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程序名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什麼
A. 保存下一條將要執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
程序計數器PC。為了保證程序(在操作系統中理解為進程)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CPU必須具有某些手段來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程序計數器正是起到這種作用,所以通常又稱為指令計數器。
程序計數器的處理流程: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條指令所在的內存單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計數器(PC)的內容即是從內存提取的第一條指令的地址。當執行指令時,CPU將自動修改PC的內容。
即每執行一條指令PC增加一個量,這個量等於指令所含的位元組數,以便使其保持的總是將要執行的下一條指令的地址。由於大多數指令都是按順序來執行的,所以修改的過程通常只是簡單的對PC加1。
程序計數器的異常處理流程
當遇到轉移指令如JMP指令時,後繼指令的地址(即PC的內容)必須從指令寄存器中的地址欄位取得。在這種情況下,下一條從內存取出的指令將由轉移指令來規定,而不像通常一樣按順序來取得。因此程序計數器的結構應當是具有寄存信息和計數兩種功能的結構。
程序中的每條指令規定機器完成一組基本操作。如果把計算機完成一次任務的過程比作樂隊的一次演奏,那麼控制器就好比是一位指揮,計算機的其它功能部件就好比是各種樂器與演員,而程序就好像是樂譜。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就是執行程序的過程,或者說,控制器是根據程序的規定對計算機實施控制的。
B. 在CPU中跟蹤指令後繼地址的寄存器是( ). A PC B MAR C IR D MDR
選A PC。
PC的中文名稱是程序計數器,程序計數器是用於存放下一條指令所在單元的地址的回地方。當答執行一條指令時,首先需要根據PC中存放的指令地址,將指令由內存取到指令寄存器中,此過程稱為取指令。
與此同時,PC中的地址或自動加1或由轉移指針給出下一條指令的地址。此後經過分析指令,執行指令。完成第一條指令的執行,而後根據PC取出第二條指令的地址,如此循環,執行每一條指令。
(2)數控程序名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什麼擴展閱讀:
為了保證程序(在操作系統中理解為進程)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處理器必須具有某些手段來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而程序計數器正是起到這種作用,所以通常又稱為指令計數器。
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所在的內存單元地址送入程序計數器,因此程序計數器的內容即是從內存提取的一條指令的地址。當執行指令時,處理器將自動修改PC的內容,即每執行一條指令PC增加一個量,這個量等於指令所含的位元組數,以便使其保持的總是將要執行的下一條指令的地址。
C. CPU中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地址的是什麼寄存器
此題選C 注意A是保存的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而非地址 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地址的是C 程序計數器B此時保存的是下一條指令的地址而非當前指令的地址。
D. 1、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的寄存器稱為( ) 2、 指示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的地址的寄存器稱為( )
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的寄存器稱為(指令寄存器)。
指示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稱為(程序計數器或指令計數器)。
E. 指令寄存器包括什麼
一條指令由指令碼和地址碼兩部分組成,指令碼告訴計算機要做什麼,地址碼告訴計算機到什麼地方找參加運算的操作的數。
任何一台計算機的指令系統一般都包含有幾十條到上百條指令,下面按一般計算機的功能把指令劃分以下幾種類型.
(1)算術運算指令
計算機指令系統一般都設有二進制數加\減\比較和求補等最基本的指令,此外還設置了乘\除法運算指令\浮點運算指令以有十進制動算指令等.
(2)邏輯運算指令
一般計算機都具有與\或\非(求反)\異或(按位加)和測試等邏輯運算指令.
(3)數據傳送指令.
這是一種常用的指令,用以實現寄存器與寄存器,寄存器與存儲單元以及存儲器單元與存儲器單元之間的數據傳送,對於存儲器來說,數據傳送包括對數據的讀(相當於取數指令)和寫(相當於存數指令)操作.
(4)移位操作指令
移位操作指令分為算術移位\邏輯移位和循環移位三種,可以實現對操作數左移或右移一位或若干位.
(5)堆棧及堆棧操作指令.
堆棧是由若干個連續存儲單元組成的先進後出(FILO)存儲區,第一個送入堆棧中的數據存放在棧底,最後送入堆棧中的數據存放在棧頂.棧底是固定不變的,而棧頂卻是隨著數據的入棧和出棧在不斷變化.
(6)字元串處理指令.
字元串處理指令就是一種非數值處理指令,一般包括字元串傳送,字元串轉換(把一種編碼的字元串轉換成另一種編碼的字元串),字元串比較,字元串查找(查找字元串中某一子串),字元串匹配,字元串的抽取(提取某一子串)和替換(把某一字元串用另一字元串替換)等.
(7)輸入輸出(I/O)指令.
計算機本身公是數據處理和管理機構,不能產生原始數把,也不能長期保存數據.所處理的一切原始數據均來自輸入設備,所得的處理結果必須通過外總設備輸出.
(8)其它指令.
特權指令----具有特殊許可權的指令,在多服務用戶\多任務的計算機系統中,特權指令是不可少的.
陷阱與陷阱指令---陷阱實際上是一種意外事故中斷,中斷的目的不是為請求CPU的正常處理,面是為了通知CPU所出現的故障,並根據故障情況,轉入相就的故障處理程序.
轉移指令---用來控製程序的執行方向,實現程序的分支.
子程序調用指令---在騙寫程序過程中,常常需要編寫一些經常使用的\能夠獨立完成的某一特定功能的程序段,在需要時能隨時調用,而不必重復編寫,以便節省存儲空間和簡化程序設計.
F. cpu中跟蹤指令後繼地址的寄存器是什麼
程序計數器。
cpu中跟蹤指令後繼地址的寄存器是程序計數器。
當執行一條指令內時,首先需要根容據PC中存放的指令地址,將指令由內存取到指令寄存器中,此過程稱為「取指令」。與此同時,PC中的地址或自動加1或由轉移指針給出下一條指令的地址。此後經過分析指令,執行指令。完成第一條指令的執行,而後根據PC取出第二條指令的地址,如此循環,執行每一條指令。
(6)數控程序名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什麼擴展閱讀
程序計數器是計算機處理器中的寄存器,它包含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的地址(位置)。當每個指令被獲取,程序計數器的存儲地址加一。在每個指令被獲取之後,程序計數器指向順序中的下一個指令。當計算機重啟或復位時,程序計數器通常恢復到零。
馮 ·諾伊曼計算機體系結構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程序預存儲,計算機自動執行」!處理器要執行的程序(指令序列)都是以二進制代碼序列方式預存儲在計算機的存儲器中,處理器將這些代碼逐條地取到處理器中再解碼、執行,以完成整個程序的執行。
為了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CPU必須具有某些手段來確定下一條取指指令的地址。程序計數器(PC )正是起到這種作用,所以通常又稱之為『指令計數器』。
G. 用來存放下一條將要執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
~柵應該選擇B、IP
H. 程序存儲器 指令寄存器 程序計數器 地址寄存器 有什麼區別都是干什麼的
先明白定義再說區別和原理:
1、程序存儲器(program storage)
在計算機的主存儲器中專門用來存放程序、子程序的一個區域。
2、指令寄存器(IR ):用來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一條指令。當執行一條指令時,先把它從內存取到數據寄存器(DR)中,然後再傳送至IR。指令劃分為操作碼和地址碼欄位,由二進制數字組成。為了執行任何給定的指令,必須對操作碼進行測試,以便識別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解碼器就是做這項工作的。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碼欄位的輸出就是指令解碼器的輸入。操作碼一經解碼後,即可向操作控制器發出具體操作的特定信號。
3、程序計數器(PC):為了保證程序(在操作系統中理解為進程)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CPU必須具有某些手段來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而程序計數器正是起到這種作用,所以通常又稱為指令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條指令所在的內存單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計數器(PC)的內容即是從內存提取的第一條指令的地址。當執行指令時,CPU將自動修改PC的內容,即每執行一條指令PC增加一個量,這個量等於指令所含的位元組數,以便使其保持的總是將要執行的下一條指令的地址。由於大多數指令都是按順序來執行的,所以修改的過程通常只是簡單的對PC加1。
當程序轉移時,轉移指令執行的最終結果就是要改變PC的值,此PC值就是轉去的地址,以此實現轉移。有些機器中也稱PC為指令指針IP(Instruction Pointer)
4、地址寄存器:用來保存當前CPU所訪問的內存單元的地址。由於在內存和CPU之間存在著操作速度上的差別,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的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
I. CPU中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地址的是什麼寄存器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Cache也是經常遇到的概念,也就是平常看到的一級緩存(L1 Cache)、二級內緩存(L2 Cache)、三級緩存(L3 Cache)這些數據容,它位於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當CPU向內存中寫入或讀出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中。
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CPU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當然,如需要的數據在Cache中沒有,CPU會再去讀取內存中的數據。
(9)數控程序名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什麼擴展閱讀
組成結構——
高速緩沖存儲器是存在於主存與CPU之間的一級存儲器, 由靜態存儲晶元(SRAM)組成,容量比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於CPU的速度。
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
Cache存儲體:存放由主存調入的指令與數據塊。
地址轉換部件:建立目錄表以實現主存地址到緩存地址的轉換。
替換部件:在緩存已滿時按一定策略進行數據塊替換,並修改地址轉換部件。
J. 請問51單片機內部指令寄存器的地址是什麼
R0-R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