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干擾設備
① 什麼是電子干擾
敵對雙方進行電子斗爭的電子技術設備、器材,以及使用這些設備器材的方法和手段,統稱為電子對抗技術。他是削弱、破壞敵方電子設備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電子設備正常發揮效能而採取的綜合措施。現代戰爭中一種重要的作戰手段。又稱電子戰、電子斗爭。
由於軍隊廣泛應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和裝備進行戰場偵察、目標監視、作戰指揮、通信聯絡、武器控制與制導,從而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電子對抗的目的就在於:削弱或破壞敵方而同時又保護己方的這種能力,為掌握戰場主動權,奪取戰役、戰斗的勝利創造有利條件。隨著電子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電子對抗將成為對抗敵方自動化指揮系統和武器控制系統的重要手段。
電子對抗技術是直接用於電子對抗的各種技術的總稱。是軍用電子技術的一個分支和現代軍事高技術之一。
電子對抗技術包括電子對抗偵察技術、電子干擾技術、電子防禦技術和反輻射摧毀技術等。按其運用領域,也可分為雷達對抗技術、通信對抗技術和光電對抗技術等。電子對抗偵察技術包括對敵方電磁輻射信號的截獲、測量、信號處理、識別、威脅判斷,以及對輻射源測向、定位等技術。電子干擾技術包括有源干擾技術和無源干擾技術。電子防禦技術包括各種反電子偵察、反電子干擾和抗反輻射摧毀等技術。反輻射摧毀技術包括對輻射源精確定位技術和導引技術等。
電子對抗偵察技術 對密集復雜、多參數變化、超寬頻率范圍和全空域的環境信號進行搜索、截獲、測量、分析和識別是電子對抗偵察技術的顯著特點,主要反映在接收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上。在接收技術方面應用低雜訊固態器件、聲表面波器件、微波集成器件、電荷耦合器件,研製出信道化接收機、數字瞬時測頻接收機、壓縮接收機、聲光接收機,較好地解決了在超寬頻率范圍內電磁輻射信號的全概率截獲,以及瞬時測量信號參數的問題。由於採用數字頻率合成技術、快速傅里葉頻譜分析技術、高精度時差法測向定位技術和實時信號處理技術,使通信對抗偵察能截收跳頻、直接序列擴頻和猝發通信的信號,並能對1毫秒的簡訊號測向定位。在信號處理技術方面,採用相關理論、模糊理論、模式識別技術、資料庫技術和高速大規模集成電路,對信號流中的每個信號進行實時處理,使在時間上交錯的信號得到分選、使未知的輻射源得到識別和判斷威脅,最後依據敵我態勢給出最佳電子對抗對策。為了取得對威脅信號100%的截獲概率,在天線技術方面廣泛應用對數周期超寬頻帶天線,用兩個相互垂直的對數周期天線陣,可偵收任意線極化的電波。圓極化的螺旋天線有10∶1的頻率覆蓋和數十度的角度范圍,其中平面螺旋天線特別適用於測向系統。圓形多模陣列天線與移相饋電巴特勒矩陣網路相連,能產生覆蓋360°的若干個波束,可對威脅信號的單個脈沖進行全方位瞬時測向。
電子干擾技術 戰場上威脅輻射源的增多,促使電子干擾技術的發展,有源電子干擾技術仍是主要方面,主要反映在干擾多目標上。為使得有限的電子干擾資源能獲得最佳的運用,發展了功率管理技術。功率管理技術主要是採用計算機在對信號環境的信號進行分選識別、威脅運算和邏輯判斷、確定輻射源威脅等級後,根據諸威脅的態勢和本設備的干擾能力(干擾目標的數量、干擾功率、頻率范圍等),經過對策運籌,在時域、頻域和空域上控制干擾發射機和天線波束,在需要的時間窗瞬間、以所需的干擾頻率信號(含最佳干擾樣式)、向所需的目標方向發射。雷達干擾機採用數字調諧的壓控振盪器和雙模行波管功率放大器,可按數字的頻率碼在微秒量級上變換頻率。研製出相控陣干擾天線和透鏡饋電多波束陣列天線,具有(2~3)∶1帶寬比,能夠在數微秒內和小於1°的精度,將干擾波束指向任一威脅目標。干擾技術中的另外一些成就是:數字射頻存儲技術,可在指定的時間將存儲的數字信號恢復成射頻信號,使干擾波形與信號波形精確匹配;發展了一次性使用的干擾機,包括遙控工作的擺放式、飛航式、投擲式、火箭或火炮發送式等干擾機;研製出電子調制編碼的紅外干擾機和欺騙式激光干擾機;由於大功率激光源的出現,又研製了致盲式激光干擾機。
隨著一些新技術、新材料、新器件的出現,無源干擾技術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已研製出由計算機控制與電子對抗偵察告警設備交連的無源干擾投放裝置系統,它可根據威脅數據、載體航行數據、氣象數據等進行運算,確定干擾對象、干擾器材的種類和數量、投放方式、投放方向和投放時機等,以取得最佳干擾效果。投放裝置還具有可投放箔條彈、紅外誘餌彈和投擲式干擾機等多種功能。研製出散開快、留空時間長、頻帶寬、雷達截面積大的箔條,以及新型的空心箔條、充氣箔條、V型箔條、配重箔條、紅外綜合箔條等。氣懸體是一種擴散快、持續時間長、干擾頻帶寬的無源干擾器材,它是由懸浮在空間的微粒所構成,對電磁波有強的散射、吸收作用。電波吸收材料有塗料、貼片、結構型材料等,可有效減少目標的雷達截面積,降低雷達探測距離,為發展隱身技術提供了條件。氣溶膠和各種發煙裝置等光電無源干擾器材也獲得了相應的發展。
隱身技術包括雷達隱身、紅外隱身、可見光隱身和聲波隱身技術等,特別是雷達和紅外隱身技術迅速發展並獲得廣泛應用。研製發展了一批隱身作戰飛機和隱身巡航導彈,隱身軍艦也在研製試驗中。雷達隱身技術主要是採用電磁波低散射外形技術和新材料技術(電磁波吸收材料,透波-吸波復合材料)等,大幅度減小目標的雷達截面積。如海灣戰爭中頻繁使用的F-117A隱身戰斗機的雷達截面積小於0.1平方米。
電子防禦技術 各種抗干擾能力強的電子設備已廣泛裝備部隊使用,如頻率捷變雷達、脈沖多普勒雷達、戰術相控陣雷達、跳頻通信電台等。部分地解決了捷變頻與動目標顯示的兼容問題,多基地雷達的關鍵技術已經突破,戰術導彈廣泛採用復合制導技術。此外,還有自適應跳頻技術、超低副瓣天線和副瓣對消技術、多參數捷變技術以及反輻射導彈誘餌技術等。自適應跳頻技術就是把自動頻譜分析處理技術與跳頻通信技術結合,不但可快速跳頻,使對方難於偵察和干擾,還能根據頻譜分析的結果,跳到無干擾的頻率上。採用超低副瓣天線技術,地面雷達天線的副瓣電平已可降到-35分貝以下,機載雷達已可達到-50分貝以下,再加上副瓣對消技術,大大提高了反偵察、反干擾能力。多參數捷變技術使得對方的信號處理難於獲得有用信息。隨著反輻射摧毀技術的產生,發展了對抗反輻射武器的告警技術和誘餌技術,並研製出有源告警設備和有源假目標(誘餌)。這些專用設備配置在大型電子裝備附近,當有反輻射武器來襲時,該設備發出警告和自動關閉被防護的電子裝備發射機,告警距離可達40~50千米,以便採取防護措施或快速轉移。誘餌性的有源假目標是在發現有反輻射武器來襲時,及時開機,發射與被防護的電子裝備相同的信號,其輻射電平強於天線副瓣電平,以便吸引來襲導彈,使其脫靶。
反輻射摧毀技術 80年代以來,各種反輻射導彈大量裝備部隊,在局部戰爭中廣泛應用,並與電子干擾配合形成軟硬一體化作戰。反輻射摧毀技術的核心是對輻射源精確定位與導引技術。在導引頭性能上,採用超寬頻器件和低雜訊器件,使之可在0.8~20吉赫范圍工作,能在遠距離從天線副瓣進行攻擊。在導引頭中加裝記憶部件或捷聯式慣性導航設備,即使被攻擊的電子設備關機,仍能繼續導向目標。採用微波集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和可重編程技術,提高了導引頭的處理、存儲、識別、記憶功能,增強了通用性和在復雜電磁環境中攻擊目標的能力。還研製了巡航式反輻射導彈,它可在敵區上空盤旋,截獲到敵方威脅信號後,迅速轉入攻擊狀態。如敵關機,則利用其記憶功能完成攻擊;或者恢復到巡航狀態,等待目標暴露,再行攻擊。
② 什麼是雜訊干擾什麼是有用信號
雜訊干擾:抄
第一類:傳導雜訊干擾。順著電源線傳播的雜訊干擾。
第二類:耦合雜訊干擾。電磁干擾雜訊從一條電源線耦合到另外一條或者是幾條電源線上。
第三類:輻射雜訊干擾。雜訊以空間的形式輻射到其它設備,對其他設備造成干擾。
有用信號:
傳遞用戶所需信息的信號,或是用來讓接收設備收到信號後產生一個預先設定的動作的信號。
③ 什麼是干擾,干擾來源,抗干擾措施
1、 主要干擾源
(1)靜電感應
靜電感應是由於兩條支電路或元件之間存在著寄生電容,使一條支路上的電荷通過寄生電容傳送到另一條支路上去,因此又稱電容性耦合。
(2)電磁感應
當兩個電路之間有互感存在時,一個電路中電流的變化就會通過磁場耦合到另一個電路,這一現象稱為電磁感應。例如變壓器及線圈的漏磁、通電平行導線等。
(3)漏電流感應
由於電子線路內部的元件支架、接線柱、印刷電路板、電容內部介質或外殼等絕緣不良,特別是感測器的應用環境濕度較大,絕緣體的絕緣電阻下降,導致漏電電流增加就會引起干擾。尤其當漏電流流入測量電路的輸入級時,其影響就特別嚴重。
(4)射頻干擾
主要是大型動力設備的啟動、操作停止的干擾和高次諧波干擾。如可控硅整流系統的干擾等。
(5)其他干擾
現場安全生產監控系統除了易受以上干擾外,由於系統工作環境較差,還容易受到機械干擾、熱干擾及化學干擾等。
2、干擾的種類
(1)常模干擾
常模干擾是指干擾信號的侵入在往返2條線上是一致的。常模干擾來源一般是周圍較強的交變磁場,使儀器受周圍交變磁場影響而產生交流電動勢形成干擾,這種干擾較難除掉。
(2)共模干擾
共模干擾是指干擾信號在2條線上各流過一部分,以地為公共迴路,而信號電流只在往返2個線路中流過。共模干擾的來源一般是設備對地漏電、地電位差、線路本身具有對地干擾等。由於線路的不平衡狀態,共模干擾會轉換成常模干擾,就較難除掉了。
(3)長時干擾
長時干擾是指長期存在的干擾,此類干擾的特點是干擾電壓長期存在且變化不大,用檢測儀表很容易測出,如電源線或鄰近動力線的電磁干擾都是連續的交流50Hz工頻干擾。
(4)意外的瞬時干擾
意外瞬時干擾主要在電氣設備操作時發生,如合閘或分閘等,有時也在伴隨雷電發生或無線電設備工作瞬間產生。
干擾可粗略地分為3個方面:
(a)局部產生(即不需要的熱電偶);
(b)子系統內部的耦合(即地線的路徑問題);
(c)外部產生(Bp電源頻率的干擾)。
④ 光電干擾設備主要包括哪三種
應該是這三類吧,我從網上查到的,也不是很確認:
1、光電偵查設備;
2、光電干擾設備;
3、飯光電偵查和反光電干擾設備;
⑤ 家裡哪些屬於電子干擾設備
大部分是有電感線圈的或能高頻振盪的,如充電器,手機,電風扇,吹風機等…內
電腦出現條紋不一定是電磁干容擾,如果出現電磁干擾,首先為音響出現雜音,音響一般不會音響電腦的,可以查一下電源是否穩定,以及信號源是否有接觸不良。
⑥ 干擾發射機是干什麼用的
無線電通信系統中的電磁波干擾(或稱無線電干擾)是指在無線電通信過程中發生的,導致有用信號接收質量下降、損害或阻礙的狀態及事實。無線電干擾信號是指通過直接稠合或間接稠合方式進入接收設備信道或系統的電磁波信號(電磁能量)。它可以對無線電通信所需接收信號的接收產生影響,導致性能下降,質量惡化,信息誤差或丟失,甚至阻斷了通信的進行。因此,通常說,無用的無線電信號引起有用無線電信號接收質量下降或損害的事實,我們稱之為無線電干擾(電磁波干擾)。
無線電干擾信號包括無線電發射機的雜散發射、帶外發射、無線電波傳播產生的雜散波、鄰頻道干擾以及頻率共用時產生的同頻干擾。
9.1.1 無線電發射機的雜散發射
無線電發射機的雜散發射(Spurious emission)的定義為:必要帶寬之外的某個或某些頻率的發射,其發射電平可降低而不致影響相應信息的傳送。雜散發射包括諧波發射、寄生發射、互調產物以及變頻產物,但帶外發射除外(如圖9—1所示)。
凡頻率落在離開發射的中心頻率之外必要帶寬的250%或更遠的頻率上的包括互調產物、變頻產物和寄生發射在內的所有發射通常都被認為是雜散發射。對於多通道或多載頻發射機或轉發器,幾個載頻可能同時從一個末級放大器輸出或一個被激活的天線發射,發射的中心頻率取發射機或轉發器的一3dB帶寬的中心。
1.無線電發射的幾個基本概念
(1)必要帶寬(Necessary bandwNth)
對給定的發射類別而言,恰好足以保證在規定的條件下所要求的速率和質量的信息傳輸的頻帶寬度(如圖9—1所示)。
對於多通道或多載頻發射機或轉發器,幾個載頻可能同時從一個末級放大器輸出或從一個被激活的天線發射,此時必要帶寬為發射機或轉發器的頻率帶寬。
(2)帶夕L發射(Out—of—band emission)
由調制過程產生的,剛超出必要帶寬的一個或多個頻率的發射,但雜散發射除外(如圖9—l所示)。
頻率落在剛超出必要帶寬到離開發射中心頻率250%的必要帶寬的頻帶范圍內的任何不需要發射,都被看作是帶外發射。對於多通道或多載頻發射機或轉發器,幾個載頻可能同時從一個未級放大器輸出或一個被激活的天線發射,發射的中心頻率取發射機或轉發器的一3dB帶寬的中心。
(3)無用發射(Unwanted emissions)
由雜散發射和帶外發射組成的發射(如圖9—l所示)。
(4)諧波發射(Harmonic emissions)
頻率是發射中心頻率整數倍的雜散發射。
(5)寄生發射(Parasitic emissions)
既不依賴於發射機的載頻或特徵頻率而產生,也不依賴於產生載頻或特徵頻率的振盪頻率而產生的發射,它是由於電路中的寄生參量或自激引起的雜散發射。
(6)互調產物 (Intermolation Proct5)
雜散互調產物產生於下列互調:⑦發射的載頻與特徵頻率或諧波頻率的振盪,或產生載頻與特徵頻率的振盪;②與來自於本發射系統或其他發射機或發射系統的一個或幾個有相同
特性的其他發射的振盪頻率之間的互調。
(7)變頻產物(Frequency conversion procts)
在形成載頻或特徵頻率過程中產生的任何振盪的雜散發射,諧波頻率。
(8)特徵頻率(Characteristicfrequency)
在給定的發射中,易於識別和測量的頻率。
2.諧波發射但不包括載頻和特徵頻率的
發射機諧波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射頻功率放大器的波形失真。當發射機的陽極與輸出電路之間在諧波頻率上滿足諧振條件時,諧波的幅度將高到難以接受的水平。
一般說來,在HF頻段內,使用簡單低通濾波器,可以將諧波的幅度降低到相對於有用發射大約為一60dB。在大功率發射機中,有必要加裝調諧濾波器降低某些諧波的幅度,使之低於最大允許的50mw電平。應當考慮到失諧會影響這些濾波器的衰減。這些濾波器的設計對該諧波上的駐波比應至少為lo。可以把濾波器安裝在發射機的輸出端,以便衰減所有的諧波,利用這種手段能以合理價格得到最高為30dB的衰減。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一步抑制離散頻率的諧波。這可以利用諧振的A/4開路傳輸線,可以是同軸電纜或是並聯雙絞線。
3.寄生發射
寄生發射是振盪器在產生載波或特徵頻率時偶然生成的發射,其頻率與載波或特徵頻率無關。寄生振盪的頻率基本上與那些到達發射機的輸入信號無關。無法給出抑制這些振盪方法的通用規則,由於寄生振盪與電路正常操作無關,每種情況都必須根據它們的意外現象去克服它。
抑制的辦法如改善高低電平電路之間的屏蔽;在發射機的不同環節注意布線,在射頻電路部分採用電纜線或採用具有濾波的引線;盡量克服為了消除一種頻率振盪插入一電路後,反而又增加了一種新的頻率振盪;盡量避免由於晶體管放大器極間電容的變化,在低頻不能滿足退稻條件時,而產生與基波無關的高頻振盪。
4.互調產物發射
引起互調產物發射的原因通常是發射機內的非線性元件所致,如混頻器、調制器等。當若干個信號加至非線性器件上,由於非線性特性的作用,將生成大量的互調產物。另外,為了提高效率,發射機的輸出級要工作在C類狀態上,當一台發射機的輸出級與另一台發射機的輸出信號相互鍋台時,也會產生互調產物。還有在無線電通信系統之間及系統之內,尤其在頻分制的情況下,由於頻率分配不當,各電台的布局和覆蓋系數不合理而造成頻率和功率關系不協調,也會產生互調產物的發射。如果在同一個系統中,採用多頻道共用技術,由於頻率配置不合理而使互調產物落入其中工作的頻道之中,形成假發射,特別是在本頻道不工作的情況下,還有發射存在,干擾接收台的正確接收。例如:一部發射機有lo個頻道數,若l、3頻道有互調,其產物落人5頻道,就影響了本台的5頻道接收台的正常工作。
如果幾個系統在同一地區。機問距離又較近,當具備非線性的條件時,也會形成相互調制的產物發射。如圖9—2所示。
由混頻理論可知,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信號加至非線性器件上,並且具有一定的信號強
為了減少發射機互調干擾,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盡量增加發射機之間的去精損耗,如圖9—2所示的Lc,增大天線間的空間隔離度;在發射機輸出端串接環行器或單向器;在發射機輸出端和饋線之間插入高Q帶通濾波器;發射機的各個環節必須有良好的匹配效果,以避免信號反射造成去稻損耗Lc的減小;選用屏蔽良好的饋線,並避免多根饋線相互靠近平行設置等c
(2)選用無三階互調的頻道組。
(3)調整發射機的工作狀態。
(4)採用自動功率控制系統,如陸地移動通信系統,射功率自動降低。當移動台距基站較近時,移動台發
(5)改為時分、碼分工作方式,失掉互調機會。因為在多頻道共用下其載頻發射受到時間分割或碼分控制,不同發射頻率無法進入非線性區工作,即失掉互調機會。
(6)改進非線性的動態范圍。
5.變頻產物發射
變頻產物是由於混頻器、放大器的非線性所造成的不希望信號,根據混頻理論可知,只有當非線性二階系數不為o時,才能產生變頻信號,一般由和、差信號組成,不同於互調產物,即倍頻後再和、差組成。其產物的抑制方法與抑制互調產物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⑦ 什麼是「光電干擾」
光電干擾是指採取某些技術措施破壞或消弱敵方光電設備的正常工作,以達到保護己方目標的一種干擾手段。
光電干擾是利用光電技術和光電器材,壓制、欺騙和擾亂敵方光電設備,使其不能正常工作或完全失效。
類型
光電干擾分為有緣干擾和無緣干擾兩類;光電有緣干擾是利用己方光電設備或器材主動發射強光束或光波干擾信號,削弱、破壞對方的光電設備和器材正常發揮效能;光電無緣干擾是利用本身不產生和發射光頻輻射的器材,吸收、反射或散射對方光波的能量,以及人為地改變目標的光學特性等手段,使對方光電設備效能降低、失效或受騙。
⑧ 什麼設備干擾區域網
內網的病毒攻擊就干來擾哦
比如源arp 骷髏頭攻擊 dos ddos什麼的很多哦
都會影響你的區域網哦。 還有物理上的 就是高功率的電子設備 什麼微波爐啊。
一般的區域網升級免疫網路就OK了,那個是解決內網的網路病毒攻擊的 而不是來解決什麼無線 電子干擾的。呵呵
不知道你說的是那類的誒,一般關注這個內網的網路病毒攻擊的比較多。
現在就是有免疫網路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免疫網路就可以徹底杜絕內網的網路攻擊, 讓arp欺騙徹底消失, 讓dos攻擊 不在出現。
推薦你了解下這個哦。
⑨ 電子干擾機有什麼用途
專門用於對敵方雷達、無線電通信設備和電子制導系統等實施偵察、干擾或襲擊的飛機。專
分為電屬子偵察飛機、電子干擾飛機、反雷達飛機。電子干擾設備被用於軍事,可對敵所有無線信號進行壓制。它可以使敵無線通訊設備失靈,進而難以指揮;亦可以使敵雷達一片雪花,變成「睜眼瞎」。
由於飛機無與倫比的寬闊視野,使得電子干擾機更具威力。雖然亦經常配合陸海軍作戰,但電子干擾機一般隸屬於空軍,主要用於執行掩護空軍編隊突防、破壞或殲滅敵防空體系等任務。以下以EA-6B「徘徊者」電子干擾機為例.
⑩ 舉例說明什麼是機械干擾
數字數據傳輸利用PCM數字信道傳輸數據信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數據信號如何進入PCM話 路的問題。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同步方式和非同步方式。
在多媒體音視頻信號採集、處理、傳輸中,抗干擾一直是眾多集成商、開發商等主要的攻破對象。在使用視頻採集卡採集視頻信號,視頻經過採集和壓縮後,還需要傳輸到指定的主機,一般情況下採用設備自帶的連接線就足夠。不過在一些特定的行業領域在視頻傳輸的距離較長,在視頻傳輸和採集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信號干擾現象,致使傳輸的信號受到波動、干擾等,在監視器上會看到不規則的細線由上至下滾動,使採集到的視頻出現失幀模糊等現象。現就由同三維視頻網的技術簡單介紹視頻信號受到干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在短距離傳輸中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長距離傳輸就容易受干擾源的影響。
干擾信號源 按照干擾的來源不同,可分為三個來源:
前端設備引起的干擾
前端攝像機的供電電源的干擾,攝像機本身質量問題引起的干擾,判斷方法是直接在前端接監視器觀察,如果是電源引起的干擾可以通過更換電源、採用開關電源供電、在220V交流迴路中加交流濾波器等辦法解決。
供電電源干擾,主要有以下幾個情況:
1)50Hz電源干擾,由於兩端接地電位不同及電纜外皮電阻的存在,在兩地之間引起50Hz的地電位差,從而產生干擾信號電壓。當干擾信號被疊加在視頻信號上時,使正常圖像上出現很寬的橫暗帶。
2)不潔凈電源干擾,這里所指的電源不「潔凈」,是指在正常的電源(50周的正弦波)上疊加有干擾信號。而這種電源上的干擾信號,多來自本電網中使用可控硅的設備,特別是大電流、高電壓的可控硅設備,對電網的污染非常嚴重,這就導致了同一電網中的電源不「潔凈」。
3)50Hz電源頻率的二次諧波和三次諧波干擾:諧波干擾主要表現在大電流或高電壓的電力線周圍,是電力電纜向四周的輻射信號,其頻率為2500Hz和125000Hz,主要干擾視頻信號的低頻段。
提及諧波干擾,就得說說傳輸過程中難免的廣播信號干擾。廣播信號的干擾是很強的,也是很常見的,由於實際應用的需要,而必須將電纜在空中架設時,這時電纜本身就相當於一根很長的天線。由於天線效應的結果,於是在終端負載上就會產生廣播干擾信號的電壓,使干擾信號混入視頻信號中。這種干擾信號在圖像上表現為較密的斜形網紋,嚴重時甚至會淹沒圖象。
傳輸過程的干擾
主要是傳輸電纜損壞引起的干擾、電磁輻射干擾和地線干擾(地電位差)等三種,對於傳輸電纜可以通過更換電纜或增加抗干擾設備解決。
終端設備干擾
主要是監控室的供電、設備本身產生的干擾、接地引起的干擾、設備與設備連接引起的干擾等,簡單判斷方法是在監控室直接連接攝像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