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研究需要哪些儀器
磁電子學是來一門近年飛速發展的自新興學科。對它的研究都可以歸納為對自旋極化電子輸運特性的研究。未來的研究方向將在尋找百分之百自旋極化材料、自旋注入技術以及自旋極化輸運的基礎理論研究中展開。和此同時,還? 磁電子學將開發高效低成本的應用技術及設備儀器。對磁電子學的深入研究必將對物理學和電子技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對其應用技術及相關設備儀器的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國防和人類生活作出重大的貢獻。
㈡ 有沒有專門用於語音轉文字的儀器設備軟體
語音轉文字主要是靠軟體,就算是硬體,也是軟體起作用。
㈢ 電子研究室 需要哪些設備
最起碼的就是各種萬能表(電子式和指針式===)
再就是測頻儀器
還有信號發生器
大型的內電壓電流測量儀(小點的用容萬用表)
各種電子元件(電阻,電容,二極體,三極體====)
平台只能一張大點的桌子
要注意的是給桌子和地面加上絕緣設置(用地線是必須的,給桌子和地面加一層絕緣物)
㈣ 語音學的研究范圍中最基本而實用的是什麼
語音學里最基本的內容就是語音的規范與分類。最實用的就是語音的表意。
㈤ 漢語語音的語音研究
古代的語音研究 公元3世紀,中國就有了反切注音的辦法,據傳最早使用反切的是三國時孫炎,所著《爾雅音義》今已佚。反切的發明說明當時人已能夠根據漢語語音特點把一個字(即一個音節)分為聲母和韻母兩部分。到南北朝時,沈約等人又注意到「平、上、去、入」四聲的分別,從此奠定了漢語音節分為聲、韻、調3部分的基礎,揭示出漢語語音的基本特性。以《切韻》為代表的韻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發展形成的。韻書根據聲母、韻母和聲調分析漢語語音,歸納出相當完整的語音系統,是漢語語音研究很重要的發展。中國歷代都有韻書,雖然其中往往雜有古音和方音成分,但有不少韻書能夠描寫出當時語音系統的基本面貌,這在古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韻書編寫的目的是為了便於讀書人做詩押韻,到唐末宋初出現的三十六字母則完全是為了歸納當時的聲母系統,已自覺地進入了語音研究的領域。宋元以後盛行韻圖,韻圖把韻書歸納出的韻母和三十六字母結合起來,根據發音特點各分為若干大類,整理成表格,便人查檢,雖然所用名詞術語紛繁蕪雜,有的不易理解,但由於把語音系統簡化成圖表,漢語語音的系統性就表現得更加明顯。
古代學者很早就發現了古今音的不同。公元 3世紀,漢末劉熙《釋名》中就曾提到:「古者曰車,聲如居……今曰車,聲近舍。」但這種認識只限於個別的字音。對語音的歷史發展有系統的認識開始於16世紀,明代陳第從歷史觀點出發提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的主張,是正確認識語音發展變化的理論先驅。顧炎武在陳第的影響下,對上古音做出開創性的研究,他把上古韻分為10部,為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礎。清代考據學盛行,一些著名學者如戴震、段玉裁、王念孫、錢大昕等人都對上古音的研究作出很大貢獻,研究越精,韻部就分得越細。清代學者很少研究上古音的聲母,只有錢大昕提出「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的主張,今天看起來仍是完全正確的。江有誥集各家之成,編成《音學十書》,把上古音分為21部,並列出諧聲表,可以算是清代研究上古音的總結。20世紀初,章炳麟和黃侃又對江氏結論有所修正,清代研究上古音的方法和成就到此就告一段落。
清代學者研究語音是為考據學服務的,目的主要在於疏通先秦古籍,因此對上古音以後的語音發展不大重視,稱《切韻》所代表的中古音為「今音」,很少有人專門研究。清末陳澧扭轉這種偏向,所著《切韻考(內外篇)》用逐字系聯的方法分析歸納《廣韻》的反切上下字,考訂中古音的聲母和韻母。他所創的系聯法雖有一些缺點,但方法比較嚴密,結論基本可信,至今為人所引用。
「五四」時期至1949年的語音研究 「五四」前夕,北洋政府教育部在 1918年公布了注音字母, 對當時的「國語運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1928年,又肯定了國語(即普通話)應該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趙元任、黎錦熙、錢玄同等語言學家在當時都對北京話的語音系統做了相當詳盡的分析,改變了長期以來語音研究重古輕今的傾向。
「五四」以後,西方語言學理論傳入中國,對漢語語音研究產生很大影響。瑞典學者高本漢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漢語語音,對中古音和上古音的實際音值做出構擬,使漢語語音研究擺脫漢字的束縛走上音標化的道路。高本漢的著作很多,影響最大的是《中國音韻學研究》(法文,1926),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把該書譯成中文,於1940年出版。譯本對原著內容做了必要的訂正和補充,比原著具有更高的學術價值。趙元任在1934年所寫《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英文)一文從漢語方言和古音中的一些現象闡述音位的應用和理論,至今仍被國際公認為音位學創始時期的重要理論著作。在此時期,李方桂連續發表《切韻a的來源》等3篇討論上古音的文章,羅常培發表《知徹澄娘音值考》、《切韻魚虞之音值及其所據方音考》等討論中古音的文章,這些文章對上古音和中古音音值的擬測都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40年代,陸志韋《古音說略》(1947)一書出版,從統計學方法入手研究上古音和中古音,提出許多獨到見解。陸志韋還系統地研究近古音的一些資料,寫出《釋中原音韻》等9篇文章,推動了近古音的研究工作。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1944)一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為上古音列出同音字表,使上古音的擬測更加系統化,可以說是這個時期上古音研究的總結。
趙元任在1928年完成的《現代吳語的研究》是中國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調查漢語方言的專著,對後來的方言調查影響很大。方言調查工作開始為許多語言工作者所重視,出版了不少專著,方言調查方法也日趨完善。趙元任根據中古音研究成果制定的方言調查表至今仍然是調查方言語音系統所用表格的基礎。方言調查首先必須了解方言的語音系統,這個時期方言調查的開展為語音研究積累了大批方言語音資料,大大加深了對漢語語音特性的認識。
20年代,劉復和王力先後在法國用實驗語音學的方法分析研究漢語語音,為語音研究開辟了新領域。劉復《四聲實驗錄》用儀器分析了漢語12種方言的聲調,王力《博白方音實驗錄》(法文)對廣西博白方言的母音、輔音和聲調進行了實驗。劉復回國後在北京大學創立了語音樂律實驗室,設計發明了聲調推斷尺,是中國實驗語音學的先驅。實驗語音學的研究工作因抗日戰爭開始缺乏儀器設備而中斷達20餘年。
1949年以來的語音研究 50年代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普通話,並且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對漢語語音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從1956年起進行全國性的漢語方言普查工作,訓練了大批方言調查工作人員,編寫出大量的各地人學習普通話的小冊子,掀起了全國學習普通話的熱潮,這種以普及為主的調查工作基本上弄清了全國各地方言語音系統的輪廓和特點。在擬定漢語拼音方案的過程中,展開了有關普通話音位的討論,加深了研究語音的理論認識。與此同時,語音研究的范圍也逐步擴大,除聲母、韻母和聲調外,也開始注意普通話的輕重音、兒化韻、連讀音變和語調等方面的研究,對普通話的描寫更加細致深入。
1959年以後,在方言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方言調查工作逐步深入,江蘇、福建、山西等省陸續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全省方言調查工作。1979年《方言》雜志創刊後,陸續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方言調查文章,大部分以描寫方言語音系統為主,其中有不少文章注意到方言內部的語音差異和鄰近方言之間的語音關系等問題,大大豐富了漢語語音研究的內容。
王力《漢語史稿(上冊)》(1957)是中國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觀點系統論述漢語從古至今語音發展的著作,包含了王力多年來研究古音的成果,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王力晚年又在原書基礎上寫成《漢語語音史》(1985),內容比原書更加豐富。李榮《切韻音系》(1952)根據1947年發現的唐寫本《王仁朐刊謬補缺切韻》列出《切韻》的單音字表,並且系統地討論了構擬《切韻》音值中存在的問題,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研究《切韻》音系的專著。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期,研究漢語語音發展的文章比較多,對《切韻》音系和《中原音韻》音系的性質都曾有過相當深入的討論。周祖謨《廣韻校本》(1960)、《唐五代韻書集存》(1983)和陸志韋等校勘影印的明刊本《中原音韻》(1978)先後陸續出版,為中古音和近古音的研究提供了翔實可靠的資料。80年代,漢語語音史的研究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專著和論文不斷出版,數量遠遠超過過去,其中有不少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研究領域有所拓展,研究方法也正在做新的探索。
自抗日戰爭後中斷的實驗語音學研究到50年代開始恢復。70年代以後,由於電子計算機以及其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實驗語音學的內容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已經超越傳統語音學的范圍,成為一門多科性的學問。利用現代儀器設備研究漢語語音已成為中國一個新的科學領域,語音學家、聲學家、心理學家和通信工程師都開始從各個不同角度對漢語語音進行實驗研究,在普通話母音和輔音以及聲調、輕重音、語調等方面都已初步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並在國際上進行了頻繁的學術交流。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建立語音實驗室,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電子計算機人工合成語音,近幾年取得很大進展,已逐步接近於國際水平,為今後人工合成語言打下了基礎。
㈥ 有沒有專門用於語音轉文字的儀器或設備或軟體
訊飛語音輸入法
可滿足你的要求。
㈦ 語音學是研究什麼的學科
語音復學是研究言語聲音制(即語音)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狹義的語音學對應英語中phonetics(發音)一詞,關切的重點在具體語音本質以及產生語音的方法,與之相對的是音韻學(或稱音系學),研究音位或語音區別特徵在某種語言中運作的抽象規則和語音的系統。廣義的語音學是指這兩大方面研究的總合。本文介紹的是狹義的語音學。
㈧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社會語言學也研究社會本質和差別對語言的影響,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別、教育程度、年紀等,和語言的差別如何能用來區分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
o 發音差異
o 用詞差異
o 地位差異
*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來自維基的參考資料**
㈨ 語音學研究一般用什麼軟體錄音
在語音學研究中,錄制語音工作極為重要,對電腦的配置要求不高,可能用到的軟體如下:
1.Cool Editor Pro(現更名為Adobe Audition):
優點:錄音效果質量高,能夠呈現波形圖等,易於操作和控制;
缺點:錄音參數在錄音前需要進行調整,否則可能不會被某些分析語音的軟體識別;在轉換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聲音質量。
2.Praat:
優點:免費軟體,網上可下載,兼錄音、分析為一體,是實驗語音學中普遍用到的軟體之一,可查看波形圖、頻譜圖,實現語音標注、語音合成等功能;
缺點:只有英文版,但是有漢語版教程;需要進行認真學習,才能掌握其用法;對錄音環境要求較高。
3.mini speech lab(南開大學,桌上語音工作室):
優點:南開大學專為研究漢語語音研發的軟體,擁有了一個軟體和自己的電腦,就相當於擁有了個小型實驗室;錄音分為自動方式和手動方式;可以同時提取波形圖和頻譜圖;製作聲調格局、母音格局、塞音格局、擦音格局等;可以實現語音合成等功能。
缺點:需購買。
以上三款軟體是目前實驗語音學界的必備軟體,在錄制聲音時,不僅要確保軟體的質量,還要有一個質量上乘的話筒、符合實驗要求的錄音環境等。
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