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誤差限怎麼求
1. 儀表精度及誤差的計算公式。
那你應該先知道什麼叫絕對誤差,和相對百分誤差。絕對誤差是測得儀表指回示值答X1和被測真實值X2的差值。即絕對誤差=X1-X2.
最大絕對誤差除(標尺上限值-標尺下限值)乘100%=最大相對百分誤差。我國就是利用這一辦法來統一規定儀表准確度(精確度)的。將儀表的最大相對誤差去掉加減號和100%。就可以確定儀表的精度等級
1、儀表精度一般是廠家確定的,在表盤或銘牌上有的。
2、誤差一般是指絕對誤差,絕對誤差=測量值-真值
3、相對誤差=絕對誤差/真值
4、允許誤差=+/- 精度%X(儀表的上限值-下限值)
還有很多,可以很多。
2. 已知儀器誤差怎麼求標准偏差
|標稱誤差=(最大的絕對誤差)/量程 x 100%
絕對誤差 = | 示值 - 標准值 | (即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的絕對值)
相對誤差 = | 示值 - 標准值 |/真實值 (即絕對誤差所佔真實值的百分比)
另外還有:
系統誤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夾具等所引起的誤差。
偶然誤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發生的誤差。
測量值與真值之差異稱為誤差,物理實驗離不開對物理量的測量,測量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由於儀器、實驗條件、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測量不可能無限精確,物理量的測量值與客觀存在的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測量誤差。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是應該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
誤差,物理實驗離不開對物理量的測量,測量有直接 誤差
的,也有間接的。由於儀器、實驗條件、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測量不可能無限精確,物理量的測量值與客觀存在的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測量誤差。 設被測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為a,測得值為x,誤差為ε,則:x-a=ε
由於人 最小二乘俯仰角估計誤差比較
為因素所造成的誤差,包括誤讀、誤算和視差等。而誤讀常發生在游標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標尺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最小讀數,如在10.00 mm處常誤讀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誤讀成10.70 mm或9.70 mm。誤算常在計算錯誤或輸入錯誤數據時所發生。視差常在讀取測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時所發生,兩刻度面相差約在0.3~0.4 mm之間,若讀取尺寸在非垂直於刻度面時,即會產生 的誤差量。為了消除此誤差,製造量具的廠商將游尺的刻劃設計成與本尺的刻劃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劃有圓弧形形成與本尺刻劃幾近等高,游尺為凹V形且本尺為凸V形,因此形成兩刻劃等高。
標稱誤差
標稱誤差=(最大的絕對誤差)/量程 x 100%
指示式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示值-實際值;實物量具的示值誤差=標稱值-實際值。例如:被檢電流表的示值I為40A,用標准電流表檢定,其電流實際值為Io=41A,則示值40A的誤差Δ為 Δ=I-Io=40-41=-1A 則該電流表的示值比其真值小1A。如一工作玻璃量器的容量其標稱值V為1000ml,經標准玻璃量器檢定,其容量實際值Vo為1005ml,則量器的示值誤差Δ為: Δ=V-Vo=1000-1005=-5ml 即該工作量器的標稱值比其真值小5ml。
3. UJ36型電位差計的儀器誤差如何估算電表在使用時如何估算其基本誤差限在實際中,應如何根據要求選用電表
電位差計是用補償原理構造的儀器。補償方法的特點是不從測量對象中支取電流,因而不幹擾被測量的數值,測量結果准確可靠,電位差計用途很廣,配以標准電池、標准電阻等器具,不僅能在對准確度要求很高的場合測量電動勢、電勢差(電壓)、電流、電阻等電學量,而且配合以各種換能器,還可用於溫度、位移等非電量的測量和控制。當沒有電流流過時,電池的正負極間的電勢差等於電池的電動勢。如有電流流過,因在電池內阻上有一定電壓降(用電壓表測量電池兩極間的電壓,就是這種情形),這時測得的不再是電池電動勢,而只能稱作端電壓。若能在無電流流過時進行測量,就可直接測量電動勢了。補償法就是這樣一種方法。
以TX1100A型號為例:
1.TX1100A電子電位差計測量范圍:
1uV~49.999mV與100uV~4.9999V與0.1Uv~19.999mA均帶輸出
八種熱電偶溫度直讀(K,E,J,S,T,B,R,N)
2.准確度: 0.04%
3.電源:1.5V干電池8節
4.外型尺寸:310×240×170(mm)
電表容量的選擇:
選擇電表的容量應使用電設備在電表額定電流的20~120%之間,單相220V照明裝置以每千瓦5安,三相380V動力用電以每千伏1.5安或2安計算為宜。
電表電流的大小:
一般家庭用電表額定電流不宜大於10安。這是因為:
電表的啟動電流在功率因數為1時,大約為額定電流的0.5~1%,所以一隻10A的電表要有0.05~0.1A的電流通過時才開始轉動,在220V的線路上其功率相當於12~24瓦。電表雖然是一種精密儀器,但在轉動的時候仍有無法避免的機械阻力存在。在開始轉動的時候,由於原動力矩與機械阻力相差不大,在這種情況下,電表的准確度是不高的。
一隻校準了的電表只能保證在額定電壓下,當電流為額定電流的10~100%范圍之內,功率因數為0.5~1時,它的誤差才不超過1~2%。也就是說一隻10A的電表只能在負載為110~2200瓦時,才能達到計量准確的目的。而目前一般家庭的用電瓦數均不超過這個范圍,如果電表的銘牌電流超過10A時,就達不到計量標準的目的,故不宜採用。
4. 指出下列儀器的儀器誤差限以及單次測量的不確定度 (1)量程為5v的0.1級電壓表 △儀=
偉大的程哥來了
(1)量程為5v的0.1級電壓表
△儀=0.005V △v=0.003V
(2)米尺
△儀=0.5mm △v=0.3mm
你是工大的童鞋么?
5. 儀器的允許誤差怎麼計算
多量程的儀器,按照各量程的准確度等級分別進行計算,如: 「0~300mv 的精度為 0.025%+2digits 」的允差為300*0.025%+2個讀數內(看實際分辨力而容定)mV 「300mv~3V的精度為 0.025%+4digits」的允差為(3000-300)0.025%+4個讀數mV其它量程的也是這樣進行計算~~~
6. 熱工檢測中的最大允許誤差怎麼求
允許誤差為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量程的最小分度應不小於最大允許誤差。技術標准,檢定規程等對計量器具所規定的允許的極限值。
最大允許誤差:對給定的測量儀表,規范、規程等所允許的誤差極限值。指在規定的參考條件下,測量儀器在技術標准、計量檢定規程等技術規范上所規定的允許誤差的極限值。這里規定的是誤差極限值,所以實際上就是測量儀器各計量性能所要求的最大允許誤差值。可簡稱為最大允許誤差,也可稱為測量儀器的允許誤差限。最大允許誤差可用絕對誤差、相對誤差或引用誤差等來表述。
例如:測量范圍為0~25mm,分度值為0.01mm的千分尺其示值的最大允許誤差0級不得超過±2μm;1級不得超過±4μm。又如測量范圍為25℃~50℃的分度值為0.05℃的一等標准水銀溫度計,其示值的最大允許誤差為±0.10℃。如准確度等級為1.0級的配熱電阻測溫用動圈式測量儀表,其測量范圍為0~500℃,則其示值的最大允許誤差為500×1%=±5℃,則用引用誤差表述。如非連續累計自動衡器(料斗秤)在物料試驗中,對自動稱量誤差的評定則以累計載荷質量的百分比相對誤差進行計算,准確度為0.2級、0.5級的則首次檢定其自動稱量誤差不得超過累計載荷質量的±0.10%和±0.25%。。
7. 儀器精度和儀器誤差怎麼換算
誤差%=(標准值-儀器示值)/標准值,精度就是此儀器最大的誤差。
8. 已知電壓表量程3V,等級為0.5級,求它的儀器誤差,該怎麼算
一般的誤差計算顯示值*精度誤差+尾數偏差
你的這個,就像是考試的題目,正確的應為3*0.005=±0.015V
應用中,還需要看,是滿量程值,還是讀數值精度百分比,還要計算一個尾數偏差
9. 儀器的允許誤差怎麼計算
多量程的儀器,按照各量程的准確度等級分別進行計算,如:
「0~300mv 的精度回為 0.025%+2digits 」的允答差為300*0.025%+2個讀數(看實際分辨力而定)mV
「300mv~3V的精度為 0.025%+4digits」的允差為(3000-300)0.025%+4個讀數mV
其它量程的也是這樣進行計算~~~
10. 誤差的計算公式誰有啊
標稱誤差=(最大的絕對誤差)/量程 x 100%
絕對誤差 = | 示值 - 標准值 | (即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的絕對值)
相對誤差 = | 示值 - 標准值 |/真實值 (即絕對誤差所佔真實值的百分比)
(10)儀器誤差限怎麼求擴展閱讀
系統誤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夾具等所引起的誤差。
偶然誤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發生的誤差。測量值與真值之差異稱為誤差,物理實驗離不開對物理量的測量,測量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由於儀器、實驗條件、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測量不可能無限精確,物理量的測量值與客觀存在的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測量誤差。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是應該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
誤差,物理實驗離不開對物理量的測量,測量有直接誤差的,也有間接的。由於儀器、實驗條件、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測量不可能無限精確,物理量的測量值與客觀存在的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測量誤差。
設被測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為a,測得值為x,誤差為ε,則:x-a=ε
誤差分類
在數值計算中,為解決求方程近似值的問題,通常對實際問題中遇到的誤差進行下列幾類的區分:
模型誤差
在建立數學模型過程中,要將復雜的現象抽象歸結為數學模型,往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響,對問題作一些簡化。因此數學模型和實際問題有一定的誤差,這種誤差稱為模型誤差。
測量誤差
在建模和具體運算過程中所用的數據往往是通過觀察和測量得到的,由於精度的限制,這些數據一般是近似的,即有誤差,這種誤差稱為測量誤差。
截斷誤差
由於實際運算只能完成有限項或有限步運算,因此要將有些需用極限或無窮過程進行的運算有限化,對無窮過程進行截斷,這樣產生的誤差成為截斷誤差。
舍入誤差
在數值計算過程中,由於計算工具的限制,我們往往對一些數進行四捨五入,只保留前幾位數作為該數的近似值,這種由舍入產生的誤差成為舍入誤差。
抽樣誤差
抽樣誤差:是指樣本指標和總體指標之間數量上的差別,例如抽樣平均數與總體平均數之差 、抽樣成數與總體成數之差(p-P)等。抽樣調查中的誤差有兩個來源,分別為:
(1)登記性誤差,即在調查過程中,由於主客觀原因而引起的誤差。
(2)代表性誤差,即樣本各單位的結構情況不足以代表總體特徵而引起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