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中斷源是如何產生的
㈠ 單片機的中斷源是什麼來的
有兩種,一種是內部的中斷,一種是外部的中斷。內部的中斷是時鍾回信號帶來的中斷,換言之,晶答振產生的時鍾是中斷源;外部中斷是外部信號帶來的中斷,以51舉例來說,P3.4口就是外部中斷,你可以設置觸發方式(負跳變觸發或者低電平觸發),這時外部的信號就能控制單片機中斷了
㈡ 什麼叫中斷,什麼又叫中斷源
中斷是指由於某種事件的發生(硬體或者軟體的),計算機暫停執行當前的程序,轉而執行另一程序,以處理發生的事件,處理完畢後又返回原程序繼續作業的過程。中斷是處理器一種工作狀態的描述。我們把引起中斷的原因,或者能夠發出中斷請求信號的來源統稱為中斷源。
中斷源
一般來說,外部中斷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I/O設備:如顯示器、鍵盤、列印機等。
二、數據通道:軟盤、硬碟、光碟等。
三、實時時鍾:如外部的定時電路等。
四、用戶故障源:如掉電、奇偶校驗錯誤等。
產生於CPU內部的中斷源有幾種:
一、由CPU得運行結果產生:如除數為0、結果溢出、單步執行等。
二、執行中斷指令INT:INT3
三、非法操作或指令引起異常處理。
通常中斷源有以下幾種:
(1)外部設備請求中斷。一般的外部設備(如鍵盤、列印機和A / D轉換器等)在完成自身的操作後,向CPU發出中斷請求,要求CPU為他服務。
(2)故障強迫中斷。計算機在一些關鍵部位都設有故障自動檢測裝置。如運算溢出、存儲器讀出出錯、外部設備故障、電源掉電以及其他報警信號等,這些裝置的報警信號都能使CPU中斷,進行相應的中斷處理。由計算機硬體異常或故障引起的中斷,也稱為內部異常中斷。
(3)實時時鍾請求中斷。在控制中遇到定時檢測和控制,為此常採用一個外部時鍾電路(可編程)控制其時間間隔。需要定時時,CPU發出命令使時鍾電路開始工作,一旦到達規定時間,時鍾電路發出中斷請求,由CPU轉去完成檢測和控制工作。
(4)數據通道中斷。數據通道中斷也稱直接存儲器存取(DMA)操作中斷,如磁碟、磁帶機或CRT等直接與存儲器交換數據所要求的中斷。
(5)程序自願中斷。CPU執行了特殊指令(自陷指令)或由硬體電路引起的中斷是程序自願中斷,是指當用戶調試程序時,程序自願中斷檢查中間結果或尋找錯誤所在而採用的檢查手段,如斷點中斷和單步中斷等。
㈢ 80C51有幾個中斷源各中斷標志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復位的CPU響應各中斷時,其中斷入口地址是多少
80C51有5個中斷源,80C52有六個中斷源,各入口地址
0003H-000AH 外部中斷0中斷地專址區
000BH-0012H 定時器屬/計數器0中斷中斷地址區
0013H--001AH外部中斷1中斷地址區
001BH-0022H定時器/計數器1中斷地址區
0023H-002AH串列中斷地址區
復位RST使單片機進入某種確定的初始狀態,PC值歸零(0000H)
各個SFR被賦予初始值,如:P0-P3=OFFH
ACC=0 THO=0 TLO=0 TH1=0 SP=7 PSW=0····
㈣ MCS-51系統單片機有幾個中斷源,各中斷標志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清0的
51是一個系列的單片機,不同公司生產的、或者是同一公司生產的51單片機也可以有不同數量的中斷源。
中斷標志清除有2種,一是響應中斷後,硬體清楚;二是響應中斷後,軟體清除。
㈤ 89C51單片機有幾個中斷源它們的中斷標志位分別是什麼這些中斷標志位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清「0」的
標准51有5個中斷向量(不算復位),分別是外部中斷0,定時器,外部中斷1,定時器1,串列口;總共有6個中斷標志,串列口的發送和接受共享一個中斷向量。
各個終端標志產生情況如下:
外部中斷可以設置邊沿觸發或者電平觸發,邊沿觸發進入中斷程序後硬體自動清中斷標志,電平觸發需要軟體清標志位;
定時器T0,T1計數溢出產生中斷,進入中斷程序硬體自動清標志位;
串列口發送完成或者接收到數據就觸發中斷,由於是兩個中斷標志共享一個中斷向量,所以需要在中斷程序里由軟體判斷是發送中斷還是接受中斷,並且只能由軟體清標志位;
以上是標准51的中斷系統,52由於多了一個T2定時器(T2定時器跟T0,T1功能相差很大,T2要強大很多),因此多了一個中斷向量2個中斷標志(溢出中斷和T2外部中斷),T2中斷標志必須由軟體清除標志位
中斷使能位於IE寄存器
各中斷標志位於相應的模塊控制寄存器裡面
模塊 位地位 位名稱 說明
T1 TCON.7 TF1 T1溢出標志
T0 TCON.5 TF0 T0溢出標志
T2 T2CON.7 TF2 T2溢出中斷標志
T2CON.6 EXF2 T2外部中斷標志
外部中斷1 TCON.3 IE1 外部中斷1標志
外部中斷0 TCON.1 IE0 外部中斷0標志
串列口 SCON.1 TI 發送中斷標志
SCON.0 RI 接受中斷標志
㈥ MCS-51系列單片機的有幾個中斷源各中斷標志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清除各中斷標志
標准51有5個中斷向量(不算復位),分別是外部中斷0,定時器0,外部中斷1,定時器1,串列口;總共有6個中斷標志,串列口的發送和接受共享一個中斷向量。
各個終端標志產生情況如下:
外部中斷可以設置邊沿觸發或者電平觸發,邊沿觸發進入中斷程序後硬體自動清中斷標志,電平觸發需要軟體清標志位;
定時器T0,T1計數溢出產生中斷,進入中斷程序硬體自動清標志位;
串列口發送完成或者接收到數據就觸發中斷,由於是兩個中斷標志共享一個中斷向量,所以需要在中斷程序里由軟體判斷是發送中斷還是接受中斷,並且只能由軟體清標志位;
以上是標准51的中斷系統,52由於多了一個T2定時器(T2定時器跟T0,T1功能相差很大,T2要強大很多),因此多了一個中斷向量2個中斷標志(溢出中斷和T2外部中斷),T2中斷標志必須由軟體清除標志位
中斷使能位於IE寄存器
各中斷標志位於相應的模塊控制寄存器裡面
模塊
位地位
位名稱
說明
T1
TCON.7
TF1
T1溢出標志
T0
TCON.5
TF0
T0溢出標志
T2
T2CON.7
TF2
T2溢出中斷標志
T2CON.6
EXF2
T2外部中斷標志
外部中斷1
TCON.3
IE1
外部中斷1標志
外部中斷0
TCON.1
IE0
外部中斷0標志
串列口
SCON.1
TI
發送中斷標志
SCON.0
RI
接受中斷標志
㈦ 什麼叫做中斷源,中斷源有哪些
中斷源,中斷是指由於某種事件的發生(硬體或者軟體的),計算機暫停執行當前的程序,轉而執行另一程序,以處理發生的事件,處理完畢後又返回原程序繼續作業的過程。
中斷是處理器一種工作狀態的描述。我們把引起中斷的原因,或者能夠發出中斷請求信號的來源統稱為中斷源。
通常中斷源有以下幾種:
(1)外部設備請求中斷。一般的外部設備(如鍵盤、列印機和A / D轉換器等)在完成自身的操作後,向CPU發出中斷請求,要求CPU為他服務。
(2)故障強迫中斷。計算機在一些關鍵部位都設有故障自動檢測裝置。如運算溢出、存儲器讀出出錯、外部設備故障、電源掉電以及其他報警信號等,這些裝置的報警信號都能使CPU中斷,進行相應的中斷處理。由計算機硬體異常或故障引起的中斷,也稱為內部異常中斷。
(3)實時時鍾請求中斷。在控制中遇到定時檢測和控制,為此常採用一個外部時鍾電路(可編程)控制其時間間隔。需要定時時,CPU發出命令使時鍾電路開始工作,一旦到達規定時間,時鍾電路發出中斷請求,由CPU轉去完成檢測和控制工作。
(4)數據通道中斷。數據通道中斷也稱直接存儲器存取(DMA)操作中斷,如磁碟、磁帶機或CRT等直接與存儲器交換數據所要求的中斷。
(5)程序自願中斷。CPU執行了特殊指令(自陷指令)或由硬體電路引起的中斷是程序自願中斷,是指當用戶調試程序時,程序自願中斷檢查中間結果或尋找錯誤所在而採用的檢查手段,如斷點中斷和單步中斷等。
(7)設備中斷源是如何產生的擴展閱讀:
外部中斷源由CPU的外部事件引發的中斷。主要包括:一般中、慢速外設,如鍵盤、列印機、滑鼠等;數據通道,如磁碟、數據採集裝置、網路等;實時時鍾,如定時器定時已到,發中斷申請;故障源,如電源掉電、外設故障、存儲器讀出出錯以及越限報警等事件。
內部中斷源由CPU的內部事件(異常)引發的中斷,主要包括:由CPU執行中斷指令INT n引起的中斷;由CPU的某些運算錯誤引起的中斷,如除數為0或商數超過了寄存器所能表達的范圍、溢出等;為調試程序設置的中斷,如單步中斷、斷點中斷;由特殊操作引起的異常,如存儲器越限、缺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