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設備送修如何提高效率
Ⅰ 怎樣提升企業內部設備報修管理的效率
你好!
企業現代化設備的數量與種類越來越多,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保證企業正常運作的前提,傳統的報修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企業的需求,針對設備復雜、管理困難的現代企業、工廠面臨的設備信息管理的難題,藍橙互動通過仔細分析設備管理現狀和對已有設備管理系統建設案例,以及設備管理系統的功能,根據自身多年的行業經驗為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設備報修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一)設備管理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目前各行業、企業設備成本逐步提高的情勢下,尤其是製造業,無論哪種類型的設備,提高其利用率及產能,降低其損耗,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法之一。現在更多的企業開始注重設備的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上越來越重視的部分,而設備管理也逐漸成為企業健康發展、企業組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設備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實施的目標
1、輕松、准確地跟蹤資產、設備的情況,建立清晰、動態的設備庫存,及時掌握設備的損益狀態;
2、降低資產設備庫存及備件成本,解決設備使用效率低的問題,實現設備管理信息化,有效地配置資產、設備和其他資源;
3、對設備來源、類型、供應商等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管理,為決策者提供便利;
4、實現設備管理系統內容的圖標展示形式;
5、有計劃地檢查設備,讓其得到及時保養和維修,在使用時達到最佳的生產運營狀態
設備管理系統解決方案以提高設備運行的經濟效益為目標,協助企業建立綜合模式下的科學設備管理體系,對設備檔案及設備檢修的信息共享,實現設備檢修工單等網上流轉,為設備管理人員節約送單時間,提高設備管理的辦公效率,使設備管理人員更多地關注設備運行和設備檢修工作。
(三)設備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具體實施
1、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設備的前期管理:
1)設備選型:對設備的選型及對供應商的詢價進行比較管理。
2)設備請購:對由業務部門或設備使用部門所提出的設備采購申請單進行審核管理。
3)設備采購:對設備采購單(合同)的管理,包括對采購設備的型號、名稱、描述、規格、數量和價格,以及要求交付的日期等信息進行跟蹤管理。
4)設備驗收:新設備到公司以申報計劃、訂貨合同、發貨憑證、裝箱單,及出廠技術資料(圖紙和有關的檢驗合格證及出廠試驗報告,驗收試驗記錄)為依據。
5)設備建檔:建立設備檔案卡片和設備台帳,為每一個設備編號,定義設備的使用位置,收集和整理設備的基礎數據及各種有用的技術資料,包括電子照片、電子文檔等。
6)備品備件:定義設備所用的備品備件,建立備品備件的卡片和台帳,定義設備和備品備件的相應關系,包括備品備件的種類、數量、經濟采購批量、庫存控制的方式等。
7)設備故障:統計設備故障率。在初期故障期,找出原因進行調整和改進,保持穩定;在偶發故障期,注意操作工和維修工的技術水平,進行定期培訓;在磨損故障期,組織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8)建立設備維護計劃:為每一個設備(特別是主要設備)建立維護計劃。
9)預防性維護:為重要的設備建立預防性維護定義,以最大可能地減少非計劃搶修。
(2)設備的後期管理:
1)設備移動跟蹤:跟蹤和管理設備的移動情況,包括設備的調撥使用、設備的故障送修,設備的暫停使用,設備的報廢處理等歷史信息,對設備從采購開始,直到報廢處理掉為止的全過程跟蹤管理。
2)計劃性維護:對設備按照維保計劃進行維護的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包括按照計劃的大修(翻修)、中修、小修、巡檢、潤滑等各項維護作業。
3)非計劃性維護/維修:對由設備故障或特殊條件所引起的非計劃性的維修作業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管理,包括收集和反映設備的故障情況、故障發生的地點、發現故障的人員、維修的過程、調換的備件等信息進行跟蹤管理。
4)緊急搶修:建立一個快速的反應機制,對設備的緊急搶修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同時著重於反饋的方便性、靈活性,由能夠滿足於管理的嚴密性。
5)設備故障跟蹤分析:對設備的故障歷史進行跟蹤、反饋、統計和分析,通過分析和改進,以提高設備的完好率,減少設備故障對生產的影響,降低設備維護/維修的成本。
6)備品備件采購管理:按照經濟采購批量和最低庫存量,根據實際使用量控制采購量。對使用部門提出的采購需求(如請購單)進行分析後,建立采購單。對采購單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管理,直到采購物品全部收到並通過驗收為止。
7)備品備件庫存管理:對所有備品備件進行庫存跟蹤管理,包括入庫、移庫、領用、退庫等作業,記錄匯總所有的歷史信息。
以上內容都可以在藍橙互動開發的微易修微信報修系統中進行操作和記錄,同時在設備出現故障時,通過微信報修系統能夠快速的進行設備報修,語音、圖片、文字,三種輸入形式,能夠讓維修工更清楚的了解設備故障原因,需要准備哪些材料,大大的提升設備維修的效率。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電氣設備維修工程師怎樣提高自已工作效率及排除故障
在維修電氣設備過程中 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怎麼學會把控問題的關鍵 怎樣有效提高自身的技能 下面我就講講這裡面有什麼方式方法及小竅門供大家參考學習 可以下方評論交流確保一個地區生活與生產用電的安全是維修電工的主要職責,維修電工通過全面檢測電力系統,及時的將故障解決掉,並且可以憑借自身的技能以及以往的工作經驗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故障排除,這樣才可保證居民們生產以及用電的正常需求。如今我國的電力使用非常廣泛,同時電力設備也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趨勢,因此電工必須不斷強化經驗技能,充實自身專業知識。
01
掌握熟悉常見的電氣故障
在任何一個企事業單位中,電工都是不可或缺的,電工必須能夠准確、及時的判斷出電力系統發生的故障,這就要求電工一定要非常熟悉電路維修知識,並且能夠依照具體狀況對問題進行靈活的處理。實際上,電氣系統發生的故障主要有平時的養護與維修、線路的調試正常與否以及安裝的設備與電線的合理與否等。電工能夠通過對照明燈零度穩定正常與否的觀察來判斷電力系統是不是健康正常的工作。通常狀況下,不合理的調試與安裝都可能造成照明燈出現異常,常見的有短路、斷路,嚴重的話甚至有發生漏電狀況的可能,因此,電工必須做到可以准確分析發生電力系統故障的根本原因原因,然後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另外,變壓器故障也是非常常見的,如果長時間的使用變壓器會出現絕緣、過熱等現象,因此,電工在平時的時候應做到注意觀察,經常檢測變電器,安裝絕緣陶瓷管和油保護這兩種方法都能夠有效的避免故障的發生。還有一種就是電動機故障,它主要包含軸裂紋、軸鐵芯磨損、轉子彎曲等,在軸紋磨損較為嚴重的地方應當及時進行更換;一旦發現軸鐵芯出現磨損,應當准確焊接,如果磨損的太嚴重的話可以用機床來加工;如果轉子發生了彎曲應當把轉子取出來,然後依據電力系統的不同對結構進行不同的維修,保證電動機能夠正常運行。
02
排除電氣故障的具體方法
逐步排隊法和調試參數法
所謂的逐步排隊法,就是發生電路短路時,採用逐步切除的手段,一一對發生故障的具體位置進行分析,進而將電力系統故障排除。而調試參數法更適合用在電力系統裡面的原件沒有損壞,線路正常接觸時。如果用電者沒有正確對電壓進行使用或者調試就會使得供電系統無法正常地進行工作,而電力系統能夠負擔的電量也是有限制的,不可以無限度的進行使用,所以,調試參數法最為適合。
替代法和短接法
所謂替代法,是指無法確定發生故障的原因以及具體位置時所採用,如果電工懷疑在系統當中存在某個零件或是某一部分有故障,就可選擇用其他零件將原有的零件替換下來,觀察替換之後的電力系統可不可以正常運行,這種方法的效率比較低,適合用在那些結構較為簡單的故障排除。通常狀況下,短接法用於迴路電流較小、電壓也較低的電力系統當中,首先電工依照自身多年來豐富的經驗對發生短路的位置進行大概的判斷,然後再用導線短接以確定電工判斷的正確與否,採用這種方法電工必須保證自身技能高超、經驗豐富,特別麻煩,如今我國對於這種方法的使用已經非常少見了,但是部分貧困的地方仍然沿用這種方法。
電阻、電流以及電壓的測定法
電壓測定法,指的是對萬用表進行合理的使用,把萬用表的電壓檔依照實際用電電壓調整到最為合適位置,以便可以准確測量,出現故障的判斷標准即為觀察測量的電路和觸電有沒有發生通斷,或者產生時斷時續的狀況。電流測定法所利用的就是電流表在測定電路時候其電流值的大小是不是正常以及穩定與否,這就要依照當地用電的實際狀況來進行判斷了,電流測定法雖然相對比較方便,可是也很容易發生測量的誤差,由於用戶在不同的時間的用電強度是不同的,所以電流的測量有些困難,通常情況下用於生產車間或是工廠的電力測量。電壓測定法和電阻測定法二者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都是觀察線路或者觸電的異常狀況,這種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是不太發達的地方通常會選擇的電力測量。
03
強化維修電工排除故障的技能
一個企業要想形成自身的生產能力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設備,應當讓設備在生活與生產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地將自身的作用發揮出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當中,應當遵守預防為主,計劃檢修、維護以及使用相結合。設備故障的種類非常多,專業性比較強,問題也特別復雜,不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應當不斷的強化提高自身排除故障的技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提升技工能力主要應當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專業知識扎實。在這個時代里,信息是在不斷變化的,知識也一直在更新,維修電工不可以滿足現狀,平時的時候應當注意多學習、進行技能交流、參加專業的講座、了解先進的科技等以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並且在實踐當中通過排除故障,力爭在工作當中多改革多創新,把實際的工作和理論知識融合到一起,增強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另外就是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設備發生的問題的時候不盲目進行判斷,要善於聽取他人意見,和他人進行及時的溝通。對於存在問題的設備應當及時進行維修和的報告,做好記錄。
Ⅲ 如何 提高設備維護效率
建立良好的設備管理制度,按照潤滑5定管理,也就是定人、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加註油品,建立良好的點檢制度,可以讓設備損壞降到最低,配合一些油品檢測手段,預判設備運行狀態,可以提高設備維護效率。
Ⅳ 對於維修行業來講,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服務質量呢
維修關鍵是經驗和知識這兩項的積淀.有了這兩項,效率沒問題.服務質量嘛........就看個人的修行了.
Ⅳ 如何提高設備的運轉效率2
在上一節中,我把提高設備的運轉效率分成了,會操作,會維修,會控制,到全面的控制.這四個層次. 一般說來,對於一個剛剛開始工作的人先要學會的當然是會操作,隨著經驗與培訓的增加再學會----"會維修"與"會控制".而"全面的控制"的內容,很多地方甚至帶有"管理"的部分. 通常說來,維修的工作是維修工的工作內容.對於設備的操作人員來說,更多的部分是控制.「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用來形容「會控制」是非常合適的。 "會控制"雖說是盡量做到不修車,但這種"不修"並非設備出了問題之後不修,當修時是必須修的.「會控制」是為了,減少設備故障的發生頻率與次數,從而減少維修的次數,有時甚至要進行提前維修。 要學會"會控制"有個問題就必須理清.設備為什麼會壞?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發現設備發生問題通常是以下幾個原因:1,螺絲沒有扭緊 一個小小的螺母或螺桿的松動造成的故障停機,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卻是我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常見,最沒有必要的造成故障停機的一大因素。同時這也是最容易排除的因素,卻也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因素。造成螺絲松動的原因無非為:1,安排時就未扭緊;2,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松動——兩大因素。解決辦法為:1,換下已經無法扭緊的螺釘或螺母;2,採用防滑螺母,增加堅固螺母、彈簧墊圈等方式。 在工作中常常可以發現,操作與維修人員為了方便,將設備的設計人員為了防止機件跑位,而設置緊固方式棄之不用的現象。比如:最典型的就是齒輪上的對位螺釘。通常,這些螺釘有三到四個。有些操作人員在對位的時候,有時為了方便,有時是因為螺釘已經開始打滑,就只扭緊一到兩個螺釘。使得齒輪的力矩根本達不到設計要求。在設備發生堵塞故障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齒輪跑位的現象。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增加彈簧墊圈,更換已經無法扭緊的螺釘的方式,減少齒輪跑位的現象。從而減少故障發生的機率與次數,進而減少維修的機率與次數,提高設備的運轉效率。2,雜質設備運行中產生的雜質是造成設備停機的另一重大原因。很容易排除,也很容易被忽視。 我曾見過,因為堆集煙沫過多,造成包裝機連桿打斷,停機一個星期的事故。也聽說過因煙絲維集過多,造成卷煙機同步齒形帶拉斷的事故。造成這些故障的原因就是因為在保養的時候不用心的結果。有時,我也會除方便,在保養的時候偷一點懶,但是一些關鍵點位的懶是不能偷的。 但是,要保證關鍵點位的清潔與干凈只是靠保養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那句話「預防為主,防消結合」。許多設備,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了除塵之方面的內容。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保證這些除塵設施的完好。 另外,由於現在許多機件都已經採用了氣動元件。而氣路中的空氣過濾器成了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之一。有些機台幾個月也不見清洗一次。結果造成了氣路壓力下降達不到工作壓力。一些「聰明人」乾脆拿掉空氣過濾器,結果是壓縮空氣中的雜質進入氣缸造成氣缸壽命的降低。要知道氣缸是不可能一下就壞掉的,在它徹底壞掉之前,會有很長一短時間除於要壞不壞,似好非好的模糊狀態,等你判斷出來氣缸已經損壞的時候,大把的時間與消耗已經用掉了。3,野蠻操作 說來有些不可思議。有許多徒弟的野蠻操作方式是從師傅那裡學到的;有不少野蠻操作方式是「聰明人」為了抓產量想出來的。我第一個學到的野蠻操作方式是用腳踢。那次我的師傅一腳踢斷了一根銷釘。而那東西本來是有一個螺桿可以調節的,根本沒有必要用腳踢。當然,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有時候這種野蠻操作是對設備不了解造成了。如果對於設備的不了解造成的這種野蠻操作還情有可願的話,那麼那種有意識地野蠻操作,我就不知道這樣做的人是如何想的了。 而這樣的野蠻操作最典型的做法就是短接各種檢測設備。這些檢測設備有些是檢測產品質量的,有些是控制自動停機的。在正常情況下,這些檢測點在發現問題的時候,不是自動進行剔除就是停機。有人為了能運轉提高效率與降低消耗而有意識地短接或是關掉這些檢測點的開關。這樣的行為也是同樣是一種野蠻操作。不過這樣做真的可以降低消耗與提高設備的運轉效率嗎?事實卻正好相反,這樣的做法恰恰是增加了消耗,降低了設備的運轉效率。 現在設備的運行速度都很快,已經完成不可能再靠人的檢測來保證產品的質量與設備的安全。所以,設計這台設備的設計人員才會考慮增加檢測設備。而人又是在「六大因素」中最不穩定的因素。操作人員的任何疏忽都會造成廢品的增加(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與設備的損壞。4,機件的老化 我們都會老的,設備也一樣。所有東西都有自己的壽命。曾有人告訴我,算出某零件壽命,在它的壽命完全到達之前就對它進行更換。這就是前面所說的提前維修。 今天就先寫這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