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儀器作業指導書怎麼寫
作業指導書是指為保證過程的質量而制訂的程序。
-"過程"可理解為一組相關的具體作業活動(如抹灰、砌磚、插件、調試、裝配、完成某項培訓)。
-作業指導書也是一種程序,只不過其針對的對象是具體的作業活動,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對象是某項系統性的質量活動。
-作業指導書有時也稱為工作指導令或操作規范、操作規程、工作指引等。
· 作業指導書的作用
-是指導保證過程質量的最基礎的文件和為開展純技術性質量活動提供指導。
-是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業指導書的種類
· 按發布形式可分為:
-書面作業指導書;
-口述作業指導書;
-計算機軟體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內容可分為:
-用於施工、操作、檢驗、安裝等具體過程的作業指導書;
-用於指導具體管理工作的各種工作細則、導,則、計劃和規章制度等;
-用於指導自動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對獨立的標准操作規范。
c. ISO9000系列標准中對作業指導書的要求
· "如果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5質量時,則應對生產和安裝方法制訂作業指導書"(GB/T19001-ISO9001--9. 1)。
· 生產作業可由作業指導書規定到必要的程度。應對工序能力進行研究以確定工序的潛能。整個生產中使用工藝規定也應寫成書面文件,務個作業指導書中均應引用。作業指導書中應明確規定圓滿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准則。……(GB/T19004-ISO9004--10. 1. 1)。
· "應按照質量體系的規定對作業指導書,規范和圖樣進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常用的作業指導書、工作細則、標准、作業規范通常應包含的內容.
3. 作業指導書的編號與管理
a. 基本要求
· 內容應滿足
-5W1H原則
任何作業指導書都須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
Where:即在哪裡使用此作業指導書;
Who:什麼樣的人使用該作業指導書;
What:此項作業的名稱及內容是什麼;
Why:此項作業的目的是干什麼;
How:如何按步驟完成作業。
-"最好,最實際"原則
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綜合效果。
· 數量應滿足 -不一定每一個工位,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業指導書;
-"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質量時"才用;
-描述質量體系的質量手冊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個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就根據各組織的要求來確定;
-培訓充分有效時,作業指導書可適量減少;
-某獲證企業質量手冊中引用的作業指導書清單,詳見附表16。
· 格式應滿足
-以滿足培訓要求為目的,不拘一格;
-簡單、明了、可獲唯一理解;
-美觀、實用。
b. 編寫步驟
· 見作業指導書編寫流程圖
· 流程圖說明
-作業指導書的編寫任務一般由具體部門承擔;
-明確編寫目的是編寫作業指導書的首要環節;
-當作業指導書涉及其它過程(或工作)時,要認真處理好介面;
-編寫作業指導書時應吸收損操作人員參與,並使他們清楚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c.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
· 作業指導書的批准
-作業指導書應按規定的程序批准後才能執行,一般由部門人負責人批准;
-未經批準的作業指導書不能生效。
· 作業指導書是受控文件
-經批准後只能在規定的場合使用;
-嚴禁執行作廢的作業指導書;
-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更改和更新。
『貳』 作業指導書怎麼寫啊。大概的格式是什麼
狹義的作業指導書包含配送工作的操作規程、標准等,比如配送工作第一步回該做什麼、誰來做、答怎麼做、注意哪些方面、應該到達什麼標准?第二步該做什麼、誰來做、怎麼做……類推,至配送工作完成。目的就是對你企業的配送工作和工作者起指導執行的作用。具體寫法可以參照ISO9000系列文件的寫法。
『叄』 儀器設備試用作業指導書
SZ/QA03—3—06 XXX作業指導書 製冷壓縮機工序
版次 1 修改碼 0 起草人 批准人 生 效
日 期
一、 指標要求
鹽水池溫度:-6攝氏度
二、 作業程序
1、 開啟冷卻水泵與風機開關,確保水循環正常。
2、 打開壓縮機排氣閥,將控制開關開至自動處,按起動按鈕,起動壓縮機,90秒左右,壓縮機自動轉換至正常運轉狀態。
3、 將上缸開關轉至1/2處,同時開吸汽閥1/8周,後保持吸汽壓力為1MPa,再將上缸開關轉至1/1處,並調節吸汽閥,使吸汽壓力保持在1.5MPa左右,將吸汽閥慢慢全部打開。
4、 將節流閥開到3/4周處,保持1.5~1.8MPa。
5、 當鹽水池溫度達到要求後,關閉節流閥。
6、 吸汽壓力降到0.5MPa後,慢慢關吸汽閥,使吸汽壓力保持0.2 MPa左右。
7、 將上缸開關轉至1/2處,保持壓力為0.2 MPa,再將上缸開關轉至0處,接著把吸汽閥關閉。
8、 停止壓縮機運轉,關閉排汽閥。
9、 停止風機,半小時左右機體涼後,再關閉冷卻水泵。
三、 控制要求
1、 起動與運轉手動轉換時,時間間隔不能少於90秒。
2、 初開吸汽閥時不能過大,以免造成液擊敲缸。
3、 開汽節流閥時不能過大,以免造成潮車。
4、 運轉過程保證冷卻水循環正常。
這是示範,你按儀器的操作說明書換上就行
『肆』 作業指導書怎麼寫
1、作業順序;
2、作業內容;
3、作業要領;其中作業要領要把握好,何為要領,凡是涉及到成敗、安全、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都要列入作業要領中。
4、輔以圖片說明。這樣更加直觀、清晰。
『伍』 化驗室各個儀器操作規程怎麼寫
你好
儀器都有使用說明書的,操作規程可按照說明書來寫,但要簡練,易讀易記。
逐條列出操作步驟。
『陸』 化驗室儀器操作規程
下面這個是個基本格式,也不知道你的儀器的准確名稱,不過下面這個可以參考:
1. 目的
規范分析人員的儀器操作,確保分析儀器的正常使用。
2. 范圍
本操作規程適用所有的該型號的分析儀器。
3. 基本操作
3.1儀器的開啟
3.1.1接通電源(在儀器全關閉狀態)
3.1.2接通載氣
3.1.3打開氫氣和空氣發生器的開關。
3.1.4打開儀器控制按鈕,儀器自檢並自動打開柱溫箱加熱器。
3.1.5調用化學工作站Instrument 1 online,雙擊工作站快捷鍵,電腦自動與儀器聯機。
3.2 分析方法的編輯
3.2.1在工作站Method and Run Control狀態下,單擊Method菜單,選擇「Edit entire method」子菜單,進入方法編輯狀態。
3.2.2進入Edit Method畫面,單擊OK,在Method comments下的框中輸入對方法的描述,單擊OK。進入Select Injection Source/Location畫面,如果是手動進樣在選項中選Manual,自動進樣選GC Injector,繼續向下選擇Front,Back,Dual,單擊OK。
3.2.3進入Instrument Edit 畫面,出現參數設置菜單。
單擊「Inlets」畫面,在Mode中選擇分流方式,Gas中選擇載氣,Heater中填入汽化室溫度,Ratio中填入分流比並在左框中選定,在右方方框中選擇前後口。
單擊「Columns」畫面,在Column選擇1或2號色譜柱,Mode中選柱流量恆流或恆壓方式,同時在下框中輸入壓力或流量的設定值(注意:1和2號色譜柱都要有載氣通過,流量≥0.2)。點擊右方Change,出現Change Column 1菜單,在其中選擇相應的色譜柱。
單擊「Over」畫面,輸入程序升溫的各項參數。
單擊「Detectors」畫面,輸入檢測器溫度,氫氣、空氣及尾吹氣體的設定流量,在參數前的小框點中。右方框中設置前後口。
單擊「Signals」畫面,選中Det,選中需要保存的譜圖。
單擊「Options」畫面,選1#色譜柱在前口,2#在後口。單擊OK。
3.2.4出現菜單繼續單擊OK,回到初始界面。點擊Method菜單中Save Method As在Name中輸入方法名,單擊OK,完成方法的保存。
3.2.5做樣前應調用分析方法,在工作站主畫面「File」菜單下,選「Load」子菜單中的「Method」激活方法。
3.2.6儀器進入備用狀態,儀器顯示屏此時顯示「Ready」。此時可以進行樣品分析。
3.3 樣品信息編輯
手動進樣,在「Method and run control」狀態下單擊「Run control」,選擇「Sample- info」進行樣品信息編輯,單擊白色方框後,在框內輸入操作者姓名,單擊「Prefix/counter」前的O,確定樣品數據存檔方式,在Sample name中輸入樣品名稱,如果進行外標分析,在Sample amount中輸入樣品的濃度,如進行內標分析,還要在ISTD Amount內輸入內標物濃度。在Comment中輸入樣品批號等信息,單擊OK待系統平衡後,用進樣針吸取樣品扎入。拔針後同時按「Start」,儀器開始運行,工作站開始採集數據。
3.4 數據處理
分析完畢後,譜圖會自動保存。單擊View菜單,選擇Data analysis進入,在Data analysis狀態下,單擊File菜單,打開Load signal,選擇所需譜圖.
3.4.1 如果是歸一化分析,點擊在File name下打開Graphics菜單,選擇Signal option,在Ranges選項中選擇適當屏幕尺寸,點擊Integration,打開Integration Events,選擇合適的積分參數,確認後積分,直接打出譜圖。
3.4.2 如果是內外標分析,單擊Calibration菜單,點擊New calibration table選項,進入Calibrate編輯畫面。單擊Level右側的白色方框,輸入1,進入1級校正,單擊OK,進入Calibration table畫面,選擇overview,進入1級校正表的編輯。單擊組份的單元格,使其變成蘭色,輸入組份含量和名稱,如果是內標定量,還要輸入內標物的濃度,並將ISTD選為YES,伴隨組份含量的輸入,Calibration table右側的坐標會給出
響應的一級校正曲線,單擊OK完成。在Load signal中的File name中調用下一張譜圖在Calibration中選擇Calibrate點擊Average選中,點擊OK,完成同一樣品的平均校正曲線表。調用待測樣品譜圖,將Report下的Specify report中的calculate項選為ESTD%(內標為ISTD%),樣品含量會直接輸出。
3.5 數據保存
單針進樣:所有單針譜圖保存在工作站目錄下E:\GC-7890\2009年譜圖(2009為年份),每年需更改年份\進樣口代碼(其中F代表前口,B代表後口)+流水號。
4 關機
儀器使用完畢,將OFF方法調用出來,平衡後關閉主機電源,化學工作站,最後關閉空氣、氫氣發生器開關及氦氣閥
『柒』 如何編寫作業指導書
怎樣編寫作業指導書
1. 概述 a. 什麼是作業指導書 · 作業指導書是指為保證過程的質量而制訂的程序。 —「過程」可理解為一組相關的具體作業活動(如抹灰、砌磚、插件、調試、裝配、完成某項培訓)。 —作業指導書也是一種程序,只不過其針對的對象是具體的作業活動,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對象是某項系統性的質量活動。 —作業指導書有時也稱為工作指導令或操作規范、操作規程、工作指引等。 · 作業指導書的作用 —是指導保證過程質量的最基礎的文件和為開展純技術性質量活動提供指導。 —是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業指導書的種類 · 按發布形式可分為: —書面作業指導書; —口述作業指導書; —計算機軟體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內容可分為: —用於施工、操作、檢驗、安裝等具體過程的作業指導書; —用於指導具體管理工作的各種工作細則、導,則、計劃和規章制度等; —用於指導自動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對獨立的標准操作規范。 c. ISO9000系列標准中對作業指導書的要求 · 「如果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5質量時,則應對生產和安裝方法制訂作業指導書」(GB/T19001-ISO9001--9. 1)。 · 生產作業可由作業指導書規定到必要的程度。應對工序能力進行研究以確定工序的潛能。整個生產中使用工藝規定也應寫成書面文件,務個作業指導書中均應引用。作業指導書中應明確規定圓滿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准則。⋯⋯(GB/T19004-ISO9004--10. 1. 1)。 · 「應按照質量體系的規定對作業指導書,規范和圖樣進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常用的作業指導書、工作細則、標准、作業規范通常應包含的內容 (見附表5.13). 3. 作業指導書的編號與管理 a. 基本要求 · 內容應滿足 —5W1H原則 任何作業指導書都須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 Where:即在哪裡使用此作業指導書;
Who:什麼樣的人使用該作業指導書; What:此項作業的名稱及內容是什麼; Why:此項作業的目的是干什麼; How:如何按步驟完成作業。 —「最好,最實際」原則 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綜合效果。 · 數量應滿足 —不一定每一個工位,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業指導書; —「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質量時」才用; —描述質量體系的質量手冊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個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就根據各組織的要求來確定; —培訓充分有效時,作業指導書可適量減少; —某獲證企業質量手冊中引用的作業指導書清單,詳見附表16。 · 格式應滿足 —以滿足培訓要求為目的,不拘一格; —簡單、明了、可獲唯一理解; —美觀、實用。 b. 編寫步驟 · 見作業指導書編寫流程圖(見圖5.1) · 流程圖說明 —作業指導書的編寫任務一般由具體部門承擔; —明確編寫目的是編寫作業指導書的首要環節; —當作業指導書涉及其它過程(或工作)時,要認真處理好介面; —編寫作業指導書時應吸收損操作人員參與,並使他們清楚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c.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 · 作業指導書的批准 —作業指導書應按規定的程序批准後才能執行,一般由部門人負責人批准; —未經批準的作業指導書不能生效。 · 作業指導書是受控文件 —經批准後只能在規定的場合使用; —嚴禁執行作廢的作業指導書; —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更改和更新。 六、質量記錄的定義和概念 回到頁首 a. 定義:為已完成的活動或達到的結果提供客觀證據的文件。
· 質量記錄為證明滿足質量要求的程度或為質量體系的要素運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觀證據。 · 質量記錄的某些目的是證實、可追溯性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 · 記錄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貯存在任何媒體上。 b. 概念 質量記錄是質量體系文件的一組成部分,任何質量活動均會產生質量記錄,因此質量記錄的確立、編制和管理對質量體系的運行會產生重大影響。 2. 基本內容 a. 產品、項目或合同質量形成過程和最終狀態的證實記載; b. 上述證實記載與要求狀態的驗證記載; c. 質量體系運行記載以及驗證其有效性是否達到預定要求或合同規定要求的記載。在QG/T19004.1-ISO9004-1標准中,對質量記錄的控制內容規定: · 對於硬體、軟體和流程性材料產品的質量體系的質量記錄至少應控制下述記錄: (1). 檢驗報告; (2). 試驗數據; (3). 鑒定報告; (4). 驗證報告; (5). 審核報告; (6). 物資材料評審報告; (7). 校準數據; (8). 質量成本報告; · 對於服務產品的質量體系的質量記錄至少應提供並控制以下信息; (1). 實現質量目標的進展情況; (2). 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滿意水平和不滿意程度; (3). 質量體系評審和改進服務的結果; (4). 質量趨勢的分析; (5). 糾正措施及其效果; (6). 分供方的工作績效; (7). 人員的技能和培訓狀況; (8). 與競爭對手的比較。 3. 作用的特點 a. 可操作性: 指導操作性使用的一種文件,因而明確、具體、實用。 b. 可檢查性: 質量記錄反映操作者的實際操作活動,具有數量化和特徵化,因而可以檢查和評價。 c. 可追溯性: 要需要追蹤了解查明原因時對通過質量記錄查明情況,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預防和糾正措施。 d. 可見證收: 為企業進行內部或外部質量體系審核提供證據,它可以證實是否已實施了規定的質量體系
要求及實施的程度。另外質量記錄也可以反映對不合格採取了哪些糾正措施。 e. 系統性: 記錄了整個質量活動的完整過程,因而具有連續性,也為管理者分析質量問題、質量發趨勢提供依據,同時也為質量成本分析、統計技術的運用提供了依據。 4. ISO9001對質量記錄的要求主要有 a. 管理評審記錄; b. 合同評審記錄; c. 設計評審、設計驗證記錄; d. 合格的分供方記錄; e. 需方提供物資的記錄; f. 產品標記記錄; g. 工房、設備和人員的鑒定記錄; h. 進貨檢驗和試驗記錄; i. 緊急放行物資記錄; j. 工房檢驗和試驗記錄; k. 最終檢驗和試驗記錄; l. 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校準記錄; m. 試驗硬體和軟體檢驗記錄; n. 檢驗和試驗狀態記錄; o. 不合格品記錄; p. 不合格品評審和處置記錄; q. 內部質量審核記錄; r. 培訓記錄; s. 文件修改記錄; t. 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 u. 客戶投訴記錄; 另外為完善質量體系至少應補充以下質量記錄: a. 質量成本分析報告; b. 服務記錄。 5. 編制質量記錄的要求 a. 內容完整有效 · 項目內容完整,反映須記錄的重要項目,記錄表格中無缺項、漏項等; · 填表人或編制人、審核、批准人、日期等確保質量記錄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b. 質量記錄應標准化 標准化的質量記錄既便於填制,也便於統計分析,同時也為進一步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打下基礎。如有國際、國內或行業標准格式應盡量採用。 c. 質量記錄應實用,符合質量管理需要 質量記錄應反映質量 體系運行的情況,對那些不能為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提供依據的信息,不應在質量記錄中體現。
d. 質量記錄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質量記錄填寫需規范化,字體大小一致,應盡量減少塗改,如有塗改則應蓋上塗改人校對章或簽字確認。 6. 質量記錄的管理 a. 質量記錄的標記 標記可分為:分類標記,分級標記,分部門標記和統一標記。標記方法可以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字表示,也可以以顏色來標記分類,目的是使使用者一看便知質量記錄是什麼類別的。 b. 質量記錄的收集 收集分為按規定時間間隔收集、按部門收集及按類別收集。對連續生產的組織來說按時間收集較佳,而對按項目生產和製作的組織來說按項目或類別收集較好。 c. 質量記錄的編目 先編制索引以供檢索調用。 d. 質量記錄的貯存 · 貯存形式:紙、硬碟、軟盤、錄像帶、錄音帶、微縮膠卷等; · 貯存條件:防火、防蟲、防潮、防遺失、防損失,合適的溫溫度。 · 保存期:如合同或法規有規定則按合同或法規執行,如沒有一般可對質量記錄按重要性分級確定保存時間,對重要的質量記錄應保存5-7年。 e. 質量記錄的過時處理 對於已過時的質量記錄及時收回,銷毀保證實際使用的為最新版的質量記錄,對於微小的質量記錄修改可以以在修改處蓋章的方式繼續使用,對於由於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變更而引起的質量記錄變更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的使用者採取修改、變更。
『捌』 什麼是作業指導書實驗室應制定哪幾類作業指導書
摘
要:一抄、作業指導書的結構、格式和內容
作業指導書可以是標准、規范、指南,也可以是圖表、圖片、模型、錄像等;結構上可採用標准格式,也可採用非標准格式。實驗室最常用和使用最多的作業指導書,是詳細的書面描述文件。如市場抽查檢驗細則、統檢細則、抽樣細則、樣品制備(准備)指令、儀器設備操作規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