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控儀器 » 抗震減災的儀器有哪些

抗震減災的儀器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17 08:46:48

⑴ 抗洪救災器材都有哪些

抗洪搶險個人保護措施

⑵ 防震減災的內容是什麼

防震減災的主要內容有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以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諸方面。

地球時時刻刻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地球的運動變化產生許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力。

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地下的岩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當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岩層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斷層處就會發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層斷裂之處就是震源,岩層斷裂所產生的振動就是地震。

(2)抗震減災的儀器有哪些擴展閱讀:

烈度、震級和震源深度之間的關系震級和烈度,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可以這樣比喻,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炸葯量,相當於地震的震級,炸彈對各處的破壞程度,相當於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地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

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僅跟震中距的遠近有關,而且與震級、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岩石的性質、岩層的構造)等多種因素有關。

一般震源淺、震級大的地震,破壞面積雖然較小但極震區破壞較嚴重;震源較深、震級大的地震,影響面積比較大,而震中烈度則不高。

⑶ VR防災減災教育館科普性比較強的設備有哪些

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地震都有一定的研究,版古有地震儀的權研究成果,而現今有普樂蛙VR地震體驗館,通過VR體驗館可以系統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前兆、地震自救、互救知識等。所以普樂蛙VR防災減災教育館華夏VR地震儀、台風檢測儀等設備。

⑷ 山東省有哪些防災減災以及先進的設備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近2萬人死亡,直接 經濟損失高達國家財政收入的1/4至1/6。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增 強,自然災害的損失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進入90年代已達到每年上千億元的水平, 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針對目前的災害現 狀,我國的部分學者在分析了我國當前減災工作狀況後, 提出了建立減輕自然災害系 統工程的意見(馬宗晉等,1990,1992),並對建立這樣 一個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了分析,對減災系統工程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詳盡的論述(馬宗晉等,1991;馬宗晉 等,1998),指出我國的減災系統工程應包含十個方面:監測、預報、評估、防災、 抗災、救災、災後安置與重建、教育與立法、保險與基金、規劃與指揮,並對這十個 方面之間的相互關系作了分析。 但是,目前關於在我國建立減災系統工程的問題上尚有一些問題值得研究:1)國 際上已有的減災系統工程有那些特色,我們可以從中得到那些啟迪? 2)建立減災系 統工程的過程中,需要解決那些最為緊迫的問題?本文將以美國和日本為例,討論這 兩個問題。 一、我國減災系統工程現狀

圖1、我國減災系統工程示意圖 建國以來,我國政府極為重視減災事業,先後成立了七大類的減災管理部門,此外 全國防汛抗旱工作由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負責,通過40餘年的努力,使我國的減災能 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盡管前40多年的減災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我國每年的災害損失還在逐年上升 ,僅1996年就達到2800多億元,1998年預計將會超過3000億元。這說明自然災害已成為 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之一,減災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目前,我國的減災工作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減災立法尚不完善,缺少一個規 范全國減災工作的綜合性法律;沒有一個長遠的減災機構及減災物質儲備;減災通訊建 設滯後;減災、救災體制不完善;抗災、救災資金短缺;各種抗災工程老化問題嚴重; 減災工作未能納入各級政府的經濟發展計劃中;各種減災監測、預報等系統分散管理, 重復建設,效益較低;各地區沒有制訂與減災工作要求相適應的社會經濟發展政策。這 些問題的最終解決必須要依靠建立減災系統工程,並在立法的基礎上,由國家統一領導 這一系統工程。 各種自然災害都不是孤立的,單靠某一種減災措施是無法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災害 問題的,特別是巨災。要想更好地搞好減災工作,必須強調由單項減災走向綜合減災, 建立全國統一的減災系統工程。減輕自然災害的各種措施,包括監測、預報、評估、防 災、抗災、救災、安置與新建、教育與立法、保險與基金、規劃與指揮,都可以作為減 災系統工程的一部分統籌考慮、綜合實施(馬宗晉,1991、1993、1998)。圖1是我國 減災系統工程的基本框架。 下面簡要介紹防災減災系統工程各部分的含義:

1.1 監測 監測就是監視成災預兆,測量變異參數,及災後對災情進行監視和評估等。對自然 災害的監測是減災的先導性措施,通過對自然災害的監測提供數據和信息,從而進 行示警和預報,因而災害監測的作用和任務是相當明確的,也是抗災、減災工作所 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近40年來,中國已建成7大類自然災害的單項監測網路, 這些監測網一般由國家綜合台站、區域監測台站和各地方台站等幾級組成。目前的 監測系統網主要處於單項發展,以通信手段為主的現狀。各監測系統的發展極為不 平衡,這無疑影響了中國的災害監測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由於各種自然災害之間有 著有機的聯系,因而今後的災害監測系統的建設應該是在繼續完善各單類監測系統 的基礎上,逐步向全國性的綜合監測網方向發展。首先進行災害信息的交叉使用, 並建立全國性統一的災害資料庫,然後以遙感、遙測數值記錄、自動傳輸為基礎, 建立空、地、人的立體監測網和綜合信息處理系統。

1.2 預報 預報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預報,及臨災預報,它是減災工作的前期准備和各級減 災行動的科學依據。對預報工作,目前主要是強調災害的群發性及鏈發性,突出研 究災害的綜合特點。在對綜合自然系統的變異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對各類 單項自然災害的預報工作,並逐步走向系統性、綜合性的預報,這是當前災害預報 科學中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在中國,雖然各單項災害預報均有一定的經驗和理論基礎,但總的預報水平卻極不 均衡,如地震災害的預報成功率僅為20%,而在短期天氣預報方面則可達70%以上。 如果我們對自然災害的監測、預報能力,數據分析方法上不進行重大改進的話,則 短期內是難以提高綜合預報水平的,在這方面,大力引進先進的監測預報系統及手 段,擴大國際交往,加速信息交流與消化,是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向

⑸ 常見的物理儀器有哪些

物理儀器有很多啊,分類的話,可以從電學,力學,光學,熱學等方內面來說。
電學容:電流表、電壓表、電能表、……
力學:杠桿、滑輪、測力計、……
光學: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
熱學:量筒、燒杯、燒瓶、酒精燈、……
到高中還要學習原子物理,用到的儀器還有很多、很多啊!
買本物理方面的工具書看看?

⑹ 防震減災 內容

防震減災知識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災害之一,也是損失最為嚴重的災難,帶給社會和人們的是破壞和毀滅。目前,人類對地震的預報,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學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地震預報工作極為重視,我國地震工作者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預地震上,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現在全國建有400多個台站,網點2000多個。廣西建有觀測台站29個,觀測網點50多個,觀測項目39項。築起了一道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護網。
同時,防震減災貫徹的是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重點抓好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和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工作是我們克盡職守的天職。一旦地震發展,國家和各級人民政府會很快實施地震緊急求援工作,全力搶救受害的群眾,保一方平安。
家庭防震的重點,主要是保證震時和震後如何有條不紊地進行家庭的防震救災。
根據各家不同情況,可採取以下措施:
1) 學習地震知識,掌握科學的自防自救方法。
2) 分配每人震時的應急任務,以防手忙腳亂, 耽誤寶貴時間。
3) 確定疏散路線和避震地點,要作到暢通無阻。
4) 加固室內傢俱雜物,特別是睡覺的地方, 更要採取必要的防禦措施。
5) 落實防火措施,防止爐子、煤氣爐等震時翻倒; 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浴室、水桶要儲水,准備防火用沙;學習必要的防火、滅火知識。
6) 學會並掌握基本的醫療救護技能,如人工呼吸、 止血、包紮、搬運傷員和
護理方法等。
7) 適時進行家庭應急演習, 以發現彌補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處和正確識別地
建築物要有堅固的地基
如果某些動物反常在道路上狂奔,這是地震的預兆,要即使讓人們離開建築物到空曠的地方去
要做到預測到以後以最快的速度讓人民知道,及時疏散開,減小人的損失
1.大震前有何前兆?
1. 地下水異常。
由於地下岩層受到擠壓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殼內部氣體和某些物質隨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發渾、變味等。
井水是個寶, 前兆來得早,
天雨水質渾, 天早井水冒,
水位變化大, 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 有的變味道。
2. 動物異常。
震前一、二天,牛、馬趕不進圈,亂蹦亂跳,嘶叫不止,煩燥不安,飲食減少;一些豬羊不吃食,煩燥不安,亂跑亂竄;狗狂叫不止;雞不進窩,驚啼不止;鴨不下水;家兔亂蹦亂跳,驚恐不安;鴿子在震前數天驚飛,不回巢;密蜂一窩一窩地飛走;老鼠反應最靈敏,在震前一天至數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著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樹;魚驚慌亂跳游向岸邊,翻白肚等。
震前動物有預兆; 老鼠搬家往外逃;
雞飛上樹豬拱圈; 鴨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 魚兒驚慌水面跳。
3. 地光和地聲。
地光和地聲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時,從地下或地面發出的光亮及聲音,是重要的臨震預兆。 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餘震」的規律,要注意掌握,防止
地震前如何准備?
要掌握防震減災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明確地震時的疏散路線
和避震場所;清除樓道和門前的雜物;妥善處置室內易燃易爆物
品;關閉煤氣,切斷電源,熄滅爐子火等;衣袋裡裝上家庭成員名
單、工作單位、通訊號碼等。有確切血型的要寫明血型。
地震時怎樣求生?
地震時,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鍾,此時要保持冷靜,
(1) 能撤離時,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選定的安全地區,不要擁擠在樓梯和過道上。
(2) 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避震,震後再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裡可躲在床或
桌下面或跨度較小的房間,如衛生間等。在教室里可躲在書桌下或牆角邊。在車間里可躲在機床下或小房間。在影劇院,在飯店可躲在椅子下。
(3) 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避難。
(4) 避震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如用枕頭頂在頭上,用臉盆頂在頭上,用書包頂在頭上,用雙手護住頭部。

⑺ 防震減災的主要種類

震源:地下發生振動的發源地。
震中:地面上與震源正對的地方。
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
震中距: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一點的距離。
震中區:震中附近的地區。
極震區:地面上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
震級:是度量地震大小的等級,即衡量震源釋放出能量的大小。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震級相差1級,能量就相差30多倍。震級的大小是根據地震儀器記錄計算出來的,目前記錄到的最大地震的震級是8.9級。
遠震:震中距超過1000公里的稱為遠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稱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的地震稱為地方震。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內的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介於6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的地震。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每次地震,離震中越近,破壞性越大,烈度就越高。
4.烈度、震級和震源深度之間的關系震級和烈度,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可以這樣比喻,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炸葯量,相當於地震的震級,炸彈對各處的破壞程度,相當於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地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僅跟震中距的遠近有關,而且與震級、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岩石的性質、岩層的構造)等多種因素有關。
一般震源淺、震級大的地震,破壞面積雖然較小但極震區破壞較嚴重;震源較深、震級大的地震,影響面積比較大,而震中烈度則不高。
5.活動斷裂帶上什麼部位容易發生地震?(1)活動斷裂帶曲折最為突出的部位(簡稱拐彎處或拐點),往往是震中所在地點。
(2)活動斷裂帶的兩頭(簡稱端點),有時是震中往返跳動的地點。
(3)一條活動斷裂帶和另一條活動斷裂帶交叉的地方(簡稱交叉點),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點。

⑻ 醫療應急救災設備有哪些

儀器設備:心電圖機、心臟起搏/除顫器、心臟復甦機;呼吸機、攜帶型超聲儀、心電監護儀、吸引器、給氧設備、洗胃機;床旁X線機等

⑼ VR防災減災科普體驗館有哪些設備

現在VR不僅僅用在游戲、娛樂上,還在VR科普上魚很大的用處,比如普樂蛙VR防災減災科普體驗館包含了災難應急逃生知識長廊、災難應急逃生標志互動區、災難影院、地震VR體驗區、台風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域。可以引導體驗者在感受到地震、台風、泥石流等突發災害緊張、急迫的同時,通過冷靜判斷,找到逃生的正確方式。增強體驗者對於此類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在模擬場景中更真切地感受傳統教育中難以實現的場景。

⑽ 防災減災有哪些「黑科技」

塊頭不大的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防爆消防滅火機器人;時時監測氣候變化的氣象站和遍布湖泊的信息員;海洋衛星、浮標等海天一體的監測網……

12日是我國第九個「防災減災」日。記者在多地采訪了解到,防災減災設備裝備發展和災害應對處置過程都蘊含著大量的新科學新技術,科技在防災減災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一大批防災減災的「黑科技」也在各大災害現場大顯身手。

風暴潮、海浪、海嘯、赤潮、溢油、海岸侵蝕……海洋災害不容忽視。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有關專家介紹,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我國目前已經逐步建立起海天一體的觀測手段,包括海洋衛星、地面海洋環境監測站,雷達、移動觀測平台、海嘯地震台、視頻觀測系統、浮標、志願測報船舶等,為各類海洋氣象、海洋災害預報提供基礎數據。

在我國南海海域,漁民和船員時常能見到一座座漂浮在蔚藍海面的 「線軸」,別看這些「線軸」貌不驚人,卻是在海天一體觀測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浮標系統。它由海底和海面兩部分共同構成,高精度壓力感測器直接鋪設到4000多米的海底,能夠為我國南海海域沿岸提供海嘯預警。

在我國海洋災害防治體系中,還有「專門自找麻煩」「總是迎難而上」的防災利器--移動雷達測波監測車。據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專家介紹,台風、海嘯來臨之際,當其他車輛、人員都遠離海港、海岸,而這台看上去如同小型貨車的檢測車仍停留在海岸線上,將監測到的數據和視頻傳輸到指揮中心,為防災減災決策提供關鍵信息支撐。

據了解,目前南海區已經業務化運行海洋環境監測站點、系統和衛星一起,構築起了一張覆蓋多種類型海洋災害監測與預報的「海陸空大網」。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