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必須帶什麼設備
1. 一般如果新手去登山徒步,請問需要攜帶什麼裝備
新手帶裝備比如衣物、刀具、食物和飲用水、智能手機、手電筒、葯品等內。如果是需要戶外野餐或者露營容的話,還有帶帳篷。想要解決吃飯問題的話,還可以帶一台「太陽能燒烤爐」。走到哪裡,烤到哪裡,有陽光的地方就可以做美食了。重量輕體積小,才3斤重左右。攜帶非常方便。想吃什麼都可以放里烤,出門在外吃口熱乎飯菜,而且還營養健康。淘寶就有賣的呢
2. 登山需要帶一些什麼裝備呢
常備葯物提示:速效傷風膠囊,六神丸,腸胃葯,暈車葯,創可貼。
2 裝備提示:穿輕便的軟底鞋,可根據個人情況帶1-2雙干襪子。春夏季登山,要帶著防寒衣;夜間要帶上手電筒,
3 物品租用和寄存:物品寄存處在一些小型商店即可寄存,提前講好價錢,最好當面理清自己的物品,列份清單,別忘了雙方簽字喲!
登山時要注意:
1、在山上產生的垃圾主要是食品的包裝袋和水瓶,請不要亂扔,雖然山上有垃圾桶,和清潔池,我們還是建議大家自備塑料袋把這些垃圾裝下山,因為那些垃圾最後還要靠工作人員一處一處清理,擔運下山。
2、山上的廁所不是很多,所以建議大家要合理安排,並千萬注意社會公德。
旅遊登山應注意事項
**登山前特別要注意服裝和鞋子,盡量著輕裝上山,少帶重物,以減輕負荷。鞋子要選用球鞋、布鞋和旅遊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礙安全。藉助拐仗要注意選擇長短、輕重合適與結實。
**行前應注意氣象預報,適時增減衣服。遇雨時在山上不可用雨傘而要用雨衣,以避免被雷擊,並防止山上風大連人帶傘被風吹走。雪天在山上走路更要注意防滑。
**要做到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的原則;照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要選擇能保障安全的地點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無風化。
爬山時適當吃一些食物補充能量很重要。巧克力是不錯的選擇。感到疲勞、體力不支、頭暈目眩,是低血糖的表現,這時可以吃一塊巧克力,但不要貪多。
爬山時血液大量流向四肢,內臟缺血,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以,絕對不要進食不易消化的油膩食物和生冷食物,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瀉。煮雞蛋、金槍魚罐頭等容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和全麥麵包之類高碳水化合物,是此時補充營養和能量的最佳選擇。
還有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止瀉、通便的功效,而且攜帶方便。
6.喝富含電解質的水
最適合爬山飲用的水,是富含電解質的功能性水飲料。爬山時大量出汗,排出汗液的同時,電解質也大量流失,容易造成失衡,代謝紊亂,進而影響健康。所以要喝富含電解質的水。
3. 登山都需要那些必要的裝備
上山前該准備:
1 常備葯物提示:速效傷風膠囊,六神丸,腸胃葯,暈車葯,創可貼。
2 裝備提示:穿輕便的軟底鞋,可根據個人情況帶1-2雙干襪子。春夏季登山,要帶著防寒衣;夜間要帶上手電筒,華山山道較長,行李以輕便為宜;老年人要自帶拐杖、手套;雨天須帶傘雨衣,
3 物品租用和寄存:在玉泉路和玉泉院有出租登山鞋、相機的地方,物品寄存處在一些小型商店即可寄存,提前講好價錢,最好當面理清自己的物品,列份清單,別忘了雙方簽字喲!
登山時要注意:
1、在山上產生的垃圾主要是食品的包裝袋和水瓶,請不要亂扔,雖然山上有垃圾桶,和清潔池,我們還是建議大家自備塑料袋把這些垃圾裝下山,因為那些垃圾最後還要靠工作人員一處一處清理,擔運下山。
2、山上的廁所不是很多,所以建議大家要合理安排,並千萬注意社會公德。
關於飲食:
登山前:
1、山下的玉泉夜市(在玉泉路十字西北角)會在凌晨兩點結束,一般小吃店會在11:30左右關門,超市也會在11:30左右關門,所以晚上登山的遊客一般最合適的吃飯時間為20:00-21:00,這個時候完飯後可以稍事休息,然後就可以上山了。
2、登山前,一般都會吃一些頂飢、熱量高的食物,大多數人選擇米飯炒菜,多點些肉類增加熱量,建議不要吃麵食,因為吃麵食容易口渴,上山本來就特別想喝水,如果吃了面後果就無法想像了。這是個很矛盾的問題,體力不好的人在上山時會消耗很多水,但他的體力又背不了很多水,山上會有很多地方賣水,價格參見(物品價格表)水是登山必備的物品,遊客可以根據體力帶多或是帶少,建議一個人准備2-3瓶的純凈水就好了!
3、大件的行李千萬不要帶上山,因為上山途中,你恨不得自己帶的東西全都是水!食品方面建議帶熱量高體積小重量輕的食品,比如巧克力,壓縮餅干,火腿腸
登山途中:
1、喝水的技巧:這是個可笑的話題,但在華山喝水真的需要技巧,當口渴時,喝一小口潤潤喉嚨,保持口腔的濕潤,否則,你一路猛灌就會不停的找廁所,但山上的廁所是缺貨!而且這樣喝水也容易把所帶的水很快喝完。
2、補充體力:山上會有賣水果,牛奶,豆漿,醪糟,飲料等,這些都是補充體力的好物件,一般會加強你的防禦力,腳力,內力,唯一不好的是會減少你的銀子。
在山上就餐:
山上的東西會很貴,因為這都是挑夫的雙肩扛上山頂的,所以,在吃東西的時候請不要浪費。建議吃一些熱的食品,這樣對於腸胃很好。山上相比最實惠的食品如果不算你從山下帶上去的那些,就只剩下煮雞蛋了,一元一個。
下山後:
建議吃麵食,因為剛剛從山上下來的你早已飢腸轆轆,這個時候快捷,頂飢的食物是大家的首選,所以麵食是下山後的最好食品。大刀面。當地唯一的特色飲食,5毛錢一兩,做法還比較有特點。
怎樣在山上休息:
中途打盹:
一般華山的沿途都會有餐飲攤點,較為集中的路段為(玉泉院?D?D金鎖關,各峰峰頂)在這些地方都可以免費坐下休息,或者趴在桌上小憩一下。我們就在南天門下的攤點睡了30分鍾,因為是白天,所以山風吹著很愜意,要是晚上,遊客可要小心著涼了!
建議晚上登山的遊客,在半路上千萬不要休息時間過長,一般不超過10分鍾左右,就會感覺到冷,因為身上出了汗,山風一吹會很冷,就會不想走或者加衣服,再走後面的山路時又會出很多汗。
建議在毛女洞休息10分鍾,喝杯熱牛奶或豆漿;到了回心石再休息10分鍾,然後一氣爬上,選擇走北峰的可在北峰休息。不去北峰的可以去五雲峰、金鎖關休息,然後就上東峰看日出。
看日出的時候:
晚上登山看日出的背包客往往會在東峰觀日台打盹,記住要租大衣,不要在靠近懸崖的地方打盹,以免發生危險。看日出的人很多,切記不要擁擠,因為東峰觀日台臨懸崖倚絕壁,不要發生意外減員。軍大衣的租用價錢是:租金10元/件,押金50元/件。
避雨的時候:
不管是不是雷雨天氣,都不要在大樹下避雨,盡快找就近的賓館,餐飲攤點,建築物等,那裡都可以避雨。
想浪漫的時候:
華山主峰區會有林蔭道,還有一些亭台等處也比較適合相擁而坐,「拈花一笑萬山橫」。
想奢侈一下:
登華山一般是從上午開始,晚上宿在山上,在青柯坪、北峰、中峰、東峰、南天門鎮岳宮等地都有小型飯店、招待所可以借宿,屋舍中安靜清爽,並且可以保證不會錯過第二天早晨觀日出,不失為一個理想的下榻之所。只是山上的旅館價格偏高。
參考資料:http://www.lydch.com/Article/Class98/14977.html
4. 登山需要帶哪些東西
一般來說,要看你登山的海拔,以及一路上可能遇到的環境決定你的裝回備。
如果要是答3000米以下等低海拔徒步為主的路線,需要帶的一般是登山包、徒步鞋、純棉襪,沖鋒衣、速干褲,水壺,手杖,毛巾,對講機,手機,墨鏡,應急醫葯包,防蚊蟲用具,照明設備等,如需要過夜則另需,帳篷、睡袋、防潮墊、炊具、爐頭、燃氣罐。
如果要是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甚至更高海拔的雪山,裝備要升級的是,沖鋒衣褲(一定要goretex面料或類似的面料)、帳篷(雙層高山帳)、防潮墊、睡袋、高山登山鞋(冰爪),另需要安全繩索、升降器、保暖帽、保暖手套、保溫水壺、登山墨鏡(防風防雪盲)、登山掛扣(一定要攀岩專用的不要普通鑰匙扣,有生命危險)、雙手杖等。
如果一路上會有水源,則需戶外水桶、凈水片、防水袋、溯溪鞋(如果有一段水路則需要)
如果有需要攀岩,另需要鎂粉,攀岩鞋。
5. 登山需要哪些器材啊
主要器材:登山鞋,登山仗,登山包,繩子,雨披,指南針,食物,水,取火設備,戶外刀具,手電筒.
輔助器材:眼鏡,速乾衣褲,備用襪子,備用鞋子,飛巾,遮陽帽,防寒衣物,GPS.
6. 登山設備要求什麼
登山設備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盡
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
隨著登山運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登山運動裝備的質量和
性能也在不斷得到改善,這對提高登山運動的水平時非常必要的。例如,法國
第一次登山時所用的一根主繩的重量可達20公斤,其它登山設備也都很笨重,
那時他們的登山高度僅僅達到4000米左右。現在一根主繩的重量僅有1.5公
斤,其它裝備的重量也大大減輕,而且更加耐用,其保暖、防電性能也大大增
加,因而可以保證登山運動員攀登各種高度和難度的山峰。近年來各國登山界
還在不斷研究和改進各種裝備,例如許多國家在為提高氧氣瓶的容量和裝備的
使用效率而進行研究,日本採用了所謂「迴路式氧氣面罩」代替原來的呼吸
器,使原來供一分鍾使用的氧氣增加到兩分鍾或更長時間。他們還為攀登海拔
8000米以上岩石峭壁的雙人用氧和攀岩操作用氧等特殊裝備進行了改裝。此
外,登山運動員的被服裝備和宿營裝備也都在不斷的改進。近年已出現了更輕
便保暖的充氣帳篷等宿營裝備。
在高山食品方面,除了精製的高熱量壓縮食品和保鮮脫水蔬菜外,有的國
家還使用了專為宇航員研製的「自製罐頭」,既輕便易帶又具有足夠的熱量。
近年來通訊工具也取得了很大改進。目前已普遍使用專門供攀登高山用的小
巧、輕便、性能良好的步行報話機,更好的保證了登山運動員與各有關方面的
聯系。隨著登山裝備的改進,人們的登山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攀登的高度和難
度也隨之增加。
被 服 裝 備
由於競技登山和探險登山的環境不同,其裝備的要求也不同。
競技登山裝備
岩石衣褲 即競技登山活動中穿用的衣褲,要貼身可體,褲口、褲腳較小且有
彈性,選料以結實耐磨、富有彈性的毛製品最好。
岩 石 鞋 岩石作業的一種特用鞋。鞋幫最好用結實、通氣的皮革原料,鞋底
用較硬的橡膠原料。鞋底較厚,有利於摩擦固定。
探險登山裝備
禦寒服裝 用於登山活動中的保暖禦寒,保暖層最好用優質鴨絨,面料要輕、
薄、密實、防水、防風。衣面顏色以深為主,盡量鮮艷一些,以利
吸熱和便於山上、山下的觀察識別。除衣褲外,根據需要也可製作
羽絨襪、手套和背心。
風 雨 衣 用防水的優質尼龍原料製成。具有良好的防風、保暖性能。上衣連
帽,帽口、袖口、褲腳能調整松緊。
高 山 鞋 攀登冰雪高山的特用鞋。其用料要求是質輕,並具有良好的保暖、
防水、通氣等性能。高山鞋還應陪綁腿和鞋罩,以便提高其保暖、
防水保護的作用。在冰坡上行走時,鞋底還要綁上冰爪。
行 囊:包括背包、背架和行李袋、防護眼鏡,用以遮擋強烈陽光和冰雪反
射光,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防護鏡的鏡片以用茶色鏡片為
好。在7000米以上高山區,登山人員應配備專防紫、紅外線的防
風雪眼鏡。
技 術 裝 備
冰 鎬 這是通過冰雪坡時不可缺少的用具。出用它整修道路外,還可輔助行
進和用以保護。
冰 爪 冰爪用輕制硬金屬製成,固裝於高山鞋的底部,起固定和防滑作用。
安全帶 安全帶由圈套、帶子和卡子組成,系在腰部,它是各種保護裝備與人
體的連接裝置。
主 繩 其長度為40-50米,直徑9-12毫米,承受力在1500公斤以上,是輕便
堅固的尼龍製品,不同人員應分別配有不同顏色的主繩,以便使用時
識別。它是保組、渡河架「橋」、攀岩和各種保護必用的技術裝備。
輔助繩 其直徑小於主繩,約6-8毫米,承受力約800公斤。其質料與主繩相
同,與主繩配合使用。
雪崩飄帶 這是遭遇雪崩等危險時探尋受難者的一種標記。用比重小、色彩鮮
艷的絲綢製成。每根長約為5米,寬約為0.01米。通過雪崩區之
前,將此物系與運動員身上。
鐵 鎖 在技術操作中,一些技術裝備之間需要交替不斷地進行連結和解脫,
為避免煩瑣的結繩、解繩操作,時動作簡單而迅速,就必須有鐵鎖的
輔助。有時鐵鎖可代替滑輪使用。
鋼 錐 有岩石錐和冰雪錐兩大類。在克服難度較大的岩石、冰雪地形的登山
作業中,將不同長度和類型的鋼錐打入岩石縫和冰層中,作為行進和
保護的支點。
鐵 錘 一般用於打入和起出鋼錐。
雪 鏟 用於平整營地,構築雪洞等挖鏟作業。
在上述一些技術裝備的基礎上,可根據需要配備一些增效技術裝備,如上
升器、下降器、雪橇、金屬梯、小掛梯、滑車等。
露 營 設 備
帳 篷
帳篷可分為低山帳篷和高山帳篷兩種。低山帳篷一般用單層料製成即可。
高山帳篷要用雙層料,中間有空氣層,以增加其保暖性能。一般每個帳篷內約
有4立方米的空間,能居住2--4人。如隊伍規模較大,基地營的帳篷可分別制
成更加實用的住宿帳篷、炊事帳篷、醫務帳篷等。各種帳篷的頂部形狀以弧形
為好,這樣可增加其穩固性和實用性。其質量要求是防水、絕緣和通氣,並要
求色彩鮮艷。其出入口要開閉方便。
睡 袋
用料與羽絨服裝相同,只是保溫層更厚些。為了防水防潮,還應配備泡沫
塑料或氣褥等。
炊 具
用於燒水做飯。也可取暖。有汽油爐和煤油爐兩種。在7000米以上空氣
稀薄的高山上,後者效果較好。常用的煤氣爐體小質輕,每個重270克,可燃
燒3小時。
保 障 裝 備
保障裝備,不是登山運動員的專用品,它是為了應付各種意外情況及其它
目的而備用的一些器材和用具。如氧氣裝備、通訊器材、攝影器材、自衛武
器、交通工具、觀察儀器、醫葯救護器材等。保障裝備種類和數量配備要根據
任務性質和隊伍規模而定。
氧氣裝備
在攀登7500米以上高峰時,為了克服高山缺氧和醫療急救,一般需有氧
氣裝備。氧氣裝備由貯氣筒、指示裝置和面具3部分構成。貯氣筒是貯存氧氣
的容器,筒壁用料要盡可能輕而耐高壓。指示裝置有氣壓表和調節器兩部分,
前者指示筒內氧氣貯量,後者控制和指示用氧時的流量。面具戴於面部,時
口、比與氧氣裝備密閉成一個系統,通過緩沖囊與皮管吸用氧氣。
通訊器材
用於運動員和基地營以及基地營和附近城市之間的聯系。前者,最好使用
高性能的小型報話機。後者可根據距離選用相應型號的無線電收發報設備。在
基地營和山上的聯絡中,運動員應盡可能熟悉和掌握一些原始的、基本的、簡
易的聯絡手段,如旗語、燈語、哨語等。為此,在裝備中要注意配備旗子、手
電筒、信號燈、哨子、焰火等。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燃燒衣物等也可作為通訊
聯系的標志。
攝影器材
在一些以攀登高峰絕頂為目的的登山活動中,攝影是記錄和獵取確認登頂
資料的手段。因此,攝影器材是必須而不可少的裝備。除照相機外,如條件允
許,還可配備電影攝像和錄象器材。
日 用 裝 備
日用裝備即生活用具和用品。一次登山活動,運動員在高山區活動
時間較長,有時可達2個月,各種用品必須攜帶齊全。日用裝備包括起居
用品、衛生用品、簡單工具、常備葯品、辨向圖儀器、娛樂用品、紙張
文具、縫紉用具、照明用具、體育用品等。
7. 去登山需要什麼設備啊
登山設備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盡
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
隨著登山運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登山運動裝備的質量和
性能也在不斷得到改善,這對提高登山運動的水平時非常必要的。例如,法國
第一次登山時所用的一根主繩的重量可達20公斤,其它登山設備也都很笨重,
那時他們的登山高度僅僅達到4000米左右。現在一根主繩的重量僅有1.5公
斤,其它裝備的重量也大大減輕,而且更加耐用,其保暖、防電性能也大大增
加,因而可以保證登山運動員攀登各種高度和難度的山峰。近年來各國登山界
還在不斷研究和改進各種裝備,例如許多國家在為提高氧氣瓶的容量和裝備的
使用效率而進行研究,日本採用了所謂「迴路式氧氣面罩」代替原來的呼吸
器,使原來供一分鍾使用的氧氣增加到兩分鍾或更長時間。他們還為攀登海拔
8000米以上岩石峭壁的雙人用氧和攀岩操作用氧等特殊裝備進行了改裝。此
外,登山運動員的被服裝備和宿營裝備也都在不斷的改進。近年已出現了更輕
便保暖的充氣帳篷等宿營裝備。
在高山食品方面,除了精製的高熱量壓縮食品和保鮮脫水蔬菜外,有的國
家還使用了專為宇航員研製的「自製罐頭」,既輕便易帶又具有足夠的熱量。
近年來通訊工具也取得了很大改進。目前已普遍使用專門供攀登高山用的小
巧、輕便、性能良好的步行報話機,更好的保證了登山運動員與各有關方面的
聯系。隨著登山裝備的改進,人們的登山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攀登的高度和難
度也隨之增加。
被 服 裝 備
由於競技登山和探險登山的環境不同,其裝備的要求也不同。
競技登山裝備
岩石衣褲 即競技登山活動中穿用的衣褲,要貼身可體,褲口、褲腳較小且有
彈性,選料以結實耐磨、富有彈性的毛製品最好。
岩 石 鞋 岩石作業的一種特用鞋。鞋幫最好用結實、通氣的皮革原料,鞋底
用較硬的橡膠原料。鞋底較厚,有利於摩擦固定。
探險登山裝備
禦寒服裝 用於登山活動中的保暖禦寒,保暖層最好用優質鴨絨,面料要輕、
薄、密實、防水、防風。衣面顏色以深為主,盡量鮮艷一些,以利
吸熱和便於山上、山下的觀察識別。除衣褲外,根據需要也可製作
羽絨襪、手套和背心。
風 雨 衣 用防水的優質尼龍原料製成。具有良好的防風、保暖性能。上衣連
帽,帽口、袖口、褲腳能調整松緊。
高 山 鞋 攀登冰雪高山的特用鞋。其用料要求是質輕,並具有良好的保暖、
防水、通氣等性能。高山鞋還應陪綁腿和鞋罩,以便提高其保暖、
防水保護的作用。在冰坡上行走時,鞋底還要綁上冰爪。
行 囊:包括背包、背架和行李袋、防護眼鏡,用以遮擋強烈陽光和冰雪反
射光,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防護鏡的鏡片以用茶色鏡片為
好。在7000米以上高山區,登山人員應配備專防紫、紅外線的防
風雪眼鏡。
技 術 裝 備
冰 鎬 這是通過冰雪坡時不可缺少的用具。出用它整修道路外,還可輔助行
進和用以保護。
冰 爪 冰爪用輕制硬金屬製成,固裝於高山鞋的底部,起固定和防滑作用。
安全帶 安全帶由圈套、帶子和卡子組成,系在腰部,它是各種保護裝備與人
體的連接裝置。
主 繩 其長度為40-50米,直徑9-12毫米,承受力在1500公斤以上,是輕便
堅固的尼龍製品,不同人員應分別配有不同顏色的主繩,以便使用時
識別。它是保組、渡河架「橋」、攀岩和各種保護必用的技術裝備。
輔助繩 其直徑小於主繩,約6-8毫米,承受力約800公斤。其質料與主繩相
同,與主繩配合使用。
雪崩飄帶 這是遭遇雪崩等危險時探尋受難者的一種標記。用比重小、色彩鮮
艷的絲綢製成。每根長約為5米,寬約為0.01米。通過雪崩區之
前,將此物系與運動員身上。
鐵 鎖 在技術操作中,一些技術裝備之間需要交替不斷地進行連結和解脫,
為避免煩瑣的結繩、解繩操作,時動作簡單而迅速,就必須有鐵鎖的
輔助。有時鐵鎖可代替滑輪使用。
鋼 錐 有岩石錐和冰雪錐兩大類。在克服難度較大的岩石、冰雪地形的登山
作業中,將不同長度和類型的鋼錐打入岩石縫和冰層中,作為行進和
保護的支點。
鐵 錘 一般用於打入和起出鋼錐。
雪 鏟 用於平整營地,構築雪洞等挖鏟作業。
在上述一些技術裝備的基礎上,可根據需要配備一些增效技術裝備,如上
升器、下降器、雪橇、金屬梯、小掛梯、滑車等。
露 營 設 備
帳 篷
帳篷可分為低山帳篷和高山帳篷兩種。低山帳篷一般用單層料製成即可。
高山帳篷要用雙層料,中間有空氣層,以增加其保暖性能。一般每個帳篷內約
有4立方米的空間,能居住2--4人。如隊伍規模較大,基地營的帳篷可分別制
成更加實用的住宿帳篷、炊事帳篷、醫務帳篷等。各種帳篷的頂部形狀以弧形
為好,這樣可增加其穩固性和實用性。其質量要求是防水、絕緣和通氣,並要
求色彩鮮艷。其出入口要開閉方便。
睡 袋
用料與羽絨服裝相同,只是保溫層更厚些。為了防水防潮,還應配備泡沫
塑料或氣褥等。
炊 具
用於燒水做飯。也可取暖。有汽油爐和煤油爐兩種。在7000米以上空氣
稀薄的高山上,後者效果較好。常用的煤氣爐體小質輕,每個重270克,可燃
燒3小時。
保 障 裝 備
保障裝備,不是登山運動員的專用品,它是為了應付各種意外情況及其它
目的而備用的一些器材和用具。如氧氣裝備、通訊器材、攝影器材、自衛武
器、交通工具、觀察儀器、醫葯救護器材等。保障裝備種類和數量配備要根據
任務性質和隊伍規模而定。
氧氣裝備
在攀登7500米以上高峰時,為了克服高山缺氧和醫療急救,一般需有氧
氣裝備。氧氣裝備由貯氣筒、指示裝置和面具3部分構成。貯氣筒是貯存氧氣
的容器,筒壁用料要盡可能輕而耐高壓。指示裝置有氣壓表和調節器兩部分,
前者指示筒內氧氣貯量,後者控制和指示用氧時的流量。面具戴於面部,時
口、比與氧氣裝備密閉成一個系統,通過緩沖囊與皮管吸用氧氣。
通訊器材
用於運動員和基地營以及基地營和附近城市之間的聯系。前者,最好使用
高性能的小型報話機。後者可根據距離選用相應型號的無線電收發報設備。在
基地營和山上的聯絡中,運動員應盡可能熟悉和掌握一些原始的、基本的、簡
易的聯絡手段,如旗語、燈語、哨語等。為此,在裝備中要注意配備旗子、手
電筒、信號燈、哨子、焰火等。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燃燒衣物等也可作為通訊
聯系的標志。
攝影器材
在一些以攀登高峰絕頂為目的的登山活動中,攝影是記錄和獵取確認登頂
資料的手段。因此,攝影器材是必須而不可少的裝備。除照相機外,如條件允
許,還可配備電影攝像和錄象器材。
日 用 裝 備
日用裝備即生活用具和用品。一次登山活動,運動員在高山區活動
時間較長,有時可達2個月,各種用品必須攜帶齊全。日用裝備包括起居
用品、衛生用品、簡單工具、常備葯品、辨向圖儀器、娛樂用品、紙張
文具、縫紉用具、照明用具、體育用品等。
登山是一個燒錢的運動。。。。這些東西都超貴。不過也安全。呵呵。建議樓主自己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