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切割強弱怎麼劃分
A. (二)查明古地形的起伏特徵
古地形的起伏與大地構造的性質、剝蝕強度、沉積作用強度等因素有關。在構造穩專定區,構造屬運動緩慢,風化作用強,古陸地形較平坦;在構造活動區,升降運動的速度和幅度均較大,因此,具有切割強度大的地形。
從剝蝕區沉積物分析,侵蝕區的切割地形邊緣常堆積粗碎屑沉積物,分選及磨圓均較差的粗碎屑堆積可以作為侵蝕區地形切割強烈的標志;而細粒碎屑物及古風化殼的存在,以及碳酸鹽岩的濱線沉積,可反映剝蝕區較平坦的地形特徵;碳酸鹽岩及陸源碎屑混合沉積的海岸,反映古地形稍有起伏。
從沉積相分析,作為正地形特徵的是殘積相與坡積相,而湖泊相、沼澤相和河流相都屬於負地形,但沖積扇沉積無疑是分布在地形起伏顯著、坡降急劇減緩的山麓。曲流河三角洲沉積的存在可以推斷古地形是低的較平坦的地形;而海相沉積無疑指示海盆的存在。
B. 什麼叫地形切割破碎嚴重
地形切割破碎嚴重意思是地表面河流多,河流的侵蝕作用使地表面形成千溝萬壑,完整的地表面變得破碎。
C. (二)地形地貌
膠東半島是我國最大的半島,該地區具有典型的山地基岩港灣式海岸,海岸線曲折,地貌類型以低山、丘陵為主,分為五個地貌亞區。
1.中切割剝蝕構造低山丘陵亞區
該區位於膠東半島隆起區核心部位。區內主要是以低山為主,以大澤山、羅山、艾山、牙山、昆嵛山等山體為主體,一般海拔在400~800m。由於地處隆起構造強烈活動區,地形切割強烈,切割深度可達到200~300m。而變質岩區山頂平緩,為古老的剝蝕面;侵入岩區山勢挺拔,奇峰突起,坡陡谷深。
2.弱切割剝蝕構造丘陵亞區
該區廣泛分布於低山區外圍,由強烈風化的變質岩、侵入岩組成,海拔200~400m,地形連綿起伏,山勢低緩,多呈饅頭狀、平頂狀等,上游谷深呈「V」字形,下游谷寬呈「U」字形。切割深度一般小於200m。
3.強切割構造侵蝕中山亞區
該地貌亞區位於嶗山,是由中生代侵入岩組成的中山地形,山勢挺拔,主峰嶗頂海拔1133m。
圖1-1 膠東半島地理位置圖
4.剝蝕堆積山間平原亞區
該區主要分布於膠萊盆地邊緣,剝蝕基面岩性以碎屑岩為主,表面有極薄堆積物,地面海拔20~100m,呈孤立殘丘零星分布。
5.堆積山間平原、濱海平原亞區
該區主要分布於開闊的膠萊盆地及狹窄的濱海山前地帶,為流水搬運堆積形成,堆積物自河谷上游至下游、自山前至濱海。由薄變厚,一般厚10~30m,地面海拔20~50m。
D. 地質中的地形切割是什麼意思
地質中的地形切割是指地表受外力作用(流水、風力等)或內力作用(地震、大陸漂移等),使地面形態發生的垂直變化(如溝壑、坑穴、陡崖、滑坡等微地貌形態)。
E. 地質中的地形切割是什麼意思
地表受外力作用或其他影響,使地面形態發生的垂直變化(如溝壑、專坑穴、陡崖、滑坡等微地貌屬形態),叫切割形態。
從軍事上,單位距離(以公里計)內,出現阻礙部隊行動的次數,叫地形切割度。目前,陸軍高性能越野汽車可越過寬度為0.5~0.8米的溝壑;自行火炮可通過高度為0.85米以下的堅壁,越過寬度為2.4米以下的溝渠。
F. 請教,如何將一幅DWG格式的地形圖切割成幾個任意大小的矩形分幅。
我的目的是將一幅地形圖分成幾個分幅,各自另存成一個DWG格式的文件。
G. 地形的形態
上面談過,地形是地球岩石圈表面的起伏,但給地形這一術語的確切定義卻是困難的。這是因為:第一,岩石圈表面是連續的、地形之間的界限常常是不易劃分的;第二,岩石圈表面的形態和規模是多種多樣的,在大規模的起伏中,疊置著較小的和更小的起伏,以致在一些場合下認為是一種地形的岩石圈表面起伏,在另一些場合下卻認為只是一種地形的一個組成部分或一個要素。例如,常見的河谷斜坡與分水嶺斜坡之間的界限常常不易劃分。又如在谷坡上疊置著一些沖溝和洪和扇,在一些場合下,它們可以劃分出來作為一些單獨的地形;在另一些場合下,它們被認為是谷坡的一些從屬要素而不當做一種單獨的地形。所以,地形是一種人為地確定的分析單位。這種單位可以是一個單一形態的岩石圈表面,也可以是各種岩石圈表面形態或形態組合,從整體觀察,具有某一形態的特性和有規律的連續性。所以說,地形是一種被當做整體觀察的具有一定特性的連續的岩石圈表面。
地形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按地形的形態特徵對其進行描述和分類的學科,叫做形態描述學(Morphography)。按照形態特徵,可以把地形分為如下一些常見的基本地形形態,如高原、平原、斜坡、懸崖、丘、岡、阜、山(巔)峰、脊、桌地、盆地、埡、谷、階地、穹、洞等等。
研究地形形態的定量標志以及各種定量標志之間的關系,據以對地形進行描述和分類的學科,叫形態測量學(morphometry)。地形形態的定量標志包括高度、深度、長度、寬度、面積、體積、坡度等等;說明各種標志之間定量關系有平均切割密度、單位面積內的河谷長度等。可以按照地形的一項或幾項定量標志對地形進行分類和描述。例如,可以按照地形的規模、高度、坡度進行分類和描述。地球最大規模的地形是地球整體的表面形態,稱行星體地形。在行星體地形之下,再分為如下幾級地形。
第一級地形是大陸和洋盆。它主要是由於岩圈結構和岩圈運動的差異所造成的地形。
第二級地形是在大陸和洋盆內,由於(新)構造運動類型和強度不同所形成的山嶽、高原、平原等大規模的構造地形。
第三級地形是由於外力作用對構造地形的改造所形成的各種剝蝕地形和堆積地形;由各種地質構造形態(褶皺、斷層等)所形成的地形。
雖然這種劃分的根據是地形形態,但必須指出:地形的等級與成因是有一定聯系的。所以,地形等級的劃分,是地形成因分析的前奏和基礎。
H. 問下:一幅大影像,用1:5萬的地形分幅shp數據 ,分割成 分幅大小,怎麼做啊
ARCgis裡面的toolbox 分析,overlay功能,下面分割合並什麼的全有,
I. 請問:「地形切割度」的准確定義
地表受外力作用或其他影響,使地面形態發生的垂直變化(如溝壑版、坑穴、陡崖、滑坡等微地權貌形態),叫切割形態。單位距離(以公里計)內,出現阻礙部隊行動的次數,叫地形切割度。目前,陸軍高性能越野汽車可越過寬度為0.5~0.8米的溝壑;自行火炮可通過高度為0.85米以下的堅壁,越過寬度為2.4米以下的溝渠。
J. 礦區地形切割較深,如何開展地質工作
你輕意的放棄了相守的努力
計算機的大號字體幫了我
更壯麗
就跑去贊美了上帝、教士和國王,
藝術家愛每隻聽到他的話的大理石耳朵。
在的礪中的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