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生產力怎麼算
⑴ 工業設備生產能力是指什麼
工業產品生復產設計能力制、核定能力與查定能力工業產品生產能力採用三種不同的表示方式:一是用產品生產量(實物量或摺合量)表示,適用於可長年生產且能夠貯存,又不是聯產品的行業的產品。如機床用台、內燃機用萬千瓦表示等;二是用原料處理量表示,適用於原料單一、但在同一生產過程中產出多種產品,不便於用產量表示生產能力的產品。如煉油、洗煤等;三是用設備數量表示。適用於受外界條件影響較大、且生產某種產品的主體設備單一的企業。如發電企業用配套的發電機組裝機容量表示,紡織企業用布機數表示織布的能力等。
⑵ 生產效率計算公式怎麼算
1、根據相關資料可知道,生產效率計算公式為:
(1)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2)備註:實際產量:生產部、財務計算生產效率/生產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擋產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加班工時:為增加產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標准人力:指在設定的產量目標前提下,根據標准工時和實際生產狀況,生產單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數量。
⑶ 設備的生產能力
都在銘牌上標明的。
⑷ 怎樣計算設備產能
點菜單"生產能力"/"設備產能",
彈出設備產能計算界面,是以"產品-設備"為依據的匯總,
填寫入每周工作天數,每天工作時數,
點"計算產能"按鈕即可.
⑸ 制葯設備生產能力計算公式
某種產品的生產能力=生產該種產品的設備數量×設備全年有效工作時間×單台設備生產效率
全年平均生產能力=年初生產能力+本年新增的年平均生產能力-本年減少的年平均生產能力
⑹ 生產能力的步驟如何確定
在計算生產能力時,必須了解每條獨立生產線的情況、每家獨立工廠的生產水平以及整個生產系統的生產分配狀況,一般可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
1)運用預測技術預測每條獨立生產線的產品的銷售情況;
2)計算為滿足需求所需投入的設備和勞動力數量;
3)合理配置可獲得的設備與勞動力數量。
企業常常還要考慮一個生產能力餘量作為平衡設計生產能力與實際生產能力的緩沖。生產能力餘量是指超過預期需求的生產富餘能力。例如,某產品的預計需求為1000萬,而設計生產能力為1200萬。這樣,生產能力餘量為20%,即企業是以83%的生產能力利用率生產該產品。相反,如果一家企業的設計生產能力低於為滿足產品需求應達到的生產能力,則說明該企業的生產能力餘量為負值。比如一家企業的產品年需求量為1200萬,而其生產能力僅為1000萬,則該企業的生產能力餘量-20%。
企業的生產能力是以企業生產的產品的數量來表示的。由於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生產能力採用的計量單位也不同。對於大批大量生產類型企業,由於生產的品種比較單純而且穩定,一般用具體產品或代表產品來表示一個企業的生產能力,如某汽車製造廠的年生產能力是20萬輛紅旗小轎車,某化肥廠的年生產能力是30萬噸合成氨等。對於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企業,由於生產的品種多,只能用代表產品或假設產品來表示企業的生產能力。
所謂代表產品,是指在企業生產的多種產品中具有典型性的、最能代表企業的專業方向的產品。作為代表產品必須在產品結構、生產工藝和勞動量構成上與其他產品相似且具有典型性。一般生產系列化產品的企業,常用代表產品來反映企業的生產能力。
⑺ 怎麼衡量自動生產線的生產能力
目前常用的生產能力核算的2種方法1、代表產品法代表產品是反映企業專業方向,且產量較大,佔用勞動量較多的產品。在該方法下可以用代表產品表示生產線的產能,其他產品按照一定的比例換算為代表產品。最後再有代表產品按照以上比例求的各具體產品的產能。2、假定產品法其原理類似與第一種方法,只是選擇了一種假定的產品作為中間變數。你問的設備故障率所引起的問題,應該屬於硬體范疇,可以用統計的方法獲得設備故障率,而在計算產能的時候可以增加一個系數,體現設備故障的影響。
⑻ 生產力怎麼計算
生產力是一個虛的概念,並沒有一個實體的數值與表現,並且,生產力是版指社會整體的能力,而不是一個企權業或者說工廠/,,,,另, 知道出勤人數和工作小時,這與生產力無關,因為不同的組織/結構,不同的勞動態度和勞動技能,以及不同的勞動工具和勞動環境衛生勞動保護/勞動工資/勞動強度和勞動紀律/勞動組合,其效果是不相同的,是不一樣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