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控儀器 » 儀器下沉屬於什麼誤差

儀器下沉屬於什麼誤差

發布時間: 2021-01-27 17:52:53

❶ 水準測量中儀器下沉屬於什麼誤差

普通水準測量中測站上只測後視和前視,會對測量的高差產生系統誤差;四等水準測量中,觀測順序為後前前後,故儀器下沉不會對測量的高差產生系統誤差。

❷ 閉合水準測法,若按順時針施測到終點,則儀器與轉點下沉將產生( )累積性誤差。

c高差累計誤差可能大了也可能小了。分為前視和後視。

❸ 測量的誤差與哪些因數有關

1、儀器誤差之一是水準儀的望遠鏡視准軸不平行於水準管軸所產生的誤差。
儀器雖在測量前經過校正,仍會存在殘余誤差。因此造成水準管氣泡居中,水準管軸居於水平位置而望遠鏡視准軸卻發生傾斜,致使讀數誤差。這種誤差與視距長度成正比。觀測時可通過中間法(前後視距相等)和距離補償法(前視距離和等於後視距離總和)消除。針對中間法在實際過程中的控制,立尺人是關鍵,通過應用普通皮尺測距離,之後立尺,簡單易行。而距離補償法不僅繁瑣,並且不容易掌握。
2、儀器誤差之二是水準尺誤差。
主要包含尺長誤差(尺子長度不準確)、刻劃誤差(尺上的分劃不均勻)和零點差(尺的零刻劃位置不準確),對於較精密的水準測量,一般應選用尺長誤差和刻劃誤差小的標尺。尺的零誤差的影響,控制方法可以通過在一個水準測段內,兩根水準尺交替輪換使用(在本測站用作後視尺,下測站則用為前視尺),並把測段站數目布設成偶數,即在高差中相互抵消。同時可以減弱刻劃誤差和尺長誤差的影響。
3、觀測誤差之一是符合水準管氣泡居中的誤差。
由於符合水準氣泡未能做到嚴格居中,造成望遠鏡視准軸傾斜,產生讀數誤差。讀數誤差的大小與水準管的靈敏度有關,主要是水準管分劃值τ的大小。此外,讀數誤差與視線長度成正比。水準管居中誤差一般認為是0.1·τ,根據公式m居=0.1·τ·S/ρ,DS3級水準儀水準管的分劃值一般為20″,視線長度S為75m,ρ=206265″,那麼,m居=0.4mm。由此看來,只要觀測時符合水準管氣泡能夠認真仔細進行居中,且對視線長度加以限制,與中間法一致,此誤差可以消除。
4、觀測誤差之二是視差的影響。
當存在視差時,尺像不與十字絲平面重合,觀測時眼睛所在的位置不同,讀出的數也不同,因此,產生讀數誤差。所以在每次讀數前,控制方法就是要仔細進行物鏡對光,消除視差。
5、觀測誤差之三是水準尺的傾斜誤差。
水準尺如果是向視線的左右傾斜,觀測時通過望遠鏡十字絲很容易察覺而糾正。但是,如果水準尺的傾斜方向與視線方向一致,則不易察覺。尺子傾斜總是使尺上讀數增大。它對讀數的影響與尺的傾斜角和尺上讀數的大小(即視線距地面的高度)有關。尺的傾斜角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尺上讀數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 所產生的讀數誤差為Δa=a(1-cosγ)。當γ=3o,a=1.5m時,Δa=2mm,由此可以看出,此項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通常我們立鏡高度是1.7m, 則Δa=2.33mm,。因此,在水準測量中,立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認真立尺,使尺處於鉛垂位置。尺上有圓水準的應使氣泡居中。必要時可用搖尺法,即讀數時尺底置於點上,尺的上部在視線方向前後慢慢搖動,讀取最小的讀數。當地面坡度較大時,尤其應注意將尺子扶直,並應限制尺的最大讀數。最重要的是在轉點位置。
6、外界條件和下沉的影響。
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對高程的影響,可以用公式Δh=D2/(2R)表示,地球半徑R=6371Km,當D=75m時,Δh=0.44cm;當D=100m時,Δh=0.08cm;當D=500m時,Δh=2cm;當D=1Km時,Δh=8cm;當D=2Km時,Δh=31cm;顯然,以水平面代替水準面時高程所產生的誤差要遠大於測量高程的誤差。所以,對於高程而言,即使距離很短,也不能將水準面當作水平面,一定要考慮地球曲率對高程的影響。實測中採用中間法可消除。大氣折光使視線成為一條曲率約為地球半徑7倍的曲線,使讀數減小,可以用公式Δh=D2/(2x7R)表示,視線離地面越近,折射越大,因此,視線距離地面的角度不應小於0.3m,並且其影響也可用中間法消除或減弱。此外,應選擇有利的時間,一日之中,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大氣比較穩定,便於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但在中午前後觀測時,尺像會有跳動,影響讀數,應避開這段時間,陰天、有微風的天氣可全天觀測。
儀器下沉是指在一測站上讀的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之間儀器發生下沉,使得前視讀數減小,算得的高差增大。為減弱其影響,當採用雙面尺法或變更儀器高法時,第一次是讀後視讀數再讀前視讀數,而第二次則先讀前視讀數再讀後視讀數。即「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這樣的兩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減弱儀器下沉的影響。
水準尺下沉的誤差是指儀器在遷過程中,轉點發生下沉,使遷站後的後視讀數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採取往返測,往測高差增大,返測高差減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以減弱水準尺下沉的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尺墊,在轉點的地方必須放置尺墊,並將其踩實,以防止水準尺在觀測過程中下沉。
比較穩定,便於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但在中午前後觀測時,尺像會有跳動,影響讀數,應避開這段時間,陰天、有微風的天氣可全天觀測。
儀器下沉是指在一測站上讀的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之間儀器發生下沉,使得前視讀數減小,算得的高差增大。為減弱其影響,當採用雙面尺法或變更儀器高法時,第一次是讀後視讀數再讀前視讀數,而第二次則先讀前視讀數再讀後視讀數。即「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這樣的兩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減弱儀器下沉的影響。
水準尺下沉的誤差是指儀器在遷過程中,轉點發生下沉,使遷站後的後視讀數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採取往返測,往測高差增大,返測高差減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以減弱水準尺下沉的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尺墊,在轉點的地方必須放置尺墊,並將其踩實,以防止水準尺在觀測過程中下沉。

❹ 請教各位:怎麼區分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

先搞清楚什麼是系統誤差、什麼是偶然誤差:
「系統誤差是由於儀器本身不精版確,或實權驗方法粗略,或實驗原理不完善而產生的.系統誤差的特點是在多次重做同一實驗時,誤差總是同樣的偏大或偏小,不會出現這幾次偏大另幾次偏小的情況.要減小系統誤差,必須校準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設計在原理上更為完善的實驗.」
「偶然誤差是由各種偶然因素對實驗者、測量儀器、被測物理量的影響而產生的.偶然誤差總是有時偏大,有時偏小,並且偏大偏小的概率相同.因此,可以多進行幾次測量,求出幾次測得的數值的平均值,這個平均值比一次測得的數值更接近於真實值.」
簡單來說:人為原因操作造成的是偶然誤差

❺ 測量時儀器下沉對讀數有什麼影響

什麼儀器?

參考說明書,咨詢廠家!

❻ 為什麼用雙面尺法觀測可以消除儀器下沉和尺墊下沉的誤差

水準測量的誤差因素有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和外界條件的影響。
1、儀器誤差之一是水準儀的望遠鏡視准軸不平行於水準管軸所產生的誤差。
儀器雖在測量前經過校正,仍會存在殘余誤差。因此造成水準管氣泡居中,水準管軸居於水平位置而望遠鏡視准軸卻發生傾斜,致使讀數誤差。這種誤差與視距長度成正比。觀測時可通過中間法(前後視距相等)和距離補償法(前視距離和等於後視距離總和)消除。針對中間法在實際過程中的控制,立尺人是關鍵,通過應用普通皮尺測距離,之後立尺,簡單易行。而距離補償法不僅繁瑣,並且不容易掌握。
2、儀器誤差之二是水準尺誤差。
主要包含尺長誤差(尺子長度不準確)、刻劃誤差(尺上的分劃不均勻)和零點差(尺的零刻劃位置不準確),對於較精密的水準測量,一般應選用尺長誤差和刻劃誤差小的標尺。尺的零誤差的影響,控制方法可以通過在一個水準測段內,兩根水準尺交替輪換使用(在本測站用作後視尺,下測站則用為前視尺),並把測段站數目布設成偶數,即在高差中相互抵消。同時可以減弱刻劃誤差和尺長誤差的影響。
3、觀測誤差之一是符合水準管氣泡居中的誤差。
由於符合水準氣泡未能做到嚴格居中,造成望遠鏡視准軸傾斜,產生讀數誤差。讀數誤差的大小與水準管的靈敏度有關,主要是水準管分劃值τ的大小。此外,讀數誤差與視線長度成正比。水準管居中誤差一般認為是0.1·τ,根據公式m居=0.1·τ·S/ρ,DS3級水準儀水準管的分劃值一般為20″,視線長度S為75m,ρ=206265″,那麼,m居=0.4mm。由此看來,只要觀測時符合水準管氣泡能夠認真仔細進行居中,且對視線長度加以限制,與中間法一致,此誤差可以消除。
4、觀測誤差之二是視差的影響。
當存在視差時,尺像不與十字絲平面重合,觀測時眼睛所在的位置不同,讀出的數也不同,因此,產生讀數誤差。所以在每次讀數前,控制方法就是要仔細進行物鏡對光,消除視差。
5、觀測誤差之三是水準尺的傾斜誤差。
水準尺如果是向視線的左右傾斜,觀測時通過望遠鏡十字絲很容易察覺而糾正。但是,如果水準尺的傾斜方向與視線方向一致,則不易察覺。尺子傾斜總是使尺上讀數增大。它對讀數的影響與尺的傾斜角和尺上讀數的大小(即視線距地面的高度)有關。尺的傾斜角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尺上讀數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 所產生的讀數誤差為Δa=a(1-cosγ)。當γ=3o,a=1.5m時,Δa=2mm,由此可以看出,此項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通常我們立鏡高度是1.7m, 則Δa=2.33mm,。因此,在水準測量中,立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認真立尺,使尺處於鉛垂位置。尺上有圓水準的應使氣泡居中。必要時可用搖尺法,即讀數時尺底置於點上,尺的上部在視線方向前後慢慢搖動,讀取最小的讀數。當地面坡度較大時,尤其應注意將尺子扶直,並應限制尺的最大讀數。最重要的是在轉點位置。
6、外界條件和下沉的影響。
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對高程的影響,可以用公式Δh=D2/(2R)表示,地球半徑R=6371Km,當D=75m時,Δh=0.44cm;當D=100m時,Δh=0.08cm;當D=500m時,Δh=2cm;當D=1Km時,Δh=8cm;當D=2Km時,Δh=31cm;顯然,以水平面代替水準面時高程所產生的誤差要遠大於測量高程的誤差。所以,對於高程而言,即使距離很短,也不能將水準面當作水平面,一定要考慮地球曲率對高程的影響。實測中採用中間法可消除。大氣折光使視線成為一條曲率約為地球半徑7倍的曲線,使讀數減小,可以用公式Δh=D2/(2x7R)表示,視線離地面越近,折射越大,因此,視線距離地面的角度不應小於0.3m,並且其影響也可用中間法消除或減弱。此外,應選擇有利的時間,一日之中,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大氣比較穩定,便於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但在中午前後觀測時,尺像會有跳動,影響讀數,應避開這段時間,陰天、有微風的天氣可全天觀測。
儀器下沉是指在一測站上讀的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之間儀器發生下沉,使得前視讀數減小,算得的高差增大。為減弱其影響,當採用雙面尺法或變更儀器高法時,第一次是讀後視讀數再讀前視讀數,而第二次則先讀前視讀數再讀後視讀數。即「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這樣的兩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減弱儀器下沉的影響。
水準尺下沉的誤差是指儀器在遷過程中,轉點發生下沉,使遷站後的後視讀數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採取往返測,往測高差增大,返測高差減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以減弱水準尺下沉的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尺墊,在轉點的地方必須放置尺墊,並將其踩實,以防止水準尺在觀測過程中下沉。
比較穩定,便於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但在中午前後觀測時,尺像會有跳動,影響讀數,應避開這段時間,陰天、有微風的天氣可全天觀測。
儀器下沉是指在一測站上讀的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之間儀器發生下沉,使得前視讀數減小,算得的高差增大。為減弱其影響,當採用雙面尺法或變更儀器高法時,第一次是讀後視讀數再讀前視讀數,而第二次則先讀前視讀數再讀後視讀數。即「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這樣的兩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減弱儀器下沉的影響。
水準尺下沉的誤差是指儀器在遷過程中,轉點發生下沉,使遷站後的後視讀數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採取往返測,往測高差增大,返測高差減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以減弱水準尺下沉的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尺墊,在轉點的地方必須放置尺墊,並將其踩實,以防止水準尺在觀測過程中下沉。

❼ 簡述精密水準測量中儀器下沉對儀器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種儀器下沉會對於設備的精準度以及設備的外在壓力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得指針以及准確數據有所偏差。

❽ 普通水準測量中採取哪些措施減少誤差

水準測量是確定水利工程中地面點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測量中精度較高且常用的方法。實施過程中,需要幾個人合作才能完成,誤差允許范圍內的精度由於儀器和人為的影響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現隱蔽性錯誤,如果不能及早發現,基礎資料是錯誤的,從而水準點高程不正確,直接影響水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
一、水準測量的誤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水準測量誤差有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和外界條件的影響。
1、儀器誤差之一是水準儀的望遠鏡視准軸不平行於水準管軸所產生的誤差。
儀器雖在測量前經過校正,仍會存在殘余誤差。因此造成水準管氣泡居中,水準管軸居於水平位置而望遠鏡視准軸卻發生傾斜,致使讀數誤差。這種誤差與視距長度成正比。觀測時可通過中間法(前後視距相等)和距離補償法(前視距離和等於後視距離總和)消除。針對中間法在實際過程中的控制,立尺人是關鍵,通過應用普通皮尺測距離,之後立尺,簡單易行。而距離補償法不僅繁瑣,並且不容易掌握。
2、儀器誤差之二是水準尺誤差
主要包含尺長誤差(尺子長度不準確)、刻劃誤差(尺上的分劃不均勻)和零點差(尺的零刻劃位置不準確),對於較精密的水準測量,一般應選用尺長誤差和刻劃誤差小的標尺。尺的零誤差的影響,控制方法可以通過在一個水準測段內,兩根水準尺交替輪換使用(在本測站用作後視尺,下測站則用為前視尺),並把測段站數目布設成偶數,即在高差中相互抵消。同時可以減弱刻劃誤差和尺長誤差的影響。
3、觀測誤差之一是符合水準管氣泡居中的誤差
由於符合水準氣泡未能做到嚴格居中,造成望遠鏡視准軸傾斜,產生讀數誤差。讀數誤差的大小與水準管的靈敏度有關,主要是水準管分劃值τ的大小。此外,讀數誤差與視線長度成正比。水準管居中誤差一般認為是0.1•τ,根據公式m居=0.1•τ•S/ρ,DS3級水準儀水準管的分劃值一般為20″,視線長度S為75m,ρ=206265″,那麼,m居=0.4mm。由此看來,只要觀測時符合水準管氣泡能夠認真仔細進行居中,且對視線長度加以限制,與中間法一致,此誤差可以消除。
4、觀測誤差之二是視差的影響
當存在視差時,尺像不與十字絲平面重合,觀測時眼睛所在的位置不同,讀出的數也不同,因此,產生讀數誤差。所以在每次讀數前,控制方法就是要仔細進行物鏡對光,消除視差。
5、觀測誤差之三是水準尺的傾斜誤差
水準尺如果是向視線的左右傾斜,觀測時通過望遠鏡十字絲很容易察覺而糾正。但是,如果水準尺的傾斜方向與視線方向一致,則不易察覺。尺子傾斜總是使尺上讀數增大。它對讀數的影響與尺的傾斜角和尺上讀數的大小(即視線距地面的高度)有關。尺的傾斜角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尺上讀數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因此,在水準測量中,立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認真立尺,使尺處於鉛垂位置。尺上有圓水準的應使氣泡居中。必要時可用搖尺法,即讀數時尺底置於點上,尺的上部在視線方向前後慢慢搖動,讀取最小的讀數。當地面坡度較大時,尤其應注意將尺子扶直,並應限制尺的最大讀數。最重要的是在轉點位置。
6、外界條件和下沉的影響
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對高程的影響,可以用公式Δh=D2/(2R)表示,地球半徑R=6371Km,當D=75m時,Δh=0.44cm;當D=100m時,Δh=0.08cm;當D=500m時,Δh=2cm;當D=1Km時,Δh=8cm;當D=2Km時,Δh=31cm;顯然,以水平面代替水準面時高程所產生的誤差要遠大於測量高程的誤差。所以,對於高程而言,即使距離很短,也不能將水準面當作水平面,一定要考慮地球曲率對高程的影響。實測中採用中間法可消除。大氣折光使視線成為一條曲率約為地球半徑7倍的曲線,使讀數減小,可以用公式Δh=D2/(2x7R)表示,視線離地面越近,折射越大,因此,視線距離地面的角度不應小於0.3m,並且其影響也可用中間法消除或減弱。此外,應選擇有利的時間,一日之中,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大氣比較穩定,便於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但在中午前後觀測時,尺像會有跳動,影響讀數,應避開這段時間,陰天、有微風的天氣可全天觀測。
儀器下沉是指在一測站上讀的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之間儀器發生下沉,使得前視讀數減小,算得的高差增大。為減弱其影響,當採用雙面尺法或變更儀器高法時,第一次是讀後視讀數再讀前視讀數,而第二次則先讀前視讀數再讀後視讀數。即「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這樣的兩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減弱儀器下沉的影響。
水準尺下沉的誤差是指儀器在遷過程中,轉點發生下沉,使遷站後的後視讀數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採取往返測,往測高差增大,返測高差減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以減弱水準尺下沉的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尺墊,在轉點的地方必須放置尺墊,並將其踩實,以防止水準尺在觀測過程中下沉。
二、水準測量注意事項
由於測量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無法完全消除其影響。但是可採取一定的措施減弱其影響,以提高測量成果的精度。同時應絕對避免在測量成果中存在錯誤,因此在進行水準測量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⑴、觀測前對所用儀器和工具,必須認真進行檢驗和校正。 ⑵、在野外測量過程中,水準儀及水準尺應盡量安置在堅實的地面上。三腳架和尺墊要踩實,以防儀器和尺子下沉。 ⑶、前、後視距離應盡量相等,以消除視准軸不平行水準管軸的誤差和地球曲率與大氣折光的影響。 ⑷、前、後視距離不宜太長,一般不要超過100m。視線高度應使上、中、下三絲都能在水準尺上讀數以減少大氣折光影響。 ⑸、水準尺必須扶直不得傾斜。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和清除尺底泥土。塔尺銜接處要卡住,防止二、三節塔尺下滑。 ⑹、完數後應再次檢查氣泡是否仍然吻合,否則應重讀。 ⑺、記錄員要復誦讀數,以便核對。記錄要整潔、清楚端正。如果有錯,不能用橡皮擦去而應在改正處劃一橫,在旁邊註上改正後的數字。 ⑻、在烈日下作業要撐傘遮住陽光避免氣泡因受熱不均而影響其穩定性。
三、水準測量的檢核方法
1、測站檢核
待定點的高程是根據水準點和沿線各測站所測的高差計算出來的。為了確保觀測高差正確無誤,須對各測站的觀測高差進行檢核,這種檢核稱為測站檢核。常用的檢核方法有變儀高法和雙面尺法
雙面尺法是在一測站上,儀器高度不變,分別用雙面水準尺的黑面和紅面兩次測定高差。若兩次測得高差之差未超過6mm,則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高差。否則需要重測。
2.路線檢核
雖然每一測站都進行了檢核,但一條水準路線是否有錯還是沒有保證。例如,在前、後視某一轉點時,水準尺未放在同一點上,利用該轉點計算的相鄰兩站的高差雖然精度符合要求,但這一條水準路線卻含有錯誤,因此必須進行路線檢核。水準路線檢核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種:閉合水準路線、附合水準路線、支水準路線。
減小和消除誤差的方法都是以增加時間或採取更多的步驟為代價。在測量中操作熟練,才能提高觀測的速度,採取規范的辦法,嚴格執行正確步驟,司儀與立尺互相配合,才能得到正確結果。通過實踐證明,將控制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後,沒有出現過錯誤,達到了「多幹事、動作快、效率好、省時間」的目的。

❾ 影響水準測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誤差

1、儀器誤差之一是水準儀的望遠鏡視准軸不平行於水準管軸所產生的誤差。
儀器雖在測量前經過校正,仍會存在殘余誤差。因此造成水準管氣泡居中,水準管軸居於水平位置而望遠鏡視准軸卻發生傾斜,致使讀數誤差。這種誤差與視距長度成正比。觀測時可通過中間法(前後視距相等)和距離補償法(前視距離和等於後視距離總和)消除。針對中間法在實際過程中的控制,立尺人是關鍵,通過應用普通皮尺測距離,之後立尺,簡單易行。而距離補償法不僅繁瑣,並且不容易掌握。
2、儀器誤差之二是水準尺誤差。
主要包含尺長誤差(尺子長度不準確)、刻劃誤差(尺上的分劃不均勻)和零點差(尺的零刻劃位置不準確),對於較精密的水準測量,一般應選用尺長誤差和刻劃誤差小的標尺。尺的零誤差的影響,控制方法可以通過在一個水準測段內,兩根水準尺交替輪換使用(在本測站用作後視尺,下測站則用為前視尺),並把測段站數目布設成偶數,即在高差中相互抵消。同時可以減弱刻劃誤差和尺長誤差的影響。
3、觀測誤差之一是符合水準管氣泡居中的誤差。
由於符合水準氣泡未能做到嚴格居中,造成望遠鏡視准軸傾斜,產生讀數誤差。讀數誤差的大小與水準管的靈敏度有關,主要是水準管分劃值τ的大小。此外,讀數誤差與視線長度成正比。水準管居中誤差一般認為是0.1·τ,根據公式m居=0.1·τ·S/ρ,DS3級水準儀水準管的分劃值一般為20〃,視線長度S為75m,ρ=206265〃,那麼,m居=0.4mm。由此看來,只要觀測時符合水準管氣泡能夠認真仔細進行居中,且對視線長度加以限制,與中間法一致,此誤差可以消除。
4、觀測誤差之二是視差的影響。
當存在視差時,尺像不與十字絲平面重合,觀測時眼睛所在的位置不同,讀出的數也不同,因此,產生讀數誤差。所以在每次讀數前,控制方法就是要仔細進行物鏡對光,消除視差。
5、觀測誤差之三是水準尺的傾斜誤差。
水準尺如果是向視線的左右傾斜,觀測時通過望遠鏡十字絲很容易察覺而糾正。但是,如果水準尺的傾斜方向與視線方向一致,則不易察覺。尺子傾斜總是使尺上讀數增大。它對讀數的影響與尺的傾斜角和尺上讀數的大小(即視線距地面的高度)有關。尺的傾斜角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尺上讀數越大,對讀數的影響就越大。 所產生的讀數誤差為Δa=a(1-cosγ)。當γ=3o,a=1.5m時,Δa=2mm,由此可以看出,此項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通常我們立鏡高度是1.7m, 則Δa=2.33mm,。因此,在水準測量中,立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認真立尺,使尺處於鉛垂位置。尺上有圓水準的應使氣泡居中。必要時可用搖尺法,即讀數時尺底置於點上,尺的上部在視線方向前後慢慢搖動,讀取最小的讀數。當地面坡度較大時,尤其應注意將尺子扶直,並應限制尺的最大讀數。最重要的是在轉點位置。
6、外界條件和下沉的影響。
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對高程的影響,可以用公式Δh=D2/(2R)表示,地球半徑R=6371Km,當D=75m時,Δh=0.44cm;當D=100m時,Δh=0.08cm;當D=500m時,Δh=2cm;當D=1Km時,Δh=8cm;當D=2Km時,Δh=31cm;顯然,以水平面代替水準面時高程所產生的誤差要遠大於測量高程的誤差。所以,對於高程而言,即使距離很短,也不能將水準面當作水平面,一定要考慮地球曲率對高程的影響。實測中採用中間法可消除。大氣折光使視線成為一條曲率約為地球半徑7倍的曲線,使讀數減小,可以用公式Δh=D2/(2x7R)表示,視線離地面越近,折射越大,因此,視線距離地面的角度不應小於0.3m,並且其影響也可用中間法消除或減弱。此外,應選擇有利的時間,一日之中,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大氣比較穩定,便於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但在中午前後觀測時,尺像會有跳動,影響讀數,應避開這段時間,陰天、有微風的天氣可全天觀測。
儀器下沉是指在一測站上讀的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之間儀器發生下沉,使得前視讀數減小,算得的高差增大。為減弱其影響,當採用雙面尺法或變更儀器高法時,第一次是讀後視讀數再讀前視讀數,而第二次則先讀前視讀數再讀後視讀數。即「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這樣的兩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減弱儀器下沉的影響。
水準尺下沉的誤差是指儀器在遷過程中,轉點發生下沉,使遷站後的後視讀數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採取往返測,往測高差增大,返測高差減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以減弱水準尺下沉的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尺墊,在轉點的地方必須放置尺墊,並將其踩實,以防止水準尺在觀測過程中下沉。
比較穩定,便於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但在中午前後觀測時,尺像會有跳動,影響讀數,應避開這段時間,陰天、有微風的天氣可全天觀測。
儀器下沉是指在一測站上讀的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之間儀器發生下沉,使得前視讀數減小,算得的高差增大。為減弱其影響,當採用雙面尺法或變更儀器高法時,第一次是讀後視讀數再讀前視讀數,而第二次則先讀前視讀數再讀後視讀數。即「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這樣的兩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減弱儀器下沉的影響。
水準尺下沉的誤差是指儀器在遷過程中,轉點發生下沉,使遷站後的後視讀數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採取往返測,往測高差增大,返測高差減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以減弱水準尺下沉的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尺墊,在轉點的地方必須放置尺墊,並將其踩實,以防止水準尺在觀測過程中下沉。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