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控儀器 » 砂層需要什麼儀器檢測承載力

砂層需要什麼儀器檢測承載力

發布時間: 2021-01-10 00:30:48

Ⅰ 地基基礎、主體結構抽測中,回彈一組,保護層一組,一組代表幾個部位急需

了解以下內容
熟悉1、地基容許承載力確定的方法:1)在土質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參照鄰近結構物地基容許承載力;2)根據現場荷載試驗或觸探試驗資料;3)按地基承載力理論公式計算;4)按現行規范提供的經驗公式計算。
掌握2、如何按規范法確定地基的容許承載力:首先要確定土的類別名稱,然後再確定土的狀態,最後再確定土的容許承載力。當基礎最小邊寬超過2m或基礎埋深超過3m,且h/b≤4時,上述一般地基土的容許承載力[σ]= [σ0]+K1γ1(b-2)+K2+γ2(b-3)。b—當b2m時,取b=2m;當b10m時,按10m計算;h3m時,取h=3m
掌握3、荷載板試驗方法:1)試驗原理:在欲試驗的土層表面放置一定規格的方形或圓形承壓板,在其上逐級加荷載,每級荷載增量持續時間相同或接近,測記每級荷載作用下荷載板沉降量的穩定值,載入至總沉降量為25mm,或達到載入設備的最大容量為止,然後卸載,記錄土的回彈值,持續時間應不小於一級荷載增量的持續時間。破壞狀態分為三個階段,壓密階段,剪切階段,破壞階段。2)試驗方法:試驗加荷方法應採用慢速法或快速法,加荷標准如下:第一級荷載應接近卸去土的自重,每級荷載增量一般取被試地基土層預估極限承載力的1/8~1/10,施加的總荷載應盡量接近試驗土層的極限荷載。各級荷載下沉降相對穩定標准一般採用連續2h的每小時沉降量不超過0.1mm或連續1h的每30min的沉降量不超過0.05mm。試驗點附近應有取土孔提供土工試驗指標,或其他原位測試資料,試驗後,應在承壓板中心向下開挖取土試驗,並描述2倍承壓板直徑范圍內土層的結構變化。試驗過程中出現下列現象之一,即認為土體已達到極限狀態,應終止試驗。①承壓板周圍的土體有明顯的側向擠出或發生裂紋;②在24h內,沉降隨時間趨於等速增加;③荷載P增加很小,但沉降量卻急劇增大,P-S曲線出現陡降階段,或相對沉降已等於或大於0.06~0.08.3)數據處理:繪制P-S曲線。①地基土的承載力,P-S曲線上直線段上拐點所對應的壓力值,作為地基土的承載力②地基土的變形模量E0,一般取P-S曲線的直線段,用下式計算:E0=(1-μ2)πB/4?△P/△S。
掌握4、標准貫入試驗方法:採用質量63.5㎏的穿心錘,以76㎝的落距,將一定規格的標准貫入器先打入土中15㎝,然後開始記錄錘擊數目,將標准貫入器再打入土中30㎝,用此30㎝的錘擊數作為標准貫入試驗的指標。1)試驗方法:①用鑽機先鑽到要試驗的土層,清孔後,換用標准貫入器,並量得深度尺寸。②將貫入器先打人15㎝,不計擊數,繼續貫入土中30㎝,記錄其錘擊數,即為標准貫入擊數N,若遇密實的砂層,貫入不足30㎝的錘擊數已超過50擊時,應終止試驗,並記錄實際貫入深度△S和累計錘擊數n,按下式換算成貫入30㎝的錘擊數N=30n/△S。③提出貫入器,將土樣取出,進行鑒別苗描述、記錄,然後鑽進至下一需進行時試驗的深度,再重復上述操作。同一土層應進行多次試驗,取平均值。
掌握5、泥漿性能指標檢測:1)相對密度,用泥漿相對密度計測定;2)粘度,用工地標准漏斗粘度計測定;3)靜切粒,用浮筒切力計測定;4)含砂率,用含砂率計測定;5)膠體率,是泥漿中土粒保持懸浮狀態的性能;6)失水率;7)酸鹼度,用PH值法
熟悉6、灌注樁完整性檢測的方法:鑽芯檢驗法、振動檢驗法、超聲脈沖檢驗法、射線法
掌握7、反射波法檢測基樁完整性時現場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1)被測樁應鑿去浮漿,樁頭平整。2)檢查儀器設備性能是否正常。3)確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受條件。4)激振點宜選擇在樁頭中心部位,感測器應穩固地安置在樁頭上,對於大直徑的樁可安置兩個或多個感測器。5)當隨機干擾較大時,可採用信號增強方式,進行多次重復激振與接收。6)為提高檢測的解析度,應使用小能量激振,並選用高截止頻率的感測器和放大器。7)判別樁身淺部缺陷,可同時採用橫向激振和水平速度型感測器接收,進行輔助判定。
掌握8、聲波透射法檢測基樁完整性時現場操作步驟、數據處理方法和注意問題。1)現場檢測:①先要預埋檢測管,樁徑小於1.0m時應埋設雙管,1.0~2.5m時應埋設三根管,2.5m應埋設四根管。②現場檢測前測定聲波檢測儀發射至接收系統的延遲時間t0,並按下式修正 t′=D-d/vt+D-d/vw。③檢測管內應注滿清水,測點間距20~40㎝。④應將每2根檢測管編為一組,分組進行測試。⑤每組測試完,應隨機重復抽測10%~20%。2)數據處理:①概率法,計算出樁基各測點聲時的平均值及標准差,然後採用聲時平均值與聲時2倍標准差之和作為判定樁身有無缺陷的臨界值。②相鄰測點間聲時的斜率和差值乘積判據,③多因數概率分析法,是運用聲時、頻率、波幅或聲速、頻率、波幅等參數,通過其總體的概率分布特徵,獲得一個綜合判斷值NFP來判斷缺陷的一種方法。
掌握9、基樁靜荷載試驗方法和現場注意問題。(一)靜壓試驗,確定單樁承載力和荷載與位移的關系,以及校核動力公式的准確程度,採用慢速維持荷載法,用單循環載入試驗,採用油壓千斤頂載入;載入方法:分級載入,每級載入量為預估最大荷載的1/10~1/15,載入過程中,荷載不能超過每級的規定值;沉降觀測:未達到穩定狀態不得進行下一級載入,每級載入完畢後,每隔15min觀測一次,累計1h後,每隔30min觀測一次;載入終止及極限荷載取值:①總位移量≥40mm,下沉量≥前一級荷載的5倍時,載入即可終止,此終止時荷載小一級的荷載為極限荷載。②總位移量≥40mm,載入24h未達穩定,載入即可終止;樁的卸載應分級進行,回彈量觀測,至少在2h內每30min觀測一次。(二)靜拔試驗,確定單樁抗撥容許承載力,採用慢速維持荷載法,採用油壓千斤頂載入,施加的靜撥力必須作用於樁的中軸線,均勻,無沖擊;位移觀測,15min一次,1h後,30min一次,位移量≤0.1mm/h,即可認為穩定,總位移≥25mm,載入即可終止。(三)靜推試驗,確定樁的水平承載力、樁側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承受反復水平荷載的基樁,採用多循環加卸載方法,承受長期水平荷載的基樁,採用單循環載入方法;載入裝置:一般採用兩根單樁通過千斤頂相互頂推載入,或在兩根錨樁間平放一根橫梁,用千斤頂向試樁載入;多循環加卸載試驗法,如位移量≤0.05mm/h,即可認為穩定。(四)①載入裝置要安全可靠,保證有足夠的載入量,不能發生載入量達不到要求而中途停止試驗的事故;②設置基準點時應滿足的條件:基準點本身不變動,沒有被接觸或遭破損的危險,附近沒有振源,不受直射陽光與風雨等干擾,不受試樁下沉的影響;③當量測樁位移用的基準梁採用鋼梁時,基準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必須自由支承,防止受日光直接照射;基準梁附近不設照明及取暖爐,必要時基準梁可用聚苯乙烯等隔熱材料包裹起來,以消除溫度影響;④測量儀器安裝前應予校驗,擦乾潤滑。

Ⅱ 砂層注水試驗的滲透量是多少

砂卵石換填壓實度來95% 承載力多少自≥200KPa。砂卵石換填在壓實系數94% -97% 時,承載力為200-300KPa。按照壓實系數小的墊層,承載力取低值,反之取高值的原則取值。砂和砂石地基(墊層)採用砂或砂礫石(碎石)混合物,經分層夯(壓)實,作為地基的持力層,提高基礎下部地基強度,並通過墊層的壓力擴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壓實力,減少變形量,同時墊層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過墊層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層的沉降和固結。砂和砂石地基具有應用范圍廣泛;不用水泥、石材;由於砂顆粒大,可防止地下水因毛細作用上升,地基不受凍結的影響;能在施工期間完成沉陷;用機械或人工都可使地基密實,施工工藝簡單,可縮短工期,降低造價等特點。適於處理3.0m以內的軟弱、透水性強的粘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質土;不宜用於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及滲透系數小的粘性土地基。承載力是指地基的強度對建築物負重的能力。

Ⅲ 基礎標高位於回填礫砂層,其承載力夠,回填礫砂層下部(800mm-1500mm)為細砂層,其承載力不夠,如何處理基礎

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中
第5.2.7條 當地基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弱卧層時,應按下式驗算:

Pz+Pcz≤faz(5.2.7-1)

式中
Pz----相應於荷載效應標准組合時,軟弱下卧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
Pcz---軟卧下卧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
faz---軟卧下卧層頂面處經深度修正後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對條形基礎和矩形基礎,式(5.2.7-1)中的Pz值可按下列公式簡化計算:
條形基礎

Pz=b(Pk-Pc)/b+2ztanθ(5.2.7-2)

矩形基礎

Pz=lb(Pk-Pc)/(b+2ztanθ)(l+2ztanθ)(5.2.7-3)

式中
b---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邊的寬度;
l---矩形基礎底邊的長度;
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
z---基礎底面至軟弱下卧層頂面的距離。
θ---地基壓力擴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可按表5.2.7採用。

地基壓力擴散角θ表5.2.7
Es1/Es2z/b0.250.503
5
106°
10°
20°23°
25°
30°註:
1.Es1為上層土壓縮模量;Es2為下層土壓縮模量;
2.z/b<0.25時取θ=0°,必要時,宜由試驗確定;z/b>0.50時θ值不變。

Ⅳ 預應力錘擊管樁在砂層施工遇不明堅硬層須進行引孔。如何保證單樁承載力

砂層用cfg樁是沒有問題的,不應該改。
估計砂層比較密實,所以預應力錘擊管樁打不下去專了,這個樁型才不合理。

引孔屬直徑做小一點,滿足打得下去就可以了。具體單樁承載力能達到多少,要試樁,由單樁承載力試驗來確定。
如果你是施工單位,就沒有義務保證單樁承載力能達到多少,你要做的就是按圖施工引孔,達到設計要求的收錘標准和樁長。
一般來說,摩擦樁,滿足了樁長,達到了收錘標准,只要不是地質發生了大的變化,一般承載力都能滿足要求。

話說回來,以前用CFG樁,可能是做復合地基吧。如果原來是CFG樁復合地基,現在改用管樁後,還是可以做復合地基,我估計做管樁復合地基根本不用穿過砂層,不用引孔,打到打不動了承載力就夠用了,因為管樁的承載力本來比CFG樁的高,而且樁長都有了10多米。這個可以做試驗驗證。

Ⅳ 樁基礎沉降觀測高60米沉總量不能大於多少

地基承載力檢測
一、 地基土載荷實驗
地基土載荷實驗用於確定岩土的承載力和變形特徵等,包括:載荷實驗;現場浸水載荷實驗;黃土濕陷實驗;膨脹土現場浸水載荷實驗等。
檢測內容:天然地基承載力,檢測數量不少於3點;復合地基承載力抽樣檢測數量為總樁數的0.5%~1.0%,且不少於3點,重要建築應增加檢測點數。CFG樁和素混凝土樁應做完整性檢測。

1. 地基土載荷實驗要點
用於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1) 基坑寬度不應小於壓板寬度或直徑的3倍。應注意保持實驗土層的原狀結構和天然濕度。宜在擬試壓表面用不超過20mm厚的粗、中砂層找平。
(2) 加荷等級不應少於8級。最大載入量不應少於荷載設計值的兩倍。
(3) 每級載入後,按間隔10、10、10、15、15min,以後為每隔0.5h讀一次沉降,當連續2h內,每h的沉降量小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4)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載入:
① 承壓板周圍的土明顯的側向擠出;
② 沉降s急驟增大,荷載-沉降(p-s) 曲線出現陡降段;
③ 在某一荷載下,24h內沉降速度不能達到穩定標准;
④ s/b≥0.06(b:承壓板寬度或直徑)
(5) 承載力基本值的確定:
① 當p~s曲線上有明顯的比例界限時,取該比例界限所對應的荷載值;
② 當極限荷載能確定,且該值小於對應比例界限的荷載值的1.5倍時,取荷載極限值的一半;
③ 不能按上述二點確定時,如壓板面積為0.25~0.50㎡,對低壓縮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對應的荷載值;對中、高壓縮性土可取s/b=0.02所對應的荷載值。
(6) 同一土層參加統計的實驗點不應少於3點,基本值的極差不得超過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為地基承載力標准值。
2. 現場試坑浸水試驗
用於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和浸水時的膨脹變形量。依據《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GBJ112)附錄三「現場浸水載荷試驗要點」。其操作重點:
(1) 承壓板面積不應小於0.5㎡。
(2) 分級加荷至設計荷載,當土的天然含水量大於或等於塑限含水量時,每級荷載可按25kPa增加。每組荷載施加後,按0.5h、1h各觀察沉降一次,以後每隔1h或更長時間觀察一次,直到沉降達到相對穩定後再加下一級荷載。
(3) 連續2h的沉降量不大於0.1mm/2h時,即可認為沉降穩定。
(4) 浸水水面不應高於承壓板底面,浸水期間每隔3d或3d以上觀察一次膨脹變形。連續兩個觀察周期內,其變形量不應大於0.1mm/3d,浸水時間不應少於兩周。
(5) 浸水膨脹變形達到相對穩定後,應停止浸水按規定繼續加荷直至達到破壞。
(6) 應取破壞荷載的一半作為地基土承載力的基本值。
3. 黃土濕陷性載荷試驗
用於測定濕陷起始壓力、自重濕陷量、濕陷系數等。有室內壓縮試驗載荷試驗、試坑浸水試驗。依據《濕陷性黃土地建築規范》(GBJ25)附錄六「黃土濕陷性試驗」。
常用方法:
(1) 雙線法載荷試驗:在場地內相鄰位置的同一標高處,做兩個荷載試驗,其中一個在天然濕度的土層上進行;另一個在浸水飽和的土層上進行。
(2) 單線法載荷試驗:在場地內相鄰位置的同一標高處至少做3個不同壓力下的浸水載荷試驗。
(3) 飽水法載荷試驗:在浸水飽和的土層上做一個載荷試驗。
(4) 地基承載力標准值。同一土層參加統計的試驗點不應少於3點,當個點計算值的極差不超過平均值的30%時,取此平均值作為該土層的低級承載力標准值。
4. 岩基載荷試驗要點
用於確定岩基作為天然地基或樁基礎持力層時的承載力。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岩土載荷試驗要點」。其操作重點:
(1) 採用圓形剛性承壓板,直徑為300mm。當岩石埋藏深度較大時,可採用鋼筋混凝土樁,但樁周需採取措施以消除樁身與土之間的摩檫力。
(2) 測量系統的初始穩定讀數觀測:加壓前,每隔10min讀數一次,連續三次讀數不變可開始試驗。
(3) 載入方式:單循環載入,荷載逐級遞增直到破壞,然後分級卸載。
(4) 荷載分級,第一級載入值為預估承載力設計值的1/5,以後每級1/10。
(5) 沉降量測讀:載入後立即讀數,以後每10min讀數一次。
(6) 穩定標准:連續三次讀數之差均不大於0.01mm。
(7) 終止載入條件:當出現下述現象之一時,即可終止載入;
① 沉降量讀數不斷變化,在24h內,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趨勢;
② 壓力加不上或勉強加上而不能保持穩定;
註:若限於載入能力,荷載也應增加到不少於設計要求的兩倍。
(8) 卸載觀測:每級卸載為載入時的兩倍,如為奇數,第一級可為三倍。每級卸載後,每隔10min測讀一次,測讀三次後可卸下一級荷載。全部卸載後,當測讀到0.5h回彈量小於0.01mm時,即認為穩定。
(9) 承載力的確定
① 對應於P~S曲線上起始直線段的終點為比例界限。符合終止載入條件的前一級荷載即為極限荷載。對微風化岩及強風化岩,取安全系數為3;對中等風化岩需根據岩石的裂縫發育情況確定,將所得值與對應於比例界限的荷載相比較,取小值;
② 參加統計的試驗點不應小於3點,取最小值作為地基承載力標准值。
註:除強風化的情況外,岩石地基不進行深寬修正,標准值即為設計值。
5. 輕便觸控試驗(輕型動力觸探)
用於檢驗淺層土(如基槽)的均勻性,確定天然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及檢驗填土的質量(干土質量密度)。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其試驗要點是:
(1) 先用輕便鑽具鑽至試驗土層標高,然後對所需實驗土層連續進行錘擊貫入觸探。
(2) 貫入時,落距為50±2cm,使其自由下落,將探頭豎直打入土層中,每打入土層30cm,記錄貫入錘擊數N10,
(3) 若N10,超過100或貫入10cm 錘擊數超過50,則停止貫入;如需對下卧層繼續試驗,可用鑽具鑽穿堅實土層後再作試驗。
(4) 若需描述土層時,可將觸探桿拔出,取下探頭,換以輕便鑽頭,進行取樣。
(5) 本試驗一般最大貫入深度為4m,必要時可在貫入4.0m以後用鑽具擴孔再貫入2.0m
6. 袖珍型土壤貫入儀試驗
是一種微型靜力觸探工具,利用對貫入阻力的快速測定,確定地基土的容許承載力及相關的力學指標。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袖珍貫入儀試驗規程》(CEC54:93)。
貫入操作要點:
(1) 微型貫入儀,一般採用彈簧頂桿機構,設置的貫入阻力較小(一般為20~40N),測定前應根據土層的軟硬程度,選擇能滿足測試范圍的、適宜的規格。
(2) 測試前,應將貫入儀探頭擰下來,用布檫干凈後,再接回去擰緊,上平。每測一次都應清理一下探頭上的泥土,以免探頭滑動時,將泥土帶入套管內。貫入前,應將刻度歸零。
(3) 五指平握貫入儀的套管,將探頭垂直壓入土層中。施力要均勻緩慢,貫入速度1mm/s,連續貫入,直到規定的貫入深度(一般為10~20mm)。微型貫入儀貫入深度較小,貫入時眼睛要不停地注視,當貫入深度剛沒到土面時,立即停止貫入。但不可突然鬆手應逐步放鬆,以免彈力太大,影響數值的准確。在刻度桿直接讀取測試結果(貫入阻力P )。
(4) 用上述方法,在同一試件上取4~5點,分別測出相應值P 後,求出平均值P (注意探頭的清理和刻度桿的歸零)。現場測試應盡量避免在礫石和裂縫處貫入。
二、 單樁靜載荷試驗
樁的靜載試驗,一般和試樁同時進行,在同一條件下,試樁數不宜少於總樁數的1%,並不應少於2根,工程總樁數50根以下不少於3根,當總樁數少於50根時,不應少於2根。試驗內容有:單樁垂直靜載荷試驗、單樁抗拔載荷試驗、單樁浸水靜載荷試驗和單樁水平靜載荷試驗等。

1. 單樁垂直靜載荷試驗
目的為求得單樁承載力標准值Rk。單樁垂直靜載荷試驗設備同地基土現場載荷試驗一樣,包括加荷與穩壓系統、測量系統和反力系統。載入反力裝置有壓重平台、錨樁橫梁和錨樁壓重聯合反力裝置等,可依工程實際條件選用。
2. 單樁抗拔載荷試驗
抗拔力作用下樁的破壞有兩種形式,一是地基變形帶動周圍土體被拔出;一是樁身強度不夠,樁身被拉裂或拉斷。抗拔載荷試驗方法與壓樁試驗相同,只是施加荷載力的方向相反。
3. 單樁浸水靜載荷試驗
目的是確定濕陷性黃土場地上單樁容許承載力,宜按現場浸水靜載荷試驗並結合地區建築經驗確定。
4. 單樁水平靜載荷試驗
目的是採用接近於單樁的實際工作條件的試驗方法,來確定單樁的水平承載力和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數。並可測得樁身應力變化情況,求得樁身彎距分布圖。
5. 單樁靜載荷試驗步驟:
(1) 結合實際條件和試驗內容,選定試驗設備;
(2) 規定載荷試驗條件,一般應通過試樁進行驗證後再修訂試驗條件;
(3) 加荷與卸荷;
(4) 資料整理:試驗原始記錄表、試驗概況、繪制有關曲線等;
(5) 成果分析與應用:單樁極限承載力Pu的確定,單樁承載力標准值Pk的確定,Pk=Pu / K,K 為安全系數,通常取2。並求出樁側平均極限摩阻力和極限端承力等。
三、 單樁動測試驗
採用各種動測方法求得單樁承載力及檢驗樁的質量是一種簡便經濟的方法。但由於動測的可靠程度還受設備、操作、環境等影響,所以,在採用各種動測法時,均應滿足下列原則:應做足夠數量的動靜對比試驗,以檢驗方法本身的准確程度(誤差在一定范圍內),並確定相應的計算參數或修正系數;試驗本身可重復;系非破損試驗;方法簡便快捷。
因各種動測法本身有一定的測試誤差,所以試樁數量不宜少於總樁數的20%,並不少於4根。
目前國內已用於工程檢驗的動測法根據樁基激振後樁土的相對位移或樁身所產生的應變數大小,分為高應變和低應變兩大類。
1. 高應變動測
高應變動測是指採用錘沖擊樁頂,使樁周土產生塑性變形,實測樁頂附近所受力和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通過應力波理論分析得到樁土體系的有關參數。
(1) 檢測目的
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採用實測曲線擬合分析時,可以得到樁側與樁端土阻力分布,模擬靜載荷試驗的p – s曲線;檢測樁身結構完整性,判斷樁身質量及缺陷位置;打樁時檢測樁身應力和進行樁錘效率的監測,選擇沉樁設備與工藝參數,選擇合理的樁型和樁長。
(2) 檢測數量
高應變動測數量,在地質條件相近、樁型和施工條件相同時,不宜少於總樁數2%,並不應少於5根。對於一柱一樁的建築物、構築物應全部進行完整性檢測,對非一柱一樁時,當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對樁基施工質量有疑問時,應由設計方按有關規范決定增加試樁數量。
(3) 檢測方法
① 檢測前必須檢查儀器的使用狀態。每年應由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進行標定,精度要達2%以上。
試驗用錘擊必須具備足夠的錘擊能量
② 對需要進行檢測的混凝土灌注樁,樁身混凝土強度滿足大於等於28d 的強度,樁頂必須處理,要鑿除頂部強度較低的混凝土,將樁接長至地坪以上1.5~2倍樁經處,所有主筋均需接至樁頂保護層以下並對樁頂進行加強保護,樁頂混凝土≥C30。同時在錘與樁頂之間設置;有效墊層。
③ 在樁身兩側對稱安裝兩只加速感測器和應變感測器。它們與樁頂之間的距離應≥1.5倍樁經。在進行高應變動測時,必須同時量測每次錘擊下樁的最終貫入度。為使樁周土產生塑性變形,單擊貫入度不宜小於2.0mm。應力和加速度必須隨時間連續測定和采樣。在檢測過程中要不斷比較樁身材料實測阻抗與理論阻抗的關系,錘擊時實測力與速度峰值應成正比,如果不符,應立即停捶檢查。高應變試驗應採用實測曲線擬合分析確定CASE阻尼系數值,擬合計算樁數不宜少於試樁總數30%並不少於5根。
(4) 結果評定
① 應力不應有負值;
② 應力和速度的尾部應歸零
③ 一般情況下t1-t2時間段(速度曲線)在F(t) (力曲線)的下方
④ 信號前沿,Z.?V(T)和F(t)曲線基本重合,且共同達到峰值
⑤ FMX(最大打擊力)與FHM(根據錘擊動量估算的最大打擊力)接近、
⑥ 最大的動位移超過2~5mm
⑦ 信號無交流震盪干擾
⑧ 樁底反射明顯
⑨ 信號不削頂
⑩ 用擬合法時,擬合曲線完成或擬合系數值,灌注樁不宜大於5%,預制樁不宜大於3%
? 用擬合法時,計算與實測的錘擊數(貫入度)接近
(5) 報告審核
① 波形及有關參數是否符合上述結果評定的要求
② 報告中有部分或全部採用擬合法計算承載力
③ 實測承載力應與設計承載力對照
④ 高應變動測可用與部分驗收,不宜作為設計依據;宜進行靜載荷試驗作為設計依據
2、 低應變動測
低應變動測主要採用彈性反射法。它是將樁視為一維的彈性桿件,在樁頂施加一沖擊力,產生應力波。應力波沿樁身傳播,當遇到波阻抗存在差異的界面,就會產生反射信號,反射信號由旋轉於樁頂的感測器所接收,再對反射信號進行分析以判斷樁的質量情況。
(1) 檢測目的
主要對各類灌注樁進行質量普查,檢查樁身完整性,是否有斷樁、夾泥、離析、縮頸等缺陷存在並基本定位。對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預應力混凝土樁、鋼管樁等樁,主要用於檢查樁身完整性。
(2) 檢測數量
採用隨機采樣的方式抽檢,進行低應變動測的樁數,不應少於總樁數的30%,且不得少於10根,對於獨立承台形式的樁基礎工程必須增加檢測比例直到100%檢測。
動測後不合格的樁比例過高時(占抽檢總數5%以上),宜以相同的百分比進行擴大抽檢,設計單位認為需要時,可擴大到普檢。
對同一工程中的同一批樁中有疑異的樁,宜採用多種方法同時進行檢測,並進行綜合分析
(3) 檢測方法
檢測前,先進行截樁處理至設計標高,鑿去疏鬆部分後用砂輪磨平,安裝感測器、放大器、數據採集裝置、記錄顯示器(目前常用的PIT動測儀已一體化)。然後在樁頂施加沖擊力產生應力波,應力波沿樁身傳播至樁底或遇界面產生反射信號,再由感測器接收,經分析計算,產生檢測結論。
(4) 結果評定
① 根據時域波形,比較入射波於反射波到達時刻及其振幅、相位、頻率等特徵,進行判斷和計算;而波阻抗Z=pVA, p為密度、V為速度、A為截面積,很顯然,波阻抗的差異主要來源於密度、面積的變化。當樁的密度變化大時,就可能存在著混凝土的疏鬆、夾泥、離析等;面積變化大時,就可能存在擴頸、縮頸、裂縫、斷樁等。波阻抗差異越大,反射信號就越強烈。
② 完整性良好的單樁具有下列特徵:
a. 樁底反射明顯,無缺陷反射波存在(需要說明,無樁底反射的不一定是壞樁,有樁底反射的一定是好樁)
b. 波形規則,波列清晰,完整樁之間波形特徵相似
c. 樁身混凝土平均波速較高
③ 完整性存在缺陷的樁具有下列情況:
a. 樁的界面反射明顯,反射信號到達要小於樁底反射時刻
b. 波形受到干涉,波的振幅、相位、頻率相對正常樁的波形出現異常,缺陷嚴重時,易形成多次反射,振幅較大
④ 低應變動測樁身質量評定等級宜為四類(重點):
a. 無缺陷的完整樁
b. 有輕度缺陷,但基本不影響原設計樁身結構強度的樁
c. 有明顯缺陷,影響原設計樁身結構強度的樁(可部分利用或降級使用);
d. 有嚴重缺陷的樁(廢樁)。
(5) 報告審核
① 審核報告結論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② 審看波形圖
無缺陷波形圖,有樁底反射;有淺部缺陷波形圖;有兩次反射的波形圖
3. 目前有關常用的動測法介紹如下:
(1)打樁分析儀法
是採用大應變打樁分析儀檢測樁的承載力,大應變PDA是根據CASE法原理設計的專用儀器,試驗時用錘錘擊樁頂,然後根據樁頂實測到的力和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通過簡單計算確定壯的承載力和斷樁結構的完整性,包括缺陷程度和缺陷位置。分析、顯示、記錄由打樁分析儀及配套儀器自行完成
(2)水電效應法
由激振系統電路放電,每次以模擬信號變成一組數據信號,然後輸入到信號處理機中,經過變換得出頻譜圖。是利用測出的波形曲線和頻譜曲線的形態來判斷斷樁的位置。
(3)應力波反射法
當應力波在一根均勻的桿件中傳播時,其大小不發生變化,波的傳播方向與壓縮波中質點運動方向相同,於拉伸波中質點運動方向相反,應力波反射法檢測樁的完整性就是利用應力波的這種特徵。當樁身某截面出現擴頸、縮頸、斷裂或有泥餅等情況時,就引起阻抗的變化,從而使一部分波產生反射並到達樁頂,由在樁頂安裝的拾振器測試並記錄下來,則可判斷出樁的結構完整程度。
(4)聲波透射法
此法是利用波幅比聲速對缺陷反應更靈敏,使用接受信號能量平均值的一半作為判定缺陷臨界值。此法適用於檢測樁經大於0.6m的混凝土灌注樁的完整性。
(5)機械阻抗法
本方法有穩態激振和瞬態激振兩種方式,適用於檢測樁身混凝土的完整性,推定缺陷類型及其在樁身中的部位

Ⅵ 某建築場地地基主要受力層為粉細砂層,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k=120kPa,壓縮模量Es=5.6MPa。

請仔細核對你給的條件:樁土應力比n=510/120=4.25,你怎麼給了個樁土應力比為2,這不是相內互矛盾的么。建議容把樁土應力比n=2去掉,或者把振沖樁體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fpk=510kPa去掉。請確定之後再計算。

Ⅶ 管道焊接魚鱗紋路怎麼走

預應力管樁一般分:PC樁(預應力管樁)和PHC樁(高強預應力管樁)
直徑分:300、400、500、550、600等規格
按抗裂彎矩和極限彎矩的大小分為:A、AB、B型耐打性按Alt;ABlt;B
設計上,一般考慮地質條件,持力層的選用,經驗是標貫在30擊左右的土層或砂層基本很難穿透,主要考慮豎向承載力的(側土比較好),可以採用薄壁A型,要考慮樁的水平承載力(側土如淤泥等)最好採用厚壁B型,當然兩種之間很多種組合可以挑選,把握好水平力或長細比大的用抗側力強的樁。承載力特徵值的選定一般根據地質報告、規范參數、已經本地區經驗綜合選定,我發現用規范的公式很難算到實際能達到的承載力,但有時審圖卻需要計算,往往要解釋半天,對於如珠江三角洲地區,經驗比較豐富的,採用經驗值,其他地方還是適當保守,通過靜載試驗後慢慢調整,如樁數較多,宜先試樁並試載確定。
管樁成樁主要有柴油錘擊打或靜力壓樁兩種。柴油錘要根據承載力合理選用錘重和沖擊能量,原則是重錘低擊優於輕錘高擊,輕錘高擊容易打爛樁帽。打入式成樁主要控制有樁長和最後三鎮貫入度或兩者雙控。靜力壓樁選用壓樁重種越為特徵值的2.2~2.5倍,靜力壓樁比較直觀,成樁後承載力比較有保證。靜力壓樁的機械笨重,佔地大,對場地尺寸和表層地基承載力有要求。兩種成樁方式靜力壓樁要貴,機械進退場費也貴一點。目前珠三角大約是相差10Yuan/m。施工過程對配樁和接樁有些要求:例如配樁宜一根樁到底不用接樁,有接頭宜接頭在深處不宜在表面,接樁焊接要求高,要有專業焊工證(固結你是建設方的,尤其需要查這一證),焊縫要均勻飽滿,老工程師說面有「魚鱗狀」紋路為好,焊接後要等涼卻一定時間後才能繼續施工,以免焊縫處入土急冷後冷脆影響使用壽命(這一點很多趕工期的工程很多人做不好),有抗浮設計要求的,對焊縫要求很高,更應該控制好質量。在網上看過報道有用機械卡口式接樁的,我沒見過,不過如工藝成熟,我認為會比目前焊縫好,目前焊縫幾乎都沒做防銹處理,幾十年,誰知道會怎樣,也許成樁垂直度高的問題不大,垂直度低或有抗浮要求的難說。
樁施工過程難免出現錯位,垂直度不好,樁頭打爛等,要堅決費樁,重新補樁。樁尖如果碰到孤石,容易斷樁或樁頭損傷,斷樁要費,一般工地會倒2米左右混凝土封底,我認為封底防水的功能難圓其說,倒是可以彌補樁頭的損傷。
樁基施工完成後採用動測檢測其完整性,採用靜載試驗或高應變動測法檢測承載力。其中高應變動測法並不能完全反映承載力,但比較便宜,靜載較貴但是承載力結果權威

Ⅷ 砂層能做地基承載力實驗嗎

可以做,看下地基勘察報告,如果與承載力特徵值滿足設計要求,可以直接用天然地基基礎,做靜載試驗驗證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