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切割印章石的
⑴ 印章石的印章的磨製
篆刻系以刻名為主,其它印材如木、牙、角、竹等,有的不適於刻篆體字,故多以隸書或楷書刻之。刻石質印時,所購得的印章,它的印面,不一定就很平坦光潔,大多數因為製作印材的人,用機器切割,所以印面都很粗糙,需要重新加以磨製。
磨印面用的工具是砂紙,砂紙有粗的也有細的,適於磨印的大略可從一百號到兩千號。通常我們只備兩種,一種是三百二十號的,一種是八百號的。從前人刻印,都採用木工用的砂紙,大多採用油砂紙(或稱水砂紙),因為後者耐用。 磨製印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干磨,一種是濕磨。干磨時砂紙應置於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印章才可以磨得平。如果桌面不平,可以將砂紙黏貼在一塊平滑的木板上或塑料板上,一面黏粗的,一面黏細的,兩面使用,非常方便。濕磨則是用大約五寸寬一尺長的小玻璃板,墊在砂紙下面,在砂紙上面加水,慢慢研磨,先粗後細,印面自然平整。這種方法,最好是用小凳一個,玻璃板放在小凳上,再將砂紙敷平,置於水管下,微微打開水龍頭,使水涓涓而下,如此,一面磨石,一面可以用水將磨研時遺留在砂隙里的石粉沖掉,砂紙便格外犀利,磨起來省工省力,比干磨要快了不少。但干磨也有優點;第一是方便,隨手取來即可應用,而且攜帶容易。最多是在磨板下襯墊一些紙張,以免石粉污濺。干磨下來的石粉,可以搜集起來,存在一個小盒子里,以備將來刻完印後,填粉修整之用。
磨印面不外乎「平」與「細」,欲求石面平細,則必需注意在磨的時候,用手把持的穩固與否,絕不可左右前後動搖,亦不可在前推或後帶時力量過大,因為石有四面,應由一面開始,向前推磨(圖一),推磨的次數,要看印面所需磨製的程度而定。如果此石大約需磨製二十次即可磨平,那麼,第一面僅推磨五次,然後再推換第二面,仍用前法推磨五次,至第四面共計二十次為止,則四面均磨五次,四面受力一樣,才不致於有偏斜。但無論如何,人手的力量不會非常勻均,總有力量不到之處,於是,在四面推磨之後,還要將石章用食中指與姆指相對撮緊,注意要靠近石章底部,不可撮得過高。撮緊後在砂紙上旋轉研磨(圖二),旋轉的方向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均可,要看個人的習慣而定。旋轉研磨時,要先重後輕,至最後幾乎不著什麼力量,印章的底面才可以磨得平細。切不可一直用大力研磨,那樣,不但損傷石材,並且永遠不能平坦。
印面磨得平與不平,可以將石章放在玻璃板上,用指輕按印頂,輕輕搖幌,如果有左右前後擺動的現象,則是右面仍有不平處,需要再磨,如果已穩定而不動搖,則印面業已正坦,即可使用了。
學習篆刻的人,除去要自行磨光印面,便於刻制之外,並且還要知道「印身」如何磨光,因為印身是刻邊款的地方,有的石章用久了,印身已有不少痕跡,妨礙了刻制邊款的工作,所以必需磨平。因為印身在外觀上來說,比印面還要重要,所以採用的工具要極細的,以前用接骨草(或稱木賊草)、沙葉、漆磚,有兩千號砂紙與零號砂紙,就更方便了。用兩千號的砂紙黏於一寸寬四寸長三、四分厚的小木板上,然後蘸水在印身上徐徐旋轉研磨(圖三),至印身光平為止。磨印身需要的時間較多,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是印身上的痕跡過深,便用磨印面的方法來磨製一道,然後再拿兩千號砂紙磨最後一次,即可光澤平坦了。印身磨平後,並無光澤,必需「起光」,起光便是上蠟;先將石章加熱,然後塗以白蠟,待石章稍涼後,加布擦磨,即可光澤鑒人。起光,多用一種綠色的光蠟叫做「氧化錏鉻」,將氧化錏鉻擦在一小方毛質料子或皮革上,然後將已磨平的印章,用力在上面磨擦(圖四),便會光潔平亮,與打蠟有相同的功效,但比加熱等手續要方便,所以用這種方法起光的人愈來愈多了。
⑵ 壽山石原石切割成印石
商店裡賣的一般的鋸條。鋸鐵的鋸條就可以。之後一定要用砂紙打平整,最後,用軟布,絲綢拋光。必要的時候最後需要用蠟來打光。
⑶ 刻章的石頭都有哪些
前幾位回答的是傳統的印章石料,由於刻制印章的工具的現代化,以前手工刻制難度很大的材質如翡翠、和田玉乃至石英岩等,都可以作為印章石料了。
⑷ 如何把印章石分成兩半
可以用專業的分割工具,比如是好一些分割台,或者是線鋸
⑸ 從哪裡買印章石
到賣古玩字畫筆墨來紙硯的地方就可以找源到賣印石的。 真的印章石:學名葉蠟石,有蠟光,手摸具有滑膩的感覺。因硬度小,(2.3到2.9之間)常用作雕刻印章。其中品質好的稱作田黃石,印章中的極品,價格極高。不過,現在很少見了,四大名石中數青田石中的封門青最上刻刀,金石家首推該石,成都有一家賣印石的,印章石料既全且好,並聘請了國內篆刻名家西泠印社會員陳明德、汪黎特 、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主任郭強、秘書長潘錫仁等篆其印章,刻得很精彩價格有所值,不過,也有功底不錯的二三線金石家入盟揮刀,花一兩百元,可謂物美價廉,樂滋滋捧石回府,我見到不少學書畫的朋友時常光顧於斯。
⑹ 求助,如何方便地分割一方用於刻印章的石頭
我是用鋼鋸,小號的那種,分割的時候先用鉛筆劃線,然後小心分割,是可行的,我在初中學刻印,割了不止一塊大石頭的。
⑺ 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分別產自哪裡
1福建壽山石:中華瑰寶——壽山石(Shoushan Stone),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涌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
2浙江青田石:青田石產於浙江青田縣。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並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風門青、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3浙江昌化石:昌化石產浙江省臨安昌化鎮。昌化石具油脂光澤,微透明黃黑雙色巧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按色分有白凍(透明,或稱魚腦凍)、田黃凍、桃花凍、牛角凍、砂凍、藕粉凍(為主)等,均為優良品種。色純無雜者稀貴,質地纖密,韌而澀刀,少含砂丁及雜質(澀,非貶義),其中雞血石是其中的佼佼者
4內蒙巴林石:巴林石,出產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學名叫葉臘石。巴林石的分類命名,基本上採用傳統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
⑻ 印章石的外皮是怎麼打磨光滑的
有專業的打磨機器就方便多了.......... 沒有的話也可以手工用磨砂慢慢打磨從粗到細,最後用面紗或皮毛..........樓主給分採納啊.........
⑼ 怎樣切分印章原石
直接切割啊,有機器的話用切割機。。沒有的話自己用小鋼鋸動手鋸。
⑽ 松花石切割機本人想把毛石打磨完後面相不好的毛石找一機器加工成印章
去找切割大理石的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