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用什麼切割
1. 古代刻玉的工具是什麼
古代刻玉的工具有鐵制圓盤-鉈、無齒的鋸、圓鋸、鑽、錐、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
玉石異常堅硬,必須用鐵制圓盤――鉈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為介質,經過鍘、鏨、沖、壓、勾、順等工藝,一點一滴琢磨而成。
在古代制玉過程中使用最多的雕刻工具叫陀,是指安裝在「水凳」橫軸上可以旋轉使用的各種工具的泛稱。
陀的名稱是玉雕行業沿用歷史的稱謂,什麼時候開始稱之為陀己無從考證。在古代,陀與碼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換,很多人用銘字,是否合適有待斟酌。
古代制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玉料分開。
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
琢,是用鑽、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鑽孔。
磨,是最後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制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
(1)古代玉器用什麼切割擴展閱讀:
早期的玉器加工技術,主要借用磨光玉器的技法,即切割、鑽孔和打磨等,後來逐漸發展為鏤雕、線刻等。
關於清代砣機,現在我們能夠見到比較完整的圖像資料則是《玉作圖說》,李澄淵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應英國醫師卜君要求而作。
他「歷觀玉琢琢磨各式繪以成圖(《玉作圖》序)」。也就是經過現場調查作了寫生,盡量如實地加以反映,所以此圖是可信的。此圖冊名為《玉作圖說》,共十二開,十三圖,每圖附文字說明。
可以說是玉作的連環書,是繼《陶治圖》之後出現的又一部紀實的工藝圖書,不僅描繪了玉匠勞動操作的場面,還將重要工具名稱都一一註明。
中間是書畫,左右兩側有豎欄各三行,首行書編號和題名
書寫「說」文楷體工整,描述通俗易懂。共分為搗沙、研漿、開玉、扎碢、沖碢、磨碢、掏堂、上花、打鑽、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十三個工序。
一搗砂圖說,二研漿圖說合為一開,即一圖二說,三至十三這十一工序各為一開,共十二開,每圖書圖說。
2. 古代沒有現代先進的切割工具,玉石雕刻是怎麼完成的呢
回顧中國歷史,精彩萬分,不僅有四大名著,諸子百家,還有青銅器,玉器,瓷器舉世聞名。你會驚嘆古人的巧奪天空。古代沒有現代先進的切割工具,玉石雕刻是怎麼完成的呢?
在古代,既沒有雕刻機,也沒有打磨拋光機,如此精美玉器到底怎麼做出來的。家父從事玉器行業幾十載,那天我突然問了這個問題,他似乎也說不出一二三,查閱資料,才發現自己完全低估古人的智慧。
請看上圖,「搗沙研漿」。過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著在砣與玉之間的沙,一點一點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從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紅沙、黑沙、黃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達到8-9度,而玉的硬度一般在6.0—6.5。搗沙、研漿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細程度。把搗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澱,沉澱過程中,精細自然分層。
「開玉圖」。把大塊的玉石分解,要用類似於鋸的工具。過去多用竹板彎成弓形,又稱弓子。圖中畫的更象鋸。開玉的弓弦是鐵絲製成的,幾根鐵絲擰成麻花股。開玉時在弦上加解玉沙,並不斷加水,慢慢把玉材「磨」開。
「扎砣圖」。琢磨玉的輪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當於「切」。把玉材切開,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沖砣圖」,沖砣是粗磨,相當於做胚。
「磨砣圖」。相對沖砣來說是進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礎上磨出細節。
「掏堂圖」。掏堂即掏膛兒。如鼻煙壺、瓶、碗、筆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兒。要在玉器上先鑽出一個眼,然後用特別的砣一點一點地把內部的玉磨掉。
「上花圖」。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種花紋。從圖中可發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號也更多。
「打鑽圖」。打鑽是用一個管狀磨具,在玉器上鑽出圓圈狀的溝槽。鑽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圓住打掉,即可掏膛兒。圖中還有個細節,即在橫桿上掛了一個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透花圖」。即做浮雕、鏤空。
「打眼圖」。在玉器上磨出一個眼兒。
「木砣圖」。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蘆瓤作的。
「皮砣圖」。皮砣是牛皮製成的,是玉器的最後工序拋光上亮用的。到這一步完成了。悠久的歷史文化,智慧無限的古人。以上內容參考《天工開物》全文完【如果你撿到感覺有緣分的石頭,可以讓我幫你看看】
3. 五千年前古人就掌握了玉石切割技術,你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嗎
在各地的歷史遺址中,出土了很多精美漂亮的玉器玉石。在很多新石器時內期的玉器表面遺留容的都有切割過得不同痕跡。這說明在很早之前,聰明的古人就已經能夠運用技術來切玉石,那麼堅硬的玉器,他們是用什麼工具呢?
根據現代人和文物專家的考證和實驗,發現古人切割玉器,主要的方法有兩種,用了兩種方式——線和砣。
不管是繩子切割還是砣切割。真正起作用的是解玉砂。一般有兩種,一種紅砂,一種紫砂。這個在古書上有明確的說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條件如此艱苦情況下,依然能夠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相信下次在觀看欣賞那些精美的玉器時,心中會贊嘆不已,另有一番感受。
4. 玉石這么硬中國古代是怎麼加工切割玉石
玉石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東西,它可以被製作成一些精美的首飾。我們現在切開玉石,以現在的科技可以用一些切割機或者其他比較高級的設備,那麼有人問,那麼古代的玉是怎麼切開的呢?
並且那個時候也會用到一個東西叫鐵砂石,它是比玉石硬度更高的一種石頭。這個砂石比玉石的硬度更高,所以說只有他才能真正的破解玉石那麼堅硬的外殼,古代的人非常的有技術,博大精深,他們所需要打磨一塊玉石的步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復雜太多了,面對這些非常復雜的技術,我們應該傳承和保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我們現在現代人該做的一些事情,我們更應該懷著一顆學習的心去學習他們那些讓人嘆為觀止的技術。
5. 古代玉雕用什麼工具
簡單的說,古代玉雕使用人工旋車,上面用的砣子或者鑽筒+解玉砂進行雕刻......
早期旋車是一人踩回一人雕,兩人配合答......後來就有了自己踩自己雕的,單獨操作......
樓上給的資料不錯......
復雜的說,有一套叫《玉石傳奇》的紀錄片,可以去看看,一般視頻網站應該有,在CCTV記錄頻道播放過,可以去找找......另外就是一些關於出土文物的片子,裡面間或夾雜部分古代玉雕的常識,還有各種介紹古代玉雕書籍......
6. 五千年前古人就掌握了玉石切割技術,他們怎麼做到的
一、5000年前古人也是特別聰明的,那麼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經驗中學習了玉石切割方法那麼在,當時他們就有線切割,線切割也就是說兩只手分別握住一條繩子的兩端,然後向下方用力拉。來回在玉料上拉動就達到了切割的作用。首先他們將預料固定之後,這樣在切割預期的時候。使切割工具和預料接觸更加的密切。也可以提高效率。
通過這些也就知道了,古代人們的智慧真的是特別的大,那麼他們在用手動的情況下都可以把預切開,所以說他們是要比我們現代人還要聰明的,如果沒有他們的話,也不會有現在的發明。
7. 我國古代製作玉器的水平很高,在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切割玉器的
玉器,是我國歷史上的重要藝術品,他們造型十分精美,讓人不禁感慨工匠們的技術專水平,但是屬,對於玉器的加工方法,人們就產生了疑問,古代並沒有什麼切割設備,他們是如何切割玉器,製作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的呢?
跟線切法一樣,砣切割也是需要添加解玉砂的,這個東西比玉石的硬度高,在他的作用下,才會起到磨損玉石的作用,而線切法跟砣切割法,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動力罷了,這兩者的效率會有所不同,後者的效率會更高一些!
8. 沒有現代先進的切割工具,古人是怎麼完成玉石雕刻的
古人類切割玉石用的是解玉沙,也就是磨玉石時候被磨下來的粉末。
用一根繩回子蘸上水,然後在繩子上答邊蘸上解玉沙來回的拉,高級一點的就是用金剛石沙。古人在玉器上鑽孔一般都是用蘆管或者是竹子,在蘆管或者是竹子頭上蘸點解玉沙,就那樣來回的搓。
而玉石雕刻,最原始的就是用更堅硬的石頭作為工具,一點點的磨,一直磨到成型為止。發展到春秋戰國前後,人們就開始用線雕,這個稱為:游絲毛雕。游絲毛雕是用線拉在很小的滾輪上,線凸出,就如同木工用的掉線盒,線從盒子裡面經過就會蘸上解玉沙。再後期就開始用鉈,跟現在的磨頭類似,但是沒現在的磨頭做的精巧。
9. 五千年前古人就掌握了玉石切割技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我國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數量眾多,出土的玉器不乏精美者,古人切割玉器,甚至在新石器時期開始,就有兩種切割方式線切割與砣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