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塊的vr設備和幾千塊的有什麼區別
⑴ VR眼鏡為什麼由幾十元到幾千元的都有他們有什麼區別 電腦用VR眼鏡需要上最新的N卡么
vr眼鏡分為3種,根據復不同的種制類給推薦下體驗過不錯的vr眼鏡。
(1)連接手機的vr眼鏡
推薦極幕vr眼鏡,他價格199元,內置九軸陀螺儀和感測器,能夠降低延遲,畫面不卡頓,幾乎沒有眩暈感,戴著眼鏡看電影、玩游戲,都比較舒適,性價比非常高。
(2)連接電腦的vr眼鏡
推薦htcvive,他價格七八千元,並且要配置一台一萬元左右的電腦才能用,雖然價格昂貴,但是整體表現非常好,可以玩vr大型游戲,尤其是目前一些線下密室店,也都購進了htcvive。
所以如果是深度玩家,或者是線下店,可以買這種。
(3)vr眼鏡一體機
這種不需要連接手機或者電腦,可以單獨使用,比如k2,覺得還不錯,價格4000元左右,不過就目前使用度來看,vr一體機使用頻次不是很高,感覺就性價比來說,不是很推薦vr一體機。
⑵ 100多的vr眼鏡幾十塊錢的有什麼區別很多人說100多的是坑
沒區別,我就買了一個129的感覺跟40幾塊的沒區別,就是幾個透鏡組合在一起。一回個電子元件都沒答有。不用電池,但是確實有3D效果。而且店主還會給你資源,一個資源小的
都8個多G
大的直接10幾20幾個G,手機屏幕配置低看著有像素點。如果低於40的話可能就有區別了。
⑶ 幾十元的VR眼鏡和幾百的有什麼區別
材質有好壞,也可能的一樣的,這個自己仔細分辨,體驗的感覺也截然不同。虛內擬現實頭戴顯示器容設備,即VR頭顯,VR眼鏡,眼鏡VR等稱呼,VR頭顯是利用模擬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介面技術多媒體技術感測技術網路技術等多種技術集合的產品,是藉助計算機及最新感測器技術創造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
拓展:
1、虛擬現實眼鏡VR頭顯設備是一個跨時代的產品。不僅讓每一個愛好者帶著驚奇和欣喜去體驗,更因為對它誕生與前景的未知而深深著迷。提供海量的VR視頻、炫酷的VR游戲、震撼的全景視頻,讓用戶體驗真實的虛擬世界。享受IMAX級的觀影效果,3D電影盡在眼中,帶來沉浸式的體驗。
2、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設備,簡稱VR頭顯VR眼鏡,是利用模擬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介面技術多媒體技術感測技術網路技術等多種技術集合的產品,是藉助計算機及最新感測器技術創造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VR頭顯VR眼鏡是一個跨時代的產品。不僅讓每一個愛好者帶著驚奇和欣喜去體驗,更因為對它誕生與前景的未知而深深著迷。
⑷ 幾十塊錢的vr眼鏡和幾百塊錢的vr眼鏡有啥區別
現在市面上幾十,和二三百的基本沒有太大的本質區別,都是國產山寨,性能不達標,嚴重損害視力,不建議使用..
⑸ VR眼鏡為什麼由幾十元到幾千元的都有他們有什麼區別 電腦用VR眼鏡需要上最新的N卡么
目前vr眼鏡主要分三類,技術含量不同,體驗不同,價格不同。有連接主機的眼回鏡,一體機,手答機盒子。價格由高到低。
外接式頭戴設備的用戶體驗最好,代表產品有SONY的PSVR、Oculus VR和HTC Vive Pre,具備獨立屏幕,產品結構復雜,技術含量極高。PS VR是需要PS4游戲機。算上游戲機是六七千。另外兩種需要高配主機。單眼鏡就是六七千,在算上最低配的游戲主機,就是一萬多了。當然主機配置不同,體驗效果也有差距。顯卡最低GTX970及同級別以上。
一體式頭戴設備產品偏少,三星Gear VR可以體驗到360度全景的視覺效果。
剩下的手機盒子,嚴格說不是vr。另外需要插入手機才可以觀看。其實也是全景視頻。有一些成本極低。
所以價格差距這么大。
⑹ vr眼鏡有的幾十塊到幾百塊,全都是個放大器有什麼區別
表面的差異:顏值和舒適
DIY VR眼鏡固然成本低廉,但它們卻存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顏值太低,如果材質粗糙與臉部接觸時會很劃臉,使用時需要雙手握住兩側將其緊緊地貼在眼前,時間長了對胳膊也是一種負擔。 沒辦法,誰讓咱圖便宜呢?
而品牌VR眼鏡最大的好處就是,它通常會有一個「好賣相」,與眼眶接觸的部分會貼有一層柔軟的海綿墊,並配備了方便固定在腦袋上的頭戴附件,在使用中可以將雙手解放出來。總之, 看著順眼,戴著舒適就是品牌VR眼鏡的外在的殺手鐧。
視界的差異:鏡片、瞳距、物距和視場角
品牌VR眼鏡多少還是有著一點「技術含量」的,並 主要體現在鏡片、瞳距、物距(焦距)和視場角這幾個層面上,這三點將決定VR體驗時的「視界」是否清晰。
簡單來說, 鏡片的材質會影響畫面的清晰度,非球面的意義在於減少畸變;視場角越大,雙目看到的范圍也就越大,沉浸感也就越強;調節瞳距的意義主要在於減緩視疲勞;而所謂物距調節就是照顧近視帶眼鏡的用戶,摘掉眼鏡後也能通過調節物距看到清晰的畫面。
通過表1可見,DIY VR眼鏡的成本雖低,但對眼睛近視比較厲害的用戶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看不清楚)。而品牌VR眼鏡大都支持600°或更高的物距調節,對絕大多數近視用戶而言也算夠用了。
可惜,品牌VR眼鏡調節物距時都是兩眼同時變化,而像筆者這種左眼300°,右眼450°的「近視眼」而言就有點小悲劇了。 目前支持雙目分別調整物距的VR眼鏡只有PlayGlass等極少數產品,希望今後能有更多品牌可以跟進吧。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品牌VR貴的理由,它們有著針對佩戴舒適性、近視調節的優化處理。但是,這些改進只需對物理結構進行少許改進就能實現,幾乎沒有什麼成本。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品牌VR眼鏡之間也分成了三六九等的呢?
體驗的差異:交互和APP
DIY VR眼鏡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交互功能。比如,我們需要提前用手機運行VR APP,或是進入VR視頻的播放界面,再將手機塞進眼鏡里觀看。當影片結束或當你想進行其他操作(比如突然來了一個電話)時需要取出手機,切換下一個視頻,再將手機塞進眼鏡……好不麻煩。而品牌VR眼鏡自然不存在這個繁瑣的操作邏輯,而他們的解決方法就是加入交互功能。 因此,交互功能的實現原理,也就成為拉開不同品牌產品間價格的基礎。
如今, 品牌VR眼鏡的交互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一是以暴風魔鏡4、靈境小白1S、大朋看看為代表的產品, 內部沒有任何電路和電子元件,依舊屬於「純光學設備」。它們的交互方式源於藍牙手柄和APP,讓視覺內容可以根據用戶頭部運動而作出相應反饋,並提供了實時的操縱方式。如果沒有藍牙手柄,那它們將與DIY VR在體驗上沒有任何差別,只是一套單純的「頭戴3D播放器」而已。
第二類則是以Pico 1和Gear VR 3為代表的VR眼鏡, 它們的交互無需藉助其他外設,而是在眼鏡右側的機身上配備了觸控板、音量鍵和返回按鈕,我們可以通過它們在VR APP里進行操作(需要提前將手機通過藍牙與Pico 1連接好)。因此,這類VR眼鏡內大都會配有鋰電池、控制電路等電子元件,聲音輸出也是通過VR眼鏡自帶的耳機孔,而價格自然也要比「純光學設備」貴上一些了。
.
綜合來看, 第一類VR眼鏡的成本相對更低,使用手柄控制VR游戲時的體驗更順手。而第二類VR眼鏡雖然技術含量稍高,但當遇到VR游戲時,往往也需要另配藍牙手柄才能玩轉。
至於VR APP,每款品牌VR眼鏡大都有自家的APP搭配,裡麵包含視頻、圖片、游戲等諸多資源。有些APP還能同時兼容其他品牌的VR眼鏡(如Pico VR)和藍牙手柄。此外,各 種VR APP的資源也多是可以下載並互相支持的,所以大家如果覺得某款APP資源少,可以考慮換個APP嘗試解決。
⑺ 幾十塊的VR設備和幾千塊的有什麼區別
幾十塊的是通過鏡頭折射,幾千塊的是虛擬顯示
⑻ 幾十塊和幾千塊的VR究竟差在哪兒
幾十塊的就像戴著電影院那種的眼鏡看3d電影,視覺效果震撼,
幾千塊的vr 你就是主角,身處其中的感覺
⑼ 想知道vr價格為什麼差那麼多,有的幾十塊有的上千,區別在哪
質量效果噻,幾十塊的東西能和幾千的效果比嗎?像vive還能玩大型點的游戲,幾十塊的只能耍些小兒科的,
⑽ 為什麼vr都是幾千,而淘寶上的vr都是幾十塊,到底是什麼黑科技
因為兩者完全屬於不同的VR設備。
幾千塊的VR設備比如HTC VIVE或者Oculus,這一類是屬於頭戴顯示器(頭顯)並且自帶周邊部件,比如動作感測器之類,需要連接在高性能電腦上使用的產品。
而淘寶上幾十塊錢的所謂VR設備,只是一個戴在頭上的殼子,沒有顯示,需要通過你的手機下載一些VR應用軟體,然後插進這些殼子裡面戴著體驗的,算是最初級最簡單的產品。
如果是想真正體驗VR,不要貪圖淘寶上幾十塊錢的便宜貨,那些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技術進步,並沒有什麼黑科技,僅僅是帶著VR噱頭的擦邊球而已。

(10)幾十塊的vr設備和幾千塊的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VR設備通過線纜連接電腦,PCVR代表性的就是SteamVR平台上的那些游戲和應用,簡單說就是全景3D身臨其境的游戲體驗,發展了這些年,還是有一些積淀的,這是當前VR設備最核心的價值體現。
VR游戲要求畫面刷新率達到每秒90幀才能不暈眩,而現在主流的VR屏幕解析度是2000*2000*2隻眼。簡單說就是有個4K屏顯示器(4000*2000),顯卡得保證能跑90幀才行,因此PCVR一般都要求顯卡達到GTX1060以上,RTX2080S也說不上有什麼餘力。
限於移動端顯示晶元的算力,移動端只能玩一些渲染上相對簡單的小型游戲。更要命的是,安卓的VR游戲平台各打各的,全都自立門戶十分混亂,最大的是OC平台,其次是VIVEPORT平台還湊活。
OC平台只支持自家設備,VIVE平台除了HTC的設備倒是還支持一些其他廠商設備,至於剩下的野雞平台就不行了,無論是游戲數量還是質量都較弱,如果還是3Dof一體機,那游戲體驗簡直爛到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