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設備 » 設備采購審計報告怎麼寫

設備采購審計報告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1-02-13 13:27:36

❶ 審計發現采購設備費用太高,費用高出說明怎麼寫更好

1、設備采購,一般在采購前應予進行投資的可行性分析、市場采購價格內的對比、與供應商容的價格談判以及內部審批等相關工作流程,涉及采購額度較大的,甚至需要採取招投標方式進行開展;
2、如題所述,對應審計方面的答復,若屬於事後審計情形的,一般應將上述工作流程的展開及效果詳細進行陳述,一切均有依有據則可,對未予按照采購及審批流程展開的事項,則必須作出相應說明;若屬於事中審計情形的,則必須對貨比三家環節作重點闡述,結合市場調查狀況說明采購價格高的理由,通過了審計方面的審核,才能開展下一步工作;
3、報告的目的是讓審計方面認可采購工作的過程及結果,那麼,對於陳述內容均做到有依有據,事實清楚;
4、以上僅供參考,請予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❷ 采購合同審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采購合同簽訂的合規合法性。主要內容包括:

1、審查供貨商是否具有簽約資格。

2、審查合同的簽定程序是否合規。合同的簽定需經市場調查、業務洽談、合同起草、合同評審、合同執行以及合同變更、解除或終止等過程。

內部審計人員應審查在市場調查階段是否按「貨比三家」的原則進行市場調查,是否取得了供貨商完整的檔案資料以確認供貨商的信譽和履約能力,必要時是否對供貨商進行現場考察;參與業務洽談的代表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是否具備,是否由兩人以上參與談判;合同起草是否使用了正規的合同版本;草簽的合同是否經過組織法律部門、財會部門評審;是否根據組織授權要求報經有關領導審批,有無履行分級授權審批手續;是否辦理了必要的公證手續;合同變更、解除或終止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簽署了書面變更協議並履行了審批手續,對於發現的將嚴重損害組織利益的已簽署合同,是否及時採取了糾正措施。

采購合同條款的完備性和合同內容的合法性。主要內容包括:

合同標的;數量和質量;價格和結算方式;運輸方式;履約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等。內部審計人員首先應審查合同中是否包含上述內容,有關規定是否明確、具體。其次,應審查簽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否明確並具有對等性。再次,應審查確定有無利用合同從事非法行為的可能性。最後,應審查合同條款規定是否為組織爭取到最大的財務利益,如充分考慮付款條件和資金優勢,選擇合理的貨款支付方式等。

采購合同的執行結果。主要內容包括:

是否得到全面、嚴格地履行;審查有無合同違約、違約的原因及違約處理結果,如對方違約,是否及時組織索賠。如本方違約,責任人是否向分管領導提交書面報告,經審批後辦理賠償手續,並追究相關責任;協商不成的合同糾紛是否及時上報上級領導和法律部門,通過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解決合同糾紛。

審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規范。主要內容包括:

1、審查組織有無設置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合同管理人員是否具備相應資格,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有無重大合同變更的應對防範措施。

2、審查合同的歸檔和保管是否完整。審查合同是否按序編號;台帳登記是否清晰完整;支持性文件是否齊全,是否包括采購合同正本、合同補充協議、技術協議、采購訂單、合同評審表及其它合同附件。

3、審計方法。采購合同審計主要採用檢查法、函證法、詢問法和重點審計法等方法。

❸ 政府采購審計如何進行

審計的基本程序是復:
(1)政府采購審制計項目選擇與立項。審計機關一般會根據財政支出類型有重點地選擇涉及采購金額較大或具有代表性的采購項目作為審計重點,而基建項目的招投標活動往往成為政府采購審計的首選項目。
(2)由審計的規劃處與業務處共同商量,主要由業務處室根據往年經驗,結合本年情況(包括審前調查),擬定審計方案,經過協商與領導批准後確立為正式方案。
(3)成立審計工作組,組長一般由具備一定職級或審計經驗的人員擔任,負責具體審計方案的制訂、與被審計部門或單位的溝通協調等工作。
(4)審計進駐與具體審計工作開展。審計具體實施方案確定後,審計機關會向被審計部門或單位發出審計通知書,然後派出審計工作組進駐被審計部門或單位,根據方案實施具體審計工作。如果需要,審計工作組有權根據審計進度進行延伸審計,主要包括采購單位、供應商、相關銀行等。
(5)審計意見交換與審計報告出具。當審計工作接近尾聲時,審計工作組會結合審計具體情況與被審計部門或單位進行意見交換,當雙方意見達成共識後,審計工作組會出具審計工作報告,就被審計內容發表意見或保留意見,並提出相關整改意見。如果涉及違法犯罪行為,審計機關還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❹ 政府貨物采購需要第三方出審計報告嗎

1、制定審計項目計劃。審計機關應根據國家形勢和審計工作實際,專對一定時期的審屬計工作目標任務、內容重點、保證措施等進行事前安排,作出審計項目計劃。
2、審計准備。根據審計項目計劃確定的審計事項組成審計組,並應當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遇有特殊情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可以直接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
上級審計機關對統一組織的審計項目應當編制審計工作方案,每個審計組實施審計前應當進行審前調查,編制具體的審計實施方案。

❺ 如何做好物資采購的審計工作

一、關注審計招投標的范圍是否全面。
一些領導幹部為了不當得利,逃避監督,投機取巧,將整個項目工程分解,規避招投標,有的只將主體工程招投標,附設工程改為多個小項目自行發包,有的對勘察、設計、監理和重要設備材料采購則基本不進行招標或自行組織小范圍招標,直接或間接的確定自己「心儀」的乙方。因此審計人員一定要關注工程招標范圍。
二、關注項目結算單位。
有的工程項目規定了乙方的資質,有的采購項目對乙方有一些限制性條款,一些領導幹部為了自己確定的對象能夠中標,配合對方,掛靠相關單位或借用資質以通過資格審查,參與招投標,中標後實際承建商或供貨方為不夠資格的乙方,最終資金也就沒有與中標方結算,而是會直接支付給違規的實際乙方。
三、關注標書。
在招投標審計中我們可能會注重招投標結果而沒有關注招投標過程,實際上我們可以關注不同標書的幾個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一)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由同一單位或者個人編制;(二)不同投標人委託同一單位或者個人辦理投標事宜;(三)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載明的項目管理成員為同一人;(四)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異常一致或者投標報價呈規律性差異;(五)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相互混裝;通對對不標書的關注、比較、審核,我們可發現招投標過程中和串通投標違法中標的現象。
四、關注招標前單位資金變動。
在招標前招標對象應繳納保證金,有的單位與自己確認乙方早已提前訂好合約,招投標只是走一個過場,這時甲乙雙方就會聯手圍標,甚至出現參與投標的各方保證金全部由指定的一方支付,或由甲乙雙方墊付,這也是視為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圍標的違規問題。

❻ 如何對采購部進行內部審計

1、對公司有關采購制度、規章及相關單據進行評估,可以找出審計重點,同時也可以回為答是否需要完善采購控制制度進行分析;

2、根據第一步的結論,與有關人員訪談,同時結合制度要求和訪談中了解的問題點,逐一抽樣檢查實際工作中對於原有制度的執行情況,並提出改善建議;

3、針對采購全流程已經在第二步基本上完成初步審核,對於其中發現的重點突出問題進行仔細研究,找出「原始」症結處;

4、綜合考慮詢價、議價過程及潛在供應商收集、物資數據維護及保密、采購物品的交換及時率及品質異常率、庫存周轉率等事項;

5、加強采購人員素質提升,同時明確采購人員自律聲明及采購協議中的廉潔條款、舉報機制;

6、了解其他部門對於采購部門提出意見中,有關退貨、品質等事項的次數和貨物的數量問題,以便發現采購人員舞弊跡象。

❼ 如何對采購物品的內部審計 pdf

「能產生效益的只有采購與銷售」此話說得有點過份,但是也充分說明了采購與銷售在公司管理中的重在性。在此,本人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結合現代內審的風險要點,整理集團公司集中采購的審計方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編著。
由於本審計方案內容較多,現分兩部份上傳,此為第一部份;所撰寫內容為本人總結,不代表(包涵)所有采購內容與采購風險。
具體審計程序、內容與步驟:
一、供應商的選擇與合同的簽訂
審計內容(風險點)
1、篩選供應商沒有按公司的要求與制度,沒有經過主管領導的審查與審批。
2、供應商與預選供應商名單單一,沒有及時評選更新。
3、單獨與供應商的進行談判,談判內容沒有記錄。
4、合同或訂單所列項目、規格與申請部門所列的項目、規格不符,包括數量與價格等。
5、簽訂合同或訂單的條款與談判內容不一致。
6、申請物資采購沒有核對預算項目及庫存材料,簽核手續不齊全。
7、物資采購價格的確定依據不充分、不合理,與當時的市場價相差較大。
8、采購合同條款缺乏公平、公正,公司處於被動的地位。
9、合同簽訂不按許可權規定執行,有超過許可權簽訂合同的情況。
10、急需物資、零星物品的采購超出批准自購范圍,采購金額違反《管理人員許可權》規定。
11、生產緊急物資(急件)或項目預算外增加的物資(經領導口頭同意的)購入使用後,沒有補辦相關手續。
12、物資采購不是直接從生產廠家購買。
對應的審計程序與步驟:
①、查閱並收集公司關於選擇供應商(采購)的制度及相關的操作流程,抽查所有采購部存檔的供應商名單,確定其是否經領導或關委員會批准;再從系統抽查各類物資材料供應商名單各30個,與核對的供應商名單核對,確定名單在批準的范圍內。
②、抽查各類材料、物資、土建、安裝等供應商的名單,比較歷年來的供應商名單的變化,確定其是否供應商名單較少,比較單一,沒有年度評定與考核,沒有及時引進新的供應商,名單沒有及時更新。
③、從采購部門抽查相關的談判資料50份,查看其是否有談判記錄,是否由采購員單獨與供應商進行談判,談判人員的簽字是否齊全等。
④、從ERP系統抽查各類合同或訂單各40份,根據申請部門填寫的《物資采購申請表》詳列的物資名稱、規格、數量,核對合同或請單上的物資名稱、規格、數量是否相符,如不符,要求提供不符的相關證明與文件。
⑤、了解談判的流程及有關的談判記錄,查看50份合同或訂單日及其相關的談判記錄,對比采購合同或訂單的內容及條款,確保談判內容與合同內容一致;主管領導是否適度參與談判等。
⑥、重點抽查10個大的采購項目,查閱其預算項目核對相應合同所附的明細項目,確定其是否超出預算項目,如果超出預算項目,則跟蹤檢查操作程序及索取有關的批准文件。並查閱倉庫的核查手續是否齊全,是否簽署意見等。
⑦、抽查30價格較大的采購合同,確定價格及供貨條款是否經過審批,查看供應商報價和其他供應商報價的原始資料,核對價格比較審批表,證實價格確定的來源或者經采購領導小組批準的相關文件;檢查采購部的市場價格資料來源的廣泛性與准確性。並抽樣做市場信息調查,與同期同類材料市場價格比較,分析供應商報價的合理性。
⑧、抽查采購合同30份,追溯到與供應商就簽訂合同商談的詳細內容記錄,了解合同起草的過程,有否對所列條款進行研究、審定,或咨詢公司法律顧問。並根據《合同法》分析各具體條款的合理、公平、公正性。
⑨、根據公司有關的許可權表,抽查每類合同各20份,查閱合同的審批人,是否在授權的范圍內,如有超過審批許可權,則要追查其原因,並要求提供相應的授權書等。
⑩、查閱自購的訂購單與《急需物資申請表》上的物資名稱核對是否一致,有否借急用之名采購急需物資以外的設備,查看審批許可權是否按采購流程操作和有關許可權標准規定執行。
⑾抽查《急需物資申請表》有關人員簽批是否符合許可權規定,申購部門領導、采購部領導簽署的意見是否同意「先購買,後補辦手續」,對應簽批日期和補辦請購、訂單日期判斷補辦手續的及時性。
⑿抽查50份通過中間商采購的合同(10000元或以上),詢問不直接向製造商購貨的原因,查詢與製造商直接接洽的證明。如有可能直接向製造商了解購貨價格及已訂合同的價格。
集團公司采購審計方案(二)
"能產生效益的只有采購與銷售"此話說得有點過份,但是也充分說明采購與銷售在公司管理中的重在性。在此,本人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結合現代內審的風險要點,整理集團公司集中采購的審計方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編著。
由於審計方案內容較多,現分兩部份上傳,此為第二部份;所撰寫內容為本人總結,不代表(包涵)所有采購內容與采購風險。
具體審計程序、內容與步驟:
二、采購訂單(合同)的執行方面
審計內容(風險點)
1、采購合同或訂購單重復列印簽批,存在重復購進、付款的風險。
2、供應商沒有按合同規定時間發貨或發貨物不齊全。
3、供應商沒有按合同規定的品牌、生產商或不可外包等條款提供貨物。
4、合同執行進度沒有建立報告制度,沒有報告采購主管。
5、訂單或合同在執行過程中條款的變更缺乏依據。
6、合同或訂單的執行不及時及貨款的核對。
7、合同或訂單執行(交貨或完工)期限與約定時間不相符。
8、采購合同或訂單檔案管理不規范,采購員沒有實行輪崗制度。
對應的審計程序與步驟:
①、了解訂購單的錄入、更改、簽批、提交、列印程序,分析每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從系統上抽查每月前50份訂單,合計600份訂單,確定其是否對訂單有重復采購,並向電腦部門提出控制改進的建議。
②、查閱檢查期間每月30份訂單、合同發貨時間以及發貨數量,從系統上核對倉庫收貨入庫時間及入庫數量,與核定時間比較以判斷發貨的及時性、准確性。
③、根據以上②點上所抽查合同,檢查對應的驗收單,核對所購貨物是否為合同中的生產商及品種、品牌,分析了解其不符的原因及過程。
④、檢查采購部門是否建立合同執行制度及反饋制度,采購員是否按規定的時間把合同的執行進度報告給采購主管,主管是否簽署相關的管理意見。
⑤、從系統上抽查所有采購材料補充訂單或補充合同,查看其是否有變更或對應補充合同的依據,依據是齊全,理由是充分,是否有領導的審批手續等。查看確認訂單(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數量、價格變更的情況,然後跟蹤查證變更的有關批文或補充合同等有效證據。
⑥、從ERP系統采購模塊查閱檢查期間三個月材料訂單,核對每一訂單的執行情況以及倉庫明細賬入庫記錄,確保前一訂單執行完畢後,才執行新訂單,不允許有前訂單已付款未提完貨即終止執行,又重新訂立並執行新訂單的情況。
⑦、從質檢驗收部門抽取驗收報告或竣工驗收單100份,根據驗收項目對應的合同規定的交貨時間,比較驗收報告或竣工驗收單,確定合同簽訂的(驗收)完工時間是否與合同規定的完工交貨時間一致。
⑧、抽查檢查期間土建、裝修合同各20份、物資采購合同50份留存檔案,確定是否按公司規定存檔,存檔資料是否齊全完整。檢查采購部門兩年來員工崗位職責與工作分工,了解其工作范圍是否有變化、員工之間是否實行輪崗制度等。
三、倉庫驗收入庫與貨款付款
審計內容(風險點)
1、倉庫驗收物資時沒有按公司規定驗收入庫。
2、物資材料沒有驗收入庫就直接運到使用部門。
3、物資材料入庫前沒有經過質檢部門抽檢。
4、訂單或合同執行完後不及時對賬、結清貨款。
5、預付貨款不按合同條款辦理,缺乏有效監控。
6、物資采購業務與會計記錄信息不統一。
對應的審計程序與步驟:
①、收集查閱有關驗收制度與流程,了解倉庫的操作規程;再從倉庫實地觀察其實際驗收工作流程,比較實際操作情況與制度規定的差異;重點是觀察驗收時的數量與質量的驗收手續的正確性。
②、檢查該年每月1-5日所有材料的訂單,統計訂購的數量,核對倉庫入庫數量,在訂單規定的期限執行完畢後,訂購數量大於入庫數量的,再從「生產報表」查看輔助材料累計使用量,如果使用量大於購入量的,則到使用輔助材料車間進一步調查了解,查看使用原始記錄,確認輔助材料的購入沒有按流程操作,即驗收入庫。
③、查看質量監督部門的物資檢驗記錄,按類別訂單編號順序抽查各100份,查看抽樣檢驗結果鑒定,判斷是否有漏檢或不檢的現象。
④抽查「應付賬款」明細科目余額10萬元以上的50個客戶、100萬元以上20個客戶,核對應訂單(合同)履行時間和完成時間以及貨款的支付情況,確保每份訂單(合同)貨款兩清。
⑤在「應付賬款」「預付帳款」明細賬上查閱有關預付材料貨款的付款憑證編號,查看付款憑證的付款依據,對應訂單(合同)執行情況來判斷付款的正確性,避免以請示批文預付貨款後,補辦訂單又重復預付貨款。
⑥確定會計記錄的依據與流程。到倉庫抽查材料明細賬,抽查該期(年度)1-11月底各類材料累計購入的數量與價格,與會計賬記錄的數據核對,查明是否是倉庫沒有及時把入庫單、驗收報告單、發票交給會計入賬還是其他原因所致。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