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為什麼做切割手術
A. 古代皇宮的太監是怎樣做手術閻割的
在中國,有專門為想當太監者作閹割手術的行家,人稱「刀子匠」,刀子匠沒有固定的薪俸,但都是政府認可的專家。刀子匠的職業就是製造太監。每個刀子匠都收有數名徒弟,而且這些徒弟都是與其師父同一家族的親戚。刀子匠的職業、技藝都在本家族內部世代沿襲相傳,一般不傳給外人。 普通刀子匠的手術費是每閹割1名太監6兩白銀,負責到完全治好。可是接受閹割的人往往都是窮人,大多數沒有現銀,因此要有擔保人,手術費可以事後補交,但無論怎樣,沒有擔保人,刀子匠是決不肯動手的。 壟斷閹割業的「畢五」和「小刀劉」 發展到清末光緒年間,在都城北京閹割、製造太監的行業中,出現了兩家壟斷大戶: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五」和地安門內方磚胡同的「小刀劉」。這兩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他們每年給宮里的總管內務府送160名太監。凈身一類的「手續」,全部由他們兩家包辦了。他們積有多年的經驗,而且有—套設備。加上技術高超、手段干凈利落,使被閹割者的傷亡率降低到4%左右。 因此,當時想把孩子送到宮里當太監的人,首先要到畢家或劉家去「掛舀子」,也就是報名。然後經過一連串審查,看相貌,聽言談,試伶俐勁兒,最後還要摸襠,就是隔著褲子摸生殖器官。他們認為合格以後才收留。十幾歲的孩子被送進宮里,充當「童監」和「孩監」,那些俊秀的孩子常常得到後妃和貴人的喜愛。他們所得的月份錢和別的俸祿,全都裝進了畢、劉兩家的腰包。直到光緒26年(1900年),這兩家包辦機構才被取消,改由慎刑司管理。 製造太監的「特殊佣婦」 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特殊佣婦」(保姆)的太監製造專家。有些父親如果決定自己的兒子長大後做太監的話,孩子還在襁褓時,便特意雇請一個「特別佣婦」來「照看」孩子。「特別佣婦」兼擅一種特別手術,即輕巧地搓揉幼兒的小睾丸,每天3次,每次用力捏到幼兒痛楚啼哭為止,並且慢慢增加力量,這樣,漸漸地破壞他的生殖機能,長大後絕不產生生命的原素(精液)。因此,經過這種殘忍的手法後,孩子的生殖器便漸漸萎縮。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顯出女性性徵,沒有喉結,雙乳突出,臀部隆起,聲音尖銳,行動扭捏,變成了太監的模樣。 自己閹割自己的太監小德張 有些窮苦人家,付不起或者捨不得6兩白銀的閹割手術費,就乾脆大膽蠻干,自己動手閹割。 清末有名的大太監小德張就是個典型例子。據說,小德張小時家裡很窮,父親以打魚為生,間或給地主家當僱工。小德張兄弟3人,他排行第二。老大自幼學徒,習首飾銀匠。老三以務農、打魚為生。 在12歲這年的正月初二,與哥哥冒寒風去姑媽家拜年。看到姑媽家有輛大套車在門前,他在一旁誇這大套車真「末尼」(當地土語漂亮的意思)。這時候,表兄王思勉(小名大杏)驕橫地過來攆他,接著又挖苦道:「哼,看什麼,你們家一輩子也置不起這個大套車。」他一怒之下,回家把在姑媽家所受的侮辱源源本本地講給媽聽,又問怎樣才能發財,也置輛大套車。他媽辛酸地說:「窮人家想發財只有干皇差,當老公(太監)。」接著,又把怎樣閹割才能當老公的過程,簡單講述了一番。誰知小德張竟在私慾驅使下,第二天拿著一把鐮刀和一根繩子,在牲口棚里自己動手「凈身」。就這樣,小德張後來當上了太監。 民國太監回憶被閹經過 民國太監孫耀庭回憶起被他的父親動手閹割的悲慘經歷。說得更加生動: 屋裡平攤著一塊門板,板上鋪著一床破棉絮,一頭放著我的小枕頭,下半部墊了厚厚一層草木灰,上面用塊破布蓋著。爹淚花花紅著兩眼,一邊讓我脫光褲子躺在上面,一邊拿著根粗繩兒,哽哽咽咽地說:「金子……爹對不住你!我……得先把你捆上……才好動手!」 「爹,我不跑!」 「乖孩子……爹……知道你……不會跑……爹是怕你……疼得……受不住……」 我壯著膽說:「爹!要捆,你就捆!你只管動手,我不……不怕!」 爹像發瘧子似地兩手顫抖著,把我結結實實捆在門板上,又用塊黑布條兒給我蒙上眼睛。說實在話,臨到這份上,我真怕了,一時心像打鼓似地跳,汗一會兒就濕透了小褂,爹的動作引起的每一個響動,都使我全身發出一陣陣抽搐。只聽爹嗚咽著說了聲:「乖孩子!你大聲……喊吧……」說時遲,那時快,我只覺得爹的手在我褲襠抓撓了兩下,隨後下身一陣鑽心似的疼痛,頓時眼前一黑,人事不省…… 不知過了多久,後來我媽告訴我,整整有3天我一直發高燒、說胡話,時而清醒一陣,聽見過媽的號啕聲,但我張不開口,說不出話,不知自個兒是不是還活在這個世上,只覺得口裡又干又澀,全身筋骨像散了架一樣。 爹照著別人教的方法,給我動了這種手術以後,在我尿道里插了根鵝毛管子,怕的是傷口的肉芽兒長死了,撒不出尿,又得動第二次手術。爹後來還告訴我,割了陽物以後,不能讓傷口很快地結疤,要經過100天,在這期間要時常換葯。說是葯,其實不過是塗著白蠟、香油、花板粉之類的棉紙兒。每回就為換這棉紙兒,總是把我疼得死去活來。 不過,由父親親自動手替兒子凈身,或者自己給自己凈身的膽大妄為者,終歸還不是多數。一般人為保險起見,還是把孩子送到刀子匠那裡。 閹前的立婚書和問話 據清代筆記《宸坦雜識》記載,願意凈身入宮做太監的人,必須要由有地位的太監援引,然後憑證人立下「婚書」,把自己當成「女人」那樣「嫁」到皇宮里。那「婚書」必須是自願具結,這才請來刀子匠,進行施手術的准備工作,選上一個好日子,把凈身者關在房間里。 那房間必須密不透風,讓凈身者先清理糞便,然後鎖在房裡。在這段禁閉期間,絕對不能飲食,免得有排泄的穢物沾染手術後的創口,致使傷口惡化,危及生命。之所以要密不透風,也是為了凈身者的安全。這樣,經過三四天之後,就正式閹割了。 清代施行閹割手術的地方,是一處名叫廠子的破舊小屋,位於故宮的西華門外。 手術前,受割的人被蒙上眼睛,脫盡衣褲,手腳綁得結結實實,活像—個「大」字。還有人抓牢他的頭,抓緊他的肩膊,壓著他的腰部,為的是防止他因痛極拚命、流血過多而嗚呼哀哉。 操刀者先要問:「這是自願凈身嗎?」 受割者說:「是。」 又問:「假如你反悔,現在還來得及!」 答道:「決不後悔。」 「那麼你斷子絕孫,可和我毫無干係吧?」 答道:「毫無干係!」 例行話問完,擔任介紹人的太監,把《自願閹割書》循例地再念一遍。在此期間,如果被閹割者表現得不願意甚至有絲毫猶豫,刀子匠都必須立刻松綁,揮手讓被閹割者自行離去。如果其態度堅決,就開始動手術。 最難閹割是睾丸 中國古代的閹割技術,堪稱歷史悠久。據說,三國時代的名醫華佗在被曹操殺害前夕,在死牢中將其畢生麻醉開刀的外科醫術,手寫成冊,贈送給獄卒留存。誰知獄卒認為這是導致華佗被殺的禍根,驚惶不敢接受,惹得華佗一怒之下,付諸—炬。當時有眼明手快者搶到末尾幾頁,這幾頁的內容就是專門講閹割之術的,並且流傳了下來,更加精益求精。 清代閹割手術的方法是:先以白布或綳帶緊扎手術人的下腹部和雙股的上部,以高溫的辣椒水小心洗滌即將手術的部位,再以微彎如鐮刀狀的小刀,連同陰囊及陰莖一起切斷,再以白蠟針插進尿道成栓,傷口以浸過冷水的紙覆蓋,小心翼翼地包紮好。以上的程序完成後,再由兩名刀子匠攙扶被手術的人在房裡緩行兩三時辰後,才允許躺卧。 手術後3天內不準喝水,據說由於乾渴和傷痛,其間必須忍受非常的痛苦。3天過後,拔掉白蠟針的栓,尿如噴水湧出,可謂大功告成。如情形並非如此,也只有苦悶地等待死亡的來臨,誰也無法伸出援手。可是這種殘暴的方法幾乎沒有失敗過,依照多年的資料,只有一名30歲的男子失敗過。 手術後經百日傷口痊癒,一個太監就這樣被製造出來了。
B. 古代的太監是怎麼割成的
古代的太監割的是男性生殖器。
其原因是皇宮裡面需要大量的雜役,但很多事情不是宮女所能完成的,可是皇宮中又不允許其他男性的存在,這樣做就能保證皇帝的血脈純正。在古代相對落後的醫療技術條件下,閹割手術的死亡率是相當高的。
古代的閹割第一種方法是「盡去其勢」,即用金屬利刃之類的器具將男性生殖器完全割除。《舊唐書·安祿山傳》中曾記載一則閹割實例:「豬兒出契丹部落,十數歲事(安)祿山,甚黠慧。祿山持刃盡去其勢,血流數升,欲死。祿山以灰火傅之,盡日而蘇。」
古代的閹割第二種方法主要分為兩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先割去睾丸;然後第二步就是切割陰莖了。
(2)古代太監為什麼做切割手術擴展閱讀
在中國,有專門為想當太監者作閹割手術的行家,人稱「刀子匠」。「刀子匠」沒有固定的薪俸,但都是政府認可的專家。「刀子匠」的職業就是製造太監。
普通「刀子匠」的手術費是每閹割一名太監六兩白銀,負責到完全治好。可是接受閹割的人往往都是窮人,大多數沒有現銀,因此要有擔保人,手術費可以事後補交,但無論怎樣,沒有擔保人,「刀子匠」是決不肯動手的。
在清朝末年的都城北京閹割製造太監的行業中,有兩家壟斷大戶: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五」和地安門內方磚胡同的「小刀劉」。
有的記載說,這兩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還有的說「小刀劉」是六品頂戴。他們每個季度給總管內務府送去凈好身的成品小太監40名,每年共4次160名小太監,這是他們的職業。
給准備當太監的小孩子凈身一類的「手續」,全部由「畢五」和「小刀劉」他們兩家包辦了。他們積有多年的經驗,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設備。加上技術高超、手段干凈利落,使被閹割者的傷亡率很低。
因此,當時想把孩子送到宮里當太監的人,首先要到畢家或劉家去「掛舀子」,也就是報名。然後經過一連串審查,看相貌,聽言談,試伶俐勁兒等全套的檢查。直到他們認為合格以後才能收留下這些孩子。
C. 古代太監為什麼要割下生殖器
太監,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名稱很多,諸如中宦、宦官、宦者、內侍、內宦、閹人、中涓、內豎、中貴人等。
在中國歷史上,在封建社會消亡之前,沒有宦官的時代不多。太監,作為帝王與後妃的奴僕,支撐著皇家宮殿那廣廈高台的金碧輝煌,成就了皇宮內統治者舒適優裕的生活條件。
常人想成為太監必先去勢,即割掉生殖器。這稱為「凈身」,使他們成為「六根不全」的人。
太監面不生明須,喉頭無突,聲變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
其實,太監並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朝鮮,乃至整個亞洲都有太監。只是,中國的太監制度是最根深蒂固的。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太監不僅涉足王公貴族、高官顯爵的生活中,而且還涉足於復雜的政治斗爭中。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歷朝的衰亡大都與太監作亂有關,漢、唐、明三朝的覆滅與太監的專橫暴虐有直接關系。
太監,這個專制制度下的犧牲者,或沉於地獄,或平步青雲,在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
紫禁城。遊人如織,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一張張天真的容顏,一聲聲驚異的嘆息。中外遊客爭睹瓊樓玉宇、雕欄玉砌。呼風喚雨的幾條巨龍似乎要從九龍壁上飛下來,現代葉公們不停地拍照。
這是一個晴朗的夏日,北中國慣有的燦爛的陽光,熙熙攘攘中,我卻一口口地倒吸涼氣,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么冷――無論在巍峨雄偉的三大殿外,還是在曲徑通幽的御花園里,我不停地打著寒戰。
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房間,沒有一間亮麗堂皇,光線被冷漠地隔在房間外,只有殘余的幾束從小小的雕花的窗眼偷渡進去。在這幾束光中,有無數的灰塵在飛舞,如昔日的霓裳舞曲。
沒有參觀者會注意這個小小的、破落的房間。我卻注意到了。它位於西華門附近,官方的名字叫「凈身房」,民間的名字叫「場子」。
誰也不知道,皇朝文明的「精髓」就藏在這間房子里。
關於太監的起源,中國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據專家考證,甲骨文中已有相關的記載,歷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太監:「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為什麼這樣說呢?唐甄解釋道:他們長得臃腫,彎曲,好似長了癭結,鼻子里呼呼作響,如同牛和豬一樣,因此不像人的身體;他們長著男人的頰骨卻不是男人,沒有胡須卻不是女人,雖然面如美玉卻沒有一點生氣,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們的聲音好像兒童一樣稚細卻不清脆,好像女人一樣尖細卻不柔媚,你說它嘶啞但又能成聲,你說它如猩叫但又能成人語,因此不像人的聲音;他們可以很愛人,也能下毒手害人,當他們憐憫你時流涕而語,而當他們憎惡你時,則斬殺如草,因此不像人的感情。
生理的變態必然導致心理的變態,魯迅在《墳?寡婦主義》中說:「中國歷代的宦官,那冷酷險狠,都超出常人許多倍。」在那被賈元春稱為「見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監們肆意發泄著他們變態的性慾、權力欲、貪欲。僅以貪污而論,據明人趙士錦在《甲申記事》中載,明末李自成進京前,偌大一個明帝國的國庫存銀竟不到四千兩!而魏忠賢被抄時,居然抄出白銀千萬兩,珍寶無算,以致崇禎多次痛心疾首地怒斥太監們:「將我祖宗積蓄貯庫傳國異寶金銀等,明比盜竊一空。」
崇禎的「痛心疾首」既讓人同情,又不讓人同情。讓人同情,是因為他貴為天子,卻拿太監沒辦法;不讓人同情,是因為他自己就是太監頭子,他是棵大樹,太監是在樹上築巢的鳥,倘若同情皇帝,誰來同情太監呢?
然而,君主們依然堅持太監制。既然自詡為「天子」,就得龜縮在宮廷里,跟一般百姓保持距離――讓百姓知道皇上也是吃喝拉撒睡的凡人,那還了得!迷宮一樣的宮廷內便需要「絕對安全」的奴僕,怕戴綠帽子的皇帝便與不能人事的太監「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共同成為龐大的帝國大廈中的兩塊最重要的基石。
在有的皇帝那裡,太監理論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公元十世紀,正逢五代十國亂哄哄,南方有一個小朝廷史稱南漢。那是唐末封州刺史劉岩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建都廣州,稱興王府。他有一套神奇的治國理論,認為一般人都有妻兒老小,既有妻兒老小,便有私心,便不能無私奉獻自己於皇上,而太監「無鳥一身輕」,故只有太監最無私,沒有後顧之憂,必死命效力。傳位到他的孫子南漢王劉倀,更下了一紙文件,曰:凡是朝廷任用的人,不管他是進士還是狀元出身,一律要閹割,達到「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化境之態,方能當官。劉氏父子的思維方式與船山先生截然相反,於是中國歷史上蔚為壯觀的太監王朝產生了。王船山反復渲染太監的可憐可悲,這卻是他的書生之見。羨慕太監的人比羨慕他這位大學問家的多著呢。
然而,太監得勢的時代,民間往往相應掀起「自宮潮」,許多小康之家的兒子也忍痛自宮,以圖仕進,這確實是一條終南捷徑:讀書須受十年寒窗苦,自宮卻是一時痛終身富貴。據《?山堂別集?中官考十》記載:「南海戶凈身男九百七十餘人復乞收入。」一個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宮。整個國家呢?天啟三年,徵募宦官缺額3000人,結果應征者多達2萬人。政府竟想不到會有如此多人,一時無措,不得不增加1500人,剩下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納不下這么多人,許多人不得不淪為乞丐和偷盜者。下有自宮之風,上有體制的膨脹,有明一朝,太監機構的編制不斷擴大,太監們組成了「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人們贊美太和殿的精美絕倫,其實,太和殿與凈身房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一座紙扎的房子而已。在皇城中,凈身房的地位遠遠比太和殿重要。對於萬曆這樣的皇帝來說,在位數十年,在太和殿舉行的朝會不過數次而已,有沒有太和殿並不重要,沒有凈身房就了不得了――皇帝沒有太監的服侍,就連一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沒辦法維持。所以,凈身房才是紫禁城的精髓所在。紫禁城是建立在凈身房之上的,正如帝王制是建立在太監制基礎上的。
閹割是一種古典之極。公元前一百多年的司馬遷只不過幫李陵說了幾句話,就被皇帝將卵蛋刨了去了,英明神武的「皇上」的價值觀可能跟法國思想家狄德羅所估計的相同。狄德羅在評價法國波旁王朝時說:「在宮廷,『狂歡的工具』從來與政治媲美。」那麼犯了政治錯誤的司馬遷一生豈非只好以失去「狂歡的工具」,悲苦恥辱而告終?不然,他完成了《史記》。
中國不愧為文明古國,漢朝人將處宮刑的地方稱為「蠶室。」一個詩意十足的名字,一個醜陋的蠶變作美麗的蝴蝶的地方。閹割是文化的死敵,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閹割侵蝕著文化、吞咽著文化、改造著文化,當閹割內化為文化的本質的時候,文化便消除了被閹割的焦慮,而在特別的快感之中陶醉。正如黃永玉先生所說:「一部文化史幾乎就是無數身體的局部或全部被刨去的行為史,是由閹割與被閹割兩種不同性質的快感寫成的。」
從被閹到自宮只有一步之遙,從身體的殘疾到心靈的殘疾也只有一步之遙。當「去勢」成為奴隸們的義務時,那麼口口聲聲說「連受之於父母的毛發也不應該損傷」的聖人們只好裝作沒看見。裝在瓶子里的太監們的「命根子」是保證皇帝的妻妾們的貞操的「證件」;而大大小小的聖人們對「命根子」的沉默,則是保證皇帝們的權力暢通無阻的「證件」。
太監的數量,最鼎盛時期也不過10萬,在天朝大國只算滄海一粟。然而,太監的靈魂卻像烏雲一樣籠罩在天朝大國的每一寸土地上。帝國需要充當「守護床鋪的人」的太監,更需要一大批守護一整套綱常理論的太監。前者是顯現的太監,後者是隱形的太監,亦即「知識太監」。如果說「刀子匠」們的閹割手術只能一個個地做,那麼「知識太監」們則能按自己的模式批量生產成千上萬的太監。那些狀元們,學士們,道士們,和尚們,都是清一色的「知識太監」。
「太監化」是中國的知識者最大的特點。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確實是力量,知識如槍炮,關鍵槍炮口對准誰。中國溫文爾雅的士人們槍炮口對准他們腳下如汪洋的人群。用文化為帝制大廈添磚加瓦,這神聖的工作他們幹得津津有味。多勞者必多得,他們獲得了如桃花般燦爛的封誥,例如張居正為「太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謚文史,贈上柱國」,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知識太監」建構了東方專制主義大廈的牢固根基。高蹈如李白,卻汲汲於功業,自以為「我輩豈是蓬蒿人」,在玄宗眼裡,他卻是個連高力士也比不上的玩物。學術大師王國維,當過幾天「南書房行走」,便被帝王師的身份壓死在昆明湖底。當不當太監,與道德的優劣、人格的高低無關,一種體制的向心力、一種文化的慣性、並不是哪一個人所能抗拒的。艾森斯塔德在《知識分子――開創性、改革性及其沖擊》中指出:「中國知識分子缺乏自己的組織,因而他們的組織架構幾乎等同國家官僚體系。在行政上,愈是接近權力核心,則用以反抗皇帝的自主的權力基礎與資源就愈少。當教育愈趨專精時,教育的具體活動往往是朝政治――行政制度設計而行。」看來,從教育到行政的設置不過是「凈身房」的延伸、變形與擴大。孜孜不倦地注釋古書、考證典故,研究音韻、填寫駢文,這一切不過是被閹割了的「知識太監」們的拙劣的射精行為。讀書是為了做官,做官是為了發財;做不了官便隱逸,隱逸是為了成名――無論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士人都以現存體制為價值參照系,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反體制」的力量。
「知識太監」所創造的知識便只能是「太監知識」。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朴學,無不是圍繞皇權作向心運動,僅僅是有的軌道離中心近、有的略遠些罷了,沒有質的區別。無論學術內容怎麼變,士人的終極理想仍未超越陞官發財、為帝王師的模式。「史」的目的是「資治」,「文」的目的是「助興」,兩千年的人文傳統是畸形的、單一的、片面的。所謂學富五車、德行高尚者,「禮樂兵農不務,即當世之刑名錢谷,亦懵然惘識,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學」。這種毫無用處的「學」,不是「太監知識」又是什麼?
許多人都讀過《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一個個被閹割的讀書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不知是哀其不爭好,還是憐其不幸好。龔自珍在《乙丙之際著議第五》中憤怒地譴責統治者對士人的無形殺戮:「戮之非刀、非鋸、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聲音笑貌亦戮之……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那時整個中國,就是一個病梅館,就是一個畸人館。
然而,龔自珍深味了外在暴力的閹割的可怕,而忽視了更為可怕的內在化的自我閹割。無數讀書人羨慕的狀元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呢?我在《狀元圖考》中看到明朝狀元丁士美所撰的謝恩表。由華美的文辭可想見其才情,由古雅的典故可想見其淵博。而當時的皇帝是誰呢?是以荒淫昏庸著稱的明世宗,即嘉靖帝。狀元郎卻不管三七二十一,馬屁拍得震天響,簡直就像一隻哈巴狗向它主人撒嬌。如果說閹割陽具是太監入官的通行證,那麼閹割精神則是士人入仕的通行證。《明史》中記載,丁士美為廩生時,年齡尚小。依據當時規定,凡為廩生者,官府皆每月供給廩米六斗。一些年齡較大的廩生欺丁年少,把他的廩米全部分掉。他依然和顏悅色,沒有一絲不樂意。《明史》據此稱贊丁士美為人「縝密端重,以道義自持」。我弄不清楚他持的是什麼樣的「道義」――一個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權利的人,必不會保護他人的權利;一個以忍辱來獲取令名的人,必不知人格尊嚴的可貴;一個對黑暗安之若素甚至與之共謀的人,必不會期望光明的到來。
「太監知識」是沒有生命力的,「太監人格」是沒有感召力的。當「太監知識」被頂禮膜拜,「太監人格」內化為民族集體無意識時,就更可怕了――穿皮袍的人、穿絲綢的人、穿麻布的人以及沒有東西可以穿的人,他們的生存狀態千差萬別,卻有一點是相同的:全是半人半鬼、半陰半陽、半截子在地上半截子已經入土的太監。自我閹割與被閹割是一枚金幣的兩面,中國人只有這兩種選擇之一,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文豪大師。
沒有純粹的知識,便沒有純粹的知識者的人格。中國哲學玄之又玄,歸結到一點都是自閹與自慰之術而已,無論是讀《老子》還是《論語》,都讓我覺得陰風慘慘、透體生涼。
記得父親講過一個小故事,文革開始的時候,父親還是一名大學生。午膳時,十幾個同學圍著一張大桌子進餐。值日生端來一盤白菜湯,同學們都注意到湯里例外地漂著一片肥豬肉。盡管人人都直咽唾沫,但在瓢湯的當兒,大家都格外小心,提防著不要瓢上那片肉。一個同學一不留神,把豬肉片盛到自己的碗里了。就在他把肉片倒進碗里的一剎那,他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他兩眼瞪著那塊小肉片,臉色頓時蒼白無人色。當天下午,團支部書記找他談話,他痛心疾首地檢討了自己貪吃豬肉的資產階級思想。這個同學本來是班上的積極分子,黨組織發展的對象,因為錯瓢了一片肉,往後每次積極分子的活動都沒了他的份。他自己則沉溺於貪吃豬肉的深刻內疚中,鬱郁寡歡,一蹶不振,性情大變。一個一片豬肉便可以改變一個人性格的環境,是過分控制的環境,按照弗洛姆在《當代人的困境》中的說法,這樣的環境「削弱臣服者的獨立性、人格的完整性,批判性的思想和創造生產性。這並不是說它不會供給人們種種娛樂與刺激,而是以限制人格發展的那些娛樂與刺激為限,它盡量少提供有助於人格發展的東西」。文革中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多瘋狂的虐待行為?根本原因在於,精神的極度貧乏產生致命的無能感,而無能感卻是虐待狂症發生的一個主要來源。喪失了性慾的太監便發展其攻擊性的性慾,而喪失了精神愉悅的大眾往往把恐怖的懲罰作為快樂。
整個民族的內傾性、自虐性的病態人格,主體性與獨立精神的空缺,與千百年來以性壓抑為根基的倫理機制緊緊相連。傑出的生理學家賴希認為,性壓抑產生僵化的性格,導致病態的榮譽、義務和自製的觀念,磨滅了人因經濟壓迫而產生的造反慾望。賴希研究的對象是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但他的理論同樣適應於東方專制主義。就整個人類來說:「經歷了幾千年的機械發展過程,機械的生活觀已經一代接一代地在人的生物系統中越來越根深蒂固。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人的職能實際上已按一種機械的方式改變。人在扼殺自己的生殖職能的過程中已在血漿上僵化了。」賴希的觀點可以用一句粗俗的話來概括:生殖器就是自由的源泉,這一真理,中國的皇帝們再昏庸也明白,再不懂得治國也會抓住這一法寶。最後,層層積淀下來的中國文化便成為了一種強大的障礙,即「個人和社會中的自然的、有生命的力量的自發作用的障礙」。人人都太監化之後,也就沒有人覺察到障礙的存融端。
※太監的起源※
太監也稱宦官,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
先秦時期 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秦國宦官嫪毐受太後寵幸,權勢顯赫,封為長信侯。宦官一般由身分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重大影響。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宦官由少府管轄。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鑒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勢力。元帝以後,宦官勢力復萌。東漢時,侍從皇帝的中常侍專由宦官充任。他們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其時,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面。
唐宋時期 唐代,宦官由內侍省、掖廷局、宮闈局、奚官局、內仆局、內府局管理。掌管宮內的簿冊、門衛、病喪、倉庫供應等事項。各局長官稱令或丞。唐太宗時,對宦官限制較嚴格,規定內侍省宦官最高官階為三品,數額亦有限制。太宗死後,制度漸弛。中宗時,宦官總數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達千人,玄宗時,宦官多而濫,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銜者大有人在。安史之亂後,宦官勢力膨脹,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還染指軍權。肅宗時,設觀軍容使,專以宦官中的掌權者充任,作為監視出征將帥的最高軍職。從德宗朝開始,宦官掌握了神策軍、天威軍等禁兵的兵權。軍中的護軍中尉、中護軍等要職均由宦官擔任。因軍政大權被宦官集團把持,不僅文武百官出於其下,甚至連皇帝的廢立也由他們決定。在憲宗到昭宗期間登基的9個皇帝中有7個是由宦官所擁立,兩個被他們所殺。宦官專政成為中、晚唐社會的一大痼疾。宋代也設內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現象不如外戚專權嚴重。
明清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管理較嚴,規定宦官不得識字,壓低其官階,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職銜,並懸鐵牌於宮門上,明示不許干政的警戒。從永樂朝始,宦官漸受重用。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永樂十八年(1420)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宣宗時,改太監不得識字的祖制,在宮內設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東廠外另設西廠,以宦官任提督,加強特務統治。此外,宦官任職機構膨脹,宮廷中設有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12監。惜薪、鍾鼓、寶鈔、混堂等4司及兵仗、銀作等8局,總稱為二十四衙門,各設專職掌印太監。宦官人數激增,至明末多達數萬之眾。英宗時,掌權宦官王振網羅部分官僚為黨羽,形成閹黨,開明代宦官專政先聲。此後,宦官之禍迭起。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勢力顯赫的權宦。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腐敗,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鑒於明朝宦官為害之烈,清朝統治者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清初規定:宦官歸內務府管轄,具體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稱宮殿監辦處,設總管、副總管等職。康熙時總管宦官為五品,雍正時改成四品。裁明代「二十四衙門」為「十三衙門」,人數大幅度縮減。順治時設置宦官千餘人,乾隆年間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過此數。宦官升遷降調由內務府移文吏部決定。宦官犯法,內務府可先拿後奏。尤禁其干政。順治帝仿朱元璋舊制,鑄鐵碑立於交泰殿,明文規定凡有不法行為,均凌遲處死。這些措施得到較好貫徹。雖在清末有慈禧太後寵宦安德海、李蓮英等屢犯例禁,朝臣為之側目,終未出現漢、唐、明宦官的專權現象。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也結束了延續數千年之久的封建社會的宦官制度。
D. 古代的太監為什麼要割掉生殖器
古代的太監要割掉生殖器是因為為了防止宮妃和太監私通,畢竟是天天和宮妃接觸的人,日久生情了怎麼辦,皇帝還不想喜當爹,也不想戴綠帽。
後宮佳麗三千沒錯,可是皇帝只有一個呀,日理萬機的皇帝哪裡有時間管這妃妃嬪嬪的雜七雜八的事呢。所以這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隔絕一切危險人物,杜絕一切紅杏出牆的可能。
一個很讓人感動的是,一個人因為自己心愛的人被迫進宮當妃子,於是他進宮把自己的生殖器切了,只為了配自己的愛人。
切掉生殖器會讓皇帝更安心,又能杜絕後患,宮中有需要男子乾重活,於是便有了太監的延續。
E. 中國古代太監是怎樣做手術
閹掉做太監,除非你男人要變女體,變性也不像古代那麼恐怖,手術的過程如下所述: 第一,先閹睾丸,隂囊先切二個洞,將筋割斷,然後將睾丸擠出來,喔!光聽就好痛,被人擠的人一定比死更痛苦,擠出來的時候雞蛋也有用,雞蛋拿來,從太監嘴巴塞進去,一粒一嘴,要叫都叫不出聲,雞蛋在嘴內塞到差點無氣,這時會出力,丹田一出力全部的力道往腹肚去,凈身師一個出力,二粒睾丸就擠出來。 然後苦豬膽拿來,把傷口糊一糊,粘搭搭,聽說苦豬膽糊下去會消腫止血,睾丸擠掉,再下去就是全套閹掉,北京話叫去勢,要閹這個地方,要准要切完整平面,不能留任何突起的肉,怎麼說呢?因為割不夠平,不夠平貼,改天這塊軟骨會再跑出來,出來便要再手術一次,閹太深也不可以,太深改天傷口好了,那裡會凸一塊,倒下去又變一個洞,尿尿會用灑的,很麻煩,會將褲子灑的濕漉漉,太監大部分閹了後,都有後遺症,尿尿開叉,像扇子形狀!整組閹起來,另外一粒雞蛋再從嘴巴塞進去,痛到都沒聲音了,但是痛得要命,下面被火紅紅的火鉗子夾住,沸燙的讓人昏迷不醒,痛到昏厥! 男人下體被閹起來,變成男不男,女不女,這便是可憐的太監,這比死刑更痛苦,太監大多六、七歲孩子,為了生活,年紀輕輕便要受這種酷刑,而且是自己甘願的,實在有勇氣亦可憐! 前段我講到閹起來時,人痛到昏去,到醒來還要喝大麻水,大麻水喝下去會讓人失去意識,迷迷糊糊像吃麻葯、吃四號的、吃安非他命,所以應該是毒品,大麻也是瀉葯,喝了大麻水,一直漏尿,漏到肚子都空無一物。補充一下,閹割之後,傷口是用苦豬膽糊起來,豬膽粘粘的,糊起來血會止,也會消炎,糊好要留一個小小的洞要插麥子管,這條玉米骨做的管像尿管,讓他小便用的。 手術好的第二天,可以喝粥,不可吃硬的食物,粥是用破去的球裝著,放一支管子,吸起來讓太監吃,床的下面,放一個破的盒子,那是要放屎用的 經過第三天才下床,這時下面的傷口還沒好但已結疤,這時還要痛苦一下,會抽筋,一天三次,腿痛得要命,混身發抖,據說不抽筋會佝僂,龍骨從此不直,所以壹天要抽筋三次。 割起來的那話兒怎樣處理呢?凈身師父當做寶貝收起來保管,太監無權利將這東西拿回去,凈身師父有權保留它。 凈身師父會准備一盆子,裡面參雜石灰,將二粒睾丸擺好,以便讓石灰作用吸水分,睾丸才不會爛去,手術的契約書用油紙包好,放在盆中,用大紅布將盆子包起來,繩子綁好然後吊在中質梁,古代房子大廳都有一支中梁,這有意思呢!這叫做紅布高升,意思是預祝太監以後福氣一直來,步步高升!中國人有一個傳統,死了一定落葉歸根,埋在自己的鄉土。不管你到天邊海角,不管最後死在哪裡,都想要落葉歸根,人如果死在他鄉外里,不能回到故鄉埋葬,一定會掬一把故鄉的土掩上,這叫做落葉為根。
F. 古代太監的閹割手術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我覺得不可能有圖片或視頻吧,而且現在從電視上獲得的知識,我覺得大多都具有誤導作用,很多情況下電視是不尊重歷史的。
方法貼一個:
對於閹割的過程,陳列館里有這樣的記載:男性被閹割時,仰卧在炕上,一人固定其腰部,另外二人分別按住其兩條腿,並用布扎緊其腹部和大腿上部,生殖器和陰囊用辣椒水清洗後,主刀者再最後問一次被閹割者「後不後悔?」待其說「不後悔」後,才將其陰莖和陰囊割下。為避免術後尿道被堵,須用白蠟管插入尿道,並用冷水浸濕的紙將傷口包紮,被閹割者術後要由人架著走兩三個小時才能躺下,為避免尿頻,三天之內不能喝水,三天後將蠟管拔出,噴出尿液,手術即告成功。不管是宮廷閹割的,民間閹割的,還是個人閹割的,進宮時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去勢不凈」,不能進宮。不後悔」...我覺得不可能有圖片或視頻吧,而且現在從電視上獲得的知識,我覺得大多都具有誤導作用,很多情況下電視是不尊重歷史的。
方法貼一個:
對於閹割的過程,陳列館里有這樣的記載:男性被閹割時,仰卧在炕上,一人固定其腰部,另外二人分別按住其兩條腿,並用布扎緊其腹部和大腿上部,生殖器和陰囊用辣椒水清洗後,主刀者再最後問一次被閹割者「後不後悔?」待其說「不後悔」後,才將其陰莖和陰囊割下。為避免術後尿道被堵,須用白蠟管插入尿道,並用冷水浸濕的紙將傷口包紮,被閹割者術後要由人架著走兩三個小時才能躺下,為避免尿頻,三天之內不能喝水,三天後將蠟管拔出,噴出尿液,手術即告成功。不管是宮廷閹割的,民間閹割的,還是個人閹割的,進宮時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去勢不凈」,不能進宮。不後悔」後,才將其陰莖和陰囊割下。為避免術後尿道被堵,須用白蠟管插入尿道,並用冷水浸濕的紙將傷口包紮,被閹割者術後要由人架著走兩三個小時才能躺下,為避免尿頻,三天之內不能喝水,三天後將蠟管拔出,噴出尿液,手術即告成功。不管是宮廷閹割的,民間閹割的,還是個人閹割的,進宮時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去勢不凈」,不能進宮。
G. 太監進宮為什麼要做一個手術呢
太監進宮為什麼要做一個手術,這個是肯定呀,不做手術他怎麼進宮當太監呢?眾所周知,太監就是去除了命根子,沒有生育能力的古代男子,這樣的人十分常見,宮廷中有很多這樣的男子,為了服侍皇帝和皇後,同時服侍嬪妃和阿哥,他們的本質就是跑腿和打雜。
皇家的血脈沒有得到保證,豈不是辛辛苦苦都白費了,於是通過這個方法以絕後患。據傳說,太監被割下來的東西會被放在一個罐子里,放在宮中一個空曠的房間里。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會進行手術,一般為六兩銀子進行一次切除後,需要安心養傷一年,才能送去宮中學習。
H. 為什麼古代太監要把吊割掉
1.宮中需要男人幹活。
2.宮中只需要一個男人---皇帝。
3.割掉那個就不算男人。
所以要割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