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設備是什麼
1. FPGA和MCU到底是幹啥用的
不知你有沒有用過74系列的數字邏輯晶元,據說可以用74系列的晶元通過版連線完成一CPU,CPU是由門電路權構成的硬體設備,但是現在你不用在連線了,使用一片FPGA晶元,裡麵包含了很多門電路,並且連線是可以自由配置的,配置的方法就是使用verilog編程語言,或者其他硬體編程語言,注意,他寫出來的是門電路。
在說CPU,通過上面的分析FPGA通過verilog的編程可以編程一片CPU(51單片機),這么說你可能有點不懂,自己領悟,自己想一想會豁然開朗;此時我們使用C語言在對CPU進行編程(基於指令集的),兩者雖然都是編程,但是思路完全不一樣。
但是上面兩種方法,都可以完成同樣的任務,這兩者對不同的任務各有傾向,各有優勢。。。
2. 什麼是mcu
MCU按其存儲器類型可分為無片內ROM型和帶片內ROM型兩種。對於無片內ROM型的晶元,必須外接EPROM才能應用(典型晶元為8031)。帶片內ROM型的晶元又分為片內EPROM型(典型晶元為87C51)、MASK片內掩模ROM型(典型晶元為8051)、片內FLASH型(典型晶元為89C51)等類型,一些公司還推出帶有片內一次性可編程ROM(One Time Programming, OTP)的晶元(典型晶元為97C51)。MASKROM的MCU價格便宜,但程序在出廠時已經固化,適合程序固定不變的應用場合;FALSHROM的MCU程序可以反復擦寫,靈活性很強,但價格較高,適合對價格不敏感的應用場合或做開發用途;OTPROM的MCU價格介於前兩者之間,同時又擁有一次性可編程能力,適合既要求一定靈活性,又要求低成本的應用場合,尤其是功能不斷翻新、需要迅速量產的電子產品。 微控制器在經過這幾年不斷地研究,發展,歷經4位,8位,到現在的16位及32位,甚至64位。產品的成熟度,以及投入廠商之多,應用范圍之廣,真可謂之空前。目前在國外大廠因開發較早,產品線廣,所以技術領先,而本土廠商則以多功能為產品導向取勝。但不可諱言的,本土廠商的價格戰是對外商造成威脅的關鍵因素。 由於製程的改進,8位MCU與4位MCU價差相去無幾,8位已漸成為市場主流;目前4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計算器、車用儀表、車用防盜裝置、呼叫器、無線電話、CD播放器、LCD驅動控制器、LCD游戲機、兒童玩具、磅秤、充電器、胎壓計、溫濕度計、遙控器及傻瓜相機等;8位MCU大部份應用在電表、馬達控制器、電動玩具機、變頻式冷氣機、呼叫器、傳真機、來電辨識器(CallerID)、電話錄音機、CRT顯示器、鍵盤及USB等;16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行動電話、數字相機及攝錄放影機等;32位MCU大部份應用在Modem、GPS、PDA、HPC、STB、Hub、Bridge、Router、工作站、ISDN電話、激光列印機與彩色傳真機;64位MCU大部份應用在高階工作站、多媒體互動系統、高級電視游樂器(如SEGA的Dreamcast及Nintendo的GameBoy)及高級終端機等。
多點處理單元(MCU)
MCU是視頻會議系統的核心部分,為用戶提供群組會議、多組會議的連接服務。目前主流廠商的MCU一般可以提供單機多達32個用戶的接入服務,並且可以進行級聯,可以基本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MCU的使用和管理不應該太復雜,要使客戶方技術部甚至行政部的一般員工能夠操作。
3. MCU是什麼
MCU的工作原理
MCU同溫度感測器之間通過
I2C
匯流排連接。I2C匯流排佔用2條MCU輸入輸出口線,二者之間的通信完全依靠軟體完成。溫度感測器的地址可以通過2根地址引腳設定,這使得一根I2C匯流排上可以同時連接8個這樣的感測器。MCU需要訪問感測器時,先要發出一個8位的寄存器指針,然後再發出感測器的地址(7位地址,低位是WR信號)。感測器中有3個寄存器可供MCU使用,8位寄存器指針就是用來確定MCU究竟要使用哪個寄存器的。主程序會不斷更新感測器的配置寄存器,這會使感測器工作於單步模式,每更新一次就會測量一次溫度。
為了讀出感測器測量值寄存器中的16位數據,MCU必須與感測器進行兩次8位數據通信。當感測器上電工作時,默認的測量精度為9位,分辨力為0.5
C/LSB(量程為-128.5
C至128.5
C)。本方案採用默認測量精度,根據需要,可以重新設置感測器,將測量精度提高到12位。如果只要求作一般的溫度指示,比如自動調溫器,那麼分辨力達到1
C就可以滿足要求了。這種情況下,感測器的低8位數據可以忽略,只用高8位數據就可以達到分辨力1
C的設計要求。由於讀取寄存器時是按先高8位後低8位的順序,所以低8位數據既可以讀,也可以不讀。只讀取高8位數據的好處有二,第一是可以縮短MCU和感測器的工作時間,降低功耗;第二是不影響分辨力指標。
MCU讀取感測器的測量值後,接下來就要進行換算並將結果顯示在LCD上。整個處理過程包括:判斷顯示結果的正負號,進行二進制碼到BCD碼的轉換,將數據傳到LCD的相關寄存器中。
數據處理完畢並顯示結果之後,MCU會向感測器發出一個單步指令。單步指令會讓感測器啟動一次溫度測試,然後自動進入等待模式,直到模數轉換完畢。MCU發出單步指令後,就進入LPM3模式,這時MCU系統時鍾繼續工作,產生定時中斷喚醒CPU。定時的長短可以通過編程調整,以便適應具體應用的需要。
MCU的分類
對於無片內ROM型的晶元,必須外接EPROM才能應用(如8031)。帶片內ROM型的晶元又分為片內EPROM型(如87C51)、MASK片內掩模ROM型(如8051)、片內FLASH型(如89C51)等類型,還有為帶有片內一次性可編程ROM(One
Time
Programming,
OTP)的晶元(如97C51)。
4. MCU是什麼意思
MCU(MicroControllerUnit)中文名稱為多點控制單元,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SingleChipMicrocomputer),是指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及其發展,將計算機的CPU、RAM、ROM、定時數器和多種I/O介面集成在一片晶元上,形成晶元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
MCU的分類
MCU按其存儲器類型可分為MASK(掩模)ROM、OTP(一次性可編程)ROM、FLASHROM等類型。MASKROM的MCU價格便宜,但程序在出廠時已經固化,適合程序固定不變的應用場合;FALSHROM的MCU程序可以反復擦寫,靈活性很強,但價格較高,適合對價格不敏感的應用場合或做開發用途;OTPROM的MCU價格介於前兩者之間,同時又擁有一次性可編程能力,適合既要求一定靈活性,又要求低成本的應用場合,尤其是功能不斷翻新、需要迅速量產的電子產品。
微控制器在經過這幾年不斷地研究,發展,歷經4位,8位,到現在的16位及32位,甚至64位。產品的成熟度,以及投入廠商之多,應用范圍之廣,真可謂之空前。目前在國外大廠因開發較早,產品線廣,所以技術領先,而本土廠商則以多功能為產品導向取勝。但不可諱言的,本土廠商的價格戰是對外商造成威脅的關鍵因素。
由於製程的改進,8位MCU與4位MCU價差相去無幾,8位已漸成為市場主流;目前4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計算器、車用儀表、車用防盜裝置、呼叫器、無線電話、CD播放器、LCD驅動控制器、LCD游戲機、兒童玩具、磅秤、充電器、胎壓計、溫濕度計、遙控器及傻瓜相機等;8位MCU大部份應用在電表、馬達控制器、電動玩具機、變頻式冷氣機、呼叫器、傳真機、來電辨識器(CallerID)、電話錄音機、CRT顯示器、鍵盤及USB等;16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行動電話、數字相機及攝錄放影機等;32位MCU大部份應用在Modem、GPS、PDA、HPC、STB、Hub、Bridge、Router、工作站、ISDN電話、激光列印機與彩色傳真機;64位MCU大部份應用在高階工作站、多媒體互動系統、高級電視游樂器(如SEGA的Dreamcast及Nintendo的GameBoy)及高級終端機等。
5. 視頻會議必須要用MCUMCU是什麼東西
MCU的英文來全稱是multicontrolunit,多點控制單元。自顧名思義,多點指的是三點及三點以上。如果參加會議的只有兩個點,也就是點對點,那麼不需要mcu。如果參與視頻會議多與三個點的,必須設置MCU。
MCU實質上是一台多媒體信息交換機,進行多點呼叫和連接,實現視頻廣播、視頻選擇、音頻混合、數據廣播等功能,完成各終端信號的匯接與切換。MCU與現行交換機不同之處在於,交換機完成的是信號的點對點連接,而MCU則要完成多點對多點的切換、匯接或廣播。
6. MCU到底是什麼東西,起什麼作用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微處理器控制單元的縮寫,通常是指單片機,像51單片機,PIC單片機,AVR單片機等。推薦你去電子或單片機類的網站看看,就知道怎麼回事了。推薦幾個網站:
http://www.mcublog.com 中國電子工程師博客網。
http://www.mcustudio.com 平凡單片機學習網
http://www.mcustudy.com 單片機學習網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誰也不能給出一個誰都認可的概念,那到底什麼是單片機呢?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其實這個概念也是不能使人認可的,反例就是DSP,ARM等處理器為什麼不叫單片機呢?哈哈,其實沒必要去找到明確的概念來解析什麼是單片機,要想了解它,隨便弄種單片機(最好是8051單片機)來搞個小項目,你就知道了什麼是單片機。
現在高校的課程,只要專業跟電相關,就離不開單片機課程,而且大部分是8051系列的。學生在做相關課程設計時,寫跟單片機相關論文是時,總喜歡把「單片機」作為關鍵詞,這又設計到「單片機」的英文名,單片機的英文可以用Microcontroller,Microprocessors,MCU.但是,個人認為把單片機作為關鍵詞是不好的,你可以用8051,AVR,MSP430,PIC等具體的單片機類型來替代。
單片機有什麼用?
單片機的用處非常多,生活在現代城市中,你肯定離不開單片機,想當年,我們的前輩要開發一個簡單的邏輯控制產品,他們需要用很多的分離器件來搞,這樣不僅麻煩,而且可靠性不高,現在用一枚幾塊錢的單片機輕松搞定。
單片機極高的可靠性,微型性和智能性(我們只要編寫不同的程序後就能夠完成不同的控制工作),單片機已成為工業控制領域中普遍採用的智能化控制工具,已經深深地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小到玩具、家電行業,大到車載、艦船電子系統,遍及計量測試、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機械電子、金融電子、商用電子、辦公自動化、工業機器人、軍事和航空航天等領域都可見到單片機的身影。以下是一些應用舉例:
1、智能產品:單片機微處理器與傳統的機械產品相結合,使傳統機械產品結構簡化、控制智能化,構成新一代的機電一體化的產品。例如傳真打字機採用單片機,可以取代近千個機械器件;縫紉機採用單片機控制,可執行多功能自動操作、自動調速、控制縫紉花樣的選擇。
2、智能儀表:用單片機微處理器改良原有的測量、控制儀表,能使儀表數寧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綜合化。而測量儀器中的誤差修正、線性化等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3、測控系統:用單片機微處理器可以設計各種工業控制系統、環境控制系統、數據控制系統,例如溫室人工氣候控制、水閘自動控制、電鍍生產線自動控制、汽輪機電液調節系統等。
4、數控型控制機:在目前數字控制系統的簡易控制機中,採用單片機可提高可靠性,增強其功能、降低成本。例如在兩坐標的連續控制系統中,用805l單片機微處理器組成的系統代替Z-80組台系統,在完成同樣功能的條件下,其程序長度可減少50%,提高了執行速度。數控型控制機採用單片機後口可能改變其結構模式,例如使控制機與伺服控制分開,用單片機構成的步進電機控制器可減輕數控型控制機的負擔。
5、智能介面:微電腦系統,特別是較大型的工業測控系統中,除外圍裝置(列印機、鍵盤、磁碟、CRT)外,還有許多外部通信、採集、多路分配管理、驅動控制等介面。這些外圍裝置與介面如果完全由主機進行管理,勢必造成主機負擔過重,降低執行速度,如果採用單片機進行介面的控制與管理,單片機微處理器與主機可並行上作,大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執行速度。如在大型數據採集系統中,用單片機對模擬,數字轉換介面進行控制不僅可提高採集速度,還可對數據進行預先處理,如數字濾波、線性化處理、誤差修正等。在通信介面中採用單片機可對數據進行編碼解碼、分配管理、接收/發送控制等。
寫了這么多,在網路上抄了這么多,您了解什麼是單片機了嗎?
7. mcu是什麼意思
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 ,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或者單片機,是把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
並將內存(memory)、計數器(Timer)、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介面,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晶元上,形成晶元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
諸如手機、PC外圍、遙控器,至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見到MCU的身影。
也可以認為是51單片機,ARM,DSP這類的晶元的總稱。
擴展材料:
mcu的分類
1、按用途分類:
通用型:將可開發的資源(ROM、RAM、I/O、 EPROM)等全部提供給用戶。
專用型:其硬體及指令是按照某種特定用途而設計,例如錄音機機芯控制器、列印機控制器、電機控制器等。
2、按其基本操作處理的數據位數分類:
根據匯流排或數據暫存器的寬度,單片機又分為1位、4位、8位、16位、32位甚至64位單片機。
(1)4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計算器、車用儀表、車用防盜裝置、呼叫器、無線電話、CD播放器、LCD驅動控制器、LCD游戲機、兒童玩具、磅秤、充電器、胎壓計、溫濕度計、遙控器及傻瓜相機等;8位MCU大部份應用在電表、
馬達控制器、電動玩具機、變頻式冷氣機、呼叫器、傳真機、來電辨識器(CallerID)、電話錄音機、CRT顯示器、鍵盤及USB等;8位、16位單片機主要用於一般的控制領域,一般不使用操作系統, 16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行動電話、
數字相機及攝錄放影機等;32位MCU大部份應用在Modem、GPS、PDA、HPC、STB、Hub、Bridge、Router、工作站、ISDN電話、激光列印機與彩色傳真機;
32位用於網路操作、多媒體處理等復雜處理的場合,一般要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統。
(2)8位MCU工作頻率在16~50MHz之間,強調簡單效能、低成本應用,在目前MCU市場總值仍有一定地位,而不少MCU業者也持續為8bit MCU開發頻率調節的節能設計,以因應綠色時代的產品開發需求。
(3)16位MCU,則以16位運算、16/24位定址能力及頻率在24~100MHz為主流規格,部分16bit MCU額外提供32位加/減/乘/除的特殊指令。
由於32bit MCU出現並持續降價及8bit MCU簡單耐用又便宜的低價優勢下,夾在中間的16bit MCU市場不斷被擠壓,成為出貨比例中最低的產品。
(4)32位MCU可說是MCU市場主流,單顆報價在1.5~4美元之間,工作頻率大多在100~350MHz之間,執行效能更佳,應用類型也相當多元。
但32位MCU會因為操作數與內存長度的增加,相同功能的程序代碼長度較8/16bit MCU增加30~40%,這導致內嵌OTP/FlashROM內存容量不能太小,而晶元對外腳位數量暴增,進一步局限32bit MCU的成本縮減能力。
(5)64位MCU大部份應用在高階工作站、多媒體互動系統、高級電視游樂器(如SEGA的Dreamcast及Nintendo的GameBoy)及高級終端機等。
8. 視頻會議的MCU是什麼意思啊
多點控制單元,就是控制視頻終端的一種伺服器
9. MCU是啥意思
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 ,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或者單片機,是把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CPU)的頻專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並將內存屬(memory)、計數器(Timer)、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介面,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晶元上,形成晶元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諸如手機、PC外圍、遙控器,至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見到MCU的身影。
10. mcu是什麼
MCU單片機可以與通過I2C匯流排溫度感測器之間的連接。佔用兩個的I2C匯流排輸入和輸出線,它們完全依賴於軟體之間的通信。解決溫度感測器可以通過兩個地址標簽,這使得它能夠同時連接八個這樣的感測器在單個I2C匯流排來設置。當MCU需要訪問的感測器,第一次發出一個8位寄存器指針,然後發出地址感測器(7位地址,下層是WR信號)。有三個感測器寄存器可供使用的MCU,8位寄存器指針是用來確定是否使用單片機的寄存器。主程序會不斷更新感測器配置寄存器,這使得該感測器在單步模式下工作時,測量每次都將被更新時的溫度。為了讀出感測器的測量值中的16位數據寄存器,微控制器必須與感測器2的8位數據的通信。當感測器工作電源,九個預設的測量精度為0.5℃/ LSB的解析度(范圍為-128.5℃至128.5℃)。該程序使用默認的測量精度,根據需要,可以重置感測器,測量精度提高到12,如果只為溫度指示,如恆溫器,因此該決議案的一般要求達到1℃至滿足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低8的感測器數據可以被忽略,只有以高解析度的8位數據可以被設計為滿足1 C的需求由於寄存器的低位8 8後的第一高讀取,如此低八位數據可以被讀取,你可以不讀。只讀取高八位數據有兩個好處,第一是MCU和感測器可縮短工時,降低功耗;第二解析度不影響索引。之後,MCU讀取感測器的測量值,則翻譯將被執行,其結果顯示在LCD上。該方法包括:確定所述結果顯示,轉換成二進制碼的BCD碼,數據與LCD相關的寄存器的標志。後的數據進行處理並顯示結果,單片機會發出一個單步指令給感測器。單步指令開始,一旦溫度感測器的測試,然後直到模擬到數字的轉換完成後自動進入待機模式。在進入LPM3模式發行的MCU單步指令後,然後MCU系統時鍾繼續運行,產生定時中斷喚醒CPU。定時可被編程來調整長度以滿足特定應用的需要。 MCU分類為無晶元基於ROM晶元,外部EPROM可以應用(如8031)。隨著片上ROM為基礎的晶元分為晶元上的EPROM的類型(如87C51),面膜片上掩膜ROM類型(如8051),片上快閃記憶體類型(如89C51)等類型,以及與晶元上的時間揮發可編程ROM(一次性編程,OTP)晶元(如97C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