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零件設計步驟哪個最重要
1. 機械設計有哪些主要流程
機械設計是機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械生產的第一步,是決定機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機械設計的努力目標是:在各種限定的條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論知識和計算手段等)下設計出最好的機械,即做出優化設計。優化設計需要綜合地考慮許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製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環境污染。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因機械種類和用途的不同而異。設計者的任務是按具體情況權衡輕重,統籌兼顧,使設計的機械有最優的綜合技術經濟效果。過去,設計的優化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知識、經驗和遠見。隨著機械工程基礎理論和價值工程、系統分析等新學科的發展,製造和使用的技術經濟數據資料的積累,以及計算機的推廣應用,優化逐漸舍棄主觀判斷而依靠科學計算。
機械設計的主要流程:
1、根據用戶訂貨、市場需要和新科研成果制定設計任務。
2、初步設計。包括確定機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形式,進行運動設計、結構設計並繪制初步總圖以及初步審查。
3、技術設計。包括修改設計(根據初審意見)、繪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總圖以及第二次審查。
4、工作圖設計。包括最後的修改(根據二審意見)、繪制全部工作圖(如零件圖、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等)、制定全部技術文件(如零件表、易損件清單、使用說明等)。
5、定型設計。用於成批或大量生產的機械。對於某些設計任務比較簡單(如簡單機械的新型設計、一般機械的繼承設計或變型設計等)的機械設計可省去初步設計程序。
2. 機械零件的設計都有哪些步驟方法
一、機械零件的常規設計方法
1、理論設計
理論設計是根據設計理論和實驗數據所進行的設計。它又可分為設計計算和校核計算兩類。設計計算是根據零件的工作情況,選定計算準則,按其所規定的要求計算出零件的主要幾何尺寸和參數。校核計算是先按其他辦法初步擬定出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參數,然後根據計算準則所規定的要求校校零件是否安全。由於校核計算時,已知零件的有關尺寸,因此能計入影響強度的結構因素和尺寸因素,計算結果比較精確。
2、經驗設計
經驗設計是根據已有的經驗公式或設計者本人的工作經驗,或藉助類比方法所進行的設計。這主要適用於使用要求不大變動而結構形狀已典型化的零件,如箱體、機架、傳動零件的結構要素等。
3、模型實驗設計
這種設計是對一些尺寸巨大、結構復雜的重要零件,根據初步設計的結果,按比例製成小尺寸的模型,經過實驗手段對其各方面的特性進行檢驗,再根據實驗結果對原設計進行逐步修改,從而達到完善的設計。模型實驗設計是在設計理論還不成熟,已有的經驗又不足以解決設計問題時,為積累新經驗、發展新理論和獲得好結果而採用的一種設計方法。但這種設計方法費時、耗資,一般只用於特別重要的設計中。
二、機械零件設計的一般步驟
1)選擇零件的類型和結構。這要根據零件的使用要求,在熟悉各種零件的類型、特點及應用范圍的基礎上進行。
2)分析和計算載荷。分析和計算載荷,是根據機器的工作情況,來確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載荷。
3)選擇合適的材料。要根據零件的使用要求、工藝要求和經濟性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材料。
4)確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參數。根據對零件的失效分析和所確定的計算準則進行計算,便可確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參數。
5)零件的結構設計。應根據功能要求、工藝要求、標准化要求,確定零件合理的形狀和結構尺寸。
6)校核計算。只是對重要的零件且有必要時才進行這種校核計算,以確定零件工作時的安全程度。
7)繪制零件的工作圖。
8)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三、機械零件的設計計算
機械零件的主要尺寸常常需要通過理論計算確定。理論設計計算是根據零件的結構特點和工作情況,將它合理簡化成一定的物理模型,運用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摩擦學、熱力學、機械振動學等理論或利用這些理論推導出設計公式、實驗數據來進行設計。理論設計計算可分為設計計算和校核計算兩種。
1)設計計算。按設計公式直接求得零件的有關主要尺寸。
2)校核計算。已知零件各部分的尺寸,用設計公式校核它是否滿足有關的設計計算準則。
為了使設計計算的結果更符合實際,應該多方面參考過去成功的設計和實踐積累的經驗關系式、統計數據等。對於一些大型、結構復雜的重要零件,必要時還可以進行模型實驗或實物實驗。
3. 機械設計過程通常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機械設計過程通常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產品規劃 主要工作是提出設計任務和明內確設計要求。
2.方案容設計 在滿足設計任務書中設計具體要求的前提下,由設計人員構思出多種可 行方案並進行分析比較,從中優選出一種功能滿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結構設計可靠、結 構設計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術設計 完成總體設計、部件設計、零件設計等。
4.製造及試驗 製造出樣機、試用、修改、鑒定。
4. 機械設計的一般流程是什麼
1、整體規劃 輸出: 計劃書
2、計劃書:說明產品開發的意義、內容、費用、期限的文件
3、設計階段 輸出:設計計劃書、設計規格書(包含計算書)
4、設計計劃書:整體設計工作如何進行的計劃書,最好利用產品的WBS文件,保證合理性;
5、規格書:表示機械基本性能的文件;這些參數部分來自於市場/客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另一部分這是通過計算形成的;這里的數據盡量准確,而且但同時又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調節范圍,因為現場情況復雜,客戶並不能給出准確的需要,又或者這種需要本身就是多樣的,
6、草圖階段 輸出:產品原理圖
7、產品原理圖:產品的原理圖/方案圖,這里盡量多給出不同的方案,比較各個方案;
8、產品原理圖+設計規格書=creo中的記事本lay文件+整機骨架文件
9、計劃圖階段 輸出:計劃圖
10、計劃圖:相當於各個功能模塊的具體設計,理論上應該產品的全部的設計信息,形狀、規格、尺寸,但是實際中工程圖信息不便於包含在三維組件中,尤其採用協同設計時,骨架文件傳遞過來的尺寸信息沒有辦法設置公差,公差配合標注也不夠方便
11、計劃圖=部件的骨架文件+組件
12、工程圖階段 輸出:零件工程圖
13、工程圖:零件的加工指定圖,包含零件的全部信息
14、裝配圖階段 輸出:裝配圖、檢驗文件、使用說明書
15、裝配圖:指明各個零件的裝配關系,模擬實際的裝配過程,發現存在的問題,裝配圖中還應該包括主要性能尺寸的標注,裝配方法的要求,裝配效果的約束,
16、對於運動方式比較簡單的產品=creo的裝配件,但是如果是比較復雜的運動=creo模擬文件
17、檢驗文件:包含內容有對裝配圖中的主要尺寸進行檢驗的說明、對設計功能進行試裝驗證的說明
18、使用說明書:產品的使用說明。
(4)機械零件設計步驟哪個最重要擴展閱讀:
機械設計(machine design),根據使用要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潤滑方法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描述以作為製造依據的工作過程。
機械設計的主要流程:
1、根據用戶訂貨、市場需要和新科研成果制定設計任務。
2、初步設計。包括確定機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形式,進行運動設計、結構設計並繪制初步總圖以及初步審查。
3、技術設計。包括修改設計(根據初審意見)、繪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總圖以及第二次審查。
4、工作圖設計。包括最後的修改(根據二審意見)、繪制全部工作圖(如零件圖、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等)、制定全部技術文件(如零件表、易損件清單、使用說明等)。
5、定型設計。用於成批或大量生產的機械。對於某些設計任務比較簡單(如簡單機械的新型設計、一般機械的繼承設計或變型設計等)的機械設計可省去初步設計程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機械設計
5. 機械設計中零件的設計一般分幾個步驟
分4步:
1、打開軟體
2、設計零件
3、保存樣稿
4、關閉軟體
呵呵 開個玩笑 不會弄這玩意
6. 機械零件設計的方法步驟是什麼
機械零件的常規設計方法有以下幾種。
1、理論設計。所謂理論設計,就是根據設計理論和實驗數據所進行的設計。它又可分為設計計算和校核計算兩類。設計計算是根據零件的工作情況,選定計算準則,按其所規定的要求計算出零件的主要幾何尺寸和參數。校核計算是先按其他方法初步擬定出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參數,然後根據計算準則所規定的要求校核零件是否安全。由於校核計算時已知零件的有關尺寸,因此能計入影響強度的結構因素和尺寸因素,計算結果比較精確。
2、經驗設計。經驗設計是指根據已有的經驗公式或設計者本人的工作經驗,或藉助類比方法所進行的設計。它主要適用於使用要求變動不大而結構形狀已典型化的零件,如箱體、機架、傳動零件的結構要素等。
3、模型實驗設計。這種設計主要是針對一些尺寸巨大、結構復雜的重要零件,根據初步設計的結果,按比例製成小尺寸的模型,採取實驗手段對其各方面的特性進行檢驗,再根據實驗結果對原設計進行逐步修改,從而達到完善的設計。模型實驗設計是在設計理論還不成熟,已有的經驗又不足以解決設計問題時,為積累新經驗、發展新理論和獲得好結果而採用的一種設計方法。但這種設計方法費時、耗資,一般只用於特別重要的設計中。
機械零件設計的一般步驟:
(1)選擇零件的類型和結構要根據零件的使用要求,在熟悉各種零件的類型、特點及應用范圍的基礎上進行。
(2)分析和計算載荷。根據機器的工作情況,確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載荷。
(3)選擇合適的材料。根據零件的使用要求、工藝要求和經濟性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
(4)確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參數。根據對零件的失效分析和所確定的計算準則進行計算,確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參數。
(5)零件的結構設計。應根據功能要求、工藝要求、標准化要求,確定零件合理的形狀和結構尺寸。
(6)校核計算。只對重要的零件且有必要時才進行這種校核計算,以確定零件工作時的安全程度。
(7)繪制零件的工作圖。
(8)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機械零件設計是從機器的工作原理、承載能力、構造和維護等方面研究通用機械零件的設計問題,其中包括如何合理確定零件的形狀和尺寸、如何合理選擇零件的材料以及如何使零件具有良好的工藝性等。
7. 機械設計步驟
1、根據用戶來訂貨、市場需要和源新科研成果制定設計任務。
2、初步設計。包括確定機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形式,進行運動設計、結構設計並繪制初步總圖以及初步審查。
3、技術設計。包括修改設計(根據初審意見)、繪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總圖以及第二次審查。
4、工作圖設計。包括最後的修改(根據二審意見)、繪制全部工作圖(如零件圖、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等)、制定全部技術文件(如零件表、易損件清單、使用說明等)。
5、定型設計。用於成批或大量生產的機械。對於某些設計任務比較簡單(如簡單機械的新型設計、一般機械的繼承設計或變型設計等)的機械設計可省去初步設計程序。
(7)機械零件設計步驟哪個最重要擴展閱讀:
機械設計可分為新型設計、繼承設計和變型設計3類。
1、新型設計
應用成熟的科學技術或經過實驗證明是可行的新技術,設計過去沒有過的新型機械。
2、繼承設計
根據使用經驗和技術發展對已有的機械進行設計更新,以提高其性能、降低其製造成本或減少其運用費用。
3、變型設計
為適應新的需要對已有的機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刪而發展出不同於標准型的變型產品。
8. 機械設計的關鍵和重點是什麼,最基本的設計又是什麼,設計一個機床或者加工中心需要哪些步驟
機械設計(machine design),根據使用要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潤滑方法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描述以作為製造依據的工作過程。
機械設計是機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決定機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由於各產業對機械的性能要求不同而有許多專業性的機械設計,如紡織機械設計、礦山機械設計、農業機械設計、船舶設計、汽車設計、機床設計、壓縮機設計、內燃機設計、汽輪機設計、泵設計等專業性的機械設計分支學科。
機械設計大體可分為 :
①新型設計(開發性設計)。應用成熟的科學技術或經過實驗證明可行的新技術,設計未曾有過的新型機械,主要包括功能設計和結構設計。
②繼承設計。根據使用經驗和技術發展對已有的機械設計更新,以提高性能、降低製造成本或減少運行費用。
③變型設計。為適應新的需要對已有的機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刪,從而發展出不同於標准型的變型產品。
機械設計的主要程序為:
①根據用戶訂貨、市場需要和新科研成果制定設計任務。
②初步設計。包括確定機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形式,進行運動設計、結構設計並繪制初步總圖以及初步審查。
③技術設計。包括修改設計(根據初審意見)、繪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總圖以及第二次審查。
④工作圖設計。包括最後的修改(根據二審意見)、繪制全部工作圖(如零件圖、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等)、制定全部技術文件(如零件表、易損件清單、使用說明等)。
⑤定型設計。用於成批或大量生產的機械。對於某些設計任務比較簡單(如簡單機械的新型設計、一般機械的繼承設計或變型設計等)的機械設計可省去初步設計程序。
設計機床:先設計系統精度,設計精度以後,按工作范圍找主要部件,先要設計精度,會整個環節的精度計算,震動對精度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要會結構設計,這和一般的設備結構設計部同,非常嚴格,主要考慮的是剛度問題,是一個系統的剛度,這非常復雜,還要處理低速問題,怎麼用輔助力克服『爬行』,如果進行低速驅動,如何進行超高速驅動,如何處理多次方的震動問題,
行低速驅動,如何進行超高速驅動,如何處理多次方的震動問題,
- i" r/ j/ M0 n! }! S5 M最後你要會這台機床的混凝土基礎部分的設計