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機械
1. 機械專業為什麼勸退
哦,機械專業不勸退啊,正常勸她機械專業還是非常不錯的,機械專業的目前在我國的還是比較好找工作,因為的話,很多地方都是用到機械的工作,還比較好找的
2. 為什麼國家不重視機械行業
中國建國後,希望在30年內建成工業化國家,但是事與願違,領導人早期是看到蘇聯在三個五年計劃就初步建成了工業化,卻沒有看到蘇聯建成工業化主要是因為引進了大批德國因戰敗而逃亡的科學家和其他國家信仰社會主義的科學家。而且中國人思想普遍落後,單純的社會主義集體生產不足以使中國快速步入工業化,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對於一個國家的作用絕對是最重要的,我們用一個對比就可以看出來:戰後德國,日本,蘇聯,英,法的快速恢復對比未曾受到戰爭毀滅性打擊的國家如近東,遠東,非洲(輕度創傷);拉丁美洲(沒有二戰創傷)的依舊落後。改革開放時,黨和國家領導人認識到國家建設要穩扎穩打,不能像馬克思說的那樣,越過資本主義跳躍式前進,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局限性(當然沒有人會把這句話名目張膽的說出來,但是這是普遍共識)。要先建立好基礎再構建更高水平的工業和科技和社會制度。鑒於共和國早期搞的各種運動對於國家的巨大損害,形成了若干條結論:1保持社會穩定;2循序漸進,穩扎穩打;3兩條腿走路。
然後再分析您提的問題。
首先,我國現階段要處理的問題很多,機械行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可以強調這一方面。
然後,機械行業是一個更高水平的科學技術的體現,在甚至大部分基礎科學還落後西方很多的情況下,大力氣搞機械行業違背穩扎穩打的原則,如果霸王硬上弓,以後的各種問題會爆發的很嚴重。
最後,國家在這上面也並不是不重視,從建國之後,國家就求取蘇聯支援,上馬的大項目幾乎都是機械行業,造成頭重腳輕的局面,改革開放後轉入平衡發展,對大工業的投入有所減輕,但是一直不曾鬆懈,例子有:保護汽車製造業(效果很差,對貿易保護主義和馬克思式社會主義的諷刺是,不受保護,處於競爭中的摩托製造業反而遠比汽車製造業成功,占據國際市場最大份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收購外國工業企業引進技術等。
需要指出的是,機械行業作為重工業的一部分,單純提出來分析不利於聯系性的,整體性的分析工業發展的問題。
3. 為什麼會產生機械唯物主義
產生抄機械唯物主義的歷史背襲景:文藝復興打開了長期套在人們頭上的精神枷鎖。人們急於從各個方面證明人類的偉大,於是從各個層面和角度去研究自然和社會,並取得了巨大成績。於是每個研究者都認為世界就是自己認識的模樣,因為是可以實證的。因為這個時代還處在分門別類的搜集材料和對材料進行簡單的歸納以得出結論的時代,大家還看不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及相互作用,於是就產生了機械唯物主義。所謂的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眼光看問題。
4. 為什麼機械會有編程來,機械為什麼有編程,
沒看懂你的問題,想問一下你是想問機械為什麼也有需要用編程來操作嗎內?如果是這個問題,容可以繼續往下,下面是我個人的理解。
首先,通過編程可以快速的替代不了人的手工勞作,減輕勞動強度,提升批量作業的統一性和標准化程度,這是編程的優點和目的;
其次,計算機和單片機plc等技術的不斷提升,使的工業自動化,機械自動化的智能化成為可能,電腦技術與繼續設備的結合,是機械設備有編程功能的技術前提。
5. 為什麼德國機械製造業那麼發達
「德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在於非價格因素。德國的機械製造業不斷從其在全球特種機械、服務、系統解決方案中的技術領先地位獲益,並進一步促使企業利用其優勢參與國際競爭。
「德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在於非價格因素,包括質量、技術、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產品性能可靠性、供貨可靠性及售後服務等。
德國製造為何不倒
曾經有人認為,全球化會讓德國這樣傳統經濟的高工資國家再也過不上舒服日子。因為未來是屬於高科技和服務行業,而不是老式的製造業。
但是德國顛覆了常人的看法。它為其他發達國家提供了一種發展模式。德國公司在全球化浪潮里巧妙地利用優勢發展自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回歸傳統經濟模式。
世界工廠的製造者
和流行的看法不同,自從新千年來臨之後,並非信息產業或者中國製造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在20世紀90年代IT浪潮中受益的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因為軟體價格的下降而喪失了發展的勁頭。同樣,佔世界貿易1/5的服務業近年來的發展也處於停滯狀態。而新興經濟體購買機械設備的數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比如中國和俄羅斯都在中東建立工廠,大規模地升級改造交通設施和改善基礎設施。
1995年以來,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佔德國出口增長的1/3。德國的經濟分析家赫爾曼•西蒙說:「中國或許是世界工廠,但是德國公司是世界工廠的製造者。」
德國的經濟奇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界看來會損害德國經濟的國家??那些擁有廉價勞動力的新興國家。它們沒有削弱德國的經濟,反而給德國經濟增長增添了動力。
因為它們的新興中產階級購買了大量德國汽車,而且其工廠購買了大量德國高科技重型機械。這些是德國的傳統優勢產業,和其他西方國家相比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世界大國里,只有中國和德國自2000年之後出口份額有較大增長。出口一直是拉動德國機械行業增長的唯一動力,出口份額占行業總產值的70%。在2003年,德國??而不是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機械出口國。2006年,德國公司向國外出口了價值1.1萬億美元的產品,同年美國出口商品總價值為1.04萬億美元,中國為9690億美元。
重要地位和獨特結構
能把普通的金屬敲打成震驚世界的科技奇跡是德國公司成為全球化首要受益者的主要原因。
機械製造業是德國最大、最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可與之相比的只有汽車製造和化工業等。但是,後者均為大公司佔主導地位,而機械製造業的主力則是平均擁有150名員工、年均營業額2600萬歐元的中小型企業。2006年,該行業實現銷售額1670億歐元,略低於汽車製造業。但是,其6000家企業聘用員工的總數達87.3萬,就公司數量和就業人數(均不包括供應商)而言,要遠高於汽車製造業。
機械製造業的結構在德國工業界獨一無二,反映在德語的定義「Mittelstand」,它表示該行業由中、小型企業組成。
國際社會一直稱這種結構為「典型的德國結構」,象徵著自主的企業文化,代表著德國企業家的獨立、創造性和自由主義哲學。外界曾有人宣稱這種結構已完全過時,特別是全球化趨勢更是助長了這種觀點。但是,事實是德國機械製造業在國際市場很少具有今天這樣強大的競爭力。即使美元繼續貶值,專家仍相信,德國機械製造業2007年將連續第四年保持增勢,甚至會超過2006年的歷史最高紀錄。
稱冠全球的秘密
把低端產品和高科技產品以及完善的服務打包出售是很多德國公司成功擺脫與中國產品競爭的方法。這就是德國公司能在從可可粉加工機到包裝編織機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機械製造領域稱霸全球的原因。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彼得•舍特說,最明顯的原因是德國產品更能迎合客戶需求,產品質量更高並且提供終身保修、系統整合和更新服務。
重視特種用途機械的研發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產業衰退期間,德國相關企業被迫採取激烈的重組方式來應對困境,主要是大幅削減工作崗位。特別是標准化產品領域,價格因素的競爭異常激烈。此後,德國企業將產品定位於重點研發專有技術密集型的、昂貴的、一次性和小批量的產品。
一般而言,特種用途機械的生產需要較大的工程投入,但利潤要比大批量產品高,所以在過去十幾年,德製造商總能通過提高其利潤來彌補周期性衰退的損失。根據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協會的調查結果,目前一半左右的德國機械製造企業在按照用戶的訂單生產小批量、特殊用途的產品,另外25%的企業則生產大批量和專用機械產品。
比如,德國克拉斯集團(CLAASGruppe)是世界著名的農牧業機械和農用車輛製造商。如果你認為農業機械乏味無趣而且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那麼你肯定沒有見過這家公司生產的LEXION聯合收割機。這種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聯合收割機由衛星和激光提供精確導航,每小時可以收割60噸糧食。實時的感應器可以測算每一平方米的產量,並且即時調整下個季節施用的種子和化肥量。克拉斯集團在德國哈瑟溫克爾生產的LEXION聯合收割機每台標價40萬歐元,比與其競爭的同級別頂級收割機價格高1/3,但是更高的生產率讓從俄羅斯到澳大利亞的大農場主們趨之若鶩。有3000名工人的哈瑟溫克爾工廠76%的產品都要銷往國外,而且該工廠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09年。
目前,「德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在於非價格因素,包括質量、技術、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產品性能可靠性、供貨可靠性及售後服務等。
未來德國企業將繼續從此產品定位中受益。首先,在全球范圍內,生產特種用途機械漸成趨勢。這些機械產品要求大量的系統專有技術,這正是德國企業的優勢;其次,市場對產品中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而德國機械製造業服務收入已佔20%,且比例逐年上升;第三,單機重要性在下降,而服務密集型機械繫統的需求在增加,比如靈活的生產基站等;第四,將標准機械產品與量身訂做的服務(預約管理程序)相結合來提供專業化的解決方案也是發展方向。
總之,德國的機械製造業將不斷從其在全球特種機械、服務、系統解決方案中的技術領先地位獲益,並進一步促使企業利用其優勢參與國際競爭。
國際社會一直稱這種結構為「典型的德國結構」,象徵著自主的企業文化,代表著德國企業家的獨立、創造性和自由主義哲學。外界曾有人宣稱這種結構已完全過時,特別是全球化趨勢更是助長了這種觀點。但是,事實是德國機械製造業在國際市場很少具有今天這樣強大的競爭力。即使美元繼續貶值,專家仍相信,德國機械製造業2007年將連續第四年保持增勢,甚至會超過2006年的歷史最高紀錄。
稱冠全球的秘密
把低端產品和高科技產品以及完善的服務打包出售是很多德國公司成功擺脫與中國產品競爭的方法。這就是德國公司能在從可可粉加工機到包裝編織機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機械製造領域稱霸全球的原因。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彼得•舍特說,最明顯的原因是德國產品更能迎合客戶需求,產品質量更高並且提供終身保修、系統整合和更新服務。
重視特種用途機械的研發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產業衰退期間,德國相關企業被迫採取激烈的重組方式來應對困境,主要是大幅削減工作崗位。特別是標准化產品領域,價格因素的競爭異常激烈。此後,德國企業將產品定位於重點研發專有技術密集型的、昂貴的、一次性和小批量的產品。
一般而言,特種用途機械的生產需要較大的工程投入,但利潤要比大批量產品高,所以在過去十幾年,德製造商總能通過提高其利潤來彌補周期性衰退的損失。根據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協會的調查結果,目前一半左右的德國機械製造企業在按照用戶的訂單生產小批量、特殊用途的產品,另外25%的企業則生產大批量和專用機械產品。
比如,德國克拉斯集團(CLAASGruppe)是世界著名的農牧業機械和農用車輛製造商。如果你認為農業機械乏味無趣而且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那麼你肯定沒有見過這家公司生產的LEXION聯合收割機。這種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聯合收割機由衛星和激光提供精確導航,每小時可以收割60噸糧食。實時的感應器可以測算每一平方米的產量,並且即時調整下個季節施用的種子和化肥量。克拉斯集團在德國哈瑟溫克爾生產的LEXION聯合收割機每台標價40萬歐元,比與其競爭的同級別頂級收割機價格高1/3,但是更高的生產率讓從俄羅斯到澳大利亞的大農場主們趨之若鶩。有3000名工人的哈瑟溫克爾工廠76%的產品都要銷往國外,而且該工廠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09年。
目前,「德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在於非價格因素,包括質量、技術、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產品性能可靠性、供貨可靠性及售後服務等。
未來德國企業將繼續從此產品定位中受益。首先,在全球范圍內,生產特種用途機械漸成趨勢。這些機械產品要求大量的系統專有技術,這正是德國企業的優勢;其次,市場對產品中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而德國機械製造業服務收入已佔20%,且比例逐年上升;第三,單機重要性在下降,而服務密集型機械繫統的需求在增加,比如靈活的生產基站等;第四,將標准機械產品與量身訂做的服務(預約管理程序)相結合來提供專業化的解決方案也是發展方向。
總之,德國的機械製造業將不斷從其在全球特種機械、服務、系統解決方案中的技術領先地位獲益,並進一步促使企業利用其優勢參與國際競爭。
從地理分布來看,德機床業集聚效應明顯。巴登-符騰堡州擁有通快等行業巨擘,佔全國產值超過50%,首府斯圖加特及周邊地區共有110多家機床企業。另外兩個工業大州巴伐利亞州和北威州分別佔全國產值1/6和1/7。
新興市場維系未來
德國機械製造業傳統上主要向西歐和北美市場出口。對德國機械製造業而言,全球新興市場將為其提供大量的商業機會。專家預計,中期內向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出口可望實現7%~12%的增幅。同時,東歐、南美市場也會有2%~4%的潛在增長機會。
目前,中國是德國機械產品在亞洲的最大市場,中國也是德機械產品進口的第九大來源國。
德方認為,中德機械製造業之間互補性較強,雙方可以進行合作,實施戰略分工。在這樣的合作夥伴關系中,德國的重點是利用最新技術生產特種用途的機械產品,中方則借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服務於大批量生產的產品市場。這樣的戰略分工不僅對德國企業有利,中國企業也可通過不斷提高專有技術水平,有能力進入原先由德國佔領的中端市場。
德方目標是保持在高端市場的領先地位,挖掘潛力,爭取在中低端市場取得進展,即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來彌補勞動力價格的劣勢。因此,先進的生產技術註定是德國機械製造業要關注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動化技術、激光技術等。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並正在成為新的工業超級大國,但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需要先進的機械產品和技術來加以解決。隨著擁有相當購買力的中產階級的崛起,中國的消費結構也將轉向服務和現代化的耐用消費品,例如汽車和棕色家電等。對德國機械製造業的各個部門來講,中國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最大的危險是金融動盪可能持續,或者美國經濟的衰退給全球經濟增長踩剎車。但是即使德國消費者開始精打細算,德國公司的訂單還是應接不暇。雖然美國經濟持續低迷讓德國的經濟增長放慢,但只要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能平衡這種壓力,重新煥發活力的德國經濟就能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在全球化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
6. 機械製造業為什麼那麼多人啊
專業技術行業有很多種,例如:機械、電氣、計算機、化工、石油、勘探------等等,但是最基礎專的還是機械行業屬,因為都離不開機械行業。例如高端的計算機行業:高端晶元的生產是機械手來完成,而機械手的設計製造是由機械行業來完成的;而石油行業的鑽探使用的是鑽探機,這需要機械行業來完成的;------等等例子很多,就是最簡單的剪刀、菜刀也是由機械行業來完成。
所以:機械製造業需要那麼多人來從事這項工作。
7.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是機械人
大多數的人出世後,被養大。然後被送去學校讀書。讀書的目的就是將來回有出路。有出路的意思答是可以賺到錢。賺錢的目的就是可以買自己的屋子、車子。然後找個伴侶,再生下一代。然後把你的孩子再「丟進」你以往走過的軌道;讓他讀書賺錢結婚生孩子。然後你就退休,享清福。
講得難聽一點,所謂的享清福就是等死。幾乎每個人都是走這條路。
絕大多數的人都在沒太多思考,不清醒的情況下走上這條路。你去問一些人為什麼要結婚,他會跟你說:「是時候該結婚了。」或更過癮的是:「沒辦法呀,朋友和兄弟姐妹都結婚了。」根據一個美國的統計,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是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試想一天二十四小時,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吃飯,大小便,性行為,社交,看電視等。人生的三分一睡了,另外二分一是作自己不喜歡做的工作。剩下的三分一,一半是用來做生理上逼不得已要做的事情,另一半有機會是做你想做的事情。
8. 為什麼男人大都喜歡機械
話說在原始社會時期,男性和女性的社會分工就是不同的。男性負責出去狩獵,女性負回責採摘和處理食物。答
男性在狩獵的時候,需要的是彼此的協作和耐心的等待,他們可能為了不驚動獵物而需要安靜的潛伏幾個小時。而回到家中以後,他們則一般是安靜的休息,以恢復一天的體力消耗,保養自己的武器,以便更好的獵取獵物。演變到今天,男性回到家也一般都不是很喜歡說話,沒有了以前的狩獵活動,男人的興趣只好轉向需要集體配合,相互對抗的體育比賽,像足球之類的運動上去了。而狩獵時的好夥伴——武器,也轉變成了對各種機械物品的喜愛。
女性則不同,由於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她們負責的是採摘。這種採摘可不是去果園、菜園的採摘。而是尋覓野生食材的採摘。所以整個過程是尋找並獲得的過程,由於這個過程相對比較平穩,也不需要像男性狩獵那樣為了怕驚動獵物而保持安靜,所以一般都是成群的女性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尋找並採摘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女性喜歡聚在一起聊天和逛街的原因……
以上,是我之前在別處看到的,覺得有趣就記了下來,玩笑之語,但也頗有一番道理。
9. 中國的機械為什麼不行
團隊意識
教育制度
都不行
基本國情是人口基數大
人口素質偏低
。強大的科技是團隊促成的,不是群體,更不是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