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有多少機械化師團
❶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
第二十師團是日本為了駐守朝鮮而組建的師團,兵員主要來源於東京都及長野縣。其師團部駐扎於朝鮮龍山(現韓國首爾龍山區,韓軍參謀本部,美軍第八軍軍部,「聯合國軍」指揮部均駐扎於此地)。
望採納
❷ 請問二戰時日本有幾個甲種師團啊都是誰啊
甲種師團是日軍的一種師團編制,主要為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採用四四制編制,內約15,000至20,000人,由於其容組成為歷經日俄戰爭以及一戰並未裁徹的部隊,成軍時間久且歷經大戰爆發前在中國發生的大小戰事,戰斗經驗以及訓練上相對扎實,對日軍來說是其組成中列於首位之作戰主力
甲種師團番號
皇室近衛—近衛師團
玉兵團—第一師團東京師團
日本勇之魂—第二師團仙台師團
幸師團—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
商販師團—第四師團大阪師團
陸軍之花—第五師團廣島師團
九州第一兵—第六師團熊本師團
北海道守護—第七師團旭川師團
東北杉兵團—第八師團弘前師團
北陸之熊—第九師團金澤師團
機械鐵流—第十師團姬路師團
四國錦鯉—第十一師團善通寺師團
劍兵團—第十二師團久留米師團
陸奧之虎—第十三師團仙台師團
宇公鎮守府—第十四師團宇都宮師團
越前之龍—第十五師團敦賀師團
明治軍魂—第十六師團京都師團
毛利月矢—第十七師團姬路師團
叢林戰之王—第十八師團久留米師團
高麗守護—第十九師團羅南師團
朝鮮探題—第二十師團龍山師團
❸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共有多少師團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時候有320萬陸軍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又搞出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12800人。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1.7萬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以上就是抗戰時期日軍編制的全部情況了。 三、裝甲部隊 日軍由於當時上層思維模式的束縛,對於軍隊的機械化認識不夠,看不到坦克戰術對戰爭的影響,所以機械化進程遠不如歐洲各國。日軍裝備的坦克是輕型坦克,只是在太平洋戰爭的最後時刻才研製真正的中型坦克—4型坦克。最初日軍的坦克型號是89式,用於我國喜峰口戰役,以後被很快的淘汰了,89式是日軍第一種坦克。95,97輕型坦克(號稱中型坦克而已)只是懸掛不同。94輕型偵察坦克、95式、97式是日軍在二戰的主要坦克裝備,就是現在的影片中經常露面的那些坦克,橫掃東南亞的日軍坦克也是它們。日軍最好的97式,還是停留在鉚接車體,小口徑47mm短炮的基礎上,大概與T26,II式,III式坦克一個級別。 日軍要稱機械化還差得遠,光是有戰車不算,還要看其它車輛的配屬。日本部隊連一般卡車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輪型或履帶載具。初期的日本戰車炮連近至100公尺數台齊發都不能擊穿美國M3輕戰車的正面裝甲,火力之差由此可見。末期的炮雖然可以擊穿,不過老美也有M4了。日軍當時有四個戰車師團的建制,其中兩個隸屬侵略東南亞的南方軍,一個配置給滿州的關東軍,最後一個駐守本土,侵華派遣軍一個都沒有。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侵佔菲律賓的戰役中,日軍在馬尼拉郊區使用坦克師團與美軍M4戰車交火,200輛97式被擊毀達到180輛,完全失去戰鬥力。 日本不研製重型坦克的原因,也和不裝備沖鋒槍的理由相似:國力貧弱。對比美國的2000萬噸和德國1800萬噸的鋼產量,日本每年只能出產區區400萬噸劣質鋼,並且大多數鋼鐵和軍費用來建設海軍,以至日本的所謂裝甲部隊,在裝備落後的中國步兵面前耀武揚威,但在諾門坎和密支那,在裝備精良的蘇軍和中國駐印軍裝甲部隊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日軍的師團主要是以步兵為主,坦克是按需要臨時配置。在二戰中,日軍沒有集中使用坦克的例子,在同蘇聯的兩次作戰時也是這樣的,所以會被朱可夫大敗於偌門坎。在昆侖關一役,日軍是距險而守,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坦克戰役。日軍在二戰時還沉湎於日俄戰爭時期的肉彈戰術,所以不難想像為什麼日軍會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會有各種自殺攻擊形式了。在這個前提下,部隊的機械化就是天方夜談了。所以,日軍在二戰期間實際上還是停留在一戰的地步,盡管他們的裝備比1914年要好得多。日軍由於沒有專門的舟橋部隊,所以對於一些重裝備的及時投入戰斗是有影響的。
❹ 二戰日本軍沒有坦克師團嗎日本軍的機械化比德國如何
二戰時,日軍沒有正抄規的坦克師團,能有個裝甲旅團就不錯了,注意!是裝甲旅團,不是坦克旅團!日本是個資源缺乏的國家,尤其是鋼鐵。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斗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還有「豆」戰車,其實就是裝甲車!日軍用不起也造不起重型坦克,在亞洲戰場上,也沒用必要用!因為中國和大部分亞洲國家都不具備裝甲能力!機械化就更談不上了!所以日本沒有坦克師團!機械化水平比德國差之千里!日本正規師團保持騾馬化(大部分炮兵部隊),少量摩步化(汽車運輸)!
❺ 二戰時日本一共有多少個師團
嚴肅的說:戰力強大的日本關東軍不是蘇軍幹掉的,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被調走去和美軍作戰去了,剩下的都是重新編成的部隊,戰鬥力及差,還比不上日本在和我黨和國民黨戰線上作戰的中國派遣軍。
消滅關東軍貢獻最大是蘇軍的謊言一直主導中國長達60年,它有意忘記了中國與關東軍作戰長達14年,其全部主力是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消滅的歷史事實。
殲滅關東軍的是中國和美國軍隊。
看看建軍時間,關東軍幾乎都是老鬼子,戰力厲害啊,把美軍都打的亂叫。
1941年底日軍主力關東軍有:1,8,9,10,11,12,14,23,24,25,28,29,57師團;
1942年底 :1,8,9,10,11,12,14,23,24,25,28,29,57,71師團;
1943年底 :1,8,9,10,11,12,14,23,24,25,27,28,29,57,71師團。
從1943年下半年起,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場。
1945年1月,大本營從關東軍抽調13個師團和一支特設的具有高度機械化的常備兵團赴太平洋戰場。
1945年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准備,為此又從關東軍抽走7個師團,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
1945年5月初,關東軍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為此,關東軍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集,並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兵力一舉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關東軍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的膨脹,武器裝備和戰斗素養僅僅相當於以前的8個半師團。
1945年8月蘇軍面對的關東軍22個師團如下:39,63,79,107,108,112,117,119,122,123,124,125,126,127,128,134 ,35,136,138,139,148,149師團。
日軍大本營命令關東軍司令官,由滿洲自身實行全體動員。動員最大兵員指數為九十萬。實際上這只是個理論數字。
關東軍於6月初開始動員。對在滿洲的日本適齡男子,實行全體動員,好不容易才收羅了約二十五萬人。
關於武器裝備,那就更困難了。因為在這之前的幾個月內,日軍統帥部為了進行本土決戰,就已將關東軍山炮以上的武器和剩餘的槍支、彈葯,全部運回日本國內。根據很多資料記載,此時的關東軍僅僅只有130多輛坦克,大炮和戰機幾乎都是歷史的最低點。新動員起來的二十五萬人幾乎無法做到足額的武器分配,只好靠關東軍老部隊之間調整、挪用。同時,把偽滿軍盡量改為槁後勤,將他們手中的槍枝彈葯收歸關東軍新擴部隊。割肉補瘡,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關東軍司令官只得下令削竹槍裝備新編部隊。
由於缺乏兵源,日本不得不將各殖民地的附庸軍,編入關東軍的作戰序列。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似乎恢復了關東軍強盛時期的軍事編制數額!
❻ 日本全軍覆沒的師團,二戰期間日本有多少師團
二戰前(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前)日本有17個常設師團,戰爭期間先後組建156個師團,共計173個師團。版其中從權未調出本土參戰的所謂本土師團50個,投入海外戰場的師團123個。戰爭期間因全軍覆滅被日本正式撤銷番號的師團有24(沖繩戰役)、29(關島戰役)、43(塞班島戰役)、62(沖繩戰役)等4個師團。另有109、114師團於1939年復員撤銷,101、106、108師團於1940年復員撤銷(註:108、109、114、師團後於1944年先後被重建)。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時,日本陸軍尚有164個師團。在緬甸、菲律賓、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馬魯古群島、中太平洋各島、日本西南諸島作戰以及遠東戰役遭受打擊而殘缺不全甚至瀕臨潰散的諸多師團,因番號尚存均包括在164個師團之內。詳細資料請網路搜索亞太戰場123個日本陸軍師團全紀錄。
❼ 二戰日本陸軍多少師團
二戰時來期日本陸軍師源團分布情況
1937底:共24個師團,其中朝鮮1個,日本國內2個,在中國有21個。
1938底:共34個師團,其中朝鮮1個,日本國內1個,在中國有32個。
1939底:共40個師團,其中朝鮮1個,日本國內5個,在中國有34個。
1940底:共49個師團,其中朝鮮不詳,日本國內不詳,在中國有38個。
1941底:共51個師團,其中朝鮮2個,日本國內5個,在中國有34個,太平洋戰場10個。
1942底:共58個師團,其中朝鮮1個,日本國內5個,在中國有37個,太平洋戰場15個。
1943底:共70個師團,其中朝鮮2個,日本國內7個,在中國有38個,太平洋戰場23個。
1944底:共99個師團,其中朝鮮2個,日本國內18個,在中國有38個,太平洋戰場37個。
1945底:共164個師團(日本資料為169個),其中朝鮮9個,日本國內58個,在中國有53個,太平洋戰場44個
❽ 日本二戰時一個師團有多少人
師團有一等甲類師團二等乙類師團和三等丙類師團,番號10以內的師團都相當當的日本精銳師團內。都在中容國戰場呆過,每個師團人數不到兩萬人,師團就等於一個軍。在今天日本自衛隊依然以師團為戰術編制單位(世界各國都叫軍了)。
❾ 二戰是日本有幾個機械化師 – 鐵血網
4個
只有戰車1.2.3.4師團符合機械化師的標准。
其他都是一些獨立旅團
❿ 二戰日軍師團有多少兵力
日本投入有62個師團在中國內陸,關東軍有58個師團,總數是120師團。 參照1個日本全員師團平均2.2萬人,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264萬人。當然實際沒有這么多,因為,只要甲種師團是滿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