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探測儀器都有哪些
⑴ 為什麼各國雷達衛星各種偵測高科技但一架大飛機失蹤卻始終找不到
那是針對特定目標而言的,雷達和衛星的高精度是指對特定或者指定目標的觀測能力,此前這架飛機並不在觀測范圍內,即使留下影像或者衛星圖像也只是「無意而為」,現在事後要在大洋上尋找,特別是在很可能墜入海底的前提下,衛星就比較尷尬,為了保持對一個地區長時間的監控需要衛星頻繁變軌,消耗大量壽命期內的燃料,而且對海底目標探測能力不佳,但是對海面漂浮物和油跡帶倒是有不錯的監控效果,可以作為范圍鎖定,然後由船隻和飛機去做更精密的搜索,這也是我國調動衛星的初衷。至於雷達對小目標的探測效果本來就不佳,RCS太小的目標很可能被雷達識別機制過濾掉,對空雷達這里不起作用,對地的合成孔徑雷達和逆合成孔徑雷達倒是比較有效,但是你這個精度的雷達要找什麼呢,殘骸沒有特定的回波特徵,就算你掃描到了也未必能辨識出,對海面的搜索因為雜波太多,效果並不會太好。所以現在主要的搜索手段還集中在可見光的光學探測儀器和紅外探測設備上。更多的還是目視搜尋。至於聲吶,在淺海區的主動聲吶表示亞歷山大,雜波和各種海底地形的回波,在加上各種信號在海底和海面來回反射損耗,這種環境中去辨識出沒有特徵的殘骸回波,比較困難。即使是美帝的SOSUS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也是會因為信號的散射和海面-海底之間的反射消耗 而變的像聾子一樣,這還沒考慮淺海的背景噪音以及鹽度梯度造成的水聲能量的不正常傳播和躍層現象。說這段話的人,其實是為了噴而噴,高科技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萬能的,都有其適用的領域,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綜合現有的技術手段立體的搜尋飛機,發揮每種手段的優勢,而不是高射炮打蚊子,激光炮打蒼蠅,再好的手段,運用不當,都無法發揮效果。現在比較有效的方法還是船載聲吶和拖曳陣列聲吶對海床進行掃描,或許會有所發現。最新消息,我國的TU-154出發了,不出意外就是南苑的那批電偵,帶合成孔徑雷達,紅外成像和電視攝像,高解析度CCD,三維成像光譜儀等探測手段,也有軍用的各種信號收集分析定位手段,這就屬於我提到的綜合探測定位手段的整合平台,對搜救來說投入這樣的空中平台是非常有利的。
麻煩採納,謝謝!
⑵ 人類對海洋調查和探測應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
人類用科學方法進行海洋科學考察已有100餘年的歷史,而大規模、系統地對世界海洋進版行考察則僅權有30年左右。現代海洋探測著重於海洋資源的應用和開發,探測石油資源的儲量、分布和利用前景,監測海洋環境的變化過程及其規律。在海洋探測技術中,主要高科技手段包括在海洋表面進行調查的科學考察船、自動浮標站,在水下進行探測的各種潛水器,以及在空中進行監測的飛機、衛星等。
⑶ 義大利游輪為什麼會觸礁側翻,船上不是有最先進的雷達和探測儀嗎還有電腦報警干預,等等一些高科技
即使設備多先進,終究是由人來操縱。 當時的船長無視制度規程脫離航線,為的就只是讓船駛近海岸,讓岸上居民看著他拉風,結果捅了大漏子。只要人堅持犯傻,機器是拉不住的
⑷ 現實中存在能量探測器或者人體探測器嗎還是說在哪種政府秘密機構里才有這類高科技儀器不是中二犯了,
探測人體各器官、肌肉性能的機器現實里的確存在
你說的能量探測不知是指什麼。如果是探測石油、電能、熱能、煤碳之類的設備,現實里也有的
⑸ 太空中除了人造地球衛星,還會有哪些高科技的東西
太空中除了人造地球衛星,各種太空探測器。
太空探測器是空間探測的范圍集中版在地球環境權、空間環境、天體物理、材料科學等方面。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上天,到2000年全世界已發射了100多個空間探測器。它們對宇宙空間的探測取得了豐碩成果,所獲得的知識超過了人類數千年所獲知識總和的千百萬倍。
(5)高科技探測儀器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太空探測器運行軌道: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克服火箭發射場地理位置的局限,飛向月球和行星的探測器一般先進入繞地球飛行的過渡軌道,然後在合適的方位上加速進入預定航線。
行星探測器的飛行軌跡叫航線(或軌道)。要飛向其他天體,必須達到擺脫地球引力的第二宇宙速度,航行器以拋物線軌跡飛離地球,然後在太陽引力作用下以圓軌道繞太陽飛行。
如它大於第二宇宙速度而小於第三宇宙速度,又是沿地球公轉方向飛行,由於它比環繞太陽飛行所需要的速度大,因而在近日點入軌後,便在地球軌道外側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飛行。速度愈大,橢圓軌道愈扁長,到達的距離就愈遠。
⑹ 如何防範學校用高科技探測到手機
是的。關機也可以。
但是你把電池拿了就可以。
沒有信號源就可以。
⑺ 賭石的問題,現在難道沒有能探測出原石背後的秘密的高科技探測器
沒有這樣的儀器的,不然也不會有賭石市場了
⑻ 美國有個節目講用高科技儀器探測鬼的叫什麼
是DISCROVERY 的鬼影森森鬼影森森
⑼ 中國現今有哪些高科技領先於世界
超級稻研究
超級稻研究再上新台階,審定優質超級稻新品種百餘項;水稻功能基因組取得新進展,獲得一大批具有重要農藝性狀的功能基因,研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
載人航天圓遨遊太空之夢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現新粒子
2006年1月6日,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分析粲粒子J/ψ衰變到1個光子和3個介子的過程中,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觀測到一個新粒子。該新粒子質量約為1835兆電子伏特,壽命約為10~23秒,人類的正常知覺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存在。有關專家指出,如果發現普通誇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將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和自然界的認識。
青藏鐵路實現全線通車
2006年7月1日,經過10多萬築路大軍歷時5年的艱苦奮戰,破解了千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開啟了人類客運火車穿梭「世界屋脊」的新紀元。
三峽大壩百項科技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
三峽壩建成,使我國的水利科技創新成果達200餘項,近3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0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30項水利水電類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高溫氣冷實驗堆研究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實現72小時滿功率發電運行,使中國模塊化高溫氣冷堆的研究與建造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為研發第四代核能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
高性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
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⑽ 都有哪些高科技可以偵測深林火災的發生
你好!高科技偵測森林火災的發生可以使用紅外線遙感衛星,無人機監測,氣象雲圖等專方式,運用科學儀器設備偵屬查,科研人員分析研究,能最快速的發現隱情,做出最快速的預警信息,第一時間搶救物資,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