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控儀器 » 徐光啟發明了哪些儀器

徐光啟發明了哪些儀器

發布時間: 2021-02-16 14:59:20

❶ 徐光啟一生的成就有哪些

1624年,中國明代的萬曆皇帝收到大臣送給他的一件神奇的寶貝,通過這種寶貝可以將很遠的人看得很近,也可以將很近的人看得很遠。這件寶貝讓皇帝和滿朝的文武大臣感到非常的新奇,他們拿過來瞧了又瞧,誰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這就是當時世界上發明沒有多久的望遠鏡,而獻給皇帝這件寶貝的大臣就是徐光啟。徐光啟是最早將西方科學知識介紹到中國來的著名科學家,他於1562年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他出生時家境就已開始日漸衰落。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送他進了私塾,私塾先生整天讓他誦讀四書五經,徐光啟對此厭煩透了,有一次他一生氣就把經書扔進了水缸中。父親為此火冒三丈向他怒吼說:「你怎麼能這樣不敬先賢的經典呢?」「我實在是看煩了。」徐光啟說。「你這個樣子怎麼能科舉中榜呢。」父親一怒之下就把他關在一間房子中作為懲罰。徐光啟被關在了房中,他看到屋中的書架上有書,隨手翻看起來。他越看越高興,原來這都是一些諸子百家和歷史方面的書。於是他就經常高興地接受父親的懲罰,以便於能在那間房中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在讀書之外,他還經常跑到田裡去幫父親干農活,每次父親都攔著他說:「你快去讀書吧,這里也用不著你幫忙。」徐光啟說:「做農活也是學習,我正好可以調節調節。」正是從這個時候他開始對農學有了興趣。他經常去田野跟農民了解情況,收集了很多關於農業方面的知識,這對他以後的科學研究很有好處。由於他興趣廣泛,厭惡科舉,所以只考中了秀才,1581年他鄉試不第,就在家鄉教書養家,有時為了糊口,他甚至不遠千里到外地去教書。雖然厭惡仕途,但他還是別無選擇,經過了多次的努力,他終於在1604年考中了進士,躋身於仕林,那時他已經43歲了。當時正好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徐光啟在翰林院供職時認識了利瑪竇。從此,他開始接觸西方的科學知識,他跟利瑪竇學習天文、數學、歷法、水利等學科。這使徐光啟成為明代少有的學貫古今、兼通中外的科學家,是當時理解西洋文化並掌握西洋文化的第一人。在與利瑪竇相互的交流過程中,徐光啟深切地感到西方的科學對我國非常有用,於是他開始動手翻譯這些科學知識。他的治學范圍很廣泛,包括有數學、天文、歷法、水利、地理、火器製造等各種方面,著述有60多種。他認識到數學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所以他和利瑪竇兩人合作共同翻譯了歐幾里得的六卷《幾何原本》,這也是西方數學在我們國家得以傳播的開始。後來,他還陸續翻譯寫成了《古算器釋》等很多數學著作,從而使得我國傳統的數學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除了翻譯著作,徐光啟還十分注意改進天文觀測的儀器,他曾提議建造三架望遠鏡用於觀測天象,還曾主張用西方的大炮來抵禦清兵。但是這些建議都未能被採納。徐光啟一生最大的成就還是在農業方面,他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的生產經驗,同時吸收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編寫成了鴻篇巨著《農政全書》,這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農業方面的網路全書。反映了明代農業的最新發展。書中介紹了農本,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等農業的各個方面。集中和保存了我國古代農業的經驗,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評價。

❷ 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發明了哪些東西

徐光啟的發明之一就抄是歷法,明朝時期歷法並不完善,對天文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徐光啟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面貌,他致力於天文學研究編著了《崇禎歷法》一書。
在天文學方面他還發明了經度和緯度的概念,同時將地球是圓的這一理論帶入了明朝。
除此之外徐光啟在數學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和發明,他翻譯了《幾何原本》一書,在數學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和發明就是將中西方的數學思想結合起來總結出了新的數學幾何研究。
農業方面,徐光啟入仕初期正是大宦官魏忠賢專權的時候,由於徐光啟受到魏忠賢的迫害而定居海上獨自生活,在這期間他致力於農業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後他發明了甘薯,同時他在回京的時候將甘薯的種植方法教給大眾,之後甘薯逐漸傳播開來,成為了人民的主要農作物之一。

❸ 徐光啟有哪些發明

天文歷法
徐光啟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歷法的修訂和《崇禎 紀念郵票
歷書》的編譯。 編制歷法,在中國古代乃是關繫到「授民以時」的大事,為歷代王朝所重視。 由於中國古代數學歷來以實際計算見長,重視和歷法編制之間的關系,因此中國古代歷法准確的程度是比較高的。但是到了明末,卻明顯地呈現出落後的狀態。一方面是由於西歐的天文學此時有了飛速的進步,另方面則是明王朝長期執行不準私習天文,嚴禁民間研製歷法政策的結果。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所說「國初學天文有歷禁,習歷者遣戍,造歷者殊死」,指的就是此事。 明代施行的《大統歷》,實際上就是元代《授時歷》的繼續,日久天長,已嚴重不準。據《明史·歷志》記載,自成化年間開始(1481)陸續有人建議修改歷法,但建議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輕變」,「祖制不可改」為由遭到拒絕。萬曆三十八年(16l0)十一月日食,司天監再次預報錯誤,朝廷決定由徐光啟與傳教士等共同譯西法。供邢雲路修改歷法時參考,但不久又不了了之。直至崇禎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啟以西法推算最為精密,禮部奏請開設歷局。以徐光啟督修歷法,改歷工作終於走上正軌,但後來滿清侵入中原,改歷工作在明代實際並未完成。 當時協助徐光啟進行修改歷法的中國人有李之藻(1565—1630)、李天經(1579—1659)等,外國傳教士有龍華民(N.Longobardi)、龐迪峨(D.Pantoja)、熊三拔(S.de Ursis)、陽瑪諾(E. Diaz)、艾儒略(J.A1eni)、鄧玉函(J.Terrenze)、湯若望(J.A.S.von Bell)等。 《數聯天地》
徐光啟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崇禎歷書》的編譯和為改革歷法所寫的各種疏奏之中。《崇禎歷書》的編譯,自崇禎四年(1631)起直至十一年(1638),始克完成。全書46種,l37卷,是分五次進呈的。前三次乃是徐光啟親自進呈(23種,75卷),後二次都是徐光啟死後由李天經進呈的。其中第四次還是徐光啟親手訂正(13種,30卷),第五次則是徐氏「手訂及半」最後由李天經完成的(10種,32卷)。 徐光啟「釋義演文,講究潤色,校勘試驗」。負責《崇禎歷書》全書的總編工作。此外還親自參加了其中《測天約說》、《大測》、《日纏歷指》、《測量全義》、《日纏表》等書的具體編譯工作。 《崇禎歷書》採用的是第谷(Tycho)體系。這個體系認為地球仍是太陽系的中心,日、月和諸恆星均作繞地運動。而五星則作繞日運動。這比傳教士剛剛到達中國時由利瑪竇所介紹的托勒玫(Pto1emy)體系稍有進步,但對當時西方已經出現的更為科學的哥白尼(Copernicus)體系,傳教士則未予介紹。《崇禎歷書》仍然用本輪、均輪等一套相互關聯的圓運動來描述、計算日、月、五星的疾、遲、順、逆、留、合等現象。對當時西方已有的更為先進的行星三大定律(開普勒三定律),傳教士也未予介紹。盡管如此,按西法推算的日月食精確程度已較中國傳統的《大統歷》為高。此外《崇禎歷書》還引入了大地為球形的思想、大地經緯度的計算及球面三角法,區別了太陽近(遠)地點和冬(夏)至點的不同,採用了蒙氣差修正數值。 在天文歷法上,徐光啟介紹了古代托勒玫舊地心說和以當代第谷的新地心說為代表的歐洲天文知識,會通當時的中西歷法,主持編譯了《崇禎歷書》。在歷書中,他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紹了地球經度和緯度的概念。他為中國天文界引進了星等的概念;根據第谷星表和中國傳統星表,提供了第一個全天性星圖,成為清代星表的基礎;在計算方法上,徐光啟引進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的准確公式,並首先作了視差、蒙氣差和時差的訂正。
數學成就
「幾何」名稱的由來——科學家徐光啟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門分科叫作「幾何學」,然而卻不一定知道「幾何」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在我國古代,這門數學分科並不叫「幾何」,而是叫作「形學」。「幾何」二字,在中文裡原先也不是一個數學專有名詞,而是個虛詞,意思是「多少」。比如三國時曹操那首著名的《短 徐光啟半身雕像
歌行》詩,有這么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里的「幾何」就是多少的意思。那麼,是誰首先把「幾何」一詞作為數學的專業名詞來使用的,用它來稱呼這門數學分科的呢?這是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徐光啟。 徐光啟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概括地說,有三個方面,即(1)論述了中國數學在明代落後的原因;(2)論述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3)與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一起翻譯並出版了《幾何原本》。 中國古代數學源遠流長,至漢代形成了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體系,至宋元時期達到發展的高峰,在高次方程和方程組的解法、一次同餘式解法、高階等差級數和高次內插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較西方同類結果要早出數百年之久。但進入明朝以後,宋元數學的許多成果卻幾乎全都後繼無人,逐漸衰廢。對這種落後局面的形成原因,徐光啟曾有十分精闢的分析。他說:「算術之學特廢於近代數百年間耳。廢之緣有二。其一為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實事;其一為妖妄之術謬言數有神理,能知往藏來,靡所不效。卒於神者無一效,而實者亡一存,往昔聖人研以制世利用之大法,曾不能得之士大夫間,而術業政事,盡遜於古初遠矣。」(「刻《同文算指》序」) 「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實事」,對宋元數學在明代的衰廢原因,可謂一語道破。 徐光啟在一次關於修改歷法的疏奏中,詳細論述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他一共提出了十個方面(「度數旁通十事」),即(1)天文歷法;(2)水利工程;(3)音律;(4)兵器兵法及軍事工程;(5)會計理財;(6)各種建築工程;(7)機械製造;(8)輿地測量;(9)醫葯;(10)製造鍾漏等計時器。可以說把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講述得十分完備。在300餘年前,徐光啟就能達到如此的認識,實屬難能可貴。徐光啟還曾建議開展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如果每個學科都設置相應的機構,那將形成一個相當可觀的「科學院」。 徐光啟在數學方面的最大貢獻當推《幾何原本》的翻譯。《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Euclid)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於公元前3世紀編成的。這部世界古代的數學名著,以嚴密的邏輯推理的形式,由公理、公設、定義出發,用一系列定理的方式,把初等幾何學知識整理成一個完備的體系。《幾何原本》經過歷代數學家,特別是中世紀阿拉伯數學家們的注釋,經阿拉伯數學家之手再傳入歐洲,對文藝復興以後近代科學的興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學者認為《幾何原本》所代表的邏輯推理方法,再加上科學實驗,是世界近代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換言之,《幾何原本》的近代意義不單單是數學方面的,更主要的乃是思想方法方面的。徐光啟就正確的指出: 「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能精此書者,無一事不可精,好學此書者,無一事不可學。」(《徐光啟集·幾何原本雜議》)直到20世紀初,中國廢科舉、興學校,以《幾何原本》內容為主要內容的初等幾何學方才成為中等學校必修科目,實現了300年前徐光啟「無一人不當學」的預言。 《幾何原本》由公理、公設出發給出一整套定理體系的敘述方法,和中國古代數學著作的敘述方法相去甚遠。徐光啟作為首先接觸到達一嚴密邏輯體系的人,卻能對此提出較明確的認識。他說:「此書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試、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脫之不可得,欲駁之不可得,欲減之不可得,欲前後更置之不可得。」他還說:「(此書)有三至、三能:似至晦,實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實至簡,故能以其簡簡他物之至繁;似至難,實至易,故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難。」他最後說:「易生於簡,簡生於明,綜其妙,在明而已。」(同上)徐光啟提出《幾何原本》的突出特點在於其體系的自明性。這種認識是十分深刻的。 歷時一年,《幾何原本》譯出六卷,刊印發行。徐光啟撫摸著此書,感慨道:這部光輝的數學著作在此後的一百年裡,必將成為天下學子必讀之書,但到那時候只怕已太晚了。 可歷史,比他預感的更悲哀。 明朝時《幾何原本》並沒用得到重視 致使徐光啟逝世後《幾何原本》遲遲不能翻譯 以至於被埋沒 後來明朝滅亡 清統治者對此書並不關注 康熙大帝雖然重視西學 但是很可惜《幾何原本》這樣重要的著作還是沒用繼續翻譯 完成徐光啟的遺願 而歷史有多少個百年可以蹉跎,國家又有多少項科技能丟棄於路上?
農學成就
徐光啟出身農家,自幼即對農事極為關心。他的家鄉地處東南沿海,水災和風災頻繁,這使他很早就對救災救荒感興趣,並且講究排灌水利建設。步入仕途之後,又利用在家守制、賦閑等各種時間,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設置試驗田,親自進行各種農業技術實驗。 徐光啟一生關於農學方面的著作甚多,計有《農政全書》(大約完成於1525—1528年間,死後經陳子龍改編出版於1639年)、《甘薯疏》(1608)、《農遺雜疏》(1612,現傳本已殘)、《農書草稿》(又名《北耕錄》) 徐光啟上海徐家匯雕像
、《泰西水法》(與熊三拔共譯,16l2)等等。徐光啟對農書的著述與他對天文歷法的著述相比,從卷帙來看,數量雖不那樣多,但花費時間之長、用功之勤,實皆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中,《農政全書》又堪稱代表。此書是徐光啟歿後,經陳子龍刪改(大約刪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後成書的。《農政全書》共分12門(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收養、製造、荒政),60卷,70餘萬言。書中大部分篇幅,是分類引錄了古代的有關農事的文獻和明朝當時的文獻;徐光啟自己撰寫的文字大約有6萬字。正如陳子龍所說,《農政全書》是「雜采眾家」又「兼出獨見」的著作,而時人對徐氏自著的文字評價甚高:「人間或一引先生獨得之言,則皆令人拍案叫絕。」(劉獻廷《廣陽雜記》) 《農政全書》主要包括農政思想和農業技術兩大方面,而農政思想約佔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徐光啟的農政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用墾荒和開發水利的方法來力圖發展北方的農業生產。我國自魏晉以來,全國的政治中心常在北方而糧食的供給、農業的中心又常在南方,每年需耗資億萬來進行漕運,實現南糧北調。時至明末,漕運已成為政府財政較大的隱患之一。徐光啟主張發展北方農業生產來解決這一問題(墾荒、水利、移民等)。與此同時,在《農政全書》中,徐光啟也用了四卷的篇幅來講述東南(尤指太湖)地區的水利、淤淀和湖墾。他還對棉花在東南地區的種植、推廣進行了不少研究。 (2)備荒、救荒等荒政,是徐光啟農政思想的又一重要內容。他提出了「預弭為上,有備為中,賑濟為下」的以預防為主(即指「浚河築堤、寬民力、祛民害」)的方針。 農業技術方面: (1)破除了中國古代農學中的「唯風土論」思想。「風」指的氣候條件,「土」指土壤等地理條件,「唯風土論」主張:作物宜於在某地種植與否,一切決定於風土,而且一經判定則永世不變。徐光啟舉出不少例證,說明通過試驗可以使過去被判為不適宜的作物得到推廣種植。徐光啟的有風土論但不唯風土論的思想,推進了農業技術的發展。 (2)進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術,例如種麥避水濕、與蠶豆輪作等增產技術。他還指出了棉、豆、油菜等旱作技術的改進意見,特別是對長江三角洲地區棉田耕作管理技術,提出了「精揀核(選種)、早下種、深根短干、稀稞肥壅」的十四字訣。 (3)推廣甘薯種植,總結栽培經驗。 (4)總結蝗蟲蟲災的發生規律和治蝗的方法[2]。
軍事成就
徐光啟幼年時期,其家鄉一帶屢遭倭寇蹂躪,因而從早年起即關心兵事。他在寫給焦竑的一封信中說:「(光啟)少嘗感憤倭奴蹂踐,梓里丘墟,因而誦讀之暇稍習兵家言。時時竊念國勢衰弱,十倍宋季,每為人言富強之術:富國必以本業,強國必以正兵。」(《徐光啟集·復太史焦師座》)以農業為富國之本,以正兵為強國之本,徐光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一貫重視軍事科學技術的研究。 早在剛剛被選考為翰林院庶吉士時,徐光啟便在《擬上安邊御虜疏》中提出了「設險阻、整車馬、備器械、造將帥、練戎卒、嚴節制、信賞罰」,但他認為這些都不過是「世俗之常談,國家之功令」。他這篇御敵疏的中心內容則是「於數者之中,更有兩言焉。日求精,曰責實。……苟求其精,則遠略巧心之士相於講求,經歲而未盡;苟責其實,則忠公憂國之臣所為太息流涕者,十倍於賈誼而未已也」。「求精」和「責實」是徐光啟軍事思想的核心。 徐光啟還大力宣揚管仲「八無敵」(材料、工藝、武器、選兵、軍隊的政教素質、練兵、情報、指揮)和晁錯的「四預敵」(器械不利、選兵不當、將不知兵、君不擇將」。做到「八無敵」 徐光啟上海徐家匯墓
即可無敵於天下,如果是「四預敵」則兵無不敗。據此他提出了「極求真材以備用」。「極造實用器械以備中外守戰」,「極行選練精兵以保全勝」,「極造都城萬年台(炮台)以為永永無虞之計」,「極遣使臣監護朝鮮以聯外勢」(《徐光啟集·遼左陷危已甚疏》)。這些辦法和措施,都是「八無敵」、「四預敵」思想與「求精」、「責實」精神相結合的產物。 在上述這些辦法和措施中,徐光啟尤其注重對士兵的選練,他提出了「選需實選,練需實練」的主張。萬曆四十八年(1620)二月開始,徐光啟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練新軍。在此期間他撰寫了《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練藝條格》、《束伍條格》、《形名條格》(列陣方法)、《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葯法》等等。這些「條格」,實際上乃是徐光啟撰寫的各種條令和法典,也是我國近代較早的一批條令和法典。 《選練百字訣》和《選練條格》等等,體現了徐光啟「實選」、「實練」的責實精神。 除此之外,徐光啟還特別注重製器,非常關心武器的製造,尤其是火炮的製造。管狀火器本是中國的發明創造,但時至明代末年。製造火器的技術已逐漸落後,由於邊防的需要,急需引進火炮製造技術。為此,徐光啟曾多方建議,不斷上疏。徐光啟還對火器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火器與城市防禦,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個人

❹ 徐光啟引進仿製西法儀器做了哪些改造與變動

對天文學研究來說,儀器設備的重要性比起其他學科更加明顯。儀器設備先進與版否,直接決定著天文學發權展的水平和歷法的准確程度。徐光啟在改歷之初,就提出了製造儀器的計劃。他為此事專門上疏皇帝,提出「急用儀象十事」,建議製作地球儀、七政列宿大儀(即天球儀)、平渾懸儀、交食儀、60度紀限大儀、90度象限大儀、日晷、星晷、自鳴鍾以及望遠鏡等十種儀器共二十七件。像這樣大量引進製造西法儀器,是前所未有的。在原有的觀測手段相當落後的情況下,引進仿製西法儀器是迅速提高觀測水平的有效辦法。當然,引進的目的是「會通超勝」,因此在實際製作中根據中國的情況作了適當的改造與變動,例如儀器上二十四節氣的刻畫,宮、度等對應的中文名稱和刻度,儀器的造型風格的和花飾等等,都體現了中國的特點。

❺ 中國的發明有哪些

除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之外,中國還有很多發明:
中醫中葯、10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新四大發明
瓷器、絲綢、黑火葯、金屬冶鑄、深耕細作、24節氣等。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火葯的發明
火柴的發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氣
會燃燒的石頭——煤的開發和利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雲向西 雨沒犁——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溫度觀測儀和降水觀測儀
天氣預報
古老的物候歷
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涇往洛—一鄭國渠
貫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
我國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魚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竇叔蒙《濤時圖》
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青銅時代——銅礦開采
煮海為鹽——鹽鹵開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
草木魚蟲鳥獸——動植物分類
舉杯邀明月 把酒問青天——制曲和釀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礦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特色鮮明的《王禎農書》
精耕細作五穀豐登
茶的種植與茶文化
魯桑百豐綿綿——桑蠶技術
濟世之谷——豆類植物的栽培和豆類食品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善其事 利其器——鐵犁的發明
蓄力播種機——三角耬
揚場工具——扇車
水利灌溉機械——龍骨水車
兩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魚塘
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栽培技術
地下渠道——坎兒井
望齊侯之色——中醫的診斷術和治療術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神農嘗百草——中草葯治病
伏羲制九針——針灸療法
華陀麻醉術——麻沸散
免疫法——種痘術
養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鐵的冶煉技術
百煉成鋼——多種多樣煉鋼技術
黃銅和鋅的冶煉
中國銀——含鎳白銅的冶煉和西傳
水法冶金——膽銅法
三大鑄造技術
糧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記錄里程的車輛——記里鼓車
縱橫馳騁——蹄鐵術與馬蹬的發明
魯班與鋸刨傘的發明
巨龍橫卧——萬里長城
世界第八奇跡——秦兵馬俑
巧奪天工——風格獨具的橋梁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隋大興城
宮殿建築的瑰寶——故宮
最高最占老的重樓式木塔——山西應縣木塔
不沉之舟之奧秘——水密隔艙
運河船閘
大風起兮車如飛——風帆和帆車
飛行者的至寶——降落傘
凌波之至寶——舵
高效率的推進工具——櫓
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風箏
天文與地文航海技術
水平旋翼和螺旋槳
「騎士階層」的大敵——火葯及火葯武器
兵學聖典——《孫子兵法》
戰車戰船
異彩紛呈的冷兵器
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造紙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術
木活字印刷術和檢字盤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我國最早的建築學專著——《營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紡織技術
手搖腳踏紡車
織機和提花機
染料和染色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我國最早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通鑒紀事本末》
我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永樂大典》
我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銅器與金文
秦代標准字體——小篆
今文字的開端——隸書
筆勢飛動 直抒性靈——草書
點畫縈帶 體勢流美——行書
結構完美的字體——楷書
我國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作——《說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文房四寶
石窟藝術與敦煌壁畫
唐代傑出的藝術品——唐三彩
形式整齊 聲調和諧——律詩
婉約豪放說宋詞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樂器
朱載堉與「十二平均律」
聞名中外的曾侯乙編鍾
我國第一部介紹戲曲作家 作品的專著——《錄鬼簿》
生旦凈丑——中國的傳統戲曲
元曲與關漢卿
中國古代保健體操——五禽戲
中國功夫——武術
中國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類運動——中國象棋
奧妙無窮的黑白世界——圍棋
人類文明的曙光——火
人類最早的遠程武器——弓箭
人類最早的工具——石器

❻ 徐光啟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624年,中國明代的萬曆皇帝收到大臣送給他的一件神奇的寶貝,通過這種寶貝可以將很遠的人看得很近,也可以將很近的人看得很遠。這件寶貝讓皇帝和滿朝的文武大臣感到非常的新奇,他們拿過來瞧了又瞧,誰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這就是當時世界上發明沒有多久的望遠鏡,而獻給皇帝這件寶貝的大臣就是徐光啟。

徐光啟是最早將西方科學知識介紹到中國來的著名科學家,他於1562年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他出生時家境就已開始日漸衰落。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送他進了私塾,私塾先生整天讓他誦讀四書五經,徐光啟對此厭煩透了,有一次他一生氣就把經書扔進了水缸中。父親為此火冒三丈向他怒吼說:

「你怎麼能這樣不敬先賢的經典呢?」

「我實在是看煩了。」徐光啟說。

「你這個樣子怎麼能科舉中榜呢。」

父親一怒之下就把他關在一間房子中作為懲罰。徐光啟被關在了房中,他看到屋中的書架上有書,隨手翻看起來。他越看越高興,原來這都是一些諸子百家和歷史方面的書。於是他就經常高興地接受父親的懲罰,以便於能在那間房中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

在讀書之外,他還經常跑到田裡去幫父親干農活,每次父親都攔著他說:

「你快去讀書吧,這里也用不著你幫忙。」

徐光啟說:「做農活也是學習,我正好可以調節調節。」

正是從這個時候他開始對農學有了興趣。他經常去田野跟農民了解情況,收集了很多關於農業方面的知識,這對他以後的科學研究很有好處。

由於他興趣廣泛,厭惡科舉,所以只考中了秀才,1581年他鄉試不第,就在家鄉教書養家,有時為了糊口,他甚至不遠千里到外地去教書。

雖然厭惡仕途,但他還是別無選擇,經過了多次的努力,他終於在1604年考中了進士,躋身於仕林,那時他已經43歲了。當時正好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徐光啟在翰林院供職時認識了利瑪竇。

從此,他開始接觸西方的科學知識,他跟利瑪竇學習天文、數學、歷法、水利等學科。這使徐光啟成為明代少有的學貫古今、兼通中外的科學家,是當時理解西洋文化並掌握西洋文化的第一人。在與利瑪竇相互的交流過程中,徐光啟深切地感到西方的科學對我國非常有用,於是他開始動手翻譯這些科學知識。他的治學范圍很廣泛,包括有數學、天文、歷法、水利、地理、火器製造等各種方面,著述有60多種。他認識到數學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所以他和利瑪竇兩人合作共同翻譯了歐幾里得的六卷《幾何原本》,這也是西方數學在我們國家得以傳播的開始。後來,他還陸續翻譯寫成了《古算器釋》等很多數學著作,從而使得我國傳統的數學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除了翻譯著作,徐光啟還十分注意改進天文觀測的儀器,他曾提議建造三架望遠鏡用於觀測天象,還曾主張用西方的大炮來抵禦清兵。但是這些建議都未能被採納。徐光啟一生最大的成就還是在農業方面,他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的生產經驗,同時吸收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編寫成了鴻篇巨著《農政全書》,這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農業方面的網路全書。反映了明代農業的最新發展。書中介紹了農本,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等農業的各個方面。集中和保存了我國古代農業的經驗,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評價。

徐光啟可以算是我國古代引進西學的第一人,他依靠自己的博學和敏銳,在中國尚未落後於西文太遠的時候就感到了一種危機的存在,他向世人大聲疾呼學習西方文化。但是他的夢想最終也未能成真,他的很多主張並沒有得到當時帝王的採納,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劇。

❼ 徐光啟發明了什麼

徐光啟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歷法的修訂和《崇禎歷書》的編譯 徐光啟(1562年4月 「幾何」名稱的由來——科學家徐光啟 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號玄扈,教名保祿,漢族,明朝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中國明末數學家和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徐光啟是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通天文、歷算,習火器。入天主教,與義大利人利瑪竇研討學問。四十年,充歷書纂修官,與傳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盤等觀象儀。次年遭訐,稱病去職,屯耕於天津。 四十七年,明軍敗於薩爾滸,疏請自效,擢河南道御史,練兵通州。熹宗即位,以志不得展,藉病歸。天啟元年(1621)復職,力請鑄紅夷炮御敵,後忤魏忠賢革職。崇禎元年(1628)召還,奉敕督領歷清軍。三年,疏陳墾田、水利、救荒、鹽法等拯時急務,擢禮部尚書,奉旨與傳教士龍華民、鄧玉函、羅雅各等修正歷法。五年,以禮部尚書兼殿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崇禎六年(1633年)卒於北京。贈少保,謚文定。 著有《徐氏庖言》、《詩經六帖》、《勾股義》等,編著《農政全書》、《崇禎歷書》,譯《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徐光啟封聖啟動 中國明朝著名政治家和科學家徐光啟將在上海被封聖,梵蒂岡周五(4月15 日)對這個消息做出了積極回應。 梵蒂岡發言人把徐光啟將被封聖描述為北京官方教會和梵蒂岡緊張關系中出現的「一線希望」,並稱這對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都是個好兆頭。 徐光啟是明朝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是明末的數學家,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曾經作過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梵蒂岡發言人說,徐光啟的事跡應該給中國的天主教徒帶來信心,讓他們更忠於梵蒂岡。 發言人說,「無論是否是天主教徒,中國人都會更好地了解,作中國人和作天主教徒之間並沒有沖突。」 上海大主教金魯賢主張將徐光啟封聖。他在梵蒂岡同中國的愛國教會之間實現和解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魯賢1985年被中國國家控制的愛國教會任命為主教,2005年又獲得教宗的承認。 早年歲月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生於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為了紀念徐光啟而改名為徐家匯)一個小商人的家裡。當時的法華匯還不是城市而是鄉村,四周都是種滿莊稼的農田。徐光啟小時候進學堂讀書,就很留心觀察周圍的農事,對農業生產有著濃厚的興趣。 青少年時代的徐光啟,聰敏好學,活潑矯健,當時人們說他「章句、帖括、聲律、書法均臻佳妙」,喜歡雪天登城,在龍華寺讀書時喜登塔頂,「與鵲爭處,俯而喜」。萬曆九年(1581)中秀才,「便以天下為己任。為文鉤深抉奇,意義自暢」,他曾說道「文宜得氣之先,造理之極,方足炳輝千古」。這是由神童到才子的形象。 二十歲考中秀才以後,他在家鄉和廣東、廣西教書,白天給學生上課,晚上廣泛閱讀古代的農書,鑽研農業生產技術。由於農業生產同天文歷法、水利工程的關系非常密切,而天文歷法、水利工程又離不開數學,他又進一步博覽古代的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著作。 萬曆九年中秀才後,因家境關系,徐光啟開始在家鄉教書。加之連年自然災害,他參加舉人考試又屢試不中,這期間,他備受辛苦。 接觸近代科學 大約是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徐光啟受聘去韶州任教,wwwyoucom二年後又轉移至潯州。徐光啟在韶州見到了傳教士郭居靜(L.Cattaneo)。這是徐光啟與傳教士的第一次接觸。 在郭居靜那兒,他第一次見到一幅世界地圖,知道在中國之外竟有那麼大的一個世界;又第一次聽說地球是圓的,有個叫麥哲倫的西洋人乘船繞地球環行了一周;還第一次聽說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製造了天文望遠鏡,能清楚地觀測天上星體的運行。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從此,他又開始接觸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學,知識更加豐富了。 明朝末年,後金政權不時對明朝發動進攻,整個社會處在動盪不安的狀態。徐光啟富於愛國的熱忱,他希望能夠利用科學技術幫助國家富強起來,使天下的黎民過上「豐衣食,絕飢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 萬曆二十五年(1597),徐光啟由廣西入京應試,本已落選,但卻被主考官焦竑(1540—1620)於落第卷中檢出並拔置為第一名。現在看來,徐、焦二人都主張文章學問應該「益於德,利於行,濟於事」,或許在經世致用思想上的一致,徐光啟才被焦竑賞識並被拔置第一的。但不久焦竑被劾丟官,轉年徐光啟參加會試也未能考中進士。他便又回到家鄉課館教書。 在同郭居靜交往的時候,徐光啟聽說到中國來傳教的耶穌會會長利瑪竇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學,就到處打聽他的下落,想當面向他請教。1600年,他得到了利瑪竇正在南京傳教的消息,即專程前往南京拜訪。 利瑪竇是義大利人,原名叫瑪太奧·利奇(Matteo Ricci, 1552-1610)。他從小勤奮好學,對數學、物理學、天文學、醫學都很有造詣,而且擅長製作鍾表、日晷(gui鬼,日晷是古代一種測定時間的儀器),善於繪制地圖和雕刻。三十歲從神學院畢業,利瑪竇被耶穌會派到中國來傳教。他為了便於同中國人交往,刻苦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字和古代文化,換上中國的服裝,按照中國的禮節和風俗習慣進行活動,還為自己取了利瑪竇這樣一個中國名字。 徐光啟見到利瑪竇,對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向他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利瑪竇看他是個讀書人,也想向他學習中國古代的文化典籍,並熱衷發展他為天主教徒,就同他交談起來。他們從天文談到地理,又談到中國和西方的數學。臨別的時候,利瑪竇對徐光啟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的請求未置可否,卻送給他兩本宣傳天主教的小冊子。一本是《馬爾谷福音》,講的是耶穌的故事,另一本是《天主實義》,是利瑪竇用中文寫的解釋天主教義的書。(1603)萬曆三十一年。 經過三年的考慮,徐光啟在南京接受洗禮,全家加入了天主教。後來徐光啟一直是教會中最為得力的干將。 仕途之路 萬曆三十二年(1604)徐光啟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徐光啟20歲時中秀才,36歲中舉人,考中進士時已是43歲,為科舉功名共用去了23年時間。 徐光啟在未中進士之前,曾長期輾轉苦讀,在破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後,深知流行於明中葉以後的程朱理學,主張禪靜頓悟、反對經世致用,實為誤國害民。有人記述徐光啟當時的變化說:「(他)嘗學聲律、工楷隸,及是悉棄去,(專)習天文、兵法、屯、鹽、水利諸策,旁及工藝數學,務可施用於世者。」還有人記述說「公初筮仕入館職,即身任天下,講求治道,博極群書,要諸體用。詩賦書法,素所善也,既謂雕蟲不足學,悉屏不為,專以神明治歷律兵農,窮天人指趣。」(鄒漪《啟禎野乘·徐文定傳》、張溥為徐光啟《農政全書》所寫序言)徐光啟思想上的如此轉變,使他的後半生走上了積極主張經世致用、崇尚實學的道路。徐光啟是明學術界、思想界興起的實學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動者。 徐光啟考中進士,後擔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職,在北京住了下來。在館所撰課藝,如《擬上安邊御敵疏》、《擬緩舉三殿及朝門工程疏》、《處置宗祿邊餉議》、《漕河議》等,表現了徐光啟憂國憂民的思慮和淵博的治國安邦的謀略。 利瑪竇在同徐光啟見面的第二年,也來到了北京。他向明神宗貢獻禮品,得到明神宗的批准,在宣武門外置了一處住宅,長期留居下來,進行傳教活動。徐光啟在公餘之暇,常常去拜訪利瑪竇,彼此慢慢熟悉了,開始建立起較深的友誼。 1606年,徐光啟再次請求利瑪竇傳授西方的科學知識,利瑪竇爽快地答應了。他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對徐光啟講授西方的數學理論。利瑪竇每兩天講授一次,徐光啟總是准時到達。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徐光啟完全弄懂了歐幾里得這部著作的內容,深深地為它的基本理論和邏輯推理所折服,認為這些正是我國古代數學的不足之處。於是,徐光啟建議利瑪竇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譯成中文。開始,利瑪竇對這個建議頗感猶豫,因為歐幾里得的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寫的,拉丁文和中文語法不同,詞彙也很不一樣,書里的許多數學專業名詞在中文裡都沒有相應的現成詞彙。要譯得准確、流暢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早先曾有一個姓蔣的舉人同利瑪竇合作試譯過,就因為這個緣故而不得不半途而廢。但徐光啟認為只要肯下工夫,總是可以譯成的。在他的一再勸說下,利瑪竇也就同意了。 從1606年的冬天開始,開始了緊張的翻譯工作。先由利瑪竇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頭翻譯,再由徐光啟草錄下來。譯完一段,徐光啟再字斟句酌地作一番推敲修改,然後由利瑪竇對照原著進行核對。遇有譯得不妥當的地方,利瑪竇就把原著再仔細地講述一遍,讓徐光啟重新修改,如此反復。徐光啟對翻譯非常認真,常常是到了深夜,利瑪竇休息了,他還獨自坐在燈下加工、修改譯稿。有時為了確定一個譯名,他不斷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覺地就忙到天亮。譯文里的「平行線」、「三角形」、「對角」、「直角」、「銳角」、「鈍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詞術語,都是經過他嘔心瀝血的反復推敲而確定下來的。 1607年的春天,徐光啟和利瑪竇譯出了這部著作的前六卷。徐光啟想一鼓作氣,接著往下譯,爭取在年內譯完後九卷,但利瑪竇卻主張先將前六卷刻印出版,聽聽反映再說。付印之前,徐光啟又獨自一人將譯稿加工、潤色了三遍,盡可能把譯文改得准確。然後他又同利瑪竇一起,共同敲定書名的翻譯問題。這部著作的拉丁文原名叫《歐幾里得原本》,如果直譯成中文,不大象是一部數學著作。如果按照它的內容,譯成《形學原本》,又顯得太陳舊了。利瑪竇說,中文裡的「形學」,英文叫作「Geo」,它的原意是希臘的土地測量的意思,能不能在中文的詞彙里找個同它發音相似、意思也相近的詞。徐光啟查考了十幾個片語,都不理想。後來他想起了「幾何」一詞,覺得它與「Geo」音近意切,建議把書名譯成《幾何原本》,利瑪竇感到很滿意。1607年,《幾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馬上引起巨大的反響,成了明末從事數學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讀書,對發展我國的近代數學起了很大的作用。 後來,徐光啟雖然沒有能夠再和利瑪竇一起譯出《幾何原本》的後九卷,但他又陸續寫了許多其他的科學著作。 萬曆三十五年(1607)散館,授翰林院檢討,不久喪父,返鄉守制。 萬曆三十八年(16l0)徐光啟守制期滿,回京復職,此後除幾次臨時性差事之外,一直擔任較為閑散的翰林院檢討。和當時一般文人官吏熱衷於筆墨應酬不同,徐光啟用較多的時間進行天文、演算法、農學、水利等科學技術研究,從事了不少這方面的翻譯和寫作。在寫給親戚的信中徐光啟自述道:「昨歲偶以多言之故,謬用歷法見推……惟欲遂以此畢力,並應酬文墨一切迸除矣。何者?今世作文集至千百萬言者非乏,而為我所為者無一有。歷雖無切於用,未必更無用於今之詩文也。況弟輩所為之歷算之學,漸次推廣,更有百千有用之學出焉。如今歲偶爾講求數種用水之法,試一為之,頗覺於民事為便……弟年來百端俱廢者,大半為此事所奪。」(《徐光啟集·致老親家書》)其中的「用水之法」,指的是萬曆四十年(1612)與傳教士熊三拔(S.de Ursis)合譯的《泰西水法》,書中介紹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種水利機械。 在此期間,徐光啟還與傳教士合作再次校訂了《幾何原本》並出版了第二版。同時他還為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的《同文算指》(此書介紹了西方的筆算數學)、熊三拔編著的介紹天文儀器的《簡平儀說》等書寫了序言。 這些序言表達了徐光啟對傳人的西方科技知識的看法。 向傳教士學習科技知識的同時,徐光啟對他們的傳教活動也進行了協助,幫他們刊刻宗教書籍,對傳教士的活動也有所庇護。徐光啟的這許多行為,多被朝臣誤解,加上與其他官員的一些意見不合,因此他辭去工作,在天津購置土地,種植水稻、花卉、葯材等。萬曆四十一年至四十六年(16l3—1618)間,他在天津從事農事試驗,其餘時間則多是往來於京津之間。這期間,徐光啟寫成「糞壅規則」(施肥方法),並寫成他後來的農學方面巨著《農政全書》的編寫提綱。 萬曆四十六年(1618)北方後金叛亂軍隊襲擊邊關,經人介紹推薦,明廷召徐光啟於病中。徐光啟在寫給焦竑的信中寫道:「國無武備,為日久矣,一朝釁起,遂不可文。啟才職事皆不宜兵戎之役,而義無坐視,以負國恩與師門之教」。他不但自己力疾赴命,同時還感召別人放棄安適生活,共赴國難。至天啟三年(1621)的三年多時間里,徐光啟從事選兵、練兵的工作。這期間,焦竑把徐光啟推薦給自己的同年登萊巡撫袁可立,徐光啟在兵器方面的才幹得到袁可立的充分賞識,後來二人在戰略思想上都主張加強對朝鮮的控制,只可惜在天啟四年二人受到閹黨的排擠而先後離職。這時他雖已年近60,而保國守土的愛國忠心,昭昭可鑒,不讓壯年。 萬曆四十七年(16l9),徐光啟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監察御史的新官銜督練新軍。他主張「用兵之道,全在選練」,「選需實選,練需實練」。這期間他寫了各種軍事方面的奏疏、條令、陣法等等,後來大都由他自選編入《徐氏庖言》一書之中。但是由於財政拮據、議臣掣肘等原因,練兵計劃並不順利,徐光啟也因操勞過度,於天啟元年(1621)三月上疏回天津「養病」,六月遼東兵敗,又奉召入京,但終因製造兵器和練兵計劃不能如願,十二月再次辭歸天津。 魏忠賢閹黨擅權時,為籠絡人心,曾擬委任徐光啟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的官職,但徐光啟不肯就任,引起閹黨不滿,被劾,皇帝命他「冠帶閑住」,於是他回到上海(1624)。在上海「閑住」期間,他進行《農政全書》的寫作(1625一1628)。徐光啟自編的軍事論集《徐氏庖言》,也是此時刊刻出版的。天啟五年(1625)閹黨彈劾徐光啟練兵為「孟浪無對」、「騙官盜餉」、「誤國欺君」等等,《徐氏庖言》的出版正是對這些不實之詞的回答。 崇禎帝即位,殺魏忠賢,閹黨事敗。崇禎元年(1628),徐光啟官復原職,八月,充日講官,經筵講官,為天子師。崇禎二年,他又升為禮部左侍郎,三年升禮部尚書,已是朝廷重臣。 這期間,徐光啟對墾荒、練兵、鹽政等方面都多所建白,但其主要精力則是用於修改歷法。前此自從與傳教士接觸之後徐光啟即留心天文歷法。 萬曆四十年(16l2)就有入推薦由徐光啟督修改歷,未成。至此崇禎二年(1629)五月朔日食,徐光啟恢西法推算,其結果較欽天監為密,九月,朝廷決心改歷,令徐光啟主持。徐光啟從編譯西方天文歷法書籍人手,同時製造儀器,精心觀測,自崇禎四年(1631)起,分五次進呈所編譯的圖書著作。這就是著名的《崇禎歷書》,全書共46種,137卷。別人親見並記述了他的這段生活,說他「掃室端坐,下筆不休,一榻無椎……冬不爐,夏不扇……推算緯度,昧爽細書,迄夜半乃罷。」(張溥為《農政全書》所寫的序)這時,徐光啟已70歲了,但其研究熱情不減,親自實踐,目測筆書,融匯中西,不愧為一代科學家的風范。 崇禎五年(1632)六月,徐光啟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予機要。「每日入值,手不停揮,百爾焦勞」,「歸寓夜中,篝燈詳繹,理其大綱,訂其細節」,這正是他宰相兼科學家繁忙生活的寫照。如此繁忙,不久,他就病倒了。這年十一月,加徐光啟為太子少保。 崇禎六年(1633)八月,再加徐光啟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至此,他已是位極人臣了。十一月病危,仍奮力寫作「力疾依榻,猶矻矻捉管了歷書」,並囑家屬「速繕成《農書》進呈,以畢吾志」。 崇禎六年(1633)十一月七日,一代哲人逝世,終年72歲,謚文定,墓地現存於上海徐家匯光啟公園。是年十月十一日,與徐光啟同年生的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袁可立卒於河南睢州。 編輯本段家庭情況 明中葉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商品經濟得到較明顯的發展。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個人和家庭在社會中的地位,升降起伏。變化比較大。徐光啟的家,從其曾祖父時起,在六七十年間。曾有三次較大的起伏。而徐光啟則剛好是誕生在家道第三次中落後的谷底,家境不能算好。但這個家庭對農業和手工業、商業的生產活動是熟悉的。 徐光啟的父親棄商歸農,為人「博識強記,於陰陽、醫術、星相、占候、二氏之書,多所通綜,每為人陳說講解,亦娓娓終日」。而徐光啟的母親「性勤事,早暮紡績,寒暑不輟」。「每語喪亂事(指使寇入侵),極詳委,當日吏將所措置,以何故成敗,應當若何,多中機要」(見徐光啟所寫「先考事略」,「先妣事略」)。如此的家庭和父母,對徐光啟後來鑽研科學技術、重農兵、尚實踐、畢生唯勤唯儉、安貧若素等等都有良好的影響。 徐光啟的第十六代孫是個軍人,他有一個外孫女叫倪桂珍,便是名震中國現代史的宋氏三姐妹的母親。倪桂珍遠遠地繼承了先祖的風格,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而且仍然擅長數學。她所哺育的幾個女兒對中國現代社會的巨大影響,可看作徐光啟發端的上海文明的一次重大呈示。
希望採納

❽ 徐光啟在改歷初期,要求引進了哪些西方儀器

徐光啟在改歷之初,就提出了製造儀器的計劃。他為此事專門上疏皇帝,提出「急用儀象專十事」屬,建議製作地球儀、七政列宿大儀(即天球儀)、平渾懸儀、交食儀、60度紀限大儀、90度象限大儀、日晷、星晷、自鳴鍾以及望遠鏡等十種儀器共二十七件。像這樣大量引進製造西法儀器,是前所未有的。在原有的觀測手段相當落後的情況下,引進仿製西法儀器是迅速提高觀測水平的有效辦法。

❾ 徐光啟發明了什麼

徐光啟沒有具體的發明,但在天文歷法、數學、農書著作、火器方面都有貢獻。

1、徐光啟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崇禎歷書》的編譯和為改革歷法所寫的各種疏奏之中。在歷書中,他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紹了地球經度和緯度的概念。

2、徐光啟在修改歷法的疏奏中,詳細論述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他一共提出了十個方面(「度數旁通十事」),即:天文歷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軍事工程、會計理財、各種建築工程、機械製造、輿地測量、醫葯、製造鍾漏等計時器。說把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講述得十分完備。

3、徐光啟在數學方面的最大貢獻當推《幾何原本》(前6卷)翻譯。

4、農學方面的著作計有《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

5、把番薯引進家鄉種植,進行了多次試種,終於獲得成功。在上海推廣後,他又將甘薯的種植擴大到全國。

6、編纂《農政全書》。

7、徐光啟還對火器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火器與城市防禦,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部有所探求。

(9)徐光啟發明了哪些儀器擴展閱讀

徐光啟:積極影響海派文化形成

在與西士的交往上,徐光啟的態度頗為真誠、意識更為超前。利瑪竇入華,帶來了三棱鏡、地球儀等各種西洋奇器,一時間引得文人士大夫爭相交往。然而,這樣的交往多基於好奇心理。在許多中國人看來,這些西洋人不過是「西夷」而已。

徐光啟卻不同,他秉持陸九淵「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理念,突破狹隘的民族觀,真心敬服西士的學識,將其視為良師益友。

與徐光啟有過直接交往的傳教士,有明確史料記載的多達20多位,來自義大利、葡萄牙、法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通過與這些西洋人的交往,徐光啟不僅學到了西方科學知識,還對西方的文學、哲學、邏輯學以及風土人情有了一定的認識,既開闊了思維,也拓寬了眼界。

除自身廣交西士之外,徐光啟也積極鼓勵門人弟子與之交往。例如,他在天啟元年給門人鹿善繼的一封信中,囑咐其向西士請教,學習西術、製造西器。信中還稱贊西士「皆棄家學道,勸人為善者,兼之博涉通綜,深明度數」,並稱「若得訪求到來……深於守御進取有所裨益矣」。

徐光啟的這種國際胸懷,對故鄉的海派文化形成也產生了積極影響。明末時期的上海,只是富饒江南地區中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小縣。然而,因為這里是徐光啟的家鄉,自萬曆晚期至康熙前期,有多達34名西洋傳教士來到上海,為這個縣城增添了國際化的氣息。

至晚清,一度被禁的耶穌會重返中國。為紀念徐光啟並傳承當時的偉業,耶穌會將上海的徐家匯設為江南傳教區的中心。他們在此建造了許多西式的機構和建築,推動了上海的近代化進程。

徐光啟無疑是一位擁有世界眼光的先行者。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他懂得「相資為用,互助以成」,以實現東西方文化上的互補。願意正視異質文化,努力去理解並融會貫通,或許是這位先驅帶給我們最鮮活的啟示。

❿ 哪些東西是我國最早發明的

四大發明 火葯、指南針、造紙、印刷

還有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火葯的發明
火柴的發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氣
會燃燒的石頭——煤的開發和利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雲向西 雨沒犁——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溫度觀測儀和降水觀測儀
天氣預報
古老的物候歷
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涇往洛—一鄭國渠
貫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
我國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魚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竇叔蒙《濤時圖》
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青銅時代——銅礦開采
煮海為鹽——鹽鹵開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
草木魚蟲鳥獸——動植物分類
舉杯邀明月 把酒問青天——制曲和釀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礦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特色鮮明的《王禎農書》
精耕細作五穀豐登
茶的種植與茶文化
魯桑百豐綿綿——桑蠶技術
濟世之谷——豆類植物的栽培和豆類食品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善其事 利其器——鐵犁的發明
蓄力播種機——三角耬
揚場工具——扇車
水利灌溉機械——龍骨水車
兩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魚塘
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栽培技術
地下渠道——坎兒井
望齊侯之色——中醫的診斷術和治療術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神農嘗百草——中草葯治病
伏羲制九針——針灸療法
華陀麻醉術——麻沸散
免疫法——種痘術
養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鐵的冶煉技術
百煉成鋼——多種多樣煉鋼技術
黃銅和鋅的冶煉
中國銀——含鎳白銅的冶煉和西傳
水法冶金——膽銅法
三大鑄造技術
糧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記錄里程的車輛——記里鼓車
縱橫馳騁——蹄鐵術與馬蹬的發明
魯班與鋸刨傘的發明
巨龍橫卧——萬里長城
世界第八奇跡——秦兵馬俑
巧奪天工——風格獨具的橋梁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隋大興城
宮殿建築的瑰寶——故宮
最高最占老的重樓式木塔——山西應縣木塔
不沉之舟之奧秘——水密隔艙
運河船閘
大風起兮車如飛——風帆和帆車
飛行者的至寶——降落傘
凌波之至寶——舵
高效率的推進工具——櫓
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風箏
天文與地文航海技術
水平旋翼和螺旋槳
「騎士階層」的大敵——火葯及火葯武器
兵學聖典——《孫子兵法》
戰車戰船
異彩紛呈的冷兵器
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造紙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術
木活字印刷術和檢字盤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我國最早的建築學專著——《營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紡織技術
手搖腳踏紡車
織機和提花機
染料和染色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我國最早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通鑒紀事本末》
我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永樂大典》
我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銅器與金文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