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方面的設備有哪些
① 文化設備有哪些
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以及一些紀念地都屬於公共文化設施。
② 公共文化設施有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館、紀念館、劇院、體育場、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
一、圖書館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二、博物館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三、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含有較多文化內涵為主要建築特色的較大型的場地,在城市區域開辟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活動的場所。文化廣場亦屬於市民廣場,是市民廣場中體現更多文化特徵的廣場。有著更多文化內涵的市民廣場被稱為文化廣場。
四、劇院
劇場可以指:劇場 (建築),為表演場所的劇場;劇場 (藝術),為表演藝術形式或藝術流派的劇場;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劇場,有時又稱劇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築體構成的表演場所,亦可作為表演場所的總稱。
劇院通常指室內的表演場所,而劇場則同時適用於戶外廣場及室內建築。劇場也可指電視台播放電視劇的欄目,譬如鑽石獨播劇場等。
五、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各類青年宮、少年宮、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青少年活動營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概稱。
中國青少年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各類青少年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實踐課堂,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是專門面向青少年開展實踐教育、社會教育和校外活動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③ 農村文化活動中心都有哪些配套設施
黨員活動室、小康書屋、文化大院、體育中心為一體的活動中心。
為每個活動室配備書櫃、閱覽桌、閱覽椅、電腦等配套設施
④ 香港文化中心內有哪些先進的設備
香港文化中心設備先進,包括一個有2100個座位的音樂廳、兩個大劇場、一個試驗劇場、美術館,還有六個展覽廳在內的多種設施。此外,還有餐廳、快餐店、酒吧和其他設施。
文化中心特別為遊客設有中心游,有導游帶領參觀文化中心的每一角,包括各個表演場地和藝術裝置,最適合第一次前往觀光的朋友參加。
⑤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需要哪些設備
爭議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一)傳版統口頭文學以及作權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1,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3,在我中境內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⑥ 建一個文化展示中心需要什麼設備和裝修方案
(1)布展空間
布展空間是商品陳列的實際空間,是商展空間中的基本空間、主體空間,大型商展的商品演示台、游藝台等也屬於這一空間。設計中既要考慮人體尺度,又要考慮商品的體量、形態,處理好展品與人、人與空間的關系,重點關注視覺效果,吸引人的注意力,向觀眾提供新信息,為觀眾帶來新體驗,使觀眾產生新興趣,能夠獲得耳目一新的身心感受。由此來決定展示空間的大小、形狀、材料等。
(2)流通空間
流通空間包括商展環境中的通道、過廊、休息廳等,是公眾活動的共享空間,其設計要點:
1)科學預測觀眾的流量、流速及行為模式。
2)考慮展品的性質、形態、體量及展示的最佳方式,並兼顧其瀏覽欣賞型或貿易零售型不同的個性特點,調節人流和通道的關系。
3)確定人對展品的最佳視角、最佳視域、最佳視距,考慮商品與通道的關聯性,避免觀眾擁堵,保證人流暢通。
4)流線清晰,規劃合理,設計最佳有效路徑,引導觀眾盡量多看、全看,並能節省體力,避免使人重復繞道,無效流動,產生身心疲憊之感,影響展示的效果。
(3)輔助空間
輔助空間是為參展商戶進行各項展示服務,開展各項商務活動的工作空間,包括客戶與展商洽談交流的接待空間、工作人員處理業務和臨時小憩的辦公休息空間、存放展品樣品宣傳品等物品的貯藏空間,以及展場設施設備的維修空間等。
⑦ 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正常運行及設備情況怎麼填
填空示例如下:
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正常運行及設備情況正常。
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正常運行及設備情況日趨穩定。
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正常運行及設備情況穩定發展。
⑧ 文化藝術中心一般如何辦有啥機構組成設備
宣傳,辦展廳,布局安排,禮儀,請參展方一系列。
⑨ 公用設備有哪些
水,電,氣,汽都屬於公抄用設備,比如說消防監控,電房,鍋爐房,空調機房等。小區里的公用設備有變電所,泵房,配電房,監控設備,消防設備,公共部分照明,防盜門等。
另外居住區內要配置以下公共設施:
a.教育——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等。
b.醫療衛生——包括醫院、診所、衛生站等。
c.商業、服務——包括食品、菜場、書店、服務站、集貿市場等。
d.文化、體育——包括影劇院、俱樂部、圖書館、游泳池、體育場、青少年活動站、老年人活動室、會所等。
e.金融郵電——包括銀行、儲蓄所、郵電局、郵政所、證券交易所等。
f.行政管理——包括商業管理、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派出所、物業管理等。
g.市政公用——包括公共廁所、變電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氣調壓站等。
h.其他——包括居住區內的街道的工業、手工業等。
⑩ 在建設和發揮公共文化設施設備方面,有哪些意見建議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及意見
一、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
(一)、強化文化管理部門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對轄區文化基礎設施的運行管理,使用、開展文化活動的考評、及各文化單位的經費管理要相對集中到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各類文化工程項目建設要聽取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指導見意,保障基礎文化設施科學合理的建設和運行,保障各基層文化單位最大化為群眾服務。
(二)、加強政策配套 要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優惠政策。在文化項目建設上,政府要有相關政策上向文化方面傾斜。包括免費提供建設用地或減收土地租金,減免建設中的各項稅費。多出台一些鼓勵社會資金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寬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贊助、捐贈社會文化事業,或通過各種形式,興辦社會文化事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投入社會文化建設的良性機制。
(三)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保障機制 保障區文化館、城區辦事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
合文化站、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三級文化單位的公共文化設施正常運轉和經常開展活動所必需的經費。建議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按轄區人口年人均5-10元的標准,投入基層公共文化經費,使各鄉鎮、辦事處普遍建成集辦公、服務、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各行政村、社區基本建成「一室多用」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室。
二、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意見
(一)、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經費投入 建立公益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納入財政年度支出預算,根據經濟增長情況結合國家投入公共文化設施計劃,按比例逐年增加。特別是加強人口相對集中,文化活動氛圍相對濃厚的社區和鄉鎮的投入比重,強化示範與帶頭作用,改變過去那種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資金加強重點扶持,以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建議由區文化主管部門牽頭,根據全區實際情況,建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庫,項目應向基層單位、特色文化社區、文化村、鎮傾斜。
(二)、優先建設導向性、示範性文化基礎設施 結合城市建設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群眾文藝培訓與交流、文化娛樂休閑及大型文化藝術演出場所,並配備基本文化活動器材;開設一些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廣場,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活動需求,努力建設面向廣大人民群眾、便於群眾參與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和服務能力薄弱的局面。
(三)、強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 提高文化館現代化水平。改善區文化館文化活動設施、設備,把區文化館建成群眾文化培訓和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示範性基地,使之真正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龍頭。 加強鎮辦、社區和村文化設施。落實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及業務活動經費,強化活動場地建設,增加活動器材的配備,解決好現有文化站不達標的問題,按照鄉鎮文化站建設的有關標准和要求建設鄉鎮文化站。加強社區和居民小區及村配套文化設施建設,
(四)、切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的管理和使用。 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使用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服務行為。引導和監督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廣泛了解群眾文化需求,倡導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陣地文化活動,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充分發揮當地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文化站的職能;加強對新建居民小區配套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和使用情況的監督,防止基層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充分利用轄區單位內部和社區現有的文化設施,努力實現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