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後的粘性末端是什麼原因
1. 粘性末端是什麼 是不是被限制酶切割後突出的部分是粘性末端
恩.被限制酶切割後突出的部分就是粘性末端
2. 怎樣理解識別序列不同,切割產生的黏性末端相同
這個樣理解,我給你具體說下
若不同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序列各不相同回,但切割後能產答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則稱為同尾酶,如BamHⅠ、BclⅠ、BglⅡ、Sau3AⅠ、XhoⅡ為一組同尾酶,它們的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依次分別是5′-G↓GATCC-3′、5′-T↓GATCA-3′、5′-A↓GATCT-3′、5′-↓GATC-3′、5′-R↓GATCY-3′,它們切割DNA後都形成由GATC組成的黏性末端。由同尾酶酶切產生的DNA片段,能夠通過黏性末端的互補作用而彼此連接起來。
若不同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序列相同,但切割位點不同,它們互為新裂酶,如AatⅡ、ZraⅠ識別序列相同,但切割位點分別為5′-GACGT↓C-3′、5′-GAC↓GTC-3′。
若不同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均相同,則稱為同切點酶(同裂酶),如HpaⅡ、MspⅠ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均為5′-C↓CGG-3′。
3. 為什麼切割質粒和目的基因要產生粘性末端而不是平末端
兩個粘性末端可以互補配對,有利於缺口的結合,如果平末端還要在兩端各加一些互補的序列才能接起來
4. 粘性末端是什麼
恩。被限制酶切割後突出的部分就是粘性末端
5. 粘性末端與平末端的形成原因
限制性內切酶對DNA的切割有兩種方式,即平切和交錯切。
平切就是限制性內版切酶在DNA雙鏈的相權同位置切割DNA分子,就產生平末端;
交錯切就是限制性內切酶在DNA雙鏈的不同位置切割DNA,產生的DNA片段的末端不是平齊的,就產生粘性末端。
6. 什麼事粘性末端。
同一種酶切的粘性末端要麼一樣的,要麼是互補的:
----------ATCGAT------------
----------TAGCTA-----------
切完後:
----------A TCGAT-------------
----------TAGCT A----------
回復 果果內健康快容樂ok:回復 果果健康快樂ok:
內切酶的識別序列一般是迴文結構的,但是也有別的形式:
參見:http://ke..com/view/48578.htm 限制酶產生的末端部分
7. 雙酶切線性DNA分子,一個切黏性末端,一個切平末端,切好後片段連接出問題!!
不管什麼養的末端,你用的都是特異的酶切位點,在粘末端附下游有平末端酶的識別位點的話,你說的情況可能出現。你在分析序列的時候,應該選擇整條DNA上只有一個酶切位點的酶
8. DNA雙鏈被限制酶切割之後形成的粘性末端為什麼只寫一種
所謂黏性末端來'Sticky Ends'),是指DNA重組技術自中,DNA限制酶在切開DNA的雙鏈結構時,形成的突出末端,與平齊末端('Bluent Ends')相對.由於酶切位點一般是迴文序列,所以切割一次會產生2個粘性末端.跟一個刀口切開會形成2個斷面的道理一樣.
9. 用兩種酶切後產生的粘性末端能相連的原因是什麼
用兩種酶切後產生的黏性末端能相連是因為黏性末端相同,鹼基互補配對。
10. 用限制性內切酶切割目標基因的DNA,最終得到四個黏性末端。為什麼正確
目的基因是從整條基因中提取的一段基因,限制性內切酶切「一刀」兩個黏性末端,要提取出一段基因,需要「切」兩刀,所以是兩個黏性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