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鐵線切割如何加工多孔
『壹』 大平面鋼板加工間距大的多孔,應該用什麼樣的加工工藝
機械加工工藝設計一、機械零件概述1.零件的分類零件按其結構一般可分為六類:軸類、盤套類、支架箱體類、六面體類、機身機座類和特殊類選擇零件時以軸類、盤套類、支架類零件為主。(比較常見)2.零件表面構成1)零件表面構成:三種基本表面①回轉面:圓柱面、圓錐面、回轉成形面等②平面:大平面、端面、環面等③成形面:漸開線齒面、螺旋面等3.零件表面成形方法(1)成形法:被加工工件的廓形是刀具的刃形(或者刃形的投影)「復印」出來的。(2)包絡法:被加工工件的廓形是切削刃在切削運動過程中,連續位置的包絡線。4.零件的材料零件常用材料:碳素結構鋼Q235A、優質碳素結構鋼(35、45)、合金結構鋼(40Cr)鑄鋼(ZG570)、鑄鐵(HT150、HT200)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等。標注在標題欄中5.零件的熱處理常見零件的熱處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質、時效等。在技術要求中給出45常用:軸類調質220—240HBS表面淬火,硬度HRC40—506.零件的加工質量零件的加工質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兩個方面。零件的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後的實際幾何參數(尺寸、形狀和位置)與理想幾何參數的符合程度。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質量主要指表面粗糙度。產品圖紙中分別用尺寸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來表示。(1)尺寸精度指的是零件的直徑、長度、表面間距離等尺寸的實際數值與理想數值的接近程度。尺寸精度是用尺寸公差來控制的。尺寸公差是切削加工中零件尺寸允許的變動量。在基本尺寸相同的情況下,尺寸公差愈小,則尺寸精度愈高。國標GB/T1800.1-1997規定尺寸精度的標准公差等級分為20級,分別為IT01,IT0,IT1,IT2,…,IT18,其中IT01的公差最小,尺寸精度最高。尺寸精度愈高,零件的工藝過程愈復雜,加工成本也愈高。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達到不同的尺寸公差等級。(2)形狀精度形狀精度是指加工後零件上的線、面的實際形狀與理想形狀的符合程度。評定形狀精度的項目有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等6項(GB/T1182-1996)。形狀精度是用形狀公差來控制的。各項形狀公差,除圓度、圓柱度分13個精度等級(0~12)外,其餘均分為12個精度等級。1級最高,12級最低。(3)位置精度指加工後零件上的點、線、面的實際位置與理想位置的符合程度。評定位置精度的項目有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圓跳動和全跳動等8項(GB/T1182-1996)。位置精度是用位置公差來控制的。各項目的位置公差亦分為12個精度等級。(4)表面粗糙度在切削加工中,由於振動、刀痕以及刀具與工件之間的摩擦,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微小峰谷。零件表面上這些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稱為表面粗糙度,也稱微觀不平度。常用的是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評定。GB/T1031-1995規定Ra值14級,從100,50,25,12.5,6.3,3.2,1.60,0.8,。。。,0.12。另外還有補充系列值。表面粗糙度符號:Ra表面粗糙度單位:μm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達到不同的表面粗糙度。(5)公差與配合尺寸公差(簡稱公差):允許尺寸的變動量。公差等於最大極限尺寸與最小極限尺寸之代數差的絕對值。軸用小定字母,如h7、js6、g6、m7孔用大寫字母。如H7、H6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分為間隙配合、過盈配合、過渡配合。確定配合關系,然後可查手冊確定公差值。7.零件設計注意事項(1)標注尺寸及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2)技術要求:軸類零件應有熱處理(調質、淬火)要求,其它類可沒有熱處理要求。(3)材料牌號。(4)按制圖標准畫零件圖,圖紙一般A4或A3。二、機械加工工藝設計1、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基本知識(1)工藝過程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與原材料變為成品有直接關系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例如,鑄造、鍛造、焊接和零件的機械加工等。(2)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在工藝過程中,採用機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和性能使之變為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機械加工工藝過程。(3)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是由若干個順次工序組成的,通過這些不同的工序把毛坯加工成合格的零件。(4)工序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台機床上(或一個工作地點),對一個(或同時幾個)工件連續加工所完成的那一部分機械加工工藝過程。這里必須注意,構成一個工序的主要特點是不改變加工對象、設備和操作者,而且工序內的工作是連續完成的。2、機械加工工藝規程(1)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簡稱工藝規程)是規定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藝文件。(2)工藝規程的內容工藝路線;各工序加工的內容、要求;所採用的機床、工藝裝備;工件的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切削用量、工時定額等。工藝路線是指產品或零部件在生產過程中由毛坯准備到成品包裝入庫經過企業各有關部門或工序的先後順序。工藝裝備(簡稱工裝)是產品製造過程中所用的各種工具的總稱。它包括刀具、夾具、模具、量具、檢驗工具及輔助工具等。(3)工藝規程的格式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主要有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和機械加工工序卡片兩種基本形式。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是以工序為單位簡要說明零件加工過程的一種工藝文件。一般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零件加工的流向)制定合理的零件加工工藝過程:首先要掌握目前有哪些可供選用的加工方法,並能夠針對零件的具體要求較合理地選用。其次還必須解決各表面的加工順序和熱處理如何安排的問題。3、制定工藝規程的步驟1)分析產品的零件圖與裝配圖,分析零件圖的加工要求、結構工藝性,檢驗圖樣的完整性;2)根據零件的生產綱領確定生產類型;3)選擇毛坯;4)確定單個表面的加工方法;5)選擇定位基準,確定零件的加工路線;6)確定各工序所用的設備及工藝裝備;7)計算加工餘量、工序尺寸及公差;8)確定切削用量,估算工時定額;9)填寫工藝文件。4、生產類型在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時,一般按照零件的生產綱領,把零件劃分為三種生產類型。5、典型機械零件毛坯的選用毛坯的選用主要包括毛坯的材料、類型和生產方法的選用。(1)常用的毛坯類型各種軋制型材、鑄件、鍛件、焊接件、沖壓件、粉末冶金件以及注塑成形件等。(聯合加工)(2)典型機械零件毛坯的選用軸類、盤套類和機架箱體類三大類j裝有齒輪和軸承的軸,多採用鍛件毛坯,也可採用圓鋼其軸頸處要求有較高的綜合力學性能,常選用中碳調質鋼;如45承受重載或沖擊載荷,以及要求耐磨性較高的軸多選用合金結構鋼,40Crk盤套類毛坯的選擇常見的有齒輪、帶輪、飛輪、手輪、法蘭、聯軸器、套環、墊圈、軸承座等。齒輪選用中碳結構鋼;承受較大沖擊載荷的重要齒輪選用合金滲碳鋼;其毛坯均採用型材經鍛造而成。帶輪、飛輪、手輪等受力不大或以受壓為主的零件通常採用灰鑄鐵件毛坯,也可採用低碳鋼焊接件毛坯。法蘭、套環、墊圈等零件可採用鑄鐵件、鍛件或圓鋼做毛坯;厚度小(15的各種金屬件上的孔。鑽孔/粗車或粗鏜[IT12~IT11,Ra25~12.5um]→調質(按需)→半精車或半精鏜[IT10~IT9,Ra6.3~3.2um]→精車或精鏜[IT8~IT7,Ra1.6~0.8um]②車(鏜)磨類:用於加工淬硬和不淬硬鋼件的孔,除有色金屬件以外的軸、盤套類金屬件上的高精度孔。鑽孔/粗車或粗鏜[IT12~IT11,Ra25~12.5um]→調質(按需)→半精車或半精鏜[IT10~IT9,Ra6.3~3.2um]→淬火(按需)→粗磨[IT8~IT7,Ra1.6~0.8um]→精磨[IT7~IT6,Ra0.4~0.2um](6)平面的加工方案平面是盤形、板形、箱體類零件的主要表面。平面的加工方法常見的有:銑削、刨削、車削、磨削。其中銑、刨、磨為主要的加工方法。①銑(刨)類:用於加工除淬硬體以外各種零件上中等精度的平面。銑削適宜各種批量,刨削適宜單件小批生產和維修工作。粗銑或粗刨[IT13~IT11,Ra25~12.5um]→調質(按需)→半精銑或半精刨[IT10~IT9,Ra6.3~3.2um]→精銑或精刨[IT8~IT7,Ra3.2~1.6um](6)平面的加工方案②銑(刨)磨類:用於加工除有色金屬件以外的各種零件上精度較高、Ra值較小的平面。粗銑或粗刨[IT13~IT11,Ra25~12.5um]→調質(按需)→半精銑或半精刨[IT10~IT9,Ra6.3~3.2um]→淬火(按需)→粗磨[IT8~IT7,Ra1.6~0.4um]→精磨[IT7~IT6,Ra0.4~0.2um]③車削類:多用於加工軸、盤、套等零件上的端平面和台階面。粗車[IT13~IT11,Ra25~12.5um]→調質(按需)→半精車[IT10~IT9,Ra6.3~3.2um]→精車[IT8~IT7,Ra3.2~1.6um](7)螺紋加工螺紋的加工方法切削加工--車螺紋、銑螺紋、磨螺紋、攻螺紋、套螺紋;無切削加工--搓螺紋、滾螺紋;①車螺紋:粗糙度可達3.2~0.8;9~4級②攻螺紋:粗糙度可達6.3~1.6;8~6級③套螺紋:粗糙度可達3.2~1.6;8~6級標注示例:如內螺紋M12—6H,外螺紋M12—6g。7、定位基準的選擇基準是用來確定生產對象上幾何要素間的幾何關系所依據的那些點、線、面。基準根據其功能的不同可分為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工藝基準是工藝過程中所採用的基準。工藝基準又可分為:1)定位基準2)測量基準3)裝配基準4)工序基準設計基準設計基準是設計圖樣上所採用的基準,是標注設計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點。定位基準是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準在零件的加工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有定位基準的選擇問題。對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合理安排加工順序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是制定工藝過程的一個重要問題。粗基準選擇的原則在機械加工工藝過程中,第一道工序所用的基準總是粗基準。影響以後各加工表面加工餘量的分配;不加工表面與加工表面間的尺寸、相互位置。選擇重要表面為粗基準選擇不加工表面為粗基準選擇加工餘量最小的表面為粗基準選擇平整光潔、加工面積較大的表面為粗基準粗基準在同一加工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2)精基準選擇的原則選擇精基準時,應重點考慮所選用的精基準應有利於保證加工精度,並使加工過程操作方便。(1)基準重合的原則即盡量選用被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作為精基準,這樣可以避免因基準不重合而引起的誤差。(2)基準統一的原則即盡可能選擇統一的精基準來加工工件上的多個表面。軸類零件,常採用頂尖孔作為統一的基準,加工各外圓表面,這樣可以保證各表面之間有較高的同軸度;一般箱體常用一大平面和兩個距離較遠的孔作為精基準;8、工藝路線的擬定主要任務: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加工順序的安排,整個工藝過程中工序的數量。1)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零件的加工,實質上就是這些簡單幾何表面(外圓柱面、孔、平面或成形表面)加工的組合。因此,在擬定零件的加工工藝路線時,首先要確定構成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案。①選擇加工方法要能保證加工表面尺寸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②所選擇的加工方法要能保證加工表面的幾何形狀精度和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③選擇加工方法要與零件材料加工性能、熱處理狀況相適應。④選擇加工方法要與生產類型(批量)相適應。⑤選擇加工方法要與本廠現有生產條件相適應。2)加工順序的安排加工順序的安排對保證加工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擬定工藝路線的關鍵之一。切削加工順序的安排熱處理工序的安排輔助工序的安排(1)切削加工順序的安排①先粗後精先安排粗加工,中間安排半精加工,最後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2)熱處理工序的安排加工階段的劃分通常以熱處理為界。(3)輔助工序的安排檢驗工序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必要措施之一。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完全結束以後,重要工序加工前後,零件在車間之間轉換時,零件全部加工結束之後進行。有時在某些工序之後還應安排一些如去毛刺、清洗、去磁、塗防銹油等輔助工序。(4)工序的集中與分散(確定工序的原則—數量)在安排了加工順序以後,就需將加工表面的各步加工,按不同的加工階段和加工順序組合成若干個工序,從而擬定出整個加工路線。組合成工序時可採用工序集中或工序分散的原則。工序集中就是將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數幾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內容多。工序分散就是將零件的加工分散到很多道工序內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內容少。9、加工餘量的確定1)加工餘量加工餘量是指在加工過程中從被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屬層厚度。加工餘量可分為總加工餘量和工序加工餘量(工序餘量)兩種。工序餘量又可分單邊餘量和雙邊餘量兩種。(1)在平面上,加工餘量為非對稱的單邊餘量。(2)在回轉表面(外圓和孔)上,加工餘量為對稱的雙邊餘量,其實際切除的金屬層的厚度為加工餘量之半。2)加工餘量的確定(1)分析計演算法(2)查表修正法(應用廣泛)(3)經驗估計法單件小批量生產時,中小型零件常見工序的加工餘量為:粗加工餘量約為1—1.5mm;半精加工餘量約為0.5—lmm;高速精車餘量約為0.4—0.5mm;低速精車餘量約為0.1—0.3mm;磨削餘量約為0.15—0.25mm。10、切削用量和工時定額的確定切削用量:切削速度、進給量、背吃刀量----切削三要素。工時定額:加工一個零件所用時間。在單件小批生產中工時定額一般由工藝員確定,切削用量則一般根據加工者的經驗自行確定。11、機床與工藝裝備的選擇1)機床的選擇成形要求、規格尺寸、機床的精度、生產率2)工藝裝備的選擇(1)夾具的選擇:單件小批生產,應盡量選用通用夾具(2)刀具的選擇一般採用通用刀具或標准刀具,必要時也可採用高生產率的刀具。刀具的類型、規格和精度應符合零件的加工要求。(3)量具的選擇單件小批生產應採用通用量具。三、典型零件工藝過程分析----實例(一)軸類零件的加工過程如圖所示傳動軸則是軸類零件中使用最多、結構最為典型的一種階梯軸。現以它為例介紹一般階梯軸的工藝過程。傳動軸材質為40Cr,傳動軸技術要求為:調質處理HBS220~240;生產數量5件。1、傳動軸零件的主要表面及其技術要求零件圖和裝配圖分析:由傳動軸圖和其裝配圖可知,傳動軸的軸頸M,N是安裝軸承的支承軸頸,也是該軸裝入箱體的安裝基準。軸中間的外圓P裝有蝸輪,運動可通過蝸桿傳給蝸輪,減速後,通過裝在軸左端外圓Q上的齒輪將運動傳出。為此,軸頸M,N,外圓P,Q尺寸精度高,公差等級均為IT6。軸肩G,H,1的表面粗糙度Ra值為0.8um,並且有相互位置精度的要求。2、加工工藝過程分析(1)選擇毛坯的類型該軸毛坯為鍛件。(2)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該軸大部分為回轉表面,應以車削為主。表面M,N,P,Q的尺寸公差等級較高,表面粗糙度Ra值小,車削加工後還需進行磨削。為此這些表面的加工順序應為:粗車一調質一半精車一磨削。(3)確定定位基面該軸的幾個主要配合表面和台階面對基準軸線A-B均有徑向圓跳動和端面圓跳動要求,兩端中心孔作為定位精基準面。傳動軸工藝過程卡片(4)擬定工藝過程擬定該軸的工藝過程中,在考慮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時,還要考慮次要表面的加工及熱處理要求。要求不高的外圓在半精車時就可加工到規定尺寸,退刀槽、越程槽、倒角和螺紋應在半精車時加工,鍵槽在半精車後進行劃線和銑削,調質處理安排在粗車之後。調質後一定要修研中心孔,以消除熱處理變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一般還應修研一次中心孔,以提高定位精度。綜上所述,該零件的工藝過程卡片見表。(二)盤套類零件的加工過程如圖所示接盤是盤套類零件,下面以它為例介紹接盤零件的工藝過程。接盤材質為45鋼,接盤技術要求為:調質處理HBS220~240;生產數
『貳』 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零件時如何選擇穿絲孔的加工方法
一般材料,孔徑大於2mm的可以用鑽頭直接打孔,孔徑小的或者比較深的孔,材料硬的可以選擇電火花穿孔機緝筏光禾叱鼓癸態含卡加工穿絲孔。
『叄』 怎麼才能讓線切割空走
在切割工抄件的過程中,需要襲快速移動時,可以連續按鍵盤上的「+」鍵,機床即可快速移動,屏幕上顯示 MAX:*** ,數值表示當前最大加工速度(步數/秒)。需要降低速度時,再連續按「-」鍵,使機床回到原先加工的移動的速度。
『肆』 數控線切割加工的具體操作步驟
資料 http://www.0bbs.com/group_thread/view/id-40813 線切割操作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 1. 仔細閱讀圖紙掌握最基本的切割要求尋找最短最簡單的切割線路. 2. 作圖;打開電腦在桌面上選擇線切割軟體右鍵雙擊打開開始作圖.形成規跡傳輸程序. 3. 正確的傳輸流程選擇軟體中的傳輸命令選擇傳輸文件(一般選擇當前)然後雙擊回車鍵;控制器單擊待命上檔1b傳輸開始;傳輸過程中不要動鍵盤和滑鼠。 4. 選擇裝夾方式方法線切割工件的裝夾要求基本力量很小可以磁鐵吸;也可以用螺栓堅固一般大工件用螺栓.不管怎麼裝夾原則只有一個:切割能一次完成整個規跡;以便切割中如果出現短路斷絲等問題解決方便. 5. 選擇切割參數;每種工件的切割參數因材質的不同厚度的不同切割表面粗糙度的不同所選擇的切割參數相差很大一般情況下切割50厚米以下的工件電壓選在70伏以下;高於70毫米電壓在110伏以上;脈間有四檔;分別是1248四個單刀開關這四開關只有1和4或者8配合才可以否則無電流形成原則上配合開關越少速度越快光潔度越差電流俞大.但是脈間還要和脈寬和電壓相配合才行一般情況下50毫米以下選擇用14二個單開.脈寬的選擇范圍有4.8.1632這四個單刀開關脈寬按鈕打開的越多速度相應的也越快光潔度也越差;電流也變大但一般情況下只選擇32單開.電壓:電壓有六個單刀開關選擇打開的越多電壓也越高電流俞大電壓的高低取決於工件的厚度和材質.一般情況50毫米以下選擇122三個單開;或1222四個單開.新鉬絲初運行狀態最好採用122單刀三個這樣可以延長使用壽命新鉬絲的電流是是正常使用時電流的百分之五十最好. 6. 脈沖寬度和脈沖間隔及電壓電流的相互關系非常重要弄不懂這些理論知識只能是會操作機床而不是線切割從業者.脈寬越大電流愈小(假定其它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脈間越大電流愈小.(其它參數不變而言);電流的工作電流正常情況下在電流表指示2以下最好(50厚米以上的工件除外)正常指示是這樣:電流的峰值電流指示示2上轉入切割指針向下偏減這是單純從鉬絲的使用壽命來講最好的加工狀態. 7. 機床運轉中切割進行中盡量不要變動切割參數因為電流及電壓的突變容易引起高頻控制櫃的故障(保險燒壞電路板燒壞電容燒壞等等吧).最好在機床換向間隔或者在加工之前把參數選好最直接. 8. 工件找正選擇入絲點;在檢查工作台手搖非常輕松的情況下搖到入絲點位置啟動機床打開高頻到入絲點位置.一切准備就緒打開水泵打開進給打開加工一定要先打開水泵後才能打開進給和加工. 9. 冷卻液在連續使用頂多一星期後必須更換特別是在加工厚度超過50毫米以上切割面積很大的工件時應及時更換新的冷卻液.以防止在切割途中出現短路斷絲等一系列的麻煩.其配比例一般情況下是1:20即1容器的純液配20容器的水.對水的要求很高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用純凈水來配比切割效果會非常好.不易短路和斷絲.因為水中含有礦物質對切割的中的電腐蝕影響大. 10. 關於單片機控制器;控制器在雷雨中應停止作業因為它會使其里邊的電路板發生擊穿而使控制器報廢.(其價格約是800元左右) 11. 關於單邊緊絲的問題.新絲或用過一段時間的鉬絲都面臨著一個緊絲的問題因為如果鉬絲太松不僅容易斷絲而且容易跑偏形成廢品.損壞鉬絲.因此使用一段時間後應經常檢查鉬絲的松緊程度時刻讓鉬絲在一種不緊不松的范圍內工作.其一般的檢查原則是漲緊輪漲起的高度在絲筒2公分以內就可.但一般情況下需要你從事線切割的資歷和經驗來判斷鉬絲是緊是松這其中牽涉干什麼活時境技術. 12. 了解最基本的手動編程格式及原理我們通常用的是3b代碼了解3b代碼的最基本要領掌握編程技巧. 13. 關於割圓時的對中問題;定中有二種;自動定中和手動碰火花定中;對於自動定中不易掌握對於機床的熟悉及對於單片機的掌控很難把握很容易出現斷絲現象和割偏;所以手動碰花定中是比較容易(定中的准確性取覺於操作經驗的多少)掌握的.兩個方向的手輪的一圈均是4毫米一定不能算錯此機床是滾珠絲杠傳動系統沒有傳動間隙現象;碰火花時兩邊的火花的大小應一致否則割偏的事情是經常會出現的.定完中後要大體校正一下以防搖錯圈數而出現很低級的失誤.一般情況下定的准確性能達到10絲以內.掌握好的情況下能精確到五絲以內.對於要求很嚴格的外圓和內孔最好的辦法是一次性割成對於一次性割好內孔和外圓而中間又不能出現割縫的操作方法在下邊述. 14. 關於切割的效率:線切割的效率相對來講比較低但局限於線切割的加工范圍來講也有快有慢一般情況下這取決於機床的性能型號加工件要求表面粗糙度對於本廠的7732型機床一般情況下切割面積是20-30平方/分鍾;這樣就能根據軟體所計算出的切割面積除以單分平方面積得出正常情況下總的切割小時數.低於20屬於精細切工.高於30基本上粗糙度一般. 15. 鉬絲導輪和軸承的磨損是有時間的一般情況下加工件精度不是很高每一年換一次即可(正常情況是3個月換一次)而且最主要的是換是成套的更換除銅套還可使用外軸承及導輪同時更換. 16. 正常使用情況下導輪擋絲棒應經常用煤油清洗另外在短路情況下煤油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常用方案.
『伍』 外徑19厚度5mm的圓鐵片中間做3.98--4mm的孔怎麼加工
線切割比較准確,電火花有點浪費了,數控也可以成本高點,最好就是線切割,鑽頭不一定有那個合適的,你可以問下賣鑽頭的有沒有,有3.8mm的
『陸』 線切割如何在方板上切割兩個孔 如圖
正常切割當中跳步就行了,不過要先鑽孔
不懂給我留言我是做慢走絲的
『柒』 多孔金屬的研磨加工
一.在進行研磨加工或任何重型切削後,可能會堵塞微孔。應使用線切割、電內脈沖和激光等容的軟切削加工(軟切削是指對工件有輕微作用力的,但不至表面組織產生變化的切削模式),在線切割加工時應稍提高加工速度,太慢有可能在微孔里產生電弧,對鉬絲不利。加工餘量大時可以使用硬切削加工,但須留有0.1~0.2mm餘量以軟加工來完成。在恢復透氣鋼的表面進行通氣性恢復時,處理之手法有多種:1.最佳處理方法是利用放電加工方法,作鏡面加工來清理堵塞透氣孔之鐵屑。2.以手磨的方法,用420 號研磨砂紙打磨,再以1200 號研磨砂紙拋光後完工。3.處理過程不單於透氣鋼內模件之正面進行,鑲件之內側表面亦須以同樣方法處理,才可恢復鑲件之透氣性。4.於相接透氣鋼鑲件之模胚上設排氣孔。例:在30*30mm2的PM-35透氣鋼鑲件背後設一個直徑10mm左右的通氣孔和保養用進氣接頭。它的作用是:1.把氣體導出模具.2.應定期接入高壓空氣,清除污物,以保持透氣鋼微孔的暢通。
『捌』 線切割如何切割多孔割同一平面上的多個孔!孔間不要有連線!
先用鑽頭在板子上打好孔(如做10MM的圓那就打小於他的孔以此類推)然後跳步 穿絲
『玖』 線切割如何切割內孔
如「wei123s456」所言即可。
編程
裝夾好工件
穿絲對刀
先割4個小孔和中間的大孔。每割完一個孔,暫停,拆絲,空走到下個孔的位置。再穿絲,割孔。依次重復。
拆絲,空走到外圍,穿絲,割外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