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儀器高法的高程怎麼算
❶ 水準測量表如何計算實測高程
1、比如設計高程1477.169m,後視讀數0.550
視線高=設計高程+後視讀數
前視讀數=視線高—實測高程
2、水準測量又名「幾何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在地面兩點間安置水準儀,觀測豎立在兩點上的水準標尺,按尺上讀數推算兩點間的高差。
通常由水準原點或任一已知高程點出發,沿選定的水準路線逐站測定各點的高程。由於不同高程的水準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線測得的兩點間高差將有差異,所以在整理國家水準測量成果時,須按所採用的正常高系統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確的高程。
(1)兩次儀器高法的高程怎麼算擴展閱讀;
檢核
1.計算檢核
B點對A點的高差等於各轉點之間高差的代數和,也等於後視讀數之和減去前視讀數之和,因此,此式可用來作為計算的檢核。但計算檢核只能檢查計算是否正確,不能檢核觀測和記錄時是否產生錯誤。
2.測站檢核
B點的高程是根據A點的已知高程和轉點之間的高差計算出來。若其中測錯任何一個高差,B點高程就不會正確。因此,對每一站的高差,都必須採取措施進行檢核測量。
1)變動儀器高法:同一測站用兩次不同的儀器高度,測得兩次高差以相互比較進行檢核。
2)雙面尺法:儀器高度不變,立在前視點和後視點上的水準尺分別用黑面和紅面各進行一次讀數,測得兩次高差,相互進行檢核。
3.路線檢核
測站檢核只能檢核一個測站上是否存在錯誤或誤差超限。由於溫度、風力、大氣折光、尺墊下沉和儀器下沉等到外界條件引起的誤差,尺子傾斜和估讀的誤差,以及水準儀本身的誤差等,雖然在一個測站上反映不很明顯,但隨著測站數的增多使誤差積累,有時也會超過規定的限差。
1)附合水準路線檢核
2)閉合水準路線檢核
3)支水準路線檢核
❷ 測量學中,兩次儀器高法測量兩點高差,若前視讀數為紅尺讀數,那後視讀數是紅尺讀數還是黑尺讀數
兩次儀器高法是指採用不同的儀器高度(水平視線)測高差(改變儀器高度應該在10cm以上)。測量中不是採用雙面尺法,若前視讀紅尺,後視也對應讀紅尺。
❸ 兩次儀高法觀測兩點高差得到兩次高差分別為1.235m和1.238m,則兩點高差為( )
測量儀器測量多點多次數據都會有一個取數原則,這個原則是「四捨六入,逢五單進雙舍」,得出答案1.236
❹ 兩次儀高法觀測量點高差,兩次的結果分別是1.235和1.236,則兩點高差是()
根據測量計算「四捨六入、逢五單進雙舍」原則,高差或然值應為1.236。
❺ 兩次儀器高法測量時,c為A,B中間的的任一點,在C處架水準儀,A,B處立水準尺,得出前後讀數a,b
先提醒一下,前後視距最好保持相等,c如果是任一點的話並不能符合測量要求哦。
然後答題專,屬兩次儀器高法旨在利用不同儀器高度所測數據取平均值減少測量誤差,所以應該不改變尺面顏色,全紅全黑。利用兩次讀數求差,求平均值。得AB點高差。
改變尺面顏色的話,叫做雙面尺法,設站一次,後視點「紅」「黑」,前視點「紅」「黑」。然後紅紅求差,黑黑求差,取平均值。得AB點高差。
你也可以自己利用這兩種方法的基本原理,組合使用,兩次儀高雙面尺法。
其次水準尺的雙面(黑紅)是成對使用的,一把雙面水準尺的黑面刻度從0開始,紅面刻度從4687mm或4787mm開始;另一把的黑面刻度也是從0開始,但紅面是4787mm或4787mm開始。以此來看前紅後黑,所得到的高差並不是AB點的真實高差,所以應該全紅全黑。
❻ 雙儀測高法怎麼測
雙儀高法。復 在同一測站上制,第一次測定高差後,變動議器高度(大於0。1M以上)再重新安置儀器觀測一次高差。兩次所測高差的絕對值不超過5MM,取兩次高差的平均值作為該站的高差,如果超過5MM,則有誤差,需要重測。
❼ 水準儀兩次儀器高測量兩點高差 的方法步驟
1、對中整平;量儀器高。
2、讀前視距塔尺讀數;
3、讀後視距塔尺讀數;前後視距盡量相等回答
4、前視讀數減後視讀數計算高差
5、改變儀器高再測一次,與前次結果比較,看是否一致或者在誤差范圍內,在范圍內結果可用,否則從新測量。
需紀錄:日期、天氣、觀測人、記錄人、儀器高、前視塔尺讀數、後視塔尺讀數、前視距、後視距。
❽ 急求雙儀高法水準測量的檢核計算
測站檢核
雙儀高法。 在同一測站上,第一次測定高差後,變動議器高度(大於回0。1M以上答)再重新安置儀器觀測一次高差。兩次所測高差的絕對值不超過5MM,取兩次高差的平均值作為該站的高差,如果超過5MM,則有誤差,需要重測。
❾ 水準儀兩次儀器高測量兩點高差的方法及步驟
1 儀器來放置兩點中間,對中、整平自;
2 前視讀數 a ,記錄;後視讀數 b,記錄;
3 求高差 h1
4 改變儀器高10cm左右,對中、整平;
5 再次記錄前視、後視的讀數;
6 求高差h2;
7 h1-h2≤5mm ,合格,
❿ 採取變儀高法進行水準測量時兩次高差控制在多少時方可取平均值作為最終高差
課本上寫的是兩次高差較差控制在±3mm以內時,可以認為這兩次觀測都正確,可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的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