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械製造 » 唐朝有哪些機械

唐朝有哪些機械

發布時間: 2021-02-27 16:22:01

❶ 唐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天文學

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張,名遂,魏州昌樂(河南南樂)人。724年(開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時的一位工程技術專家梁令瓚和工匠們一起,創造了一架黃道游儀,用來觀測日、月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通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

724年,一行還倡議在全國二十四個地方測量北極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長度,並設計了一種叫做復矩圖的儀器,用來測量北極高度。一行從這次測量中算出南北兩地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現在129.22公里),北極高度相差一度。這個數據就是地球子午線(經度)一度的長度。它與現代測量子午線的長度111.2公里相比,雖然還有較大的誤差,但這種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的工作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

一行從725年開始修制新歷,到727年(開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歷》。這部歷法系統周密,結構合理,比較符合天文實際,是當時的先進歷法。後來的歷法家幾乎都是按照它的結構來編寫歷法的,直到明朝末年吸收西洋歷法後才有所改變,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雕板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板印刷,大約在7世紀中期,已經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紀80年代,有了作為商人納稅憑據用的「印紙」出現。

824年(長慶四年),在詩人元稹為白居易《長慶集》寫的序文中說到,有人拿白詩的寫本和印本在街頭叫賣或換取酒茶。到文宗大和年間,四川和江淮一帶民間已經每歲「以板印歷日」,在市場出售,以致不等朝廷頒下新歷,「其印歷已滿天下」。可見在唐後期雕板印刷已相當發達
建築

唐代土木結構的建築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當時首都長安城就是一個規模宏偉、世界上僅有的建築群。據近年考古工作者的實測,長安城南北長8651米,東西寬9721米,周長36.7公里,面積達84平方公里。城內有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三個宮殿區,建有雄偉的宮殿和亭台樓閣;宗廟社稷、官衙廨署布列在皇城之內,街道寬闊挺直,里坊整齊劃一,宗教寺院、公卿官員府第林立,組成了這座宏偉壯觀的大都城。長安城的建築設計對國內外的城市建設有著直接的影響,當時國內各州城和日本國的都城建設皆競相仿效。

現存的唐代殿堂建築有山西省五台縣境內的南禪寺大殿和佛光寺東大殿,它們是國內目前僅存的兩座木結構古建築。而西安市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則是唐塔中最享盛名者。
醫學

唐代醫學有很大的發展,不但分科較細,而且名醫倍出,其中最傑出的是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孫思邈(581年~682年)。652年(永徽三年),孫思邈寫成了第一部醫學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三十年後,又寫成了《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補前書之不足。通常把這兩部著作簡稱為《千金方》,這是孫思邈一生辛勤探索的結晶。

孫思邈在書中總結了唐以前歷代醫家的醫學理論和治療經驗,收集了5300多個葯方。他對婦科和兒科特別重視,把他們列在卷首,主張獨立設科。他注意葯物配伍和辨證施治,首創復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在葯物的採集和應用方面,孫思邈也有突出的成績。

《千金方》共收載了八百餘種葯物,對其中二百多種葯物的採集和炮製還專門作了記述。由於孫思邈對葯物學和醫學所作的巨大貢獻,博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唐朝醫學的另一個傑出成就,是在659年(顯慶四年)由蘇敬等人集體編修的,圖文並茂的葯物學專著《唐新本草》。此書共五十三卷,收集葯物844種,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定的葯典。

❷ 唐朝士兵的裝備有哪些

唐朝初年實行府兵制,是民與兵合一的機制。這種兵制的特點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版多裝備得自己掏錢購置,權「皆自備」。具體自備哪些東西呢?《新唐書》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張弓,三十支箭及一種叫胡祿的箭囊;橫刀一把——一種佩刀,日本現在有完整樣本。

武器有了,還得有後勤裝備,即磨刀石、氈帽、氈裝、行李箱各一件。當然,還有吃的:人均攜麥飯九斗、米二斗。此外,還有著裝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鎧,騎兵還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鐵甲,背上有長槍。

以上裝備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不得而知,如果是這樣,那份量也不輕,不過根據記載來看,軍隊里有馱馬。這些裝備在平時都儲存在折沖府的軍庫里,當有軍事行動時,再看具體情況進行發放。

❸ 唐朝的制式武器有哪些

我國歷史上的唐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王朝,在這個階段,漢民族的構成基本定了下來,而原來橫行歐亞大草原的突厥實力被逐出中國的實力范圍,而中國的封建制度在這個時期也達到鼎盛階段。版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之多得無法計數,而此時,作為國家國防基礎的軍隊又是裝備了些什麼武器呢?

首先是騎兵裝備,在唐以前的南北朝時期的,隨著馬蹬,高橋馬鞍的完善,重甲騎兵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由於重甲騎兵犧牲了騎兵賴以生存的機動性,使得在實際戰斗中,並不是非常的理想,因此在唐軍中,馬鎧和重甲騎兵並沒有受到重視。

在武器方面,從古代繼承下來並進行重大改進的戟沒有逃過被淘汰的命運,長一丈八尺的槊(長矛的一種,槍頭較寬)成為騎兵的主要裝備(南北朝)。但是在唐中葉以後,標準的長槍又取代了槊的地位。根據《唐六典》記載,當時槍分漆槍,木槍,白桿槍和朴頭槍4種,每個士兵(包括步兵和騎兵)都裝備1條,長槍運用很廣,除了戰時格鬥外,扎營時可以用作支撐營帳,防守時可以當拒馬,渡河時可以用來捆紮木筏。

而作為另外一種士兵的必備武器——刀,有2種主要用刀:一種是橫刀(也就是佩刀),當時刀劍的佩戴方法已經從毗式佩劍法,轉化為從伊朗傳入的雙附耳佩系法;另外一種叫陌刀也稱拍刀,是一種長柄2刃刀,長1丈,步兵使用,一般以密集隊形列於陣前,《新唐書》記載安祿山的部將崔乾佑將「陌刀五千列於陣後」時遭到唐軍的恥笑。

唐軍裝備的主要遠射武器是弓箭,裝備率達到100%,與佩刀和槍一樣,人手一具。當時中國軍用弓的樣式早已經固定下來了,全部都是復合體反射弓,射程隨弓力不同而變化。

唐軍也和前代一樣,強調強弓勁弩,開滿就射,唐代王踞所著《射經·馬射總法》寫道「勢如追風,目如流電,滿開弓,緊放箭」,可見唐時對弓箭手要求的是射程和火力密度,而對精確度要求並不高。我推測是利用弓箭手排成多列橫隊進行大規模齊射的,這和明軍所說的「莫患弓軟,服當自遠」有很大差別。

當時所用之弓的弓力,上等約摺合現在的75公斤,一般人很難拉開這種弓的。

隨弓所配的有3條弓弦和30支箭以及一個箭壺(稱胡碌),箭一般有3種,一為射甲箭;二為生仳箭;三為長垛箭。

當時的箭所用的箭桿多用竹製,也有木製的,一般來說,南方所生產的基本都用竹,而北方地區用崔柳,西北和東北多用樺木。

箭頭均為鋼鐵制,根據箭頭的形狀分為上述用途不同的3種箭形,可惜我沒有圖片無法有感性的認識。

箭羽一般以鵰翎為最上,角鷹次之,睇梟更次,最次的是用雁鵝羽,此外,在宋代記載有風羽箭即不裝箭羽而是把原來安裝箭羽的部位在2邊剔空,利用空氣動力原理,使箭在飛行時保持穩定,不知道唐時是否有類似的東西。

唐軍裝備的另外一種遠射武器是弩,我個人認為,裝備的可能不是單兵用弩而是
像床弩那樣的多人操作的遠射兵器。因為單兵遠射兵器是每個士兵都有一具,所以,我推測是加強給部隊的重型武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張弩配箭100支。

唐軍的防護裝備主要有鎧甲和牛皮牌(皮製盾牌)。

鎧甲方面,前代流行的兩當鎧已經被淘汰,在漢末晉初出現的明光鎧成為唐軍裝備的最主要的鎧甲,名列《唐六典》的甲制之首。明光鎧除了繼承了兩當鎧的優點以外又對鎧甲進行了改進,比如:加了批膊,膝裙和對頭盔也進行了改進,日後軍隊常用的鎖子甲,當時也列入《唐六典》的13種甲制。

盾牌方面,在南北朝時期,北方士兵多用長盾而江南的部隊多用園盾,到了唐朝,變化不應該有很大。
-----------------------------------------------------
唐軍盾牌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種樣式,主要為步兵使用。圓形盾,又稱團牌。因其小型而靈活,多用於騎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見的樣式為底緣齊平,上端由兩重弧線組成葫蘆形,中脊隆起的形狀,後來在鐵盾上再安裝上上下兩個利鉤,就成了一種新型兵器--鉤鑲,可攻可守。

❹ 唐朝究竟有哪些兵器

說起中國古代的軍隊,名氣最大的當屬虎豹騎、燕雲十二騎之類的了。然而,中國公認的,作戰能力最強,古代最強大的軍隊,還要數唐軍。正是唐軍這樣一支威名赫赫的大軍,才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礎。

這唐刀,經過上千道的工序才能夠鍛造出來,能夠輕松斬開鎧甲,這對於敵軍的士兵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陌刀,更是古代最強大的殺戮機器。史書記載,唐朝有專門使用陌刀的陌刀隊,每遇戰事就如牆而進,人馬俱碎!阿拉伯的騎兵們,在陌刀隊面前,幾無優勢。

有人說,阿拉伯人不能放箭嗎?不好意思,唐朝的明光鎧可不是擺設。任你射箭,也絲毫不能損傷士兵半分毫毛。身披明光鎧的陌刀隊,甚至能夠頂著箭雨往前推進,可見其恐怖!

❺ 唐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回可多得的醫書;答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❻ 唐朝的科技有哪些

天文學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張,名遂,魏州昌樂(河南南樂)人。724年(開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時的一位工程技術專家梁令瓚和工匠們一起,創造了一架黃道游儀,用來觀測日、月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通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724年,一行還倡議在全國二十四個地方測量北極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長度,並設計了一種叫做復矩圖的儀器,用來測量北極高度。一行從這次測量中算出南北兩地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現在129.22公里),北極高度相差一度。這個數據就是地球子午線(經度)一度的長度。它與現代測量子午線的長度111.2公里相比,雖然還有較大的誤差,但這種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的工作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一行從725年開始修制新歷,到727年(開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歷》。這部歷法系統周密,結構合理,比較符合天文實際,是當時的先進歷法。後來的歷法家幾乎都是按照它的結構來編寫歷法的,直到明朝末年吸收西洋歷法後才有所改變,可見其影響之深遠雕板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板印刷,大約在7世紀中期,已經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紀80年代,有了作為商人納稅憑據用的「印紙」出現。824年(長慶四年),在詩人元稹為白居易《長慶集》寫的序文中說到,有人拿白詩的寫本和印本在街頭叫賣或換取酒茶。到文宗大和年間,四川和江淮一帶民間已經每歲「以板印歷日」,在市場出售,以致不等朝廷頒下新歷,「其印歷已滿天下」。可見在唐後期雕板印刷已相當發達建築唐代土木結構的建築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當時首都長安城就是一個規模宏偉、世界上僅有的建築群。據近年考古工作者的實測,長安城南北長8651米,東西寬9721米,周長36.7公里,面積達84平方公里。城內有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三個宮殿區,建有雄偉的宮殿和亭台樓閣;宗廟社稷、官衙廨署布列在皇城之內,街道寬闊挺直,里坊整齊劃一,宗教寺院、公卿官員府第林立,組成了這座宏偉壯觀的大都城。長安城的建築設計對國內外的城市建設有著直接的影響,當時國內各州城和日本國的都城建設皆競相仿效。現存的唐代殿堂建築有山西省五台縣境內的南禪寺大殿和佛光寺東大殿,它們是國內目前僅存的兩座木結構古建築。而西安市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則是唐塔中最享盛名者。 醫學唐代醫學有很大的發展,不但分科較細,而且名醫倍出,其中最傑出的是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孫思邈(581年~682年)。652年(永徽三年),孫思邈寫成了第一部醫學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三十年後,又寫成了《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補前書之不足。通常把這兩部著作簡稱為《千金方》,這是孫思邈一生辛勤探索的結晶。孫思邈在書中總結了唐以前歷代醫家的醫學理論和治療經驗,收集了5300多個葯方。他對婦科和兒科特別重視,把他們列在卷首,主張獨立設科。他注意葯物配伍和辨證施治,首創復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在葯物的採集和應用方面,孫思邈也有突出的成績。《千金方》共收載了八百餘種葯物,對其中二百多種葯物的採集和炮製還專門作了記述。由於孫思邈對葯物學和醫學所作的巨大貢獻,博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被後世尊稱為「葯王」。唐朝醫學的另一個傑出成就,是在659年(顯慶四年)由蘇敬等人集體編修的,圖文並茂的葯物學專著《唐新本草》。此書共五十三卷,收集葯物844種,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定的葯典。

❼ 唐朝有哪些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製的金剛經-現存世界上最早標有確切年代的雕版印專刷品。
唐末藩鎮割據時,有支屬軍隊進攻豫章,使用火葯。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葯打仗的記錄
僧一行第一次測量子午線的長度。並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恆星運動的科學家。
唐高宗時,政府組織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葯典《唐本草》。

❽ 唐朝有那些科技

1、測量子午線長度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范圍有限的空間里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范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2、《千金方》

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3、雕版印刷術

唐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現藏大英博物館)。

4、造紙術

唐朝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相繼問世,為生產各種各樣的工藝用紙奠定了技術基礎。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中國的造紙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5、火葯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隋代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葯。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經有了製成火葯的配方。黑色火葯在晚唐(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從目前的史料來看,最早使用火葯武器是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當時,地方割據勢力在互相攻伐中,曾使用飛火攻城。飛火就是在箭桿上綁一個火葯團,點燃引信後射出去。

❾ 唐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專》是不可多得的醫書;公元屬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曲轅犁,是唐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❿ 唐代機械史上的創造發明代表性的有哪些

唐代金銀器中,有碗、盤、碟、杯、壺、盒、罐、燈、首飾、寶塔等。器型大量吸內收瓷器的造型容而加以發展,如蓮花形碗和花式盤、碟之類,造型端莊大方而又精巧生動。壺則有方圓兩種造型,壺蓋出現了子母扣,接觸嚴密。成形以鈑金和澆鑄為主,工藝加工先進,普遍使用了切削、拋光、焊接、鉚、鍍等工藝,技巧嫻熟,是我國機械史上的創造發明。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