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井儀器掉油井裡面怎麼打撈
❶ 怎麼控制油氣井
鑽井工作不僅要求速度快,而且要求質量好。井身質量的好壞是油氣井完井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它直接影響到油氣田勘探和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井身軸線偏離鉛垂方向的現象叫井斜。大量實踐說明,井斜嚴重將給鑽井、油氣田開發及採油等帶來各種危害,甚至引起事故。因此,有關井斜的一些指標是衡量一口井井身質量的重要參數。
井身斜度大了,為鑽達同一目的層所需的進尺就會增加。這樣不僅費用高,而且還可能由於深度的誤差,使地質資料不真實而得出錯誤的結論,漏掉油氣層。井斜過大、井底偏離設計位置過多,將會打亂油氣田開發井網分布方案,影響油氣層的採收率。
井斜使井眼變曲。鑽具在彎曲井眼中旋轉容易產生疲勞折斷。鑽具在嚴重彎曲的井段內,受下部鑽具拉力的作用,將給井壁和套管以接觸壓力,加劇鑽具和套管的磨損。同時,在長期的旋轉和起下鑽中,井壁將被鑽具磨起「鍵槽」而造成卡鑽。
固井時,在井斜變化大的嚴重彎曲井段,比鑽具剛度大的套管及測井儀器將不易下入,易發生卡鑽;下入井內的套管由於井斜不能居中,使水泥漿不易充滿整個套管外環形空間而影響固井質量。
綜上所述,井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後果是嚴重的,需要引起鑽井工作者的注意。
旋轉鑽井發展至今,還很難鑽成一口一點都不斜的直井。井眼總是或多或少要斜的。井斜給鑽井、開采帶來的危害程度與井斜的嚴重程度有關。輕微的井斜不致造成危害;嚴重井斜可能引發事故甚至使井報廢。那麼,什麼樣的井斜程度才是被允許的呢?這就存在一個井斜控制標准問題。在此標准之內的井,即可認為是可以接受的「直井」,從而避免徒勞追求絕對直井的行為,把井身質量建立在工程實際的基礎上。
我國井斜控制的標准為井眼曲率不大於3°/100m。至於井斜角及其他規定,要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而定。勝利油田的評價情況見表5-1。
圖5-8定向井軌跡示意圖
實際上,可以說「三段式」井身軌跡只是「S型」井身軌跡的一種特殊情況而已。「S型」井身軌跡可以作為所有常規二維定向井井身軌跡的代表,使井身軌跡的設計得到和諧的統一。
常規井身軌跡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能實現鑽定向井的目的。對於裂縫性油層、厚度小的油層,為了增大油層的裸露面積、提高產量,往往設計成水平井或多底井。為滿足採油工藝的要求,叢式定向井多數設計成「S型」井身結構。為了避開井下障礙或防止井眼交叉,井身結構還可以設計成三維「S型」。對於救險井,主要是要求准確鑽達目標。因事故需側鑽的定向井,只要避開井下落魚(即井下落物),斜出一定的水平位移即可。
(2)盡可能利用地層的造斜規律,可以大大減少人工造斜的工作量和困難。
(3)要有利於滿足採油工藝的要求。井眼曲率不宜過大,以利於改善抽油桿的工作條件;最好是垂直井段進入油層,以便於坐封封隔器以及進行其他增產措施。
(4)要有利於安全、優質、快速鑽井。這就要求選擇合適的井眼曲率、井身軌跡、造斜點以及相關的井身結構。
2.井身軌跡控制井身軌跡控制包括井斜控制和方位控制兩個方面。在定向鑽進過程中,為確保井眼按預定的井身軌跡發展,需要進行井身軌跡控制。一旦井眼偏離井身軌跡,也需要進行井身軌跡控制。因此,井身軌跡控制是定向鑽井技術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井斜控制即控制井眼井斜角的變化,可以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造斜工具造斜或增斜。有特殊需要時,也可以利用造斜工具來降斜。另一種方法是利用井底鑽具組合進行增斜、降斜和穩斜。
方位控制是控制井眼方位角的變化,也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地層特性的自然漂移與井底鑽具組合達到目的。另一種方法是利用造斜工具強行改變井眼方位。
無論是井斜控制還是方位控制,都要利用兩種基本工具,造斜工具和井底鑽具組合。在定向鑽井發展初期,人們就開始利用造斜工具控制井斜和方位。隨著造斜工具的發展,有關造斜工具的理論和現場使用已日益成熟。至於井底鑽具組合,雖然人們很早就發現它對井斜和方位的變化都有很大影響,但在很長時間內對它的研究不夠。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學者魯賓斯基開始研究鑽具組合的力學性能,主要用於打直井。直到60年代,才有人提出定向鑽井的井底鑽具組合的力學模型。井底鑽具組合的研究一時間成了熱門,不少學者使用不同的數學、力學方法進行研究和分析,至今方興未艾。
3.井身軌跡測量定向井測量資料是控制井身軌跡的依據。在井身軌跡的控制過程中,需要及時、准確地了解和掌握定向井基本參數的變化,才能採取相應措施,確保井身軌跡沿預定路徑發展。定向鑽井實踐證明:要完成高質量的定向井,除了合理的井身軌跡設計和有效的井身軌跡控制外,還需要使用性能優良的定向井測量儀器和裝備。目前這種趨勢日益明顯。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井身軌跡測量技術發展極快,主要經歷了以下過程:鑽桿列印地面定向→氟氫酸玻璃管定向→單、多點磁性測斜儀定向→單、多點陀螺測斜儀定向→有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定向→無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定向。
鑽桿列印地面定向和氟氫酸玻璃管定向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已被淘汰。單、多點磁性測斜儀和陀螺測斜儀是目前定向井施工中使用最多的測斜工具。有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研究成功的,廣泛用於造斜段測量。無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是70年代末期出現的,已在北海油田及美國某些油田使用,尚處於發展及完善階段。
❷ 油氣井是怎麼打成的
石油和天然氣埋藏在地下幾十米到幾千米深度不等的有孔隙、裂縫或溶洞的岩石中,人們為了尋找和開採石油、天然氣,從地面向地下的油氣層之間,鑽鑿出一個通道的過程稱之為石油天然氣鑽井。那麼一口油、氣井是怎麼打成的呢?
鑽井前,首先要在地面確定鑽井的位置(即鑽井井位),然後,在井位處打好安裝鑽機的基礎並安裝井架和鑽機。鑽井作業時,依靠鑽機的動力帶動鑽桿和鑽頭旋轉,鑽頭逐次向下破碎遇到的岩層,並形成一個井筒(也稱井眼),鑽井井眼尺寸的大小是由鑽頭大小來決定的。鑽頭在破碎岩層的同時,通過空心的鑽桿向地下注入鑽井液(俗稱鑽井泥漿),將鑽頭在破碎地層而產生的大量岩屑由循環的鑽井液帶到地面。地面的固控裝置將鑽井液中的岩屑清除後,通過鑽井泵再次將鑽井液打入井內。鑽井液是經過鑽桿內孔到達鑽頭水眼處,再從井壁與鑽柱的環形空間返迴流至地面的。鑽進的過程即鑽頭破碎岩石,及鑽井液通過循環不斷攜帶出鑽屑並形成井筒的過程。
鑽達設計深度後,要在井筒內下入專用儀器進行測井作業,目的是確定井下地層岩性和各個油、氣、水層的位置;然後再下入小於鑽井井眼的無縫鋼管(又稱套管);並在套管與井壁的環形空間內注入水泥漿將套管固定在井壁上;最後一道工序是對油層位置的套管進行射孔,人為的形成一個井下油氣流入套管內的孔道。油氣的地層壓力高時可自行流出地面,這種井我們稱為自噴油氣井;油氣壓力較低時需藉助外力從井下抽吸,這種井我們稱之為非自噴井。鑽井時要有一套配套完整、功能齊全的鑽機,有質量優異不易發生事故的鑽桿、套管和鑽頭,有性能優良和鑽遇地層岩性相匹配的鑽井液等。總之,石油天然氣鑽井的目的就是要鑿穿岩石,發現和保護好油氣層,並形成一個通道確保石油和天然氣通暢地流到地面。鑽井是石油工業中的一個重要工序,是勘探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一項耗資巨大、技術復雜、風險性高的系統技術工程。
石油鑽井井架群和抽油機
❸ 測井、固井、修井、打撈、測三樣是什麼意識他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測井,一般指對原狀地層的勘測,即鑽井中或鑽井後使用地球物回理勘探設備對裸眼井進行探測答,以得到地層特性參數的過程。
固井,指的是鑽井完成後對井進行井壁加固,屬於生產井完井工藝的一環。
打撈,指的是當鑽井或者測井設備墜井後,使用專用打撈設備取出墜落物的過程。
測三樣,就是測井中最常用的三種儀器組合,即自然伽馬,聲波,電阻率。
從上面的解釋就能看出聯系和區別。
❹ 打石油的油井一般能打多深
一般的油井在1千至幾千米,鑽頭斷了需要下井撈。世界上最深的油井,70年代是美國的「勃爾茲·羅傑斯1號井」。井深9583米,1972年1月25日開鑽至1974年5月完鑽;1992年是位於蘇聯(今俄羅斯)科拉半島上的(CY-3)「科拉3井」,設計於1966年,1970年開鑽,至1992年7月,井深1226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油井。
鑽頭在破碎岩層的同時,通過空心的鑽桿向地下注入鑽井液(俗稱鑽井泥漿),將鑽頭在破碎地層而產生的大量岩屑由循環的鑽井液帶到地面。地面的固控裝置將鑽井液中的岩屑清除後。
通過鑽井泵再次將鑽井液打入井內。鑽井液是經過鑽桿內孔到達鑽頭水眼處,再從井壁與鑽柱的環形空間返迴流至地面的。鑽進的過程即鑽頭破碎岩石,及鑽井液通過循環不斷攜帶出鑽屑並形成井筒的過程。
(4)測井儀器掉油井裡面怎麼打撈擴展閱讀
石油和天然氣埋藏在地下幾十米到幾千米深度不等的有孔隙、裂縫或溶洞的岩石中,人們為了尋找和開採石油、天然氣,從地面向地下的油氣層之間,鑽鑿出一個通道的過程稱之為石油天然氣鑽井。
鑽達設計深度後,要在井筒內下入專用儀器進行測井作業,目的是確定井下地層岩性和各個油、氣、水層的位置;然後再下入小於鑽井井眼的無縫鋼管(又稱套管);並在套管與井壁的環形空間內注入水泥漿將套管固定在井壁上;最後一道工序是對油層位置的套管進行射孔,人為的形成一個井下油氣流入套管內的孔道。
❺ 石油鑽井機械設備翻新方案怎麼寫
石油天然氣鑽井是一項多專業、多工種配合的野外流動作業,除鑽井隊自身的工作外,還有地質錄井、測井、管具、注水泥等單位的配合。鑽井隊常年工作在野外,工作條件差、技術要求高,加之現場的交通不便,增加了作業的難度。綜合上述特點,鑽井作業過程中隱藏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如不切實注意和防範,很容易發生鑽井事故,如井下工程事故、地面設備事故和鑽井人身事故等。發生事故後會危害人的生命、設備和井筒的安全,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石油天然氣鑽井的對象是地下的岩石,鑽頭在井底破碎岩石是一項隱蔽的地下工程。在鑽井施工中會出現許多復雜情況和不確定因素,如地層中的岩石有軟有硬、軟硬交錯,地下的壓力有高有低(高壓層和漏失層),地層的岩性變化也很大(有岩鹽層、膨脹層、坍塌層和蠕變層等),地層中有時還會出現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一切都給鑽井施工帶來很多困難,並可引發多種井下工程事故。鑽井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井下工程事故主要有:鑽頭事故(斷刮刀片、掉牙輪和掉鑽頭等)、鑽具事故(鑽具刺壞、斷鑽具等)、套管事故(卡套管、斷套管等)、井下落物事故(小工具等落入井內)、卡鑽事故(鑽具在井內不能上下活動或轉動)、測井事故(測井電纜遇卡、遇阻或測井儀器落井等)、注水泥事故(固井時水泥漿在鑽具內未替出、水泥漿返高不夠,或將水泥漿全部替出環形空間等)和井噴失控事故(不能人為控制的鑽井井噴)等。對鑽井工作者來說,在鑽井施工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於捕捉和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在復雜多變的鑽井施工中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決策,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損失降到最小或完全避免事故的發生。
❻ 油井打撈繞絲管使用什麼打撈工具
油井打螺絲管使用什麼打撈工具,不好意思了。
❼ 什麼是生產測井
地球物理測井簡稱測井,是在井眼中使用測量電、聲、熱、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儀專器,以辨屬別地下岩石和流體性質的方法,是勘探和開發油氣田的重要手段。
生產測井指在油井(包括採油井、注水井、觀察井等)投產後至報廢整個生產過程中,所進行的地球物理測井的統稱。它包括三部分:(1)通過井內溫度、壓力和流體流量、持水率測定,了解產出和注入狀況,為油層改造提供依據;(2)檢查和監測井身技術情況,包括固井質量、套管變形和破損等,為油井維修提供依據;(3)套管井儲層評價。生產測井已成為油氣藏科學管理和提高採收率不可缺少的手段。
生產測井得到了第一手油井資料,接下來就是對測井資料進行綜合解釋,用以指導油田的開發和調整工作。
❽ 油氣井是怎麼打成的
石油和天然氣埋藏在地下幾十米到幾千米深度不等的有孔隙、裂縫或溶洞的岩石中,人們為了尋找和開採石油、天然氣,從地面向地下的油氣層之間,鑽鑿出一個通道的過程稱之為石油天然氣鑽井。那麼一口油、氣井是怎麼打成的呢?
鑽井前,首先要在地面確定鑽井的位置(即鑽井井位),然後,在井位處打好安裝鑽機的基礎並安裝井架和鑽機。鑽井作業時,依靠鑽機的動力帶動鑽桿和鑽頭旋轉,鑽頭逐次向下破碎遇到的岩層,並形成一個井筒(也稱井眼),鑽井井眼尺寸的大小是由鑽頭大小來決定的。鑽頭在破碎岩層的同時,通過空心的鑽桿向地下注入鑽井液(俗稱鑽井泥漿),將鑽頭在破碎地層而產生的大量岩屑由循環的鑽井液帶到地面。地面的固控裝置將鑽井液中的岩屑清除後,通過鑽井泵再次將鑽井液打入井內。鑽井液是經過鑽桿內孔到達鑽頭水眼處,再從井壁與鑽柱的環形空間返迴流至地面的。鑽進的過程即鑽頭破碎岩石,及鑽井液通過循環不斷攜帶出鑽屑並形成井筒的過程。
鑽達設計深度後,要在井筒內下入專用儀器進行測井作業,目的是確定井下地層岩性和各個油、氣、水層的位置;然後再下入小於鑽井井眼的無縫鋼管(又稱套管);並在套管與井壁的環形空間內注入水泥漿將套管固定在井壁上;最後一道工序是對油層位置的套管進行射孔,人為的形成一個井下油氣流入套管內的孔道。油氣的地層壓力高時可自行流出地面,這種井我們稱為自噴油氣井;油氣壓力較低時需藉助外力從井下抽吸,這種井我們稱之為非自噴井。鑽井時要有一套配套完整、功能齊全的鑽機,有質量優異不易發生事故的鑽桿、套管和鑽頭,有性能優良和鑽遇地層岩性相匹配的鑽井液等。總之,石油天然氣鑽井的目的就是要鑿穿岩石,發現和保護好油氣層,並形成一個通道確保石油和天然氣通暢地流到地面。鑽井是石油工業中的一個重要工序,是勘探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一項耗資巨大、技術復雜、風險性高的系統技術工程。
石油鑽井井架群和抽油機
❾ 鑽井事故怎麼預防與處理
隨著井眼的形成,井壁的地層裸露在鑽井液中,因而破壞了地層的平衡狀態,可導致一些不良後果。例如,破碎裂隙地層引起井漏;井壁掉塊引起卡鑽;高壓油氣流跑到井中引起井噴等。這些情況如不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就會引起嚴重後果,甚至造成井眼報廢。因此我們應對發生事故的原因及應採取的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見的事故有井漏、井噴、卡鑽、鑽具折斷及井下落物等。
一、井漏
鑽井過程中,正常情況下,井內鑽井液液柱壓力大於地層壓力,在壓差作用下鑽井液有輕微失水現象,並伴有鑽井液少量消耗。產生井漏時,鑽井液池液面明顯下降或鑽井液不從井中返出(鑽井液不再循環),嚴重時鑽井液只進不出,全部流入地層中。此時井內鑽井液液柱壓力降低,將引起井壁坍塌(見圖4-21),嚴重時引起井噴。發生井漏的原因是地層疏鬆、處於滲透性地層、有地層斷裂帶或有裂縫。井漏的處理方法是:
(1)對滲透性漏失,首先提高鑽井液黏度、切力,降低鑽井液密度和泵的排量。
(2)嚴重漏失時,在鑽井液中加入堵漏物質,如鋸末、麻刀、黏土塊(黏土球)等,並注入膠質水泥或將石灰乳配成的新鑽井液,然後加入燒鹼水和水玻璃,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二、井噴
圖4-21井漏井塌示意圖
在鑽進過程中,當鑽遇高壓油、氣、水層時,如果該油、氣、水層的壓力大於循環鑽井液液柱的壓力,或者由於起下鑽作業對井筒產生抽吸作用,降低了井筒壓力,油、氣、水就會從地層進入循環鑽井液中,引起鑽井液的密度下降、黏度升高,泵壓下降,鑽井液進少出多,鑽井液池液面升高。當油氣侵入嚴重時,從井中返出的鑽井液中有強烈的天然氣和原油的氣味,鑽井液有氣泡,井口有外涌現象,進而產生井噴。如果井噴不能及時控制住,往往引發火災、爆炸,尤其是海上鑽井,一旦井噴失去控制引起火災,可能釀成井毀人亡,同時可能使一個有價值的油氣田枯竭失去開發價值,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這是石油鑽井中最嚴重的災難性事故。
當發生井噴時,應立即關閉防噴器,提高鑽井液密度壓井,控制井噴;同時清除鑽台和鑽井液凈化系統附近的易燃物,關閉全部發動機,切斷電源,避免引起火災;將不必要人員撤離現場。如果井噴控制不住,需請井控專家處理。一旦發生火災,就得採用空中爆炸或打救援井等特殊方法滅火。
三、卡鑽
卡鑽是指在鑽進過程中鑽柱轉動和上提、下放活動受阻。常見的卡鑽故障如能及時妥當處理便可消除,否則,就發展成鑽柱卡住、完全不能活動的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如硬拔、硬轉可能導致鑽柱折斷;如鑽柱折斷處理無效,可能造成井眼報廢。從原因上看,常見的卡鑽事故有沉沙卡鑽、落石卡鑽、地層膨脹卡鑽、泥餅黏附卡鑽、鍵槽卡鑽。
處理卡鑽事故時,首先要找出卡鑽原因,才能採取有效措施。處理一般卡鑽,可採取上下活動及轉動鑽具的措施。上提鑽具時,應注意設備和井架的許可負荷及鑽具的強度,並加大泵量沖洗井眼。當上提活動鑽具仍不能解卡時,可向井內注入原油或鹼水浸泡,降低吸附和摩擦力,並活動鑽具。如上述方法均不奏效,可用倒扣或爆炸的方法,將卡點以上的鑽柱取出,另鑽側眼。
四、鑽柱折斷事故
在鑽進過程中,鑽柱承受著拉、壓、彎、扭力(力矩),井壁摩擦力,鑽井液沖刷力,岩屑磨蝕力等復雜的作用力,往往由於操作不當和鑽柱疲勞而引起鑽柱折斷事故。一般折斷發生在鑽桿連接的螺紋部位。鑽柱折斷後必須進行打撈,如打撈不上來,可在折斷部位旁鑽側眼。
五、井下落物
井下落物是指在鑽進過程中或起下鑽時,由於檢查不嚴、措施不當、操作不慎而將工具、鑽頭牙輪、刮刀片、測井儀等物件掉落井中。發生落物而不能繼續鑽進時,必須及時進行打撈。對鐵質小物件可在井中下入磁鐵打撈器,將落物吸上來;對一些難以打撈的落物,可在井中下入磨鞋將其磨掉,也可根據情況自行設計工具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