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誤差都有哪些
機械加復工零件表面的幾何誤差,包括制四個方面:
1)尺寸誤差,就是加工後的外徑、內徑;長度、厚度;等等,一般可以直接長度、角度測量用量具測量出來。
2)表面粗糙度,這是對零件表面比較微觀意義上,「面」平整度的要求。一般要用專門儀器准確測量,實際生產中,也有用比較法評估的。常用Ra、Rz表示,單位是微米(um)。
3)形狀誤差,就是對零件形狀的要求,例如是否圓、是否直;面平不平等等。有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廓度、面輪廓度六項。
4)位置偏差,指組成一個零件的各個部位相對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有傾斜度、垂直度、平行度、位置度、同軸度、對稱度、圓跳動、全跳動等八項
具體內容、標准、定義、測量,請查閱相關知識點資料。
⑵ 機械加工容易出現的誤差有哪些
任何刀具在切削過程中都不可避免要產生磨損,並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內和形狀地改變。刀具幾容何誤差對機械加工誤差的影響隨刀具種類的不同而不同:採用定尺寸刀具加工時,刀具的製造誤差會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對一般刀具(如車刀等),其製造誤差對機械加工誤差無直接影響。
⑶ 機械加工產生誤差主要原因有哪幾點
機械加工精度通常包括尺寸精度、形狀精度和位置精度等方面的內容,根據我司多年內的加工經驗總結容,機械加工產生誤差主要原因有下面10點:
(1)主軸回轉誤差,機床主軸跳動精度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2)導軌誤差,機床中導軌精度而導致工件形狀的誤差。
(3)傳動鏈的誤差,包括齒輪、螺母、蝸桿、絲桿等傳動元件。影響工件表面加工精度的誤差因素中,主要因素就是機床的傳動鏈誤差。
(4)刀具、夾具的誤差,刀具種類的不同,對於加工精度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5)切削過程中受力點位置變化引起的,引起系統變形的差異,使被加工表面產生形狀誤差。
(6)切削力大小變化引起的加工誤差。
(7)工藝系統受熱變形導致的誤差,機械加工過程中,工藝系統會在各種熱源的作用下產生一定的熱變形。
(8)機床熱變形。
(9)刀具熱變形。
(10)工件熱變形,工件熱變形主要是由切削熱所導致的。
⑷ 機械設備零件製造誤差的產生原因有哪些
機械零件是在由機床、刀具、夾具和工件組成的工藝系統內完成的,零件表面的幾何尺寸、幾何形狀和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取決於工藝系統間的相對運動關系。由於在零件製造過程中,機床、夾具、刀具的製造誤差及磨損、工件的裝夾誤差、測量誤差、工藝系統的調整誤差以及加工中的各種力和熱所引起的誤差等,最終導致機械零件成品誤差的產生。下面分別介紹下產生誤差的常見原因:
一、工藝原理誤差
工藝原理誤差是指採用了近似的刀刃輪廓或近似的傳動關系進行而產生的誤差,常見的工藝如下:
(1)漸開線齒輪用的齒輪滾刀,為使滾刀製造方便,採用了阿基米德基本蝸桿或法向直廓基本蝸桿代替漸開線基本蝸桿,使齒輪漸開線齒形產生了誤差。
(2)車削模數蝸桿時由於蝸桿的螺距等於蝸輪的周節,但是車床的配換齒輪的齒數是有限的,這就將引起刀具對於工件成形運動的不準確,造成螺距誤差。
二、工藝幾何誤差
由於工藝系統中各組成環節的實際幾何參數和位置,相對於理想幾何參數和位置發生偏離而引起的誤差,統稱為工藝系統幾何誤差。工藝系統幾何誤差只與工藝系統各環節的幾何要素有關。
三、工藝受力誤差
工藝系統在切削力、夾緊力、重力和慣性力等作用下會產生變形,從而破壞了已調整好的工藝系統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關系,導致誤差的產生並影響穩定性。
四、工藝受熱誤差
由於受切削熱、摩擦熱以及工作場地周圍熱源的影響,工藝系統的溫度會產生復雜的變化。在各種熱源的作用下,工藝系統會發生變形,導致改變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正確相對位置,導致誤差的產生。
五、工藝應力誤差
內應力是工件自身的誤差因素。工件冷熱處理後會產生一定的內應力。通常情況下內應力處於平衡狀態,但對具有內應力的工件進行切削時,工件原有的內應力平衡狀態被破壞,從而使工件產生變形。
六、工藝測量誤差
在工序調整及工藝過程中測量工件時,由於測量方法、量具精度等因素對測量結果准確性的影響而產生的誤差,統稱為測量誤差。
七、切削油品誤差
切削油是金屬切削工藝必須採用的一種介質,在加工過程中主要起到潤滑、冷卻、清洗等作用。當使用菜籽油、機械油及再生油等作為切削油使用時,可能會引起刀具磨損、切削精度差等問題導致誤差,並且會因其穩定性不達標而對設備、人體、環境等產生危害。
⑸ 機械加工誤差的來源是什麼加工誤差在計算時,一般有哪九大誤差
首先來解釋一下機械加工誤差吧,有助於了解它的來源:
機械加工誤差是指零件加工後的實際幾何參數(幾何尺寸、幾何形狀和相互位置)與理想幾何參數之間偏差的程度。零件加工後實際幾何參數與理想幾何參數之間的符合程度即為加工精度。加工誤差越小,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加工精度與加工誤差是一個問題的兩種提法。所以,加工誤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誤差來源:
零件的機械加工是在由機床、刀具、夾具和工件組成的工藝系統內完成的。零件加工表面的幾何尺寸、幾何形狀和加工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取決於工藝系統間的相對運動關系。工件和刀具分別安裝在機床和刀架上,在機床的帶動下實現運動,並受機床和刀具的約束。因此,工藝系統中各種誤差就會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反映為零件的加工誤差。在完成任一個加工過程中,由於工藝系統各種原始誤差的存在,如機床、夾具、刀具的製造誤差及磨損、工件的裝夾誤差、測量誤差、工藝系統的調整誤差以及加工中的各種力和熱所引起的誤差等,使工藝系統間正確的幾何關系遭到破壞而產生加工誤差。這些原始誤差,其中一部分與工藝系統的結構狀況有關,一部分與切削過程的物理因素變化有關。
這些誤差的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加工原理誤差
加工原理誤差是指採用了近似的刀刃輪廓或近似的傳動關系進行加工而產生的誤差。例如,加工漸開線齒輪用的齒輪滾刀,為使滾刀製造方便,採用了阿基米德基本蝸桿或法向直廓基本蝸桿代替漸開線基本蝸桿,使齒輪漸開線齒形產生了誤差。又如車削模數蝸桿時,由於蝸桿的螺距等於蝸輪的周節(即 mπ),其中 m是模數,而π是一個無理數,但是車床的配換齒輪的齒數是有限的,選擇配換齒輪時只能將π化為近似的分數值(π =3.1415)計算,這就將引起刀具對於工件成形運動(螺旋運動)的不準確,造成螺距誤差。
2 .工藝系統的幾何誤差
由於工藝系統中各組成環節的實際幾何參數和位置,相對於理想幾何參數和位置發生偏離而引起的誤差,統稱為工藝系統幾何誤差。工藝系統幾何誤差只與工藝系統各環節的幾何要素有關。
3 .工藝系統受力變形引起的誤差
工藝系統在切削力、夾緊力、重力和慣性力等作用下會產生變形,從而破壞了已調整好的工藝系統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關系,導致加工誤差的產生,並影響加工過程的穩定性。
4 .工藝系統受熱變形引起的誤差
在加工過程中,由於受切削熱、摩擦熱以及工作場地周圍熱源的影響,工藝系統的溫度會產生復雜的變化。在各種熱源的作用下,工藝系統會發生變形,導致改變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正確相對位置,導致加工誤差的產生。
5 .工件內應力引起的加工誤差
內應力是工件自身的誤差因素。工件冷熱加工後會產生一定的內應力。通常情況下內應力處於平衡狀態,但對具有內應力的工件進行加工時,工件原有的內應力平衡狀態被破壞,從而使工件產生變形。
6 .測量誤差
在工序調整及加工過程中測量工件時,由於測量方法、量具精度等因素對測量結果准確性的影響而產生的誤差,統稱為測量誤差。
這些是我能找到的和想到的了,一般誤差都是在這6條裡面涵蓋了。至於你說的加工誤差計算時的九大誤差,我沒有聽過,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機械加工有哪些常見誤差
1、主軸回轉誤差。主軸回轉誤差是指主軸各瞬間的實際回轉軸線相對其平均回轉軸線的變動量。產生主軸徑向回轉誤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軸幾段軸頸的同軸度誤差、軸承本身的各種誤差、軸承之間的同軸度誤差、主軸撓度等。
2、導軌誤差。導軌是機床上確定各機床部件相對位置關系的基準,也是機床運動的基準。導軌的不均勻磨損和安裝質量,也是造成導軌誤差的重要因素。
3、傳動鏈誤差。傳動鏈的傳動誤差是指內聯系的傳動鏈中首末兩端傳動元件之間相對運動的誤差。傳動誤差是由傳動鏈中各組成環節的製造和裝配誤差以及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所引起。
4、刀具的幾何誤差。任何刀具在切削過程中,都不可避免要產生磨損,並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狀的改變。
5、定位誤差。一是基準不重合誤差。在零件圖上用來確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據的基準稱為設計基準。在工序圖上用來確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後的尺寸、位置所依據的基準稱為工序基準。在機床上對工件進行加工時,需選擇工件上若干幾何要素作為機械加工時的定位基準,如果所選用的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就會產生基準不重合誤差。二是定位副製造不準確誤差。
6、工藝系統受力變形產生的誤差。一是工件剛度。工藝系統中如果工件剛度相對於機床、刀具、夾具來說比較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於剛度不足而引起的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就比較大。二是刀具剛度。外圓車刀在加工表面法線方向上的剛度很大,其變形可以忽略不計。鏜直徑較小的內孔,刀桿剛度很差,刀桿受力變形對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響。三是機床部件剛度。機床部件由許多零件組成,機床部件剛度迄今尚無合適的簡易計算方法,目前主要還是用實驗方法來測定機床部件剛度。
⑺ 機械加工的誤差類型及消除方法有哪些
在機械加工中,誤差的產生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盡量降低誤差以滿足加工精度的要求。可以採用的措施包括原始誤差減少法、轉移法、均分法、均化法及補償法等。
原始誤差減少法
在生產中,如果發現有誤差的產生,並且查明了產生誤差的原因,就可以直接對誤差進行消除或減少,這種方法稱為原始誤差減少法。這是生產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減少誤差的基本方法。
舉例來說,在加工細長軸的時候,由於工件的剛度極差,很容易產生彎曲和振動,從而對加工精度造成影響。這時候,可以採取較大主偏角的車刀,用大進給量和反向進給的切削方式直接減小原始誤差。車刀的主偏角和進給量較大時,工件在強有力的拉伸作用下,振動會受到抑制;而反向進給由卡片一側指向尾座,同樣可以產生拉伸效果,再給尾座配上可伸縮的彈性頂尖,就不會壓彎工件。
原始誤差轉移法
將工藝中影響加工精度的原始誤差,轉移到不影響加工精度,或對加工精度影響比較小的方向及零部件上,這就是原始誤差轉移法。這種方法利用不同加工方向和零部件對誤差的敏感性不同,從而提高加工精度。
例如,轉塔車床的轉塔刀架在工作時需要經常地旋轉,因此如何保持轉位精度成為了一個難題。如果轉塔刀架外圓車刀切削基面也想卧式車床那樣在水平面內,那麼轉塔的轉位誤差就處在了敏感方向,對加工精度影響較大。而如果我們採用立刀安裝法,將刀刃的切削基面放在垂直面內,就可以把轉位誤差轉移到不敏感的方向,弱化了其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原始誤差均分法
當定位誤差較大時,可以根據原始誤差大小,把工件均分為若干組,然後對各組分別進行調整加工。這種方法稱為原始誤差均分法。
有時候,某一道工序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由於其上一道工序半成品精度達不到要求,導致這道工序出現了較大的定位誤差,從而引起了加工超差。這時候就應該使用原始誤差均分法,將半成品按誤差大小分成若干組,每組的誤差就縮小為原來的組數分之一。對各組半成品分別調整刀具與工件的相對位置,或者採用合適的定位元件,這樣就可以在不改變上道工序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縮小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圍。
原始誤差均化法
利用零件與零件之間有密切聯系的表面相互比較,從對比中找到差異,然後進行相互修正或互為基準加工,使工件被加工表面的誤差不斷縮小和均分,這就是原始誤差均化法。這種方法適用於那些對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
加工渦輪時,影響精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機床母渦輪的累計誤差。我們可以在工件每次切削之後,將其相對於機床母渦輪轉動一個角度,再進行下一次切削。這樣就使工件中的誤差每次切削都重新分布,從而不會形成積累誤差,是加工精度得到了保證。
原始誤差補償法
加工中,已經發現了原始誤差,我們可以認為的製造出另一種新的、相反方向的誤差,用以抵消原先的原始誤差,這種方法就是原始誤差補償法。它可以視為是一種「以毒攻毒」的消除誤差方法。
在認為創造新誤差的時候,應盡量使其與原始誤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樣才能夠實現減小誤差、提高精度的目的。這種操作一般來說是比較簡便的。某些情況下,原始誤差是一個變化的值,這就需要用於補償的誤差也是一個變化的值。可以通過在線檢測、在線誤差補償;偶件自動配磨以及積極控制起決定作用的誤差因素來實現積極控制的變數誤差補償。
來源:對鉤網
⑻ 機械加工有哪些常見誤差
形狀誤差 位置誤差
⑼ 機械式溫度計誤差來源有哪些
機械式溫度計的誤差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原因:1.溫度計本身的精度等版級, 等級高的 相對的權誤差就小的多 。 2.感溫管也就是探桿的插入深度, 這個深度一定要漫過溫度計的感溫原件, 通常探桿上會有一個凹點, 液體要漫過這個凹點。3.感溫探桿的材質了,不同材質受熱的反應時間和散熱程度不同 會導致精度誤差不一樣 4. 溫度計是否帶有護套, 護套的壁厚和材質不同也會導致溫度計的讀數誤差和反應時間。 5. 使用環境也會影響。 主要就是這5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