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機械專業招多少人
A. 每年到長江大學招聘機械專業的有哪些公司 哪些比較好
一般的是大型的石油公司,這類的待遇也比較好,再就是一般的機械廠了,這類的公司待遇就一般了,如什麼汽車公司這類的,盡量的還是去石油公司,因為校友多,照顧多!
B. 長江大學今年招多少人
長江大學2011年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計劃招收8940人(本科生8090人,專版科850人)。並分權別在一般和二本兩個批次錄取。每個省份招生人數都不一樣,一本專業錄取分數線一般要高出一本線十幾分。僅供參考,具體可在學校網站查看
C. 長江大學機械畢業生進!機械製造就業率形勢如何工作辛苦嗎
哈哈 我是機械學院畢業的06級
今年工作似乎不好找哦,前一陣最大的雙選會,(明年還會有一次大型招聘會)油田來了招的機械專業不多
主要是自動化的不多,材料的也不好找啊~~~~~其實也正常啊 誰叫咱們學校2本全國自動化 材料專業的人呢而且咱們也不是一線城市,裝備專業的就業在學校來說很好已經達到60%以上了,基本上是去的中石化等煉化企業。。。。
石油工程不好找了。。。今年不曉得明年怎樣。。。
工資嘛大概2300到2800吧 大概談的是這樣 雖然就業協議書簽了 但是還沒簽正式合同 我說的是一般的單位 也有蠻好的 但不知道什麼待遇 像什麼長城磚探啊 什麼其他的 但是人家要求也高。。 你看看你自己的績點是多少3.0以上的過了6級就不用愁了 工作大大滴油2.5以上的還能找2.0以下的難。。。都死苦
機械製造就業率的話 我們學校真的不怎麼好 現在情況是這樣的 一個寢室大概簽了一個多得樣子也是25%到50%之間吧。。。。 還是建議你做兩手准備吧。。
咱們機械行業普遍就業率高 但是工資不高 在學校找不到可以去外面 老師說江浙一帶很要人的就是看你願不願意去的 我估計應當有點苦吧 沒說的這么輕松
製造專業要進油田的話不好進 了不起進江漢油田 去鋼管廠 四機廠 起他們什麼廠的 我當然不權威啊。。 也有部分人進了中海油服的其他什麼的 但是這個專業這么多人。。 大部分還不是進油田。。。。 英語6級很重要 沒過的話好單位就不要想了 招聘的來的大部分就看兩樣東西 一樣是四六級一樣是績點
關於油田補充一下 如果你大三的話明年開學就要去廣華油田實習了 在油田研究生都是擰螺絲。。。我汗。。。。真的 研究生待遇也不怎樣。。 去了就知道了。。。反正要去的 。。。
最新消息是陸續有人簽了。。。。
D. 2017年長江大學專升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有多少人報名
這個就不好說了,一般報名的都是本校專科機械自動化專業的。這個看內你們這屆有多少容人了。當年我們那時候我們那個專業100多人報專升本的也就10來個人。再加其他專業比如數控 機制。再加校外的。應該不會超過50人吧。錄取的話估計也就2-30人。
E. 長江大學機械類專業怎樣
長江大學以前叫江漢石油學院 這是一個以石油為主的學校 除了石油專業外 機械專 城建 電信等幾個院屬都是不錯的 我認為男生主要選工科 土木不錯 是個日不落的專業 永遠不用擔心就業問題 熬幾年後會有很好的薪酬的
F. 求人幫忙找找2015年各高校關於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數。越全面越好,一定采
排名:
1上海交通大學A+
2西安交通大學A+
3清華大學A+
4浙江大學A+
5哈爾濱工業大學A+
6吉林大學A+
7華中科技大學A+
8西南交通大學A+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學A+
10重慶大學A
11大連理工大學A
12東北大學A
13北京理工大學A
14燕山大學A
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學A
燕山大學(原哈工大重型機械學院)青島科技大學(原青島化工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重慶科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長安大學 西北大學 武漢大學北京林業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河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天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學院合肥工業大學 德州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程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 濟南大學同濟大學新疆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商業大學天津工程師范學院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天津農學院 四川大學西南科技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集美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南昌大學 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延邊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 南京工程學院常州工學院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淮陰工學院鹽城工學院淮海工學院江蘇工業學院華東交通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科技學院徐州師范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 揚州大學南昌航空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 遼東學院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長江師范學院宜春學院九江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 石河子大學大連民族學院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大連海洋大學沈陽建築大學 遼寧工業大學 沈陽化工大學沈陽理工大學大連大學遼寧科技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沈陽大學沈陽工業大學 沈陽農業大學新疆農業大學 中國計量學院寧波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嘉興學院西華大學 浙江科技學院浙江海洋學院 浙江林學院湖州師范學院 台州學院紹興文理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四川理工學院中北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大同大學 汕頭大學 深圳大學廣東工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東莞理工學院 茂名學院廣州大學 韶關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1] 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上海電力學院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皖西學院 合肥學院銅陵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雲南農業大學 西南林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青海大學寶雞文理學院 陝西理工學院 北華大學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 湖南大學湘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吉林師范大學 南華大學湖南農業大學 東北電力大學 長春工程學院湖南理工學院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 吉林化工學院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白城師范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邵陽學院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大學 佳木斯大學齊齊哈爾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長江大學江漢大學 三峽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 大慶石油學院黑龍江工程學院 黑龍江科技學院 黑龍江東方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 河南科技大學襄樊學院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 黃河科技學院集美大學 福建工程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中原工學院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青島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臨沂師范學院 海南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青島理工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桂林理工大學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農業大學 寧夏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 泰山學院濰坊學院 煙台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首鋼工學院北京物資學院 河北理工大學河北農業大學 燕山大學河北工程大學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華北科技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 唐山學院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電子科技大學 上海建橋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南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安陽工學院南陽理工學院 西安思源學院南昌工程學院 南昌理工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南科技學院 運城學院 西昌學院攀枝花學院 西南大學貴州大學 肇慶學院仲愷農業技術學院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白雲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黃石理工學院長沙學院 河池學院沈陽工程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 昆明學院金陵科技學院徐州工程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遼寧科技學院 貴陽學院重慶工商大學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成都大學榆林學院塔里木大學上海電機學院 天水師范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許昌學院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太原工業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宿遷學院三江學院 西京學院寧波工程學院 濱州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呼倫貝爾學院 青島濱海學院棗庄學院 龍岩學院梧州學院 麗水學院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三明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 河南工程學院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 煙台大學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荊楚理工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 山東英才學院 平頂山煤炭工業學院(原平職學院) 鄭州煤炭工業學院 寧波大紅鷹學院 閩南理工學院煙台大學(機電汽車工程學院)雲南紅河學院
學科優勢:
1.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製造基礎、自動化基礎、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實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
4. 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發展趨勢;5. 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
6. 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培養要求
在高中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較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學生畢業時要求掌握的知識和具有的能力為:
(1)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加工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工作;
(2) 從事機械、電氣、液壓、氣壓等控制設備的維護維修工作;
(3) 從事工藝工裝的設計、製造工作;
(4) 從事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編程及操作工作;
(5) 從事機械CAD/CAM技術的應用工作;
(6)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的現場技術管理工作;
(7) 從事機電產品的銷售和服務工作。
(8) 鉗工、車工或電工的初級技能;
(9) 編制、實施機械設計與製造工藝規程的基本能力;
(10) 使用、保養、維修、管理機電設備的基本能力;
(11) 選用、設計製造、調試工藝工裝的基本能力;
(12) 操作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基本能力;
(13) 行機械設計與製造生產現場技術管理的初步能力;
(14) 應用機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應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表、數據和信息,設計機械和電氣圖樣,編制數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G. 每年來長江大學招聘機械專業的有哪些列舉出來可以嗎 謝謝
最好的就是國企,比如中海油,中石油等等的分公司,也可能去一下私企。機械專業還是很不錯的。
H. 長江大學有多少人
長江大學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專)科生、外國留學生34000餘人。教職工3189人
http://ke..com/view/22075.html?wtp=tt
學校現有教職工3189人,專任教師2142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33人,副教授50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1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41人。現有全國優秀教師和湖北名師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省政府專項津貼的專家48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4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8人,湖北省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33人;現有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358人,「雙聘院士」2人,「楚天學者」8人,「長大學者計劃」特聘教授6人。
學校培養層次齊全,現有3個博士點,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碩士點,具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工程碩士和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80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3個,湖北省品牌專業10個,本科專業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10大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專)科生、外國留學生34000餘人。
http://ke..com/view/22075.html?wtp=tt
I. 長江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就業方向:
(1)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加工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工作;
(2) 從事機械、電氣、液壓、氣壓等控制設備的維護維修工作;
(3) 從事工藝工裝的設計、製造工作;
(4) 從事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編程及操作工作;
(5) 從事機械CAD/CAM技術的應用工作;
(6)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的現場技術管理工作;
(7) 從事機電產品的銷售和服務工作;
(8) 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國家機關從事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機械專業就業前景含而不露的「就業大佬」:
一提到機械類機械專業,大家就不免和工廠里滿身油污,手拿冰冷堅硬「鐵疙瘩」的工人聯想到一起,這樣一來,很多人就在機械類機械專業面前望而卻步了,轉而去擠一些爆熱的機械專業,直到三四年後看著機械類機械專業生成為市場的「香餑餑」時才後悔不已。
行業現狀:
有關專家介紹說,近年來我國大型工業逐漸在復甦,社會對於精通現代機械設計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漸增大,像北京交通大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院的就業率近幾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生一次就業的結構和地域都非常好。今後一段時間內,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製造與加工機械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就業遠景:
機械類機械專業主要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不少同對該類機械專業的就業機械專業前景存在著誤解,認為該類機械專業的對口工作看起來不太「體面」。其實,他們都忽視了機械類機械專業所具備的廣度適應性,比如在設備維護、數控維修、環保設備設計等領域的應用。同時,機械類機械專業還涉及不少交叉科,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也為跨機械專業、跨行業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該類機械專業要求同學們具備敏銳的感受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富於想像力,並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
其實,機械類機械專業也並非全部都只是和硬梆梆的機器打交道,比如工業設計機械專業,就是一門和藝術相關的機械類機械專業。「什麼是工業設計?」有人認為,工業設計就是簡單的包裝。其實不然,工業設計是屬於對現代工業產品、產品結構、產業結構進行規劃設計、不斷創新的機械專業。它是科研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形成商品,符合需求,有益環保的核心過程,是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著陸點,是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相互轉化的系統方法。該機械專業就是培養具備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機械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和教學、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工業設計在一件產品的價值里佔多大成分,不大容易量化,因為它是蘊含在里邊的,是一個軟價值。國外有些類似的比方,如美國有這樣一個說法:企業里如果投資於技術設備更新帶來了效益的話,那工業設計帶來的效益是它的5倍。這樣說來,工業設計師的重要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比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材料、機械、控制、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技術機械專業,主要研究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超導材料、微電子材料及特殊功能材料的成型設備與工藝、成型過程的自動化與智能控制、質量檢測和可靠性評價等。隨著各種新材料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加之我國新材料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與材料成型設備新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因此對既有材料科學知識,又能掌握材料成型設備設計和製造技術的高級科技人才的需求將有所增加。
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是集機械工程、化學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學科於一體的交叉機械專業。強調以計算機應用為平台,使工藝、裝備和控制緊密結合,側重於閥門密封、低溫與製冷、壓力容器等過程裝備與控製成套技術的設計開發及應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專業的同學接受了正規的機電一體化訓練,具備機械設計、電子控制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識,是企業和研究機關的搶手人才。
希望可以幫到您,祝您前程似錦,事事順心。
J.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每年招多少人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與教職員工10000餘人,至2011年9月,學院在校生8411人。工科類學生佔87.8%,其中石油類總人數32%。設有10個院部:資源勘查工程學院、石油與化學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部,以及高教研究與評估所、石油新技術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學院共有21個本科專業,11個專科專業,所設專業都是長江大學優勢特色學科,均可招收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有良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學院有各類教師600多人,專任教師433人,其中高級職稱115人,占教師人數36%。在學院授課的教授85人,博士3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任課教師比例達61%以上。還有來自美、英等國家的專職外籍教師。樓一珊,男,1964年4月生,浙江諸暨人。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長。1985年畢業於華東石油學院(現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鑽井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6月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得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井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現任長江大學黨委委員、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湖北省石油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帶頭人,並擔任油氣鑽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深層岩石力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高級專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學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石油鑽探技術》、《石油天然氣學報》和《石油鑽采工藝》編委,全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油氣井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主持或參與了《石油工程學科發展戰略及專業規范研究》等3項國家級、省級教學項目的研究工作,並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岩石力學與石油工程、油氣井工程技術,並且長期從事井壁穩定、鹽膏岩工程特性、油井套損分析以及油氣井出砂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並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博士點基金項目等項目50多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在公開出版的論文期刊上發表教研、科研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2部。柯昌君,男,1964年08月出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硅酸鹽學會會員。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教師,校級精品課程《土木工程材料》負責人,現任城市建設系土木工程專業學科負責人,城建系綜合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商品混凝土質量控制、建築工程事故處理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8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項,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課題8項,參與校級教研項目1項,主編教材2本,參編教材2本(國家十二五教材),兩次獲長江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兩次獲長江大學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曾榮獲學校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榮獲湖北建設教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吳愛軍,男,一九六九年六月生,湖北仙桃人。2000年5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200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荊州市委員會委員,長江大學總支(籌)委員。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讀於長春地質學院地球化學與勘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1年7月至2002年10月在中石化荊州新區勘探研究所從事石油地質科研工作和企業管理工作,歷任工程師、銷售經理、生產經理及經理。期間,於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在中國地質大學攻讀企業管理碩士,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長江大學管理學院工作,副教授職稱。2006年1月至今,在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管理系工作,任系主任,院長助理,並兼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委員會秘書長。期間在職攻讀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共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現參與或主持教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2項,其他2項。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項目獎一項;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200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部級)【編號:091298】一項;獲得湖北省2008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得湖北省2010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現主要從事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眭滿倉,男,漢族,1962年7月29日出生於陝西省大荔縣,中共黨員,副教授。1983年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專業本科畢業,1994年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天然氣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主要從事機械製造、機電和過程裝備專業的教學工作。曾經承擔的課程主要包括:機械製造工藝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製造工程原理、金屬切削機床概論、機床與刀具、機電傳動與控制、機械控制工程、測試技術、過程裝備設計、過程設備製造工藝學、過程設備管理、過程設備成套技術、金屬工藝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精密測量等15門課程的理論教學。承擔機械製造、機電和過程裝備專業的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參加相關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多次被評為校級和院級教學質量優秀。公開發表教研論文多篇。科研工作主要是參與長沖程抽油機設計、岩心圖像採集儀設計、石油管柱受力分析、機械製造系列課程建設、省級實驗實習教學中心建設等。獲得校級科研獎勵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十餘篇。社會活動方面主要承擔過程裝備系黨支部書記、系主任,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擔任長江大學機械學院工會委員,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工會幹部和工會積極分子。李永全,副教授,1965年生,1986年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信息系系主任。主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圖象處理技術》、《差錯控制編碼》等課程。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和校級教改項目有6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長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長江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6篇。曾參與6項縱向與橫向的科研項目,在各類刊物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主編和參編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共4部,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地震勘探原理》多媒體教程光碟一張。主要研究方向:多媒體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等。李克華,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64年3月生,湖北洪湖人。1984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於中國石油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於中國石油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12月晉升副教授職稱;2002年1月破格晉升教授職稱。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主任。主持了省級、校級科(教)研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獎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6篇,主編教材1部。主講了《精細有機合成》、《文獻檢索與利用》、《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等8門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精細化學品合成與應用、油田化學。肖陸錦,女,碩士,副教授,現任外語系主任,1981年畢業於江漢石油學院英語師資班。1983年至1985年在華中理工大學進修學習,1989年12月至1990年8月赴美國留學。2003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應用語言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肖陸錦老師高校講壇辛苦耕耘30多年,主講過《研究生英語精讀》、《研究生英語聽力》、《大學英語讀寫》、《專業英語聽說》、《基礎英語》等課程。教學效果歷年優秀,六次榮獲院級教學優質獎。在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評估中,連續四次名列全系第一名,其中,一次全院第四名,一次全院第一名。所帶班級在Cet-4統考中一次名列全院第一名、三次名列第二名。在原江漢石油學院主的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肖陸錦老師獲第四屆講課比賽二等獎(1998年)、第五屆特等獎(2000年)、第六屆一等獎(2002年)。在完成繁重的教學工作的同時,肖陸錦老師還積極主動的鑽研,在公開出版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共15篇。2004年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立後,擔任學院英語教育負責人,05年起任外語系主任。工作期間除了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外還帶領年輕教師努力鑽研教學,已經培養出一批優秀年輕骨幹教師,同時還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共獲院級和省級教研立項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