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功能儀器有哪些
Ⅰ 核醫學設備包括哪些
核醫學又稱原子醫學。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產生的射線束及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核輻射在醫學上的應用。在醫療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輻射可以用於診斷、治療和醫學科學研究;在葯學上,可以用於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葯物活性的測定、葯物分析和葯物的輻射消毒等方面。
放射性同位素在醫療上的應用
同位素診斷
這種診斷方法一般具有靈敏、簡便、安全、無損傷等優點,用途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組織器官或系統的功能檢查,都可應用。最常用的同位素診斷可分為三類。
①
體外臟器顯像。有些試劑會有選擇性地聚集到人體的某種組織或器官。以發射γ射線的同位素標記這類試劑,將該試劑給患者口服或注射後,利用γ照相機等探測儀器,就可以從體外顯示標記試劑在體內分布的情況,了解組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例如硫化99tcm膠體經注射進入血液後,能被肝臟的枯氏細胞攝取,探測儀器在體外的記錄可顯示出肝臟放射性物質的分布,從而可判斷肝臟的大小、形態和位置,肝臟是否正常,有無腫塊等等。這種檢查已成為肝癌診斷的不可缺少的方法。目前臟器顯像已廣泛用於肝、腦、心、腎、肺等主要組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檢查。
同位素臟器顯像不但反映臟器形態,而且可顯示臟器的生化或生理功能。例如,肝閃爍圖反映肝細胞吞噬功能、腦閃爍圖反映血腦屏障功能、肺掃描則反映肺灌注或通氣功能。閃爍照相還能夠對某一器官連續攝影,使醫生能夠對器官功能和病理變化進行動態觀察。
發射計算機斷層儀是體外顯像的一種先進工具。用它可靈敏地觀察到同位素在人體內任一平面的分布,也可以從許多斷層影像重現三維形象。採用適當標記試劑時,連閉上眼睛所引起的腦中一定區域內血流量或葡萄糖代謝的細微變化,都可用此儀器測定出來。它在早期診斷疾病上很有發展前途。
②
臟器功能測定。測定器官功能的同位素方法。例如,測定甲狀腺攝取i離子的數量和速度,以檢查甲狀腺功能狀態;在注射(碘-131)-鄰碘馬尿酸後,用探測儀器同時記錄兩側腎區放射性起落變化曲線,以檢查兩側腎臟血流情況、腎小管分泌功能和輸尿管通暢程度;在注入cr標記的紅細胞後,測定血中放射性消失的速度,以查出紅細胞壽命等。
③
體外放射分析。用競爭放射分析這種超微量分析技術,可以准確測出血、尿等樣品中小於10-9~10-15克的激素、葯物、毒物等成分。用這種方法測定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已達到數百種。中國曾把這種技術用於妊娠早期檢查、獻血員肝炎病毒檢查、肝癌普查等。另外,還可以通過中子活化分析測出頭發、指甲、血、尿等樣品中的各種微量元素,用來診斷微量元素異常所引起的一些疾病。
治療
核射線有殺傷細胞的能力。用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內服同位素療法中最成功的例子。用i的β射線可有效地將甲狀腺組織破壞,等於進行了一次「無刀手術」。p常用於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還可採用放射性磷、鍶等同位素敷貼療法治療血管瘤、濕疹、角膜炎症等淺表部位的皮膚病和眼科疾病。此外,鈷治療機、電子感應加速器、直線加速器等外照射治療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在癌症治療中所佔的比重高達70%左右,而且遍及癌症的絕大部分病種
x射線又稱倫琴射線。它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輻射,其波長約為(20~0.06)×10-8厘米之間。倫琴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領,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如墨紙、木料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可以使很多固體材料發生可見的熒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氣電離等效應,波長越短的x射線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線,波長長的x射線能量較低,稱為軟x射線。當在真空中,高速運動的電子轟擊金屬靶時,靶就放出x射線,這就是x射線管的結構原理。放出的x射線分為兩類:(1)如果被靶阻擋的電子的能量,不越過一定限度時,只發射連續光譜的輻射。這種輻射叫做軔致輻射;(2)一種不連續的,它只有幾條特殊的線狀光譜,這種發射線狀光譜的輻射叫做特徵輻射。連續光譜的性質和靶材料無關,而特徵光譜和靶材料有關,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徵光譜這就是為什麼稱之為「特徵」的原因。x射線的特徵是波長非常短,頻率很高。因此x射線必定是由於原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所以x射線光譜是原子中最靠內層的電子躍遷時發出來的,而光學光譜則是外層的電子躍遷時發射出來的。x射線在電場磁場中不偏轉。這說明x射線是不帶電的粒子流。1906年,實驗證明x射線是波長很短的一種電磁波,因此能產生干涉、衍射現象。x射線用來幫助人們進行醫學診斷和治療;用於工業上的非破壞性材料的檢查;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內,被廣泛用於晶體結構分析,及通過x射線光譜和x射線吸收進行化學分析和原子結構的研究。
臨床醫生為了明確診斷,常需要病人到放射科做各種檢查,如透視、攝片、消化道鋇餐以及特殊的造影等。因而經常會遇見病人向放射科醫生提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其中最多最普遍的問題是:這些檢查對我的健康影響大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說明白的,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
首先要從x線的基本原理談起。x線是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威廉·康拉德於1895年11月8日發現的。當時由於人們對這種射線不了解,就給它取了個未知數「x」的名字,後來人們便稱它為「x射線」。x線對人體健康確有一定危害,x線照射量越大,對人體的損害就越大。x線照射量可在身體內累積,其主要危害是對人體血液成分中的白細胞具有一定的殺傷力,使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減少,進而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使病菌容易侵入機體而發生疾病。根據x線理論原理,病人在x線檢查時,安全照射量應在100倫琴以內,按這個照射量再制定出容許的照射次數和時間。如胸部透視在幾天以內總的積累不應超過12分鍾,胃腸檢查不應超過10分鍾。至於攝片檢查因部位不同,照射量多不同,所以相應的容許照射次數也不同。病人在一年當中做2~3次檢查對健康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而且隨著醫學影像學的不斷發展,目前膠片及暗盒夾都採用了「感綠屏」和「感綠片」,這樣x線照射量要比原來劑量還要減少1/2量,從而更加保護了病人的健康,且診斷效果沒有絲毫降低。此外,近年來各大醫院均採用攝片為主、透視為輔的方式。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病人過多攝入x線量(透視比攝片x線量大),另一方面也可為診斷疾病留有依據,以便於治療和復查對比
雖說x線檢查對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仍應強調,由於胎兒、嬰幼兒、兒童對x線非常敏感,故孕婦和嬰幼兒、兒童應盡量避免x線檢查。如果必須檢查,特別是作骨盆測量或胎兒檢查時,則曝光次數不得超過2~3次。對嬰幼兒的x線檢查最好僅將被檢查部位暴露,其餘部分均應遮蓋。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不超過容許照射時間及次數應該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對於x線的敏感性每個人是不相同的,它還與人體的一般健康狀況有關系,更重要的是所謂安全照射量並不保證對遺傳因子也是安全的,因為目前對於足以影響遺傳的照射量究竟是多少還不十分明確。但是,從預防角度來看,x線檢查次數還是越少越好
Ⅱ 常見儀器及功能有哪些
常見儀器的分類
(一)計量類
用於量度質量、
體積、
溫度、
密度等的儀器。專
這類屬儀器中多為玻璃量器。
主要有滴定管、
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二)反應類
用於發生化學反應的儀器,
也包括一部分可加熱的儀器。
這類儀器中多為玻璃或瓷質燒
器。主要有試管、燒瓶、蒸發皿、坩堝等。
(三)容器類
用於盛裝或貯存固體、液體、氣體等各種化學試劑的試劑瓶等。
(四)分離類
用於進行過濾、分液、萃取、蒸發、灼燒、結晶、分餾等分離提純操作的儀器。主要有
漏斗、分液漏斗、蒸發皿、燒瓶、冷凝器、坩堝、燒杯等。
(五)固體夾持類
用於固定、夾持各種儀器的用品或儀器。主要有鐵夾、鐵圈、鐵架台、漏斗架等。
(六)加熱類
用於加熱的用品或儀器。主要有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坩堝等。
(七)配套類
用於組裝、連接儀器時所用的玻璃管、玻璃閥、橡膠管、橡膠塞等用品或儀器。
(八)其它類
不便歸屬上述各類的其它儀器或用品。
Ⅲ 什麼是核醫學
核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是用開放型放射性核素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種手段。把放射性物質喝入或注射入人體,由於它不斷放出γ射線,通過體外的γ相機一照,分布便一目瞭然。我們通過核素的分布狀態了解體內臟器的功能。
舉個例子來說,口服有放射性的碘。由於它是甲狀腺造甲狀腺素的原料,所以經過24小時,它大部分被甲狀腺吸收了。這時我們用γ相機對甲狀腺照相,便獲得了一幅狀如蝴蝶的圖案,內部的放射性比較均勻。如果出現了一個放射性特別高的圖像,我們就懷疑有甲狀腺瘤存在;如果放射性比正常的低,那一定是甲狀腺功能低下,不能攝取足夠的碘。這種等待核素在病變位置或某一臟器濃度達到平衡時的顯像,就叫靜態顯像,它可以觀察臟器的位置、形態、大小和功能。
另一種方法是動態顯像。把顯像劑打入血管中,每隔一段時間照一張相,根據臟器內的放射性在數量或位置上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了解它的功能。心血池動態顯像就是這樣的。把用放射性鍀標記的紅細胞打入血管,經過一段時間後它均勻地分布在全身的血中。當心電圖上出現R波時,我們就在心跳一次的間隔中連照24張相。由於每張照片採集的時間只有0.03秒,所以得到的信息很少,我們再用同樣的方法做300~400次,分別累加起來,最後就得到一個有代表性的心動周期心血池系列影像。把它連續地放出來,就是心臟在一舒一縮地搏動。再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就得到一系列有用的參數。比如反映心臟收縮功能的射血分數;反映心臟舒張功能的高峰充盈率;反映心臟協調程度的相角程。了解了這些參數,我們不難對心臟的狀態做出評估。
放射性核素的治療就是把放射性的物質引進人體,利用它放出的β-粒子的電離輻射,抑制或破壞病變組織。由於放射性物質能有選擇地聚集在病變組織里,所以對人體正常組織的照射量很低,而病變局部輻射量很高,於是,病變處壞死。
吃進去的各種放射性物質是否對人體有害呢?有一點,不過非常小。接受一次核素的檢查或治療,受到的輻射僅為照一次X光的幾十分之一,所以它的安全是有保證的。另外,臨床應用的各種核素半衰期都非常短,比如最常用的鍀在6小時後放射性就減少一半。所以,既不用擔心自己會長期帶輻射,也不用擔心自己會污染環境。
核醫學是和平利用原子能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世界上生產的放射性核素有80—90%都已應用在醫學領域,我國核醫學是在50年代開創的,到今天,隨著放射性葯物、試劑和核醫學儀器的發展,它的檢查項目已逾百種,成為診斷內分泌疾病、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成為現代醫學的標志之一。
Ⅳ 核醫學是什麼
核醫學是採用核技術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
相關介紹:
核技回術以核性質、核答反應、核效應和核譜學為基礎,以反應堆、加速器、輻射源和核輻射探測器為工具的現代高新技術。具有高的靈敏度、特異性、選擇性、抗干擾性、穿透性等特點。
核醫學可分為兩類,即臨床核醫學和基礎核醫學或稱實驗核醫學。在醫療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輻射可以用於診斷、治療和醫學科學研究。
(4)核醫學功能儀器有哪些擴展閱讀
70年代以來由於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技術的發展,以及放射性葯物的創新和開發,使核醫學顯像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它和CT、核磁共振、超聲技術等相互補充、彼此印證,極大地提高了對疾病的診斷和研究水平。
工業、農業、醫學、地質、材料、考古、法學等領域都有核技術的貢獻。到20世紀70年代,由於受到一些發達國家反核力量的抵制以及公眾對放射性的非理性恐懼,核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Ⅳ 核醫學技術的分類
核醫學技術主要有以下四大類: 這種診斷方法一般具有靈敏、簡便、安全、無損傷等優點,用途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組織器官或系統的功能檢查,都可應用。最常用的同位素診斷可分為三類。
1、體外臟器顯像。有些試劑會有選擇性地聚集到人體的某種組織或器官。以發射γ射線的同位素標記這類試劑,將該試劑給患者口服或注射後,利用γ照相機等探測儀器,就可以從體外顯示標記試劑在體內分布的情況,了解組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例如硫化Tc膠體經注射進入血液後,能被肝臟的枯氏細胞攝取,探測儀器在體外的記錄可顯示出肝臟放射性物質的分布,從而可判斷肝臟的大小、形態和位置,肝臟是否正常,有無腫塊等等。這種檢查已成為肝癌診斷的不可缺少的方法。目前臟器顯像已廣泛用於肝、腦、心、腎、肺等主要組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檢查。
同位素臟器顯像不但反映臟器形態,而且可顯示臟器的生化或生理功能。例如,肝閃爍圖反映肝細胞吞噬功能、腦閃爍圖反映血腦屏障功能、肺掃描則反映肺灌注或通氣功能。閃爍照相還能夠對某一器官連續攝影,使醫生能夠對器官功能和病理變化進行動態觀察。
發射計算機斷層儀是體外顯像的一種先進工具。用它可靈敏地觀察到同位素在人體內任一平面的分布,也可以從許多斷層影像重現三維形象。採用適當標記試劑時,連閉上眼睛所引起的腦中一定區域內血流量或葡萄糖代謝的細微變化,都可用此儀器測定出來。它在早期診斷疾病上很有發展前途。
2、 臟器功能測定。測定器官功能的同位素方法。例如,測定甲狀腺攝I離子的數量和速度,以檢查甲狀腺功能狀態;在注射(碘-131)-鄰碘馬尿酸後,用探測儀器同時記錄兩側腎區放射性起落變化曲線,以檢查兩側腎臟血流情況、腎小管分泌功能和輸尿管通暢程度;在注Cr標記的紅細胞後,測定血中放射性消失的速度,以查出紅細胞壽命等。
3、 體外放射分析。用競爭放射分析這種超微量分析技術,可以准確測出血、尿等樣品中小於10~10克的激素、葯物、毒物等成分。用這種方法測定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已達到數百種。中國曾把這種技術用於妊娠早期檢查、獻血員肝炎病毒檢查、肝癌普查等。另外,還可以通過中子活化分析測出頭發、指甲、血、尿等樣品中的各種微量元素,用來診斷微量元素異常所引起的一些疾病。
核射線有殺傷細胞的能力。用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內服同位素療法中最成功的例子。I的β射線可有效地將甲狀腺組織破壞,等於進行了一次「無刀手術」P常用於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還可採用放射性磷、鍶等同位素敷貼療法治療血管瘤、濕疹、角膜炎症等淺表部位的皮膚病和眼科疾病。此外,鈷治療機、電子感應加速器、直線加速器等外照射治療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在癌症治療中所佔的比重高達70%左右,而且遍及癌症的絕大部分病種。
Ⅵ 醫用放射性儀器 有哪些
主要分兩類
一、不含放射性核素射線裝置
1.CT 計算機斷層掃描設備
2.普通醫用X線機 分為透視和拍片
3.CR計算機X射線成像、DR數字化X射線攝影
4.乳腺機 軟X射線攝影
5.數字胃腸
6.C型臂,分為大C和小C。一般DSA使用的是大C。
7.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
8.模擬定位機
9.骨密度儀
10.其它一些比較少見的,如迴旋加速器、MM50、質子加速器等
二、含放射性核素的射線裝置
1.PET-CT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
2.ECT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
3.皮膚敷貼器
4.鈷60遠距離放射治療機
5.後裝腔內治療機
6.其它 如粒子植入手術燈
Ⅶ 醫用器材有哪些
一次性醫用包有:1.產包 2. 導尿包 3. 手術包 4. 中心靜脈導管包 5. 血液透析導管包 6. 穿刺包 7. 換葯 包、備皮包 8. 口腔護理包 9. 氣管導管包、吸痰包 10. 胃管包、咬口材料包 11. 灌腸包、 急救包
一次性醫用導管有:1.導尿管 2. 引流管 3. 呼吸道插管、導管系列 4. 胃管 5. 中心靜脈導管 6. 鼻飼管、肛 管 7. 其他一次性醫用導管。
傷口敷料、護創材料有:1.創可貼 2. 生物敷料 3. 透明敷料 4. 自粘傷口敷料 5. 嬰兒護臍敷料 6. 優格傷口敷料 7. 德國 LR 傷口敷料 8. 德國 HARTMANN 傷口敷料 9. 其它醫用高分子敷料
醫用膠帶、膠貼有:1.外科手術膠帶 2. 透氣膠帶 3. 輸液膠貼 4. 留置針膠貼
醫用紗布、醫用綳帶、骨科夾板有:1.醫用紗布 2. 彈性綳帶 3. 自粘性綳帶 4. 腹帶、壓力襪 5. 石膏綳帶 6. 骨科高分子矯 形合成綳帶 7. 預制石膏夾板 8. 高分子玻璃纖維夾板
醫用消毒片、醫用海綿有:1.醫用海綿 2. 酒精棉片、棉棒 3. 碘伏消毒棉片、棉棒 4. 醫用棉製品
注射及輸液器械有:1.注射針、輸液針 2. 一次性注射器 3. 胰島素注射器 4. 輸液器 5. 無針注射器 6. 注射、 輸液配件 7. 一次性使用輸注泵
穿刺針、活檢針:1.一次性麻醉用針 2. 造影及引流器械 3. 微創手術及麻醉器械 4. 骨髓及內臟活檢穿刺針
留置針:1.動靜脈留置針 2. 頭皮式留置針
醫用縫合材料及器械有:1. PGA可吸收醫用縫合線 2. PGLA 可吸收醫用縫合線 3. 醫用真絲縫合線 4. 醫用聚丙烯 縫合線 5. 醫用聚醯胺縫合線 6. 醫用聚酯縫合線 7. PVDF醫用縫合線 8. PET醫用縫合線 9. 醫用不銹鋼絲 10. 醫用縫合針 11. 皮膚縫合器 12. 免縫膠帶
采血、輸血器材:1.激光采血儀 2. 一次性輸血器具 3. 血液透析導管 4. 采血針
手術室防護隔離衛生用品有:1.失禁護理產品 2. 手術巾 3. 手術床罩、床單、墊單類 4. 手術保護用品 5. 醫用口罩 6. 醫用手套 7. 醫用帽、鞋套 8. 隔離服、防護服、手術衣 9. 無菌保護套
Ⅷ 核醫學科的體外檢測儀器可用於哪些疾病
其中來拜耳Centuar240型全自動化學發源光儀和日本羅氏Cobas 601e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儀是國內最先進的化學發光檢測設備,其檢測精度高、項目多、速度快。月均體外檢測量近萬人次。 開展項目: (1) 甲狀腺系列: FT4、FT3、sTSH、TgAb、Tg、TpoAb、TRAb的檢測,用於診斷甲亢、甲減、橋本氏甲狀腺炎、亞甲炎以及甲狀腺腫瘤等甲狀腺疾病。 (2) 性腺與生殖激素系列: LH、FSH、PRL、E2、Testo、Prog、 β-HCG的檢測,用於檢測人體內雄、雌激素水平及生殖病理改變,用於不孕症、妊娠等產科和婦科診斷。 (3) 高血壓系列:血管緊張素I、血管緊張素Ⅱ及醛固酮等的檢測,是高血壓診斷與鑒別診斷的重要指標。 (4) 糖尿病系列:胰島素及C肽的檢測,用於糖尿病的診斷。 (5) 腫瘤標志物:CA125、CA199、CA153、PSA、AFP、CEA等的檢測。 (6) 貧血檢查:葉酸、維生素B12、鐵蛋白的檢測。 (7) 其他:皮質醇、β2微球蛋白的檢測。
Ⅸ 臨床上常見的核醫學儀器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點
r照相機 ECT PETCT PETMR 甲功儀 腎功儀 r探針 r免疫計數器 液體閃爍計數器 活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