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零部件製造包括哪些
⑴ 什麼是機械製造,它包括哪些過程
機械製造指從事各種動力機械、起重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冶金礦山機械、化工機械、紡織機械、機床、工具、儀器、儀表及其他機械設備等生產的工業部門。機械製造業為整個國民經濟提供技術裝備,其發展水平是國家工業化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製造過程(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產品設計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等。 產品的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創新設計、改進設計和變形設計。創新設計(開發性設計)是按用戶的使用要求進行的全新設計;改進設計(適應性設計)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企業原有產品進行改進或改型的設計,即只對部分結構或零件進行重新設計;變形設計(參數設計)僅改進產品的部分結構尺寸,以形成系列產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編制設計任務書、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圖樣設計。 (2)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設計的要求,制定優質、高產、低耗的產品製造工藝規程,制訂出產品的試制和正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工藝文件。包括:對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和審核、擬定加工方案、編制工藝規程、以及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等。 (3) 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包括坯料的生產、以及對坯料進行各種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熱處理等,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過程。 極少數零件加工採用精密鑄造或精密鍛造等無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產有鑄造、鍛造、焊接等;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鉗工加工、車削加工、鑽削加工、刨削加工、銑削加工、鏜削加工、磨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正火、退火、回火、時效、調質、淬火等;特種加工有:電火花成型加工、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只有根據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使用性能等,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生產出合格零件。 (4)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壞、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5) 裝配調試
任何機械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件和部件組成的。 根據規定的技術要求,將零件和部件進行必要的配合及聯接, 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將零件、組件裝配成部件的過程稱為部件裝配;將零件、組件和部件裝配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稱為總裝配。裝配是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生產階段,其中還包括調整、試驗、檢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 常見的裝配工作內容包括: 清洗、聯接、校正與配作、平衡、驗收、試驗 。 (6)入庫
企業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種物料為防止遺失或損壞,放入倉庫進行保管,稱為入庫。 入庫時應進行入庫檢驗,填好檢驗記錄及有關原始記錄;對量具、儀器及各種工具做好保養、保管工作;對有關技術標准、圖紙、檔案等資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點及室內外整潔,注意防火防濕,做好安全工作。
⑵ 機械製造中所有的零件和構件有哪些
「零件」,是來指組成機器或結構物源的單個個體。 「構 件」,則是指機械中具有確定運動的某個整體。構件可以是一個零件,也可以是連結在一起、不發生相對運動的幾個零件的組合體。如齒輪用鍵與軸聯接在一起,齒輪、鍵、軸之間不發生相對運動、成為一個運動的整體,那麼,這三個零件就組成了一個「構件」。 也可以這么說:零件是製造的單元,而構件是機器中運動的單元。 至於「部件」,是指機器中在構造和作用上自成系統的、可單獨分離出來的部分。顯然,「部件」是可大可小,有零活性的。比如,即可把機器中一整個變速箱稱為一個部件,也可把這一變速箱內的離合器或其他某一部分(例如滾動軸承)稱為一個部件。 機械、機器、機構、部件、構件、零件都是些常用名詞。對它們的含意的區別應有所了解。
⑶ 何謂機械製造技術包含哪些內容
切削熱;切削溫度;積屑瘤;殘余應力;加工硬化;刀具耐用度;幾何精度;熱變形;加工誤差;誤差敏感方向;設計基準;工藝基準;加工經濟精度;刀具的耐磨性;熱硬性;刀具角度;x-r圖;尺寸連;加工路線;工藝路線;
1)產品設計
(2)工藝設計
(3) 零件加工
4)檢驗
(5) 裝配調試
(6)入庫
全些的答案是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產品設計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等。 產品的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創新設計、改進設計和變形設計。創新設計(開發性設計)是按用戶的使用要求進行的全新設計;改進設計(適應性設計)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企業原有產品進行改進或改型的設計,即只對部分結構或零件進行重新設計;變形設計(參數設計)僅改進產品的部分結構尺寸,以形成系列產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編制設計任務書、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圖樣設計。
(2)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設計的要求,制定優質、高產、低耗的產品製造工藝規程,制訂出產品的試制和正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工藝文件。包括:對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和審核、擬定加工方案、編制工藝規程、以及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等。
(3) 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包括坯料的生產、以及對坯料進行各種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熱處理等,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過程。 極少數零件加工採用精密鑄造或精密鍛造等無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產有鑄造、鍛造、焊接等;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鉗工加工、車削加工、鑽削加工、刨削加工、銑削加工、鏜削加工、磨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正火、退火、回火、時效、調質、淬火等;特種加工有:電火花成型加工、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只有根據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使用性能等,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生產出合格零件。
(4)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壞、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5) 裝配調試
任何機械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件和部件組成的。 根據規定的技術要求,將零件和部件進行必要的配合及聯接, 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將零件、組件裝配成部件的過程稱為部件裝配;將零件、組件和部件裝配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稱為總裝配。裝配是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生產階段,其中還包括調整、試驗、檢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 常見的裝配工作內容包括: 清洗、聯接、校正與配作、平衡、驗收、試驗 。
(6)入庫
企業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種物料為防止遺失或損壞,放入倉庫進行保管,稱為入庫。 入庫時應進行入庫檢驗,填好檢驗記錄及有關原始記錄;對量具、儀器及各種工具做好保養、保管工作;對有關技術標准、圖紙、檔案等資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點及室內外整潔,注意防火防濕,做好安全工作。
⑷ 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都有哪些內容
機械零件設計是從機器的工作原理、承載能力、構造和維護等方面研究通用機械零件的設計問題,其中包括如何合理確定零件的形狀和尺寸、如何合理選擇零件的材料以及如何使零件具有良好的工藝性等。
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
零件是組成機器的基本單元,要使所設計的機器滿足基本使用要求,就必須使組成機器的零件滿足以下要求。
1、避免在預定壽命期內失效的要求
在預定壽命期內不失效的要求包括三方面:強度、剛度、壽命。
(1)強度
零件在工作中發生斷裂、磨損或不允許的變形統屬強度不足。上述失效形式,除了用於安全裝置中預定適時破壞的零件外,對任何零件都是應當避免的。因此保證零件有足夠的強度,是機器正常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
為了提高機械零件的強度,在設計時原則上可以採用以下的措施:採用強度高的材料;使零件具有足夠的截面尺寸;合理地設計零件的截面形狀,以增大截面的慣性矩;採用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方法,以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提高運動零件的製造精度,以降低工作時的動載荷;合理地配置機器中各零件的相互位置,以降低作用於零件上的載荷等。
(2)剛度
零件在工作時所產生的彈性變形不超過允許的限度,就叫做滿足了剛度要求。對於彈性變形過大就要影響機器工作性能的零件,設計時除了要作強度計算外,還必須作剛度計算。
為了提高零件的整體剛度,可採取如下措施:增大零件截面尺寸或增大截面的慣性矩;縮短支承跨距或採用多支點結構,以減小撓曲變形等。
(3)壽命
有的零件在工作初期雖然能夠滿足各種要求,但在工作一定時間後,卻可能由於某些原因而失效。這個零件正常工作延續的時間就叫零件的壽命。
零件壽命是決定機器壽命的基礎,零件的破壞會導致機器無法正常工作。影響零件壽命的主要原因有:材料的疲勞,材料的腐蝕以及相對運動零件接觸表面的磨損。
2、結構工藝性要求
零件具有良好的結構工藝性,是指在既定的生產條件下,能夠方便而經濟地生產出來,並便於裝配。所以零件的結構工藝性應從毛坯製造、機械加工過程及裝配等幾個生產環節加以綜合考慮。工藝性還和批量大小及具體的生產條件相關。為了改善零件的工藝性,就應當熟悉當前的生產水平及條件。對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零件結構設計,在整個設計工作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因而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3、經濟性要求
零件的經濟性首先表現在零件本身的生產成本上。零件的經濟性決定了機器的經濟性,設計零件時,應力求設計出耗費(包括錢財、製造時間及人工)最少的零件。
要降低零件的成本,首先要採用輕型的零件結構,以降低材料消耗,並且採用廉價而供應充足的材料以代替貴重材料,可以降低材料費用;採用少餘量或無餘量的毛坯或簡化零件結構,以減少加工工時;工藝性良好的結構就意味著加工及裝配費用低,所以工藝性對經濟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於大型零件採用組合結構以代替整體結構,這些對降低零件成本均有顯著的作用。另外,盡可能採用標准化的零、部件,就可在經濟性方面取得很大的效益。
4、質量小的要求
對絕大多數零件來說,都應當力求減小其質量。減小質量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可以節約材料,節約材料就意味著節省成本;另一方面,對於運動零件來說,可以減小慣性,改善機器的動力性能。
可採取以下措施減小零件的質量:採用緩沖裝置來降低零件上所受的沖擊載荷;使用安全裝置來限製作用在主要零件上的最大載荷;適當減少零件上應力較小處材料,以改善零件受力的均勻性,從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施加與工作載荷相反方向的預載荷,以降低零件上的工作載荷,採用輕型薄壁的沖壓件或焊接件來代替鑄、鍛零件,以及採用強重比高的材料等。
5、可靠性要求
機器的可靠性是由零件的可靠性保證的,零件可靠度是指在規定的使用時間內和預定的環境條件下,零件能夠正常地完成其功能的概率。對於絕大多數機械來說,失效的發生都是隨機性的。因此,為了提高零件的可靠性,就應當在工作條件和零件的性能兩個方面使其隨機變化盡可能地小。此外,在使用中加強維護和對工作條件進行監測,也可以提高零件的可靠性。
⑸ 機械零部件加個屬於先進製造業嗎
機械零部件加工也分:
1.粗加工
主要考慮的是提高生產率。各個加工面大部分內加工餘量被切除,容且加工出精基準。
2.半精加工
主要是切除粗加工後可能產生的缺陷,同時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須達到一定的加工精度以便為精加工階段做准備,保證適當的精加工餘量。
3.精加工
在精加工階段主要採用大的切削速度、小的進給量和切削深度切除半精加工留下的加工餘量,使精密機械零部件表面滿足圖紙的技術要求。
4.光整加工
主要用於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強化加工表面,主要用於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加工。
5.超精密加工
主要是用精密切削、精鏡面磨削、精密研磨和拋光等加工方法使工件的加工精度在0.1-0.01μm,表面粗糙度值ra≤0.001μm。
所以,機械零部件加工是否是先進製造業,要看過程中是否是採用先進製造技術,特別是用信息技術進行改造,給傳統製造業帶來了重大變革,生產技術中的設計方法、加工工藝、加工裝備、測量監控、質量保證和企業經營管理等生產全過程是否都滲透了高新技術……
⑹ 機械製造包含哪些製造過程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產品設計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等。 產品的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創新設計、改進設計和變形設計。創新設計(開發性設計)是按用戶的使用要求進行的全新設計;改進設計(適應性設計)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企業原有產品進行改進或改型的設計,即只對部分結構或零件進行重新設計;變形設計(參數設計)僅改進產品的部分結構尺寸,以形成系列產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編制設計任務書、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圖樣設計。
(2)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設計的要求,制定優質、高產、低耗的產品製造工藝規程,制訂出產品的試制和正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工藝文件。包括:對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和審核、擬定加工方案、編制工藝規程、以及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等。
(3) 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包括坯料的生產、以及對坯料進行各種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熱處理等,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過程。 極少數零件加工採用精密鑄造或精密鍛造等無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產有鑄造、鍛造、焊接等;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鉗工加工、車削加工、鑽削加工、刨削加工、銑削加工、鏜削加工、磨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正火、退火、回火、時效、調質、淬火等;特種加工有:電火花成型加工、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只有根據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使用性能等,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生產出合格零件。
(4)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壞、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5) 裝配調試
任何機械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件和部件組成的。 根據規定的技術要求,將零件和部件進行必要的配合及聯接, 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將零件、組件裝配成部件的過程稱為部件裝配;將零件、組件和部件裝配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稱為總裝配。裝配是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生產階段,其中還包括調整、試驗、檢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 常見的裝配工作內容包括: 清洗、聯接、校正與配作、平衡、驗收、試驗 。
(6)入庫
企業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種物料為防止遺失或損壞,放入倉庫進行保管,稱為入庫。 入庫時應進行入庫檢驗,填好檢驗記錄及有關原始記錄;對量具、儀器及各種工具做好保養、保管工作;對有關技術標准、圖紙、檔案等資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點及室內外整潔,注意防火防濕,做好安全工作。
⑺ 機械加工主要加工內容有哪些
1、生產過程
將原材料轉變為成品的全過程,稱為生產過程。生產過程包括:原材料運內輸和保存、生產准備容工作、毛坯製造、機械加工、熱處理、裝配、檢測、調試,以及油漆和包裝等。
生產過程可分為:整部機械的生產過程,一個零件或部件的生產過程;一個工廠的生產過程,一個車間的生產過程等。
2、工藝過程
生產過程中,直接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工藝過程是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部分。
機械加工車間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部分(即採用機械加工的方法,使毛坯成為合格零件所進行的全部過程),稱為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裝配車間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部分(即將零件裝配成部件或整機的過程),稱為裝配工藝過程。
(7)機械零部件製造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適用范圍:
1、 各種金屬零件加工;
2、 鈑金、箱體、金屬結構;
3、 鈦合金、高溫合金、非金屬等機械加工;
4、 風洞燃燒室設計製造;
5、 非標設備設計製造。
6、 模具設計製造。
⑻ 通用機械製造基本包括哪些
通用機械製造基本包括主要課程:機械制圖、金屬工藝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回、理論力學答、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機械CAD、金屬切削機床設計、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設計、機械製造工藝及夾具設計、數控機床.機械設計與製造能力、能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機械設備與工業裝備的設計製造。有根據零件加工的要求、合理選用設備、刀具、量具、加工工藝參數,合理制定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數控技術應用能力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能力。在機械製造行業從事機械製造工藝設計、工裝設計、非標設備設計及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⑼ 什麼是機械製造的基本單元
機械製造指從事各種動力機械、起重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冶金礦山機械、化工機械、紡織機械、機床、工具、儀器、儀表及其他機械設備等生產的工業部門。機械製造業為整個國民經濟提供技術裝備,其發展水平是國家工業化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機械產品
定義
機床
機械產品是指機械廠家向用戶或市場所提供的成品或附件如汽車、發動機、機床等都稱為機械產品.任何機械產品按傳統的習慣都可以看作由若幹部件組成部件又可分為不同層次的子部件(也稱分部件或組件)直至最基本的零件單元。[1]
生產流程
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把原材料變為成品的全過程。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一般包括: (1)生產與技術的准備如工藝設計和專用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生產計劃的編制、生產資料的准備等; (2)毛坯的製造如鑄造、鍛造、沖壓等; (3)零件的加工切削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等; (4)產品的裝配如總裝、部裝、調試檢驗和油漆等; (5)生產的服務如原材料、外購件和工具的供應、運輸、保管等。
生產類型
企業(或車間、工段、班組、工作地)生產專業化程度的分類稱為生產類型。生產類型一般可分為: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大量生產三種類型。
(1)單件生產
單件生產的基本特點是:生產的產品種類繁多,每種產品的產量很少,而且很少重復生產。例如重型機械產品製造和新產品試制等都屬於單件生產。
(2)成批生產
成批生產的基本特點是:分批地生產相同的產品,生產呈周期性重復。如機床製造、電機製造等屬於成批生產。成批生產又可按其批量大小分為小批生產、中批生產、大批生產三種類型。其中,小批生產和大批生產的工藝特點分別與單件生產和大量生產的工藝特點類似;中批生產的工藝特點介於小批生產和大批生產之間。
(3)大量生產
大量生產的基本特點是:產量大、品種少,大多數工作地長期重復地進行某個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例如,汽車、拖拉機、軸承等的製造都屬於大量生產。
製造過程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產品設計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等。 產品的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創新設計、改進設計和變形設計。創新設計(開發性設計)是按用戶的使用要求進行的全新設計;改進設計(適應性設計)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企業原有產品進行改進或改型的設計,即只對部分結構或零件進行重新設計;變形設計(參數設計)僅改進產品的部分結構尺寸,以形成系列產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編制設計任務書、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圖樣設計。
(2)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設計的要求,制定優質、高產、低耗的產品製造工藝規程,制訂出產品的試制和正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工藝文件。包括:對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和審核、擬定加工方案、編制工藝規程、以及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等。
(3) 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包括坯料的生產、以及對坯料進行各種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熱處理等,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過程。 極少數零件加工採用精密鑄造或精密鍛造等無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產有鑄造、鍛造、焊接等;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鉗工加工、車削加工、鑽削加工、刨削加工、銑削加工、鏜削加工、磨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正火、退火、回火、時效、調質、淬火等;特種加工有:電火花成型加工、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只有根據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使用性能等,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生產出合格零件。
(4)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壞、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5) 裝配調試
任何機械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件和部件組成的。 根據規定的技術要求,將零件和部件進行必要的配合及聯接, 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將零件、組件裝配成部件的過程稱為部件裝配;將零件、組件和部件裝配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稱為總裝配。裝配是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生產階段,其中還包括調整、試驗、檢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 常見的裝配工作內容包括: 清洗、聯接、校正與配作、平衡、驗收、試驗 。
(6)入庫
企業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種物料為防止遺失或損壞,放入倉庫進行保管,稱為入庫。 入庫時應進行入庫檢驗,填好檢驗記錄及有關原始記錄;對量具、儀器及各種工具做好保養、保管工作;對有關技術標准、圖紙、檔案等資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點及室內外整潔,注意防火防濕,做好安全工作。
編輯本段加工方法
機 鑽床
床型號繁多,大小不一。現代機床的種類幾乎是無限的。有的機床小得可以安裝在工作台上,有的機床大得要建造專門的廠房才能容納得下。有的機床相當簡單,而有的機床的構造和操作非常復雜。 不管機床是大是小,是簡單還是復雜,都可分為五大類,這五大類也就是使金屬成型的五種基本方法。 鑽床
1鑽削
鑽床系指主要用鑽頭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機床。通常鑽頭旋轉為主運動,鑽頭軸向移動為進給運動。鑽床結構簡單,加工精度相對較低,可鑽通孔、盲孔,更換特殊刀具,可擴、鍃孔,鉸孔或進行攻絲等加工。 鑽床可分為下列類型: (1)台式鑽床:可安放在作業台上,主軸垂直布置的小型鑽床。 (2)立式鑽床:主軸箱和工作台安置在立柱上,主軸垂直布置的鑽床。 (3)搖臂鑽床:搖臂可繞立柱回轉、升降,通常主軸箱可在搖臂上作水平移動的鑽床。它適用於大件和不同方位孔的加工。 (4)銑鑽床:工作台可縱橫向移動,鑽軸垂直布置,能進行銑削的鑽床。 (5)深孔鑽床:使用特製深孔鑽頭,工件旋轉,鑽削深孔的鑽床。 (6)平端面中心孔鑽床:切削軸類端面和用中心鑽加工的中心孔鑽床。 (7)卧式鑽床:主軸水平布置,主軸箱可垂直移動的鑽床。
2車削
車床 車床
是指以工件旋轉為主運動,車刀移動為進給運動加工回轉表面的機床。它可用於加工各種回轉成型面,例如:內外圓柱面、內外圓錐面、內外螺紋以及端面、溝槽、滾花等。它是金屬切削機床中使用最廣,生產歷史最久,品種最多的一種機床。 車床的種類型號很多,按其用途,結構可分為:儀表車床、卧式車床、單軸自動車床、多軸自動和半自動車床、轉塔車床、立式車床、多刀半自動車床、專門化車床等。普通機床是用於車削工件的最常見的機床。車削是從工件上切除金屬的加工。在工件旋轉的同時,刀具切入工件或沿著工件車削。 鏜孔是把金屬工件上已鑽出或鑄出的孔加以擴大或作進一步加工的加工方法。在車床上鏜孔是通過單刃刀具一面旋轉一面向工件進刀完成的。[2] 銑床
3銑削
銑床系指主要用銑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種表面的機床。通常銑刀旋轉運動為主運動,工件(和)銑刀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它可以加工平面、溝槽,也可以加工各種曲面、齒輪等。銑床的種類很多,按其結構分主要有: (1)台式銑床:小型的 搖臂萬能銑床
用於銑削儀器、儀表等小型零件的銑床。 (2)懸臂式銑床:銑頭裝在懸臂上的銑床,床身水平布置,懸臂通常可沿床身一側立柱導軌作垂直移動,銑頭沿懸臂導軌移動。 (3)滑枕式銑床:主軸裝在滑枕上的銑床,床身水平布置,滑枕可沿滑鞍導軌作橫向移動,滑鞍可沿立柱導軌作垂直移動。 (4)龍門式銑床:床身水平布置,其兩側的立柱和連接梁構成門架的銑床。銑頭裝在橫梁和立柱上,可沿其導軌移動。通常橫梁可沿立柱導軌垂向移動,工作台可沿床身導軌縱向移動。用於大件加工。 (5)平面銑床:用於銑削平面和成型面的銑床,床身水平布置,通常工作台沿床身導軌縱向移動,主 軸可軸向移動。它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 (6)仿形銑床:對工件進行仿形加工的銑床。一般用於加工復雜形狀工件。 (7)升降台銑床:具有可沿床身導軌垂直移動的升降台的銑床,通常安裝在升降台上的工作台和滑鞍可分別作縱向、橫向移動。 (8)搖臂銑床:搖臂裝在床身頂部,銑頭裝在搖臂一端,搖臂可在水平面內回轉和移動,銑頭能在搖臂的端面上回轉一定角度的銑床。 (9)床身式銑床:工作台不能升降,可沿床身導軌作縱向移動,銑頭或立柱可作垂直移動的銑床。 (10)專用銑床:例如工具銑床:用於銑削工具模具的銑床,加工精度高,加工形狀復雜。[3] 磨床
4磨削
磨床
磨床系指用磨具或磨料加工工件各種表面的機床。一般用於對零件淬硬表面做磨削加工。通常,磨具旋轉為主運動,工件或磨具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其應用廣泛、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Ra值小,磨床可分為十餘種: (1)外圓磨床:是普通型的基型系列,主要用於磨削圓柱形和圓錐形外表面的磨床。 (2)內圓磨床:是普通型的基型系列,主要用於磨削圓柱形和圓錐形內表面的磨床。 (3)座標磨床:具有精密座標定位裝置的內圓磨床。 (4)無心磨床:工件採用無心夾持,一般支承在導輪和托架之間,由導輪驅動工件旋轉,主要用於磨削圓柱形表面的磨床。 (5)平面磨床:主要用於磨削工件平面的磨床。 (6)砂帶磨床:用快速運動的砂帶進行磨削的磨床。 (7)珩磨機:用於珩磨工件各種表面的磨床。 (8)研磨機:用於研磨工件平面或圓柱形內,外表面的磨床。 (9)導軌磨床:主要用於磨削機床導軌面的磨床。 (10)工具磨床:用於磨削工具的磨床。 (11)多用磨床:用於磨削圓柱、圓錐形內、外表面或平面,並能用隨動裝置及附件磨削多種工件的磨床。 (12)專用磨床:從事對某類零件進行磨削的專用機床。按其加工對象又可分為:花鍵軸磨床、曲軸磨床、凸輪磨床、齒輪磨床、螺紋磨床、曲線磨床等。 [4] 刨床
5刨削
刨 刨床
床系指用刨刀加工工件表面的機床。刀具與工件做相對直線運動進行加工,主要用於各種平面與溝槽加工,也可用於直線成形面的加工。按其結構可分為以下類型: (1)懸臂刨床:具有單立柱和懸臂的刨床,工作台沿床身導軌作縱嚮往復運動,垂直刀架可沿懸臂導軌橫向移動、側刀架沿立柱導軌垂向移動。 (2)龍門刨床:具有雙立柱和橫梁,工作台沿床身導軌作縱嚮往復運動,立柱和橫梁分別裝有可移動側刀架和垂直刀架的刨床。 (3)牛頭刨床:刨刀安裝在滑枕的刀架上作縱嚮往復運動的刨床。通常工作台作橫向或垂向間歇進給運動。 (4)插床(立刨床):該類機床刀具在垂直面內作往復運動,工作台做進給運動[5]
編輯本段金屬切削
定義
加工是用切削刀具將坯料或工件上的多餘材料切除,以獲得所要求的尺寸、形狀、位置精度和表面質量的加工方法,是機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在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同工件之間必須有相對的切削運動,它可以通過人手或金屬切削機床的作用來實現。機床、夾具、刀具和工件,構成金屬切削加工的工藝系統。切削加工的各種現象和規律都要在機床、夾具、刀具和工件組成的工藝系統中去考察研究,研究這些現象和規律是學習各種金屬切削加工方法的共同基礎。
過程
金屬切削的過程是刀具與工件相互運動、相互作用的過程。 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運動,另一個是進給運動。使工件與刀具產生相對運動而進行切削的最主要的運動,稱為主運動。刀刃上選定點相對於工件的主運動速度稱為切削速度。主運動特點是運動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主運動一般只有一個。 保證金屬的切削能連續進行的運動,稱為進給運動。工件或刀具每轉或每一行程時,工件和刀具在進給運動方向的相對位移量,稱為進給量。進給運動的特點是運動速度低,消耗功率小。進給運動可以有幾個,可以是連續運動,也可以是間歇運動。 金屬切削過程是通過刀具切削工件切削層而進行的。在切削過程中,刀具的刀刃在一次走刀中從工件待加工表面切下的金屬層,被稱為切削層。切削層的截面尺寸被稱為切削層參數。
編輯本段切削機床
1.分類
機床主要是按加工方法和所用刀具進行分類,根據國家制定的機床型號編制方法,機床分為11大類:車床,鑽床,鏜床,磨床,齒輪加工機床,螺紋加工機床,銑床,刨插床,拉床,鋸床和其他機床。在每一類機床中,又按工藝范圍,布局型式和結構性能分為若干組,每一組又分為若干個系(系列)。 除了上述基本分類方法外,還有其它分類方法: (1)按照萬能性程度,機床可分為: ①通用機床 工藝范圍很寬,可完成多種類型零件不同工序的加工,如卧式車床、萬能外圓磨床及搖臂鑽床等。 ②專門化機床 工藝范圍較窄,它是為加工某種零件或某種工序而專門設計和製造的,如鏟齒車床、絲杠銑床等。 ③專用機床 工藝范圍最窄,它一般是為某特定零件的特定工序而設計製造的,如大量生產的汽車零件所用的各種鑽、鏜組合機床。 (2)按照機床的工作精度,可分為普通精度機床、精密機床和高精度機床。 (3)按照重量和尺寸,可分為儀表機床、中型機床(一般機床)、大型機床(質量大於10t)、重型機床(質量在30t以上)和超重型機床(質量在100t以上)。 (4)按照機床主要器官的數目,可分為單軸、多軸、單刀、多刀機床等。 (5)按照自動化程度不同,可分為普通、半自動和自動機床。 自動機床具有完整的自動工作循環,包括自動裝卸工件,能夠連續的自動加工出工件。半自動機床也有完整的自動工作循環,但裝卸工件還需人工完成,因此不能連續地加工。
2.機床的工作
機床的切削加工是由刀具與工件之間的相對運動來實現的,其運動可分為表面形成運動和輔助運動兩類。 (1)表面形成運動是使工件獲得所要求的表面形狀和尺寸的運動,它包括主運動、進給運動和切入運動。主運動是從工件毛坯上剝離多餘材料時起主要作用的運動,它可以是工件的旋轉運動(如車削)、直線運動(如在龍門刨床上刨削),也可以是刀具的旋轉運動(如銑削和鑽削)或直線運動(如插削和拉削);進給運動是刀具和工件待加工部分相向移動,使切削得以繼續進行的運動,如車削外圓時刀架溜板沿機床導軌的移動等;切入運動是使刀具切入工件表面一定深度的運動,其作用是在每一切削行程中從工件表面切去一定厚度的材料,如車削外圓時小刀架的橫向切入運動 (2)輔助運動主要包括刀具或工件的快速趨近和退出、機床部件位置的調整、工件分度、刀架轉位、送夾料,啟動、變速、換向、停止和自動換刀等運動。
3.機床組成
通常由下列基本部分組成:支承部件,用於安裝和支承其他部件和工件,承受其重量和切削力,如床身和立柱等;變速機構,用於改變主運動的速度;進給機構,用於改變進給量;主軸箱用以安裝機床主軸;刀架、刀庫;控制和操縱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 機床附屬裝置包括機床上下料裝置、機械手、工業機器人等機床附加裝置,以及卡盤、吸盤彈簧夾頭、虎鉗、回轉工作台和分度頭等機床附件。
編輯本段型號編制
機床的型號是機床產品的代號,用以表明機床的類型,通用和結構特性,主要技術參數等。GB/T15375-94《金屬切削機床型號編制方法》規定,我國的機床型號由漢語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按一定規律組合而成。 (1)通用機床的型號編制 通用機床型號的表示方法: 通用機床型號的表示方法
註:①有「( )」的代號或數字,當無內容時,不表示,若有內容,則不帶擴號; ②有「○」符號者,為大寫的漢語拼音字母; ③有「△」 符號者,為阿拉伯數字; ④有「 △ 」符號者,為大寫的漢語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數字或兩者兼有之。 (2)機床的類別代號 機床的類別代號
(3)機床的特性代號 機床的特性代號
(4)結構特性代號 為了區別主參數相同而結構不同的機床,在型號中用漢語拼音字母區分。例如,CA6140型普通車床型號中的「A」,可理解為:CA6140型普通車床在結構上區別於C6140型普通車床。 (5)機床的組別,系別代號 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前者表示組,後者表示系。每類機床劃分為10個組,每個組又劃分為10個系。在同一類機床中,凡主要布局或使用范圍基本相同的機床,即為同一組。凡在同一組機床中,若其主參數相同、主要結構及布局型式相同的機床,即為同一系。
編輯本段技術參數
機床的主要技術參數主要有 主參數:代表機床規格的大小,在機床型號中,用阿拉伯數字給出的是主參數折算值(1/10或/100)。 基本參數:包括尺寸參數、運動參數和動力參數。 (1)尺寸參數:機床的主要結構尺寸。 (2)運動參數:機床執行中的運動速度,包括主運動的速度范圍、速度數列和進給運動的進給量范圍、進給量數列以及空行程速度等。
主運動參數
1)主軸轉數: 對作回轉運動的機床,其主運動參數是主軸轉數。計算公式為: n=1000V/(πd) 主運動是直線運動的機床,如:插床,刨床。其主運動參數是機床工作台或滑枕的每分鍾往復次數。 2)主軸最低和最高轉數的確定 專用機床用於完成特定的工藝,主軸只需一種固定的轉速。通用機床的加工范圍較寬,主軸需要變速,需要確定其變速范圍,即最低和最高轉數。採用分級變速時,還應確定轉速的級數。 nmin=1000Vmin/(πDmax ) nmax=1000Vmax/(πDmin) 變速范圍為:Rn=nmax/nmin 3)有級變速時主軸轉速序列 無級變速時,nmax與nmin之間的轉速是連續變化的 有級變速時,應該在nmax和nmin確定後,再進行轉速分級,確定各中間級轉速。主運動的有級變速的轉速數列一般採用等比數列,滿足等比數列關系: nj+1=njø ;nz=n1*øz-1
進給運動參數
進給量: a.大部分機床(如車,鑽床等):進給量用工件或刀具每轉的位移(mm/r)表示; b.直線往復運動機床(如刨,插床):進給量以每以往復的位移量表示; c.銑床和磨床:進給量以每分鍾的位移量(mm/min)表示。
動力參數
機床的動力參數是指驅動主運動、進給運動和空行程運動的電動機功率。 a.主傳動功率:機床的主傳動功率P主由三部分組成,即: P主=P切+P空+P附 1)切削功率P切:與加工情況、工件和刀具材料及切削用量的大小有關。 P切=Fz*Vc/60000 2)空載功率P空:是指機床不進行切削,即空轉時所消耗的功率。 3)附加功率P附:指機床進行切削時,因負載而增加的機械摩擦所耗的功率。 b.進給傳動功率:通常也採用類比和計算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 c.空行程功率:指為節省零件加工的輔助時間和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在機床移動部件空行程時快速移動所需的傳動功率。其大小由移動部件重量和部件啟動時的慣性力決定。
編輯本段加工刀具
1.定義
刀具
刀具是機械製造中用於切削加工的工具,又稱切削工具。廣義的切削工具既包括刀具,還包括磨具。絕大多數的刀具是機用的,但也有手用的。由於機械製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於切削金屬材料,所以「刀具」一詞一般就理解為金屬切削刀具。
2.刀具材料
製造刀具的材料必須具有很高的高溫硬度和耐磨性,必要的抗彎強度、沖擊韌性和化學惰性,良好的工藝性(切削加工、鍛造和熱處理等),並不易變形。 硬質合金刀片
通常當材料硬度高時,耐磨性也高;抗彎強度高時,沖擊韌性也高。但材料硬度越高,其抗彎強度和沖擊韌性就越低。高速鋼因具有很高的抗彎強度和沖擊韌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現代仍是應用最廣的刀具材料,其次是硬質合金。 聚晶立方氮化硼適用於切削高硬度淬硬鋼和硬鑄鐵等;聚晶金剛石適用於切削不含鐵的金屬,及合金、塑料和玻璃鋼等;碳素工具鋼和合金工具鋼現在只用作銼刀、板牙和絲錐等工具。 硬質合金刀片 硬質合金可轉位刀片現在都已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塗覆碳化鈦、氮化鈦、氧化鋁硬層或復合硬層。正在發展的物理氣相沉積法不僅可用於硬質合金刀具,也可用於高速鋼刀具,如鑽頭、滾刀、絲錐和銑刀等。硬質塗層作為阻礙化學擴散和熱傳導的障壁,使刀具在切削時的磨損速度減慢,塗層刀片的壽命與不塗層的相比大約提高1~3倍以上。 由於在高溫、高壓、高速下,和在腐蝕性流體介質中工作的零件,其應用的難加工材料越來越多,切削加 滾刀
工的自動化水平和對加工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刀具的發展方向將是發展和應用新的刀具材料;進一步發展刀具的氣相沉積塗層技術,在高韌性高強度的基體上沉積更高硬度的塗層,更好地解決刀具材料硬度與強度間的矛盾;進一步發展可轉位刀具的結構;提高刀具的製造精度,減小產品質量的差別,並使刀具的使用實現最佳化。 銑刀
3.分類
夾持刀柄
按切削運動方式和相應的刀刃形狀,刀具又可分為三類。 (1)通用刀具,如車刀、刨刀、銑刀(不包括成形的車刀、成形刨刀和成形銑刀)、鏜刀、鑽頭、擴孔鑽、鉸刀和鋸等; (2)成形刀具,這類刀具的刀刃具有與被加工工件斷面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形狀,如成形車刀、成形刨刀、成形銑刀、拉刀、圓錐鉸刀和各種螺紋加工刀具等; 滾刀 (3)展成刀具是用展成法加工齒輪的齒面或類似的工件,如滾刀、插齒刀、剃齒刀、錐齒輪刨刀和錐齒輪銑刀盤等。
4.組成
各種刀具的結構都由裝夾部分和工作部分組成。整體結構刀具的裝夾部分和工作部分都做在刀體上;鑲齒結構刀具的工作部分(刀齒或刀片)則鑲裝在刀體上。 車刀
刀具的裝夾部分有帶孔和帶柄兩類。帶孔刀具依內孔套裝在機床的主軸或心軸上,藉助軸向鍵或端面鍵傳遞扭轉力矩,如圓柱形銑刀、套式面銑刀等。 夾持刀柄 帶柄的刀具通常有矩形柄、圓柱柄和圓錐柄三種。車刀、刨刀等一般為矩形柄;圓錐柄錐度承受軸向推力,並藉助摩擦力傳遞扭矩;圓柱柄一般適用於較小的麻花鑽、立銑刀等刀具,切削時藉助夾緊時所產生的摩擦力傳遞扭轉力矩。很多帶柄的刀具的柄部用低合金鋼製成,而工作部分則用高速鋼把兩部分對焊而成。 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產生和處理切屑的部分,包括刀刃、使切屑斷碎或卷攏的結構、排屑或容儲切屑的空間、切削液的通道等結構要素。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切削部分,如車刀、刨刀、鏜刀和銑刀等;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則包含切削部分和校準部分,如鑽頭、擴孔鑽、鉸刀、內表面拉刀和絲錐等。切削部分的作用是用刀刃切除切屑,校準部分的作用是修光已切削的加工表面和引導刀具。 車刀 刀具工作部分的結構有整體式、焊接式和機械夾固式三種。整體結構是在刀體上做出切削刃;焊接結構是把刀片釺焊到鋼的刀體上;機械夾固結構又有兩種,一種是把刀片夾固在刀體上,另一種是把釺焊好的刀頭夾固在刀體上。硬質合金刀具一般製成焊接結構或機械夾固結構;瓷刀具都採用機械夾固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