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加工中輪廓餘量怎麼控制
接著樓上的回答
為什麼是6.4不是5.6
刀具補償一般是指刀具中心遠離零版件方向權的補償量
所以6.4就是刀具中心遠離零件6.4mm
如果是5.6,那零件就廢了 不僅沒留餘量 連刀具半徑都沒有補償夠
B. 數控銑床這個輪廓應該怎樣編程呢用m10的立銑刀,還要留餘量精銑。
餘量編程時可以不用考慮,粗精加工全走線上來編,用半徑補償數據來留餘量及控制精加工時的尺寸。
C. 數控機床中餘量的問題
1.G0是刀尖快速定位指令,從原點移動到(-70,0)
G1是直線插補,所以這個指令的意思就是銑刀回移動到(-70,0)點,然後從這點開答始銑削,直到(60,0)這點,刀的軌跡是條直線,這條線長130,如果這條線作為長或寬的話,它的餘量就是30.
2.G41這個指令是刀徑左補償,所以它已經有了餘量在裡面了,並且餘量是銑刀的半徑,不知道這段程序坐標是怎麼設置的,極有可能按照這個命令銑削的話加工出來的長度是130+40=170,所以餘量就是170-100=70.
D. 當零件的外形輪廓的餘量較大時,在平面外形銑削加工中應如何設置
在粗加工時多加工幾刀就可以了。
E. 請問在數控銑床手工編程中:怎麼去掉凸出輪廓外的毛胚餘量
准確的說你應該用的刀具半徑補償
g41和g42
這樣話說加大減小補償才有效
不然的話自己計算刀具偏置的節點很麻煩
加大磨耗其實就是改變了刀補
至於你的意思
我不是太明白
建議在磨耗里該
這樣很方便
大了多少就補一半
F. 數控加工中心宏程序加工內輪廓橢圓怎麼去除餘量
數控加工設置好程序在加工啊
好像是只能用手動來去除。
編好走刀軌跡,機床自己會把餘量切除的
G. 內輪廓加工時中間有多餘的餘量怎麼處理
底面用區域銑 你還是沒理解輪廓的含義
H. 數控加工餘量選擇與確定的方法分別是什麼#數控機床
設計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規程的方法和步驟 設計零件的加工工藝規程時,先要對加工對象進行深入分析,即零件圖工藝分析,對於數控車削加工來說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構成零件輪廓的幾何條件、尺寸精度要求、形狀和位置精度的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材料與熱處理要求。 第二是劃分加工工序,在數控車削加工中以下兩種原則使用較多:按所用刀具劃分工序和按粗、精加工劃分工序。 第三確定零件裝夾方法和夾具選擇,數控車床上零件安裝方法與普通車床一樣,要盡量選用已有的通用夾具裝夾,且應注意減少裝夾次數,盡量做到在一次裝夾中能把零件上所有要加工表面都加工出來。零件定位基準應盡量與設計基準重合,以減少定位誤差對尺寸精度的影響。 第四加工順序的確定,制定加工順序的一般原則為:先粗後精,先近後遠,先內後外,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線最短以及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第五加工進給路線的確定,加工路線的確定首先必須保持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其次考慮數值計算簡單、走刀路線盡量短、效率較高等。因精加工的進給路線基本上都是沿其零件輪廓順序進行的,因此確定進給路線的工作重點是確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進給路線。 第六數控車削刀具的選擇,數控車床刀具種類繁多,功能互不相同。根據不同的加工條件正確選擇刀具是編製程序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對車刀的種類及特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目前數控機床使用刀具的主流是可轉位刀片的機夾刀具,本章對可轉位刀具作了簡要的介紹。合理選擇刀具有兩條路線,第一條路線為:零件圖樣、機床影響因素、選擇刀桿、刀片夾緊系統、選擇刀片形狀,主要考慮機床和刀具的情況;第二條路線為:工件影響因素、選擇工件材料代碼、確定刀片的斷屑槽型、選擇加工條件臉譜,這條路線主要考慮工件的情況。綜合這兩條路線的結果,才能確定所選用的刀具。 第七切削用量的選擇,掌握背吃刀量、進給量、主軸轉速的確定,車削用量的選擇原則是:粗車時,首先考慮選擇一個盡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選擇一個較大的進給量,最後確定一個合適的切削速度。精車時,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加工餘量不大且較均勻,因此選擇精車切削用量時,應著重考慮如何保證加工質量,並在此基礎上盡量提高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