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設備 » 智能製造設備需要什麼

智能製造設備需要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30 15:29:25

⑴ 中國特色智能製造落地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一、智能製造政策陸續開花結果
日前,工信部透露,經過近半年的遴選工作,2017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已基本確定,進入公示環節。據悉,共有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新疆等25個省市區的97個試點項目入圍,涵蓋了石化、鋼鐵、航空、汽車、制葯、新能源等多個製造業領域。
據工信部介紹,為推進智能製造產業政策落地,將加快上述項目部署,並將總結試點示範經驗並在各行業進行推廣,同時在此基礎上盡快形成後續政策和措施,進一步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除此之外,我國先後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三大政策,以及《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等,並以此形成了製造強國戰略政策體系。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解讀相關政策時表示,工信部將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在今後一階段,陸續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時還將以試點示範等措施,面向重點行業的智能製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力爭形成一批融合發展行業的優秀解決方案並加以推廣。
辛國斌透露,未來還將進一步推進智能製造相關政策的落地,除了在有色、稀土、紡織、家電等傳統行業進行試點示範和推廣外,還將以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發展推進綱要等政策為抓手,加快在5G、物聯網、車聯網、智能交通等新型領域布局。
二、人工智慧+機器人迎來新的風口
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機器視覺行業發展迅猛,2015年,全球機器視覺系統及部件市場規模達42億美元,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0億美元。
機器視覺是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一個分支,被譽為智能製造的「眼睛」,是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和智能自動化水平的關鍵。隨著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智能製造的不斷推進,市場對機器視覺產品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
實際上,機器人+人工智慧的發展已愈來愈密切相關。
新松總裁曲道奎曾表示,如今,機器人的軀體更靈活、更柔性化,進入新硬體時代。同時,機器人智能化不斷加強,未來將進入「軟體決定」時代,需要更多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此外,多技術交叉、融合、協同效應凸顯,未來將是多要素進行競爭,即進入產業生態競爭時代。
人工智慧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現在的機器人已經進入第二個階段,但距離實現認知智能差距還比較遠。隨著生產企業的不斷努力,機器人的「聽覺」「視覺」「自主決策技術」等感知能力漸趨實用,機器人可以與人類協同合作。
三、系統集成的未來方向是智能工廠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企業目前主要的競爭優勢在系統集成方面,80%的中國機器人企業都集中在該領域。
隨著系統集成商圍繞機器人做整線集成,機器人等專用設備和電氣原件等的價格逐年下調,國內企業憑性價比和服務優勢逐漸形成替代進口,市場份額穩步上升,現在已經占據了一半的市場,留給中國企業的機會越來越多。
構建智能工廠已逐漸成為機器人行業的共識,這也是智能製造的重要基石。智能工廠是現代工廠信息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其核心是數字化。信息化、數字化將貫通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設計到生產製造之間的不確定性降低,從而縮短產品設計到生產的轉化時間,並且提高產品的可靠性與成功率。
系統集成商的業務未來將向智慧工廠或數字化工廠方向發展,這不僅僅是做硬體設備的集成,更多是頂層架構設計和軟體方面的集成。

⑵ 智能製造涉及哪些領域和專業

智能輸電主要涉及柔性交/直流輸電技術、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與運行維護管理、輸電線路智能化巡檢、輸電線路運行維護管理集約化等技術領域。
(1)柔性交流輸電技術領域:開展柔性輸電智能調度、智能運行、關鍵設備智能監測和控制等基礎理論研究;開發控制策略先進、高電壓等級、大容量的柔性交流輸電裝置,包括靜止同步補償器、靜止無功補償器、可控並聯電抗器、晶閘管控制串聯電容器、故障電流限制器等;研究配置柔性交流輸電裝置時的全局性技術問題、與常規控制保護配合問題。
(2)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領域:開展百兆瓦級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及核心設備的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大功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關鍵技術研究,提高成套設計、製造、試驗能力;研究柔性多端直流輸電技術。
(3)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與運行維護管理領域:研究開發標准統一、技術先進的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裝置和系統;研究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pms)及雷電定位系統的信息集成關鍵技術;開展智能評估診斷與狀態檢修技術、智能防災與模擬技術、標准化與全壽命周期管理技術研究。
(4)輸電線路智能化巡檢領域:開展直升機/無人機智能巡檢應用研究。開發小型化、模塊化、標准化的機載巡檢設備,緝嘩光狙叱繳癸斜含鉚實現機載智能巡檢系統的集成化、低功耗、嵌入式;研發小型無人機飛行平台;研究無人機飛行控制、導航系統準度和精度控制技術,長距離實時通信技術;開發線路巡檢實時數據分析診斷系統。

⑶ 推進智能製造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推進智能製造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當前,智能製造已經成為中國製造業推進產業轉型與升級的主要方式。但是要實現傳統生產方式向智能化生產方式的轉型,就必須顛覆傳統生產製造過程中人、設備與工廠之間的關系,在系統層面也要作出徹底的轉變。因此,對企業而言,推進智能製造不但需要專業的規劃和實施人才,還需要能對這些智能化設備和系統進行熟練操作的技能型人才。
從傳統到智能,製造過程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傳統製造企業,e-works將企業的生產製造過程主要劃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產品的設計、規劃與決策,稱為產品創新數字化,主要包括產品的設計與創新過程。第二個層面是工藝、生產與執行,主要包括工業設計、生產製造和設備維護。第三個層面是技藝與操作主要包括生產車間的現場操作和執行。但是對於智能化生產製造過程而言,這些清晰的過程劃分變得模糊。在智能製造過程中,各層面的工作將相互融合,從而使工作結構呈扁平化趨勢。這種不同層面間的融合需要大量融技術理論與技能操作於一體的復合型人才,也使智能製造在人才需求層次上整體呈上移趨勢。智能製造的目標是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系統、設備和人之間必須做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從而極大的提高了系統對人的操作要求。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由於智能化生產系統更加復雜,對操作人員的能力要求更高,操作員工必須能對整個生產系統有比較深的理解,並能熟練運用各類工業軟體進行柔性化生產;第二,為保證智能化生產線的穩定持續運行,企業需要操作人員在具備操作技能的同時,也能實現對生產線的安裝、調試與維護性操作;第三,智能化生產系統無論如何復雜,它也只能生產常規產品,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往往要在此基礎上生產特種加工的產品,而這種產品很可能是無法完全用智能化設備進行加工的,必須人工操作,但它的操作會非常復雜,對操作技能的要求也會大大提高。從傳統生產製造到智能製造,除了生產過程發生更本性轉變之外,企業的服務模式也在發生改變。這首先體現在,傳統的生產和服務是完全分開的。車間負責生產,銷售負責營銷。車間操作人員只負責接收銷售訂單,生產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銷售只負責業務洽淡,反饋客戶需求到生產車間。缺乏把車間生產直接與客戶聯通的理念。智能製造卻完全改變了這一點,智能製造的目標是把生產線與庫存、產品和客戶全部連通起來,構成一個大系統,包括智能生產、智能工廠、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務。在這種製造系統中,服務與生產融為一體,生產者將直接面向客戶進行生產,這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生產者必須具備與客戶溝通的能力以及按照客戶需求進行定製化生產的理念。智能製造過程對人才需求分析傳統生產製造與智能製造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智能製造過程決定了對人才的要求更高,企業要推進智能製造的規劃、實施與落地,需要更多擁有跨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即更多具備通用性、專業性、融合性技能的人才。第一,智能製造改變了傳統生產過程中對人的要求,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性、能動性、靈活性、協作性等通用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現在都在談機器換人,在一些機械化、低技能的操作環節完全可以實現。但實現之後,智能化生產線和大數據系統的指揮、操作和運營需要更具專業能力的人才,這都是機器替代不了的領域。從業人員需要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構建真實的工業系統,以應對自動化系統故障。此外,智能製造工作內容的變化要求從業人員兼具多種工作技能,以能動性地應變復雜性的工作要求。要求能夠迅速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其生產適應能力,以及實現人機協作」。在智能工廠里,人、機器和資源如同在一個社交網路里一般溝通協作,相互配合,重塑傳統製造模式下人與設備之間的機械關系。第二,在推進智能製造過程中很多專家都意識到一個問題,即企業無法明確需求,對自身的流程、內部業務關系無法理清。在傳統的製造業里,有CIO或首席信息官,這些CIO可能是IT出身,但是對於如何將底層數據融合並進行智能分析缺乏足夠的理解,技能的缺乏將影響了智能製造工作推進的進程。因此,企業需重點搜尋或培養既對上層的信息化系統有深刻理解,又對自動化技術和方案有深刻理解的專業人才。此外,自動化銜接了機器控制與數據採集,需要基於PLCopen的標准化編程、OPC UA、機器人應用與集成系統的規劃與開發等技術人才。隨著機器的智能性、集成性的提高,對於自動化本身的人才需求也與以往更加不同,對於軟體工程的能力,包括軟體開發、軟體質量與進度控制這些綜合能力的要求較之以往更高。第三,企業需要能夠深度理解IT與OT融合的規劃型人才。這類人才主要負責智能製造體系的設計和規劃,具有統籌全局的運作和規劃能力。由於層次架構,對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十分苛刻。這類人才首要要懂得精益生產,了解生產過程與工藝,能夠將信息通過組織分類來設定企業的製造目標,並能夠統籌自動化、信息化與通信規劃流程、制定執行路線圖,推動項目的進度並持續推進設計的改善。同時還能進行資源的整合,包括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外部力量的協調,類似於一個中央節點來協調各方,對各方設定目標、提出需求,並定義標准介面,設計流程與檢查,以及進行階段性的目標監視。總結當前,隨著中國智能製造戰略的大力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實施智能化工廠改造推進智能製造轉型。最新調查顯示,當前絕大部分中國製造企業仍處於工業2.0補課階段,在智能製造規劃階段,普遍面臨觀念和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直接導致了智能製造的實施過程無法推進。這也是當前智能製造戰略推進的主要障礙。筆者認為,面對這種情況,當前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從教育和產業層面培養智能製造專業人才的問題。

⑷ 實現智能製造的重要條件

1、車間/工廠的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數字化模型,並進行模擬模擬,實現規劃、生產、運營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2、應用數字化三維設計與工藝技術進行產品、工藝設計與模擬,並通過物理檢測與試驗進行驗證與優化。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實現產品設計、工藝數據的集成管理。

3、製造裝備數控化率超過70%,並實現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智能感測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與集成。

4、建立生產過程數據採集和分析系統,實現生產進度、現場操作、質量檢驗、設備狀態、物料傳送等生產現場數據自動上傳,並實現可視化管理。

5、建立車間製造執行系統(MES),實現計劃、調度、質量、設備、生產、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供應鏈、物流、成本等企業經營管理功能。

6、建立工廠內部通信網路架構,實現設計、工藝、製造、檢驗、物流等製造過程各環節之間,以及製造過程與製造執行系統(MES)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的信息互聯互通。

7、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路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護系統,採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統失效。

通過持續改進,實現企業設計、工藝、製造、管理、物流等環節的產品全生命周期閉環動態優化,推進企業數字化設計、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優化、精益生產、可視化管理、質量控制與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流程型智能製造

1、工廠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數字化模型,並進行模擬模擬,實現生產流程數據可視化和生產工藝優化。

2、實現對物流、能流、物性、資產的全流程監控,建立數據採集和監控系統,生產工藝數據自動數采率達到90%以上。實現原料、關鍵工藝和成品檢測數據的採集和集成利用,建立實時的質量預警。

3、採用先進控制系統,工廠自控投用率達到90%以上,關鍵生產環節實現基於模型的先進控制和在線優化。

4、建立生產執行系統(MES),生產計劃、調度均建立模型,實現生產模型化分析決策、過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質量動態跟蹤以及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一體化協同優化。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優化。

5、對於存在較高安全與環境風險的項目,實現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和危險源的自動檢測與監控、安全生產的全方位監控,建立在線應急指揮聯動系統。

6、建立工廠通信網路架構,實現工藝、生產、檢驗、物流等製造過程各環節之間,以及製造過程與數據採集和監控系統、生產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

7、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路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護系統,採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統失效。

通過持續改進,實現生產過程動態優化,製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視化,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式控制制、產業鏈管理、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⑸ 智能製造對於關鍵基礎設施應用有什麼要求

從這個角度來抄說,全場景襲的解決方案那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了,不過,要實現關鍵基礎設施對智能製造領域全場景的覆蓋,那對設備廠商的整體實力也是個極大的考驗。但是有一家廠商就做到了這一點,這家廠商就是維諦技術,他們擁有完整的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既有空調、UPS、監控等單一產品,也有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為客戶提供多樣化、最優的產品方案,並實現更佳的能效比和更優的TCO,可以滿足智能製造的全場景應用需求。

⑹ 製造企業要做智能製造引起自動化設備是必須的嗎

不要盲目的買自動化設備,管理跟不上,光靠自動化生產提高產能,到時只會生產的不是客戶要的,拖垮企業的業績。每家企業的情況都不一樣,最好是能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水平,合理的去規劃。鼎捷有一個工業4.0的測評模型,可以去測來看看。

⑺ 怎樣才能實現智能製造

你這個提問范圍太大。因為車間智能化管理包括的東西太多了。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生產機械的智能化,這個成本非常高,比如機械手臂,精密流水線,等等。第二是生產環境智能化,這個包括智能管理系統,智能車間控制,比如空調的自動調控,燈具照明的智能啟停等等。屹誠凈化專業智能無塵車間,智能凈化車間。

⑻ 智能製造需要什麼樣的平台

行業權威告訴你:智能製造核心不是機器人!
導讀:
逗現在很多人一說智能製造,以為就是買很多自動化設備,就是產線上引入機器人。機器人不等於智能製造,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可能會把好企業給拖垮了。地——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朱海。
如果投資回報期不能控制在三年以內,或者不能通過智能製造帶來生產效益提升,該智能製造項目是沒必要的。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朱海,曾在施耐德創新開放日的主題演講中發表上述觀點。
誠然,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推動下,因為一些利好政策與政治因素,中國的製造企業都在積極推動產線向智能製造方向轉向升級。但在熱潮之下,更應該冷靜分析:智能製造一定要先醫後葯、量力而行。因為缺少投資回報率的成本投入,哪怕是30%,也可能把一個好企業給拖垮。
所謂先醫後葯,就是先對企業進行診斷,再擬最適合企業的路徑方法。任何步驟都繞不過先做好產品,進行創意產品設計,使其產品易於面向機器人裝配、低成本又高質量;再打造卓越的流程,擁有最少的浪費和最好的質量。在成功完善了以上兩步之後,再評估企業在通往工業4.0的道路上所到達的層次,進行業務需求排序,搭建智能製造的框架,構建良好的布局等。說到底引進機器人,推動智能化進程,更像是一個結果,而非神奇的濟世良方,適合於所有的企業。
所謂量力而行,指的就是企業主必須認清企業所處位置、擁有的實力,清楚認知每一個位置的前進目標,在紛繁復雜的現狀里找到最適合企業所走的路徑,切忌盲目跟風。不貼合實際地去購置大量機器人的後果只能是造成資金的浪費以及機器人的閑置,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應該學習德國人的務實精神,拋卻不切實際的行為,穩扎穩打地將企業的基礎打好。只有擁有了強大的實力、完備的規劃,才能在智能化時代順理成章地轉化升級,進入全新的未來!

⑼ 智能製造包括哪些東東

易雲科技了解到的來智能製造包含自的內容如下:

  1. 全連接:缺少任一節點的連接,都有可能影響全面自動化的實現。

  2. 全控制:除了對環節的控制,還需要對智能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

  3. 資源整合:智能製造系統化工程需整合供應鏈、生產、物流、服務平台、營銷資源等等,才能最大化的實現智能製造的自動化及產能最大化。

  4. 數據採集及整合應用:企業內外大小數據的採集及整合應用是智能製造效率的基礎。

  5. 數據傳遞通道與時時交互:多節點交互、監測和控制,以及跨行業、跨領域、跨產品等多場景的要求,需要建立新的、系統性的、統一的協議標准,除了整體架構和基礎物聯網外,還要先從同一行業(領域)開始細化和建立統一標准。

  6. 數據模型的多場景創建與打通:真正考驗智能製造的是基於不同場景和條件的數據架構搭建和模型應用,以及多模式和場景下的數據及數據模型打通。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