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面團有什麼作用
Ⅰ 切割面數是什麼
切割什麼的切面數啊
Ⅱ 面團的作用
面團,是由麵粉加水活成的。是用來蒸饅頭,做包子,烙油餅用的。
Ⅲ 面團分割和切圓有什麼注意事項
麵包面團的話最好能夠做到一次性分割比較好,不要將面團分割太碎,影響麵包的爆發力。
Ⅳ 什麼叫切割和面法 做糕點或者餅乾和面時用刮板刀切割和面是什麼意思呢總共有幾種
蛋糕和餅乾和面時候拌勻就好,如果像常規和面的方法會讓面團上勁。所以用切割的方法攪拌,拌勻就好。
順便~我的淘寶店鋪:盈香手工餅干坊
Ⅳ 面團在面點製作中的作用
1、酵母過期或用量不足。
2、攪拌過度或搓揉甩打不足。
3、糖的分量太多,導致滲透過高抑制酵母的活力。一般麵包中糖的分量不要超過麵粉的18%。(鹽多了也一樣)
4、面團水分太多,過於濕黏。(以上是發酵的緣故)
5、液體材料一開始就加進去了,要一點一點的加。
和面在北方麵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著成品的外觀和口感。
會和面的人和完面後,面盆上基本不會沾麵粉,雙手亦是如此。(這個很關鍵)
如何和面
1、水溫與用具:秋冬用溫水,春夏用冷水,不銹鋼、塑料盆均可。
2、和面:和面的過程中,少量多次的加水,會使和成的面團有彈性。先用麵粉順(逆)時針方向擦盆,直至面盆內壁光亮。然後,邊加水邊攪拌,與此同時,把沾在雙手上的麵粉揉搓干凈,必要時可沾點水,手上的麵粉清理干凈後再將麵粉揉成團。
3、 餳面:和完的面團蓋上蓋子約20分鍾(天氣乾燥的日子,可在面團表面抹點水),再反復揉至面團光滑細膩就算 餳好了。硬面(面條類),一般要 餳半個小時,軟面(餅類)則要20分鍾。 餳好的面團做成的成品表面光滑又有韌性,絕對好吃。
4、面團的軟硬有講究:做面條時為防面條糟糟的,面要適當硬些,再在麵粉里稍加點鹽,會讓面條吃起來更有口勁(兩人份的鹽量不超過小指甲的1/2,加多了,面條也會糟,做餅饅頭包子等則不加)。 做餅時面軟些,做包子(饅頭餃子)時,則要軟硬適中,太軟了,除了口感差外,也易變形,影響美觀。
5、玉米面:和玉米面時,一定要加白面,否則很難成團。為防玉米面沾手,時不時在手上沾點水就可輕松解決。
和面並不難,一般人只要掌握了上述方法,熟練幾次即可變成「一碟小菜」。因餳面需要一定的時間,我通常提前和面,比如做手擀麵時,會在前一天和( 餳)好,裝進保鮮袋放冰箱,第二天三下五除二就會很快搞定。
Ⅵ 水穩面切割作用是啥
這是因為這是基準面
這是其他操做的基礎
Ⅶ 為什麼要面團分割滾圓
不知道你是不是說做麵包,如果是麵包那就看看3和4條
(1)面團的攪拌:
面團的攪拌主要是麵粉等乾性物質得到完全的水化,加速麵筋的形成的過程,有四個階段:
①水化物質和水性物質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的且粘濕的面團,整個面團不成型,無彈性,面團粗糙。
②成團階段(又稱面團捲起階段)面團中的麵筋開邕形成,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的吸水膨脹,由於面盤的形成,已形成面團,這時麵包已不再粘連攪拌缸的缸壁,用手觸摸面團時仍然會粘手,沒有彈性,且延伸性也不好。
③麵粉充分形成階段,(也叫麵筋擴展階段)
隨著繼續攪拌,面團逐漸變軟,面團表面逐漸乾燥而有彈性,且表面有光澤,有延伸性,但面團用手拉時易斷。
④面團攪拌成熟階段(又叫麵筋完成階段)
這時面團很快變的柔軟,不易粘手,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彈性。表面乾燥而有光澤,用手拉麵團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邊整齊(不顯鋸齒狀)
(2)基礎醒發:
基礎醒發是麵包整個工藝中最重要的一環,面團在基礎醒發的過程中,麵筋得到充分的氧化(面團在攪拌時其實也是一個充氧的過程)面團的延伸性更好,面團的發酵是一個復雜的生化反應的過程,糖類物質被分解轉化。所轉化的葡萄糖和果糖與蛋白質會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產生麥香味。基礎發酵對麵包的作用很大,如:對麵包的保鮮期,麵包的口感,柔軟度和形狀等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基礎醒發的理想的溫度為27℃,相對濕度為75%,時間最少也要30分鍾以上。
(3)分割:
就是通過稱量把大面團分割成所需要重量的小面團。
(4)滾圓(搓圓)
分割後的面團不能立即成型,必須要搓圓,通過搓圓使面團外表形成一層光滑表皮。利於保留新的氣體,而使面團膨脹。光滑的表皮還有利於以後在成型時面團的表面不會被粘連,使成品的麵包表皮光滑,內部組織也會較均勻。搓圓時盡可能不用麵粉,以免麵包內部出現大空洞,搓圓時用力要均勻。
(5)中間醒發:
中間醒發就是指通過搓圓後的面團到盛開之間的這段時間,一般在15~20分鍾。具體要看當時氣溫和面團鬆弛的狀態,看面團的狀態顯示是適合所做麵包的成型要求。中間醒發的目的是為了使面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面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面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面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成型,中間醒發可以在室內進行也可在暖房裡進行,如在室內進行要注意不要便棒表面結皮,如果在暖房裡進行也要防止醒發箱濕度太大,而使面團表面發粘,中間醒發的相對濕度是70%~75%,溫度為27~29℃。
(6)成型:
成型也叫整形,就是把經過中間醒發後的面團做在產品要求的形狀。一般主食麵包的整形比較簡單,有整形機就方便了。用手工操作,通過二次擀開捲起後放入模具壓實就可以了。花色麵包的成型就比較復雜了。這里就沒法一一述說了。
(7)最後醒發:
最後醒發就是把成型好的面團放入暖房,使面團中的安琪酵母重新產生氣體使面團體積增大,最後醒發的溫度為35~38℃。相對濕度是為80~85%,如果溫度過高面團內外的溫差較大,使面團醒發不均勻,會引起內部組織不好。過高的溫度還會使面團的表皮的水分蒸發過多,過快面是造成表面結皮,成品表皮會很厚。溫度如超過40℃,還會使麵包產生酸味,只是因為乳酸最佳的繁殖溫度是40~45℃,如果在這溫度下醒發,乳酸菌會迅速殖而使麵包變酸。溫度過低則醒發過慢,時間較長,還會便產品扁平。醒發時要注意,不要使麵包的醒發過度,醒發過度的麵包內部組織粗糙,形狀不飽滿等,其實麵包的烘烤:體積並不是越大越好。一般醒發到成品體積的80~90%。有些產品醒發到70%就可以了。安琪高活性乾酵母活力高、發酵速度快,市場佔有率最高。
(8)烘烤:
烘烤是把面團變成成品的一個過程,整個過程很復雜。在這個過程 中,生物活動被制止;微生物和酶被破壞,澱粉充分的糊化;同時糖類物質及蛋白質發生美拉反德反應而產品香味及色澤。麵包烘烤綜合了物理,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反應的變化,是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9)麵包的冷卻和包裝:
麵包冷卻不可少,因為麵包剛出爐時表皮乾脆而內心柔軟,還要讓其在常溫下自然散熱。如果用電風扇直接的吹,會使麵包表皮的溫度急速下降,面內部的水分不能自然排出,水分就會迴流而使底部含水量不定期度,最終會合麵包粘牙及保質期變短(底部發霉)。當麵包充分冷卻後就要及時進行包裝。一是為了衛生避免在運輸、儲存和銷售過程中受到污染;二是可以防止麵包的水分過分損失,防止麵包老化,合麵包保鮮期延長。三是美觀漂亮的包裝也能增加消費者的食慾。
(10)製作過程:攪拌、發酵、分割、滾圓、中間醒發、整形、醒發、烘烤、冷卻、包裝。
Ⅷ 生面團,發面團.發酵,和面團,有什麼作用,不懂得麵包機那個功能
做麵包一般要發酵的。
有些還要揉上幾次才能發酵。
你看下麵包機的說明書,上面都有寫
Ⅸ 面團分割機分割出來的面團為什麼做麵包烤出來不理想
面團分割出來的面團為什麼做麵包烤出來不理想,是不是因為分割後的面團內不能立即進容行整形,而要進行滾圓,使面團外表有一層薄的表皮,以保留新產生的氣體,使面團膨脹。同時,光滑的表皮,有利於以後工序機器操作中不會被黏附,烤出的麵包表面也光滑好看,內部組織顆粒均勻。
Ⅹ 面是什麼切割後形成的
幫你查了下詞典!
截面:橫斷面.又特指粒子間碰撞的有效面積.
.剖面:物體切斷後呈現出的表面.也叫「截面」、「斷面」
所以不用鑽牛角尖,一個意思兩種說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