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用什麼儀器鑒定年代
① 鑒別古銅幣一定要用儀器檢測嗎
我覺得儀器肯定太麻煩,而且反而不靠譜。鑒定行家又不是吹的
② 古錢幣用儀器物理鑒定能鑒定出真偽嗎
一、 僅僅單憑看照片,是不能正確的斷定古錢幣為真的。
二、判斷一件藏品為假比說真要簡單回。有的藏品屬於「答一眼假」,如假古幣的文字字體,外觀顏色,穿口樣式,圖案細節,包漿…… 。可是高仿品外觀沒問題,掰開是夾餡兒的!可看照片是沒問題的呀。偽造的古幣的銹色、包漿一般也會做舊。
三、如何分辨「 夾心菜」。假銀元一般有 銅包銀,銅鍍銀,鉛芯……等這些如果直徑、厚度正常,則重量不達標。如果增加厚度,則重量合格,而厚度稍大。有的是聽聲音(需經驗)。最好是測密度,需用儀器測試。
四、用物理儀器能測出金屬的成分,比例,密度、等等,可是測不出古錢的製造年代(年齡),要分辨是不是後代人仿製,沒有辦法。
五、如果用原時代的銅,仿製原時代的錢,就更難用物理儀器鑒別。
③ 什麼樣的儀器能測銅幣年代長久
現在還沒有這種儀器,有也沒用,現在作假好多都是老銅新作。
④ 怎麼鑒定銅幣年代
我收藏古幣時是這樣鑒定年代
第一 先了解中國歷史,及所有皇帝年號大概有印象.最好是背下來
第二 辨認真假,錢幣這東西高仿的太多,有時候連專家都有看錯眼的時候,我鑒定古幣的方法就是先看磨損程度,在看這個錢的綉色是否新
第三 如你喜歡某個朝代你可以下從那個朝代錢開始收集,切記買錢幣的時候要看仔細!
最好先從清代皇帝年號收藏.
清
--
清承明制,仍稱本朝所鑄銅錢為銅錢,順治年間始定錢法。清廷和地方設局鑄造銅錢,錢式在順治末年以後固定正面漢字錢文,背面滿文紀局。咸豐年間為籌措軍餉,清廷改鑄各式不足值的大錢,地方省局競相仿鑄,面值大小,輕重多不相同,制錢越於衰微,最後為機制幣所逐漸取代。清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天命汗錢滿文小平光背 40元
天命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80元 明萬曆四十四十年我國東北地區女真族頭領努爾哈赤,改後金為大清,建元天命,其間鑄天命通寶,面文為老滿文、漢文兩種,滿文錢,面文左右上下序讀,光背無文,小平錢徑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規整,赤銅,為女真族第一代貸幣,距創有文字僅50餘年。漢文錢,面文真書,直讀光背,錢徑2.6厘米,重4.6--6克,傳世漢文錢少於滿文錢,然較順治以下諸錢為少。
天命通寶篆書折十背滿文 15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5元 順治元年鑄。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禎自縊煤山,清兵乘明亂入關,適逢吳三桂請兵書來,遂至山海關,敗李自成於一片石,李敗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陝,九月世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陝,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鑄順治通寶,面文楷書直讀,按背文分為五式,一式仿明錢,光背,徑2.4厘米,重3.6克,二式漢字錢仿會昌開元,鑄局各於穿上下左右。計22字,工戶同福臨東江宣原陝薊昌西河寧廣浙荊延陽雲襄。徑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權銀一厘錢,穿左一厘,穿右鑄局名。工戶同福臨東江宣原陝薊昌西河寧廣浙之十七字,徑2.6厘米,重4.4克,五式為滿漢文錢:臨寧原同宣江東河薊浙陝昌十二局,徑2.8厘米,重4—5克。二式未見西廣,一厘米同福江較少。另有合背錢,仿明制記重,記值當十大錢,徑4.8厘米,重20克以上。順治錢奠定了有清一代錢幣基礎,為嗣後各代所沿襲。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二」 6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戶」 8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一」 4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戶」 4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工」 1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工」 1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同」 7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浙」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福」 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陽」 7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左「延」 4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延」 45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宣」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宣」 15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寧」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昌」 6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東」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荊」 8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荊」 2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河」 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東」上下「一厘」 13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東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戶一厘」 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薊一厘」 3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陽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十二種監局 4元
順治通寶楷書大樣背上「福」 500元
順治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5000元
順治通寶楷書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順治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 5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羅漢錢 10元 聖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尚有鞏西二字,徑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當十大錢徑4.7厘米,傳世以背鞏,西,當十大錢罕見,背大字廣,南,面文雙點通背東者亦少見。記地支錢更罕。.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十四種監局 3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小「台」 4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大「台」 15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西」 3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鞏」 2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漳」 1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2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南」 3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廣」 1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大清」 8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子」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丑」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寅」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巳」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干支「福」 250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寶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間鑄,胤禎得隆科多,羹堯之助,以謀取得帝位。雍正通寶面文楷書,直讀,背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滿文記局,泉源浙武河昌雲蘇南安黥鞏濟晉台川。雍正錢按順治四式,形態工整,規格統一。在清代諸錢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徑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寶黔折二大錢,徑3.1厘米,甚罕見,合背錢亦稀少。.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寶泉局雕母 1500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造普品 3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安局 1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晉局 1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濟局 1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川局 8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南局 180元
雍正通寶楷書折二背寶黔局 2000元
--
清
名稱書體特徵幣形 參考價 文字說明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造普品 1元 高宗乾隆元年始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文沿雍正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新疆紅錢穿左滿文,穿右為維吾爾文。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濟晉陝鞏安雲黔台伊,庫車,葉爾羌,葉爾奇木,阿克蘇,烏汁,喀會,和田。幣材多用黃銅、青銅、新疆用紅銅,一般徑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樣,小樣,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傳世以雕母珍貴。...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上「福」 25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右「福」 22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 5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450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合背 15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陝局雕母 800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母錢 1500元
乾隆通寶楷書折十背寶鞏局 5000元
乾隆通寶楷書特大型背寶泉局 38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仁宗嘉慶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晉陝鞏雲東黔,伊,阿克蘇,幣材含鉛錫各半,故錢質灰暗脆弱,一般徑2.2---2.6厘米,重2--4克,少數錢可見星月紋,另有吉語錢,如福康壽寧,天下太平等。此時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傳世元珍稀品。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5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直局 4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寬緣 1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十背寶川局 3500元
道光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宣宗道光年間鑄。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泉源直蘇南昌武川浙福晉陝廣桂雲東黔,伊犁,阿克蘇,庫車,寶新。道光錢製作粗糙,大小不一,輕重懸殊,一般徑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於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蘇,庫車,寶新三局始鑄虛值析五,當十錢,亦是清錢虛值錢之始。傳世幾無稀罕之品。...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壹分」 3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十八年」 2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精鑄 500元
道光通寶楷書折三背阿克蘇局 1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雕母 8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4500元
咸豐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鐵母 2000元 文宗咸豐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滿漢文記局,漢文記值,記重,種類繁多,小平錢稱通寶,當四,五,八十,五十,稱重寶,當八十,百,二百,五百,千稱元寶,其時軍費大增,國庫空虛,使物價飛漲,貨幣嚴重貶值。小平錢徑2.2---2.6厘米,重2.4---4.2克。同是重寶錢,當五十大者徑6厘米,重80克,小者徑4.6厘米,重30克,當百元寶錢更是盡出洋相,重者296克,輕者36克,形制極其混亂。咸豐錢品類浩繁,僅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達917種,鑄局有:泉源直薊福陝昌河德晉雲東武桂浙濟台蘇鞏川黔南廣,伊犁,迪化,葉爾羌,庫車,阿克蘇,喀會,傳世以小平雕母,寶福局計值,計重錢少見,新疆寶迪局當八十為珍品。.
咸豐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4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當五」戴書 6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大樣背「伍文」 3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拾文」 8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拾文」 2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鐵線珍寶背「當十」 2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雕母 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局 35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星月「當五十」 5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泉「當百」 3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泉「當百」星月 8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當百」雕母 10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局「當五百」 500元
咸豐元寶楷書特大型背寶泉局「當千」 9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當五」 2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五」 5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十」 5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源局「當百」 40元
咸豐元寶楷書大型背寶源局「當五百」 500元
咸豐元寶楷書大型背寶源局「當千」 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十」 1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直局「當五十」 6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直局「當百」 8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當五」 6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當十」 8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薊局「當十」 7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薊局「當五十」 28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薊局「當百」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濟局「當十」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濟局「當五十」 15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濟局「當百」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德局「當十」 4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德局「五十」 25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德局「當五十」 2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德局「當百」 25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陝局「當十」 1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陝十」 22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陝局「五百」 3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特大型背寶陝局「當千」 3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鞏局「當十」 8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鞏局「五十」 35元
咸豐重寶楷書大型背寶鞏局「當百」 5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鞏局「五百」 3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鞏局「當千」 3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河局「當五百」 42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河局「當千」 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浙局「當三十」 2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浙局「當二十」 1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浙局「當四十」 3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大型背寶浙局「五十」 3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浙局當頭「百」 20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浙當十」 5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特大型背「浙當百」 7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當頭十」 3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大清背寶福局「一十」 2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桂局「五十」 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昌局「五十」 25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安局「當五十」 2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雲局「當五十」 3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迪局「當八」 1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迪局「當十」 5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迪局「當五十」 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伊局「當五十」 24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伊局「當四」 280元
(續上)
--
清
名稱書體幣形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 3800元 穆宗祺祥年間鑄。其時穆宗初登帝位,由載垣,肅順八大臣輔佐政,改元祺祥,並鑄祺祥通寶,重寶錢。未久慈禧攝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錢未及通行。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計局,小平徑2.5---2.8厘米,重寶當十錢徑35厘米,重12.5克上下。又有合背錢,祺祥錢傳世均甚少。...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 2800元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 20000元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雲局 1000元
祺祥通寶楷書小型背寶鞏局 35000元
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十」 3500元
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十」 6800元
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鞏局「當十」 35000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造普品 2元 穆宗同治年間鑄。因咸豐大錢造成混亂,平錢用途日減,致使許多省局停鑄,此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濟雲廣桂鞏川東武台陝南晉黔,伊犁,阿克蘇,此錢銅差質輕,一般徑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發現一枚背滿漢文,寶東錢,徑2.5厘米,重5.5克,以輔西氏古錢大辭典,套子錢20品描圖之缺,重寶面文同小平錢,背有計值者,徑2.3--3.8厘米,重6--12克,傳世當十個別局較少見。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寶雲局「八」 15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7000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部頒各局樣錢 700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新十」 8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阿無蘇局「當五」 5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十」 10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五部頒各局樣錢 1200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五背寶伊局「當四」 2000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三背寶鞏局「當五」 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金」、「宇」 8元 德宗光緒年間鑄。通寶面文多為楷書,少數局亦有篆書,背滿文記局名,漢文年叫記年錢。計有:泉源蘇直浙昌福武南晉陝川廣桂雲黔津沽漳河吉寧東奉新,伊犁,庫車,阿克蘇。另有背記值,星月紋及合背錢,一般徑2--2.4厘米,重1.8--3克。廣東,福建,天津,吉林有機制錢,山西寶晉局鑄大通寶錢徑4.8厘米,重24.2克,吉語錢等。重寶面文較通寶錢清秀工整,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漢文記值,傳世以雕母為珍品,貴州發現一枚通寶當百小錢,徑2.4厘米,重2.73克,試問此錢何以流通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日」、「往」 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來」、「列」 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宙」 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下「村」 1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蘇」精品 1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白銅背上「福」 1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25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星月 2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5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部頒各局樣錢 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十」雕母 65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當五」 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十」 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十」 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五部頒各局「當十」 12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機制 14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庫平廣一錢」 25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官板四分」 6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直局機制 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奉天紫銅機制幣 180元
天子萬年楷書折五背江南局機制幣 5000元
一統大清楷書折五背江南局機制幣 3000元
宣統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寶泉局 7元 清末代皇帝宣統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泉源福廣,小平錢徑1.2---2.4CM,當十徑2.5--3.7CM,近期發現庫車當十錢,寶新當十錢新疆紅錢,為宣統通寶增加新品,徑2.2CM,重3.6克傳世較多。.
宣統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 20元
宣統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寶鞏局機制 10元
宣統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寶福局機制 25元
宣統通寶楷書小平小型雕母寶泉局 6500元
天國通寶楷書折五背「通寶」 30000元 太平天國於癸好三年佔領南京時鼓鑄的折十大錢,面文「天國」楷書直讀,背文「通寶」橫讀,徑3.75CM,穿0.95CM重27克,通寶者,表示太平天國通用之寶,因此錢為過渡性錢幣,發行時間十分短暫,後改稱「聖寶」「通寶」錢銷毀改鑄聖寶錢,故流傳至今,亦極罕見,發現地區僅限南京附近。..
天國通寶楷書折五背「聖寶」 230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宋體背「聖寶」 200元 太平天國鑄。洪秀全於咸豐三年定都南京,並正式鑄行太平天國錢,幣材金,銀,鉛鐵俱有,然以銅幣為主,形制分小平錢徑1.9厘米,重2.2克,折五錢徑2.85厘米,當十徑3.8---4.2厘米,當五十徑4.8--5.2厘米,錢文多為宋體字,次為楷書,國字方框內從王,名稱不一,有太平天國,天國,背文有通寶,聖寶,初期與後期相比,差別很大,實與國力有關,大花錢徑33.5厘米,重達4500克,太平天國錢因其製作精美,廣受喜愛,傳世以面文:太平天國,背文聖寶者最為長見。
太平天國楷書折五宋體背「聖寶」 6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十宋體背「聖寶」 11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五十宋體背「聖寶」 17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二背「聖寶」 12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五背「聖寶」 5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二十背「聖寶」 650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背「太平」 150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背「聖寶」 25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大樣背「聖寶」母錢 7000元
太平天國隸書小平大樣背「天國」 220元
太平天國隸書小平背「聖寶」 2000元
太平天國楷書特大型背「聖寶」 70000元
平靖通寶楷書小平背右「中」 1000元 清晚其天地會鑄幣,三合會首領李文茂攻佔廣西和柳州,自稱平靖王,並鑄平靖勝寶錢,面文楷書直讀,形制較通寶欠佳,背文按各軍番號鑄前營,後營,左營,右營,中營及御林軍,長勝軍七種文字,徑2.7厘米,重7--11克,此錢類似錢牌,以表明持有者所在單位。次年李文茂戰敗身亡。所鑄不多,傳世難得一見。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長勝軍」 38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前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後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中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左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右營」 1200元
太平通寶楷書小平背月「明」 300元 上海小刀會咸豐四年鑄,面文隸書,直讀,背日、月、或穿下明字,日、月相合乃一明字,以示反清復明之目標,徑2.4厘米,重3.2--4.5克,小刀會之太平通寶鑄行僅一年,故傳世不豐。
太平通寶楷書小平背「文」 500元
天朝通寶楷書小平背「永」 600元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隸書,直讀,背穿上銘一永字或穿下永字,經2.3---2.4CM,重4克上下。傳世少見。
皇帝通寶楷書小平小樣背「浙」 400元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隸書,直讀,背穿上聖,穿右聖,又有背滿文寶漢文浙錢,徑2.4CM,重5克。背滿文者為混在清錢中攜帶,以避清軍耳目。傳世較多。
皇帝通寶楷書小平背「聖」 2000元
開元通寶楷書小平背「武」 1500元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隸書,直讀,開元較通寶大,背穿銘一武字,或穿上,或背右,徑2.3---2.5cm,傳世難得一見。
嗣統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000元 咸豐十年天地會系統,貴州張保山起義軍鑄幣,他自託大明後裔,號秦王,建元嗣統。面文拙補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徑2.3--2.5CM,重4.5--7克傳世不多。屬罕見品。.
明道通寶楷書小平背「天」 1500元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楷書混厚拙補,直讀,背穿上天字,徑約2.5cm,傳世不多見。
⑤ 老一輩埋在地里的銅錢,銀子,有什麼儀器可以探知
那隻能有金屬探測器,但是成本很高的,如果埋的深,就要選靈敏度高的
所以不確定有沒有或者不太多的話還是算了,告訴後世子孫不要遺忘即可
⑥ 儀器物理鑒定能鑒定出古錢幣的真偽嗎
總的來說,用物理方法尚不能鑒定古錢幣的真偽。
當前的古幣的鑒定方法是以人工鑒定為主,輔以機器檢測材質、成分等等。用物理儀器可以測定古錢幣的比重、密度,硬度,甚至古錢幣的合金金屬成分,含量,可是測不出古錢的製造年代(年齡),要分辨是不是後代人仿製,沒有辦法。
現代技術可以配製出各種不同比例的合金,甚至民間用熔化清錢鑄清錢,熔化宋錢鑄宋錢的方法作假,按金屬成分、比重都不能分辨真假。
(6)銅錢用什麼儀器鑒定年代擴展閱讀
淵源與由來
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
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
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
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貧、財、購等。
⑦ 鑒定古董的儀器有哪些
如今現在行業內,尤其是字畫行業都是通過輔助性的攜帶型視頻顯微鏡來進行現場識別! 如Anyty的MSA200\WM401TV等顯微鏡識別可把微小的東西放大,在100-200倍率左右就可很清晰看到宣紙的材質、墨跡的深淺、印章的細節、力度等信息,在顯微鏡下一目瞭然,有經驗的古畫、字畫愛好者,根據這些信息,就可判斷字畫的年代、出入及真偽。也因攜帶型視頻數碼顯微鏡的分享性比較強,適用於現場(拍賣會、客戶現場、朋友間的分享);又可實時拍照攝像,可進行對比存儲;且攜帶型數碼顯微鏡一般都有對比及測量功能,是輔助文物鑒定分析時的必備工具。文物鑒定的方法文物的類別不同,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在文物鑒定之前,必須對文物進行分類,以便根據不同類別的文物,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分類亦需鑒定,對文物辨偽、斷代、評定價值等鑒定,更需要分類。在文物藏品鑒定中,一般以質地分類,有利於排比、辨別。在文物史跡鑒定中,一般按性質分類,這樣更適合採用不同方法鑒定該類文物中不同種類的文物。
手持式無線數碼顯微鏡401PCTV
數碼視頻顯微鏡MSV500
文物鑒定的具體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可歸納為傳統方法和現代科學方法。
傳統鑒定方法是自古以來,人們在研究、鑒定文物中不斷探索、總結、發展、再總結的科學成果。其基本內容是在對文物分類的基礎上,對同類文物進行比較辨識和綜合考察。
①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在古代和現代,都採用比較的方法鑒別文物。以文物藏品為例,對真偽年代、價值未作出辨識的文物,鑒定時,需選取已知其真偽、年代的同類文物的標准器,並將兩者對比,進行分析,找出未辨識文物與標准器物之間在形制、質地、花紋、工藝等方面的相同與相異之處
②綜合考察,通過對文物本身的調查,文獻記載的考證,參考總結的鑒定同類文物的一般規律,對鑒定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判斷,以達到鑒定文物的目的。此法對鑒定文物史跡尤為適用。
運用傳統方法鑒定文物,除上述基本方法外,還要根據鑒定的不同對象,採用不盡相同的具體方法,如對青銅器、瓷器、書畫等的鑒定 (見青銅器鑒定、瓷器鑒定、書畫鑒定)都可說明這一點。之所以如此,是由不同種類文物的性質決定的。
現代科學技術鑒定方法,主要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文物進行分析鑒定。有許多文物仍以運用傳統鑒定方法為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文物鑒定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現代科學技術鑒定和傳統方法鑒定的進一步相結合,文物鑒定將會出現新的局面。
文物鑒賞
⑧ 儀器鑒定古幣
一、總的來說,用物理方法尚不能鑒定古錢幣的真偽。
二、物理方法可以測專定 古錢幣的屬比重、密度,硬度,甚至古錢幣的合金金屬成分,含量。
三、現代技術可以配製出各種不同比例的合金。民間用熔化清錢鑄清錢,熔化宋錢鑄宋錢的方法作假,按金屬成分、比重都不能分辨真假。
四、當前的古幣的鑒定方法是以人工鑒定為主,輔以機器檢測材質、成分等等。
⑨ 有哪些古玩古董文物的鑒定儀器
大部分的儀器都可以用來鑒定文物~畢竟我們現代科技不是蓋得~
但是~取到數據以後,能看版懂的人不多。權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老文物收藏夾不相信儀器,而新人又沒辦法和老一輩交流的局面。但是不可否定的是,現代儀器是可以鑒定文物的。
比如拉曼光譜對青銅器的鑒定,
紅外吸收光譜對絲綢的鑒定
還有C14測年技術
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准確率要遠高於經驗性的判斷
但是,搞儀器分析的不懂文物
搞文物的不懂儀器
所以就造成很多人認為儀器鑒定不了文物。
其實按均價來說,儀器鑒定比找人鑒定要便宜一點~
但是搞儀器的人只能給你數據,你必須找到能看懂數據的人才能知道自己文物的真假和年代。~等於同時找兩個人~
還不如直接找馬未都劃算~~
你要真想學的話可以去各大博物館看看~他們現在幾乎都用的是儀器~
很省力的~
⑩ 國家文物局鑒定文物的科學儀器有哪些
國家文物局鑒定文物的科學儀器有熒光光譜、熱釋光分析檢測儀、脫玻化結構分析測試儀、X射線衍射儀。
國家文物局科技鑒定有以下幾種:
1、熒光光譜
物體經過較短波長的光照,把能量儲存起來,然後緩慢放出較長波長的光,放出的這種光就叫熒光。如果把熒光的能量--波長關系圖作出來,那麼這個關系圖就是熒光光譜。熒光光譜當然要靠光譜檢測才能獲得。
高強度激光能夠使吸收物質中相當數量的分子提升到激發量子態。因此極大地提高了熒光光譜的靈敏度。
以激光為光源的熒光光譜適用於超低濃度樣品的檢測,例如用氮分子激光泵浦的可調染料激光器對熒光素鈉的單脈沖檢測限已達到10-10摩爾/升,比用普通光源得到的最高靈敏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熒光光譜有很多,如原子光譜1905年,Wood首先報道了用含有NaCl的火焰來激發盛有鈉蒸氣的玻璃管,並得到了D線的熒光,被Wood稱為共振熒光。在Mitchell及Zemansky和Pringsheim的著作里討論了某些揮發性元素的原子熒光。
火焰中的原子熒光則是Nichols和Howes於1923年最先報道的,他們在Bunsen焰中做了Ca、Sr、Ba、Li及Na的原子熒光測定。
從1956年開始,Alkenmade利用原子熒光量子效率和原子熒光輻射強度的測定方法,以及用於測量不同火焰中鈉D雙線共陣熒光量子效率的裝置,預言原子熒光可用於化學分析。
1964年,美國的Winefordner和Vickers提出並論證了原子熒光火焰光譜法可作為一種新的分析方法。
同年,Winefordner等首次成功地用原子熒光光譜測定了Zn、Cd、Hg。有色散原子熒光儀和無色散原子熒光儀的商品化,極大地推動了原子熒光分析的應用和發展,使其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熒光光譜包括激發譜和發射譜兩種。激發譜是熒光物質在不同波長的激發光作用下測得的某一波長處的熒光強度的變化情況。
也就是不同波長的激發光的相對效率;發射譜則是某一固定波長的激發光作用下熒光強度在不同波長處的分布情況,也就是熒光中不同波長的光成分的相對強度。
2、C14測年
C14測年:又稱放射性碳素斷代法(Radiocarbondating):含C物質的C14含量在C元素中所含的比例幾乎是保持恆定的,如果含C物質一旦停止與大氣的交換關系,則該物質的C14含量不在得到新的補充。
而原有的C14按照衰變規律減少,每隔5730年減少一半,因此只要測出含C物質中C14的減少的程度,就可以計算出它停止與大氣進行交換的年代,這就是C14測年的原理。
3、脫玻化
古陶瓷的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這是一種玻璃,而經研究發現,二氧化硅的均質體一直是處在亞穩定狀態,有均質體向晶體轉變,我們稱這種過程為釉質的脫玻化轉變,脫玻化技術,又稱釉質脫玻化技術。
它的原理是,在同一種成分、同一個溫度的前提下,燒成的釉,在自然狀況下,時間越長,它的脫玻化程度越高。
通過光譜來分析,從而測算出陶瓷的年代。目前脫玻化是最好的物理鑒定方法,但是疑點:過量的消光劑,像氧化鋅、氧化鋇、氧化鋯這類的,那麼就可以斷定這個瓶子肯定是假的。古瓷器的釉面肯定沒有氧化鋅氧化鋇嘛?這點兒還是比較值得商榷的。
另外一個疑點,國家博物館的樣本量也是有限,比如宣德寶石紅等也就一兩件,以此作為鑒定依據還是有些局限。
4、拉曼光譜
是一種散射光譜。拉曼光譜原理:拉曼效應起源於分子振動(和點陣振動)與轉動,因此從拉曼光譜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動能級(點陣振動能級)與轉動能級結構的知識。用虛的上能級概念可以說明了喇曼效應。
通過對拉曼光譜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質的振動轉動能級情況,從而可以鑒別物質,分析物質的性質。天然雞血石和仿造雞血石的拉曼光譜有本質的區別,前者主要是地開石和辰砂的拉曼光譜,後者主要是有機物的拉曼光譜,利用拉曼光譜可以區別二者。
5、熱釋光測年法
熱釋光測年法():物質具有受熱發光的性質,是電子在晶格問移動時釋放儲存能量的結果;在一定的時距內,放射性元素U、Th和K每年提供給晶體的核輻射總劑量是一個定量,釋放的光子數,即熱釋光強度與貯能電子累積的時間成正比。
因此,通過測定晶體的熱釋光強度和每年接受的輻射總劑量,可計算樣品的年齡。這種測年技術稱熱釋光測年法,測年范圍介於數百年到100萬年。主要適用於受過燒灼或加熱後的物質,被廣泛應用於考古研究中。
在地質上對於測定因風化作用,分解和再沉積而形成的各種自然岩石,礦物的混合物也有效,特別是其中的石英,長石都能作為試樣。在研究黃土地層的年齡方面,也取得了較理想的結果。
6、光釋光測年法
光釋光測年法():在熱釋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測年技術。石英等礦物晶體里存在著「光敏陷阱」,當礦物受到電離輻射而產生的激發態電子被其捕獲時就成「光敏陷獲電子」。
它們可以再次被光激發逃逸出「光敏陷阱」,重新與發光中心結合再發射出光,這種光就是光釋光信號;利用這種信號進行測年的技術即光釋光法。測年范圍介於數百年到100萬年。
(10)銅錢用什麼儀器鑒定年代擴展閱讀:
國家文物局鑒定文物的主要內容:
辨別文物真偽、判明文物年代、評定文物價值和等級幾個方面。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在鑒定過程中,應辯證地對待,不可將它們孤立起來。
1、辨偽
在文物藏品中,特別是傳世品,往往夾雜著偽品。在保管、研究、陳列時,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偽品辨別出來。辨別真偽主要是對館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對文物史跡,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偽。
建築物上的附屬品石雕、木雕等毀壞之後,又按原狀重新雕刻,與建築物並非同時之物,其他構件的更換亦如此,如不辨別,把它定為原件,會引起混亂。
2、斷代
辨別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鑒定的主要內容之一。確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將其置於當時的時空環境中進行研究。文物的真偽,最根本的是時代不同,還有所用材料、工藝的差別。
文物斷代對一切文物來說,都是必須的。在文物的斷代研究中,除由於作偽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亂,需要鑒定辨別外,還有大量文物本身並無紀年,需要鑒定,判明年代。
一些傳世文物在歷史流傳中,由於自然損壞,有意挖損等,給確定年代帶來了困難,還有一些文物史跡如古建築,不同朝代屢次重修,更換構件,使一座建築物具有多時代的構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紀年或關鍵字被砸去等,這些都需要通過鑒定,去判明年代。
3、評定價值
文物是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存,沒有價值的遺存,不能稱其為文物。在歷史遺存被確定為文物之前,就需要對其進行研究,評定其是否有價值。在確定某歷史遺存為文物之後,要研究它所具有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過程中,應將它置於一定的歷史環境之中,分析它的內容,鑒定它的製作工藝,揭示它的內涵及其在歷史的地位與作用。從而確定它的價值高低,或它的價值的主要表現。
4、評定等級
評定等級是鑒定的主要任務之一。按照中國文物法規的規定,根據文物價值的高低,把館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劃分為一、二、三級,把文物史跡區分為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大科鑒文物鑒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