期輝橄岩脈產於北東向大斷裂之上,形成與超基性岩有關的鎳銅礦化。在成礦區帶東北部華力西中期形成岩漿熱液型、矽卡岩型、石英脈型的銅鉬銀多金屬礦化。如牙克石柴溝鉬礦點、巴林鎮南西多金屬礦點、扎蘭屯蘑菇氣銅礦點等。

印支期花崗岩主要集中於五一林場,發現有金礦化及鐵鉬礦化。

燕山早期岩漿活動強烈,活動范圍較廣,主要分布在三號溝-伊爾施、紅石砬子等,形成矽卡岩型、熱液型鐵、鉛、鋅、鉬、稀有、稀土礦;這些礦產不僅在空間分布上與岩體具有一致性,而且在成礦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組合上特徵也十分明顯,同時岩體內及其接觸帶附近產出的鐵、鉬、鋅等礦點與岩體出露地段常有的次生暈異常相符。

燕山晚期花崗斑岩多呈岩株狀,在區內分布較廣,主要集中在柴河源-基爾果山中生代斷陷盆地的四周,含有較高的鉬、鎢、錫、鉛、鋅、銀,目前柴河源一帶發現的鉬、鉛、鋅礦點和礦化點均產在花崗斑岩內或其接觸帶附近。

從上可以看出,隨岩漿岩在時間上的演化,其成礦元素更趨復雜,並有從中低溫熱液元素向中高溫熱液元素轉化的趨勢。在空間分布上,成礦區帶東北部從華力西期至燕山晚期均有礦化(礦點、礦床)產出,而西南部主要與燕山早期的酸性岩體有關。

3.圍岩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區內地層對成礦的控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地層本身含有成礦元素,雖然豐度不高,但構造活動產生的次一級斷裂或破碎形成良好的導礦、容礦的通道和空間,使成礦元素重新富集形成工業礦體或礦化,如巴日圖銅礦點、罕達蓋北銅礦點、五一林場東銅礦化點,其礦體或礦化均產於中奧陶統多寶山組安山岩中的破碎蝕變帶內;②由於不同期次、不同含礦元素的岩漿熱液對圍岩的侵入,造成圍岩對成礦元素的控制,如哈拉哈河北超基性岩侵入下泥盆統砂板岩和下寒武統結晶灰岩中,灰岩控制了鎳銅礦化。蘇呼河三號溝中、晚奧陶世大理岩被加里東期閃長岩和燕山早期花崗岩侵入,在接觸帶形成矽卡岩型含鈾、銦、鎘、磁鐵閃鋅礦體(化),圍繞接觸帶產於矽卡岩中,但燕山期花崗岩與晚侏羅世火山岩接觸帶則無礦化。在阿木牛林場—巴林—二道嶺—烏魯呼努一帶分布有下石炭統莫爾根河組(C1m),由粉砂質板岩、蝕變安山岩及石英岩夾扁豆狀大理岩組成,矽卡岩型礦產均受大理岩控制,其他岩石礦化作用很弱,或僅有硅化、綠泥石化。以上說明圍岩性質對成礦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成礦區帶南西,礦化除少數產在侏羅系外(如付家窪子鉬礦,其圍岩為晚侏羅世安山岩),其餘大部分礦化(床)產在古生代地層中,其中鐵、鉬以花崗岩為主,鋅礦以碳酸鹽岩層為主,銅以安山岩為主。矽卡岩型礦化主要產出在碳酸鹽岩石中,熱液型礦化圍岩多種多樣,如安山岩、砂岩、花崗岩等均有產出。

4.圍岩蝕變與礦化

圍岩蝕變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雲英岩化次之,其特點是:

1)矽卡岩化分布在侵入體的外接觸帶,組成礦物以石榴子石、透輝石為主,次為綠泥石、陽起石、透閃石、綠簾石、螢石、符山石等。按組構特徵將矽卡岩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即緻密狀矽卡岩和粒狀矽卡岩,前者含礦性較差,僅在局部有鉛、鋅礦化,而後者則是矽卡岩型鐵、多金屬礦化(點、床)的主要賦存部位,其中粒狀透輝石-石榴子石矽卡岩與石榴子石矽卡岩賦存有鐵、鋅、鉛、鉬,粒狀含螢石透輝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除賦存有鉛、鋅外,並有銅的富集。

2)硅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與熱液型鐵(如嶺西鐵礦化)及銅礦(如劉家崴子銅礦化點)有密切關系。

3)雲英岩化所形成的雲英岩及雲英岩化岩石中有鉬的礦化。

三、博克圖-鄂倫春成礦帶成礦規律

1.構造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本區構造活動最大的特點是在元古宙基底構造變質變形的基礎上,到晚古生代遭受南、北古大陸板塊不均衡的擠壓、俯沖及褶皺造山運動,在吉峰、阿里河、環宇一線形成北東向展布、規模巨大的韌性推覆構造。由於地殼的抬升和持續擠壓作用,晚華力西期脆性逆沖推覆構造進一步疊加在中華力西期韌性逆沖推覆構造上,形成多層次、多期次推覆構造的疊加。

成礦帶主要受塔河-松林北東向深斷裂的控制,成礦區主要集中在環宇-吉峰逆沖推覆構造線上,沿這一構造帶形成環宇鉛鋅礦、嘎仙鎳鈷礦、西陵梯金礦、吉峰九支線銅鉛鋅礦等,成礦環境表現為高溫、中溫、低溫均有出現,但以中、低溫為主。

2.不同時期構造岩漿活動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1)中元古代早期本區處於拉張環境,形成古元古界新華渡口群,以火山噴發為主,在中元古代晚期,有超基性岩上涌形成鎳鈷礦化。

2)古生代構造成礦期主要表現為華力西期環宇-吉峰推覆構造的韌性變形,環宇鉛鋅礦最為典型,其剪切面上碎裂帶即為礦體賦存空間,礦體呈透鏡狀,小而多,產於褶皺翼部。該帶明顯地控制了區域成礦帶的展布,剪切帶是成礦熱液運移的通道,晚期的脆性推覆構造對已形成的礦體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3)中生代主要構造線方向為北東—北北東向、北西向及近東西向,北東—北北東向是主體構造,控制火山岩的展布,在火山構造的邊部控制了礦點的形成,如吉峰十一支線鉛鋅礦點、鄂倫春吉峰九支線鉬礦點、鄂倫春樟樹林銅礦化等。在燕山晚期處於地殼淺部的變質岩及侵入岩中形成的脆性斷裂構造,為其成礦提供了導礦和容礦空間,如甘東七運鉛鋅礦點就賦存在這種脆性斷裂之中。

4)新生代以斷塊、斷隆為主要活動方式,含金高的岩石經風化剝蝕,在有利地段形成砂金,如諾敏河河谷階地形成砂金礦床等。

3.地層與成礦的關系

1)古元古界新華渡口群是區內最古老的地層,出露面積小,未發現有意義的礦化,在環宇林場三○三工區有與磁鐵石英岩有關的鐵礦,在該地層中應注意尋找與含鐵硅質岩有關的霍姆斯塔型金礦。

2)新元古界倭勒根群是本區有色金屬和金的礦源層,尤其是在該套地層的結晶灰岩、大理岩等碳酸鹽岩層與侵入岩體、次火山岩的構造接觸帶形成了熱液交代型和矽卡岩型礦化,如吉峰十一支線多金屬礦點、嘎仙多金屬礦點、環宇鉛鋅礦等。

3)上泥盆統下大民山組(D3x),在華力西晚期的脆性逆沖推覆構造中沿張性構造面有角閃輝長岩體侵入,形成矽卡岩化,並在外接觸帶形成Pb、Zn、Cu、Mo礦化,顯然在成礦作用過程中泥盆系的碳酸鹽岩有利於熱液交代並成礦,如吉峰九支線鉛鋅礦點、吉峰九支線一叉鉬礦化等。

4)上庫力組中(K1s),目前雖然未發現好的礦化,但經化探分散流勘測,在該層中存在多元素化探分散流異常,元素套合好,此層中應注意尋找淺成低溫熱液型鉛鋅銀礦。

4.岩漿岩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區內大部分礦床的形成與華力西晚期的花崗岩、花崗閃長岩有關,這些岩體大都以岩基或岩株的形式產出,為中深成相。礦產以鐵銅鎢鉬鉍為主,其次為錫、鈾及稀散元素,在內接觸帶形成中、高溫石英脈型鎢鉬礦點及多金屬硫化物礦化,在外接觸帶形成中-中低溫矽卡岩型鐵銅鉛鋅礦化,如古源東南667高地鐵銅礦化,以及熱液充填交代型磁鐵礦化,如環玉林場三○三工區南山磁鐵礦點。該成礦期以形成岩漿期後多期多階段礦化為特點,並形成多種成礦元素的組合。

燕山早期白崗質花崗岩均呈規模不大的岩株、岩枝狀產出,以中淺-淺成相的酸性侵入體為主,其分布受北東向構造控制,在侵入體接觸帶上分布有中溫熱液型多金屬礦及Cu、Pb、Be的次生暈異常。區內燕山晚期主要呈上侏羅-下白堊統的火山岩形式產出。

與多寶山地區相比,本區華力西期侵入岩多為岩基,剝蝕較深,且以華力西晚期侵入岩為主。多寶山成礦主要有華力西中、晚期兩個成礦時期,岩體在空間上多與中奧陶統多寶山組的安山岩、安山質凝灰岩、凝灰質砂岩相伴,岩體多為次火山岩,形成多寶山斑岩型銅鉬礦或矽卡岩型鐵礦。華力西晚期形成銅鎢為主、鐵鋅次之的礦產組合,如三礦溝矽卡岩型鐵銅礦。

礦化蝕變規律:本區成礦大都與岩漿熱液作用有關,因此賦礦圍岩一般有明顯的熱液蝕變,岩體與大理岩接觸帶常形成綠簾石-透輝石矽卡岩、綠簾石-石榴石矽卡岩及陽起石-透輝石-綠簾石矽卡岩。前者以鐵、銅礦化為主,後者以銅鉛鋅礦化為主。與岩漿期熱液活動有關的蝕變為透閃石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主要與鐵有關,其次是銅。與雲英岩化、黃鐵礦化、絹雲母化、硅化有關的礦化為鎢鉬鈹礦,與鏡鐵礦化、黃鐵礦化、螢石化有關的礦化為鈾,而絹雲母化、黃鐵礦化、硅化主要與有色金屬礦化有關。蝕變可作為本區重要的找礦標志。

5.對本區超基性岩的認識

在本區吉峰—環宇一線沿北東向形成規模巨大的韌性推覆構造帶,其間有中元古代超基性岩,並有鎳鈷礦點分布,對這種超基性岩,通過工作認為實際上是一種冷侵入體或構造岩,其特點是:

1)原有的元古宙基底基性火山岩,經過強烈的擠壓變質作用,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原岩熔融,形成超基性岩的析離體,即所謂科馬提岩,經過再擠壓變質形成強烈的蛇紋石化、陽起石化、滑石化,這是超基性岩體經過後期擠壓變質改造的結果。

2)科馬提岩呈一系列透鏡體分布於擠壓推覆構造帶中,岩片的長軸走向北東與區域構造線一致,岩片長達4km,寬400~500m,窄處僅80m。產狀向南東或北西陡傾,顯然是無根構造岩片,它經過古生代多次推覆,重新搬運定位於此。

3)宏觀上科馬提岩(Pt2)與新依根組(C2x)等岩片接觸處沒有熱液蝕變現象。

以上說明,本區沿北東向逆沖推覆構造分布的超基性岩,實際上是一種構造岩,這些特徵與陝西煎茶嶺、雲南墨江等地形成的鎳礦,在成礦條件上十分相似,這兩個地方同時形成構造蝕變岩型大型金礦,而本區也有金礦化顯示。因此,在本區除了尋找鎳鈷礦外,應注意擴大線索,尋找構造蝕變岩型金礦。

四、阿榮旗-索倫鎮成礦(區)帶的成礦規律

1.主要控礦因素

(1)構造對礦產的控製作用

該成礦區處於扎蘭屯-扎賚特旗北東向斜跨大興安嶺中華力西褶皺帶與內蒙古晚華力西褶皺帶兩個二級構造單元的擠壓拼接帶,區內構造復雜,斷裂構造十分發育。

北東向與北西向構造是本區的主體構造,阿爾山復背斜和東南翼的烏蘭浩特復向斜及區域性深大斷裂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控制了區內的成岩成礦作用,形成鐵、銅、鎢、錫、鉬、銀等金屬礦產。而烏蘭浩特復向斜的北翼,既有熱液型礦床,又有火山熱液型礦產,形成鐵、銅、鉛、鋅、鈮、釔、金、銀等礦產。

由希力格特北山、希力格特和巴升河斷層組成的北東向斷裂帶控制了莫根河、巴升河鉀長花崗岩體、花崗斑岩體及濟沁河石英閃長玢岩等的展布,並形成與之有關的礦產。如哈布氣林場銀銅鉍礦點、巴彥套海銀礦點,以及沿希力格特北山斷層分布的銅鉛銀等綜合異常,主要沿北東向斷裂侵入的燕山早期二長花崗岩體的破碎帶分布。神山鐵礦、四五棵樹鐵礦、伊力特鐵礦化等均沿伊力特-敖包吐北東向壓扭性沖斷層分布。

斷裂構造對礦化的控製作用還表現在化探異常展布形態與斷裂延伸方向一致。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如希力格特-大呼勒氣溝北東向鎢、銀異常,明顯地受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

總之,北東向斷裂構造是含礦岩漿上升、運移的主要通道,不同方向幾組斷裂交匯部位是導礦控礦的最佳部位,次一級的斷裂、裂隙是礦體、礦脈的容礦空間。多組斷裂交匯處是尋找與岩漿有關礦產的最有利部位。

(2)岩層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區內礦產對圍岩有一定的選擇性,中酸性凝灰岩、角礫熔岩、蝕變安山岩、蝕變花崗岩等是本區有色金屬礦產形成的有利圍岩。本區多寶山組(O2d)、敖尼爾河組(O2ol)、滿克頭鄂博組(J3m)、瑪尼吐組(J3mn)是最有利於礦液交代、充填的岩層,如額爾吐金多金屬礦化點、希力格特鉛鉬礦化點等,其圍岩為瑪尼吐組的安山岩、中酸性熔結凝灰岩。滿克頭鄂博組以中酸性凝灰岩、含角礫凝灰岩、凝灰岩為主,該組岩石空隙度大、易破碎,有利於礦液流通,在有利成礦部位易於形成某些礦產,如碰頭嶺明礬石礦、哈爾固勒多金屬礦點、大呼勒氣溝銀礦化點等。中奧陶的多寶山組及敖尼爾河組的變質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和粉砂岩等,由於孔隙作用形成大量的裂隙、孔隙,為礦液的擴散、富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硅質板岩、千枚岩又起著較好的屏蔽作用,有利於礦液在屏蔽層上、下富集,因此構成有利的成礦圍岩。如敖尼爾河北山多金屬礦點和敖尼爾河上游鎢錫礦化點。

(3)岩漿侵入岩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本區大部分礦點或礦化與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花崗岩有關(表3-10),尤其是在哈布氣、韭菜溝、白毛溝等岩體表現得尤為明顯。礦化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礦化產於岩體內部如哈布氣林場北西銅銀礦化點;另一種礦化主要位於接觸帶和岩體內部,如產於接觸帶上的協斯台崗思南東鈮釔礦點,產於外接觸帶的浩繞山南鉬礦化、額爾吐金多金屬礦點。部分礦化(點)與石英二長斑岩、花崗斑岩體有關,如巴彥套海鐵銅礦點產在外接觸帶,而巴彥套海北東銀礦化點產在岩體內部。近期在阿榮旗北發現了太平溝斑岩型鉬銅礦床,規模可達大型。

(4)火山岩對金礦的控製作用

本區火山岩佔全區總面積的60%以上,尤其中生代火山岩作用十分強烈,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礦產有銅、鉛、銀、金等多金屬礦產,並有較多的非金屬礦產如高嶺土、明礬石、沸石等。

古生代火山岩屬優地槽環境,以海相溢流為主,伴隨海相火山噴發,晚期地槽褶皺封閉,演化為陸相火山岩,與古火山作用有關的礦化主要見於敖尼爾河上游一帶奧陶紀火山岩中,岩石均已蝕變,與之有關的礦產有鎢、錫、銅、鈷、鉛、銀、鐵等。

中生代火山活動屬大陸邊緣環境,均為陸相條件下的產物,以裂隙中心式噴發為主,早三疊世—中侏羅世以中基性熔岩噴溢為主。晚侏羅世表現為中弱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強烈爆發,並伴有少量中酸-酸性熔岩溢出。

中生代火山岩與成礦關系較為密切。在金屬礦產方面,哈達陶勒蓋組安山岩(T1h)、塔木蘭溝組(J2t)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中Co、Ni、V、Cu等含量較高,晚侏羅世酸性、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中Au、Ag、Cu、Pb、Zn、Fe含量偏高,在有利的構造條件下可形成火山熱液礦床,如額爾吐含金多金屬礦點、巴彥套海南山鐵礦等。

本區侏羅系火山岩地層目前雖無重大突破,但在碰頭嶺一帶有鉛鋅銀多金屬礦化,並有大量明礬石、高嶺石礦產出,是尋找淺成低溫高硫型鉛鋅銀金礦的重要標志。

(5)圍岩蝕變及其與成礦的關系

區內與岩漿熱液作用有關的金屬礦產,地表常形成明顯的熱液蝕變。與鐵有關的蝕變主要為硅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褐鐵礦化等。與燕山早期花崗岩體侵入作用有關的金多金屬礦化往往形成強烈的硅化、絹雲母化、雲英岩化、陽起石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其次為角岩化、次生石英岩化等;與銅、銀有關的礦化主要為硅化、絹雲母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等;與鎢、錫、鉬、鉍、鈮、釔等有關的蝕變主要為雲英岩化、硅化、角岩化、絹雲母化等;以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為主的蝕變組合主要為鈷、銅、銀、鐵多金屬礦,如哈布氣林場南的鈷礦點。這些蝕變的不同組合及強度、規模等常形成宏觀上找礦的主要標志。

2.礦床的主要分布規律

(1)成礦時間上的分布規律

本區成礦時間主要集中在華力西中晚期與燕山早期。

華力西期成礦形成的礦產以鎢、錫多金屬為主,成礦並不十分普遍,主要集中在敖尼爾河北山多金屬礦點、敖尼爾河上游鎢、錫礦化點以及根多河上游鐵礦點和根多河北山鈷礦點。沿濟沁河(即許家-雅魯河)背斜軸部侵入的黑雲母斜長花崗岩的接觸帶形成雙龍山-鬧寶山鐵銅礦化帶。

燕山期是本區最主要的成礦期,形成銅、鉛、鋅、鈷、鉬、銀、鈮、釔、鐵等,成因類型復雜,成礦集中在燕山早期第三階段第三期。本區大部分礦點與該期次的熱液活動有關,其次是與侏羅世火山活動有關的火山熱液礦床,如大呼勒氣溝銀礦化、碰頭嶺明礬石、高嶺土等小型礦床。

(2)成礦的空間分布規律

本區二疊紀末基底構造的基本格架形成之後,中生代進入濱太平洋大陸邊緣強烈活動階段,這個階段構造活動以斷塊為主,許多斷塊承襲和改造先期的基底斷裂,通過長期的擠壓-俯沖、推覆和拉伸-斷陷作用,形成一系列復背斜和復向斜,同時在復背斜的兩側形成北東向逆沖斷層,進一步使復背斜形成斷隆帶、復向斜形成斷陷帶,伴隨北東向構造,還形成一系列東西向、北西向斷裂,使區內斷裂構造表現出網格狀構造。總體上北東向斷裂控制了華力西中晚期和燕山晚期構造岩漿岩帶的形成和展布,並隨中-酸性岩漿的侵入和成礦元素的活化運移及沉澱形成良好的地球化學環境,並為以北東向為主的礦帶(化)在空間的分布奠定了基礎。

『捌』 這是什麼礦

我國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蹄礦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