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身上都是什麼儀器
① 早產兒要放在醫院的什麼地
1、在生寶寶前半個月,准備塑料箱一隻,將需要用的東東放入,隨時備用。好處是可以放在床底,而且干凈。
2、媽媽要准備的東東 :
? 全棉毛巾(用於產後多汗使用);
? 二件開胸的上衣(便於餵奶)。我的經驗:夏天方便就不必了,冬天我用就棉毛衫讓婆婆作了兩件餵奶衫,很方便,不過現在市場上也有買的。
? 三大包衛生紙(用於產後墊在身體下面是以前用的那種很長的);
? 一把軟毛的牙刷(用於產後刷牙);
? 一包嬰兒用紙尿片(用於媽媽個人衛生問題);
? 下身毛巾(用於清洗個人衛生);
? 襪子二雙(產後要立即穿上襪子,防止腳部著涼)
? 吸奶器,千萬別忘了這個,第二天、第三天就要用到了
3、寶寶要的東東 一般醫院都提供了一些,可以先咨詢下,看少什麼。必帶的是:
? 一個杯子,一個勺子(寶寶剛出生不要用奶瓶喂水或牛奶,因為寶寶容易產生對奶嘴的依賴性,從而拒絕母乳。)。
? 嬰兒濕巾*(新生兒可以不用水清洗,濕巾足夠了)。
? 尿不濕一包
4、月子里的媽媽注意事項
(1) 寶寶剛出生後要立即給寶寶喂一次母奶,因為這時寶寶的意識剛剛產生,是記憶最強的時候。
(2) 拔掉尿管後要盡快下床活動,自己小便和大便,防止腸粘連出現。走路時用手按住傷口,腰稍微彎曲一點
(3) 起床時先側身體。再用肘部撐在床上,一手按住傷口,慢慢起來。LG幫忙的時候自己腰部盡量不要用力,要學會借力。
(4) 寶寶 出生頭三天不要吃下奶的東東,因為這時一來寶寶需要的奶量不大,二來發奶太快會造成漏奶。如果感覺奶很脹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擠出來,或者請LG幫忙。。。。一定要讓奶出來,不然容易堵塞奶腺,最後大人小孩都吃虧。切記
(5) 產婦的飲食要注意飲食均衡,少吃多餐,多喝湯的同時要吃些青菜。
(6) 20天內的媽媽最好多卧床休息,適當走動。因為懷寶寶的時候人的脊椎為了支撐重量是向後傾斜的,一旦寶寶出生後,重量突然消失,脊椎恢復日常狀況需要一個過程。
(7) 媽媽外出時一定要注意頭部和腳部的保暖,不要對著風口。
(8) 空調房間里要配上空氣清新器和加濕機,並定時換氣,室溫保持28度左右是最好的。只要寶寶的手心和腳心是熱的,就不用穿太多的衣服,注意肚子和脖子要保暖。如果穿著的太多,寶寶反而會睡的不安穩。
(9)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奶一定要稀釋。記得用勺子喂喲
(10) 在醫院里剛出生寶寶後,可以用白葡萄糖水,一天三次,一次10ml,用水稀釋或者不稀釋都可以,給寶寶喝,主要是為了幫助寶寶消退黃膽,新生兒黃膽一般會在三天後出現,7-14天後消失。如果14天後不退黃,就要到醫院看下,注意有的寶寶是母乳性黃膽,不吃媽媽的奶就會好的。但有的不是哈。
新媽媽需知 之二 --餵奶省力秘笈
給寶寶餵奶,雖然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是如喂養不當,則會造成寶寶吐溢奶,或自己長時間餵奶而腰酸背痛。這里匯集了專家的一些小建議,教你省時省力地喂養寶寶。
一般餵奶秘笈:
(1) 以半坐卧姿,將寶寶以45度角度抱著。
(2) 使寶寶的大腿和小屁屁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讓寶寶的頭枕在自己的臂彎。
(3) 寶寶開始吸吮時,記得注意一定要讓奶嘴內充滿牛奶,以免吸入太多空氣。
(4) 開始餵奶,可以先用奶嘴碰觸寶寶的嘴角周圍,寶寶如果餓了,自然會找尋奶頭吸吮。塞入奶嘴時,記得奶嘴放在寶寶的舌頭上。
(5) 當寶寶吸吮的速度開始變慢,甚至不吸或有奶從嘴角流出,就必須先停止餵奶,進行拍嗝。傳統媽媽常矗立抱著寶寶,讓寶寶的頭枕在肩膀上,其實這是不好的做法。較好的方式為:將寶寶的上半身以原本拿奶瓶的手托住,使其前傾(此時寶寶的大腿和小屁屁仍舊坐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後用另一隻手拍嗝,如此才能觀察寶寶有無吐溢奶。
床上餵奶秘笈
(1) 先墊上枕頭,作為靠墊。
(2) 在床邊備妥熱水、紙巾、奶粉等相關餵奶用品。
(3) 將寶寶抱上床准備餵奶。如果是冬天,可在抱寶寶上床後,以棉被圈圍住寶寶,保持餵奶環境的溫暖。此外,餵奶時,媽媽應背靠枕頭,以減緩腰部的壓力。
坐著餵奶秘笈
(1) 找一張有把手的椅子。
(2) 在椅子旁,備妥熱水、紙巾,奶粉等相關餵奶用品。
(3) 餵奶時,雙手手臂可以枕在椅子扶手上。
(4) 開始餵奶
專家的小建議
奶瓶的選擇,要以無花紋、素色為宜。初生嬰兒的奶嘴,應選擇圓孔型,等添加輔食之後,才能更換成十字型。
此外,家中需備有8-9隻奶瓶,且使用前一定得消毒。消毒奶瓶的過程,分煮沸消毒和蒸氣鍋消毒。至於煮沸消毒,又依奶瓶的材質而方法各異。如果是玻璃奶瓶,可在水煮沸前便置入鍋中(此時水的高度必須高過瓶身)待水煮沸後,再滾5-10分鍾左右即可。至於壓克力奶瓶,則必須等水煮沸後再置入,一樣煮5-10分鍾左右。
消毒後的奶瓶,如在24小時內未使用,使用前就必須重新消毒。餵奶時機也必須特別留意,通常寶寶得4個小時喝一次奶,爸媽可彈性提早或延後半小時,且最好在餵奶前提早半小時准備。要特別注意的是,餵食時間最好在洗澡之後。
這是人工喂養的介紹哦
新媽媽需知之三--眾網友談新媽媽下奶的妙方
? 用吸奶器... 我女兒已有十四歲,我的經驗是:乳頭內陷,可用吸奶器(俗稱奶拔子)吸出;我曾用過的下奶方是通草燉七星豬蹄(即有七個左右小眼的豬蹄),不放鹽'效果不錯。
? 不要輕易放棄母乳喂養 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母乳喂養。如果網友們提供的方法都不管用,那麼就只好把媽媽的奶用吸奶器吸出再用奶瓶喂。母乳對嬰兒的好處任何東西無法代替。(網友艾子9863)
? 不下奶與千金吸不到乳頭有一定關系,首先得抓緊時間在月子里設法把奶吸出來,用吸奶器或當老公的親自出馬,否則奶回了就麻煩了。下奶可以試試「生乳靈」,中成葯,配合鯽魚湯加豬後肘老湯,一天二,三頓,別怕膩,但很靈,至少我老婆就是這末著。(網友xianpeng)
? 用鹿茸片、通草、當歸煮湯,每天早晚一次,平時多喝湯。(網友99coco1124)
? 下奶用通草(葯店有賣)煮鯽魚湯試試.媽媽的乳頭用吸奶器吸吸.(網友xuma0227)
新媽媽需知之四 剖腹產過程紀實
1、麻醉 醫生會讓你抱住雙腿,二頭晌里弓身,然後會在背心的脊椎處打一針下去,幾分鍾後會感覺全身突然一彈(沒有先兆的),說明麻醉開始起作用了。醫生會不停用針來試反應,看麻醉效果是否達到。
2、開刀 因為已經麻醉了,所以沒有什麼感覺。只感到肚皮被劃開,寶寶出來的時候會感覺有些難受,特別如果寶寶大的時候不太容易取出,會感覺刀口有點被撐開。這時你要配合醫生,張大嘴出氣,保持一種節奏,不要太快,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呼吸。
3、回產房後 最好立即帶上腹帶,一來幫助你子宮還原,二來也可以保護刀口。注意是腹帶,不是收腹褲喲。不要用枕頭,平卧。因為是局部麻醉,麻葯失效後可能會感覺有點疼痛,而且寶寶吃奶時會感覺傷口扯著疼喲,這是考驗媽媽的時候了。由於開刀,所以要等通氣(俗稱:放屁)後才能進食。術後第一次小便或者大便時會感覺不舒服,蹲下的時候要用手扶住牆壁慢慢地,但一定要堅持盡早自己方便,這樣可以幫助早日排干惡露。 供參考之用。
新媽媽需知----之四 寶寶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晚上不要開燈
有的媽媽怕寶寶晚上怕黑,所以喜歡開一個小夜燈,同時也便於起身照顧寶寶。這是不好的。因為新生兒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首先就要分清白天和晚上。蟲寶寶從生下來就睡在小床里,晚上我們除了給他喝奶外從來不開燈,所以他的習慣特別好,一天也沒出現睡倒了的現象(即白天睡晚上玩)
2、寶寶的玩具不要放在寶寶的正上方。
因為放正上方,寶寶長時間注意看會引鬥雞眼;也不要在寶寶側面開小燈容易引起弱視。最後是放在寶寶胸前,而且要變換位置,不要總放在一個地方。
3、寶寶吃奶後要立即豎起讓他趴在你的肩膀上,輕輕地拍他的後背,打嗝後再放下來,防止吐奶。
4、為防止寶寶將頭睡偏。可以用一個小布袋放些米,把寶寶側卧時墊在腦後,注意隔一段時間換一個方向側卧,這樣可以睡一個好看的頭型出來。
5、寶寶哭泣時,媽媽可以抱起,用手點寶寶的嘴唇並二邊移動,如果寶寶的嘴跟著手指變換方向,就代表他是餓了。有時寶寶只是想媽媽抱抱,並不一定要吃的。
6、有時可以讓寶寶大聲地哭一下,這樣可以增加他的肺活量,不要心痛喲。那是寶寶健身的一個方法。
新媽媽需知--之五 嬰兒哭聲代表什麼
剛出世的嬰兒最偉大的創舉就是哭,用哭來表示他的誕生。哭表達許多含義,如:高興、憤怒、飢餓、口渴、疼痛、恐懼等等,哭是嬰兒與父母親交流的方式。年輕的母親常常不熟悉這種「哭」的語言,只要聽見孩子哭,便會自然而然地把他抱起來,或拍或搖,希望中止孩子的哭聲,但有時仍不能奏效。這使母親產生一種渴求:怎樣理解嬰兒的這種哭聲語言?
一般來說,母親比父親更能領會孩子的需要,這出自母愛的一種直覺。嬰兒的哭確實代表了不同的含義。聲學研究指出,孩子的每一種哭聲都有一種確定的聲振,例如:表示飢餓的哭聲音調為250—450赫茲,強度為80—85分貝。雖然母親不能嚴格地用儀器來弄清哭聲的全部含義,但是認真地觀察,將可逐漸辨明嬰兒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要求。
嬰兒的幾項基本生理活動:吃奶、睡覺、大小便,都有一定的時間性和規律性,嬰兒用哭聲提醒母親:我困了。用哭聲要求母親:我尿濕了。所以當臨近這些規律的時間時,嬰兒的哭聲就好理解了,如果孩子的這些願望達到滿足——吃飽了,睡足了,尿布換了,病好了,孩子的哭聲便會自然停止。如果在預計孩子可能發生的問題之前,就滿足了孩子的慾望,就可以避免哭鬧。這是嬰兒表達自己願望的哭,是生理性的。
另外一類哭聲則是病理性的。例如:尖厲的哭聲,使人想到腦炎、腦膜炎;陣發性的哭聲使人想到腸痙攣;摔傷後,如果哭聲加劇應想到骨折;長久的哭聲,可能與飲食、與慢性消化不良有關。
嬰兒不僅用哭來表達自己,而且會果斷地做出反應。嬰兒安靜時,如果聽到了其他嬰兒的哭聲,也會加入哭的行列。嬰兒大哭時聽到別的嬰兒的哭,則會中止哭聲。以上是美國兩位心理學家觀察的結論。這說明:嬰兒能分辨自己與他人的哭聲。更令人吃驚的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者提出:「18—20周的嬰兒能夠以嘴唇的活動表達願望」這個說法提供了一種可能,人們不僅能從哭聲中分辨嬰兒的要求,而且試圖以「唇讀」來與嬰兒進行早期交流。但願你也能如此稱職地掌握嬰兒「語言」。
新媽媽需知之六--餐具
1、奶瓶(AVENT'\PIGEON'\NUK\黃小鴨):2個-1大(240ml),1小(150ml),微波爐適用的,廣口的玻璃的易清潔。(如為純母乳喂養,4個月內不需奶瓶)
我的經驗:我買了安怡的吸奶器,帶兩個奶瓶,還准備了一個NUK的中號奶瓶,可以支持到3個月。
2、奶嘴(5個):小號、十字開口(剛出生一個月內用黃色橡膠,後改用白色硅膠)。
我的經驗:如果你決心要母乳喂養,奶嘴可以先不必買多。一大一小的奶瓶上帶的奶嘴就夠了。我當時還額外買了一個小號NUK奶嘴,白色硅膠的,13元多,因為黃色的使用時間太短。
3、奶瓶刷子(1個)
我的經驗:必備,我買的愛得利(大約15元)的,有人推薦華林貝比的,或者貝親的,大約在25元左右。
4、消毒鍋(1個):大號,(可用消毒碗櫃或微波爐代替)。
我的經驗:用消毒碗櫃不放心,微波爐需要額外的器皿,我用老早的鋼精鍋,不過估計用專門的微波爐消毒方便點,沒試過
5、不銹鋼鍋(1個):小號,給寶寶煮東西吃。
我的經驗:四個月內都用不著添輔食,沒買。
6、奶瓶保溫袋(1個):外出時用於保溫。
我的經驗:因為喂母乳不需要,而且孩子小的時候一般不長時間外出,所以沒買。
7、暖奶器(1個):雙桶。(如果不用暖奶器,應用40度左右的水熱奶,不要用微波爐或沸水,免得破壞營養成分。)
我的經驗:喂母乳不需要。
8、嬰兒碗、勺(1套):寶寶大一點的時候用。
我的經驗:初生嬰兒也需要。寶寶在醫院里吃葯、後來喝水也用。嬰兒用的勺一般不容易灑水,大人用的容易灑。這東西挺有用的。
9、吸奶器(1個):喂母乳的話,吸奶器是個非常有用的東西,不僅在剛開始奶漲的時候可以免去手擠的痛苦,更為以後媽媽外出、上班提供了方便。至於吸奶器的品牌,媽媽們一致反映安怡的最好用,甚至被一些人稱為母乳喂養的救星。
新媽媽需知之七--浴具
1、洗澡盆:1
我的經驗:必備。
2、洗臉盆:2
我的經驗:必備,主要還是洗衣服,洗屁股,我都用脫脂棉球給她洗臉,用毛巾她會眨眼緊張。
3、洗澡帶 1 或使用天然海綿
我的經驗:買的紗布澡巾,家裡有口罩拆了更好,比較吸水。
4、大毛巾 2 擦身用
我的經驗:就是浴巾,一口氣買了三條,除了擦身體,還可以當被子蓋,側著餵奶時還可以墊在寶寶身後免得她費力。
5、小毛巾 10 洗屁屁用(70×35cm)'擦小嘴用(20*15),紗布毛巾很好。
我的經驗:紗布巾多買幾條,毛巾少買幾條。我買了九條紗布的,三條毛巾的。洗屁股就用家裡寄來的口罩拆了,比買的好用,吸水。紗布巾要買好的,倒不必多,便宜的洗幾次就脫線了。
6、水溫計 NUK 1 :Nuk太貴了,水溫計買愛得利便宜一點好了,只要
量量水溫,不用太奢侈的
我的經驗:必備。
7、粉撲盒 1
我的經驗:夏天出生的話必備。有一種叫樂貝兒牌(好象十幾塊錢吧)的可以把粉裝在粉撲裡面,擦出來薄薄一層十分好用,不象蘸的那種容易搞多。我先前買的愛得利的,後來看見這種就使這種了。
② 兒童體檢設備都需要什麼儀器
稱 尿檢
③ 圖中這些都是什麼儀器
有鐵架台,酒精燈,濕棉網,試管,膠頭滴管,水槽,集氣瓶,燃燒匙
④ 氧療的早產兒SPO2控制在多少
吸氧的情況下,控制在90-94%之間比較理想
⑤ 新生兒一般都需要准備哪些用品
1.軟勺:這是必備的,不要想著寶寶剛出生只需用到奶瓶吃母乳或奶粉,其實喂水喂葯的時候,就需要用到勺子,而大人的勺子尺寸又大,不適合寶寶,所以還需要專門買個軟勺。
2.奶瓶:如果是母乳喂養的話,奶瓶不用准備太多,一大一小,兩個就夠。
3.奶瓶刷:通常都會和奶瓶配套的,如果沒有就需要自己購買了。
4.溫奶器:這個東西實用性很大,寶寶吃不完的奶就可以暫時放在裡面溫著過會再喝。另外有時候寶寶半夜要喝奶,睡覺前就可以先把水準備好,放進溫奶器溫著,起來後直接往裡面加奶粉就可以了。
5.消毒鍋:新生兒免疫力還比較低,所以使用的喂養工具都用時常消毒,避免病從口入。盡量不要和大人的東西混一起消毒,多准備個嬰兒消毒鍋就好,或者拿個新鍋充當消毒鍋。
6.紙尿褲:真的問到新生兒需要准備哪些東西,第一個肯定要說紙尿褲,寶寶24小時都要穿的,怎麼可能忘記呀!強烈推薦幫寶適特級棉柔紙尿褲,吸水性和透氣性完全經得起考驗,而且用料柔軟細膩,細心呵護新生兒的嬌嫩肌膚。
7.浴盆:可以買帶浴床的,讓寶寶直接躺上去。
8.嬰兒專用洗浴劑:寶寶身上通常不怎麼臟,不需要清潔力太強的洗浴劑,免得破壞皮脂保護層,要選擇溫和中性無添加的。
(5)早產兒身上都是什麼儀器擴展閱讀
新生兒哺乳和喂養
新生兒喂養是門很大的學問。專家的觀點是出生後母乳喂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如果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盡量讓新生兒吮吸乳頭,以促進乳汁分泌,並增進母嬰的感情利於母體因分娩造成的產後傷口的癒合。
母乳喂養時應採取「豎抱位」即頭部略抬起,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規律的餵奶方式。在這種姿勢下新生兒和父母親相對而視,還可增加相互間的親密感;母乳餵奶前應先洗手並將乳頭清洗干凈,母親如有呼吸道疾病喂養時應戴口罩,如乳房上皮膚有破裂或炎症,應咨詢醫生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哺乳。
哺乳的時候最好是一邊乳房吸空喂飽後下一次再換另一邊乳房,以防殘奶淤積在乳房內,如一邊乳房一次喂飽後仍有多餘的乳汁,則最好將其擠掉,以促進乳房的正常泌乳並避免乳汁淤積或繼發感染。
⑥ 寶寶是早產兒,一個多月了現在身上脫皮很嚴重怎麼辦
新生兒第一個月就是脫皮
因為之前是在羊水裡泡著的
⑦ 早產兒有什麼特點呀
1、外表特點:頭顱相對更大,與身體的比例為:3,囟門寬大,顱骨較軟,頭發呈絨毛狀,指甲軟,男嬰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嬰大陰唇不能蓋住小陰唇。
2
2、呼吸系統:因呼吸中樞和呼吸器官發育不成熟,呼吸功能常不穩定,部分可出現呼吸暫停和青紫。有些早產嬰兒因肺表面活性物質少,可發生嚴重呼吸困難和缺氧,稱為肺透明膜病,這是導致早產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3
3、消化系統: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胃容量小,易發生嗆咳和溢乳。消化和吸收能力弱,易發生嘔吐,腹瀉和腹脹。肝臟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黃疸較重且持續時間長。肝臟儲存維生素k少,各種凝血因子缺乏易發生出血。此外,其它營養物質如鐵,維生素A,D,E,糖源等,早產兒體內存量均不足,容易發生貧血,佝僂病,低血糖等。
4
4,體溫調節: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大,肌肉活動少,自身產熱少,更容易散熱。因此常因為周圍環境寒冷而導致低體溫,甚至硬腫症。
5
5,神經系統:各種神經反射差,常處於睡眠狀態。體重小1500克的早產兒還容易發生顱內出血,應格外引起重視。
6
6,免疫功能:早產兒的免疫功能較足月兒更差,對細菌和病毒的殺傷和清除能力不足,從母體獲得的免疫球蛋白較少,由於對感染的低抗力弱,容易引起敗血症,其死亡率亦較高。
⑧ ·兒童體檢設備都需要什麼儀器
EHSY西域系WESTINGAREA在中國香港注冊的投資公司西域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聯合相關資本於2004年回5月在中國上海設立, 依託WESTINGAREA成熟的答供應鏈體系、專業背景及資本後盾,向中國地區客戶提供數十萬種MRO工業品...
⑨ 早產兒渾身發紫
由於早產嬰兒的肺、喉等呼吸器官尚未發育完全,過早出生後由於缺氧身上會出現紫色,但是這種情況在經過一短時間後,會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而逐漸消失!
⑩ 早產兒通常從哪些維度來定義
早產兒定義的維度是 胎齡小於37周出生的新生兒均稱為早產兒。而出生體重小於內2500g的新生兒統容稱為低出生體重兒,包括足月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低出生體重兒。 引起早產的高危因素 有生活習慣和社會因素:孕婦年齡與早產有關,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為高危人群。營養不良、體重輕、社會經濟階層低、吸煙、吸毒、酗酒等都顯著增加早產的風險,有些還增加早產兒腦損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