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設備有哪些
Ⅰ 常見的安全防護措施有哪些穿戴實驗室防護服
實驗室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實驗室管理體系、組織結構、實驗室常見危害評估、實驗室管理制度體系文件、人員管理、實驗室設備管理、樣品控制、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及實驗室內務管理九個部分。實驗室管理制度在建立實驗室初期必須有詳細的規劃,同時需要不斷完善它。
1.管理體系
建立方針和目標,並建立組織、程序、過程和資源實現既定的目標。確保每個生物醫學檢測和相關人員熟知安全防護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確保防護設備和防護用品的供應;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受實驗對象侵染。
確保周圍環境不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確保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樣品或菌(毒)種不會遺失或被偷竊。為實現目標,必須設立專門的機構,制訂完善的體系文件,按規定的要求做好各項防護措施,按既定的計劃實施各項管理、監督和檢查工作。
2.組織結構
成立生物安全委員會、設立日常管理辦公室、建立生物安全員隊伍。規定實驗室生物安全機構、管理組織和相關部門、相關成員的權力、義務和職責。規定領導部門、監管部門、執行部門、支持部門之間的關系。繪制組織結構框圖。有可靠的代理機制和溝通機制。
3.危害評估
生物安全操作的核心是危害評估。由實驗室最熟悉所要操作的微生物的特性、所使用的實驗和防護設備、實驗程序和政策的技術人員進行。評估應充分、及時、准確。應公告、制度化並能適時更新。
4.體系文件
體系文件由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安全手冊、生物危害性評估、SOP和表格等文件組成。管理手冊是對本單位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總的原則性描述,包括生物安全所有要素。通常以國際標准ISO15189-2003為基礎,結合我國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制訂,適用於整個單位和領導層使用,是第一層次的文件。
程序文件通常指各方面具體的規章制度,為管理手冊的支持性文件,適用於單位內部各實驗室、各部門使用,為第二層次的文件。SOP為標准操作規程,也稱作業指導書,通常針對每項具體的活動、每個崗位、每台設備,由每個從事實驗室活動的人員所使用,為第三層次的文件。表格為體系運行過程中技術和管理方面為記錄而設立的文件,可為運行提供證據,是第四層次的文件。
文件太長,只摘錄了一部分,參考資料:http://www.dehsm.com/article-747.html
Ⅱ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
1、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安全設備、個體防護裝置和措施(一級防護),實驗室的特殊設計和建設要求(耳機防護),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標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規程。
2、應將每一特定實驗室從立項、建設到使用維護的全過程中有關生物安全防護綜合措施的內容編入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手冊中。必須設有專職的生物安全負責人。
3、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根據不同的微生物和防護要求分為四個生物安全防護級別。
(2)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設備有哪些擴展閱讀: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操作規程包括:
1、本標准針對不同等級的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所規定的安全操作規程,包括標準的安全操作規程和特殊的安全操作規程,必須在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手冊中明列並加以執行。
2、針對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應補充規定相應的特殊安全操作規程,也應在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手冊中明列並加以執行。
Ⅲ 實驗室初級物理防護屏障包括哪些內容
第二節 生物安全二級(BSL-2)實驗室防護屏障 根據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採取的防護措施,相關防護屏障要符合相應生物安全級別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級水平(BSL-2)實驗室: 一、警示標識 1、實驗室的建築物入口、實驗室入口、實驗室操作間,儀器設備等都粘貼相應的警示標識,列明該實驗室內各種潛在危險。 2、生物危害標識:標志底色為黃色,文字為黑色 生物危險二級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 3、化學品危險標識 根據實驗室現有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和狀態,做以下標識:爆炸品、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有毒品、腐蝕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護屏障 實驗室生物安全必須配備初級物理防護屏障,它包括各級生物安全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初級防護屏障)。實驗室的設施結構和通風設計構成次級物理防護屏障(次級防護屏障)。 能產生傳染物外溢、濺出和氣溶膠的操作,包括離心、研磨、攪拌、強力震盪混合、超聲波破碎、打開裝有傳染性材料的容器、動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動物和孵化卵的組織等,都要使用Ⅱ級生物安全櫃和物理防護設備。三、設施和設備 1、實驗室設施(次級防護屏障)在建築中,實驗室與一...
建議查下資料.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Ⅳ 一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屏障有哪些
一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屏障有生物安全櫃、防護服、口罩。望對你有幫助!
Ⅳ 實驗室二級生物安全防護是
第二節 生物安全二級(BSL-2)實驗室防護屏障
根據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採取的防護措施,相關防護屏障要符合相應生物安全級別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級水平(BSL-2)實驗室:
一、警示標識
1、實驗室的建築物入口、實驗室入口、實驗室操作間,儀器設備等都粘貼相應的警示標識,列明該實驗室內各種潛在危險。
2、生物危害標識:標志底色為黃色,文字為黑色
生物危險二級
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
3、化學品危險標識
根據實驗室現有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和狀態,做以下標識:爆炸品、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有毒品、腐蝕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護屏障
實驗室生物安全必須配備初級物理防護屏障,它包括各級生物安全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初級防護屏障)。實驗室的設施結構和通風設計構成次級物理防護屏障(次級防護屏障)。
能產生傳染物外溢、濺出和氣溶膠的操作,包括離心、研磨、攪拌、強力震盪混合、超聲波破碎、打開裝有傳染性材料的容器、動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動物和孵化卵的組織等,都要使用Ⅱ級生物安全櫃和物理防護設備。
三、設施和設備
1、實驗室設施(次級防護屏障)在建築中,實驗室與一般區域隔離。
1.1 建築結構和平面布局
建築物抗震能力八級,防鼠、防蟲、防盜。
建築物內實驗室安裝有門禁系統,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實驗室門口處設有櫃子,將個人服裝與實驗服分開放置。實驗室有安全通道和緊急出口,有明顯標識。
1.2 密閉性和內表面
實驗室的牆壁、天花板和地面的表面光滑、易清潔、不積塵、不滲水、不凝集蒸汽、耐化學品和消毒劑的腐蝕。地表面平整,防滑。工作檯面易於清潔,防水,耐熱、有機溶劑、酸、鹼和常用消毒劑的損害和腐蝕。實驗室內所有的門可關閉;實驗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確辨認的標識。
1.3 空調
每個實驗室都安裝有空調。
1.4 照明適合於室內一切活動。
1.5 可靠的電力供應。冰箱配置有備用電源。
2、安全設備(初級防護屏障)
2.1 防護服裝
2.2 防護手套
2.3 生物安全櫃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細菌分離、組織培養、雞胚接種、動物體液的收取等,都應在Ⅱ級生物安全櫃內進行。生物安全櫃每12個月由生產廠家負責全面檢測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櫃時,應注意觀察其運行是否正常,並填寫使用記錄。
2.4 高壓滅菌器
高壓滅菌是最為常用的殺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養物和廢棄物在處理前都要用高壓蒸汽滅菌器消毒。
2.5 急救箱
實驗室必須配備急救箱。急救箱內至少應包括:消毒劑、消毒葯棉、一次性橡膠手套、無菌創傷敷料/紗布、膠布、綳帶、鑷子、剪刀等。
2.6 消防器材
實驗室應配置適用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
2.7 洗眼裝置
實驗室工作區配置洗眼裝置。
四、個人防護裝備的總體要求
實驗室所用的任何個人防護裝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評估的基礎上,按不同級別的防護要求選擇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並制定有相應程序控制個人防護裝備的選擇、使用和維護等。
1、實驗室防護服
實驗室應確保足夠的防護服可供使用。防護服要及時消毒、清洗。當具有潛在危險的物質極有可能濺到工作人員時,塑料圍裙或防液體的長罩服,如必要,還應穿戴其它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防護鏡、面具、頭部面部保護罩等。連體防護服穿戴時,注意先穿褲子,後穿上衣。實驗完後,先脫上衣,後脫褲子,脫衣時抓住上衣衣邊往上拉,從頭部鑽出。污染的防護服應進行無害化處理。
2、手套
手套應在實驗室工作時可供使用,以防生物危險、化學品、輻射污染,冷和熱,產品污染,刺傷、擦傷和動物抓咬傷等。
手套應按所從事操作的性質符合舒服、合適、靈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並應對所涉及的危險提供足夠的防護。戴手套時,應保證所戴手套無漏損、手要乾燥;在撕破、損壞或懷疑內部受污染時更換手套。脫手套之前先用消毒液消毒手套,然後一手捏住另一手的手套掌部往外拉,使污染的部分包在裡面。使用後的手套應進行無害化處理。
3、鞋
實驗用鞋應舒適,鞋底防滑。
4、口罩
選擇合適的口罩,戴之前,應檢查是否破損和清潔。穿戴時,須用手捏下鼻部,使其緊貼皮膚,以防漏氣。
5、帽子
操作感染性材料時,必須佩帶帽子。
6、眼鏡
必要時,操作應戴防護眼鏡。
Ⅵ 實驗室主要的初級生物安全防護設備設施有哪些
1. 一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健康成年人已知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於教學的普通微生物實驗室等。
2. 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或環境具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
3.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預防傳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學實驗除外)應在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
4. 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體具有高度的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尚無有效的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與上述情況類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須在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待有充分數據後再決定此種微生物或毒素應在四級還是在較低級別的實驗室中處理。
實驗脊椎動物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其適用微生物范圍與同級的一般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相同。
Ⅶ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要求有哪些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可與其他用途房屋設在一棟建築物中,但必須自成一區。該區通過隔離門與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2.2 平面布局
a)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核心區包括實驗間及與之相連的緩沖間。
b)緩沖間形成進入實驗間的通道。必須設兩道連鎖門,當其中一道門打開時,另一道門自動處於關閉狀態。如使用電動連鎖裝置,斷電時兩道門均必須處於可打開狀態。在緩沖間可進行二次更衣。
c)當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不設自動控制裝置時,緩沖間面積不宜過大,不宜超過實驗間面積的八分之一。
d)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的安裝位置應遠離實驗間入口,避開工作人員頻繁走動的區域,且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
2.3 圍護結構
a)實驗室(含緩沖間)圍護結構內表面必須光滑耐腐蝕、防水,以易於消毒清潔。所有縫隙必須加以可靠密封。
b)實驗室內所有的門均可自動關閉。
c)除觀察窗外,不得設置任何窗戶。觀察窗必須為密封結構,所用玻璃為不碎玻璃。
d)地面應無滲漏,光潔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磚和水磨石等有縫隙地面。
e)天花板、地板、牆間的交角均為圓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時應防止昆蟲和老鼠鑽進牆腳。
2.4 通風空調
a)必須安裝獨立的通風空調系統以控制實驗室氣流方向和壓強梯度。該系統必須確保實驗室使用時,室內空氣除通過排風管道經高效過濾排出外,不得從實驗室的其他部位或縫隙排向室外;同時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進風口和排風口的布局應使實驗區內的死空間降低到最小程度。
b)通風空調系統為直排系統,不得採用部分回風系統。
c)環境參數:相對於實驗室外部,實驗室內部保持負壓。實驗間的相對壓強以-30Pa~-40Pa為宜,緩沖間的相對壓強以-15Pa~-20Pa為宜。實驗室內的溫、濕度以控制在人體舒適范圍為宜,或根據工藝要求而定。實驗室內的空氣潔凈度以GB
50073—2001《潔凈廠房設計規范》中所定義的七級至八級為宜。實驗室人工照明應均勻,不眩目,照度不低於500lx。
d)為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實驗室內不應使用雙側均勻分布的排風口布局。不應採用上送上排的通風設計。由生物安全櫃排出的經內部高效過濾的空氣可通過系統的排風管直接排至大氣,也可送入建築物的排風系統。應確保生物安全櫃與排風系統的壓力平衡。
e)實驗室的進風應經初、中、高效三級過濾。
f)實驗室的排風必須經高效過濾或加其他方法處理後,以不低於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該排風口應遠離系統進風口位置。處理後的排風也可排入建築物的排風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該建築物的任何部位。
g)進風和排風高效過濾器必須安裝在實驗室設在圍護結構上的風口裡,以避免污染風管。
h)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在進風和排風總管處應安裝氣密型調節閥門,必要時可完全關閉以進行室內化學熏蒸消毒。
i)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須為氣密型。所使用的高效過濾器不得為木框架。
j)應安裝風機啟動自動聯鎖裝置,確保實驗室啟動時先開排風機後開送風機。關閉時先關送風機後關排風機。
k)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裝分體空調器。
2.5 安全裝置及特殊設備
a)必須在主實驗室內設置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其安裝位置應滿足6.3.2.5d)中的要求。
b)連續流離心機或其他可能產生氣溶膠的設備應置於物理抑制設備之中,該裝置應能將其可能產生的氣溶膠經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排出。在實驗室內所必須設置的所有其他排風裝置(通風櫥、排氣罩等)的排風均必須經過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方可排出。其室內布置應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
c)實驗室中必須設置不產生蒸汽的高壓滅菌鍋或其他消毒裝置。
d)實驗間與外部應設置傳遞窗。傳遞窗雙門不得同時打開,傳遞窗內應設物理消毒裝置。感染性材料必須放置在密閉容器中方可通過傳遞窗傳遞。
e)必須在實驗室入口處的顯著位置設置壓力顯示報警裝置,顯示實驗間和緩沖間的負壓狀況。當負壓指示偏離預設區間必須能通過聲、光等手段向實驗室內外的人員發出警報.可在該裝置上增加送、排風高效過濾器氣流阻力的顯示。
f)實驗室啟動工作期間不能停電。應採用雙路供電電源。如難以實現,則應安裝停電時可自動切換的後備電源或不間斷電源,對關鍵設備(生物安全櫃、通風櫥、排氣罩以及照明等)供電。
g)可在緩沖間設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門必須為腳踏、肘動或自動開關。洗手池如設在主實驗室,下水道必須與建築物的下水管線分離,且有明顯標志。下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洗手池僅供洗手用,不得向內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須安裝防迴流裝置。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設地漏。
當必須在生物安全櫃外處理微生物時,需佩戴個人安全防護用品www.dehsm.com如跟鏡、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濺裝置),以免傳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濺或灑到面上。
2.6 其他
a)實驗台表面應不透水,耐腐蝕、耐熱。
b)實驗室中的傢具應牢固。為易於清潔,各種傢具和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間隙。應有專門放置生物廢棄物容器的台(架)。傢具和設備的邊角和突出部位應光滑、無毛刺,以圓弧形為宜。
c)所需真空泵應放在實驗室內。真空管線必須裝置在線高效過濾器。
d)壓縮空氣等鋼瓶應放在實驗室外。穿過圍護結構的管道與圍護結構之間必須用不收縮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氣體管線必須裝置在線高效過濾器和防迴流裝置。
e)實驗室中應設置洗眼裝置。
f)實驗室出口應有發光指示標志。
g)實驗室內外必須設置通訊系統。
h)實驗室內的實驗記錄等資料應通過傳真機發送至實驗室外。
Ⅷ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
1. 一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回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健康答成年人已知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於教學的普通微生物實驗室等。
2. 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或環境具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
3.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預防傳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學實驗除外)應在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
4. 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體具有高度的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尚無有效的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與上述情況類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須在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待有充分數據後再決定此種微生物或毒素應在四級還是在較低級別的實驗室中處理。
實驗脊椎動物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其適用微生物范圍與同級的一般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相同。
Ⅸ 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可與其他用途房屋設在一棟建築物中,但必須自成一區。該區通過隔離門與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2.2 平面布局
a)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核心區包括實驗間及與之相連的緩沖間。
b)緩沖間形成進入實驗間的通道。必須設兩道連鎖門,當其中一道門打開時,另一道門自動處於關閉狀態。如使用電動連鎖裝置,斷電時兩道門均必須處於可打開狀態。在緩沖間可進行二次更衣。
c)當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不設自動控制裝置時,緩沖間面積不宜過大,不宜超過實驗間面積的八分之一。
d)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的安裝位置應遠離實驗間入口,避開工作人員頻繁走動的區域,且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
2.3 圍護結構
a)實驗室(含緩沖間)圍護結構內表面必須光滑耐腐蝕、防水,以易於消毒清潔。所有縫隙必須加以可靠密封。
b)實驗室內所有的門均可自動關閉。
c)除觀察窗外,不得設置任何窗戶。觀察窗必須為密封結構,所用玻璃為不碎玻璃。
d)地面應無滲漏,光潔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磚和水磨石等有縫隙地面。
e)天花板、地板、牆間的交角均為圓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時應防止昆蟲和老鼠鑽進牆腳。
2.4 通風空調
a)必須安裝獨立的通風空調系統以控制實驗室氣流方向和壓強梯度。該系統必須確保實驗室使用時,室內空氣除通過排風管道經高效過濾排出外,不得從實驗室的其他部位或縫隙排向室外;同時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進風口和排風口的布局應使實驗區內的死空間降低到最小程度。
b)通風空調系統為直排系統,不得採用部分回風系統。
c)環境參數:相對於實驗室外部,實驗室內部保持負壓。實驗間的相對壓強以-30Pa~-40Pa為宜,緩沖間的相對壓強以-15Pa~-20Pa為宜。實驗室內的溫、濕度以控制在人體舒適范圍為宜,或根據工藝要求而定。實驗室內的空氣潔凈度以GB
50073—2001《潔凈廠房設計規范》中所定義的七級至八級為宜。實驗室人工照明應均勻,不眩目,照度不低於500lx。
d)為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實驗室內不應使用雙側均勻分布的排風口布局。不應採用上送上排的通風設計。由生物安全櫃排出的經內部高效過濾的空氣可通過系統的排風管直接排至大氣,也可送入建築物的排風系統。應確保生物安全櫃與排風系統的壓力平衡。
e)實驗室的進風應經初、中、高效三級過濾。
f)實驗室的排風必須經高效過濾或加其他方法處理後,以不低於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該排風口應遠離系統進風口位置。處理後的排風也可排入建築物的排風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該建築物的任何部位。
g)進風和排風高效過濾器必須安裝在實驗室設在圍護結構上的風口裡,以避免污染風管。
h)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在進風和排風總管處應安裝氣密型調節閥門,必要時可完全關閉以進行室內化學熏蒸消毒。
i)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須為氣密型。所使用的高效過濾器不得為木框架。
j)應安裝風機啟動自動聯鎖裝置,確保實驗室啟動時先開排風機後開送風機。關閉時先關送風機後關排風機。
k)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裝分體空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