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智能製造設備
1. 智能製造包括哪些東東
易雲科技了解到的來智能製造包含自的內容如下:
全連接:缺少任一節點的連接,都有可能影響全面自動化的實現。
全控制:除了對環節的控制,還需要對智能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
資源整合:智能製造系統化工程需整合供應鏈、生產、物流、服務平台、營銷資源等等,才能最大化的實現智能製造的自動化及產能最大化。
數據採集及整合應用:企業內外大小數據的採集及整合應用是智能製造效率的基礎。
數據傳遞通道與時時交互:多節點交互、監測和控制,以及跨行業、跨領域、跨產品等多場景的要求,需要建立新的、系統性的、統一的協議標准,除了整體架構和基礎物聯網外,還要先從同一行業(領域)開始細化和建立統一標准。
數據模型的多場景創建與打通:真正考驗智能製造的是基於不同場景和條件的數據架構搭建和模型應用,以及多模式和場景下的數據及數據模型打通。
2. 什麼是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不是讓機械設備學會了「思考」「學習」或是「反饋」,而是利用不斷發展回的科學技術,答創造出新方法,新技術,做到資源合理利用,並盡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再通過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達到智能製造。高效電機就是智能製造典型的案例。
3. 京東方的智能製造是什麼意思呀京東方智能製造在國內什麼地位
京東方的智能製造是以顯示和智能製造技術為基礎,提供電視、顯示器、回通訊終端、電子標答簽、商用顯示和白板標牌等創新應用和服務。京東方智能製造在國內屬於一流。BOE(京東方)在合肥、蘇州、重慶各有整機智能製造工廠。

智能製造系統運行需要跟物聯網進行緊密結合,通過感測器、無線感測器網路、RFID等進行現場採集數據應用,用無線感測網路對生產現場進行實時監控,與生產有關的各種數據,實時傳輸給控制中心,上傳給大數據系統並進行雲計算。
4. 什麼是柔性製造和智能製造,有何區別
廣義而論,智能製造是一個大概念,是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於產品設計、製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旨在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減少資源消耗,推動製造業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
數十年來,智能製造在實踐演化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相關範式,包括精益生產、柔性製造、並行工程、敏捷製造、數字化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網路化製造、雲製造、智能化製造等,在指導製造業技術升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眾多的範式不利於形成統一的智能製造技術路線,給企業在推進智能升級的實踐中造成了許多困擾。面對智能製造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有必要歸納總結提煉出基本範式。
智能製造的發展伴隨著信息化的進步。全球信息化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從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中期,信息化表現為以計算、通信和控制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數字化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互聯網大規模普及應用,信息化進入了以萬物互聯為主要特徵的網路化階段;當前,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集群突破、融合應用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實現戰略性突破,信息化進入了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階段。
綜合智能製造相關範式,結合信息化與製造業在不同階段的融合特徵,可以總結、歸納和提升出三個智能製造的基本範式(圖1),也就是: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

(一)數字化製造
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一個基本範式,也可稱為第一代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但是由於當時應用的第一代人工智慧技術還難以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因而那一代智能製造主體上是數字化製造。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製造業對於技術進步的強烈需求,以數字化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業,推動製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數字化製造是在數字化技術和製造技術融合的背景下,通過對產品信息、工藝信息和資源信息進行數字化描述、分析、決策和控制,快速生產出滿足用戶要求的產品。
數字化製造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數字技術在產品中得到普遍應用,形成「數字一代」創新產品;第二,廣泛應用數字化設計、建模模擬、數字化裝備、信息化管理;第三,實現生產過程的集成優化。
需要說明的是,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基礎,其內涵不斷發展,貫穿於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和全部發展歷程。這里定義的數字化製造是作為第一種基本範式的數字化製造,是一種相對狹義的定位。國際上也有若干關於數字化製造的比較廣義的定義和理論。
(二)數字化網路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二種基本範式,也可稱為「互聯網+製造」,或第二代智能製造。
20世紀末互聯網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互聯網+」不斷推進互聯網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網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連接起來,通過企業內、企業間的協同和各種社會資源的共享與集成,重塑製造業的價值鏈,推動製造業從數字化製造向數字化網路化製造轉變。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在產品方面,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得到普遍應用,產品實現網路連接,設計、研發實現協同與共享;第二,在製造方面,實現橫向集成、縱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打通整個製造系統的數據流、信息流;第三,在服務方面,企業與用戶通過網路平台實現連接和交互,企業生產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型。
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報告和美國GE公司「工業互聯網」報告完整地闡述了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範式,精闢地提出了實現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的技術路線。
(三)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三種基本范範式,也可稱為新一代智能製造。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以及互聯網的普及、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涌現、物聯網的發展等信息環境急速變化的共同驅動下,大數據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加速發展,實現了戰略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將重塑設計、製造、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及其集成,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深刻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新一代智能製造將給製造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成為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體現了智能製造發展的內在規律: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次第展開,各有自身階段的特點和重點解決的問題,體現著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融合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另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在技術上並不是絕然分離的,而是相互交織、迭代升級,體現著智能製造發展的融合性特徵。對中國等新興工業國家而言,應發揮後發優勢,採取三個基本範式「並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
思想價值決定企業命運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日益全球化和移動互聯、人工智慧技術日趨普及的趨勢下,優勢企業之間的最高階段的競爭,不能局限於硬技術的競爭,而是體現在企業軟實力的競爭,亦即思想的競爭。面對今天的市場格局及為未來趨勢,你的企業應該有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基礎,應該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才是關鍵。
巴黎高科路橋大學秉承法國精英式高等教育體系,針對工業發展需求,將技術、人文與管理相結合,教學內容具有更新快,目的性強的特點,在學術科研上以項目為主線,擁有強大的企業合作背景和資源。學校注重全球發展和國際合作,在四大洲共有67個合作夥伴院校。
ENPCDBA(IM)項目關注學員成長,更關注學員背後企業和行業發展,旨在為學員提供前沿的學術思想,科學的理論支持,同時結合中國當前製造業發展,為學員提供理論與實踐之間科學轉換的視角、方法和工具。
更多招生簡章、項目信息,歡迎私信了解詳情~~~~~~
5. 智能製造有什麼概念釋義
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因本章不涉及智能製造技術本身,側重於論述製造模式,故僅討論智能製造系統。
智能製造系統(---IMS)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系統,它突出了在製造諸環節中,以一種高度柔性與集成的方式,藉助計算機模擬的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構思和決策,取代或延伸製造環境中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同時,收集、存儲、完善、共享、繼承和發展人類專家的製造智能。由於這種製造模式,突出了知識在製造活動中的價值地位,而知識經濟又是繼工業經濟後的主體經濟形式,所以智能製造就成為影響未來經濟發展過程的製造業的重要生產模式。
智能製造系統是智能技術集成應用的環境,也是智能製造模式展現的載體。
一般而言,製造系統在概念上認為是一個復雜的相互關聯的子系統的整體集成,從製造系統的功能角度,可將智能製造系統細分為設計、計劃、生產和系統活動四個子系統。在設計子系統中,智能制定突出了產品的概念設計過程中消費需求的影響;功能設計關注了產品可製造性、可裝配性和可維護及保障性。另外,模擬測試也廣泛應用智能技術。在計劃子系統中,資料庫構造將從簡單信息型發展到知識密集型。在排序和製造資源計劃管理中,模糊推理等多類的專家系統將集成應用;智能製造的生產系統將是自治或半自治系統。在監測生產過程、生產狀態獲取和故障診斷、檢驗裝配中,將廣泛應用智能技術;從系統活動角度,神經網路技術在系統控制中已開始應用,同時應用分布技術和多元代理技術、全能技術,並採用開放式系統結構,使系統活動並行,解決系統集成。
由此可見,IMS理念建立在自組織、分布自治和社會生態學機理上,目的是通過設備柔性和計算機人工智慧控制,自動地完成設計、加工、控制管理過程,旨在解決適應高度變化環境的製造的有效性。
智能製造是指具有信息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製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具體體現在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如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智能製造大體具有四大特徵: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製造環節的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和以網通互聯為支撐。其主要內容包括智能產品、智能生產、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等。目前,急需建立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大力推廣數字化製造,開發核心工業軟體。傳統數字化製造、網路化製造、敏捷製造等製造方式的應用與實踐對智能製造的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智能製造源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人工智慧就是用人工方法在計算機上實現的智能。近半個世紀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產品性能的完善化及其結構的復雜化、精細化,以及功能的多樣化,促使產品所包含的設計信息和工藝信息量猛增,隨之生產線和生產設備內部的信息流量增加,製造過程和管理工作的信息量也必然劇增,因而促使製造技術發展的熱點與前沿,轉向了提高製造系統對於爆炸性增長的製造信息處理的能力、效率及規模上。目前,先進的製造設備離開了信息的輸入就無法運轉,柔性製造系統(FMS)一旦被切斷信息來源就會立刻停止工作。專家認為,製造系統正在由原先的能量驅動型轉變為信息驅動型,這就要求製造系統不但要具備柔性,而且還要表現出智能,否則是難以處理如此大量而復雜的信息工作量的。其次,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競爭的復雜環境,也要求製造系統表現出更高的靈活、敏捷和智能。因此,智能製造越來越受到高度的重視。
6. 智能製造系統的什麼是智能製造
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
智能製造系統,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以一種高度柔性與集成不高的方式,藉助計算機模擬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從而取代或者延伸製造環境中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同時,收集、存貯、完善、共享、集成和發展人類專家的智能。

(6)什麼是智能製造設備擴展閱讀
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智能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而且還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從智能製造系統的本質特徵出發,在分布式製造網路環境中,根據分布式集成的基本思想,應用分布式人工智慧中多Agent系統的理論與方法,實現製造單元的柔性智能化與基於網路的製造系統柔性智能化集成。
根據分布系統的同構特徵,在智能製造系統的一種局域實現形式基礎上,實際也反映了基於Internet的全球製造網路環境下智能製造系統的實現模式。
7. 智能製造是什麼
智能製造,源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回的基礎,後答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
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智能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而且還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7)什麼是智能製造設備擴展閱讀:
智能製造技術利用計算機模擬製造業領域的專家的分析、判斷、推理、構思和決策等智能活動,並將這些智能活動和智能機器融合起來,貫穿應用與整個製造企業的子系統(經營決策、采購、產品設計、生產計劃、製造裝配、質量保證和市場銷售等);
以實現整個製造企業經營運作的高度柔性化和高度集成化,從而取代或延伸製造環境領域的專家的部分腦力勞動,並對製造業領域專家的智能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完善、共享、繼承和發展,是一種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先進製造技術。
8. 什麼是智能製造,為什麼要用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不是讓機械設備學會了「思考」「學習」或是「反饋」,而是利用版不斷發展的科學技權術,創造出新方法,新技術,做到資源合理利用,並盡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再通過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達到智能製造。高效電機就是智能製造典型的案例。
9. 智能製造設備需要什麼
智能製造設備需要藉助MES、IDM等,作用很大。對於製造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來說,專一個實屬時的、有效的,並能和供應鏈緊密配合的工廠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智能工廠的智能製造離不開MES,MES系統能夠提供決策支持的功能,而且這種決策支持,要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方式,實時連接到生產現場,獲取實時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和智能演算法,給出實時的決策支持。

(9)什麼是智能製造設備擴展閱讀:
MES系統,在智能製造和工業4.0的情境下,被稱為製造的軟核心,也就是製造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我們可以通過類比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來理解在智能製造背景下,MES系統所處的位置以及應該如何做MES。
需要互聯網式的數據採集。要求MES系統能夠集成多種方式的數據採集,全面、實時而准確的採集生產過程的數據。採集後的數據,要做初步的數據處理,並給出初步的統計分析,這就是現場管理的可視化等,以便於現場的管理的參考使用。
10. 怎麼理解智能製造智能製造核心是什麼
廣義而論,智能製造是一個大概念,是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於產品設計、製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旨在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減少資源消耗,推動製造業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
數十年來,智能製造在實踐演化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相關範式,包括精益生產、柔性製造、並行工程、敏捷製造、數字化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網路化製造、雲製造、智能化製造等,在指導製造業技術升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眾多的範式不利於形成統一的智能製造技術路線,給企業在推進智能升級的實踐中造成了許多困擾。面對智能製造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有必要歸納總結提煉出基本範式。
智能製造的發展伴隨著信息化的進步。全球信息化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從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中期,信息化表現為以計算、通信和控制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數字化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互聯網大規模普及應用,信息化進入了以萬物互聯為主要特徵的網路化階段;當前,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集群突破、融合應用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實現戰略性突破,信息化進入了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階段。
綜合智能製造相關範式,結合信息化與製造業在不同階段的融合特徵,可以總結、歸納和提升出三個智能製造的基本範式(圖1),也就是: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

(一)數字化製造
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一個基本範式,也可稱為第一代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但是由於當時應用的第一代人工智慧技術還難以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因而那一代智能製造主體上是數字化製造。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製造業對於技術進步的強烈需求,以數字化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業,推動製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數字化製造是在數字化技術和製造技術融合的背景下,通過對產品信息、工藝信息和資源信息進行數字化描述、分析、決策和控制,快速生產出滿足用戶要求的產品。
數字化製造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數字技術在產品中得到普遍應用,形成「數字一代」創新產品;第二,廣泛應用數字化設計、建模模擬、數字化裝備、信息化管理;第三,實現生產過程的集成優化。
需要說明的是,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基礎,其內涵不斷發展,貫穿於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和全部發展歷程。這里定義的數字化製造是作為第一種基本範式的數字化製造,是一種相對狹義的定位。國際上也有若干關於數字化製造的比較廣義的定義和理論。
(二)數字化網路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二種基本範式,也可稱為「互聯網+製造」,或第二代智能製造。
20世紀末互聯網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互聯網+」不斷推進互聯網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網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連接起來,通過企業內、企業間的協同和各種社會資源的共享與集成,重塑製造業的價值鏈,推動製造業從數字化製造向數字化網路化製造轉變。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在產品方面,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得到普遍應用,產品實現網路連接,設計、研發實現協同與共享;第二,在製造方面,實現橫向集成、縱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打通整個製造系統的數據流、信息流;第三,在服務方面,企業與用戶通過網路平台實現連接和交互,企業生產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型。
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報告和美國GE公司「工業互聯網」報告完整地闡述了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範式,精闢地提出了實現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的技術路線。
(三)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三種基本范範式,也可稱為新一代智能製造。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以及互聯網的普及、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涌現、物聯網的發展等信息環境急速變化的共同驅動下,大數據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加速發展,實現了戰略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將重塑設計、製造、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及其集成,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深刻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新一代智能製造將給製造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成為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體現了智能製造發展的內在規律: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次第展開,各有自身階段的特點和重點解決的問題,體現著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融合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另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在技術上並不是絕然分離的,而是相互交織、迭代升級,體現著智能製造發展的融合性特徵。對中國等新興工業國家而言,應發揮後發優勢,採取三個基本範式「並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
思想價值決定企業命運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日益全球化和移動互聯、人工智慧技術日趨普及的趨勢下,優勢企業之間的最高階段的競爭,不能局限於硬技術的競爭,而是體現在企業軟實力的競爭,亦即思想的競爭。面對今天的市場格局及為未來趨勢,你的企業應該有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基礎,應該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才是關鍵。
巴黎高科路橋大學秉承法國精英式高等教育體系,針對工業發展需求,將技術、人文與管理相結合,教學內容具有更新快,目的性強的特點,在學術科研上以項目為主線,擁有強大的企業合作背景和資源。學校注重全球發展和國際合作,在四大洲共有67個合作夥伴院校。
ENPCDBA(IM)項目關注學員成長,更關注學員背後企業和行業發展,旨在為學員提供前沿的學術思想,科學的理論支持,同時結合中國當前製造業發展,為學員提供理論與實踐之間科學轉換的視角、方法和工具。
更多招生簡章、項目信息,歡迎私信了解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