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機械換填怎麼計算
Ⅰ 地基處理 三七灰土換填,石灰量計算
3:7灰土是來體積比,按照3體積石灰源,7體積素土均勻拌和而成。由試驗室確定3:7灰土的質量比,質量比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石灰的氧化鈣與氧化鎂的含量。一般70%以上的氧化鈣含量的石灰為三級以上,80%以上為二級,90%以上為一級。
採用不同等級的石灰應按照設計換填地基承載力需要而定。
Ⅱ 基地換填深度計算
1、 計算公式 規范推薦的地基最終沉降量s(mm)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s′--按分層總和法計算出內的地基沉降量容(mm); ψ--沉降計算經驗系數,根據地區沉降觀測資料及經驗確定。 取值范圍一般在0.2-1.4之間。 n --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其分層厚度取法同前面按分層總和法計算中所述。 --對應於荷載標准值時的基礎底面附加壓力(kPa) --基礎底面下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 (MPa); 和 --基礎底面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的距離(m); 和--基礎底面的計算點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計算公式為: ,K為基底下任意深度z處的地基附加應力系數。 2、計算深度zn的確定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用符號 表示地基沉降計算深度,並規定應滿足下列條件(包括考慮相鄰荷載的影響):
Ⅲ 基礎換填,土方工程量怎麼計算
填方量:Vt=At×ht;挖方量:Vw=Aw×hw。
根據各項目片現狀地形,確定平整田塊。根據地形條件選擇土方計算方法,採用散點法計算土方工程量。確定田面設計高程H,Ha=(H1+H2+Hn)/n;式中Ha為田面平均高程;H1、H2、Hn為各測點高程;n為高程點個數。
填方區平均填高ht=H-∑Ht/L;挖方區平均挖深hw=∑Hw/m-H;L為測點高程小於H的測點數;m為測點高程大於H的測點數;Ht為高程小於H的各測點高程;Hw為高程大於H的各測點高程。填方量Vt=At×ht;挖方量Vw=Aw×hw。
(3)地基機械換填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土方工程要求規定:
1、施工前,應對施工區域內存在的各種障礙物,如建築物、道路、溝渠、管線、防空洞、舊基礎、墳墓、樹木等,凡影響施工的均應拆除、清理或遷移,並在施工前妥善處理,確保施工安全。
2、土方開挖前,應會同有關單位對附近已有建築物或構築物、道路、管線等進行檢查和鑒定,對可能受開挖和降水影響的鄰近建(構)築物、管線,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山區施工,應事先了解當地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岩性、水文地質等,如因土石方施工可能產生滑坡時,應採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
Ⅳ 路基承載力不夠需換填多少怎麼計算
根據《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參照《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章進行計算
第5.2.7條 當地基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弱卧層時,應按下式驗算:
Pz+Pcz≤faz(5.2.7-1)
式中
Pz----相應於荷載效應標准組合時,軟弱下卧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
Pcz---軟卧下卧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
faz---軟卧下卧層頂面處經深度修正後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對條形基礎和矩形基礎,式(5.2.7-1)中的Pz值可按下列公式簡化計算:
條形基礎
Pz=b(Pk-Pc)/b+2ztanθ(5.2.7-2)
矩形基礎
Pz=lb(Pk-Pc)/(b+2ztanθ)(l+2ztanθ)(5.2.7-3)
式中
b---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邊的寬度;
l---矩形基礎底邊的長度;
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
z---基礎底面至軟弱下卧層頂面的距離。
θ---地基壓力擴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可按表5.2.7採用。
地基壓力擴散角θ表5.2.7Es1/Es2z/b0.250.503
5
106°
10°
20°23°
25°
30°註:
1.Es1為上層土壓縮模量;Es2為下層土壓縮模量;
2.z/b<0.25時取θ=0°,必要時,宜由試驗確定;z/b>0.50時θ值不變。
Ⅳ 怎麼計算基礎換填深度及軟土層頂部承載力
一般情況下,是由勘探公司對擬建場地勘探,然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提供回《岩土工程答勘察報告》。在報告里會詳細說明,擬建場地的地質土層分布情況,地下水位的深度等,以及該地形是否發現有不良地質現象,是否適宜建設。
你需要的軟土層頂部承載力,也可以在地質報告里找到。你需要計算的是上部結構傳達到軟土層的基地壓力是否≤該軟土層的承載力。
Ⅵ 土基處理換填深度怎麼算bisar
築之前如果地基不夠堅固,為防止建築後地基下沉拉裂造成建築物不穩定等事故,需要對軟地基進行處理,使其沉降變得足夠堅固,提高軟地基的固結度和穩定性至設計的要求,這個過程叫做軟基處理,又叫軟地基處理。
當淤土層較厚,難以大面積進行深處理,可採用打樁辦法進行加固處理。
2.當淤土層厚度較簿時,也可採用淤土層換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採用沉井基礎等辦法進行地基處理,鑒於換砂不利於防滲,且工程造價較高,一般應就地取材,以換填泥土為宜。
3.灌漿是利用氣壓、液壓或電化學原理將能夠固化的某些漿液注入地基介質中或建築物與地基的縫隙部位。灌漿法的實質是用氣壓、液壓或電化學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漿液注入天然的和人為的裂縫或孔隙,以改善各種介質的物理力學性質。
如福建省龍海市角美壺嶼港水閘由於淤泥軟基不均勻,沉陷閘基沉降最大達到0.63m,加固時採用單管高壓旋噴灌漿處理
4.排水固結法是對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設置砂井(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帶)等豎向排水體,然後利用建築物本身重量分級逐漸載入;或在建築物建造前在場地上先行載入預壓,使土體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漸固結,地基發生沉降,同時強度逐步提高的方法。
排水固結法適用於處理飽和和軟弱土層,但對滲透性極低的泥炭土要慎重對待。
5.加筋土是將抗拉能力很強土工合成材料埋置於土層中,利用土顆粒位移與拉筋產生摩擦力,使土與加筋材料形成整體,減少整體變形和增強整體穩定。
6.粉噴樁屬於深層攪拌法加固地基方法的一種形式,也叫加固土樁。深層攪拌法是加固飽和軟粘土地基的一種新穎方法,是將生石灰粉、水泥粉等粉體材料通過專用機械、利用壓縮空氣讓粉體處於氣體輸送狀態噴入要加固的地基土中,再通過機械的強制性攪拌讓其與土充分混合並壓密,從而使地基土和加固料發生物理化學反應,使軟粘土硬結,並形成整體性強,水穩性好和足夠強度的柱體。
Ⅶ 基礎換填
本人就在工復地做施工制管理。正好工地目前正在做基礎換填。
土質情況:地基下土質為砂土,地基承載力較低。
處理方案:6層住宅換填1.5米厚級配砂卵石。經設計院驗算通過。
針對你家情況:首先要更正你一個想法,並不是說基礎一定要做到岩土的,只要坐在持力層上就可以了。一般粘土都能達到200千帕,而根據我的經驗4層只要達到160千帕就行了。
如果1.5米下土質可以,就是挖出來的是黃色土,說明到粘土了,完全可以作為持力層了,甚至可以不用換填。如1.5米下挖出來的還是黑色土,說明是淤泥質土,不能作為持力層,建議繼續往下挖1米,就是一共挖2.5米,下面換填1.5米級配砂石。這種情況換1米個人認為有點少,因為你換的土不能很好的壓實,我在工地上都是要求15T的打壓路機壓實的。
以上的闡述應該很詳實了。也可以留言。
Ⅷ 採用c20混凝土作為地基墊層換填,c20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如何計算
地基是指建築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岩體。作為建築地基的土層分為岩石、碎石內土、砂土、容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復合地基)兩類。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處理,常見有石屑墊層、砂墊層、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實等。
Ⅸ 換填法處理地基,墊層厚度如何確定
換填法進行基礎的處理,其墊層的厚度一般都是15-20公分。因為僅僅是墊層,不是受力主體,所以墊層都是根據規范、經驗進行取值的,而非計算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