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事故如何分析與處理
❶ 設備事故分析報告怎麼寫最好有範文
引用的,看看吧
2005年,全國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建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安全生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緊緊圍繞年初制定的安全生產工作目標,全面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夯實基礎,強化監管,全國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形勢繼續呈現總體穩定好轉的趨勢。
2005年建築施工事故總體情況
2005年,全國建築業(包括鐵道、交通、水利等專業工程)共發生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1.4%和6.5%(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全國安全生產各類傷亡事故統計表》)。其中,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共發生建築施工事故(以下簡稱「建築施工事故」,本分析報告分析對象即為建築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與上年相比,事故起數下降了11.28%,死亡人數下降了9.89%;其中共發生建築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3起、死亡170人(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與上年相比,事故起數上升了2.38%,死亡人數下降了2.86%。
全國有16個地區建築施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下降幅度超過全國平均值(全國下降平均值為9.89%)的有13個地區。其中,下降幅度超過30%的有5個地區:海南省(61.9%)山西省(50%)、廣西壯族自治區(50%)、河南省(43.55%)、江西省(41.38%)。
有的地區雖然事故起數下降但死亡人數增加,如北京市事故起數下降11.76%,死亡人數卻增加了1.43%,天津市事故起數下降了37.5%,死亡人數卻增加了5.88%,類似地區還有江蘇省和青海省。
2005年,有9個地區建築施工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都比上年同期上升,如吉林省事故起數上升12.5%,死亡人數上升5.88%;黑龍江省事故起數上升28.95%,死亡人數上升26.09%,類似地區還有遼寧、安徽、湖南、四川、雲南、陝西等省和西藏自治區。
2005年,發生建築施工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10個地區分別是廣東省(死亡84人)、浙江省(死亡78人)、江蘇省(死亡77人)、上海市(死亡74人)、四川省(死亡72人)、北京市(死亡71人)、黑龍江省(死亡58人)、遼寧省(死亡58人)、雲南省(死亡54人)、河北省(死亡50人)。
2005年,全國建築施工事故百億元產值死亡率為3.43(人/百億元)。全國有10個地區建築施工百億元產值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分別是山西省(0.63)、山東省(1.41)、浙江省(1.69)、江蘇省(1.76)、湖南省(2.38)、天津市(2.48)、江西省(3.13)、河南省(3.31)、湖北省(3.37),其餘地區百億元產值死亡率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其中較高的有甘肅省(15.20)、青海省(14.79)、貴州省(14.59)、海南省(13.45)、黑龍江省(10.13)。
2005年,全國有19個地區發生三級事故,其中發生1起三級事故的有7個地區: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湖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發生2起三級事故的有6個地區:天津市、河北省、安徽省、浙江省、山東省、甘肅省;發生3起三級事故的有2個地區:黑龍江省(死亡9人)、河南省(死亡10人);發生4起三級事故的有3個地區:遼寧省(死亡17人)、廣東省(死亡16人)、四川省(死亡22人);發生6起三級事故的有1個地區:江蘇省(死亡24人)。
建築施工事故情況專項分析
2005年全國建築施工全部傷亡事故情況分析
事故類型分析。2005年,全國建築施工傷亡事故類型仍主要是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機具傷害、觸電等,這些類型事故的死亡人數分別佔全部事故死亡人數的45.52%、18.61%、11.82%、5.87%、6.54%,總計佔全部事故死亡人數的88.36%。
事故部位分析。2005年,在洞口和臨邊作業發生事故的死亡人數占總數的19.20%;在各類腳手架上作業發生事故的死亡人數占總數的12.66%;安裝、拆卸塔吊事故死亡人數占總數的10.06%;安裝、拆除龍門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機事故死亡人數占總數的8.38%。
發生事故工程基本建設程序履行情況分析。履行全部程序的:2005年在履行程序工程中發生事故516起,占事故起數的50.84%;死亡566人,占死亡總人數的47.44%。未履行程序的:發生事故311起,占事故起數的30.64%;死亡403人,占死亡總人數的33.78%。部分履行程序的:發生事故188起,占事故起數的18.52%;死亡224人,占死亡總人數的18.78%。
2005年全國建築施工三級以上事故情況分析
1.事故類型、部位分析。
施工坍塌:21起、死亡86人,分別占事故總數與死亡人數的48.8%、50.6%。包括:(1)基坑邊坡失穩、土方坍塌事故7起、死亡22人,分別占坍塌事故總數和死亡人數的33.3%、25.6%;(2)模板支撐失穩造成的坍塌事故4起、死亡18人,分別占坍塌事故總數與死亡人數的19.0%、20.9%
❷ 機械設備事故分析報告
我幫師傅弄過,但都是用固定表格的,直接填表就行了。
❸ 事故是怎樣的調查和處理的
(1)事故調查與處理原則。不論發生任何大小事故,都必須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和分析,查明原因、明確責任、提出措施並指定專人限期完成。
(2)事故調查。
①輕傷事故、火警、一般火災事故、其他各類事故的一般、微小事故,在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發生事故的單位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召開事故分析會,事故主管部門參加,對事故原因、責任者做出結論並提出防範措施。
②發生重傷、死亡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的單位負責人,要積極組織搶救傷員、設備、保護現場,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盡可能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事故發生後單位負責人應立即召集有關人員及事故主管部門人員,對事故的發生原因、性質、經濟損失、防範措施等進行分析研究。
③重傷事故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組織安全技術、生產技術等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進行專項調查。
④死亡事故、重大和特大傷亡事故應立即由當地勞動部門、公安部門參加。
⑤調查事故,應充分利用攝影、錄像、錄音等先進手段。如現場檢查記錄、照片、技術鑒定、化驗分析、會議記錄、儀表和操作記錄、旁證材料等資料,應建立事故檔案並妥善保存。
(3)事故處理。
①在處理事故時,按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分清事故的責任者。
②凡因指揮錯誤、有章不循、忽視安全工作、缺乏安全生產制度、使職工無章可循、不按規定對職工進行安全技術和紀律教育。設施不按時檢修、隱患不及時消除、勞動環境不安全而又不採取措施以致造成傷亡事故或其他事故的,應該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③凡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及違反勞動紀律而釀成事故的,要加重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④凡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玩忽職守、違反勞動紀律或發現危急情況而不採取應有的措施,以致造成傷亡事故或擴大事故的,應追究主要責任者的責任。
⑤對已構成犯罪而被免予起訴或免予刑事處罰的事故責任者,有關單位必須給予行政處分。
❹ 設備事故怎麼處理,如何計算損失
設備事故的處理:
設備事故發生後,對事故責任者,在查清原因的基礎上,要認真、嚴肅、實事求是地給予適當的處理,以教育事故本人和其他職工,各級領導也應從中找出企業管理的不足之處,主動承擔領導應承擔的責任。
設備事故按其發生的性質可分為以下三類:
1、責任事故。凡屬人為原因,如違反操作規程、擅離工作崗位、超負荷運轉、加工工藝不合理及維護修理不當等,致使設備損壞或效能降低者,稱為責任事故。
2、質量事故。凡因設備原設計、製造、安裝等原因,致使設備損壞或效能降低者,稱為質量事故。
3、自然事故。凡因遭受自然災害,致使設備損壞或效能降低者,稱為自然事故。任何責任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責任,對事故責任者應按情節輕重、責任大小、認錯態度分別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觸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
對設備事故隱瞞不報或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應加重處罰,並追究領導責任。設備事故頻率應按規定統計,按期上報。
設備事故的損失計算:
1、停產和修理時間的計算
停產時間:從設備損壞停產時起到修復投入使用時止。
修理時間:從動工修理起到全部修理完交付使用時止。
2、修理費用的計算
修理費用系指設備事故修理所花的費用,其計算方法為:
修理費(元)=修理材料費(元)+備件費(元)+工具輔材費(元)+工時費(元)
3、停產損失費用的計算
設備因事故停機,造成工廠生產損失,其計算方法為:
停產損失費(元)=停機時間(小時)×每小時生產成本費用×成本利潤率
4、事故損失費用的計算
由於發生事故,迫使設備停產和修理而造成的費用損失,其計算方法如下:
事故損失費(元)=停產損失費(元)+修理費(元)
設備事故是指工業企業設備(包括各類生產設備、管道、廠房、建築物、構築物、儀器、電訊、動力、運輸等設備或設施)因非正常損壞造成停產或效能降低,直接經濟損失超過規定限額的行為或事件。加強設備事故的管理,其目的是對所發生的設備事故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再度發生。並從事故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重演,達到消滅事故,確保安全生產。
❺ 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怎麼寫
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報告書格式
一、標題:
×××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報告(「×××」可用發生事故的時間表示;若同一天發生兩起及以上事故,可用發生事故的時間加事故單位或工程名稱表示。)
二、正文:
1、概述: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傷亡人員、經濟損失以及事故調查組成立的情況。
2、基本情況:事故所涉及的所有單位及事故發生的生產經營活動情況。
3、事故經過:事故發生詳細過程及事故發生後的搶險救援情況。
4、事故原因及性質: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事故的定性。
5、對事故責任人員及責任單位的處理建議:
①責任主要包括:直接責任、管理責任、技術責任、領導責任等。
②對責任人員處理建議應包括:責任人員違法行為、應承擔的責任、處罰依據和具體處罰情況,並按所處理的責任人員由重到輕順序排列。
③對責任單位處理建議應包括:責任單位違法行為、應承擔的責任、處罰依據和具體處罰情況,並按所處理的責任單位由重到輕排列。
6、預防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
要根據事故原因分析和調查了解的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
三、附件:
1、事故調查組成員單位主管領導及參與事故調查處理的主要人員簽字表。
2、事故調查技術鑒定報告等重要證據材料。
❻ 設備事故的事故處理
設備事故發生後,對事故責任者,在查清原因的基礎上,要認真、嚴肅、實事求專是地給予適當的屬處理,以教育事故本人和其他職工,各級領導也應從中找出企業管理的不足之處,主動承擔領導應承擔的責任。
設備事故按其發生的性質可分為以下三類:
1、責任事故。凡屬人為原因,如違反操作規程、擅離工作崗位、超負荷運轉、加工工藝不合理及維護修理不當等,致使設備損壞或效能降低者,稱為責任事故。
2、質量事故。凡因設備原設計、製造、安裝等原因,致使設備損壞或效能降低者,稱為質量事故。
3、自然事故。凡因遭受自然災害,致使設備損壞或效能降低者,稱為自然事故。
任何責任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責任,對事故責任者應按情節輕重、責任大小、認錯態度分別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觸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
對設備事故隱瞞不報或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應加重處罰,並追究領導責任。設備事故頻率應按規定統計,按期上報。

❼ 設備事故分為那幾種,如何分析與處理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❽ 設備事故的原因有哪些,設備事故的處理因遵循什麼原則
機械設備事故造成的傷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機械設備的零、部件作直線運動時造成的傷害。例如鍛錘、沖床、切鈑.幾的施壓部件、牛頭刨床的床頭、龍門刊床的床面及橋式吊車大、小車和升降-幾構等,都是作直線運動的。作直線運力的零、部件造成的傷害事故主要有壓傷、砸傷、擠傷。
2.機械設備零、部件作旋轉運動時氌成的傷害。例如機械、設備中的齒輪、支帶輪、滑輪、卡盤、軸、光杠、絲杠、供軸節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轉運動的。旋轉運動造成人員傷害的主要形式是絞雋和物體打擊傷。
3.刀具造成的傷害。例如車床上的車刀、銑床上的銑刀、鑽床上的鑽頭、磨床上的磨輪、鋸床上的鋸條等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時造成的傷害主要有燙傷、刺傷、割傷。
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傷害。機械設備在對零件進行加工的過程中,有可能對人身造成傷害。這類傷害事故主要有:①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被甩出打傷人,例如車床卡盤夾不牢,在旋轉時就會將工件甩出傷人。②被加工的零件在吊運和裝卸過程中,可能造成砸傷。
5 .手用工具造成的傷害。
6.電氣系統造成的傷害。工廠里使用的機械設備,其動力絕大多數是電能,因此每台機械設備都有自己的電氣系統。主要包括電動機、配電箱、開關、按鈕、局部照明燈以及接零(地)和饋電導線等。電氣系統對人的傷害主要是電擊。
7.其他的傷害。機械設備除去能造成上述各種傷害外,還可能造成其他一些傷害。例如有的機械設備在使用時伴隨著發生強光、高溫,還有的放出化學能、輻射能,以及塵毒危害物質等等,這些對人體都可能造成傷害。
設備事故的處理因遵循一下幾點原則
(1)根據儀表的指示的設備外部象徵,確認機組已發生故障;
(2)首先解除對人身和設備安全的威脅,必要時應立即解列或停用故障設備;
(3)迅速查時故障性質,故障原因,故障地點及損傷范圍,按照規程盡快消除故障;
(4)盡一切可能保證非故障設備的安全運行不使事故擴大;
(5)設法保證廠用電的正常供應;
(6)在消除故障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盡可能迅速地向班長、值長及分場報告,以便採取正確的對策,防止事故蔓延。
❾ 設備事故如何管理
設備事故的管理:
1、設備科對設備事故的管理
設備科內應設專人(專職或兼職)管理全廠的設備事故,設備事故管理人員,必須責任心強,能堅持原則,並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及管理經驗,應按照政府的有關法令,上級及本企業的有關制度和規定進行工作。
設備事故管理人員主要工作內容為:根據政府法令和上級有關規定,並結合本企業具體情況,草擬必要的規章制度或規定;組織或參加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研究防止發生事故的措施;配合安全科組織對機修新工人或外單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經常地對全廠職工進行防止設備事故的教育;定期總結、交流預防事故發生的經驗和措施;做好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日常事故管理工作包括:
1)事故的調查、登記、統計和上報。
2)整理和保管事故檔案。
3)進行月、季、年的設備事故分析,研究事故的規律和防止事故發生的對策,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2、車間設備事故的管理
車間的設備主任、工藝員、設備員、工段長和班組長等,通常是生產第一線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同樣他們在設備及事故管理方面也負有重要的責任。要認真貫徹上級的各項法令、規定、指示及各項制度,要狠抓落實,要經常對操作工、檢修工的實際操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特別是要及時糾正錯誤的操作;加強設備檢查,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解決,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車間設備管理員是設備事故的具體管理者,很多工作是通過設備管理員進行的。車間設備管理員首先要了解本車間設備的結構、原理、性能及工藝特點,從而掌握本車間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危險較大的應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消除;對現場操作及維修人員,進行安全監督。此外參加車間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填事故報表,提出防止設備事故的措施,車間設備管理員對設備操作人員、檢修人員進行有關安全教育考試。對某些工種,如司爐工、起重工、吊車操作工、機動車駕駛員、高壓容器焊工、氣焊工,以及在易燃、易爆、高速、高壓等設備工作的工種,要嚴格執行未經考試者不準操作的規定。
生產車間發生了事故,必須按規定向上級報告,同時應注意保護事故現場,待上級部門到現場察看完畢後才能加以清理。
生產車間應積極參與事故調查。事故取得正確結論後,應立即採取措施,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故,並把事故教訓廣泛宣傳,提高安全生產的自覺性。
3、設備事故的處理
在設備事故發生後要及時保護現場,盡快調查、研究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吸取教訓,提出防範措施,並及時提出書面報告,上報主管部門,並相應地做好事故處理和職工教育工作,以求不再發生類似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