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切割軌跡怎麼調
Ⅰ 線切割怎麼軌跡跳步
在每個孔程序後加暫停指令。割完一個孔後,機床會暫停,斷開鉬絲,按繼續切割指令,程序會自動控制機床走到下一個孔的切割起點位置,穿上鉬絲,繼續切割。這樣可以完成N個孔的切割。
Ⅱ AD中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切斷圓環的軌跡
這個好像沒有,我用ad13都沒這功能,只有切直線的
Ⅲ 數控切割機切割割縫補償值如何設置
對於數控切割機切割軌跡的編程方面,軌跡的行走方向、起點位置都會對於最終的切割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一般優秀的切割軌跡要能保證良好的切割質量,又能盡量減少切割時間和燃氣用量。比如等離子切割時最大限度減少抬槍空行的距離節省時間,火焰切割時,由於火焰空行時不熄火,減少距離也意味著減少燃氣用量。
一:首先對數控切割機切割軌跡的順序及方向的安排。原則上存在內外輪廓的圖形要先切割內輪廓然後外輪廓,外輪廓的切割方向上要先將預留部分少的部分先切割。如果一個板面存在多種零件的切割下料,切割的先後順序要盡量減少熱變形,按照先小後大、先里後外的順序統一安排。
二:其次是切割引入、引出線的設置。為了達到良好的切割效果,建議用戶在編輯切割軌跡時都要設置引入線和引出線,如果對工件的要求不是太高或者有後期的加工處理可以不設引線直接切割。引線設置的原則是將一條軌跡斷開並延伸至預留區或廢料內,引線的長度至少要大於一個割縫的寬度。
三:最後是割縫補償,對於補償量的大小需要綜合考慮數控切割機切割方式、切割厚度以及切割速度,補償量為割縫寬度的一般。一般來說,火焰切割10mm以上和等離子切割6mm以內的板材,在其他工藝參數合適的情況下,其割縫寬約在2mm左右,其補償量可以在1-1.2mm較為合適,如果要特別精準還是建議用戶去試切割,實際測量割縫的寬度。
Ⅳ 在FASTCAM切割程序中,CAD圖中一件料排好,可是切割過程中,軌跡總是不合理,請問如何設置軌跡急用
是不是沒有設置間隙啊
Ⅳ 線切割的參數怎麼設定
一、線切割的參數設定:
1、一般加工厚度100以下的,可以用脈寬30us,脈間150us。這個參數比較常用,但具體要看自己的情況。
2、脈寬越大,電流越大,加工越快,不過光潔度越差。脈間越大,電流越小,加工速度慢,光潔度好。
3、機床由床身、儲絲機構、線架、XY工作台、油箱等部件組成。繞在儲絲筒上的鉬絲經過線架作高速往復運動。
4、加工工件固定在XY工作台上。X、Y兩方向的運動各由一台步進電機控制。數控系統每發出一個信號,步進電機就走一步,並通過中間傳動機構帶動兩方向的絲杠旋轉,分別使得X、Y工作台進給。
(5)AD6切割軌跡怎麼調擴展閱讀:
一、技術參數:
最大切割厚度(mm): 250;最大切割錐度: TA:20o TB:30o
加工工件重量(kg): 500;電極絲速度(m/sec): 1.7-11.8
脈沖當量(mm): 0.001;加工精度(mm): ≤0.01
最佳表面粗糙度(μm):Ra≤0.8;最大切割速度/h=60mm(mm2/min): ≥140
多次切割平均加工速度(mm2/min):40~50;
二、為保證實踐教學質量,規范實驗設備使用,避免出現機床及人身事故,特製定本規程:
開機前應充分了解機床性能、結構、正確的操作步驟。
檢查機床的行程開關和換向開關是否安全可靠,不允許帶故障工作。
應在機床的允許規格範圍內進行加工,不要超重或超行程工作。(工作台最大承載重量120kg)
應按規定在潤滑部位定時注入規定的潤滑油或潤滑脂。以保證機構運轉靈活,特別是倒向器和軸承,要定期檢查更換(暫定半年)。
Ⅵ 數控切割機的火焰如何調節割縫的大小是有什麼引起的
數控切割機火焰的調整方法:
根據燃氣與氧的混合比不同, 切割火焰分為碳化焰、中性焰和氧化焰。
在運用乙炔的場合,氧氣與乙炔的體積比為1.1~1.15時,形成的火焰為中性焰,由焰芯、內焰和外焰組成。焰芯為乙炔與氧氣的混合氣。
內焰為乙炔與氧氣發生一次燃燒的反映區,其反映式為C2H2 +O2→2CO+ H2 ,在內焰中距離焰芯2~3mm處,溫度最高,約3100°C。外焰是一次燃燒生成的CO和H2、空氣中氧化合成而燃燒的區域,其反映式為2CO +H2 +1.5O2→2CO2 H2O,火焰溫度約2500°C。外焰越長,保護切割氧流的效果越好。
在設置數控切割機割縫補償方面還有以下幾點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1、如果事先設置了軟體補償,那麼以後一般不需要在數控系統上補償,否則容易造成補償重復尺寸,結果就又會出現偏差了。但如果出現了軟體補償在切割下來後尺寸還差一點的情況,你就可以通過數控系統實現再補償。
2、在軟體中把補償量設為零之後,才能實現通過數控系統補償。
3、在廢料上割一個矩形,測量實際尺寸和編程尺寸計算出需要的補償量,這樣即使不能確定應該補償多少尺寸也不需要擔心了。
4、數控系統也有難以處理的問題,比如,其在處理小圓弧的補償時就比較困難,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想起他辦法,當圓弧比補償半徑還小的時候,數控系統是切割不出來的,更不能實現正確補償(理論上半徑變成負數),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考慮修改零件圖,或者考慮採用軟體補償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6)AD6切割軌跡怎麼調擴展閱讀:
對於數控切割機切割軌跡的編程方面,軌跡的行走方向、起點位置都會對於最終的切割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一般優秀的切割軌跡要能保證良好的切割質量,又能盡量減少切割時間和燃氣用量。比如等離子切割時最大限度減少抬槍空行的距離節省時間,火焰切割時,由於火焰空行時不熄火,減少距離也意味著減少燃氣用量。
一:首先對數控切割機切割軌跡的順序及方向的安排。原則上存在內外輪廓的圖形要先切割內輪廓然後外輪廓,外輪廓的切割方向上要先將預留部分少的部分先切割。如果一個板面存在多種零件的切割下料,切割的先後順序要盡量減少熱變形,按照先小後大、先里後外的順序統一安排。
二:其次是切割引入、引出線的設置。為了達到良好的切割效果,建議用戶在編輯切割軌跡時都要設置引入線和引出線,如果對工件的要求不是太高或者有後期的加工處理可以不設引線直接切割。引線設置的原則是將一條軌跡斷開並延伸至預留區或廢料內,引線的長度至少要大於一個割縫的寬度。
三:最後是割縫補償,對於補償量的大小需要綜合考慮數控切割機切割方式、切割厚度以及切割速度,補償量為割縫寬度的一般。一般來說,火焰切割10mm以上和等離子切割6mm以內的板材,在其他工藝參數合適的情況下,其割縫寬約在2mm左右,其補償量可以在1-1.2mm較為合適,如果要特別精準還是建議用戶去試切割,實際測量割縫的寬度。
Ⅶ 線切割速度怎麼設置
第一次切割任務是高速穩定切割
⑴脈沖參數:選用高峰值電流,較長脈寬的規准進行大電流切割,以獲得較高的切割速度。
⑵電極絲中心軌跡的補償量小:
f = 1/2φd +δ+ △ + S式中,f為補償量(mm);δ為第一次切割時的放電間隙(mm);φd為電極絲直徑(mm);△為留給第二次切割的加工餘量(mm); S為精修餘量(mm)。在高峰值電流粗規准切割時,單邊放電間隙大約為 0.02mm;精修餘量甚微,一般只有0.003mm。而加工餘量△則取決於第一次切割後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及機床精度,大約在0.03~0.04mm范圍內。這樣,第一次切割的補償量應在0.05~0.06mm之間,選大了會影響第二次切割的速度,選小了又難於消除第一次切割的痕跡。
⑶走絲方式:採用高速走絲,走絲速度為8~12m/s,達到最大加工效率。
第二次切割的任務是精修,保證加工尺寸精度
⑴脈沖參數:選用中等規准,使第二次切割後的粗糙度Ra在1.4~1.7μm之間。
⑵補償量f:由於第二次切割是精修,此時放電間隙較小,δ不到0.01mm,而第三次切割所需的加工質量甚微,只有幾微米,二者加起來約為0.01mm。所以,第二次切割的補償量f約為1/2d+0.01mm即可。
⑶走絲方式:為了達到精修的目的,通常採用低速走絲方式,走絲速度為1~3m/s,並對跟蹤進給速度限止在一定范圍內,以消除往返切割條紋,並獲得所需的加工尺寸精度。
凱光第三次切割的任務是拋磨修光
⑴脈沖參數:用最小脈寬進行修光,而峰值電流隨加工表面質量要求而異。
⑵補償量f:理論上是電極絲的半徑加上0.003mm的放電間隙,實際上精修過程是一種電火花磨削,加工量甚微,不會改變工件的尺寸大小。所以,僅用電極的半徑作補償量也能獲得理想效果。
⑶走絲方式:像第二次切割那樣採用低速走絲限速進給即可。
Ⅷ 我用Altium Designer 6畫線不顯示軌跡怎麼設置
按TP鍵,在PCB Editor _Display_Option中設置
(這是AD09的)
Ⅸ 怎樣改變數控切割的引入線軌跡,也就是怎樣設置切割的順時針和逆時針
如果是電腦編程會有方向提示的,主要是看你加工工藝了,有些活只有一個方向是正確的。不然會變形的。激光,線切割,數沖,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