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儀器有哪些
㈠ 用凸透鏡製成的光學儀器有哪些
凸透鏡應用: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於照相機和攝像機.
U<f,成倒正立、放專大的虛像,應用於屬放大鏡.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於幻燈機和投影儀.
故答案為: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
㈡ 光學儀器是指什麼
光學儀器的品種多了,凡用於光學領域的儀器都屬於光學儀器,多得不勝枚舉。譬如,顯微鏡、望遠鏡、分光儀、平行光管、聚光鏡、潛望鏡、瞄準鏡、偏振鏡、法布羅干涉儀、光學編碼盤、激光干涉測長儀、探照燈、……
㈢ 光學設備包括哪些
呵呵所有有瞄準口的,對焦的,都是啊。~~~
以前都跟鏡有關。現在科學先進,新加很多光學制動設備。手錶,計算機,汽車,飛機~~~~~等等~~~~
㈣ 中國古時候研製的光學儀器有哪些
凡是利用光學原理進行觀察或測量的裝置,叫作「光學儀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平面鏡、球面鏡及透鏡具有的奇特現象製作了大量光學儀器。
我國古代曾經製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學儀器銅鏡和潛望鏡。隨著對凸面鏡和凹面鏡的認識,後來又進行了眼鏡、望遠鏡、顯微鏡、探照燈等光學儀器的研製。
唐開元年間中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邀請申天師及方士羅公一同賞月。3個人賞月把酒言歡之際,唐明皇心悅,想到月宮游歷一番。
於是,申天師作法,方士羅公遠擲手杖於月空,化作一座銀橋,橋的那邊一座城闕,橫匾上書:廣寒清虛之府。
羅公遠對唐明皇言道:「此乃月宮是也!」
唐明皇踏銀橋升入月宮,見仙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與廣庭之上,看得皇上如痴如醉。他原本精熟樂律,聞聽仙樂優美,便默記曲調,決定在他的皇宮奏出此曲。
回到人間後,唐明皇即令主管宮廷樂舞的官員依此整理出一首優美動聽,彷彿天外之音的曲子,配上宮廷舞女的舞姿,即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唐王游月宮的傳說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話,月宮也因此有「廣寒宮」之稱。遼代時期鑄有「唐王游月宮鏡」,以紀此事。此鏡直徑21.8厘米,厚0.75厘米,重達1460克,紋飾採用高浮雕和線雕相結合。
銅鏡鏡體猶如一輪滿月,高低起伏的紋飾之間彷彿映現月中寒宮;月宮的樓閣時隱時現,搖曳的桂樹在月影中晃動著枝頭;搗葯的玉兔分外高興,迎客的金蟾舒展著身軀;隨風的流雲,彎曲的月橋,橋下水潭中現身的神龍躍躍欲試;駕雲而來的唐王。好一派天上仙境,人間勝景,讓人不能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和獨具匠心的鑄造工藝。
其實,我國在3000年前就製造和使用銅鏡,並且很早就對光的反射有深刻的認識。
我國古代造鏡技術非常發達,並且對各種鏡子成像原理有深入的研究。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使用銅鏡,至今仍被人們看作世界文明史上的珍品。
除了銅鏡外,古人還利用平面鏡反射原理,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潛望鏡。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淮南萬畢術》一書中,有「取大鏡高懸,置水盆於下,則見四鄰矣」的記載。這個裝置雖然粗糙,但是意義深遠,近代所使用的潛望鏡就是根據這個道理製造的。
在利用平面鏡的同時,人們又發現了球面鏡的奇特現象。球面鏡有凹面鏡和凸面鏡兩種。
認識凹面鏡的聚焦特性,利用凹面鏡向日取火,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古代,我國把凹面鏡叫作「陽燧」,意思就是利用太陽光來取火的工具,這是太陽能的最初利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墨翟和他的學生就對凹面鏡進行了深入研究,並且把他們的研究成果,記載在《墨經》一書中。
他們通過實驗發現,當物體放在球心之內時,得到的是正立的像,距球心近的像大,距球心遠的像小。當時墨家已經明確地區分焦點和球心,把焦點稱作「中燧」。
墨家對凸面鏡也進行了研究,認識到物體不管是在凸面鏡的什麼地方,都只有一個正立的像。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總結古代鑄鏡的技術說:如果鏡大,就把鏡面做成平面;如果鏡小,就把鏡面做成微凸,這樣鏡面雖然小,也能照全人的臉。
沈括還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正確地表述了凹鏡成像的原理。他指出:用手指放在凹面鏡前成像,隨著手指和鏡面的距離遠近移動,像就發生變化。
沈括用這個事例說明了凹面鏡成像和焦點的關系。當手指迫近鏡面的時候,得到的是正立的像;漸遠就看不見像,這就是因為手指在焦點處不成像;超過了焦點,像就變成倒像。他指出四鏡「聚光為一點」,他把這點叫做「礙」,就是近代光學上所謂的「焦點」。
由於我國古代沒有應用玻璃,對於透鏡的知識比較差。但是具有聰明才智的我國古代人民,通過特殊的方法,還是認識到凸透鏡的聚焦現象。
晉代的科學家張華著的《博物志》一書中說:「削冰命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這可以說是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
冰遇熱會融化,但是古人把它製成凸透鏡,利用聚焦,來取得火。這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是事實上是可能的。
從這里可以看出,當時對凸透鏡的聚焦已經有充分的認識。
古人不僅認識到了凹面鏡和凸面鏡的特點,還利用這一原理製造瞭望遠鏡等光學儀器。
望遠鏡在明清時期稱為「遠鏡」、「千里鏡」、「窺遠鏡」、「窺天鏡」等。1631年,科學家薄珏創造性地把望遠鏡裝置在自製的銅炮上。這一創舉是很有意義的。後來,望遠鏡也被配置在天文觀測與大地測量儀器上。明代歷法家李天經領導的編訂歷法的「歷局」也製造過望遠鏡。
明代末期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最早研製成功望遠鏡。他曾經和一位近視朋友文康裔同登蘇州郊外的虎丘山,使用自製的「存目鏡」清楚地看到城內的樓台塔院,就連較遠的天平、靈岩、穹窿等山也歷歷如在目前。
孫雲球的「存目鏡」據說能「百倍光明,無微不矚」,大概就是放大鏡。他還發明一種「察微鏡」。
清代科學家鄭復光在其所著的《鏡鏡詅痴》中對望遠鏡的種類、結構、原理、用法與保養,介紹得十分詳細,而且切於實際,後人給予很高的評價。書中介紹過一種「通光顯微鏡」,基本上也還是放大鏡,只是配上平面反射鏡,能夠減輕目力負擔。
鄭復光《鏡鏡詅痴》專門介紹過「取景鏡」,不但有舊式的與改進式的,而且對於它的原理構造以及優缺點一一作出說明並附有裝置圖。這個取景器是在毛玻璃或在透明玻璃上鋪上白紙攝取景物的實像。
大概在1844年至1867年之間,科學家鄒伯奇在《鏡鏡詅痴》所介紹的取景器的基礎上,去掉反射平面鏡,加上照相感光片和快門、光圈等部件,製成了照相機。這在當時還是十分新奇的技術。
鄒伯奇還摸索配製感光材料,又取得了很好的結果。他用自己研製的全套設備材料拍攝了不少照片,這些照片成為我國目前見到的最早的攝影作品之一。
其中一張現存於廣州市博物館,雖歷時百餘年仍然形象清晰,表明了鄒伯奇研製的全套照相設備材料具有很高的質量。
據史籍記載,探照燈在我國明代末期,是將燭焰放在凹面鏡附近的焦點上,燭焰所發出的光經凹面鏡反射後,照到壁上,猶如月光照到壁上一般。
明代末期青年發明家黃履庄也製造出「瑞光鏡」,最大的直徑達五六尺。據說「光射數里」,「冬月人坐光中,遍體生溫,如在太陽之下」。其射程和輻射熱量有些誇張渲染。
由於當時只有蠟燭之類的光源,凹面鏡的口徑大,它所能容納的光源也就大,這就使得人們可以提高光源強度,這樣經過反射形成平行光以後,照在身上就有「遍體生溫」的感覺,亮度也大大增加了。
明清時期我國民間研製的光學儀器還很多,例如萬花筒、映畫器、西湖景等,這些東西的研製也已經受到西方知識的啟發。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光學儀器製造是我國古代物理學中的顯著成就之一,表明我們祖先對人類科學的貢獻。
㈤ 請問,光學儀器有哪些光學儀器的元器件有哪些呢
顯微鏡就是很典型的光學儀器光學肯定得有玻璃或者鏡子的~
㈥ 國內的光學儀器公司
北京華北
上海締倫
重慶奧特
桂林邁特
㈦ 常見的光學儀器有哪些
光學儀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照度計,熔點儀,目鏡、物鏡,紫外內輻照計,經緯儀容、水準儀,色差儀,光譜儀、光度計,其他光學儀器,刀具預調儀,分光儀,垂准儀,夜視儀,影像儀,投影儀,折射儀,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棱鏡、透鏡,濾光片、濾色片,激光水平儀,激光測距儀等數個子類別。
㈧ 光學儀器:
光學儀器是統稱能詳細點具體是哪些光學儀器 比如:顯微鏡 還是?
㈨ 用於測量的光學儀器有哪些
光學經緯儀、水準儀。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說的儀器,但現在都用電子的測量儀器了,方面。
㈩ 利用凸透鏡的光學儀器有哪些
松鼠,我來告訴你
投影儀,顯微鏡, (照相機) , and等等等等。。。。。。
選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