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損耗費是多少
『壹』 問人工降效費、機械降效費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計取,怎麼計算,費率是多少,有什麼文件依據,謝謝 急
1、人工降效: 因高度增加,工人上下班所用時間增多、高空作業難度增加引起休息時間增多、垂直運輸時間增多等因素造成人工作業效率降低。
2、機械降效:垂直運輸時間增多與及人工降效引起的機械作業效率降低。
怎樣計算降效費用?
人工降效按規定工程項目的全部人工費用乘以人工施工降效率;
吊裝機械降效率費用按規定項目中的「構件運輸及安裝」分部工程中的全部機械費乘以降效率;
其他機械降效費用按規定項目中的全部機械費用(不包括吊裝機械)乘以降效率求得。
建築物超高人工、機械降效率(%)
檐高及降效率
120m(35-37層)以內
110m(32-34層)以內
100m(29-31層)以內
90m(26-28層)以內
80m(23-25層)以內
70m(20-22層)以內
60m(17-19層)以內
50m(14-16層)以內
40m(11-13層)以內
30m(7-10層)以內
人工降效
45.83
40.91
35.20
27.22
22.50
17.86
13.33
9.00
6.00
3.33
吊裝機械降效
99.00
99.00
85.60
72.33
59.25
46.43
34.00
22.20
15.00
7.67
其他機械降效
45.83
40.91
35.20
27.22
22.50
17.86
13.33
9.00
6.00
3.33
『貳』 機械的電表要損耗多少
機械的1~2w 之間
『叄』 機械損耗包括哪幾個部分
機械能是動能抄與勢能的總和襲,這里的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我們把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決定動能的是質量與速度;決定重力勢能的是質量和高度;決定彈性勢能的是勁度系數與形變數。機械能只是動能與勢能的和。機械能是表示物體運動狀態與高度的物理量。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在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即機械能是守恆的。
機械能損耗主要包括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機械傳動做功,對作用物體做功損失能量三大部分。
『肆』 生產機械產品,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損耗,怎麼去規定
原材料利用率:是指生產企業加工成品中包含原材料數量佔加工該成品所消耗原材料的總耗量的比重指標,通常用百分表示,這個指標數值越大說明對原料的利用率越高。
31.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
一種產品消耗一種材料,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單位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100%
一種產品消耗多種材料,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計劃價格)/∑(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計劃價格)]×100%
多種產品消耗一種原材料,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實際產量)]×100%
32.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產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數量/生產該產品的原材料總消耗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產品產量/生產該產品的原材料消耗總量×100%
33.原材料損耗率
原材料損耗率=原材料的工藝性損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
34.原材料綜合利用率
原材料綜合利用率=不同規格零件凈重之和/不同規格零件消耗原材料總重量×100%
原材料綜合利用率=(主產品重量+副產品重量)/原材料總消耗量×100%
35.廢料利用率
廢料利用率=(副產品重量/廢料重量)×100%
36.原材料利用定額完成情況
原材料利用定額完成情況=實際利用率-定額(計劃)利用率
37.原材料消耗定額完成率
原材料消耗定額完成率=(實際消耗/消耗定額)×100%
38.原材料節約量
原材料節約(或耗損)數量=(實際單耗-消耗定額)×報告期產量
39.原材料代用節約額
原材料代用而節約的材料數量=原用原材料單位產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產的產品產量
原材料代用而節約材料金額=(原用原材料生產的單位產品原材料價值-代用品生產的單位產品原材料價值)×用代用品生產的產品產量
『伍』 機器的損耗是根據什麼計算的
固定資產在使用中的損耗,是以折舊方式在當期收益中分攤
計算折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採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現計算的某一會計期間的折舊費是不相等的,從而就影響到該會計期間的產品成本,同時還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慎重地選擇應用折舊方法。在同一個企業里,由於固定資產用途不同、性能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
例如電子工業企業的房屋和其他企業房屋一樣,可採用年限法(直線法),而電子機械、電子儀器、儀表以及配套的計算機等機器設備,則因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為避免其陳舊過時,提前報廢不能收回原值而遭受損失,可考慮採用加速折舊法對它們計提折舊。即使是同一種固定資產,由於使用情況不同,也可以考慮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例如企業中經常使用的機械設備,採用年限法計提折舊,而對某些不經常使用的機械設備(如大型的刨床),可以採用工作時數法或產量法等等。
1、使用年限法亦稱直線法。是指按預計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攤固定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若以時間為橫坐標,金額為縱坐標,累計折舊額在圖形上呈現為一條上升的直線,所以稱它為「直線法」。
2、工作量法:是指按規定的總工作量(總工作小時、總工作台班、總行駛里程數等)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應用於某些價值很大,但又不經常使用或生產變化大,磨損又不均勻的生產專用設備和運輸設備等的折舊計算。根據設備的用途和特點又可以分別按工作時間、工作台班或行駛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計算折舊。
3、加速折舊法
(1)使用年限數字總和法:亦稱年限總數法或年數比例法,是指將應計折舊總額乘以剩餘可用年數(包括計算當年)與可使用年數所有數字總和之比,作為某年的折舊費用額。
(2)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根據各年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雙倍的不考慮殘值的直線法折舊率計提各年折舊額。
從財務穩妥角度來說,應該採取加速折舊法,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固定資產的折舊,原則上採用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但也可以在財務上採取加速折舊,在計算應納稅時按直線法調整所得。
折舊是在每個月的月末計提的,一般來說,生產車間計提的折舊額,應借記「製造費用」賬戶,企業管理部門計提的折舊額,應借記「管理費用」賬戶,當月計提全部折舊額,貸記「累計折舊」賬戶。
你可以搜一下有關折舊的條文..........
『陸』 損耗率的計算公式
計算方式:
1、損耗率=(損耗量/凈用量)×100%
用消耗量表示為:消耗量=凈用量×(1+損耗率)
是用於確定材料消耗定額的公式。其中的凈用量指直接用於建築和安裝工程的材料,損耗量為不可避免的施工廢料和材料損耗。主要用於各種工程預決算,全國通用,具有行業標准和法定意義。
2、損耗率=(損耗量/消耗量)×100%
用消耗量表示為:消耗量=凈耗量÷(1-損耗率)
不是用於確定材料消耗定額的公式。一般是施工單位用於計算材料采購量的公式,數值根據本單位的施工技術水平,施工條件,材料的采購來源和途徑,還有材料本身的加工特性等由自己確定,屬自用公式。
(6)機械損耗費是多少擴展閱讀:
成品率,是指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根據產品產出的合格成品情況與核定的產品材料總投入量,所確定的一定比率關系,簡單點說,投入100套原材料,能產出多少套成品。用公式表示:(成工數量÷總數量)×100%與成品率相關的概念還有產品殘次(廢)品率。
產品殘次(廢)品率,是指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根據產品產出的損耗(殘次品、廢品)情況與核定的產品材料總投入量,所確定的一定比率關系,簡單點說,投入100套原材料,產出中有多少套殘廢品。用公式表示:(殘次品、廢品數量÷總數量)×100% 或者 1-成品率在實務中。
『柒』 工程材料預算價中采保費、運輸費、損耗費各是多少各佔主材價格的百分之幾
各地有各地的規定,以你們當地的規定為准。
湖南的你只能借鑒:
采購保管費的費率標准:
建築安裝材料為2.5%;金屬構件成品和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及設備為1%.
材料運雜費是指材料自經銷單位的交貨點運至施工工地倉庫或材料堆放點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及其他費用。
1.運輸費應考慮運輸線路、運輸工具、運輸里程等因素。
2.運輸費和裝卸費按有關部門規定以市場價格計算。
建築安裝材料場外運輸損耗率表
序號材 料 名 稱場外運輸損耗率(%)備 注
1楠竹1
2粘土磚、粘土瓦、保溫磚3
3耐火磚2
4水泥石棉製品1
5河砂、爐礦渣、石屑3
6碎(卵)石、方整石、蛭石、珍珠岩、骨料2
7毛石、片石、米石子1
8石膏、耐火泥、土、煤1
9袋裝水泥、袋裝精灰、粉類、灰類、砂類1
10散裝水泥3
11石墨製品2
12玻璃及玻璃製品4
13生石灰6
14砼管、水泥電桿1
15石類、砼類(面磚、面板)1
16石膏板、石棉板2
17燒鹼、電石0.5
18預應力空心板4外購件
19其他預制(預應力)鋼筋砼板2外購件
20非預應力空心板1.5外購件
21其他非預應力鋼筋砼板1外購件
22預制全裝配大板1外購件
23預制鋼筋砼檁條、支撐、薄壁構件3外購件
24塊狀瀝青1
25桶狀瀝青3
26陶瓷、瓷管、衛生瓷器、瓷製品、陶瓷面磚(板)2
27有機玻璃製品2
28成套燈具1
『捌』 2月機器計提折舊90000啥意思是說機器損耗90000嗎還是減去損耗費之後機器值90000計
樓主所說折舊費,就是會計核算內容固定資產折舊,想要搞明白,請學習專業知識如下:
固定資產折舊費就是將記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金額,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損耗,將購置價款採用折舊的方法逐步轉移到生產成本和相關費用中去。
簡介
固定資產折舊費就是將記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金額,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損耗,將購置價款採用折舊的方法逐步轉移到生產成本和相關費用中去。
舉例說明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購置一台機器,價款120萬元,作帳時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購買時並沒有記入費用或成本
假如機器能使用10年,就是120個月(若不考慮報廢時的殘值),投入使用後每個月的磨損價值就是1200000/120=10000元,我們就說機器每月的折舊費就是10000元。帳務處理就是:
借:製造費用10000元
貸:累計折舊10000元
固定資產折舊費的稅務處理
計算折舊的基數
計算折舊的基數為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1)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3)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4)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5)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6)改建的固定資產:除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以及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計算折舊的范圍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的規定,下列7類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1)房屋、建築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3)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4)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5)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6)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7)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計算折舊的起止時間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計算折舊需合理預計凈殘值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計算折舊的年限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築物,為20年;(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5)電子設備,為3年。
計算折舊的方法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八條規定,可享受加速折舊法的固定資產包括兩類:一是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二是常年處於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具體方法有三種:縮短折舊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其中,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企業所得稅法》第六十條規定的折舊年限的60%,最低折舊年限一經確定,一般不得變更。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的,一經確定,一般不得變更。
『玖』 機械加工的費用怎麼計算最好詳細些
首先可以對關鍵或復雜零件要求對方提供初步的工藝安排,詳細到每個工序,每個工序的耗時。根據每個工序需要的設備每小時費用可以算出加工成本。 具體設備成本你也可以問供應商要,比如說,普通立加每小時在¥60~80之間(含稅) 銑床、普車等普通設備一般為¥30。
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裝運輸、管理費用、工裝刀具、利潤就是價格了。當然,價格一定程度上會和該零件的年采購量和難易程度有很大關系。
(9)機械損耗費是多少擴展閱讀:
1、首先計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注意有下腳料出現時請計算合理的系數(即材料利用率或損耗率),特別注意現實價格。嚴格計算製造過程中每道工序的工時費用(即工時成本),另外附加的能源費用。
統籌企業管理費用。估算產品的銷售費用和服務費用。這是比較細致的演算法。如果是提前預算,則要有相關的技術,和經驗,由成本預算工程師來完成。
2、成本計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對象歸集生產費用,以便計算出各種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
例如,在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只要求按產品的品種計算成本,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穩定之為品種法。
又如,在單件小批多步驟的生產情況下,由於生產是按照客戶的訂單以及企業組織的生產批別組織生產,因此,產品成本就應該按照訂單或生產批別進行計算,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稱之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往往不僅要求按產品品種計算方法稱之為分步法。
『拾』 (1+機械損耗系數)怎麼理解
固定資產在使用中的損耗,是以折舊方式在當期收益中分攤
計算折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採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現計算的某一會計期間的折舊費是不相等的,從而就影響到該會計期間的產品成本,同時還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慎重地選擇應用折舊方法。在同一個企業里,由於固定資產用途不同、性能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
例如電子工業企業的房屋和其他企業房屋一樣,可採用年限法(直線法),而電子機械、電子儀器、儀表以及配套的計算機等機器設備,則因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為避免其陳舊過時,提前報廢不能收回原值而遭受損失,可考慮採用加速折舊法對它們計提折舊。即使是同一種固定資產,由於使用情況不同,也可以考慮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例如企業中經常使用的機械設備,採用年限法計提折舊,而對某些不經常使用的機械設備(如大型的刨床),可以採用工作時數法或產量法等等。
1、使用年限法亦稱直線法。是指按預計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攤固定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若以時間為橫坐標,金額為縱坐標,累計折舊額在圖形上呈現為一條上升的直線,所以稱它為「直線法」。
2、工作量法:是指按規定的總工作量(總工作小時、總工作台班、總行駛里程數等)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應用於某些價值很大,但又不經常使用或生產變化大,磨損又不均勻的生產專用設備和運輸設備等的折舊計算。根據設備的用途和特點又可以分別按工作時間、工作台班或行駛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計算折舊。
3、加速折舊法
(1)使用年限數字總和法:亦稱年限總數法或年數比例法,是指將應計折舊總額乘以剩餘可用年數(包括計算當年)與可使用年數所有數字總和之比,作為某年的折舊費用額。
(2)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根據各年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雙倍的不考慮殘值的直線法折舊率計提各年折舊額。
從財務穩妥角度來說,應該採取加速折舊法,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固定資產的折舊,原則上採用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但也可以在財務上採取加速折舊,在計算應納稅時按直線法調整所得。
折舊是在每個月的月末計提的,一般來說,生產車間計提的折舊額,應借記「製造費用」賬戶,企業管理部門計提的折舊額,應借記「管理費用」賬戶,當月計提全部折舊額,貸記「累計折舊」賬戶。
你可以搜一下有關折舊的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